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质问末位淘汰制

2010-03-04 5页 doc 22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1757

暂无简介

举报
质问末位淘汰制质问“末位淘汰制” 宋 新 滨 2006年9月18日 据9月15日《齐鲁晚报》报道,辽宁丹东某地的教师为了避免被“末位淘汰”而有60多位双职工教师选择了离婚(因为该地规定,凡是单职工不在被“淘汰”的9人之列)。在计划经济时代,听说过夫妻俩人为了多分一套房子而离婚的事情,如今又出现这样的荒唐事情,让人不得不质问:对中小学教师实行所谓的“末位淘汰制”合理么? 首先,在中小学实行“末位淘汰制”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么? 以人为本是目前流行于全球的管理理念,它的要求很多,但至少符合一句通俗的话“把人当作人来看”!无论这个...
质问末位淘汰制
质问“末位淘汰制” 宋 新 滨 2006年9月18日 据9月15日《齐鲁晚报》报道,辽宁丹东某地的教师为了避免被“末位淘汰”而有60多位双职工教师选择了离婚(因为该地规定,凡是单职工不在被“淘汰”的9人之列)。在计划经济时代,听说过夫妻俩人为了多分一套房子而离婚的事情,如今又出现这样的荒唐事情,让人不得不质问:对中教师实行所谓的“末位淘汰制”合理么? 首先,在中小学实行“末位淘汰制”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么? 以人为本是目前流行于全球的管理理念,它的要求很多,但至少符合一句通俗的话“把人当作人来看”!无论这个人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无论对他有什么要求,他首先是一个有尊严、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物件”! 我们都承认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的天堂,但学校就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乐土么?难道非得把学校变成教师受困受难受委屈的地方?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师生都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顺利、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厂尚且提倡“以人为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殿堂就不应该了么? 其次,在中小学实行“末位淘汰制”符合教师劳动的特点么? 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他们的劳动对象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这一基本常识就使得教师的劳动不同于体力劳动,也不同于一般的脑力劳动。做好教育工作,仅仅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显然不行,更得有满腔的热情并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师工作的硬性指标好应付,真正做好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把握教育机会,真诚、热情的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因为我们都知道,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而“言传”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身教”。没有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怎么做到这些呢?被“末位淘汰制”逼得连家庭都不要了,对教育工作还能有热情、对学生还能有爱心么? 另一方面,许多研究材料早就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群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远远高于社会其他职业群体。在“末位淘汰制”实行以后,这一问题肯定会更加严重。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对下一代有重大的影响。先不说“末位淘汰制”的实际效果如何,至少已经损害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难道不值得质问么? 再次,确定“末位”的科学么?具体操作公平么? 因为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所以无法像一些体力劳动一样可以用直接的数字来考核教师的工作,除非人为的将其简单化为升学率、所教班级的名次等。在实行“末位淘汰制”的过程中,不少地方虽然也说“德绩勤能”综合考察,可实际上除了成绩以外大多是虚的,无法直观地考察,最终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所教学生的成绩。这对克服应试教育,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要靠人来实施,“末位淘汰制”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第一,作为基层的教师要“末位淘汰”,那么学校领导(校长等)以及乡镇、县区教委的领导、工作人员要不要也“末位淘汰”呢?从公平、公正的角度讲是需要的。但从来没听说过那个县区或者乡镇教委的工作人员因为这事闹离婚的。而且即使有被“淘汰的”也不过是到学校去任教。且不说不胜任机关工作的人适不适合当老师,这本身对基层的教师就不公平——他们被“淘汰”就只能下岗了。第二,有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评价、考核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校长的手里,主观性非常大。那些平常与校长“不对点子”、性格直率的人,往往成为“末位淘汰制”的牺牲品。如果校长或其他领导的亲朋好友在本校或兄弟学校则一般会受到照顾。一般教师对此既不服气又没有办法。第三,由于城市生源比农村要充足一些,所以“末位淘汰制”的锋芒主要还是冲着那些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本来城乡教师待遇的差距就很大,如此一来岂不更不公平了?更为有意思的是,《齐鲁晚报》所报道的丹东地区规定单身职工不在“淘汰”之列,这本身就不公平。如果真的需要淘汰,那就按规定的标准衡量,谁不合格就淘汰谁,干吗照顾单职工。既然不公平又怎么能起到预想的所谓“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效果?教师只是在疲于应付,连离婚这样的“损招”都想出来了,又怎么会因为“末位淘汰制”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末位淘汰制”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呢? 根据笔者前几年在农村当老师的,有些地方尤其是乡村小学,因为学校规模小、人数少、大家彼此都很熟悉, “淘汰”谁都不好处理。面对上级的这类要求,只能应付了事。例如把两学期的倒数第一名错开,不让它是一个人,这样在一年之内就没有一个人是“末位”了,也就无需“淘汰”谁了。 当然了,认真贯彻执行“末位淘汰制”的学校肯定是不少的。但其消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这种生存威胁下,教师不仅无法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理所当然地把主要工作放在学生的成绩上,从而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上去;这种“制度”让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彼此互相猜疑,干扰了正常的人际关系,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它会给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等等。一句话,对中小学教师搞“末位淘汰制”得不偿失。 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考核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的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关怀,决不能主观化、简单化。对教师进行考核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教师的成长,而决不能成为“敲打教师”的一个借口、手段。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需要长期不懈地摸索。但无论如何,是废除“末位淘汰制”的时候了。否则不仅对教育工作没有促进作用,反而还会闹出其它荒唐事情来! (宋新滨:1978年——,硕士学位,现在中共滨城区委党校工作。)
/
本文档为【质问末位淘汰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