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北方无毒蛇大全

北方无毒蛇大全

2010-07-11 13页 doc 995KB 2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0838

暂无简介

举报
北方无毒蛇大全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全长约0.5m。背面褐绿色,自额部沿脊梁至尾端有一条明显的浅黄色纵带。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   背面绛红色,背脊正中有一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其前端起于额鳞,后端通达尾未;体侧由于鳞片边缘色黑,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带,河流附近,早地沙荒或林区都可发现,胆小,易惊吓,行动非常敏捷。平原地区四月上旬就开始出蛰。晴天活动,雨后出来较多;吃蜥蜴,饥饿时...
北方无毒蛇大全
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全长约0.5m。背面褐绿色,自额部沿脊梁至尾端有一条明显的浅黄色纵带。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   背面绛红色,背脊正中有一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其前端起于额鳞,后端通达尾未;体侧由于鳞片边缘色黑,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带,河流附近,早地沙荒或林区都可发现,胆小,易惊吓,行动非常敏捷。平原地区四月上旬就开始出蛰。晴天活动,雨后出来较多;吃蜥蜴,饥饿时也食蜥蜴卵、蛇卵和其它幼蛇。卵生,无毒。   上世纪80年代东南部平原的温榆河、潮百河流域还很常见,但近来已不多见,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 白条锦蛇 目录 物种简介 外形特征 基本信息 物种价值 饲养及护理   白条锦蛇,别名枕纹锦蛇、麻蛇。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捕杀小鸟、蜥蜴昅小型鼠类为食。它的耐饿能力很强,曾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中。 物种简介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锦蛇属   中文俗名:黑斑蛇、麻蛇、枕纹锦蛇   拉丁文名:Elaphe dione   英文名:Dione rat-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773 外形特征   头略呈椭圆形,体尾较细长,全长1米左右。吻鳞略呈五边形,宽大于高,从背面可见其上缘:鼻间鳞成对,宽大于长,其和工只及前额鳞的一半;前额鳞一对近方形;额鳞单枚成盾形,瓣缘略宽于后缘,长度于其与吻端的距离;顶鳞一对,较额鳞要长。   鼻孔大,呈贺形,开口于大小几相等的前后鼻鳞间;颊鳞1枚,长大于高;眶前鳞2枚,少数为1或3枚,不与额鳞相切;眶上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3(或4)枚。上唇鳞8(3-2-3)枚,第7枚最大;下唇鳞10-11对,第一对在颏鳞后方相切,前5对切前颏片。   背鳞在多为25行,少数23行;中段25行,少数23,个别27行;肛前段19行,个别17行;整个背鳞有9行具弱棱。腹鳞性173-193枚,雌性177-189枚;尾下鳞性63-69对,雄性54-60对。肛鳞对分。背面苍灰、灰棕或棕黄色。   头顶有黑褐色斑纹三条:   最前一条较细或不明显,横过鼻间鳞经颊鳞、眶前鳞达眼;第二条弱宽,横越前额鳞斜向后经眶前鳞 上角至眼与前一条相会合,眼为粗大黑纹斜达口角;第三条最宽,横于额鳞分别沿左右眶上鳞、顶鳞外半后行至枕后,呈“钟形”两侧联结,即成一特殊的枕纹。头 顶诸斑纹在幼蛇时尤为显著。   躯尾背面具三条浅色纵纹;正背中一条窄而模糊,常被黑斑(宽约1-2枚鳞列)隔断,两侧的二条较宽。腹鳞及尾下鳞两外侧斑点粗大,且断续缀连如链;有的个体腹两侧尚散有棕红色小斑点。 基本信息   生活习性   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草原,栖于田野、草坡、林区、河边,也常见于菜园、农家的鸡窝、畜圈附近。晴天白天和傍晚都出来活动。中国北方广布的无毒蛇。生活力强,耐饥渴。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北方地区十月上旬开始进入冬眠,次年四月下旬出蜇。   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卵生,于7月至8月间产卵于深穴或石缝内,每次产卵10(6-15)个左右,卵壳柔韧,污白色,卵每项约28-45*15-25毫米。   分布范围   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新疆   食性   捕食壁虎、蜥蜴、鼠类、小鸟和鸟卵。幼体以昆虫为食。 物种价值   研究价值   白条锦蛇虽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蛇,但它的体色变化还是很多的。国外培育的某些cd个体斑纹相当抢眼,国内饲养它作为宠物蛇培育的也很少,值得今后开发。   观赏价值   国外的爬虫研究机构和个人爱好者,已经成功繁育出了多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蛇类品种。其中在国外的 爬虫市场很流行的有玉米锦蛇、加州王蛇、奶蛇、球蟒、绿树蟒等。另外一些国内品种,如:黑眉锦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灰腹率锦蛇等,在国外也饲养成功, 培训出两代以上的cb个体。甚至由县被认为体色很普通的品种,如:白条锦蛇、双斑锦蛇,也培育出了外艳丽的个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中国利用药用蛇的全身,蛇毒、蛇胆、蛇干、蛇衣、蛇油、蛇全粉、蛇鞭、蛇血等开发几百种新药、特药、中成药和保健品,投入市场后颇受青睐,销量剧增。蛇毒是治疗抗血栓、抗毒蛇咬伤和戒毒品的特效药,市场已供不应求。   据对国内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调查显示,药用蛇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俏货。从 1996年至今,国内外市场对药用蛇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行情好、缺口大,市场价格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日本、东南亚、西欧等一些国家对中国 药用蛇需求旺,出口增加;港澳台市场也常常向内地求货,数量很大。 饲养及护理    饲养比较容易,一般都能开食。刚刚拿来的蛇不要急于开食,先饲养几天让它熟悉环境。第一次喂食时,把它放在饲养箱内,避免惊动、打扰,吃过几次后,就会 积极取食,即使拿在手里也会进食。成蛇可喂小鼠、小鸟、鸟卵,幼蛇可喂小的蜥蜴、壁虎,亚成体可喂乳鼠、蜥蜴。饲养箱内被一水盘,不要太潮湿,保持清洁通 风干燥。底材可用木屑、旧报纸。最后别忘了,用旧花盆或瓦罐给它建个藏身的窝。   关于冬眠问题   对于蛇类来说,一旦日照变短,温度降低,主人最好采取一保证蛇类进入安全的冬眠状态,实际上正常的冬眠对于蛇类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如有的蛇类不冬眠第二年无法正常繁殖。冬眠期间蛇类是不再进食的。   寄生虫或者疾病也会影响蛇类的食欲,一旦蛇有疾病的迹象(体重减轻、精神抑郁、腹部充水、呕吐、腹泻、口腔或皮肤出现溃疡、张口呼吸等),请立刻查找原因,也有必要带他去看兽医(国内恐怕不行了)。 红点锦蛇   红点锦蛇Elaphe rufodorsata   分类地位: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iformes 游蛇科 Colubridae 锦蛇属 Elaphe   中文俗名:水蛇、水长虫、白线蛇   拉丁别名:Red-backed rat-snake   红点锦蛇,俗称水蛇。全长在l 000mm以内,体重100-200克。背鳞平滑,头有3条“^”形黑斑,一条在吻背,穿过眼沿头侧向后,另2条在额部沿枕部向后,分别延续为躯尾背面的 四条黑褐色纵纹。体前有4行杂有红棕色的黑点,渐成黑纵线达尾背;腹面密缀黑黄相间的棋格斑。上海地区为广布优势种,南汇、奉贤每年捕获量在2t左右。   红点锦蛇为半水生性无毒蛇类,常见于河沟、水田、池塘及其附近。上海地区在3月上旬即出蛰,常在水域附近草丛中晒太阳。它们捕食泥鳅,鳝鱼及蛙类。卵胎生。一般在7-8月份产出仔蛇,每产十余条不等。 建议不要饲养,爱咬人。 虎斑游蛇    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游蛇科,竿蛇属。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 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微毒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由于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项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故常被误认为是剧毒蛇。   该蛇虽然在国内没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报道称已有多起虎斑颈槽蛇咬人致死的案例。   虎斑游蛇为卵生,每年6~7月间产卵,每次10枚以上 ,也有多者可达47枚。孵化期为29~50天不等。初生的幼蛇体长15~17厘米。   分布: 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各区县均有分布。   生境: 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   药用价值:中医入药,具有解毒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主治骨结核、骨质增生和风湿等症。据有关报道,该蛇对治疗胃癌、食道癌和乳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棕黑锦蛇   棕黑锦蛇 Elaphe schrenckii   中文俗名:黄花松 乌虫   分类地位: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iformes 游蛇科 Colubridae 锦蛇属 Elaphe 命名:Strauch, 1873   物种特征:   [识别特征]全长1.5 m左右,体重0.5-1.5千克。背面棕黑色具光泽,自颈部至尾部有约占1~2枚鳞宽的窄横纹22~28个,前后两横斑相距8~12枚鳞;腹面灰白色有明 显的黑斑。背鳞23-23-19行,仅最外1行平滑,余均具强棱;腹鳞203~224;肛鳞二分;尾下鳞54-76对。随产地不同颜色差异较大。湖南浙江 的颜色较浅;北京的颜色鲜艳,花纹明显;东北的颜色深基本是黑色。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新宾和清原)、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浙江、西伯利亚、朝鲜、日本。   [生物学] 活动于平原、山区的林边、草丛、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进入房内。性情比较温和,不受威胁时,一般不咬人。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及鸟蛋。7~8月产卵 6~21枚,卵径40-60 mm×28-30 mm,卵重18-29 g;孵化期1.5~2月;初孵仔蛇全长270~350 mm,重8-18 g。[致危因素及现状] 体型较大,可食用;皮可制工业品,故大量被捕杀。 [驯养繁殖状况] 不详。 [现有保护措施] 辽宁与黑龙江省均将其列入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团花锦蛇   学名Elaphe davidi (Sauvage)   别名 黑镶锦蛇   体粗圆,长900毫未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似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背中央线连接于大斑纹间。   生活于山区近水河谷地带,性暴躁,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卵生。 [2-3,6-9]   分布于我国北方省区,数量很少,北京地区亦很少见,只在怀柔云蒙山区、延庆松山等西北部山区有零星发现。 赤练蛇   亦作“赤縺蛇”。亦作“赤楝蛇”。   1.蛇的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好捕食蛙类。   2.比喻恶毒的人。   家庭玩赏性饲养赤练蛇,其饲养箱以透明的塑料、玻璃或有机玻璃质的为好,便于观赏。箱体的大小以100厘米×50厘米×(60~70)厘米为合适,上面用铁丝网制成既通气良好又牢靠的盖子盖好。   也可以用木箱饲养,但木箱四周要衬一层铁丝网,以防止其将木箱咬破逃走。   箱的地层铺一层5~6厘米厚的潮沙土,沙土上垫一层纸,便于清除打扫污物时更换,免得细小的污物掉在沙土中不好处理。即使这样,沙土隔一段时间后也要换上新的。   箱内还要放一个陶质或瓷质的盘子,每天都要换上清水,蛇的生活是离不开水的。   此外,箱内应放2~3段比蛇身粗一些的数枝段和1~2块破损了一半的大钵子或瓦缸,倒扣在纸上,树段供蛇盘在上面休息和玩耍,破缸供蛇在里面藏身隐蔽,使它生活得更舒服。   开始饲养最好从幼蛇养起。养幼蛇的方法很简单,把它关在饲养箱内,只要每天供应新鲜的食用水就 行了。初生的仔蛇不吃食,因其腹中的卵黄可维持6~7天,随着卵黄等体内积蓄的营养素耗尽,经过8~12天第一次蜕皮后蛇开始进食,此时活动能力逐渐加 强,开始投喂小昆虫的幼虫、小鱼虾及蝌蚪等活食,再经几天之后喂一般成蛇的食物,不要每天都喂,隔3~5天喂1次就行。   这以后,可投喂小青蛙、小鼠、鸟蛋、蜥蜴和其他活昆虫。   赤练蛇对温度、湿度、环境等养殖条件适应能力比较强,容易饲养管理,适宜初次养蛇者饲养。但此蛇食欲比较旺盛,每隔6~8天便要摄食1次。1条中500克的赤练蛇,每次可食小青蛙或小蟾蜍2~3只,多者可达5只。   在饲养过程中,不要老用一种饲料饲喂,要经常调换品种,如用老鼠、鱼、泥鳅、水蛇、蟾蜍、小鸡 等不断轮换。为了贮备食物方便,可以驯诱蛇吃死泥鳅。所谓死泥鳅,不是病死的或不新鲜的死泥鳅,而是把活泥鳅放在开水中烫死的新鲜泥鳅,在驯诱赤练蛇吃死 泥鳅之前,应暂停投喂其他食物。   赤练蛇也很喜欢吃小鸡,孵鸡场淘汰的雏鸡也是一种上好的食料。   赤练蛇有食蛇的习性,因此,每个饲养箱中只宜养1~2条,不宜多条混养,大蛇和小蛇、亲蛇和仔蛇都不宜养在一起。   赤练蛇吞食食物之后喜欢静卧,此时不要去惊扰它,如果受到惊扰,它很可能会把吃进的食物吐出来。   另外,赤链蛇脾气非常暴躁,是少数吃同类的蛇之一,并且具有微毒,把玩时需谨慎。 玉斑锦蛇   玉斑锦蛇 Elaphe mandarinus   分类地位: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iformes 游蛇科 Colubridae 锦蛇属 Elaphe   拉丁文名: SERPENTES - Colubridae - Elaphe - mandarinus   中文俗名: 高砂蛇(台湾) 神皮花蛇(浙江) 玉带蛇(福建)    物种特征:   [识别特征]   全长1 m左右,尾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一。背面紫灰或灰褐色,正背有一行18~31+6~11个约等距排列的黑色大菱斑,菱斑中心黄色;腹面灰白色,散有长短不 一,交互排列的黑斑。头背黄色,有典型的黑色倒"V"字型套叠斑纹。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2);上唇鳞7,2-2-3式,或 8,3-2-3或2-2-4式;下唇鳞9,前4枚切前颔片。背鳞23-23-19行,平滑;腹鳞181~238;肛鳞二分;尾下鳞53~75对。   [习性]   栖息于海拔300~1500米的平原山区林中、溪边、草丛,也常出没于居民区及其附近。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也有吃蜥蜴的报道。6~7月份产卵5~16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20~40 mm×13~17mm。   [分布]   玉斑锦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和中部,在此范围的附近省份也有少量分布。它们栖息在开阔的林地 和岩石堆上的灌木丛中。最早以为它们仅生活在山地,但后来在山地的低海拔处,甚至在农田里也有发现。成熟和半成熟的野生个体常见于动物贸易,但这些野生玉 斑锦蛇通常都有严重的寄生虫病和压伤或挤伤并且神经紧张。不要购买野生个体,你的金钱会助长它们的非法买卖,进而造成更多野生玉斑锦蛇的死亡。在美国和欧 洲已经有足够数量的人工驯化个体供爱好者选购, 但在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   [玉斑锦蛇的饲养]   把玩:   玉斑锦蛇是神经质的动物,如果受到惊吓或粗暴对待,可能会咬人。在受到惊扰时,它会排出难闻的 粘性分泌物。把玩它时要尽量轻柔一些,不要抓得太紧,要让它能在你的手中滑动,不要让它的身体悬在空中而失去支撑点。尽量不要长时间把它抓在手上,如果想 把它移到远处,最好先把它放在一个黑暗的盒子里,然后再一起搬走。   容器:   任何蛇箱都可以,70x50x40cm的鱼缸对于成熟的个体就足够了。玉斑锦蛇的幼体对脱水非常敏感,最好把它们养在孵化箱里或塑料盒里。要保证蛇箱足够潮湿,要避免过度干燥通风。   底材:   底材有许多种,比如白杨树皮底材。玉斑锦蛇喜欢钻进底材中。不要用报纸或纸毛巾做底材,因为如果没有足够厚度的底材让它们藏身,它们会神经紧张的。要保持底材的清洁和干燥。对于所有的爬行动物,松木都是毒药,所以千万不要用松木做底材。   食物:   大部分玉斑锦蛇只吃鼠类,许多人工驯养的玉斑锦蛇喜欢吃乳鼠。5~7天喂一次即可。许多成熟个 体明显偏爱小鼠。通常应该喂数只小鼠而不是喂同等重量的一只成年鼠。某些顽固的个体只吃壁虎。在喂过几次沾有壁虎体液的乳鼠后,它通常会接受普通的乳鼠, 并且逐渐接受小鼠。驯化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通常,玉斑锦蛇在大的容器里会感到不安,我们可以把装有乳鼠的小碟放在底材上,并且在上面盖上纸巾,到了 晚上,玉斑锦蛇会自己钻进纸巾下面发现并捕食乳鼠。有些顽固的个体除了壁虎外不吃任何东西,更有些个体连壁虎也不吃,一直要拒食到第二年春天,遇到这种个 体要尽快让它进入冬眠状态。   湿度和水:   饲养箱里要一个盛水的小容器。尽管需要一个湿度较高的环境,但也不能过分潮湿。在饲养箱里放上新鲜的苔藓。这样既可以提供足够的湿度,又可以模拟出一个可供它藏身的隐蔽所。它们通常在下午和晚上藏在苔藓里,黎明和上午捕食和晒太阳。   加热和照明:   在饲养箱的一端放上加热装置,以此来形成温度梯度。这样可以让玉斑锦蛇在高温端 (26℃~29℃)和低温端(18℃~21℃)之间自由选择适宜的温度。在冷热端之间设隐蔽所,这样它不管在哪个温度点上都会感到安全。极端最高温度不要 超过32℃(有一家爬虫店,在气温38℃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装空调, 6条玉斑锦蛇很快全部死亡)。至于光照的问题,对于这种生活在暗处的动物不需要特别的照明设备。   繁殖:   尽管有时通过尾巴的形状可以辨别玉斑锦蛇的雌雄,但最准确的方法还是看有无交接器。在用外翻交接器的方法来辨雌雄时,手法要轻柔,不正确的方法会使它受伤甚至死亡。玉斑锦蛇通常一次产3~8个卵,但也有更多的记录。孵化期为45~60天,孵化的平均温度为25℃。   冬眠:   由于动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所以要想养好玉斑锦蛇,就必须让它按时冬眠。并且冬眠也可以延长它的寿命。   颜色和图案:   个体间最常见的区别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图案上的差别不大。另外有少数个体不是菱形斑纹而是纵向条纹,还有些个体的菱形斑纹中心不是黄色而是红色。在美国,也有白化的玉斑锦蛇。   注意:   尽管在欧美人工驯养的玉斑锦蛇数量已经超过进口的数量,但这种蛇仍然不适合初学者饲养。   [致危因素及现状]   除一般致危因素外,此蛇以体色斑纹美丽,常被饲养观尝,也宰杀食用,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驯养繁殖状况]   蛇园常有少量饲养供观赏。   [现有保护措施]   河北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北京市列为一般保护动物。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锦蛇属蛇种主要以小型兽为食物,在人类居住区或耕作区活动的锦蛇则主要捕食啮齿动物如鼠类,对消灭有害动物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锦蛇类大多色彩艳丽,适于观赏,加以部分种类个体较大,往往大量被捕杀。因此建议将锦蛇类都列为保护动物。 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   有鳞目 Squamata 蛇亚目 Serpentiformes 游蛇科 Colubridae 锦蛇属 Elaphe   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也是该蛇命名的主要依据;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由体背中段往后斑纹渐趋隐失,但有4条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中央数行背鳞具弱棱。   黑眉锦蛇在农村住宅改造前曾是被人亲昵地称作“家蛇”的常见蛇种。它们矫似游龙,行动敏捷,不但善于穿堂入室捕捉老鼠, 而且还能攀柱绕梁到屋顶上追击逃窜的耗子。居民们与黑眉锦蛇友好往来相处、和睦为邻,大家并不怕蛇,也极少去惊拢盘踞在柴堆房或屋角里休息的黑眉锦蛇,甚 至还非常欢迎它们来到家里作客呢!山地、丘陵、竹林和农舍附近也是黑眉锦蛇栖身的场所,它们的食欲强,胃口好,食量大,一条长1米多、重615克的成蛇需 要吞吃3~4只小家鼠或体重为120克的沟鼠才能填饱肚子,确实起到了为民灭除鼠害的有益作用。有时,它们也会沿着树干爬上树去,伺机偷袭飞鸟和盗吞窝内的鸟蛋。   黑眉锦蛇是制备药蛇酒和五蛇胆的原料之一,皮张可供轻工业生产加工成多种优质的蛇产品,因此在人们食蛇之风长盛不衰和蛇类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成为首当其冲的大量捕捉目标。近年来,该蛇的数量已经显著减少,而蛇体的大小也远远不及从前。 乌梢蛇   乌梢蛇(Zoacys dhumnades) ,俗称乌蛇、乌风蛇。体形较大的无毒蛇,体全长可达2.5m以上。身体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栖息于海拔1600m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村落中发现。行动迅速,反应敏捷。性温顺,不咬人。以蛙类、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7-8月间产卵,每产7-14枚。在我国分布较广;在云南仅在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有分布。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应予保护。   属于蛇目 游蛇科   根据统计,乌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   【英文名】 ZAOCYS   【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   【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制法】   乌梢蛇肉:去头及鳞片后,用黄酒闷透,除去皮骨,干燥。   酒(炙)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每100kg乌梢蛇 ,用黄酒20kg。   【性状】本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 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 枚,较小,眼后鳞2 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 光滑。气腥,味淡。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9 ~12g 。或者研粉吞服1钱,入煎剂用3钱。也可泡酒。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备注】(1)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 极北蝰    拉丁学名:Vipera berus 分类地位: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爬行纲 REPTILIA → 有鳞目 SQUAMATA → 蛇亚目 SERPENTES →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 蝰科 Viperidae → 真蝰亚科 Viperinae → 蝰属 Vipera → 极北蝰 Vipera berus 下属分类:无 保护等级:“三有”名录   极北蝰是欧洲中部最常见的毒蛇,也是英国唯一的毒蛇,每年在英国会咬伤大约一百人。它是在北极地 区唯一能找到的蛇类,栖息在各种区域,从森林、沙丘到沼泽都有。被极北蝰咬伤后,伤口附近会有剧痛,二十分钟后会有更严重的反应。受害者会产生肿胀、晕 眩、呕吐,但要在六个小时后才会出现最严重的症状。极北蝰咬伤很少会致命 - 有记录显示,英国自1900年至今,仅有十三人死于极北蝰咬伤,其中一人还是因为对解毒剂产生了不良反应。   极北蝰主要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北可以达到北纬67度,它大概是勉强能进入北极圈边缘的唯一蛇种了。极北蝰的耐寒能力较强,气温低到3摄氏度仍能活动。有人认为,极北蝰每两年才繁殖一次,可能也与适应寒冷的气候有关 王锦蛇   中文学名:王锦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游蛇科   中文属名:锦蛇属   中文俗名:黄蟒蛇、棱锦蛇、棱鳞锦蛇、松花蛇、王蟒蛇、臭青母、臭青公   拉丁文名:Elaphe carinata   英文名:Stink rat sna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ünnther,1858   物种信息   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瞳孔圆形;吻鳞头背可见;鼻间鳞长宽几相等;前额鳞与鼻间鳞等 长;国内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国外分布于越南。生活于平原、丘陵和山地。 垂直分布范围:300~2300m。   品种简介   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 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养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 类。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他近水域的地方。   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 及各种鸟蛋。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加以注意,必须保证其食饵的充足、多样化,这也是人工养殖王锦蛇必须单养,不能 与其它无毒蛇类混合养殖的主要原因。王锦蛇肛腺能散发出一种奇臭,故有臭黄颌之称,手握蛇体后要用生姜片擦洗或用香味浓郁的香皂洗手,才能把臭味洗掉。   此蛇特点      捕杀能力突出,性暴烈,有明显的霸占主义;当遇见眼镜蛇时,会采取攻击, 两蛇打斗激烈;是神经质的蛇类,攻击猛烈,绞杀能力强.遇到天敌时,不轻易放弃反抗.是大多蛇类害怕的品种. 其唾液可时小型动物死亡,伤口会有肿胀,疼痛感明显.对食物的选择比较挑剔,对于鱼之类的不大感兴趣.喜食蜥蜴、老鼠、青蛙。
/
本文档为【北方无毒蛇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