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2013-11-17 4页 pdf 330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3601

暂无简介

举报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 3O卷 第 4期 2011年 8月 JOURNA1 OF ANHUI TCM COLLEGE V01.3O № .4 Aug.2011 · 文献研 究 ·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王共强,王 伟,薛本春,胡文彬 ,胡纪源,韩咏竹 (安徽 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61) [摘要]目的 探讨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 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 依据 。方法 从 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 网络 版数据 库、中国期刊...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 3O卷 第 4期 2011年 8月 JOURNA1 OF ANHUI TCM COLLEGE V01.3O № .4 Aug.2011 · 文献研 究 ·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王共强,王 伟,薛本春,胡文彬 ,胡纪源,韩咏竹 (安徽 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61) [摘要]目的 探讨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 WD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 依据 。方法 从 中国生物 医学文献 网络 版数据 库、中国期刊 全 文数 据库、中文科技 期刊数 据库 中检 索 l979—2O10#-间有关 WD的中医药文献,对符合 纳入 标准的 21篇文献 中 736例 患者证候 分布情况运用 SPSS 19.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WD共 出现 13个 中医证 型 ,频数前 4位依 次为肝胆湿 热、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痰湿阻络。聚类分析结果与中医证型频数分析略有差异。在证候要素上病变脏腑 依次为肝 、肾、胆 、脾;病性要素依次为湿热、阴虚 、内风、痰湿。结论 肝胆湿热、肝 肾阴虚 、肝风 内动、痰湿阻 络是 WD的基本证候类型,其中肝胆湿热最为常见 。实证的证候要素 以湿热、痰 浊为主,虚证的证候要 素以 阴虚 、内风为 主 。 [关键词]Wilson病 ;肝豆状核 变性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1.04.003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又称肝豆状 核变性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 障碍性疾 病,由于铜离子在肝、脑、角膜等组织脏器中沉积,患 者可出现肝硬化、神经精神 症状、角膜 K—F环 等临 床表现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口]。证候是 中医学的重 要内容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 的精髓和取得疗效的 基础。 目前对于 WD的证候研究 报道多为临床经 验总结 ,尚无统一辨证标准 。因此 ,对于 WD的 中 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 近 30年来涉及 WD中医证候 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 统计和评价,试 图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 ,并以此为基 础建立完善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从而更好 地 指导临床实践 。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来源 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 版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2011zr01IB) 作者简介 :王共 强(1972-),男 ,硕 士 ,副主任 医师 据库中 1979—2O1O年间 wD相关的文献资料 。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检索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手工检索 相结合 的方法检索以上 3个数据库 中有关 中医、中 西 医结 合诊治 WD 的临床研 究文献 ,检索词包 括 “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辨证论治”、“中医 证型”、“中医”、“证候”和“辨证”等 ,通过题名、主题 词、关键词、摘要和全文等多个字段进行检索。 1.2.2 纳入标准 :具有 WD中医证 候病例或 具备明确 wD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 。 1.2.3 排除标准 :排除综述 、个案报道 、动物实验及 无明确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对于一稿多投或同一 作者发表的临床资料完全相同的数篇文章只纳入1篇。 1.2.4 评价与筛选方法 :合并数据库中收录的重复 文献 ,针对检索到的相关 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 标准进行初步文献筛选 ,剔除不合格文献 。对合格 文献的证候分型和证候信息进行提取记录并建立数 据库 。 1.2.5 证候名称规范化分析 :按照中医药学名词审 [Abstrac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kidney and the brain are structurally connected,and brains originate from kidney essence, both of which are physiologicaIly correlated, and pathoIogicaIly influence each other.Convalescent stage ischemic stroke is located at the collaterals of the brain.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sufficiency of brains caused by the deficiency of kidney.In clinics,it should be treated by the therapy of tonifying kidney to generate marrow,in the combination of an adj uvant treatment of supplementing qi,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removing phlegm,and removing obstacles from collaterals,in an attempt to solv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Key words]kidney essences l brains;tonifying kidney to generate marrow;isehemie stroke;convalescent stage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 3O卷 第 4期 2011年 8月 J()1JKNAL OF ANHUI TCM CO1 LEGE Vo1.30 No.4 Aug.2011 定委员会颁布的《中医药学名词》 对文献中辨证分 型的名称进行规范。对于《中医药学名词》不涉及的 证候名称再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医临 床诊疗术语 (证候部分)》(GB/2、16751.2-1997) 3l 进行规范。 1.2.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包建 立信息采集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相关证 候进行频数统计分析 ,对证候类型进行归纳并计算 其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对 中医四诊指标 、证候频 数 进 行 描 述 性 分 析 ,采 用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进行 聚类分析,得 出聚为不 同类别的主要 证候。 2 结果 2.1 涉及文献量 、病例数和症状频数分析 通过以 上文献检索方法共检出相关文献 187篇 ,参照纳入 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 21篇文献入选。21篇文献 共病例 736例,出现 中医症状 45个,舌象 17 种,脉象 11种 。频数大于 2o的症状 、舌象、脉象分 布情况见表 1。 表 1 频数>2O的症状、舌象 、脉象分布情况 症状 频数 萼 羹 频数 口苦 口腻 323 43.89 低热起伏 21 2.85 口中秽臭 280 88.04 苔黄腻 294 39.95 四肢震 颤 266 36.14 舌质红 287 38.99 急躁易怒 242 32.88 苔薄 白 176 23.91 大便秘结 238 32.34 舌红绛 134 18.21 口齿不清 l89 25.68 舌淡胖 1 27 17.26 面 目肤黄 1 77 24.O5 苔 白腻 1 27 1 7.26 腹部痞块 167 22.69 舌色暗 110 14.95 张 口流涎 146 19.84 舌虚胖 108 14.67 食欲不振 146 19.8d 舌苔 薄 103 13.99 纳呆呕恶 133 l8.O7 舌少苔 57 7.74 神疲乏力 95 12.91 粤E静脉 57 7.74 迂曲 四肢僵 硬 93 12.64 脉弦数 122 l6.58 面色晦暗 93 12.64 脉濡弱 1 2O 16.30 腹部胀痛 83 11.28 脉虚浮 104 14.13 神 志昏蒙 74 ]0.05 脉滑 97 l3.42 头身 困重 74 l0.05 脉涩 40 5.43 面色少华 7l 9.65 脉弦 32 4.35 鼻衄 64 8.70 脉细数 21 2.85 面如红妆 22 2.99 2.2 中医证型出现频数与证候要素分析 文献 中 报道 736例共出现 18种中医证型 ,对意义相近和不 规范的证候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合并(如湿热 内蕴规 范为肝胆湿热 ,肝 肾阴亏规范为肝 肾阴虚)后共有 13种证型,每种证型中出现的频数和构成 比显示肝 胆湿热最为多见(21.47 oA),见表 2。在证候要素上 病位类证候要素频数依次为肝、肾、胆、脾 、心 5个脏 腑 ;病性类证候要素频数依次为湿热、阴虚、内风 、痰 湿 、气虚 、血虚 、血瘀、气滞、阳虚等 14个要素。实证 中常见的证候要素是湿热、痰浊 ,虚证 中常见的证候 要素是阴虚风动 。 表 2 中医证型出现频数及 占总病例数比例 ~iIiNt 频数 证型 频数 肝胆湿热 158 21.47 脾肾阳虚 36 5.16 肝 肾阴虚 112 15.21 气滞血瘀 23 3.13 肝风 内动 105 14.27 痰火扰心 22 2.99 痰湿 阻络 100 13.59 气阴两虚 11 1.49 气血两虚 6O 8.15 痰蒙心窍 2 0.27 痰瘀互结 41 5.57 肾精亏虚 1 0.14 肝郁脾虚 38 5.34 2.3 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对 45个 中医症状、17种 舌象和 11种脉象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系统根据各证 候之间的相关性 ,将证候逐步聚类 ,即证候群。分别 对条 目进行聚 4类 、聚 5类、聚 6类、聚 7类 的聚类 ,发现其中聚6类方案分配较为平均,证候信息 相对清晰,重叠证候最少,与 中医相关 证型 比较一 致,故确定采用。删除不能识别 的证候群 ,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 分)》进 行潜变 量推 断 ,结果 可得 到肝胆 湿热 、肝 肾阴 虚、肝风内动 、气血两虚、痰瘀互结 、痰湿阻络 6类证 型,见表 3。其结果与中医证型频数略有差异,提示 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可能存在差异性 。 表 3 证候聚类分析与证 型潜 变量推断结果 3 讨 论 根据不同临床表现 ,WD在中医学 中可分别归 属于“颤证”、“癫狂”、“积聚”、“黄疸”等范畴。病机 是由于父母体质素虚,致胎儿先天禀赋不足 ,肾精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3O卷 第4期 2011年8月 JOURNAl OF ANHUI TCM COLLEGE Vo1.30 No.4 Aug.2011 虚 。因肾为先天之本 ,先天 。肾精亏虚 ,致后天脾 胃运 化失常 ,泌别清浊功能受损 ,铜浊积聚体 内,痰湿 内 阻 ;进而气血津液化生不足 ,阴血亏虚 ,出现筋脉失 养 ,虚风 内动I4 ]。本研究 显示 ,21篇文献涉及 13 个主要证型 ,频次 由高至低前 10位依次为 :肝胆湿 热型、肝肾阴虚型 、肝风内动型 、痰湿阻络型 、气血两 虚型、痰瘀互结型 、肝郁脾虚型 、脾肾阳虚型、气滞血 瘀型、痰火扰心型。其 中肝胆湿热型 、肝 肾阴虚型、 肝风内动型 、痰湿阻络型 4个证型 占总病例数 比例 均大于 1O ,4个证候合计达 64。54 ,其中肝胆湿 热型最常见 (21.47 9/6)。通过 聚类分析也得到基本 相符的结果 , WD 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比较集 中于肝胆湿热型、肝 肾阴虚型、肝风 内动型、痰湿阻 络型 4个 证候 。 证候要 素是证候分类 的最小单元 ,可分为病位 和病性两类 。运用证候要素进行组合辨证有助于摒 弃纷繁复杂的表象干扰 ,直接把握疾病本质。证候 要素的引入增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可操作性、准确 性,对临床诊治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从本研究中 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可 以看 出,病位类证候要素 中 病位主在肝 ,与肾、胆 、脾关系密切 ;病性类证候要素 中频数依次为湿热 、阴虚 、内风 、痰湿 。实证 中常见 的证候要素以湿热 、痰浊为主,虚证中常见的证候要 素以阴虚为主,这与中医学关于 WD 的基本病机理 论相吻合 ,即病位在肝 肾,主要病机为铜毒内聚、肝 胆湿热内蕴 ,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肝 肾阴虚、气血不 足为本 ,肝风 、邪热 、痰浊、瘀血为标 ]。 证候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基础,其复杂性也 影响着证候的规范化研究。证候规范化是中医药现 代化的核心 ,文献研究 是证候研究 的基础 8¨]。本研 究显示近 3O年有关 WD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仅 21 篇 ,多数是临床经验报道 ,可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 研究报道尚不多,因此有必要加强 WD 中医辨证规 律 的研究 。由于 WD属于少发病种 ,加以临床表现 复杂多样、识别率低 ,导致 目前对其临床研究多是小 样本证候探讨和疗效观察 ,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 ,这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临床科研的质量 。本研究显 示症状 、舌象和脉象 的聚类分析与中医证型频数略 有差异 ,也说明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存在经验差异性 , 故有必要通过 大样本研 究建立 WD中医证候 规范 化辨证模型 ,形成证候诊断的统一标准 ,有助于从中 医的角度更好地认识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确 定针对性的治则方案、判断预后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 中医理论的推广及发扬 。 参考文献 : [1]Ala A,Walker AP,Ashkan K,et a1.Wilson’S disease [J].The Lancet,2007,369(3):397—408. [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M].北京:科 学 出版社 ,2005:58—108.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 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2-37. [4]孙怡 ,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北京:人 民卫生 出版社 ,1999:550—552. [5]洪铭范 ,胡纪原,胡文彬 ,等.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辨证 分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1):10—11. [6]张会娜 ,刘卫红,李萍.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况[J].北京 中医药 ,2009,28(5):396—397. [7]汪美霞 ,杨文明 ,汪瀚 ,等.肝豆汤 治疗肝 豆状核变性 78 例临床舌象观察 [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 2004—2005. [8]李建生 ,余学庆,胡金亮,等.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 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6):4-6. (收 稿 日期 :201卜O4—2O) Literature Analysis on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dicine Syndromes in W ilson’S Disease WANG Gong-qiang,WANG W ,XUEBen-chun,HUWen-bin,HUJi—yuan,HANYong-zhu (Institute of Neurology,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 drome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syndromes in W ilson’S disease (W D).M ethods The TCM literatures about W D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on— line Database,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and Chinese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 from 1979 to 2010.The 736 cases from 21 literatures in line with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analyzed by frequency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using SPSS 1 9.0 software.Results There was 1 3 TCM syndrome types in W D,the top four types included liver—gallbladder damp-heat,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liver—wind stirring,and Dhlegm—damp accumulation in collaterals.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frequencies of 8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 3O卷 第 4期 2011年 8月 JOURNA1 OF ANHUI TCM COLLEGE Vo1.30 No.4 A 2011 2 000--2 0 0 9年《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各栏 目分析 姚实林,马宗华,曹 健 ,张 倩 (安徽 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安徽 合肥 230038) [摘要]检 索 2000--2009年 中国学术文献网络 出版总库上所有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论文,对各栏 目论文的 被 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研究、针灸经络、综述的被 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栏 目,理论研究、临 床研究和临床经验的被引频次较高,综述、方药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下载频次居于前列。高被引论文具有以下 主要特点:即研究热点课题 ,作者所在学术团队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研 究方法创新,研究结论和学术观点得 到 同行认可。这些特点均是期刊栏 目设置和来稿取舍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安徽 中医学院学报;栏 目设置;被 引频次;下载频次 [中图分类号]z6 [文献标志~-B]A [-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1.04.004 影响因子是反映期刊学术水平的主要文献计量 学指标 ;在网络出版越来越盛行 、印刷版发行量越来 越少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时代 ,下载频次 已成为反映 期刊读者规模的重要指标。已有学者认为,影响因 子与论文学术质量、学科特点、课题冷热 、出版时滞、 作者数 、期刊等级、读者群等 因素有关 j。《安徽 中 医学院学报》是综合性 中医药期刊,主要反映中医药 基础、临床和应用研究成果。虽然中国知网每年发 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上可以检索到本 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 Web下载率等文献计量 学指标,但未有针对不同栏 目论文引用和下载情况 的报告 。本研究旨在获取本刊不 同栏 目论文的被引 频次和下载频次,分析高被引论文的学术特点 ,为组 稿和用稿策略的改进提供依据。 1 方 法 在 中国学术文献 网络 出版 总库 “文献出版来 源”中以“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为检索词 ,在“发表时 间”中选择 “2000—01-0l”至“2009—12-01”,将检索结 果粘贴到 Excel表 中,建立 Excel数据文件,删除补 空信息,最终获取 1 724篇论文的被引和下载频次 。 作者简介 :姚实林(1969一),男 ,博士 ,副编审 通信作者 :马宗华 ,0551-5169045,rtla zh@163.corn 插入 1列 ,逐行标记每篇论文所属栏 目(按 目前标准 以论文的属性进行标记 ,与印刷版略有出入),逐个 删除数字前多余空格 ,根据分析 目的对记录进行筛 选和排序 ,利用 SPSS 13.0的描述性模块进行频数 统计及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描述,采用秩和检验 进行多组之问均数及两组之间均数的比较。 2 结果 2.1 2000--2009年《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各栏 目载 文量、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 表 1是各栏 目论文的 累计复合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以期刊综合统计源 文献、博士学位论文统计源文献、硕士学位论文统计 源文献 、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 ,包 括 2000--2009年论文在 2010年被引用和下载的频 次。表 1显示,实验研究类论文的总被引频次显著 高于其他类论文;针灸经络和综述类论文次之,其被 引频次显著高于文献研究 、新安 医学研究 、现代医 学、教学研究和其他(书评等)类论文 ;理论研究和临 床研究类论文再次之;新安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和其 他类论文 的被引频次最低。各栏 目均有零 被引论 文 ,其零被引论文比(non cited paper ratio,NCPR) 代表被引频次为 0的论文总数与该栏 目论文总数的 比值 ,其 中以其他、现代医学和新安医学研究类论文 的NCPR最高 ,提示 这类论文大部分未被引用 。综 TCM syndromes in literatures.Among syndrome factors,viscera factors included liver,kidney,bile and spleen,successively;nature factors included damp—heat,yin deficiency,endogenous wind, and phlegm— damp,successively.Conclusion L』Ve卜gallbladder damp-heat,liver-kidhey yin deficiency,liver-wind stirring,and phlegm-damp accumulation in collaterals were the common TCM syndrome types of WD,especially liver-gallblad— der damp-heat.Excess syndrome factors were mainly characterized as damp-heat,and phlegm-turbid;deficiency syndrome factors were mainly characterized as yin deficiency and endogenous wind. [-Key words]Wilson’s disease: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l regular— ity of distribution
/
本文档为【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