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_解静[1]

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_解静[1]

2013-12-21 7页 pdf 777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7205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_解静[1]2013/05总第433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2013)05-0133-07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解静1,闫琳琳2(辽宁大学1.经济学院;2.人口研究所,沈阳110036)摘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水平、政策偏好、人口结构、历史债务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已形成中央、地方、企业等不同的利益格局,使得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也使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成为难点。本文运用省际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替代率、基金结余...
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_解静[1]
2013/05总第433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2013)05-0133-07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解静1,闫琳琳2(辽宁大学1.经济学院;2.人口研究所,沈阳110036)摘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养老保险水平、政策偏好、人口结构、历史债务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已形成中央、地方、企业等不同的利益格局,使得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也使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成为难点。本文运用省际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替代率、基金结余、抚养比、人口抚养比等单一指标和主成分提取综合指标,构建中国省际基本养老保险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据此讨论如何缩减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旨在为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供建议。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省际综合指标;省际分配差距中图分类号:D840.6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3-01-27作者简介:解静(1983-)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障等;闫琳琳(1983-)女,辽宁抚顺人,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人口社会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已基本上构建起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框架,养老保险正在向更高的统筹层次过渡。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养老保险的政策差异较大,导致地区间的养老金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也使实现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成为难点。养老保险地区间乃至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分配差异与统筹层次提升密切相关,地区间养老保险分配公平与否正是验证社会公民权利合法授予的表征。本文尝试构建中国省际基本养老保险综合指标,来验证地区间养老保险分配的公平性,旨在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供参考。一、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单一指标测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省际收入分配的差异,可以从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覆盖率、替代率、基金结余、制度抚养比以及人口抚养比等一些指标中的分析中体现出来。这些指标是衡量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最基本的重要指标,对深入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省际间的分配差距情况提供了直观的依据。(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的提高是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职能和收入再分配职能的重要体现,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覆盖范围这一指标用制度覆盖率来表示,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水平指标,其依据是参保人数与城镇就业人数的比。全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这一指标在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2010年西藏自治区的制度覆盖率最低,仅为12.77%,云南省制度覆盖率不足50%,辽宁、浙江、广东等省份制度覆盖率高达90%以上,制度覆盖率在不同地区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①。2010年省际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差为15.82%,极值比为9.58%,变异系数为21%,这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的离散程度。通常来讲,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往往密切相关,但实际并非如此。我国2010年省际人均GDP极值比为5.80,变异系数为51.79%,省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差异小于省际人均GDP的差距。这说明我国省际养老保险覆盖率与经·134·商业研究2013/05济发展水平并非密切的直接相关,也受到各地区扩面时间和具体政策差异等其他因素影响。表1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差异分析(2010年)单位:人、%集中离散度量城镇就业人数参保人数制度覆盖率均值759.25625.0873.96中位数647.33462.0876.72标准差529.54570.0315.82全距2298.562868.8109.51极小值53.096.7812.77极大值2351.652875.58122.28极值比44.30424.139.58变异系数71912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二)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一个相对数值,以保障退休人员生活质量来体现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高低,养老金替代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保障水平与社会工资水平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的利益关系。从2009年省际平均替代率数据来看,这一指标在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和养老金待遇标准有较大差异造成的。低收入地区养老金替代率高于高收入地区替代率,上海、北京替代率较低,不足40%,西藏、青海等地替代率达到60%以上②,这说明养老金替代率对收入再分配产生了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标准差测算的各地区养老金替代率的差异大体呈递减趋势,2000-2009年间,各省市养老金替代率发展趋势均为递减态势,养老金替代率的差异总体趋势也呈递减态势,极值比由2000年的2.42下降到2009年的1.99,变异系数由2000年的20.68%下降到2009年的13.12%。表2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差异分析(2000-2009年)单位:%年份均值中值标准差全距极小值极大值极值比变异系数200070.4872.3214.5752.9037.1890.082.4220.68200165.2465.6012.6652.3530.8583.202.7019.40200266.6368.6113.4166.0639.71105.772.6620.13200361.0962.529.9037.5339.6377.161.9516.21200453.7957.518.6928.5338.3166.841.7416.15200550.5350.197.1730.1334.6764.801.8714.20200650.3850.956.5431.2131.0862.292.0012.99200748.9749.346.3828.9030.6359.531.9413.03200849.7250.676.3327.9632.3560.321.8612.73200949.8249.926.5431.7131.9563.661.9913.12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2001-2010)有关数据计算整理。养老保险是以社会公平为主要的目的的收入再分配范畴,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缩小初次分配差距、实现公平和公正作用。按照这一原则,基本养老保险省总第433期解静: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135·际分配差距应该小于平均工资省际分配差距,才符合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功能对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调整。因此,仅通过替代率考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与在职职工工资待遇的相对水平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考虑养老金省际分配差距与工资待遇省际分配差距之间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养老金省际分配差距小于工资待遇省际分配差距。根据2000-2009年养老金省际分配极值比和平均工资省际分配极值比的变动趋势(见图1)可以看出,养老金省际分配极值比呈下降趋势,养老金省际分配差异呈缩小态势。在2005年之前,养老金省际分配极值比与平均工资省际分配极值比非常接近,2005年之后二者差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养老金省际收入再分配开始体现缩小初次分配差距的作用。图1基本养老金与企业平均工资省际差异极值比(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目前,某些省份已经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省级统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全国统筹,而我国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广东省基金结余最大,为2471.5亿元;结余量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为9.7亿元,基金结余量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有广东、浙江、山东和江苏③。2010年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水平差异较大,基金收入标准差为303.27亿元,支出标准差为232.75亿元,累计结余标准差为489.26亿元。累计结余极值比和变异系数均大于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说明省际基金收支情况存在较大的省际差距。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差距较大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的年龄结构、养老保险覆盖率、当地的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等等。由于较大的基金结余意味着将来导致调剂金额度加大,这对未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造成一定的障碍,使更好的处理好基金调出省份与基金调入省份之间的公平问面临挑战。表3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差异分析(2010年)单位:亿元、%均值中值标准差全距极小值极大值极值比变异系数基金收入432.79310.76298.341124.9914.101139.0980.7868.93基金支出340.41269.37228.96839.877.61847.47111.5167.26累计结余495.43378.98481.302461.829.662471.48255.8597.15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这一指标指的是制度内退休人数与在职人数之比,从更深层的含义来讲,它反映了平均每个在职职工所供养的老人的人数。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制度抚养比越高这一指标就越高,支付负担就越重,反之则越轻。2010年全国平均的制度抚养比为32.50%,这意味着每3个在职职工就要抚养1个退休老人。黑龙江省制度抚养比最高,达到61.61%,广东省制度抚养比最低,仅为11.81%④。制度抚养比反映了该地区人口结构情况,广东、浙江等省经济迅速发展,年轻劳动力大量流人,养老保险已覆盖到各类城镇就业人口,从而大大降低了体制人口抚养比。自2001年以来,平均制度抚养比的均值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31.30%上升到2010年的32.50%;制度抚养比的极值比和变异系数在2001-2010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各省市制度抚养比差异及离散程度呈现扩大趋势。·136·商业研究2013/05表4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差异分析(2001~2010年)单位:%年份均值中值标准差全距极小值极大值极值比变异系数200134.5831.828.5440.2515.8056.063.5524.70200235.8234.398.9143.8515.9759.823.7524.87200337.3136.409.8648.0115.9463.954.0126.43200438.0637.8910.1051.3516.1067.464.1926.54200538.2938.7810.3853.5114.7868.284.6227.11200637.8238.5010.7256.5414.0970.625.0128.33200737.5037.8410.2047.1613.0660.224.6127.19200836.9337.5210.2546.0912.5758.674.6727.75200937.7437.8411.2048.0012.1460.144.9529.64201038.2338.2711.3549.8011.8161.615.2229.68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五)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可以说是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关系着各省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制度抚养比不同,但与制度抚养比息息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直接影响到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口结构对养老保险的给付标准和参保率产生直接影响。人口抚养比的地区差异会对各省的养老保险水平以及养老保险负担程度造成影响。以2010年为例,江西、广西、西藏以及贵州的少年儿童抚养比最高,都达到了30%以上,而在北京、上海,这一数据还不足11%;重庆、四川、安徽、江苏等省市老年人口抚养比较高,都达到了14%以上⑤。虽然当前养老金待遇水平较高,但其长期养老金支撑能力较弱;而西藏、宁夏、青海、广东等老年人口抚养比较低的省份,其长期养老金支撑能力是比较高的。各省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趋于一致,老年人口抚养比均值和标准差变动呈现倒“U”趋势,如均值从2005年的12.23%上升到2009的12.82%,之后开始下滑。从各省区内部变动差异来看,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极值比和变异系数自2005年以来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说明各省市老年人口抚养比差异及离散程度呈现扩大趋势。可见,从长期角度缩小省际养老保险差距仍不乐观。表5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老年人口抚养比(2005~2011年)单位:%年份平均中位数标准差全距最小值最大值极值比变异系数200512.2312.482.167.608.6416.241.8817.67200612.4112.512.4210.098.5118.602.1919.54200712.5712.872.339.448.8818.322.0618.55200812.7612.862.278.179.1617.331.8917.77200912.8212.392.348.749.2317.971.9518.26201011.4110.992.059.237.2216.172.2417.93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2012)有关数据计算整理。二、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指标体系及测评从前面的分析可见我国养老保险省际间在制度覆盖率、替代率、基金结余、制度抚养比、人口抚养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养老保险的省际分配体现了一定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但由于制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可能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严格来说,采用不同的指标进行分析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应当建立综合分析指标,综合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经济发展、替代率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基本养老保总第433期解静: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137·险省际分配差距,才能得出客观而综合性的结论。本文尝试选取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的众多单一指标,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测量综合平均指标,并应用相应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进行实证研究。从《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2011)》中查找中国各省区GDP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制度覆盖面、人均GDP元、消费性支出、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等基础数据,考虑到各指标变量的测度单位并非完全相同,我们在主成分分析前用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将各个变量标准化,消除不同量纲的指标值的不可比性。通过对这些基础指标进行适用检验:KMO值为0.776,大于0.6,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是387.286,对应概率p接近于0.00,表明适合进行主成份分析。对这些指标进行主成份分析,可以看出前三个主要成分的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84.854%(见表6),在统计分析中,累计贡献率超过70%的就可视为已提取出主要成分,因此选用前三个主要成分进行回归分析。表6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差距综合指标主成分解释的总方差成份旋转平方和载入合计方差的%累积%13.53732.15832.15823.11128.28060.43932.68624.41684.854方差最大化旋转后成分矩阵是一种正交旋转方法,可以使得每个成分上的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简化对成分的解释并且能更方便地对各成分进行比较明确的命名。从表7方差最大化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成分负荷系数绝对值较大的是人均GDP、少儿抚养比、消费性支出及覆盖面,这类指标直接指向的是个人消费、享受指标,可命名为福利消费因素。在第二个主成份中,反映养老保险水平中经济支持类指标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制度抚养比、基金结余、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这些指标主要表现养老保险的经济支持,可命名为经济支撑因素。第三个成分负荷系数绝对值较大的是老年人口抚养比、离退休人数及基金支出,这些指标多描述在养老保险负担情况,因此可命名为养老负担因素。表7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差距综合指标旋转成份矩阵a主成分命名指标成份123福利消费因素Zscore(人均GDP).956.153.012Zscore(少儿抚养比)-.877.047-.273Zscore(消费性支出).875.271.073Zscore(覆盖面).487.442.389经济支撑因素Zscore(制度抚养比).036-.876.280Zscore(基金当年结余).154.876.281Zscore(GDP总量).294.784.477Zscore(财政收入).564.703.351经济支撑因素Zscore(离退休人数).370.243.859Zscore(老年抚养比)-.081-.035.815Zscore(基金支出).527.337.737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a.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根据成分矩阵可以得出由自变量表示的三个·138·商业研究2013/05主要成分F1、F2和F3,将各标准化变量值分别代入,就可以得到三个主要成分值,而且三个主要成分完全不相关。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影响因素的大致关系如下:首先,在福利消费因素中,人均GDP、消费性支出系数、覆盖面为正,这符合经济学解释。人均GDP是居民最终收入紧密相连的宏观经济指标,消费性支出是与居民最终消费紧密相连的宏观经济指标,覆盖面关系着缴费人群比例的大小以及大数法则理论依托下的养老保险福利覆盖人群的大小,这些指标体现了居民福利消费因素。少年儿童抚养比系数表现为负值,一方面由于居民获取福利被少年儿童抚养比“侵蚀”,另外一方面少年儿童抚养比相对提高会在未来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下降。其次,在经济支撑因素中,GDP总量、基金结余、财政收入系数均为正,制度抚养比系数为负,这与预期完全一致:随着总体经济的发展,GDP总量、财政收入的提升会带来养老保险经济支撑水平的提高,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基金收支情况直接关系这养老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的大小。最后,在养老负担因素中,老年人口抚养比、离退休人数、基金支出均为正值,表现为制度框架内养老保险的负担。离退休人数越多、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基金支出越多,养老保险制度负担越重。根据各主成份及特征根权数计算出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差距综合得分(表8)。综合得分=FAC1_1*3.537+FAC2_1*3.111+FAC3_1*2.686表8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得分结果(2010年)地区福利消费因素经济支撑因素养老负担因素综合得分排名上海市2.86-1.170.9112.191辽宁省0.68-0.511.746.922江苏省0.381.481.555.983北京市2.220.55-1.085.144天津市2.05-1.18-0.804.745四川省-0.67-0.232.263.636黑龙江省0.35-1.431.023.547山东省-0.061.421.133.278浙江省0.931.47-0.432.599广东省0.623.72-0.292.5710湖北省-0.06-0.290.631.3911重庆市-0.38-0.981.131.3712吉林省0.43-1.070.041.3013湖南省-0.56-0.090.820.1814河北省-0.330.440.400.0715内蒙古0.79-0.32-1.01-0.0116陕西省0.04-0.29-0.22-0.5217安徽省-0.78-0.110.54-1.3518河南省-0.860.540.52-1.4619福建省0.450.32-1.20-1.5320山西省-0.400.29-0.45-2.5121广西-1.03-0.280.32-2.8922新疆-0.41-0.20-0.78-3.6123江西省-0.780.25-0.39-3.7424甘肃省-0.74-0.56-0.43-3.9325海南省-0.48-0.21-0.86-4.0826云南省-0.86-0.29-0.56-4.6327宁夏-0.35-0.27-1.30-4.8428青海省-0.56-0.33-1.40-5.8429贵州省-1.580.00-0.17-6.0230西藏-0.93-0.70-1.64-7.943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各省市之间经济支撑力、福利消费、养老负担因素均各不相同,养老保险的经济支撑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从研究结果来看养总第433期解静: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139·老保险的经济支撑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同步,而居民最终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全国31个省份的测评结果中只有15个省份的总分值为正值,且省份之间差距较大,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为20.13分。上海的养老保险水平列居全国第一,总分值达到12.19,中西部地区养老保险省际分配综合得分较低,多数为负值。可见,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存在明显差异。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省际差异综合测评体系中,归结为养老保险经济支撑、福利消费、养老负担这三方面的原因。养老保险必须有经济支撑作为后盾,而福利消费则是经济发展、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追求的最终结果。养老负担关系着由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制度建设,也是养老保险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三、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研究结论从研究结果来看,因为全国省际间的养老保险水平还存在经济支撑力、福利消费能力、养老负担能力等多因素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形成较大的省际间养老保险分配差距,而短时间内消除养老保险在各地区各因素的差异是不现实的。因此,针对我国目前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现状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地区间的收入再分配。针对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大等现状,盲目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会引发地区间养老保险差距的强烈回应。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工作要以梯度对接适度发展,既考虑地区间养老保险分配差异,又要考虑相对公平。通过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福利消费差异、协调养老负担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保险跨区域流转和收入再分配的全国统筹道路。在缩小基金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的工作中,一些常规性工作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增加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增大基金储备以及提高统筹层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要从制度上明确规定继续做好扩面工作,确定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工作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其次,把养老保险历史债务剥离,通过各级财政得以解决,从而大大缩减各地区间养老保险收支的差距。最后,进一步改革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实现省级垂直管理,在省级统收统支的基础上,减少不同省份间划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为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创造条件。注释:①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2010)有关数据计算整理。③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⑤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2011)有关数据计算整理。参考文献:[1]何立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2007(3).[2]王晓军.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差距分析[J].社会保障制度,2006(4).[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ResearchontheComprehensiveIndexofInter-provincialDistributionGapofChinesePensionInsuranceXIEJing1,YANLin-lin2(1.SchoolofEconomic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2.SchoolofPopulationResearch,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110036,China)Abstract:Chinahasavastterritory,localeconomicdevelopmentlevel,pensioninsurancelevel,policypreferences,demographics,historydebtandmanyotherdifferenceshaveformedthedifferentpatternsofinterestsforcentral,localandenterprises,makingChina'surbanenterpriseemployees'pensioninsuranceshowasignificantlevelofregionaldiffer-ences,andmakingitdifficulttoachieveimprovingtheoverallpensionlevelfurther.Byusingofsingleindicatorssuchasprovincialpensioninsurancecoverage,replacementrate,fundbalances,thesystemdependencyratio,dependencyratioandotherindicators,itbuildstheprovincialbasicpensioninsuranceindexsystemwithcomprehensiveindicatorofprinci-palcomponentextractedtoanalysisempirically.Onthisbasis,itdiscusseshowtoreducetheinter-provincialdistributiongapinpensioninsurance,inordertoprovideaadvicetoimprovetheoverallbasicpensioninsurancelevel.Keywords:basicpensioninsurance;inter-provincialsyntheticalindex;inter-provincialdistributiongap(责任编辑:关立新)
/
本文档为【中国养老保险省际分配差距综合指标研究_解静[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