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节日习俗——社火

节日习俗——社火

2010-03-13 3页 doc 37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68

暂无简介

举报
节日习俗——社火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对于社火的解释是这样的:一指旧时村社迎神所扮演的杂戏①,二是指同伙②。社火是春节期间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歌舞娱乐活动,常在祭祀土地神的“社日”举行,俗称“耍社火”。 注释: ①出处:范大成《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自注:“民间鼓乐渭之中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②出处:《水浒传》五十八回:“但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
节日习俗——社火
社火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民俗文化,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对于社火的解释是这样的:一指旧时村社迎神所扮演的杂戏①,二是指同伙②。社火是春节期间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歌舞娱乐活动,常在祭祀土地神的“社日”举行,俗称“耍社火”。 注释: ①出处:范大成《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自注:“民间鼓乐渭之中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②出处:《水浒传》五十八回:“但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 [美]乔纳森-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六版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6月。 高丙中著:《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 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董晓萍:《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4月。 郭于华主编:《意识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 皮柏著,黄霍译:《节庆、休闲与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德国文化丛书)。 彭金山著:《陇东风俗》,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 蔡秀清,钱永平著,《社火-社戏:从娱伸到娱人的智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江山”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一种国家的代称,而“江山”所依托的两大神灵,一个是“社”,一个是“稷”,合称“江山社稷”,有这两样东西,国家才有存在的基础。“稷”是谷神,而“社”就是土地神。《孝经纬》有:“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阔不可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P32 这个“社”的原形是一块古代人作为占据疆域标记的石头。在平原和草原性质的土地上,“立石为记”,以来明这块土地或草原已经有了主人了。这是人类的一般性质的土地标记行为,它与在山中结草以示某树、某物为人所有的标记性质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一旦标记者是要定居于此地,并准备长期耕种这块土地的时候,这块石头就不仅仅是一种标记,而是一种“社”了。从这里开始,这块最初称“社”的石头,就慢慢变长了代表和管辖土地的“社神”。在国王的武装力量占领了一片地区时,立国家的“社庙”,代表和管辖土地的“社神”是国家大神。 《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洲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洲,故以为社”。这应该是我们看到的关于国家社神的最早的记载。《管子-乘马》:“方六里,名之曰社。”《左传》杜预注:“二十五家为社”。P33 ——摘自吴秋林著,《中国土地信仰图像人类学志:以贵州为例》,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
/
本文档为【节日习俗——社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