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解决_三农_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解决_三农_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2010-05-11 2页 pdf 117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4197

暂无简介

举报
解决_三农_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4 年第 7 期 解决“三农”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李志远 朱建文   内容提要  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 ,农民的进步和发展 又取决于农民的教育 ,这是面向 21 世纪我国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三农” 农民教育   (一)大力发展服务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农村成 人教育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 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职 业选择、职业转换、职业活动方式在不断变化。现 ...
解决_三农_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农业经济问》(月刊)  2004 年第 7 期 解决“三农”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李志远 朱建文   内容提要  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 ,农民的进步和发展 又取决于农民的教育 ,这是面向 21 世纪我国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三农” 农民教育   (一)大力发展服务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农村成 人教育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 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劳动力的职 业选择、职业转换、职业活动方式在不断变化。现 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致有以下两个流向 :一是 农村劳动力的大部分留在第一产业内部进行调整 , 即从单一的种植业向畜禽、水产、林果业等转移 ;二 是少部分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 动。这时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农村教育的单一性 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农村成人教育要服务于市场 经济体制 ,必须树立现代的农业观、农民观和农村 大教育观 ,农村教育的发展将不再是单一型 、平面 型 ,而将成为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层面 ,具有广泛性 和群众性 ,能够适应不同程度的文化对象 ,提供多 层次教育机会的体系。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同农业的市场 化、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大军是 一个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宝库。开发人力资源要 靠政府、靠市场、靠经济发展的带动 ,但关键必须依 靠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农村成人教育的传递 , 开发大农业 ,实行农林牧副渔多业并举 ,增加剩余 劳动力就业。同时 ,根据农村第二、三产业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 ,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和教 育 ,促进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农村第二、三产业的流 动和转移。 (二)调整农村成人教育结构 ,促使农民的角色 转换和就业转移 随着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加快实施 ,今后一段时 间内 ,我国每年将有 1300 —1500 万人进入城市。 估计到 2010 年 ,城市化率达到 50 %左右 ,届时将有 6 —7 亿人口在城市生活。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 聚 ,既给城市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 , 也给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低价劳动力 ,为 城市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活力。要保证城市化战略 的顺利实施 ,除了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 ,一 个重要的支撑条件是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提高 农民转化为城市就业者的速度 ,使其尽早适应城市 建设的需要和城市生活的节奏。成人教育在其中 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 了新的要求 : 11 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完善农村成人教 育体系。城市化或城镇化不仅体现在城市人口占 多大比重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劳动力结构优化 上。“普、职、成三教统筹”作为我国农村教育综合 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对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推 动农村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 了积极作用。在城市化目标地区 ,要进一步做好 “三教统筹”,特别是要加快农村中小学办学模式的 改革 ,采取各种形式和途径 ,搞好普通教育与职业 教育的有机结合 ,使农村中小学毕业生既有文化知 识又有职业技能 ,为潜在转移的劳动力打好基础。 进一步完善农村县、乡 (镇) 、村三级培训网络 ,特别 —07— 解决“三农问题”重在农民教育 是要强化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骨干作用 ,依托 普通教育的教师力量和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技术 力量 ,把农村学校办成人才培训、生产示范、科学实 验、技术推广、就业指导、劳务输出的多功能基地。 21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培训并 重。根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具体特点 ,农村实 用技术培训仍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方面 ,但 是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速 度加快 ,劳动力转移培训将成为农村成人教育的又 一重点。农村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培 训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专业设置上 ,要适应 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实 施 ,在兼顾第一产业发展需要的同时 ,加快培养第 二、三产业人才 ,要合理产业发展 ,科学预测人 才需求 ,既要注重当前就业需要 ,又要考虑将来的 就业趋势。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既要有专业技能培 训 ,又要把各种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及相应法律知 识引入到教学中来 ,为农民外出务工做好准备。培 训方式上 ,要注重学用结合 ,讲究实效 ,一切以提高 劳动力职业技能为中心。 (三)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以城市 成人教育带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 ,农民工已成为城市服务 业的主要支柱 ,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 重要推动力。然而 ,由于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水平普 遍较低 ,不仅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 ,而且 对城市建设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因此 ,提高进城 务工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城市各级 工会组织、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用人单位 ,应该从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开展进 城务工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并将其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1建立和完善进城务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统筹规划 ,按用人单位和区域划 分 ,明确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 务。同时 ,要结合进城务工的岗位特点 ,有针对性 地开设专业课程 ,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为 企业输送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 21 加强政府与学校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对于 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乡结合部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 花大力气 ,协调各类学校做好培训工作 ,并在相关 政策上给予优惠。对已接受培训而未谋取职业的 务工人员 ,在劳动就业方面应适当倾斜 ,政府组织 实施的“再就业培训”可酌情考虑“失业民工” 的生活处境和求职愿望 ,以增强其对所在城市的归 属感。同时严格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各培训 机构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 ,使其获得相应的职业 资格证书。 31建立与农民工输出地政府间的联系渠道。 各个城市一般都有各自的农民工输入源。政府有 关部门应与各主要输出地政府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渠道 ,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 ,把办学触角 伸向广大农村地区 ,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课程 ,以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四)强化城乡联动 ,搞好教育支农  农民教育 不仅是农村的工作 ,也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全局性工作。要通过教育引导 ,使城镇各界 和广大居民认识到帮助“三农”发展是城镇在现代 化建设过程中“先进帮后进 ,先富带后富”义不容辞 的义务和责任 ,城镇应该通过帮助农民受教育带动 农村、农业发展。 城镇帮扶农民教育 ,要注意动员政府部门、企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街道等社会各界以及城 镇居民个人共同参与。横向上可以分区划片、包干 帮扶 ;纵向上可以行业对口、专门帮扶。各级各类 学校可以通过设备图书捐赠、教育资源共享、教育 教学交流、师资辅导培训、教师轮流支教等多种办 法 ,给予农民教育最实用、最有效的扶助。 (作者单位 :安徽财贸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蚌埠  233061) 责任编辑  李玉勤 —17—
/
本文档为【解决_三农_问题重在农民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