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进步_神话的祛魅__话语_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_

_进步_神话的祛魅__话语_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_

2018-09-20 3页 pdf 153K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41348

暂无简介

举报
_进步_神话的祛魅__话语_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_“进步”神话的祛魅———评殷企平的《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杨世真内容提要:《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一书揭示了19世纪英国主要小说家对主流“进步”话语的共同焦虑,彰显了被主流话语遮蔽的社会情感结构。全书突显了与国外学术界对话的意识,对当下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而重拾文学研...
_进步_神话的祛魅__话语_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_
“进步”神话的祛魅———评殷企平的《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杨世真内容提要:《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一揭示了19世纪英国主要小说家对主流“进步”话语的共同焦虑,彰显了被主流话语遮蔽的社会情感结构。全书突显了与国外学术界对话的意识,对当下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而重拾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视角并将之与文本细读紧密结合,则代表了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新风气,是一部研究19世纪英国小说的力作。关键词:19世纪英国小说 意识形态 文本细读作者简介:杨世真,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小说与电影的比较研究。Title:TheMythof“Progress”Disenchanted:OnYinQiping’sDebatingingtheDiscourseof“Progress”:ANewTypeofNovelsin19thCenturyEnglandAbstract:YinQiping’sbook,DebatingtheDiscourseof“Progress”:ANewTypeofNovelsin19thCenturyEngland,shedslightonthewaysomemajornovelistsinthe19thcenturyEnglandvoicedtheiranxietyovertheprevalentdiscourseof“progress”,thusrevealingthestructureoffeelingwhichwouldotherwisebeconcealedunderthemainstreamdiscourseofthesociety.Acon2scientiousefforttoparticipateintheon2goingacademicdebatesconcerned,aswellasanintenseconcernfortherealityofthecontemporaryChinesesociety,standsoutinhighrelief.Combiningideologicalapproachwithclosereading,indicativeofbothvigorandrigor,thebookspearheadsanewtendencyinpresent2daystudiesinEnglishnovels.Keywords:novelsin19thcenturyEngland ideology closereadingAuthor:Dr.YangShizhenisassociateprofessoratZhejiangUniversityofMediaandCommuni2cations(Hangzhou310018,China).Hisresearchareaisthecomparativestudyofthenovelandthefilm.Email:yangshizhen@sina.com殷企平的《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以下简称《推敲“进步”》)以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为“批判的武器”,通过对19世纪十多位英国小说家的近20部小说的解读,令人信服地论证了19世纪普通英国人对“进步”潮流的实际体验和感受,表明它跟官方/主流话语对现实的解释大相径庭;同时证明迪斯累里、狄更斯等小说家们的小说中渗透着一种共同的焦虑:一种对狂奔逐猎般的“进步”速度的疑虑,一种对豪气冲天的“进步”话语的反感,一种对“进步”所需沉重代价的担忧———这就是弥漫于19世纪英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一、与国外学术界同行的对话交流形成了本著作的首要特点。在国外,对“英国状况小说”或“工业小说”的研究最有影响的是威廉斯、卡扎米安和佳拉赫。《推敲“进步”》的作者在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又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了一步:国外学者虽然涉及了英国小说所反映的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变迁问题,但是他们都未就19世纪英国小说如何回应“进步”这一价值观的问题作系统的研究;《推敲“进步”》的作者抓住了他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在大量解读具体作品的基础上,提出了“19世纪英国小说的最强音是对‘进步’话语的推敲”这一具有原创性的观点。除此之外,作者还把研究范围扩展到了一些常常受到忽视的作家作品,如迪斯累里、金斯利和特洛罗普等作家,以及通常被排除在“英国状况小说”范畴之外的一些作品。例如,作者认为是迪斯累里的小说率先推敲“进步”话语,这就更正了威廉斯的观点(后者认为是狄更斯的小说率先推敲了“进步”话语)。在具体的文本解读中,作者还对国外多位学者的诸多观点进行了回应。例如,在对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的评价上,霍布思鲍姆(PhilipHobsbaum)、马克尔斯(JulianMarkels)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等人都曾批评它在“结构上的不匀称”;对此,作者指出“评论家们误读了狄更斯回应工业化进程的方式。⋯⋯为了正确地解读《艰难时世》,我们需要掌握两把钥匙:一是狄更斯对‘生活’的理解,二是他对‘工业主题’的处理方法”(殷企平81-82),令人信服地驳斥了伊格尔顿等著名学者对狄更斯的批评。又如,针对凯特尔、威廉斯和伊格尔顿等对乔治·艾略特的《激进党人菲利克斯·霍尔特》的指责,该书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再如,书中对著名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在评论《米德尔马契》时所忽略的重要的互文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二、充满强烈的现实关怀。正如“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转引自殷企平3),虽然全书表面上在探讨19世纪英国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但自始至终渗透了对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的关注,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它在我国社会的实用价值是分不开的。作者所揭示的那种异化的“进步”观,对于我们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正如黄梅博士所言,我国学术界有关处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的英国的研究存在着一种失衡现象:探讨政治体制、法制建设、科技振兴计划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著作频频问世,而关注转型时期普通英国人切身感受的困惑、痛苦以及种种思想危机和情感危机这方面作品的著作却如凤毛麟角。作者在书中自觉地把中国背景和中国关怀作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出发点和旨归,认为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当年遭到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等小说家强烈质疑的“进步”话语今天在中国仍在以不同形式大行其道。因此,我们既有必要参照当年英国在经济腾飞道路上的诸多经验,更有必要聆听英国的许多优秀小说家们在“进步”浪潮的旋涡中所发出的心声。不过,强烈的现实关怀并没有取代冷静的理论思辨。细读该书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进步,只是反对那种被异化、神话化了的进步观。在前言部分,作者清醒地写道:“当然,人类追求进步和幸福,这本身无可厚非。⋯⋯不过,把进步视为简单的科学定律,那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殷企平6)。陆建德曾赞扬黄梅在《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一书中显示了“对当下中国的关怀,并老练地将这种关怀自然融入全书,读了有‘撒盐于水,化于无形’之感”(封底),借用这句话来形容《推敲“进步”》一书也应该是很恰当的。三、重拾意识形态研究视角,同时也不忘文本细读,彰显外国文学研究的新风气。从意861外国文学研究 2009年第5期识形态视角研究文学特别是外国文学,似乎早已遭到摒弃,很不时髦了。然而,本书的特色之一正是重拾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视角,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来研究文学文本,是对那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文学研究倾向的纠正和反驳。但同时,作者又特别注意从艺术性、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就又避免落入庸俗社会学的窠臼。也就是说,文学研究者不应忌惮于意识形态视角的研究,关键在于怎么去研究,在于是否脱离了文本的感性特征。对此,《推敲“进步”》的作者一方面跟黄梅一样,行文过程“特别注重探究那些作品的意识形态功用,也就是它们与由社会转型引发的思想和情感危机的内在关系”(黄梅2),表明了从意识形态视角研究19世纪英国小说的勇气与立场;另一方面,强调“笔者在剪裁取舍时只遵循一条原则,或者说只问一个问题:所选作品是否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都称得上推敲‘进步’的力作?”(殷企平27)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是泛泛地采用意识形态视角展开研究,而是有意识地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批判立场,例如在前言部分作者就引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为“发热的进步速度”所付出的惨重代价的重要论述。这在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尤其是英美文学研究中并不多见,更显可贵。四、不仅体现了作者在小说研究领域的新成就、新动向,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新水平。稍作回顾不难发现,从早期的《小说艺术管窥》(1995年)到《英国小说批评史》(殷企平主笔并统稿,2001年),再到《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2009年),作者长期坚守小说尤其是英国小说的研究领域。如果说《小说艺术管窥》是作者关于全面展开小说研究的起点,那么《推敲“进步”》则达到了作者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的高点。如果说《英国小说批评史》是一部以“史”为主的著作,那么《推敲“进步”》则是一部以“论”为主的著作。如果说前两部著作具有纯学术色彩,那么后者则更充满强烈的现实关怀。如果我们将《推敲“进步”》放在我国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宏观背景上来看,该著作就不仅仅代表了作者个人学术道路上的新坐标,而且还代表了我国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最新成就。作者自称《推敲“进步”》是对黄梅博士关于18世纪英国小说研究的一种呼应,其实这种“呼应”既是一种延续,还是一种推进。最后,该书资料的翔实、全面、权威无疑值得称道。书后的参考文献尤其是英语参考文献对于国内关注19世纪英国小说的研究者可谓一份极有价值的研究。索引也有助于读者阅读与理解。无论如何,《推敲“进步”》都堪称英国小说研究领域的一部最新力作。引用作品【WorksCited】黄梅:《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HuangMei.DebatingtheSelf:Novelsin18thCenturyEngland.Beijing:TheJointPublishingCompany,2003.]殷企平:《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YinQiping.DebatingtheDiscourseof“Progress”:ANewTypeofNovelsin19thCenturyEngland.Beijing:theCommercialPress,2009.]责任编辑:苏 晖961杨世真:“进步”神话的祛魅———评殷企平的《推敲“进步”话语———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
/
本文档为【_进步_神话的祛魅__话语_新型小说在19世纪的英国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