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2013-10-29 27页 pdf 96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419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姓名:张丽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学科教学·思想与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杨秀香 2007060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 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棒菇叶 日期:抑¨≯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辽宁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姓名:张丽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学科教学·思想与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杨秀香 20070601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 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棒菇叶 日期:抑¨≯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I’J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 沦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厉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绍菇蝴P 0绣季 指导教师签名: 。 日 期:》即、,.≥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中文籀要: 2l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衡量也出现了新的内 容,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企业更加注意毕业生是否具有团队精神。而我们的毕业生 们恰恰在这一环节上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在校生、尤其是处于人格发展关键时期的中 学生的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本文从健全人格的角度论述了培养团队精神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又从道德 境界的角度论述了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的关系。团队精神既是新形势下集体主义教育的 主要内容,也是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致性的角度分 析,重点放在学校教育上。关于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团队精神这一问题,本文 将论述的重点放在班级团队建设上,结合现代企业组建团队的过程,模拟班级团队键设。 此外,本文还论述了如何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团队精神 的前提条件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培养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中学生更容易地融 入团队中。 关键词:团队精神健康人格集体主义班级团队建设人际交往能力 中学生团队精神厦其培养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研究生:张丽娜 指导教师:杨秀香 专业方向:学科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对 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仅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据《市场报》报道,某专业人力资源网近期针对30 家“世界500强”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的调查显示,跨国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只有50%的 企业重视其毕业学校,而在入才的能力和素质评判标准上却相差无几,都要求大学生具 备“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忠诚度和沟通表达能力”。在这四大基本条件中,“团队精神” 最受重视。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衡量员工能否胜任工作的一 个重要标准,而且往往是企业规模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这一要求也就越明显。因为 团队精神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形成一个凝聚的团队,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昵?我们在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过程中常常得到这样的反馈信 息:大多数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合格的,但是在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却往往表现 得不尽如人意,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后,虽然经过企业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但是效果 仍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他们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这一思 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缺少团队精神的培养。 因此,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处于人格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的团默精神的培养尤为重 要! 那么,什么是团队?什么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现实当中到底发挥着怎样重要的 作用呢7 . 一. 团队精神 (一)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有点像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一即君子不能用具体的器物来衡量,可以因势 而变、随器成型,一般地说团队是拥有一个共同目标,能够用最理想的状态来面对和解 决所遇到的任何阀题和困难的群体。 从团队精神的产生看,团队精神是指产生于日本,并被美欧介绍到国际社会的一种 团队协同工作的精神。从一些成功的团队案例来看所谓“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 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Ill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 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国际知名作者膏扎巴 赫一再强调要精确地区分团队和一般性的集团:团队不是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团。团 队:[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 成就的价值观念。Ⅲ 中学生团队精神厦其培养 (二)团队精神的基本特征: 1.人际关系的和谐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他们在认为自己工作很重要的同 时也认为他人的工作同样重要,人人都是整个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齿轮,只有个 体的工作都做好了,整体的工作水平才能提高。“我”即是助人者,同且寸也是受助的人。 以日本企业为例,员工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还对同事的工作负责,这样工作中 的明显失误减少,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 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得团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产生最佳的合力,这种整体的最佳合 力大于个体的力量。 2.目标的一致性 共同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命感和I利益诉求,所谓“上下同欲,和舟共济” 3.个性的适度张扬 团队保持和谐一致,但不排斥个性差异,而是承认并旨定个性差异的价值。“和而不 同“和实生物”(周幽王的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激发创造性, 因而鼓励张扬个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 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31但这种个性的张扬应该是适度的,以不破坏整体 的和谐为前提。在有着良好团队精神的团体里,人们总是在一种宽松而活跃的气氛中工 作,而不是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做事。 4.注重自我管理 适当的行为含义是:行为是他人认可的,也意味着一个人同他人的关系是在相互作 用的环境中产生的。团队如果不能形成和谐,就是这个团队中各个成员的共同过错。因 此每个人都要约束自己,都必须自觉遵守调节内部关系的制度,才能作到“和”而不违。 这种约束是出于内心的价值认同,而不是依靠管理者的命令或强制。在有着良好团队精 神的团体中,管理者总是自觉淡化自己的领导身份,与下属在平等的地位上协商工作, 讨论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团队精神的现实作用 为什么现代其企业如此强调团队精神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比尔·盖茨的巨大成就令世人震撼,这个世界酋富、IT界盼精英、商业界的英雄,他 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他的个人努力,在他个人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也成功的打造了一个让 世人叹为观止微软团队。 当年微软向世界正式推出Windows95产品时.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活 动,它整合了营销沟通中的各个层面,包括:公共关系、事件行销、广告和零售刺激。 所有的这些沟通活动体现了微软营销部门和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其他公司的超级团队精 神。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传播活动在全球持续进行,前后历时24个小时,活动费用 超过二亿美元。整个营销活动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开始.首先力推第一张Windows95软 件盘。随后,活动向西移至澳大利亚,一个巨大的Windows95箱柜被拖船运送到悉尼港。 2 中擘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今晚秀”(Tonightshow)的主持人杰‘雷诺一起 在美国总部的嘉年华会上登场亮相,把这场大型的市场营销传播活动推向高峰。。 这么一场卢势浩大的市场营销传插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个团 结,步骤协调一致的团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而易见。120多家公司受雇于微软,在这次 大型的市场推广活动中出谋献策,制订有效策略并执行,为这次活动的成功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几千人组成的团队参与了这场新产品推向世界的市场营销活动。组成人员中包 括微软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外部的软件销售商和当地的零售商。一个由60人组成的公 司营销团队专门从事整个活动的协调工作。每一个微软产品部门则专门负责制订和执行 自己的促销。当地的零售商为了配合“午夜疯狂”推广活动,专门在午夜过后开店, 开店时间持续95分钟(暗示Windows95),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注意力。 Windows系列由此拉开序幕。今天我们已习惯于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对其它公司 的操作系统竟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一个超级团队用集体的智慧和 力量,凭借他们的超级团队精神,将微软成功带入我们的生活,开创了微软操作系统的‘‘雄 霸天下”的局面。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 在美国的一次艺术品拍卖现场,拍卖师拿出一把小提琴当众宣布:“这把小提琴的拍 卖起价是1美元。”还没等他正式起拍,一位老人就走上台来,只见他二话没说,抄起小 提琴就竟自演奏起来。小提琴那优美的音色和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令全场的人听得入了迷。 演奏完,这位老人把小提琴放回琴盒中,还是一言不发地走下台。这时拍卖师马上宣布 这把小提琴的起拍价改为1000美元。等正式拍卖开始后,这把小提琴的价格不断上 扬,从2000美元、3000美元,到800o美元,9000美元,最后这把小提 琴竟以100O0美元的价格拍卖出去。 同样的一把小提琴何以会有如此的价格差异?很明显,是协作的力量使这把小提琴 实现了它的价值潜能。 从两个人的小团队,到几千个人的大集团,合作的力量是惊人的! 古往今来,关于团队至胜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不难看出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 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更高的价值,但是团队合作的力量却是惊人的!所以说“没 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H1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在充满挑战的商业社会里,人们很容易陷入个人主义思想的漩涡中。然而,单干的 时代已经过去,没有一个单一的公司或个人能够拥有他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并完成所有的 事情。成功青睐于那些懂得如何将人们团结起来,利用创造性和多样化思维创造奇迹的 人。这种理念隐含在合作的力量当中并已成为一种艺术。 不难看出,团队精神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代 企业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尤其对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情有独钟他们不断地组织相关 方面的培训及测试,团队成员在发挥个性特长时又必须与他人协作来创造团队业绩,员 工在感谢公司为他们创造勾通、学习、的机会的同时,公司也在“窃喜”:一批又一 批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正在茁壮成长,公司的发展壮大有了可靠的保障。 美籍学者福山(Fukuyama)在《信任》一书中认为。企业增值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组织 3 中学生团队精神反其培养 内部共同合作的能力。在企业中,没有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缺乏共同的沟通 基础,没有共享的技能知识,就没有共同合作的基础。没有合作也就没有发展。企业的 社会资本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很明显,社会资本与团队精神异曲同工。 社会资本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企业内部互相信任、互相依赖、 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一种“杜会资源”。 福山同时还指出社会资本的提升依赖于企业员工的情商(EO)水平。同时强调即使 企业内部的主管和员工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获得名校MBA学位,具有很高的智商水平, 但是没有团队和沟通精神,情商水准很低,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认识不清,不能控制自 己的虚荣心,在工作中没有同情心,更不会主动与员工交流和沟通,企业是不可能提升 组织能力的。如果企业没有可以凝聚大家的文化力量和制度平台,高智商的经理人之间 互不信任,大家都在为个人的利益争斗拼搏,人力资本的价值不可能得到实现,集体的 智慧和凝聚力也会付之东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组织内部员工相互信任、共同合作不 仅仅是简单的企业文化问题,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当世界变得更小,组织关系变得更透明,人际关系变得更重要的时候,那些能够自 如交流的人将变得更加出类拔萃I 二.加强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形成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时代呼唤的主旋律。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过程来重新设计和组织,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 会共处和学会做人,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指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就 是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20们年lO月,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中指出, “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 Ⅱ12004年5月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讲到对未成年 人要“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 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诚信观念,形成朝气蓬 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朱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 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青少年合作能力的高低不仅对个人而且将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美国社会 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无论一个国家引入了多少现代的经济制度的管理方法⋯⋯.如果 执行这些制度并使之付诸实施的那些个人,没有从心理、思想和行动方式上实现由传统 人到现代人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是徒有虚名。” 但是,团队精神不是一天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通过观察发现,一个人如果小的时候 没有很好的接受团队精神的培养,长大之后即使花很大气力,效果也不甚明显。如果一 个人在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中缺乏有关团队精神方面的培养,+那么当他刚一步入社会 时就会显得与社会的用人标准差距很大,因此,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就要花很大 力气竭尽所能的来培养其员工的团队精神。既然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这一功能,所以加 强求学阶段的团队精神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4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而中学生,既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又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的 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处于形成时期,加强中学生合作教育,是培养团体 合作精神、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体会合作的愉 快,逐渐学会用正面的态度分析、解决问题。越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就越能使它们更 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而且从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学会 与他人合作、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 狠抓学习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人格昵?人格(Personality)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体所具有的意识倾向 性以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对 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 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 用。 而健全人格是指对世界抱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 看待他人,人际关系融洽,有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现实 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困难与挫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总之,是以辩 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自己、现在和未来以及困难和挫折,是一个自立、自信、自 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健康人格的培养,就中学生而言,就是素质的培养。通过教 育实践,着重培养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健康人格。它是培养垮 世纪人才的需要。 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 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 效地为社会服务。时代的变革必然产生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事物,健全的人格是人们 主动、积极地调节自我适应转变的根本保证。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为适应社会发展 的急剧变化,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中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和人 格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 道德教育历来都是最受党和国家的重视的.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 道德教育是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一项重要的德育内容,但是道德教育在一些家长和学校 领导的心目中,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地位不高。学生家长与学校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 成绩,社会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效益、利润,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许多精神问题,也不 再关心自己的灵魂。至于道德修养似乎变得无关紧要了,人的良知、情操、人格日益贬 值和失落。这种善恶不分,邪正混杂的生活状态导致青年心灵的困惑和迷茫。据2000年 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全国大型调查看,当代青年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 遍存在。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知与行是分离的。 这表明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出现问题,即把道德当作知识的倾向严重存在, 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太重视人格的培育。这 样,最基本的品德素质的培养出现空缺,造成一些不知羞耻、不讲信用、不讲良心、忘 思负义的行为严重存在.青年的伦理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一旦缺乏有效的控制、约束和引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导.就会产生扭曲的道德人格,这种现象随时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道德教育存在严重 的漏洞。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也就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育 工作者不仅要在理论上强化,而且应该不失时机地把道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的关心中 学生的人格发展,让中学生在一次次团队活动的实践当中体验和作的愉快,让中学生切 实感受到他无时无刻不在集体当中,他所做的一切都跟这个集体息息相关,从而非常自 然的具有团队精神,也潜移默化的具备了健康人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状态。 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有利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关系到国家、民 族的未来,团队精神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是,只要我 们能够切实行动起来,踏踏实实地去做。终有一天我们的学生都会拥有健全的人格,构 建一颗纯真的心灵,最终拥有生命中难得的幸福。 三.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 团队精神从其实质上来说体现的是集体利益的价值取向,那么,团队精神是不是可 以和集体主义混为一谈呢? (一)集体主义概念 我们所说的集体主义通常是指“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概念,是斯大林1934年7 月,在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著名谈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他说:“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并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给这种个人利益以最充分的满足。’’这里他把“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相联系,而 后来成为常讲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所谓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它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 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 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 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 国家和集体利益。 (---)集体主义科学内涵 集体主义是以一切言论和行动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思 想,是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他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 求集体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的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 是一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的关系。一方面,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 发展。“只有允许个性自由发展的集体,才是真实的集体;不允许个人自由、个人特色、 个人利益存在的集体是虚假的集体”嗍 。 从这一点来看,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的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从个人的道 6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德境界发展水平来看,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是有差别的 (三)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在道德境界中的体现 道德境界是指人们具备某种道德品质的纯属程度。如果以共产主义道德的晶德要求 为标准,来观察全体社会成员在对待个人和社会、个人与他人关系中的精神状态和实际 表现,那么,可以大致的依次概括为三种道德境界:171 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 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道德境界的发展层次是以当时社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从其 产生来看属于私有制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产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实社会中仍 有相当数量的人处于这一层次的道德境界。这是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相称的,是有 损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利益的。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否定的。 很显然,无论是团队精神还是集体主义都不属于这一层次。 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是属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体系的初级境界或低级境界。就我 国目前的情况看,它是符合现阶段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这种道德境界的特点就是还不 能不考虑和谋取个人利益,但是关心社会整体利益比关心个人利益要多。关心他人利益 比关心自己利益为重。他们在积极谋求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中,也包含着谋求个人正当 利益。 从这一角度来看,团队精神正属于这一种层次,它也是集体主义的低层次要求。 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道 德境界。它是先公后私境界的寅接升华。这种境界的特点就是一心为公廉洁奉公,公而 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境界在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 能够达到的还只是绝少数人。但正是从这绝少数人身上的事迹,不仅表明这种道德境界 对于大所属人来说是努力方向,也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 为者,以若是。——《孟子·滕文公上》”只要我们能像这绝少数人那样要求自己,也能达 到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这一层次的道德境界,显然是我们长期以来集体主义教育的方向,这也是集体主义 的最高层次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本质上并不冲突,反而有一致的地方,而且 团队精神从属于集体主义,它属于集体主义较低层次的要求,是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 发展水平的,冈此.要想将集体主义教育落到实处。告别以往“大而空”的教育方式,就 应该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团队精神的教育。这既是社会 发展的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符合道德境界层次发展要求的 四.中学生团队协作现状及培养 (--)现状: 7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但是,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在观察后发现在中学生当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极少数的同学对团队协作感兴趣,他们愿意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合作的愉悦; 2.少部分同学自信心不足,感觉自己独立完成分到的工作难以胜任,因此对团队其 他成员产生强烈的依赖感,甚至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完成,这种同学虽然愿意参与团 队工作,但时由于心理及能力问题,基本上不能配合团队工作; 3.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充分的自信心,但是显得很自私,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劳动 成果与团队其他成员分享,但是不会拒绝享用来自于其他同学的成果。这种同学往往是 自己独立于团队之外来完成工作,即使参与团队工作,也是更多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严重缺乏团队精神。 (二)原因分析: 中学生团队精神的缺失,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不够有效。 1.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很听话,可上了中学后却大不一样了,有时甚至敢 同父母顶嘴或干脆不搭理父母了,这让父母很是伤神,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也不知如何选 择。在当代中国的家庭中,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在家里的地位很高,父母 的奉献精神过强,通常情况下自己再苦再累都不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这种潜移默化的 教育让孩子容易形成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注意分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所 以在公交车上几个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霸占着座位,让六七十岁的老人站在旁边的现象 屡见不鲜。 由于受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现在的家长跟孩子谈话的主题基本上就是学习成绩, 长此以往,孩子们要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处处与家长作对,要么就是也跟家长一道 除了学习成绩对其他的事物不闻不问了,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对他人漠不关心,更不 要说团队精神了。 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过分关注学习成绩就容易走入误区,孩子们失去了对其他各 种能力的锻炼机会,即使考入很有名气的大学,也往往是“高分低能”,这样的“人才”不是 我们愿意看到的,社会很快就会把他淘汰。 2.学校教育 而中国学校教育的缺点更加明显。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师在某种程度 上更加注意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经常使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很 容易就忽略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得只有相当少数的中学生对团队协作感兴趣。 而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或者有依赖他人的心理.或者担心自己的劳动 成果被其他同学分享,而独立行动。这些同学没有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一个 人单独完成的,也不可能一个人不出一点力。 我们的教育系统偏重于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分析性智力,而对他们的情商、合作协同 能力、价值观的养成则非常忽视,而后者正是许多国家所推崇的。中国管理学界的知名 8 中学生团队精神厦其培养 人士余世维先生举了日本精英幼儿园入学测试的例子来说明日本的教育系统对团队精神 的推崇。报名的小孩十人一组进入一个小屋,一字排开地坐下,老师指着屋中间的一张 桌子对孩子们说:“来,大家把这张桌子抬出去。”结果有九个小孩齐心协力把桌子抬出 去了,那个站着不动的孩子被认为没有团队意识,没有获得入园的资格。因为这个原因 没有获准入学被认为是没有家教,是家长的耻辱,所以家长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灌 输团队精神,并让这种思想融入孩子的行为。日本人很强大的民族意识和团队精神就是 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因此,更新教学观念.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重视学生团队精神 的培训应成为教师创新工作的内容。 3.社会教育 . 中国的社会教育做得更不够。我国当今的教育,仍是学校、家庭的两点一线,社会 教育含量少之又少,其结果是基础教育将孩子弄成生活弱智,高等教育将孩子弄成社会 弱智,出现了21岁大学生找不到回家的路,研究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情商发展低一F等 种种怪现象。“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就算别人有损害团队的行为,但为 了不伤和气,或是怕惹上麻烦,我们一般都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理。相反,许多发达国 家的公民社会教育的意识很强。曾经有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德国人一起在柏林的郊外散步, 他们发现在湖边有两个德国小孩在钓鱼。那个德国人马上走上前问那两个小孩:“你们有 钓鱼执照吗?”那两个小孩立即向他出示了他们的钓鱼执照。他仔细查看了他们的钓鱼执 照,又检查了他们的渔具是否符合标准,一切合格之后,那个德国人才满意的走开了。 同行的中国人问他:“你是这儿的兼职的湖区管理人员?”德国人回答不是。中国入又闯: “那两个小孩是你什么人啊?你亲戚家的小孩吗?”德国人又回答不是,他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这是中国人有点不解了:“那你为什么要管那两个孩子?”德国人的回答让人钦佩: “因为整个德国的小孩都是我的孩子。”德国人进行社会教育的意识和他们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根深蒂固的社会团队概念和无与伦比的团队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孤立的教育手段,而是和谐的组织起来的手段体系”瑚。因此, 只有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团队教育,我们的团队精神才能得以持续、连贯 的培养下去,每一个社会成员才能拥有对社会这个大的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员之 间也才能彼此信任,从而社会资本得以提升,“基础秩序”得以维护。 (三)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致性: 1.家庭教育: , 我们以余世雄博士的讲座中的有关内容为例:中国国内晟近很流行看日本和韩国的 电视连续剧.其中有很多关于伦理的事情,这些规矩中国原来是都有的,结果别人在发 扬光大。如韩国人一见面一定会点头、鞠躬,而且是很恭谨的,表示相互尊重。中国人 只有碰到老朋友才会笑笑,打个招呼,碰到不太认识的人这种行为就很少见了。日本小 孩儿一回家站在门口就要先说一声“我回来了”,里面的人一定也会应一声说“你辛苦了”。 为什么我国许多小孩儿现在回家没有这一句话呢?不声不响地到了房间里面去,妈妈还 以为他没放学呢,不知道已经回家.已经在房里面待了半个小时了,这就是没有团队精 神,根本不把家当做一个家。,他长大了会有团队精神吗?所以家庭伦理是团队的第一站。 9 中学生团队精神蕊其培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反映了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有出 息,特别是重点中学的孩子家长更是对孩子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可以 肯定你是合格的,但是否是优秀成功的家长,那就难说了,家庭教育是--I']科学、是一 门艺术,一个优秀的家长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 因此家长们要注意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着手,家庭成员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让孩子感觉家庭就是一个团队,要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成绩,而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还要注意让自己的孩子多与小朋友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们互相帮助。 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潜移默化的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关心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愿意与身边的人一起娱乐、学习。从小的时候就形成这样的观念,还怕长大之后没有团 队精神么? 学生的早期教育来自于父母及周嗣的亲人,进入学校后,虽然以学校教育为主,但 是仍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不能说在学校接 受的是团队协作的锻炼,而回到家里就变得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当起‘‘,J、太阡I”了,这样 就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违背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家庭环境既是学校德育的基础环境有 对学校教育具有互补性。f9)为了保证教育的连贯性,家长应该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不 仅要了解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而且要与老师沟通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争取与学校的教育同步,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完整。 2.学校教育: 离开了家庭,学生们进入校园,学校肩负起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桥粱作用,它要在家 庭教育的基础上,为社会打造一批合格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如果每一名学生按部就班的读完小学到大学的课程,那需要十六年的时间,这十六 年在人的一生中大约占到五分之一的光景,但是恰恰是这五分之一对一个人的品格、行 为习惯、思维模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的基层单位是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培养学 生的团队精神,首先从班级团队建设开始。班级团队建设的主体是班级成员.而在班级 成员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教师,班级中的学生既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执行者、体验者, 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正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首先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北京师范大学林祟德教授曾指出:“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从 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教师对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认为,~名优秀教师最起码应 该具备以下几点: ● 教师应具有团队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其 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团队意识。这样在教 学过程中,才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有关于团队精神的训练。在教学中改变学生多年来 10 中学生团队精神度其培养 形成的过分强调“自我”的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团队精神的意义.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团 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发挥之间的特长是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注重流程并强 调协同效应,使团队精神尽量发挥到最大。所以需要教师去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逐渐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的观念。同时,这种团队精神,不但体现在某个班级的班主 任老师身上,不同专业的老师之间也应该形成团队,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韵向学生 渗透。 一个班级如果真的像一个团队,从教师开始就要严格地遵守这个班级的规章。整个 班级如果是个团队,整个国家如果是个团队,那么自己的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自 己先树立起这种规章的威严,再要求下面的人去遵守这种规章,这个才叫做团队。 ·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讲过:‘咖果全国的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生命”.日本教育家三律修哥说:“故意表演出 来的榜样是不起作用的,从教师心里自然产生出来的无意中的行动晟能感化学生”。这充 分说明,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是教好课的先决条件。古人云: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情通则理顺,情真才能意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立教, 使自己成为学生感到可尊敬可亲近的人,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实实在在的榜样。 反之,教师一旦失去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失去说服力。热爱学 生是教师应有的师德修养。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热爱,即便学识水平再高,也 不可能达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的目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 的优良传统。 ● 教师要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概括的“三种境界”,可以作为教师共勉的写照: 首先,必须登得高,看得远,“望尽天涯路”,确定努力的方向。其次,要有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甘愿献身的精神,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惟悴”。最后,经过千 百次的努力探索,终于豁然贯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教师,只有 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成功的团队的领导者。 我们今天要培养的绝不仅仅是学生单独做好每一件事的能力,还需要培养一个人如 何跟一群人做好每一件事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对学生 还是对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培养,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是远远不够的,终要落实到实践当中 去。“班级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I101,因此通过班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很 有意义。 (2)班级团队建设: 如何建设班级团队呢? 叶澜教授在上海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中,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韵目标。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班级团队是通过班级活动逐步形成的,班级成员只有为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开展一 系列活动,全班成员才能充分交往;相互了解,建立友谊,形成班级团队凝聚力,从而 培养了班级成员的团队精神。因此,班级活动是班级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形式。 中学生团队精神夏其培养 班级活动的组织载体主要有班委会、团支部、学习小组及各类兴趣小组等。 班级活动受学校各类行政管理机构、社团以及学生个体的兴趣偏好的影响,往往形 式多样、丰富多彩。按活动方式,可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按活动内容,可分为思 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游戏活动等班级活动多种多样,但是,不 论组织什么样式的活动,其宗旨都应该是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 生具有团队精神。 班级活动是班级团队建设的生命,而开展班级活动的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是班级活 动开展的组织保障,也是班级发展和个体特长发展的平台。班级活动的目的不仅要体现 班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更要体现个体借助各种活动所搭建的平台来发展个性。由于班 委会所搭建的平台对全班每个成员的发展而言其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班级中 建立各类特色的活动组织会使成员按其特长、偏好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 ● 组织班级活动⋯J 从班级组织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班级中的各类组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活 动。值得注意的是,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超脱于各小组之外,以一种非常客观的身 份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同学之间的相处。要使学生认识到相互之间的充分信任与 合作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才能产生好的结果。才会有利于班 级团队的建设。 首先,选出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多安排学生的小组工作,由学生自发组 成人数不等、目标不一的团队。或者教师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自愿基础上结合 成伙伴式的合作小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由教师对小组进行划分,要注意根据学 生的能力、成绩、性别和学生的家庭背景的差别进行混合编组,形成较好的排列组合, 从而为发挥小组的整体优势打下基础; 第二步,各小组成员之间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所要完成的 总任务交换各自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各团队成员之间形成晟基本的默契,产生 一种彼此的信任感,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步。分配角色、任务。,首先选出组长,即团队的领导者。这个选举可以根据上 一轮的表现来实现。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这个选举产生,或者主动担任的领导者应该 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然后,明确组长及组员各自要完成的任务,要让学生感觉到,自 己就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团队的发展、进步都有赖于大家的发展。 第四步,共同制定团队的工作细则。团队构建过程中,一定的组织规则是团队和谐 的保障,它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平锻炼的机会。班级各类活动规则,有的是学校各职能部 门和各类组织的相关规定,有的需要班级中的各类组织自行拟订。对于职能部门的相关 规定,在班级活动中要认真按规则执行;对于需自行拟订的规则,则应遵循民主公平的 原则进行设计,彼此友好、真诚的交换意见,因为这一阶段所制定出来的细则是要在今 后的合作中严格遵守的,因此,在制定阶段就要各团员达成一致。使参与者都是活动中 的主人,使每个人都能依据自己的特长与偏好自主自愿参加。在规则拟订中还应注意激 励“弱者”参与,恳请“强者”谦让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由于个性特征明显,能力强,爱好 广泛,班级各项活动都愿参与,而且有能力参与。但是“强者”的积极表现往往影响“弱者” 中学生团队精神厦其培养 的参与或竞争。这时,班级“恳请谦让”规则就自动启动。同时应向有明显优势的学生讲 明公平的真正含义在于不论强者或者弱者,每个人都要有机会,有平台去锻炼去发展自 己,机会只在一部分人身上充分体现,而在另一部分人身上得不到体现也是不公平的。 教育学生学会“放弃“宽容“‘关怀”。 第五步,初步形成团队耩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工作的核心,它会让每一个团队成员 感到自己与团队已经不可分割,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团队的成绩。在团队成员已经确定 的情况下,大家公通来制定队名、队徽、队旗等一系列的团队标识。在这个过程中,要 让学生品尝分工协作以及创新精神带来的愉悦,同时也让每一位队员感到,从现在起, 大家已经完完全全的绑在了一起!从现在起,我的活动就要对团队负责,团队的目标就 是我的目标!“当目标真正产生后,人们将会不断的学习与超越。这并非由于别人叫他们 这么做才会有如此表现,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真的想要这么做。一句话,共同目标孕育着 无限的创造力和行动力。"1121 第六步,适时的监控。在小团队的运行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团队活动行为进行有效 的监控,避免出现一个人完成,团队就过关:团队内好学生讲、做,而能力差学生昕、 看的情况;各成员的分工要明确,通常要确定总结人,监察人,联络人,记录员等具体 分工:团队活动要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避免将教师的责任转嫁给组内优等生的情况, 教师要适当的控制。教师要指导各团队成员如何共享来自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在讨论 中互相学习,逐渐达成虽终目标。各团队再相互对比,说出对方小组成果的优点、不足。 并将出自己的改进建议。教师应该注意对小组的成果予以肯定,鼓励每个团队,这样, 潜移默化中使每个小组成员形成一系列积极参与,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 特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团队精神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形成 了。 班主任更应注意利用“激励”规则。班级成员中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对班级活动表现 出冷漠和漠不关心,有的学生虽有参加活动的欲望,但不愿主动争取锻炼的机会。这时, 班主任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滔动。“让这些被动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去观察其他同 学们的长处是怎样锻炼出米的,主动锻炼自己,使学生不仅能够看到别人的成长,也能 在别人的成长中看到自己的成长”f131,这样,一个个和谐的团队就建立起来,学生在多 种多样的团队活动中培养了团队精神。 ● 构建开放式的活动机制 构建开放式的活动机制,是指要处理好班级活动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 学校的教育不应该是孤立的教育,在搭建班级活动平台中,注重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如 班级各种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邀请有关教师指导,其活动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家长也 是班级活动必须争取的力量,为了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相关活动中,邀请有专长的 家长作指导,会使班级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邀请家长参加团队活动,让家长 了解学生的成长.从而支持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全面发展。如果将班级的活动计划、工作 意图、安排要求等告之家长,请家长对班级活动提出建议,对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将起到 推动和完善的作用。此外,借助社区资源开展班级活动.是班级活动机制建设的重要途 径。如杜区的人文景观、历史传统,现代科技之窗、文化宫等都是班级开展教育活动可 13 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以利_}Ij的平台,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开展班级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人文景观,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还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至更高层次的团队精神。 总之,这种学生自愿的合作学习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为学生开创了平等的互 相学习的场所和条件,创造了人人都能表现自我的条件。而且学生个体之间可以更好的 进行交流,相互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闻相互启发, 在和作中共同探索,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3.社会教育: 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团队协作的教育,是要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的,但毕竟还没 有步入社会,学生对社会的理解、了解也是很局限的,这神情况下,社会舆论力量就显 得很重要。要加强中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舆论必须要给以正确导向,应该从正面加 以积极引导,宣扬团队协作的成功案例,这样使学生更加深对学校团队协作教育重要性 的理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也减轻了学校教育的负担, 使学校团队协作教育事半功倍。中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早的适应社会、时代的发 展要求。 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团队,要有杜会秩序。有人说某国是一盘散沙,就是整个社会不 像一个团队,就是没有社会观念。有的时候感觉社会大造舆论,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 让我们感觉已经身处于一个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中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其实常常 忘记,比如碰到路人和外人的时候,比如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比如⋯⋯ 闪此,在这里呼吁社会,包括自己,要切实行动起来,不要仅仅停留在空喊口号阶 段,如果你真的把这个社会看作是一个团队,那就应该有团队概念,遵守社会秩序。 (四)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经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团队精神也好,还是近来专家们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实现它 的前提条件都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将决定国家的未来命运,根据心理学家的研 究和人们亲身的经历或实践表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 关系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前提,正常人际交往是 人的基本需要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因此,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 养其人际交往能力,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1.中学生心理特点: 人类个体出生后必须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 在这漫长过程中他要面临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学生遇到的许多心理上的困 扰带有发展的性质和普遍的性质。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学生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 困扰,比起其他年龄阶段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其体验也是比较强烈的。f141 (1)成人感与依赖感共有 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中学生独立自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处于青春期的中学 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具有了“成人感”。所谓“成人感”是指中学生感 14 中学生团队精神度其培养 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心理体验和行为态度· 当中学生的“成人感”出现的时候,便会产生一系列要求独立自主的表现:一反以往什么 都依赖大人、事事都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心态,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请教成人了,也不是敞 开心扉,什么都可以公开了,而是希望有属于自己、不被干涉的“小天地”,希望和成人 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迫切要求老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但是,由 于年龄还小,社会阅历尚浅,知识经验缺乏,加之长期生活在受保护、受宠爱的环境中, 使得许多中学生还没有真正培养起独立自主的能力,心理上还存在着难以摆脱的依赖感, 这种“依赖感”与“成人感”共有的状态形成了一对鲜明矛盾。 (2)自尊感与自卑感同在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另外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自尊心的日益强烈。自尊心 是要求尊重自己的言行和人格,维护一定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是一 种与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荣誉惑等密切联系的积极心理晶质。中学生的自尊感常 常表现为好强、好胜,不甘落后,他们希望自己各方面都能获得成功,喜欢在集体活动 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渴望得到别人的信赖与尊重,希望老师、家长采纳自己的建议,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不希望在公众场合受到批评、指责。然而,不少中学生也会因 过度自尊而滑到自卑。一些中学生一旦发现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或在学习、生活中 遇到挫折和失败,便会否定自我价值,产生自卑感,并因此而影响能力的JE常发挥和心 理的健康发展。这与中学生自我认识不成熟有关。 ; (3)开放性与盲目性并存 风华正茂的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接受薪事物快,对生活的感 受力强,他们极少保留秘密,敢说敢千,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但是,由于阅历较浅,见 识不广,思想单纯,辨别力弱,因而容易造成看问题的偏激和片面,做事情有时缺乏审 慎的思考,容易出现盲目、轻率的现象。尤其是当一些正当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更容易产生过激的想法和行为,造成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 (4)求理解与闭锁性交织 中学生“闭锁性”心理的出现是与“成人感”的发展相辅相成的。“成人感”的产生,意味 着中学生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与价值,开始将部分注意力转向内心世界,因而出现 了青春期特有的闭锁性心理。不少同学一进中学,就一改小学时的坦诚与率直,想把自 己的事情隐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即使是晟亲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 情。由于闭锁性心理的出现,原先天真烂漫、活泼多话的小男孩、小女孩们,开始变得 沉默寡言了,似乎有话只能跟日记本说,过去从未上锁的抽屉也开始锁的紧紧的。可是“闭 锁性1厶理往往使他们感封孤独,内心有一种希望被入理解的强烈愿望,尤其是渴望得到 同伴的友谊和理解,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如果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知心 朋友,他们会感到压抑,孤独和自卑。这种求理解与闭锁性同时存在于中学生身上。因 而常常会引起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5)自律性与冲动性伴随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独立性的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也随之得到
/
本文档为【中学生团队精神及其培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