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对_超级女声_的受众心理分析

2010-03-01 1页 pdf 3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50571

暂无简介

举报
对_超级女声_的受众心理分析 Writer Magazine 2008 No.4作家杂志思考与言说 摘要 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电视文本、 从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分析超 级女声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运用心 理学中的“ 替代性满足”等基本概念, 全面解释《 超级女声》这个娱乐节目建 构的心理策略。 关键词:超级女声 受众心理 替代性 满足 优越感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大众传播中,信息是在传者和受 众之间进行流动的,并且传者期望通 过信息的传递在受众的心理上产生影 响,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节目策划者 意识到受众的积极、主动的收视与其 期待...
对_超级女声_的受众心理分析
Writer Magazine 2008 No.4作家杂志思考与言说 摘要 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电视文本、 从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语境中超 级女声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运用心 理学中的“ 替代性满足”等基本概念, 全面解释《 超级女声》这个娱乐节目建 构的心理策略。 关键词:超级女声 受众心理 替代性 满足 优越感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大众传播中,信息是在传者和受 众之间进行流动的,并且传者期望通 过信息的传递在受众的心理上产生影 响,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节目策划者 意识到受众的积极、主动的收视与其 期待视野能否兑现之间的密切关系, 只有受众自觉地、主动地接受,电视节 目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实现,这个价值 的形成也正是节目策划者依照“ 预期 的受众心理编码”与受众进行“ 有意味 的自我解码”的互动结果。 《 超级女声》这一流行文本的寓意 正是与受众社会体验的话语一致,以 颠覆传统娱乐节目模式的形象推出, 迎合了大众对于当前满目“ 克隆”娱乐 节目产生视觉疲劳、期望“ 大众娱乐大 众”新节目的心理需要。在虚幻空间与 现实世界的比较中,角色扮演的替代 性满足使他们产生认同感,进而通过 传者设定的游戏规则想象性地实现了 评判权力,最后达成无需努力的相对 优越感与自我确认。 一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角色扮演的替代性满足 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 着一定的角色,具有相当的身份。角色 承担首先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者 说需要经过“ 认同”。现代社会由于生 存压力所造成的生命缺憾和自我压抑 感,迫使人类自觉进行幻想或游戏,而 电视这种“ 白日梦”式的幻觉便是欲望 获得满足的最好方式。电视节目组成 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既填补了受众 的种种现实缺憾,又用现代性的理念 让他们与真切的现实进行某种沟通, 使其在想象中自居,以角色替代或认 同的方式经历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得到情感的渲泄并找到暂时性的身份 超越。通过消费一个个虚幻的偶像来 获得一种理想角色的替代性满足,这 正是《 超级女声》“ 造梦”的立足点。 受众在看娱乐节目时,面上常 常以旁观者的角色来看待节目中的一 切,但他们更多的是融入到节目当中, 站在参与者的角度,共同体验这个节 目的游戏过程。《 超级女声》“ 原生态还 原”的海选现场,就让电视机前的每个 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情绪中找到承载的 对象:普通选手担任主角,更加容易引 起共鸣,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彼此的心 理距离,曾以为只会发生在明星身上 的神话,现在却由与自己相仿的人去 完成。不同受众都能从中找到独属的 自我认同,获得一种强烈的替代性满 足。 二 我的地盘我做主———评判权 力的想象性实现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主体意识 也日益增强。受众的认知由过去的被 动型转变为主动型,他们崇尚自由,渴 望能参与到传播系统中成为信息的主 角。《 超级女声》在比赛中首创由观众 短信投票结果来决定选手去留命运的 评选方式,精彩地了权力的分配: 评委、大众评委和受众“ 三权鼎立”,每 一方都有一定的评判权力,每一方都 不能成为绝对的主宰,最终结果取决 于选手发挥和三者的博弈,中间留置 很大的权力空间和想象空间。 专家的权力固然不小,但人数与 数以百万计的场外短信参与者相比, 实在是渺小至极。比赛中途,个别专家 评委因为违背观众意愿不得不退出, 更使参与者将自身等同于权力的代言 人,体验“ 主权在我”的兴奋与满足。采 用现代通讯手段凭票淘汰选手以及产 生最后的优胜者,让电视机前的受众 也能亲临现场,既体现了受众参与的 热情,也体现了另一种权力———投票 的平等与自由。受众用投票实现“ 评判 权力”时,进一步获得对自我身份的肯 定,“ 我”和所有评委们彼此平等,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 在这场赛事中,受众难以置信并 满心欢喜地被赋予了一个“ 有意义”的 形式,即可以通过自己的“ 投票权”对 “ 现实生活”进行干预。尽管“ 现实生 活”是虚拟的,这种权力也只是在比赛 中“ 想象性”地获得满足,但观众仍然 尽情享受这份廉价的评判权,从中得 到个人“ 主体性”的体验,从而补充了 现实生活中真正权力的缺失。 三 我的骄傲无可救药———无需 努力的优越感 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欲望,喜 欢和比自己差的人进行比较,以获得 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就是在比较的心 理机制中获得的。当这种比较发生在 现实生活中时,它就带来了真正的优 越感,但当现实不足以提供这种优越 感的时候,人们就必须从别处寻得它, 以便获得心理的平衡。 《 超级女声》为受众的无需努力的 优越感提供了最好的诞生地。搭一个 简易帐篷,摆几张供评委坐的桌椅,三 个评委,一台摄像机,一名选手,直播 立刻开始。褪去了传统电视节目精巧 的画面剪辑和极富艺术感的摇移转 切,摄像机一五一十记录下了选手们 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选手们的尴尬、 丑态。无论是相貌欠佳、穿着夸张,还 是五音不全、表演夸张,几乎都会得到 评委们不留余地的挖苦讽刺。观看海 选现场,就像一场喜剧:台上评委骂选 手,台下选手骂评委,并引发了一场 “ 审丑”狂潮。 在这场赛事中,真正愉悦的是受 众,他们在节目营造的虚拟空间和自 己的现实生活空间之间来回游弋,不 自觉地将自己放置到这个被控制的舞 台中,与选手进行不断的比较,通过发 现选手的破绽和可笑之处,不费气力 就获得心理上的极大优越感,而专家 评委也常常会强化效果,在点评选手 的时候嬉笑怒骂、讥讽挖苦、直接刻 薄,并引导选手向节目希望的方向再 前进一步,很多评语在网上流布,成为 受众共享的心理快餐,也让节目迅速 飚红,收视率居高不下。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卜卫:《 大众传播心理 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 1月。 [2]阿诺德·盖伦:《 技术时代的人 类心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年 6月。 作者简介: 史小建,女,1980—,河北阜平人, 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单位:河北农业 大学人文学院。 李进学,男,1970—,河北赞皇人,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文写作等 教学研究,工作单位:军械工程学院基 础部。 对《超级女声》的受众心理分析 史小建 李进学 211
/
本文档为【对_超级女声_的受众心理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