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

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

2013-12-22 8页 doc 27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8016

暂无简介

举报
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 在上百万“失独家庭”的疼痛敲打着社会神经的时候,“单独二胎”政策的启动无疑成为一缕春风迅速吹遍大江南北。一时间,“生二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而在一阵欢呼雀跃之后,“生还是不生?”成为众多符合政策的夫妻们颇为纠结的命题。 11月24日,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如果可能的话,您希望要几个孩子”的提问时,28.6%的市民表示希望要一个,67.1%希望要两个,1.8%希望要三个及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家庭的生育观念、经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成为年轻父母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
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
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 在上百万“失独家庭”的疼痛敲打着社会神经的时候,“单独二胎”政策的启动无疑成为一缕春风迅速吹遍大江南北。一时间,“生二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而在一阵欢呼雀跃之后,“生还是不生?”成为众多符合政策的夫妻们颇为纠结的命题。 11月24日,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如果可能的话,您希望要几个孩子”的提问时,28.6%的市民表示希望要一个,67.1%希望要两个,1.8%希望要三个及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家庭的生育观念、经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成为年轻父母们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资源的配置如何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人口的增加也成为社会各界未雨绸缪的热点。 两个孩子带来的喜与忧 张帅在上海黄浦区的一家外资企业做软件工程师,秦淼在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事工作,目前他们的小孩1岁多,正在打算要第二个孩子。“我们本来就有生第二胎的打算,等小孩子上了幼托班,估计明年或者后年就要二胎。”张帅对记者说。 他们结婚的时候并没打算生二胎,是有了第一个孩子后才有了生二胎的想法。在他们看来,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尤其是孩子到了1岁以后,他们生二胎的想法愈发强烈。“周围很多的同事朋友都有第二胎,我们在他们那里获取的经验是:生第二胎对第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都很有帮助,”张帅说。也有一些朋友劝他们不要生二胎,但是不多,更多的朋友是告知他们如何处理好生第二胎的利害关系。 目前,孩子由外婆帮忙照顾。由于张帅的父母年龄偏大,无法帮忙,他们担心如果照顾两个孩子的话老人会比较累,因此张帅希望妻子以后能换个轻松的工作,以腾出空来照顾孩子。 张帅说,这一个孩子每月开支在三千元左右,他们也买了保险并在积极存钱,以便给孩子以后升学做准备。在他们看来,“收入是否提升”、“有没有时间精力照顾”是想不想要第二个孩子的关键因素。 在张帅一家还在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做准备的时候,王文杰一家却早已面对两个孩子带来的生活压力。 王文杰、吴悦夫妇目前已经有两个孩子,姐姐六岁,弟弟两岁。他们并没有生两个孩子,但怀了之后就选择生下来。据这对夫妇介绍,他们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花的钱尽管没有第一个多,但日常开支还是增加了一半。 “我们没有很在意奶粉的价格,在孩子的教育和穿戴方面比较注重,但在孩子身上花的最多的是保险,而且每年的投入都会增加。”王文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给孩子买了教育保险,“但是教育保险只够一个孩子出国留学用,等孩子们长大了再考虑让哪个出去”。对此,王文杰夫妇有些无奈。目前,他们两个孩子每月所需的所有开支不低于8000元。 对于从事婚介工作的他们来说,这笔花销不是小数目。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王文杰平时有两份工作,有一段时间也做过三份工。“生意好的时候在孩子身上投入就比较多些,生意不景气的时候也会去购买便宜的衣物”。 公共资源配套依旧薄弱 生还是不生让“单独”家庭纠结的时候,一向敏锐的孕产市场已经在摩拳擦掌了。据英国路透社的记者最近在上海的随机调查中发现,从送子观音像到孕产食品乃至私营医疗保健机构,都准备从预计的“二胎”潮中分一杯羹。 但问题在于,“二胎”潮何时到来?或者说舆论所预期的“二胎”潮究竟会不会来?根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去年对上海等五市的“已婚育龄妇女未育情况”调查发现,女性的晚育、不育意愿增强。对于“不想要孩子”的原因,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因“经济、住房问题”(37.5%)、“工作、学习需要”(25.0%)、“为了轻松,不想抚育下一代”(15.63%)。 对此,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张梅兴表示,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和多领域相关,“譬如产房资源够不够;生育保险资金能不能跟上;幼儿园、托儿所等资源的配置等需要很多部门参与执行”。 “单独二胎”政策将使我国总人口在2030年达到峰值14.53亿,峰值时间推迟4年,但峰值人口增加1500万,2050年总人口为13.85亿,比现行生育率至少增加5000万人。总人口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剧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资源环境分配的竞争性。而首当其冲的是对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源造成的压力。 但是,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公共资源建设情况并不乐观。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每年的新生儿数量都以10%—20%的速度在增长。按全市人口统计,2012年度深圳新生儿总数为212667人,比2011年增加16.87%。但深圳具有产科的大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却一直人满为患。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清晰记得,浙江省湖州某妇幼保健院院长曾向在当地调研的他倾诉该院的尴尬处境:“单独二胎政策,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对我们而言,是个不利的消息。因为大量高危人群集中生育,我们医院承受不了。此外,孕前免费优生检查的数量急剧上升,也给医院带来困难。” 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在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创造就业机会,以应对这些变化。据了解,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恰逢卫生、计生机构调整,按进度,省级卫生和计生机构合并今年完成,乡镇、街道一级机构整合明年完成。乔晓春强调,应尽量减少基层计生人员受机构调整影响情绪波动,放松和削弱计生工作。 “无忧二胎”需漫长准备 “单独二胎”放开后,所凸显出的社会服务压力以及所需要的政策调整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家庭和社会各方需要合力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这也许正是“单独二胎”逐步推进,并由各地分别制定实施细则的原因。 目前北京“单独二胎”方面新政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只待《北京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纳入明年的人大修法框架;同时,上海也正研究制定具体,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服务,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等,其他各省份也将陆续公布相关政策。 针对目前社会现状,最为让社会所关心的是如何避免“出生堆积”。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大约50%至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人口学界经过多轮测算认为,我国城乡一致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后,特别是新政启动后4年至5年,会出现生育堆积的释放,并在今后两三年,引发生育高峰,容易造成人口激增与社会资源不足的矛盾。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所所长杨成钢建议,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大起大落的波动。计划要二胎的家庭要避免扎堆生育,以免给将来的入托、入学及就业造成拥挤。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认为,提前根据当地实际及时做好人口出生预测、预报,调整政策和增加社会资源配置十分重要。政府部门应该新增出生人口大多分布在城市还是农村、东部还是西部,划出分布图,为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决策依据。 也有相关人士建议,单独应采取渐进、微调、各省不同步的方式,以避免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出生堆积。 除此之外,引导育龄夫妇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做好包括产科床位配备、人员储备和培训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工作,尽量减轻在公共服务领域带来的压力也是政府必须面对的准备工作之一。 家庭和社会都还需做足功课 除了从生育二胎所需的物质环境上家庭和社会需要合力解决外,若要生“无忧二胎”还需要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做足心理功课。当“梦想照进现实”时,各种不断出现的新烦恼必然对家庭特别是孩子的父母造成心理负担,这就需要提前调整好家庭氛围、做好会遇到新困难的心理准备。 经济压力是生二胎家庭面临的首要问题。但经济问题只是一方面,家庭成员间对二胎态度的分歧也是问题之一。 家住上海松江区的张剑一家已经有一个一岁半的女儿,目前妻子鲁怡已经怀了第二胎。但在怀孕前期,婆婆强烈反对要这第二个孩子,认为鲁怡是自讨苦吃。最后在医生的劝告和丈夫的再三坚持下,鲁怡还是决定生下这第二个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烦恼,因为孩子只能自己照顾,她不得不从公司辞职做全职主妇,赚钱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丈夫身上,观念的分歧也疏远了婆媳关系。 除此之外,“月嫂涨价”、“产假减少”等系列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也成为准备生二胎的父母们头痛的事情。 “单独二胎”政策的推进有利于调整人口结构,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但如何让政策带来的红利最大化,取得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家庭和社会各方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文中涉及的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
本文档为【我们准备好了迎“二胎”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