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格力与春兰

格力与春兰

2013-11-08 36页 pdf 49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5740

暂无简介

举报
格力与春兰 城头变幻大王旗  ――格力与春兰的比较    汤光华    赵星辰   程静雅    杨庆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1995年 8 月,在首都北京举办了第 50 届国际统计大会。大会组委会命名了一批企业为 某类产品的大王。春兰集团被授予“中国空调大王”的荣誉称号。当时的春兰空调,真是如日 中天,连续多年居于行业首位,春兰集团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产销量超百万台的企业。1996 年,中国轻工总会信息中心给出的产销量前 10 名排序分别为春兰(108 万台)、格力(89 万台)、华宝(74 万台)、科龙(49 ...
格力与春兰
城头变幻大王旗  ――格力与春兰的比较    汤光华    赵星辰   程静雅    杨庆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1995年 8 月,在首都北京举办了第 50 届国际统计大会。大会组委会命名了一批企业为 某类产品的大王。春兰集团被授予“中国空调大王”的荣誉称号。当时的春兰空调,真是如日 中天,连续多年居于行业首位,春兰集团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产销量超百万台的企业。1996 年,中国轻工总会信息中心给出的产销量前 10 名排序分别为春兰(108 万台)、格力(89 万台)、华宝(74 万台)、科龙(49  万台)、美的(48 万台)、海尔(47 万台)、上菱(40 万台)、夏普(31 万台)、日立(28 万台)、东宝(24 万台)。1997年,国家统计局所属 的中国技术进步信息发布中心在“全国销量第一推展活动”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市场统计结 果,春兰空调作为中国空调第一品牌名列其中。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现如今当年的空调大王风光不再,空调江湖已经改换盟主。近 十年来,位居中国空调产销量、市场占有率第一宝座的是格力空调。并且从 2005 年至今, 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 4 年位居世界第一。2009 年,格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家用空 调产销量世界第一,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009 年,空调市场的品牌关注度格 局依然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格力以 48.7%的关注度占据近半壁江山。能与格力抗衡的空调 品牌只有美的和海尔,不过,美的 20.4%的关注度份额不到格力的一半,海尔 7.8%的关注度 份额还不到格力的零头。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公司简介  (一)格力一览  1985 年,珠海市政府决定以公司为主体开发北岭工业区,由此设立了珠海经济特区工 业发展总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集团)的前身。肩负发展特区工业,壮 大珠海实力的使命,格力集团在荒地上开发工业区,带动了房地产项目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 并先后创立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罗西尼表有限公司和珠海格力房产有限公司 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格力集团已成为珠海市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 强,以工业为主导,商贸和房地产为两翼综合发展的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涉及企业和企业成 员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及生产、科研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表仪器、零配件及 相关技术的进口和房产开发。继格力电器在深交所上市之后,2009 年 9 月 1 日,格力集团 以持有的格力房产及格力置盛的股权,获得海星科技定向增发 2.4 亿股,持股比例增至 51.94%,标志着格力地产间接上市,格力集团也成为珠海第一个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 团。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珠海市海利冷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利 冷气),1989  年经珠海市工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分行批准,由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总 公司发起,将其下属企业改组并向社会募集一定股份后成立。1991 年,海利冷气进行增资 扩股,并更名为珠海格力集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 1992 年再次扩股,于 1994 年 5 月更名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初期的格力电器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超过 2 万 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当时正值中国空调行业的市场进入阶段,格力电器抓住了行业发展的 契机,研发出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逐渐占有了一定的市场,截至上市前,格力电器已形 成了以生产空调为主,干衣机、电风扇为辅的产品格局。1996  年 11  月 18,格力电器于深 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格力集团持股 60%,格力房产持股 10%,分别为公司的第一、 第二大股东。上市之后,格力电器进一步大展拳脚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保证 产品生产的同时,致力于市场的拓展,逐步形成了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稳居 国内行业第一的领头地位,先后荣获  “国际最佳品牌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 品”荣誉,已拥有珠海、重庆、合肥、巴西、巴基斯坦、越南 6 大生产基地,4 万多名员工。  (二)春兰一览  1985 年 10 月 6 日,春兰集团的前身--江苏泰州冷气设备厂主帅易人。32 岁的陶建幸 走马上任,接过帅印。此时,这家地方小国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 200 万,年产值不足 1000 万元,职工人数 1000 人。 1986 年,春兰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同年即扭亏为盈,企业由此走上振 兴之路。1989 年 12 月,泰州制冷机厂以其全部资产与香港钟山有限公司部分出资合资组建 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兰制冷),注册资本 1246 万美元,其中中方股份 75%,港方股份 25%。春兰制冷成立之后迅速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全性能空调生产线,包括 全套热交换器生产设备,全静电喷涂生产线,窗式、落地式、壁挂式空调装配线和自动 线,专门生产以“春兰”牌为注册商标的系列空调产品。从此公司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空 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1994 年 3 月,春兰制冷与泰州春兰特种空调器厂(以下简称春兰特种,春兰集团旗下 全资子公司)、泰州春兰制冷设备销售公司(以下简称春兰销售,春兰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 作为发起人,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设立江苏春兰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兰股 份),4 月春兰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时,春兰股份生产的“春兰”系 列空调产品产销量及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设计、制造和销售 春兰牌空调制冷产品及配套设备。 1994 年开始,春兰集团开始迈开多元化扩张的步伐:1994 年投入近 20 亿元的巨资强 力启动摩托车项目,1994 年底,就向市场推出了“春兰虎”和“春兰豹”两款高档摩托车。 1996 年与韩国 LG集团开始合资生产电冰箱,并将产品线延伸到洗衣机、除湿机行业。1997 年兼并南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易名为南京春兰,进入中型卡车市场。同年,春兰正式成立 能源研究中心,采购大批设备开始研发新能源技术。1998 年,春兰在收购的基础上建成了 无锡春兰电视机厂生产春兰牌电视。90 年代中后期,春兰还进入 IT 产业,开发出春兰系列 电脑,进入贸易及金融投资业,在金融投资业方面,春兰计划组建由春兰银行、春兰投资公 司、春兰证券公司等构成的金融集群。  从 1999 年开始,春兰空调的销售量开始下滑,其影响力不断地降低。据监测到的空调 销售数据显示,春兰空调销售量 2005 年为 75 万套,2006 年为 70 万套,2007 年降至 55 万 套。如今春兰空调已跌出行业前十名,销量不及行业老大的 1/10。   二、两家股份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  同是集团内的明星企业,同是以空调的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格力和春兰,在 种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上市 10 余年内,画出了两道相去甚远的成长和盈利轨迹。 (一)盈利基本数值  表 1    两股份公司盈利基本数值                单位:万元  年份 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 利润总额 格力 春兰 倍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倍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倍数 (格力 /春兰) 1994 111,147 155,497 0.71 84,820 86,538 0.98 9,526 22,241 0.43 1995 256,410 179,710 1.43 109,924 102,491 1.07 18,330 24,514 0.75 1996 284,122 196,894 1.44 184,274 128,382 1.44 21,929 28,506 0.77 1997 345,166 167,215 2.06 197,957 136,685 1.45 24,781 28,902 0.86 1998 361,784 191,431 1.89 292,573 194,336 1.51 25,693 35,453 0.72 1999 432,694 194,737 2.22 342,386 232,372 1.47 27,005 31,424 0.86 2000 617,772 182,498 3.39 578,582 256,100 2.26 29,956 31,763 0.94 2001 658,798 176,223 3.74 692,228 410,181 1.69 32,354 28,974 1.12 2002 702,969 174,089 4.04 714,416 360,813 1.98 35,370 14,900 2.37 2003 1,004,238 321,661 3.12 828,908 453,651 1.83 39,485 8,869 4.45 2004 1,383,262 322,584 4.29 1,276,066 460,621 2.77 50,475 1,660 30.41 2005 1,824,813 322,394 5.66 1,268,120 488,331 2.6 61,154 -2,417 - 2006 2,635,792 240,856 10.94 1,663,458 422,462 3.94 84,875 -15,290 - 2007 3,804,131 197,539 19.26 2,554,796 392,456 6.51 142,637 -44,886 - 2008 4,219,972 94,055 44.87 3,056,472 286,033 10.69 240,625 -3,283 -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1994 到 1995 年格力的主营业务收入有一次很大的飞跃,增幅达 131%,之后一直以较高速度增长,除个别年份外,增长率都在 30%‐‐50%之间。  春兰 1994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 15.54亿元,1995年上升到 17.97 亿,增幅约 16%,1998 年前后均在 19 亿附近,之后又缓慢下降。2002 年时该值为 17.40 亿,仅为其 1995 年的水 平。2003 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然增加到 32.17 亿元,之后在该水平稳定了 2 年。2006 年又 开始大幅下降。2006—2008 三年,年均降幅达 33.68%,2008 年主营业务收入为 9.4 亿,仅 为其 1994 年的 60%。  相对于格力主营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春兰的增长显得十分缓慢,1994 年时,格力的 主营业务收入仅为春兰的 71.4%,2000 年,却已经变成了春兰的 3.38 倍,2008 年更是达到 了春兰的 45倍之多。  从总资产角度来看,1994 年,两公司资产总量相近。2001 年以前,两公司的总资产都 一直以较快速度增加,但格力的增速明显高于春兰。2001‐2008 年间,除 2005 年一年有 1% 的降幅外,格力均保持高速的增长。而春兰在 2001‐2005 年内,总资产额在 40 多亿徘徊。 2006‐‐2008年,春兰的总资产连续三年下降。到 2008 年,两公司的总资产,已由 1994 年的 春兰略高于格力,转变成了格力是春兰的 10 倍以上的局面。  从利润总额角度来看,  1994‐1998 年,格力、春兰的利润总额均保持增长。格力在 1995 年利润总额有 92%的增长。之后 3年,两公司该值的增长速度相近,分别为 11.9%和 13%。 格力在 1999 年之后继续保持增长,1999‐2003 五年间年平均增长 8.97%。2004 年开始,其 利润总额的增长率明显加快,当年增长率为 28%,2007、2008 两年更是分别达到了 68%和 69%。春兰则从 1999 年开始下滑,且呈一溃千里之势,2007年亏损 4.48亿元。  (二)综合盈利能力  综合盈利能力即传统的基于权责发生制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净利率、净资产 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指标,见表 2 及图 1。  表 2      两公司综合盈利能力指标值  年份 销售毛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1995 28.13 20.1 56.77 44.4 23.72 24.7 1996 28.46 20.4 33.51 39.2 15.33 24.5 1997 27.02 20 32.9 31.2 14.75 20.8 1998 28.09 25.2 22.09 19.3 10.32 20.3 1999 21.65 26.3 21.68 17.2 7.64 14.6 2000 27.49 27.5 15.75 15.3 5.79 13 2001 21.9 23.6 15.82 7.9 4.77 8.6 2002 20.79 21 16.17 4.1 4.58 3.7 2003 17.57 18.6 15.53 2 4.38 2.4 2004 16.51 17 17.24 0.3 4.43 0.5 2005 18.49 16.3 18.72 -0.9 4.88 -0.3 2006 18.26 20.1 20.18 -7.2 5.59 -3.4 2007 18.13 18.9 22.56 -13.1 6.41 -10.9 2008 19.74 7.41 26.79 0.56 8.36 -0.95   图 1  两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在销售毛利率上,两公司不相上下,甚至大部分时间春兰还略优于格力。在总资产收益 率上,两公司在 1994—2001年都有明显的下滑,格力从 10.83%下降到 4.28%,春兰从 27.73% 下降到 2.98%,格力的降幅明显小于春兰。之后,格力维持稳定,并逐渐上升,春兰则继续 下降。在净资产收益率上,,两公司在 2001 年之前取值相近,变化趋势也相似。2001 年之 后,格力开始逐步回升,春兰则继续下降。  总的来说,1994‐2000 年,两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都有所下降,行业内竞争加剧可能是 其主因。不过从 2001 年开始格力的盈利指标就开始转稳并逐渐回升,而春兰的盈利指标却 呈现出加速下滑之势。  (三)杜邦体系分析  根据杜邦分析体系,我们对两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了分解。其结果见表 3、表 4。  表 3      杜邦体系第一层分解  年份 资产负债率(%) 总资产收益率(%)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1997 67.76 41.13 11.32 18.96 1998 65.86 25.52 9.16 17.11 1999 68.27 31.26 7.27 12.78 2000 71.49 28.7 5.63 11.15 2001 74.63 22.88 4.36 6.86 2002 73.93 11.62 4.28 2.98 2003 73.53 28.45 4.35 1.36 2004 80.28 30.12 4.08 0.01 2005 77.84 31.52 4.06 -0.97 2006 78.67 33.47 4.79 -2.82 2007 77.06 38.81 6.1 -10.19 2008 75.16 18.45 7.1 -1.96 表 4      杜邦体系第二、三层分解  年份 销售净利率(%) 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1997 6.27 15.03 1.81 1.26 35.78 8.65 1998 6.21 14.79 1.75 1.16 41 9.45 1999 5.33 14.01 1.63 0.91 38.07 4.59 2000 4.19 14.92 1.38 0.75 32.96 3.08 2001 4.21 12.96 1.04 0.53 33.18 3.64 2002 4.28 6.59 1 0.45 26.11 1.78 2003 3.34 1.73 1.3 0.79 19.1 3.33 2004 3.1 0.02 1.31 0.71 16.42 3.65 2005 2.83 -1.43 1.43 0.68 17.39 3.45 2006 2.66 -5.33 1.8 0.53 29.13 2.14 2007 3.38 -21.02 1.8 0.48 47.89 1.87 2008 4.72 -7.08 1.5 0.28 57.58 1.67   表3显示,格力的负债率常年高于春兰,2001 年之前其总资产收益率低于春兰。这表 明,2001年之前,格力的 ROE与春兰相近主要得益于它的高负债率。2001 年之后,格力的 总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并开始有所上升,春兰仍一直下降,致使两公司的 ROE反差明显。  但 仔细分析格力的负债,可以发现,基本上没有长期负债,短期负债中很多是来自上下游企业 的应付和预收款项,以至于格力的净营运资本(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接近于零。在负债方 面,格力电器很少有银行借款,通过大举无息负债来增加股东的回报。  表 4 显示,2001 年之前春兰的销售净利率明显高于格力,2001 年之后春兰的销售净利 率大幅下滑。在资产周转率上格力总体优于春兰,在 2002 年之前,两家公司都呈现出下滑 的态势,2003 年开始,格力的资产周转率维持上升趋势,春兰则继续下滑。而两公司资产 周转率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差异造成的。    (四)流动性指标比较  表 5      两公司的流动性指标值  年份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预收账款/营业收入(%) 应付款项/总资产(%)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1995 0.93 1.16 0.51 1.01 7.46 0 33.40 19.47 1996 1.09 1.23 0.61 1.06 6.51 0 27.20 21.46 1997 1.12 1.46 0.55 1.38 4.64 0 34.63 25.27 1998 1.22 1.83 0.63 1.71 15.05 0 51.05 11.08 1999 1.19 1.78 0.61 1.66 14.38 0 56.70 14.98 2000 1.23 2.02 0.85 1.93 15.42 0.02 62.14 20.26 2001 1.19 2.5 0.97 2.37 24.12 0.18 65.11 14.77 2002 1.16 4.8 1 4.59 18.24 0.12 62.10 7.11 2003 1.13 2.36 0.93 1.72 8.43 2.09 63.87 25.75 2004 1.02 2.28 0.67 1.72 15.66 0.63 56.47 28.26 2005 1 2.11 0.68 1.64 10.08 1.49 53.30 29.67 2006 1.01 2.15 0.58 1.2 12.19 3.17 59.81 31.68 2007 1.07 1.85 0.7 0.89 12.14 5.77 52.90 30.10 2008 1.01 3.31 0.8 1.03 13.87 9.17 46.69 12.62   表 5 显示,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上,春兰的数值总体高于格力,这种现象在 2000 年 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春兰的数值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在预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 率上,格力一直高于春兰。春兰在 2000 年以前几乎没有预收账款。在后面两公司营销策略 比较中,我们会看到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两公司不同的营销策略。在应付款项(包括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上,格力 1995 年到 2008 年间的均值为 51.81%,春 兰为 21.89%,反映出格力的经营更加激进,而春兰则偏保守。  (五)费用率比较  表 6      两公司的费用率  年份 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 总费用率(%)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1995 14.61 5.62 4.31 1.60 20.78 6.57 1996 17.19 5.93 3.63 1.69 21.04 7.47 1997 15.29 3.10 4.50 2.09 20.79 4.40 1998 16.70 7.67 4.45 2.40 21.04 9.06 1999 11.72 8.60 3.12 1.88 14.36 10.33 2000 20.47 8.06 2.34 2.41 22.33 10.51 2001 14.77 3.15 2.39 4.11 16.91 7.13 2002 13.50 4.98 2.53 7.01 15.54 11.60 2003 12.16 11.20 2.68 3.84 14.30 15.32 2004 11.48 12.20 2.95 3.48 14.15 15.84 2005 12.67 11.89 3.17 4.28 16.33 16.47 2006 11.20 20.00 3.04 4.40 14.22 24.32 2007 11.44 26.95 2.29 5.66 13.70 32.83 2008 10.47 20.28 3.02 14.36 13.70 35.04   在期间费用上,两公司的财务费用都很少,这是两公司都很少进行债务融资的结果。在 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上,两公司的趋势迥异,格力在 2000年之前,总费用率维持在 20% 左右,明显高于春兰,2000 年之后开始逐步下降。春兰的费用率前低后高,特别是销售费 用率在 2003年大幅上升。对于 2003年及之后销售费用率的增加,春兰在 2003 年的年度报 告中并没有给出解释,但结合当时公司的一系列并购活动,可以认为这不仅仅与公司销售状 况趋坏、营销费用失控有关,还与公司的战略调整、集团公司的行为有较大的关系。  (六)资产结构的比较  表 7  两公司的资产结构比率值  年份 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率(%) 长期股权投资占总资产比率(%) 其他长期资产占总资产比率(%)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格力 春兰 1995 64.03 60.73 0.00 0.00 35.97 39.27 1996 73.75 60.45 0.00 0.00 26.25 39.55 1997 73.60 59.93 0.00 0.00 26.40 40.07 1998 80.12 46.24 0.03 36.13 19.85 17.63 1999 80.90 55.11 0.03 22.69 19.07 22.20 2000 88.08 57.61 0.33 22.20 11.59 20.19 2001 88.77 57.24 1.40 12.64 9.83 30.12 2002 86.01 55.80 2.03 12.77 11.96 31.42 2003 83.11 67.29 1.96 9.53 14.93 23.18 2004 81.24 68.73 2.83 9.25 15.93 22.02 2005 77.66 66.62 2.95 8.65 19.39 24.73 2006 78.82 71.93 0.01 5.57 21.17 22.51 2007 82.24 71.81 0.00 5.87 17.76 22.32 2008 76.16 61.11 0.00 7.40 23.84 31.49   在资产结构上,相对于春兰,格力拥有较大比例的流动资产和较少比例的长期股权投资 及其他形式的长期资产。两公司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和其他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率上均较 为稳定,格力两比率的均值分别为 79.61%和 19.57%,春兰则分别为 61.47%和 27.62%。格力 的长期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比率一直很低且很稳定,均值为 0.83%,春兰该指标却呈现出很 大波动性,1998 年从 0 一跃至 36.13%,之后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其均值为 10.91%,远高于 格力。格力较低的长期股权投资比例是其专业化和独立性强的反映,而春兰较高的长期股权 投资比例则是投资多元化及其与大股东关联性较大的反映。    三、两公司的战略选择—专业化 VS 多元化  两公司在战略上的最大差异表现在,格力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春兰则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先让我们通过两家上市公司上市之后的主要投资活动来展现各自的业务发展轨迹。  (一)格力的重大投资项目  从表 8 可以看出,格力上市以来几乎所有重大投资项目都集中于空调行业。  表 8      格力重大投资项目表  时间  项目  资金来源/金 额  合作伙伴或交易 对手  投资目的  1996年  参股设立丹阳格 力电器股份有限 公司(持股 65%)  非募集资金及 其他资产作价 /382.2 万美元  江苏黄河纽士威 电器有限公司、香 港千钜有限公司  生产空调器压缩机  1998‐1999 年  改造多条生产线, 设立测试中心等  1997 年配股及 借款/27089万 元  本公司  技术改造  2000‐2001 年  改进两个研发中 心及两条生产线  2000 年配股 /17650 万元  本公司  技术改造  2000‐2001 年  设立格力电器(巴 西)有限公司(持 股 100%)  2000 年配股 /12000 万元  本公司  生产和销售格力空 调器  2001 年  设立格力电器(重 庆)有限公司(持 股 97%)  非募集资金/  2910  万元  未说明  生产和销售格力空 调器  2001 年  设立上海格力空 调销售有限公司  (持股 90%)  非募集资金 /180 万元  未说明  负责上海市场的营 销管理  2002年  增资重组珠海珠 光企业集团财务 有限责任公司(持 股 30%)  非募集资金 /10500 万元  格力集团及其控 股子公司珠海格 力石化、格力罗西 尼表业、格力置 业、格力电工、格 力新元电子原件 厂  借机涉足金融行业, 对成员单位办理咨 询、代理、交易款项 收付、内部结算等业 务  2004 年  受让珠海凌达 70%的股权,珠海 格力小家电 75% 的股权,珠海格力 电工 70%的股权, 珠海格力新元 80%的股权  非募集资金 /14840 万元 (其中格力小 家电有限公司 为无偿受让)  格力集团  整合格力集团内与 格力相关的资源,完 善供应链体系    2005 年  投资设立格力电 未说明,注册 本公司  制造、销售家用空调 器(重庆)电子科 技有限公司(持股 97%)  资本 200 万元  器、控制器、电风扇, 清洁用具等;房屋租 赁;货物、技术进出 口  2005 年  投资设立香港格 力电器销售有限 公司(持股 100%)  未说明,注册 资本 10万港币 本公司  进出口贸易    2006 年  收购珠海凯邦电 造有限公司 100%股权  非募集资金 /1186 万元  珠海凯邦电机制 造有限公司  电器机械的开发、生 产和销售  2006 年  投资设立格力电 器(合肥)有限公 司(持股 100%)  未说明,注册 资本 150000万 元  本公司  生产、销售空调器、 压缩机、小家电及配 套产品,相关货物、 技术进出口  2006 年  收购珠海凌达 30%的股权,珠海 格力电工 30%股 权(持股增至 100%)  非募集资金 /590 万元  香港千钜有限公 司  减少与大股东的关 联关系  2007 年  竞买珠海格力集 团财务有限公司 3.92%股份  非募集资金 /147万元  珠海市振戎公司     对成员单位办理咨 询、代理、交易款项 收付、内部结算等业 务  2007 年  竞买珠海格力集 团财务有限公司 16%股份  非募集资金 /5982 万元  珠海格力置业股 份有限公司 (10%)      珠海 格力罗西尼表业 有限公司(6%)  办理咨询、代理、交 易款项收付、内部结 算等业务,  减少关联 交易  2007‐2008 年  新增空调产能项 目和压缩机技术 改进项目  2007 年增发新 股/115615 万 元  本公司  技术改造  2008 年  单方面增资珠海 格力集团财务有 限公司(持股增至 88.31%)  非募集资金 /121900 万元  本公司  格力集团持股比例 下降,减少与大股东 的关联关系,增强公 司独立性  2008 年  投资设立格力电 器(深圳)有限公 司(持股 90%)  未说明,注册 资本 500 万元  本公司  空调、小家电的销 售、安装、维修  2008 年  投资设立格力电 器(珠海)有限公 司(持股 100%)  未说明,注册 资本 500 万元  本公司  家用电器的批发、零 售、安装和维修 2009 年  参股设立珠海格 力大金精密模具 有限公司(持股 51%)  非募集资金 /2956 万美元  日本大金工业株 式会社  涉足空调、模具行 业,涵盖原材料采 购、零部件开发和空 调整体技术  2009 年  参股设立珠海格 力大金机电设备 有限公司(持股 51%)  非募集资金 /3816 万美元  日本大金工业株 式会社  涉足空调、模具行 业,涵盖原材料采 购、零部件开发和空 调整体技术  资源来源:据Wind 数据库资料综合整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格力上市至今共有重大投资近 20 项,涉及投资金融超过 53 亿元, 在所有投资项目中,除无偿受让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股份与增资珠海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外,其余项目均与空调器的生产与销售有密切关系。其中,用于技术改造类投资达 10 亿元 以上,占总投资约 20%;用于直接扩充空调器产能及开拓市场类投资达 21 亿元,占总投资 约 41%,包括投资 1.2 亿元设立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用于收购集团 公司上下游业务,或与其他公司合作整合产业链资源,生产配套设施和核心组件空调器压缩 机的投资达 7 亿元,占总投资的约 14%。在所有投资项目中,约 6%的投资是与格力集团或 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合作完成的,另外 10%主要是与日本大金会社合作投资模具及机电生产 公司,剩余约 84%的资金投入均是格力独立完成,而上述所有投资的项目,格力最终都取得 了控股股东的地位。  在众多投资项目中,增资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是与空调生产销售的主业相差较远的一 项,格力通过一次增资重组,两次股份竞买和一次单方面增资,共投资约 14 亿元于该财务 公司,最终取得该财务公司 88.31%的股权。该项投资占总投资额的约 26%,甚至超过公司 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根据 2008 年格力与集团公司签订的《金融服务框架》,财务公司 为格力集团提供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结算及其他业务,扮演着集团内部金融 中心的角色。  (二)春兰的重大投资项目  春兰股份作为春兰集团旗下的唯一上市子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中扮演了 重要的角色,表 9 是春兰上市至今的重大投资项目。  表 9      春兰重大投资项目表  时间  项目  资金来源/金额  合作伙伴或交易对手  投资目的  1994 年  参股组建西安庆安宇 航设备有限公司(持股 25%)  IPO/3125万元  西安庆安宇航设备公 司(后更名为西安庆 安冷机有限公司)  生产空调器 压缩机  1995年  参股设立江苏春兰机 械制造有限公司(持股 40%)  IPO/7312 万元  泰州纺织机械厂        香港正大投资公司  生产摩托车 发动机机体 及纺织机械  1995年  参股设立江苏春兰动 力制造有限公司(持股 30%)  IPO/7465 万元  春兰集团                    香港正大投资公司  生产摩托车 发动机  1995年  参股设立江苏春兰摩 托车有限公司(持股 35%)  IPO/5171万元  春兰集团                    香港正大投资公司  生产摩托车  1998年  受让苏州春兰空调器 有限公司 75%的股份      1998 年实物资 产作价配股 春兰集团  制造及销售 空调制冷设 (持股 75%)  /14590 万元  备  1998年  受让泰州春兰电子有 限公司股份(持股 39.58%)  1998 年实物资 产作价配股 /14516 万元  春兰集团  生产及销售 电子原器件  1998年  参股设立江苏春兰洗 涤机械有限公司(持股 45%)  1998 年配股 /11130 万元  江苏春兰电器有限公 司(春兰集团下属子 公司)  生产和销售 洗涤机械    1999年  受让西安冷机有限公 司 8%的股份(持股增 至 33%)  非募集资金 /1451 万元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空调器 压缩机  1999年  发起组建西安庆安制 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 28.51%)  以原持有西安冷 机有限公司 33% 的股份作价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交大开元(集团)  中国缝纫机集团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 北京公司  生产空调器 压缩机  2000 年  参股设立春兰电子商 务有限公司(持股 25%)  非募集资金 /5000 万元  春兰集团  拓展营销渠 道,减少销售 上关联交易  2001 年  收购泰州春兰空调器 厂(持股 100%)  2001 年增发新 股/ 74054 万元  春兰集团  生产空调器, 减少采购上 关联交易  2001 年  收购春兰制冷技术研 究所  2001 年增发新 股/8166 万元  春兰集团  技术研发  2001 年  增资春兰电子商务公 司(持股增至 70%)  2001 年增发新 股/30000 万元  春兰集团  收购泰州星 威春兰连锁 店有限公司, 健全独立的 销售网络  2002年  与其他股东共同增资 非募集资金 春兰集团                  调整产业结 江苏春兰机械制造有 限公司(持股降至 31.71%)    /941.60 万美元  泰州市泰山经济发展 合作总社  构  2004 年  追加投资西安庆安制 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 28.51%)  非募集资金 /1425 万元  庆安集团、西安交大 开元、中国标准缝纫 机集团、中国航空技 术进出口北京公司  新建 100 万 台压缩机生 产线项目  2005 年  追加投资西安庆安制 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 28.51%)  非募集资金 /4562 万元  庆安集团、西安交大 开元、中国标准缝纫 机集团、中国航空技 术进出口北京公司  新建 100 万 台压缩机生 产线项目  2005 年  转让江苏春兰摩托车 有限公司 35%的股权  转让价格/55.5 万元  姜堰市亚方电机制造 有限公司  ——  2005 年  与其他股东共同增资 江苏春兰动力制造有 限公司(持股 30%)  非募集资金 /18000 万元  春兰集团  调整产业结 构  资源来源:据Wind 数据库资料综合整理  上市至今,春兰共有重大投资近 20 项,涉及金额达 21 亿元,但与格力的专业化投资相 比,春兰的投资领域则显得宽泛很多。  在上述投资中,直接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仅有收购春兰制冷技术研究所一项,共投资 0.88 亿元,占总投资的约 4%,较格力用于技术改造的 20%相差 16 个百分点;用于直接扩充 产能的投资金额达 9 亿元,占总投资约 41%,与格力比例相当。但此类投资春兰股份主要是 通过受让或收购春兰集团公司旗下相关空调生产、销售的子公司来实现,即将产能从集团公 司的口袋转移至上市公司的口袋,其中的收购价格是否合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另外, 春兰通过一次投资组建,一次受让股份,两次追加投资共斥资 1 亿元于西安冷机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空调核心组件空调器压缩机的生产,约占总投资的 5%。从上述三类投资比例中似 乎未能看出格力与春兰之间的太大差异,两者差别的关键在于春兰另外约 50%资金的投入。 自 IPO 之后,春兰即开始投资于空调之外的其他行业。其中于上市当年与春兰集团等公司合 作设立了三家公司,分别生产摩托车发动机机体、发动机和摩托车,此后又分别增资其中的 两家公司.另外,春兰受让了集团公司持有的春兰泰州电子有限公司股份,参股设立江苏春 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设立并增资春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此类多元化投资金额合计达 10 亿元以上,占投资总额的 50%以上,远远高于格力投资于非空调主业上的投资比例。  (三)两家公司的战略选择  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格力的战略布局是以专业化为核心,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 销量并逐步扩大生产业务范围,试图涉足行业内的上下游业务,其投资专业化和独立性较强; 而春兰股份一半以上投资于多元化业务,且其中大部分投资是与春兰集团或集团公司旗下子 公司合作完成的,此类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高达 90%以上。由此可见,春兰股份是集团公 司多元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参与者,与格力相比,其投资的独立性较差。另外一方面,与格力 不同,春兰股份无海外投资,亦无与海外资本合作的投资项目,在其所投项目中,有部分未 取得绝对控制权。  两家公司为什么会如此选择自己的战略方向?从两家公司高管的一些言谈中,我们也许 可以看出某些端倪。  格力电器现任总裁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玩资本格力就完了”、“格力提倡 的是一种工业精神,而非商业精神。工业精神是一种吃亏精神,是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少 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 发展,所有行为都必须对未来负责任的精神。”  在格力公司,董事长朱江洪技术出身,一心一意抓新产品开发 ,使格力电器技术水平 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多次打破日美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与国际同行相比也毫不逊 色。而企业管理的重任则落在了能干又“狠得下心”的董明珠身上。公司管理层认为,企业 发展的根本最终取决于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在这个基础上,格力电器通过规模来降低成本, 给消费者带去实惠,从而以合理的价格来扩大市场分额。格力坚持倡导,不需要售后服务的 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把握技术和品质的精髓,进行专业化管理、生产、研发,以高品质和 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去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对于空调市场竞争的无序化及价格战等现象, 董明珠指出,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空调行业也不例外。但如果仅仅依靠低价格 去打市场,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目前有一些企业的空调产品完全是以低价来冲击市场,虽 然价格很低,但是它不符合消费者的要求,给消费者带去很多的麻烦,大量的维修也会导致 企业成本再次上升,最终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有位作家曾这么形容朱江洪和董明珠这一组合——“上帝创造了男人这个有缺陷的动 物,要么有才无德,要么有德无才,朱江洪是一个奇迹;上帝创造了女人这个有缺陷的动物, 要么有貌无脑,要么有脑无貌,董明珠是一个奇迹;上帝创造了企业家这个有缺陷的动物, 要么独断专行,要么两雄相斗,‘珠海二珠’(朱江洪、董明珠)互相欣赏是一个奇迹。”  与格力的专注不同,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推崇“韦尔奇主张”,认为春兰的发展方针 应该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并做到前三名,否则就退出。”与其他人占有率至上不同,陶建 幸主张利润至上,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生产领域局限于空调,应该“在一桶金挖尽之后就收手”, “在油榨干之前就走”。  陶建幸这位南京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1985 年从江苏省泰州市机械局来到泰州制冷机 厂出任厂长,很快就表现出经营的天赋,他提出了“与其穷养一窝,不如富生一子”的策略, 让那家连年亏损的制冷厂快速成为了中国空调第一品牌,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并且有 了一个新的名字——春兰。创造了令业界瞩目的“春兰奇迹”。陶建幸不仅保持了春兰发展, 更有力地拉动了苏北区域经济,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他还创造了“受控代理制”、“箍桶 理论”、“创新型矩阵管理”等管理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企业经营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把手的个人风格往往会给企业打上深深的烙印,一个日本经济界考察团在 1995 年参 观春兰后对春兰领导体制的印象是“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在陶建幸的强势领导下,春兰 集团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陶建幸认为我国家电企业大多产品结构单一,总体生产规模 偏小,整体实力不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从世界范围看,家电行业已是一个夕阳 行业,家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面临着“增长的痛苦”。如果把单一的产品做得太大, 搞垄断经营,既不现实,也不利于行业发展,春兰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开辟 新的利润增长点。于是,在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强的时候,他出人意料 地迈开了他在多元化道路上令人争议的步伐,先后进军摩托车、洗衣机、卡车、高能动力镍 氢电池、电子信息、投资贸易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经营的格局,春兰股份作为项目投资的 出资人,成为集团公司多元化战略的追随者。  两公司基于不同的考虑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不同的公司治理及企业经营策略使两家 公司得到了不同的效果。  对于格力,自 1996 年起,空调产销量不断上升,近十年来保持第一的位置,其优质的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使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际最佳品牌”、“国际之星金奖”等荣誉, 拥有专利技术 2000 多项,成为国内行业中的龙头,世界空调产业中的佼佼者。上述几个重 大项目也取得了较好的盈利,见表 10。  表 10      格力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盈利(净利润)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丹阳格力 1186 1454 1270 -637 517 986 - - - 巴西格力 - - -2767 997 2495 916 2922 4592 -5732 重庆格力 - - - 2022 6561 9288 11064 14332 25346 珠海凌达 - - - - 983 2265 4170 12819 10650 格力电工 - - - - 72 -599 1515 545 707 新元电子 - - - - -78 113 -527 -92 607 格力小家电 - - - - -391 -3180 616 - - 凯邦电机 - - - - - - 175 4418 6525 重庆电子 - - - - - - 1329 2616 1768 格力财务 - - - - - - - 1784 7992 资料来源:据年报资料综合整理,“‐”表示无公开资料  从上表可以看出,格力投资参股的公司在大部分经营年份内盈利状况良好。其中格力电 器(重庆)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格力电器(重 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其他公司部分年份出 现亏损。其中,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于 2002 年和 2008年出现大幅亏损,部分是因为 外汇波动。亏损较为频繁的珠海新元电子有限公司和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因建立格力电器 中山小家电制造分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已于 2006  年 9  月停产) 均是受让自格力集团。格力集团是否有利用格力电器的经营优势扶持集团内其他企业的动 机,格力小家电名义上的无偿转让是否实则抛包袱?  对于春兰,2002 年是公司多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2001 年投产的春兰中型卡 车在 2002 年的市场销售挤进了前三名,研制了 8年之久的高动能镍氢电池项目也开花结果, 2002 年底又成功开发出电动自行车,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各地经销商的订单。2002 年,有 关春兰的最大新闻就是,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陶建幸宣布:春兰不是家电企业。 虽然春兰在家电行业丢掉了“空调大王”的称号,但在陶建幸看来,三个第三也许比一个第一 更有价值。家电、汽车、新能源,春兰似乎看到了多元化带给公司的曙光。  然而,曙光只是乍现。我们对春兰股份公布的年报资料进行整理后发现,股份公司所投 资的多数项目并不成功。见表 11.  表 11      春兰主要控股参股公司盈利(净利润)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苏州春兰 115 -9 13 22 19 -2 -1721 春兰洗涤 -2360 -2712 -3108 -2515 -2285 -5162 -1396 春兰动力 -1263 -1362 - -3542 36 -1317 -4960 春兰电子商务 -11 273 94 -1708 40 -26987 -16056 春兰摩托车 -2962 -3402 -185 - - - - 春兰机械 -646 -11 - 13 -1047 -2888 -3568 庆安制冷 3673 1701 131 3981 706 619 -991 春兰电子 176 176 - 4 5 -122 -1480 资料来源:据年报资料综合整理,“‐”表示无公开资料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除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外,大多数公司在大部分年份 出现大额亏损,其中江苏春兰洗涤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春兰摩托车有限公司(于 2005 年以 55.5 万元转让股权)从未实现盈利;另外两家春兰早期协助集团公司多元化时投资的江苏春 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春兰动力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在 2002 年和 2005年的增资改造后, 短暂遏制了亏损势头,但好景不长,两家公司分别在 2 年和 4年后再度大额亏损。受让于春 兰集团的苏州春兰空调器有限公司和泰州春兰电子有限公司在 2007 年以前表现较好,有小 幅盈利,但 2007 年起
/
本文档为【格力与春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