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三民主义

2013-11-20 14页 ppt 533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4771

暂无简介

举报
三民主义nullnull第15单元null一、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君主立宪制改良派:维新变法革命派:三民主义激进派:民主科学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null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然和规律 1、学习西方的必然性对外战争的屡屡失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传统人士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情怀 封建社会的没落 西方文明的优越2、学习的主题抗拒外侮,救亡图存 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null3、学习的特点 ⑴ ...
三民主义
nullnull第15单元null一、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君主立宪制改良派:维新变法革命派:三民主义激进派:民主科学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null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必然和规律 1、学习西方的必然性对外战争的屡屡失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传统人士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情怀 封建社会的没落 西方文明的优越2、学习的主抗拒外侮,救亡图存 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null3、学习的特点 ⑴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层面 (3) 既有继承性又有发展 ⑷ 从向西方学习到“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 ⑸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null1、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1840 1860 1890 1900 1915 1919 1949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指出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四个阶段及学习内容 A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B 从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 C 从1915-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 D 从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早期维新思想null三、能力提升1、以新的史学观了解推动近代思想解放的因素 1840 1860 1890 1900 1915 1919 1949思潮 政治 经济现代化 文明史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经济)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十月革命(思想、科学)启蒙思想 进化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null 指西方文明向中国传播的渐进历史过程,就时间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西方文明的传入。null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思想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Bnull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1、背景a、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不断对外侵略扩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加深。c、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民族危机—强国御侮、救亡图存(目的)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抵抗派) A、主张: B、表现: C、地位:     设立译馆,翻译籍 《各国律例》 《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林则徐向西方学习,师以长技林则徐魏 源(2)魏源A、编写著作: B、主 张: C、意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以中国人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的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的认识西方国家。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以中国人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的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的认识西方国家。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null二.中体西用(洋务派)1.背景:内忧外患2.内容:3.实践:洋务运动(19C60S——19C90S)——破产4影响:维护中国纲常礼教(封建专制统治)前提下——中体;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西用①积极:冲击保守观念,创造良好舆论环境②局限:对西学认识局限于物质层面(5)“中体西用”的评价:(5)“中体西用”的评价:(1)积极: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企业——军事、工业、教育、科技)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局限性 :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 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因而不可能真正 挽救得了中国的命运。题干材料指出洋务派“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题干材料指出洋务派“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科技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经说过: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指的是( )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
/
本文档为【三民主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