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红楼梦的结构

2013-09-27 47页 doc 257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09355

暂无简介

举报
红楼梦的结构石头筑梦:《红楼梦》结构细梳理 来自: 冶文彪 2011-09-06 20:26:30 越读小说,越觉得《红楼梦》之不可思议。 其他小说再复杂,读三遍后,基本都能画出结构图,甚至能解释构思意图和设计原由。 唯独《红楼梦》就算能从头到尾复述情节,也只能大致描述总的框架结构。 章回内具体的针法线头至今看不透、说不清。 千丝万缕,如何织成一张血脉活转的情节巨网? 这次趁着构思小说,拆解一下,学习一下。看看能否理清它的经络图。 一、容积: 主体内容上看,红是一部家族史,主体时间大致10年,人物总数...
红楼梦的结构
石头筑梦:《红楼梦》结构细梳理 来自: 冶文彪 2011-09-06 20:26:30 越读小说,越觉得《红楼梦》之不可思议。 其他小说再复杂,读三遍后,基本都能画出结构图,甚至能解释构思意图和原由。 唯独《红楼梦》就算能从头到尾复述情节,也只能大致描述总的框架结构。 章回内具体的针法线头至今看不透、说不清。 千丝万缕,如何织成一张血脉活转的情节巨网? 这次趁着构思小说,拆解一下,学习一下。看看能否理清它的经络图。 一、容积: 主体内容上看,红是一部家族史,主体时间大致10年,人物总数据统计超过720人,现传百二十回本73万字。 二、圈层: 红楼梦内容主次是按圈层划分,涟漪式扩延—— 宝黛钗 → 十二钗 → 大观园 → 荣国府 → 贾府 → 四大家族 → 外部贵族及平民 三、对称: 红楼梦结构设计和内容划分遵照中国阴阳对称均衡的传统美学。 如同一张变幻万千的太极图。千万幅锦绣对联密织而成。 真假宝玉、钗与黛、荣与宁、盛与衰、真与幻…包括细微处的金和玉、木与石、铁槛和馒头。 目前发现唯一有点不符的是宝玉的丫头,一级袭人晴雯对称,但二级麝月秋纹略重复。 四、情节辫: 《红楼梦》虽然是网状结构,但小说不是绘画,不能同步展示,只能线性递进。曹雪芹编织情节的类似宝玉的发型,先依次编成小辫,然后总缵至顶,束成大辫。 每根情节小辫又都由数条情节线交织。 比如周瑞家的送花,就是一条小辫,串出沿路的各个人物情节线。一辫完成一次人物性格巡览。 五、情节扣: 曹雪芹极善于一笔多写,多个人物多条线不断集中一点,我将之称为情节扣。 比如忽然出现的春燕就是一个情节扣。借她穿起娘姨姑三个婆子,分别对应藕芳蕊三官,并辐射到宝钗黛,袭莺鹃等丫头。随即又设计蔷薇硝情节扣,引入贾环赵姨娘,激发一场混战…惊叹! 六、洋葱叙述法: 红楼梦人数浩繁、内容庞杂,如何有条不紊、叙述明白? 曹雪芹采用了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缓步进入的分层导游策略,可称为剥洋葱。 大致数了一下,一共用了15层才终于完成人物出场和小说世界呈现! (当然,其间和其后又同时采用了结辫法、链条法、涟漪法等叙事技巧) 层1 作者自云: 开宗明义讲明小说主旨,创作动因有二,自述其罪和昭传闺阁。 后者易解,可谓中国女权开山宣言。 前者则十分复杂,有痛悔、怀恋,又有自傲、自释,更有经历梦幻的空落,是理解贾宝玉此人物的关键。 层2 女娲剩石:    石头的来历,小说世界的旁观者和者,其实也是作者的自喻。 上继自述,无用和通灵的矛盾,也预埋了贾宝玉人物形象和性格命运矛盾。 僧道二仙,整个小说的引渡者,结构的开合扣。 其实一位足矣,两人似显重复混淆,也导致小说基本精神的含混,究竟是佛之空,还是道之无? 总体上,小说倾向于佛家空幻,但又有道家逍遥。 但从结构言,僧道同行,是基于小说均衡对称的基本美学。 此外,红楼梦的悲剧精神其实无关佛道,其中的眷念是人间情怀,具有超越时间的恒久价值。 层3 还泪历劫:    僧道解释男女主角木石前缘,点名故事核心、预告命运结局。 更一语带出警幻“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历劫。 至此,小说主要人物群的前因后果已简略勾勒明白。 层4 甄隐贾存: 僧道是小说二门神,甄士隐和贾雨村则是故事两门人,不但承担真假对照寓意,更直接接引钗黛二主角。 雨村吟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甄名费,善价、善嫁也;贾字时飞) 原构思应是甄引出黛玉,贾引出宝钗。但传本都由贾一人完成,甄士隐和黛玉始终未有直接关联,续本删改遗漏了? 红楼梦总叙事采用寓言预报法,先说原由和结局,再铺展故事。这一层有两个预言: 一是僧道言: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既预报甄士隐命运,也应是贾家命运,小说贾家高潮在元宵节,阖家团聚看戏放烟火,以凤姐冷笑话收场“一家子都散了”。后来贾家败亡也应在元宵节后,惜续本未见。 另一预言是:甄士隐解释好了歌,其悲凉难以想像:陋室空堂、转眼乞丐、作强梁、烟花巷、锁枷扛…续本一句皇恩浩荡、兰桂齐芳,便转成圆满。不过,如果全本复现,恐怕没有几人能承受这巨大无比的残酷和凄凉。仅一段妙玉被劫就已经不忍深想。 这一层另有一命运暗示:甄贾命运的升沉对照。 甄世隐家败人亡、看破出世,贾雨村由贱至贵、荣升仕途。 两人应正暗示甄贾两府命运,小说结局应是贾家由盛至败、甄家由衰复振;贾宝玉看破出家,甄宝玉仕途飞升。其中还应有甄家借贾家而兴、却背恩忘义。这才暗合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贾却妄断葫芦案贻祸香菱。 层5 演说荣国府: 雨村林家作西宾,故事才正式开场。 先由林始,再由冷子兴演说贾,一个小兜转,宝黛因缘率先预埋。 这篇演说无比关键:贾家渊源、荣宁二府、贾王史联姻(有意缺薛,预留下文)、四春、宝玉、熙凤… 家族谱系、重点人物一篇概尽,连甄家都顺势带出。 尤其宝、凤二人已夺目而出。 概述类经典文字! 层6:黛玉进府 上层冷子兴演说,是外部勾勒轮廓,为渲染法; 这层黛玉进府,则是内部结构细描,是工笔法。 这也是正式进入小说世界的第一次巡览。 看曹雪芹大局细部的安排、轻重主次的布置、迂曲回环的节奏,此回是绝佳典范。 大致划分,这一层又可分为7子层,每一子层又分出孙层若干。 大洋葱套中洋葱,中洋葱套小洋葱,甚而,小洋葱又套微洋葱! 层层叠叠,却章法井然、丝毫不紊! 2011-09-06 23:11:00 补充说明:红楼梦叙述法称为“洋葱式”,而非“掀帘式”或“重门式”原因 掀帘或开门,都只是距离递进,帘门本身不参与故事; 洋葱则不然,每一层本身即是情节果肉。 另外,每层并非传统全景式客观描绘,而是主观视点扫瞄。 西方至廿世纪意识流出现,才开始视角革命,从全景视点转向主观视点。 红楼梦十八世纪已开始熟练运用! 层6:黛玉进府 子层1、进门:(4孙层) (1)街景:一句繁华阜盛,兼写贾家三等仆妇穿戴不凡; (2)宁荣:先过宁府,再至荣府,过笔不闲; (3)进角门:换轿夫,四个秀洁小厮; (4)进花门:小厮退下,穿堂、石屏风、厅房、正房大院、上房,几个丫头争迎掀帘—— “林姑娘来了!” 子层2 内眷:(5孙层) (1)贾母:只写鬓发如银,随即搂抱大哭,写其亲慈; (2)邢王二夫人、李纨:一语带过; (3)三春:简笔写神,可亲、忘俗、尚小; (4)黛玉:借众人视点,回笔反观黛玉风流态度,并引出和尚诫语; (5)熙凤:压阵而出,先声夺人,精笔细绘(全书最华丽段落)一段对话,精明爽利。 子层3 二房:(3孙层) (1)贾赦:院落小巧别致,姬妾艳装丽服,避而不见、命人传话,写其傲慢; (2)贾政:轩昂壮丽,御匾王书,不见其人,暗喻其外正内空? (3)小正房:半旧背靠椅袱,写王夫人简朴质木。 (这一层全为空镜头,但绝非单调纪录,而是以境写人,此笔法到后文大观园更是丰富深透) 子层4 吃饭: 见过众人后,以吃饭收拢。 这一层以小见大,饭席写贾家规矩礼法,身份、职任、座次,一声咳嗽不闻,收尾。 一个细节:饭后茶。一漱一饮,黛玉误会,心理处境:许多规矩,不似家中,只得随和些。 子层5 宝黛初逢: (1)情节比重:黛玉进府一章,众人一半,宝玉一半;众人中,内眷三成,政赦三成,熙凤独占三成,王夫人谈宝玉一成。 (2)前情铺垫:灌溉还泪前缘一次、冷子兴讲述乖僻顽劣一次、黛玉言和尚诫忌见亲流泪一次、王夫人豫诫混世魔王一次; (3)正式出场:冠服和内服,两轮扫描精写,一首反讽诗。 (4)心理映照:宝黛之间,曹雪芹除一般外部描写,从初逢“曾见过他”一见如故始,特用了心理映照法。二人形貌均从对方视点观照。两人心心相映、轩轾误会、冲突争执,全都借此法映照,是古典文学始上首创,宝黛爱情之真之深之细,皆由此来。 (5)对话砸玉:宝玉送字,“除四书外杜撰太多”,写其悖理;砸玉,写其狂痴。 (前文一路平静,熙凤一声笑语,波澜乍起,才归平静,至此更是一阵喧乱。大静之中两次大动,凤宝二人顿时活跳出来。另,对话中只有有探春一句笑问,初留爽敏印象) 子层6:安置 黛玉进府一章歇止于此。 这一章,借黛玉之眼,巡览荣府建筑格局,主要亲眷、核心丫头(包括写貌未写名的鸳鸯)尽都出场。 (1)贾母分配丫头,写贾家小姐仆役规格:大丫头一、盥洗丫头二、洒扫丫头四五、乳母一、教引嬷嬷四。 (2)以重点丫头收尾:袭人出场,点明忠心善解人意。 此处有个疑点-贾母赐黛玉二等丫头是鹦哥,紫鹃直至第八回才出场。鹦哥即紫鹃?或后又换人?前八十回再无鹦哥,后十四回黛玉临死,又有小丫头鹦哥。是疏漏,还是错讹?从命名寓意,鹦哥是有口无心应声之鸟,紫鹃则是忠心啼血。 层7:葫芦案   上层由内部细写荣国府,这一层线头抛出,简笔素描王家(王子腾)、薛家、四大家族,而后由薛家进京,将线头收回。 回笔处借薛蟠寻同类,轻巧一扫,带出贾珍。 至此,小说格局轮廓大体勾勒完成。 这一层用了一个“情节扣”:葫芦案。 上接甄士隐失女,扣住四条线:王夫人、王家、薛家、香菱。 扣眼是门子,随手勾起当年葫芦庙旧事,借他之嘴,乱断了案子,描画了四大家族。 层8: 太虚幻境 前文预埋一干冤孽历劫及宁府两大话头。 这一层,以秦可卿为情节扣,一扣两襟,展开宁府和十二钗。 1、宁府:略写,只点名珍蓉父子夫妻; 2、秦可卿:再次以境喻人,卧房神仙都住得,写奢丽;香艳用典,写淫靡。并一语带出秦钟。(红楼梦写景写物极少搬借典故,多真描细写,这里用典应是曲笔隐讳,唯借嬷嬷一句“哪有叔叔住侄儿媳妇房中之礼?”以示暗讽) 3、太虚幻境:金陵册籍、十二仙曲,解释意淫、秘授云雨。孽海情天,千红一哭。是整部小说总纲主旨,也是推测后四十回最重要依据。 (秦可卿字兼美,合钗黛,值得细思。) 层9:刘姥姥一进荣府    曹雪芹自述难处,荣府上下三百口,乱麻一般,从何处下笔? 此层可见举山如豆之腾挪功夫,笔头跳开贾府,千里之外,捡起一粒微芥﹣刘姥姥,以之为扣,凿开另一度空间。 此前已有过僧道、冷子兴、黛玉视角,这一层从极低微处仰视攀升,打通了贵贱一孔。 由门役、儿童、周瑞家的,升三阶进入熙凤房中,简洁了当,却有登天之感。 中间又插一闲笔,贾蓉借炕屏,呼应宁府。 层10:周瑞家的送宫花 周瑞家的上层为引渡之用,这层顺手拿来,变做情节线,如花茎串起花朵,将众小姐丫头一笔穿起。 12枝花串出20个人:王薛2夫人、钗迎探惜黛5小姐、莺菱钏棋书茜平7丫头、凤、琏、宝玉、智能儿。 其中着重宝钗冷香、香菱之怜、黛玉小性,惜春出家玩笑。细画性格、暗伏命运。 中间带出水月庵,收笔又随手拈来周瑞之女,女婿原来是冷子兴,回应前文。 本层不足4千字,却人物汇集,又摇曳生姿,笔法精妙绝伦! 层11:会秦钟    宁府前文只略略提及,此层则借尤氏宴熙凤,穿连荣宁二府,引出秦钟。    1、题引:“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秦氏姐弟是小说题引式关键人物,都因风月而早亡,是淫滥和意淫之间警戒线。之后才进入小说正题: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下节即为宝钗金锁、黛玉含酸。可见作者情节铺设之苦心)    2、烘托:尤氏宴熙凤看似主戏,宝玉秦钟之会才是戏眼,反客为主烘托法。 3、过门:红楼梦过门戏极精妙,这一节前后两场,前为熙凤禀报王夫人,既写家礼,又借对话,引出甄家、临安伯,自然如流水;后为焦大,一阵乱骂,写宁府淫乱,突兀显力道。 层12:金玉木石 钗与黛,前文只写人人都说黛玉不及,至此,三人初聚,钗黛开戏。 1、金玉木石:宝之玉、钗之锁,初次亮相互对。黛玉忽至,口道不巧。一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点破悲剧之源,这一小段是整部小说戏眼所在。 2、冷暖交锋:细品此段,寒透纸背,却又暖入心底。冷雪、冷香、冷酒,钗黛言语交锋,暗讽明嘲,隐现刀剑寒光;宝钗烫酒之论、黛玉整理斗笠,却又俏皮亲暖。红楼梦最妙绝处,尽在这些日常琐细间的精巧暗喻。 3、四大丫头:宝钗黛初聚,四大丫头自然现身。莺儿道破金玉缘、袭人装睡逗宝玉,笔致暧昧;紫鹃嘱送手炉、晴雯冻手贴字,字底温情。 4、过门戏扣:前过门,宝玉绕道,畏父,几个清客主管,奉承;中间巧用戏扣李嬷嬷,啰嗦恼人,自然逗出宝钗黛之戏;后过门,宝玉摔茶,恼怒李嬷嬷,此段不欢而散。 层13 闹学堂 红楼梦世界可分内女、外男两部分。内部女眷勾勒完毕,借上学转至外部男性。 此层起于秦钟,止于秦可卿,中间贾政、宝玉男仆、贾家宗族子弟,次第出场。 1、过门:上学前,别袭人、见贾母王夫人、拜贾政、又折回别黛玉…大段絮叨,既写宝玉优柔操心,又写大家礼数,初画贾政苛严,一线串连内外; 2、闹学:小说第一场闹戏,冲突点为龙阳之兴。出场14人,引出几个重要男角,茗烟、贾瑞、贾蔷、贾兰,顺手侧写薛蟠、珍蓉父子行径。闹乱之中,层次分明,各人性格一笔描活。且预埋了多个线头,如下文贾瑞。 3、收转:由金荣引出母亲、姑母,写贾家小亲族日常情态,又转至宁府诉告,由贾珍夫妇自然渡到秦可卿之病,线头牵引迂曲妙极! 层14 风月宝鉴 红楼梦两场巨型大戏,一为秦可卿死,一为元妃省亲。 贾家内外上下前文大致扫描完毕,便以五回篇幅推出秦可卿之死。 几乎所有人物悉数登场,数百人浩浩荡荡、错杂出列。从容布置、肆意铺排,无比细琐庞杂,却又井然有序,真是千钧巨笔。大场面调度,唯有三国可比拟。但三国强于大局,少其精细。 1、高潮为丧事,主写三事:奢华排场(与后文贾敬及贾母丧事对照)、熙凤才干(五件事、八班人,统率魄力、调度章法,)、贾府人气(仆役、内外亲、周边王侯) 2、题眼在一“鉴”字:小说起笔介绍贾家,便言架子虽在,内囊已尽。它并非盛衰史,而是一部衰亡史。前十八回主写贾家之不堪。此层则主写鉴:持家之鉴(宁府敬珍蓉三代不肖)奢靡之鉴(丧仪过制)、风月之鉴(秦可卿、贾瑞、秦钟之亡)、弄权之鉴(熙凤贪财弄权)。而以秦可卿托梦为小说全篇警诫题旨:瞬息繁华、盛筵必散。 3、多线穿插:在可卿之死主线上,随时穿插子线,不但近乎生活原态,更使情节摇曳多姿。主要穿插线:贾敬生辰、贾瑞之死、宫中内监贪贿弄权、林如海病亡、北静王送念珠、宝玉见村丫、秦钟智能儿偷情、熙凤铁槛寺弄权…… 层15 元妃省亲 洋葱剥到15层,红楼梦故事果核——大观园终于显露。 贾家命根系于元春,至此,荣华臻于极处;元春又是四春之首,大观园也由此启幕。 这场大戏同样采用层层推进法,同时又辅以错杂法,在主线递进中不时“插话”,枝蔓斜出,构成一株动态生长的故事树。 1、元妃进封:众人惊慌至惊喜,映如履薄冰之状。 插话:(1)宝玉独自悲喜,悲秦钟之亡,喜黛玉之归。(2)北静王所送念珠转赠黛玉(伏笔疑点:袭人蒋玉涵有汗巾姻缘,莫非黛玉后文也当有北静王纳妾一节?) 2、琏凤闲话:夫妻闲话之中,揭开省亲一事,又引入赵嬷嬷,闲话当年贾、王二府迎驾盛事。 插话:巧借平儿一句遮掩,辗转抖出两桩背后事:(1)熙凤私下放贷牟利;(2)薛蟠收用香菱。 3、预备省亲:除大观园选址、贾蔷往姑苏采办女戏,其他快笔简述,一句“不过是喧阗热闹而已”滑过。 插话:(1)甄家收有贾家五万两银子;(2)宝玉死别秦钟。 4、大观园题联:一笔三写,初游大观园、贾政试宝玉、众清客媚态。 插话:(1)黛玉剪香袋;(2)妙玉入园。 5、省亲:此段按皇家规矩、依时间线严整叙事,自五鼓(凌晨3点)至丑时三刻(半夜1:45),天大恩赐,却不足24小时。分为十段:(1)候期;(2)太监视察;(3)候驾;(4)接驾;(5)游园题匾;(6)会亲;(7)题诗;(8)看戏;(9)赐物;(10)送别。 其中插话三:元春爱弟之情、钗黛助宝玉题诗、龄官拒演《牡丹亭》。 至此,小说整体勾勒方告完毕,开始进入主体情节:大观园。十二钗中,唯湘云只提其名、巧姐尚未出场。 2011-09-11 10:59:55 接下来进入大观园,情节设置更加繁杂,已经不再是分层推进,而是多线交织、同步行进。 整体上先大致概括一下《红楼梦》布局:    从作者创作初衷和小说结果来看,应当有以下几条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不止是几个小儿女青春爱情故事,而是一部家族痛亡史。空间上,由外到内涉及到宫廷、世交、姻亲、家族、男女、主仆等六层;时间轴,则按衰亡进度可分为浮华虚盛、危机初现、隐患丛生、陷入困境、内外交攻、崩塌溃败、困穷流离、凄凉谢幕等八段。(前五段徐徐推进,可惜后四十回缺失,后三段有些草率)    2、同步原则: 空间六层是按时间八段同步推进,在某一时间段上,叙述某一层情节时,随时关联、辐射、隐现其他层。    3、冲突原则: 小说虽然描绘日常生活,但绝非流水账,情节设计取舍的基本标准在于冲突,而且不止事件内人物之间存在冲突,更能牵连外部,形成连锁反应,以随时实现全局、同步效应。    注:关于谋篇布局理念,第四十二回宝钗论画可做作者旁证:      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些丘壑的,如何成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    情节簇1 袭黛劝诫 省亲大戏之后,故事该如何重启?红楼梦情节总扣是贾宝玉,由他扣起内外两个世界。小说便从宝玉性格行径起笔,但又融情入戏,从身边袭人、黛玉苦心劝诫回射。又续用前文情节扣李嬷嬷,挑起事端,激起冲突,由熙凤收场。 这一簇主写两种亲近:与袭人似日常夫妻,与黛玉则是豆蔻初恋。 笔法上,重写袭、黛,轻写雯、钗,绝妙的均衡。熙凤救场,一阵风,结束此簇。 戏芯则是宝黛“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为求有戏,小说起笔写两人,便言 “不虞之隙、求全之毁”的“不和”,此后冲突不断,这一段是仅有的一场两小无猜、亲密烂漫,也是全书最清澈美好的时光。即便如此,笑闹中,仍不忘幽香、冷香对照,接着宝钗便走了进来。 这一簇有四组对照—— (1)宁府-袭人家:情节线先甩到宁府,借戏目写俗滥喧闹;灵机一转,夜访袭人,小说中极少见的小家人户情状。 (2)袭、黛劝诫:袭人以回家要挟劝诫,宝玉赌咒听从;黛玉惜护劝诫,宝玉总没听见。同样用心,不同劝法,不同结果。 (3)袭、雯性情:袭人处处忍让,晴雯牙尖嘴利。 (4)幽香-冷香:呼应上文宝钗冷香,谈笑中暗写钗黛争较。 〖红楼梦 • 情节簇〗: 任何小说都是由情节片断组合而成,好情节是小说世界海面之上凸显的冰山,反之,则是无根的浮冰。 红楼梦绝少单线故事、独立情节,基本上每个情节段落都由多个人数、多条线索聚合而成,同时又辐射周边。像织锦底纹之上的花簇,因此可以称之为“情节簇”。 上百个大小情节簇彼此呼应,汇联成显性可见的情节图谱,同时以留白方式,隐现整个小说世界。 情节簇2 贾环赖赌: 贾政三子,一正二邪,两组对仗。 珠与玉,一顺一逆,顺亡逆存,衰世之相; 玉与环,一雅一俗,相反相成,皆不成器。 这一簇情节、以贾环为扣,“赖赌”为戏眼,场景由黛玉处转至宝钗处。 (注:黛玉、贾环从未有正面交集,乃不写之写,暗现黛之孤高、钗之随和;与后文薛蟠偶见黛玉一笔又相对照) 一千多字,小小一段,却分3瓣、写6人: 瓣1、三样情态:贾环耍赖,莺儿嘟囔、宝钗喝止劝慰。 瓣2、两样心思:宝玉呆念:兄弟原属平等、天地独钟女子。 瓣3、一组对立:赵姨娘泼骂,王熙凤弹压。 情节簇3 湘云初至 前文湘云只提及名字,到此湘云才正式出场。 行文尚曲,忌静贵动,曹雪芹最善“抢戏”之法。 这一簇,三个场地,宝黛湘钗袭五人,除钗袭外,各个之间有冲突。 五人轮番抢戏、循环上阵—— 湘云出场,才写一句“只见湘云大说大笑的”,便横生黛玉气恼; 宝黛口角未完,宝钗又抢入,带走宝玉; 宝玉转回又向黛玉赔罪,二人方和,湘云抢入; 湘黛正在笑闹,宝钗再次抢入; 随即袭人又气恼,战团转到宝玉房中…… 小儿女日常口角,却写出车轮战一般的情节,流水回旋的叙事! 四女又笔法各异:黛玉用情笔,湘云用直笔,宝钗用冷笔,袭人用硬笔。 其中黛湘袭三人心性尽露,唯宝钗难测:宝黛口角,独叫走宝玉;湘黛笑闹,劝道:“我劝你们两个看宝兄弟面上,都撂开手罢。”来寻宝玉,见宝玉来却离开。只有与袭人攀谈,才直书暗忖心思:“留神窥察其(袭人)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戏眼在宝玉务求周全之心,既不忍伤及任何一人,又不愿违背自己性情志趣。 簇尾则收于一段仿庄子焚花灭爱之文,遥指小说最终花落人亡、空余悲音。 情节簇4 巧姐痘疹 上簇史湘云戏未完,十二钗最小钗巧姐出场。 中间插入此簇,专文写凤琏平,是换气腾挪之法, 戏扣是巧姐,戏眼则是多姑娘。 红楼梦以雅著称,写俗同样精妙。巧姐痘疹,琏凤分寝,自然留出空间,笔向外荡。这一簇写淫,寥寥几句,点到即止,声色情态却远胜金瓶梅实写细描。 更妙处在巧姐毒尽癍回,贾琏回来,借多姑娘一缕头发,又自然生出一簇好戏。平儿之正与善、贾琏之赖与荏、熙凤之妒与懵。 此段用了“打断”法:三起三断,三人一出微型三国演义。 1断:平儿发觉头发、贾琏夺,熙凤进来打断; 2断:熙凤出去,平儿还发,贾琏求欢,平儿逃出; 3断:链平隔窗说话,熙凤回来,醋嘲,平儿生气离开。 此段文字妙在一个“逗”字,将热又冷、方兴又止,处处节制。 多姑娘线头至四十二回贾琏再次偷欢处,重又激起,熙凤泼醋,平儿受屈,一场大闹戏,又于六十四回尤二姐处遥映。微小人物,一唱三叹。 簇末凤琏商议宝钗生日,自然渡至下文。 情节簇5 宝钗生日 《红楼梦》虽尽为日常生活,但并非自然主义流水式记录,而是经过一番审慎拣择和设计。 表面只见琐细,背后暗藏戏锁,钥匙则是戏扣。 戏扣作用有二: 一、锁定事件、聚拢人物,以防情节散漫; 二、投石于水,激起情节涟漪。 这一簇的戏扣是:宝钗十五岁生日。 涟漪1:贾母专门替她做生日(已暗伏择媳倾向) 涟漪2:凤琏夫妻商议,投合贾母 涟漪3:黛玉不快、宝玉安慰 涟漪4:宝钗已至将笄之年,论嫁之时 生日事多,又设计戏眼三连环,情节逐浪而兴: 戏眼一:点戏。 1、熙凤照旧投合贾母,点热闹戏; 2、宝钗也点热闹戏,却能说出一番独见;(解说《寄生草》,留后戏) 3、宝玉赞叹,黛玉嘲讽,湘云笑。 戏眼二:龄官。 1、贾母独爱小旦(龄官,黛之影)、小丑(葵官,湘之影),写其心底疼爱。 2、熙凤提起话头,故设谜题(知道话题不妥,却又点火造笑)、 3、宝钗不说破(待人周全) 4、宝玉不说破(顾惜黛玉,深知其心) 5、湘云说破(爽直) 6、宝玉使眼色(好心办坏事,同伤黛湘,激起簇中高潮) 戏眼三:《寄生草》 1、湘云恼 2、黛玉恼 3、宝玉灰心填词(又预示结局之空悲) 4、宝钗后悔惹出机锋话头(预示空悲因其而来) 5、黛玉点醒宝玉 “四人仍复如旧”,此簇圆满收尾。 情节簇6:灯谜 至此,十二钗俱全,即将入园。 作者以灯谜为扣,设家宴,将诸人一并聚拢。 这一簇是继警幻十二曲之后,再次预兆众人命运之谜。 灯谜由元春发起,既遥领十二钗,又暗写其心:情系家人、宫中寂寞。 众人猜谜,着重简笔写三人性格:宝钗一看“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迎春、贾环猜错无赏,迎春浑不介意,贾环觉得没趣。 (择要点画是《红楼梦》群戏重要手法,以求点面错落、行文活泛) 各人自制灯谜,言由心生,既含命运寓意,又写各人性情,比景幻仙曲更加深渗。 元春-爆竹化灰、迎春-算盘纷乱、探春-风筝飘飞、黛玉-更香焦心、宝钗-竹夫人悲凉…… (其中镜子谜主不详,湘云、惜春等人空缺,应属有意留白,免行文呆板,又寓意无非幻相。) 此簇由贾政主控,既是戏中人,严厉古板之外,增添朴厚性格,又是旁观者,诸人皆在迷中,需一独醒人,贾政“回至房中,只是思索,翻来覆去,甚觉凄惋。” 为大观园预留悲音,更在情绪上,遥应最后贾政雪地别宝玉。 (私以为:雪地相别是后四十回最佳段落之一) 情节簇7:入园 这一簇是过门,但毫不松懈,边进边织,分六步才进入大观园: 1、元妃命在园中勒石镌刻题咏:笔头一带,贾蔷因监管十二官,另派三人去做。 2、安置十二个沙弥、小道士:又牵出铁槛寺,顺势引出熙凤,强要贾琏将差事交予贾芹,贾琏又反荐贾芸,预埋伏线。同时趣笔妙画夫妻私情。 (至此,贾家三个二线子侄蔷、芹、芸都已安排妥当。) 3、元妃命诸人搬入园中。 (下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只提钗、玉,似在暗示元妃择媳?) 4、贾政训诫宝玉:贾政小家初次聚到一处,玉、环兄弟反衬,贾政疼恨骤变。 5、诸人园中选房安置。(以境写人) 6、宝玉题诗:初入园中,从何写起?小说并不赘述各人如何搬家安置,只以宝玉四首诗,记述情景。既如题注引言,轻巧简洁概括;又写宝玉闲适无聊,自然引出读西厢。 情节簇8 西厢记、牡丹亭 大观园诸人诸事,该于何处起笔? 曹雪芹当年恐怕为此大费过神思。 《红楼梦》缘起于神瑛、绛珠还泪之缘,宝黛二人自当领衔大观园; 石头记一部情天恨海的爱情悲剧,自当以爱情为引; 大观园收藏烂漫青春,季节当始于情种初萌之即…… 因此,这一簇的关键词是:爱情初萌。 爱情由懵懂至萌发,必定需要外部诱因与启发。 小说便巧借最经典、最具启蒙性的两部爱情戏文为情节扣,连环双扣,逗出《红楼梦》最清澈的爱情泉眼。 扣一:共读《西厢》 1、逗引:由茗烟自外部引入《西厢》,遥映前文茗烟万儿偷情一节。 2、葬花:写春情,却先写“落红成阵”,接入黛玉葬花之论,未见春悦,已先悼红,时时不忘预埋悲音; 3、《西厢》:是除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外,宝黛最美好段落,前者是童真无猜之纯净,此处是春心初萌之旖旎。细看黛玉之心,由奇到醉、由醉转怒、由怒忽笑,片刻间,一场四季轮回。古典小说写情未有如此婉转抑扬者。 4、打断一:袭人唤走宝玉(后文宝黛私情,也是袭人先知并设法阻止) 扣二:独听《牡丹亭》 1、黛玉独听曲文,再次渲染悲音。西厢共乐,不过半晌欢愉;牡丹独伤,方是一生孤寂。 2、再细看心情变化,如春逝之水、绵绵不已:感慨缠绵-自叹自思-心动神摇-如醉如痴-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3、打断二:香菱忽至,中断此簇。又预埋后文学诗。 此簇节奏设计,恰如《牡丹亭》“游园”、“惊梦”二题) 情节簇9 红与芸 进入大观园第一簇共读西厢后,第二簇居然接入一对微末之人:贾芸与小红。 小红原名玉,避嫌隐去,芸则是香草,红与芸,莫非宝玉与黛玉的对反? 宝黛为无染纯爱,芸红则又可谐音“云雨”,男女私情。 第二簇接入芸红,恐怕是为映衬宝黛之情,可惜后四十回芸红结局不明,无法探知重笔写芸红的寓意。 小说写宝黛,纯用清雅之笔;写芸红,则用质实之笔。 这一簇笔法迂曲缭绕,也是红楼梦中篇幅最长的底层人物写实段落。 两个人物,两个戏扣:攀高与动情 1、攀高:贾芸认宝玉为父、屡次求见,巴结贾琏,借钱奉承熙凤,皆为攀高;小红抢话、斟茶,亦为攀高。两人也因攀高,才得以机缘巧合,一再相见。 2、动情:与宝黛之间反复试探、欲言又止正相反,红芸之间,初见便毫不遮掩,小红“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 此簇最好看在芸红两人于宝玉、贾琏、熙凤之间往返穿插,交错缠绕。 最珍贵段落贾芸舅舅卜世仁(不是人)的寒凉、醉金刚倪二之侠义。 (倪二于后四十回应还有重头戏,可惜不见) □疑点: 芸红结局如何? 虽然两人攀高富贵,但文中并无贬义,反倒侧笔写卜世仁寒凉及宝玉众丫头的伶牙俐爪,暗讽世态炎凉。 两人之情,作者也只做实笔描写,不露褒贬。 有个细节倒可留意:贾芸见茗烟,茗烟告知已被改名“焙茗”。 《西厢记》是茗烟引入,红芸二人相见,也因茗烟。改名“焙茗”,莫非寓意“悲悯”? 情节簇10魇魔 又一簇乱戏。 大观园春光未启,祸事先发。 小说隔一阶段,便借事故聚拢各路人物,以点集线,渲染全景。 宝玉和贾环、熙凤和赵姨娘,两组矛盾前文一直铺垫蓄积,至此,以彩霞为扣,终于爆发。(家庭之斗残酷不亚于官场,后文黛玉诗“风刀霜剑严相逼”于此可见) 这一簇戏乱线不乱,由星火至燎原,分两波,次第放大,静水投石法。 第一波:贾环 1、借王子腾夫人寿诞,不但简笔照应家族外线,更借机支开宝玉,留下戏场; 2、贾环抄经,呼三喝四,借众人厌弃引入彩霞独好; 3、宝玉回来,歪缠彩霞,激怒贾环,烫伤宝玉;王夫人怒骂赵姨娘; 第二波:马道婆 4、引入马道婆驱邪,反被赵姨娘使魇魔; 5、牵动众人,不但内眷、贾政贾赦,各路亲戚一笔聚拢。 6、僧道现身,宝玉通灵。 主线之外,不忘随时穿插宝黛姻缘。 1、熙凤玩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此时应是有意撮合) 2、宝玉浑然,黛玉羞窘;(细节处,自然活画) 3、宝钗平时少言,这里却三次插话,深可回味。尤其宝玉醒转,黛玉念佛,只有宝钗留意,嘲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度化众生;又要保佑人家病痛,都叫他速好;又要管人家的婚姻,叫他成就。你说可忙不忙?可好笑不好笑?” 情节簇 11 春病 入园之后,宝黛爱萌与芸红私情交错而行。 这一簇写春情初萌情态,是《牡丹亭》后,最经典篇章。 此簇将宝黛、芸红双线聚合,贵贱有别,却情同一理。 用递线法,线头由小红递给贾芸,贾芸转于宝玉,宝玉又接至黛玉。借薛蟠宴请一个弯转,又夹入宝钗夜访、黛玉泣鸦。 戏扣是帕子,戏眼则在于黛红春病心事之郁郁难言。 1、佳蕙探小红:一段对话,既写小红心郁贾芸之“病”,又旁述丫头之间争名夺利,引出小红“没有不散的筵席”之叹。 2、芸红偶遇:借李嬷嬷唠叨点破芸红之情“云哥儿、雨哥儿”,两人蜂腰桥偶遇,各自“把眼一溜”,四目相对,随即羞躲,两人有心难言、欲近又远,情态之活,古典小说中再无第二家。 3、贾芸访怡红:借贾芸之眼,第一次细致描写怡红院之精雅、袭人之容貌。宝玉贾芸无话凑话,尴尬之妙。 4、贾芸托坠儿:罗帕传情,呼应后文宝黛传旧帕。 5、黛玉犯春困: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透黛玉郁郁心事,令宝玉神魂早荡,宝黛之间仅有一次实写难以自制之情。随即黛玉恼怒,幽困之情,世俗未曾严逼,内心已自禁忌。 6、薛蟠宴宝玉:红楼梦清雅总用混俗调和对比,薛蟠蠢俗霸王,大观园制衡者。(疑点:席间另有冯紫英,此人出场几次,不知寓意何在。) 7、黛玉惊宿鸦:由薛蟠自然转至宝钗夜访怡红院,黛玉被拒门外,宝钗黛三人初生轩格。 (有没有“轩格”这个词?感觉有点不踏实) 本来要表达的是隔阂冲突。不知道怎么冒出这个词来。 可能是轩轾不分、轩然大波、格格不入、格斗这些词挤到一起,冲到脑袋里混搭出来的一个怪词,哈哈! 情节簇 12 扑蝶葬花 入园之后,至此大观园众女才第一次聚全。 然而,季节却选在芒种:春尽之日,饯送花神。 黛玉《葬花吟》不但是本簇诗眼,也是大观园之祭歌,遥应宝玉《芙蓉女儿诔》。 本簇以“情”和“才”为双扣,黛玉、小红为双主线。 情扣:黛玉之悲情,小红之私情。 才扣:黛玉之诗才,小红之事才。 两扣又以探春为纽,分别扣住宝钗、宝玉、熙凤。(细看探春枢纽中转之用) 1、宝钗三绕:去寻黛玉,却扑双蝶;蝶未扑到,却闻“奸情”;借寻黛玉,遮掩自保;不寻黛玉,转至探春。 2、宝玉三绕:去寻黛玉,不被理睬;跟随黛玉,遇见探春;又寻黛玉,悲闻葬花;各自走开,却又撞见。 3、小红三绕:水阁私话,却被撞破;熙凤差使,晴雯嘲骂;探春指路,回复熙凤。 另:小红引出三条隐线: 1、宝钗借口黛玉,小红担忧“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恐怕后四十回有私情被泻情节) 2、小红路逢司棋,“从山洞里出来,站着系带子”;(映后文鸳鸯撞破司棋) 3、小红告知玉字避讳,熙凤皱眉:“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便宜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应是无关宝玉,独指黛玉) 情节簇 13 天王补心丹 红楼梦绝少冷场。 葬花、释疑,宝黛合好,一起去见王夫人,却又波澜微漾。 以药为扣,又逗出宝钗黛三人一小簇微型“三国演义”。 红楼梦叙事之妙,不但在家族大场景,更在对日间琐碎的裁剪、设计。 这一簇基调明暖,纯然日常家人闲话碎语,却轻巧微妙。 宝钗黛之间,轻醋微恼,如小风微漾,轻灵回旋。 其间两次接入熙凤,既为活场,又穿副线。 1、王夫人极少见关心黛玉吃药,并引出“天王补心丹”笑话; 2、宝玉胡诌仙药,求证宝钗,宝钗不应,黛玉偷笑; 3、熙凤插入,旁证圆场,宝玉不问宝钗,却问黛玉,黛玉微恼。 4、黛玉去贾母处吃饭,宝玉不跟,留在王夫人处,宝钗劝宝玉。 5、宝玉赶着去寻黛玉,路逢熙凤,讨要小红,并写礼单。 6、黛玉不理宝玉,宝钗进来向黛玉讲笑话,说宝玉不受用,宝玉要支开宝钗,宝钗不乐。 此簇情节微小,三人心理描画却极微妙,古典小说中从未有过如此深细描画: 1、宝玉:是更介意宝钗不帮腔,还是黛玉之嘲笑?为何不问宝钗却问黛玉?是敬怕宝钗,而亲近黛玉? 2、黛玉:宝玉不问宝钗而问自己,是介意宝玉忌惮宝钗,还是宝玉冷落自己? 3、宝钗:知道黛玉不自在,见黛玉却笑道:“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就不受用了。”是来熄火,还是点火? 结果:三人皆不乐。 情节簇 14 女儿宴 小说的丰富度,取决于两个维度:空间(宽广度、高下度)、时间(纵深度) 红楼梦的宽广度在于人物繁多,织成细密社会网络; 高下度则在于几乎穿透整个社会梯级的井深和落差。 这一簇,冯紫英宴客,以“女儿”为扣。 宝玉嫌滥饮无味,提议行女儿酒令,将情节顺理成章归拢至小说核心题旨。 虽然只有五人,却以窥斑见豹的超凡笔力,浓缩出当时社会的立体女性观。 这场小宴,恐怕是中国小说史上文化落差最大、组合最怪诞的一个段落。 第一级 贾宝玉:清雅、哀悯 第二级 蒋玉涵:风流、多情 第三级 冯紫英:平实、诙谐 第四级 云 儿:平俗、卑贱 第五级 薛 蟠:恶俗、淫滥 簇尾,又以汗巾为扣,埋下二线:蒋玉涵与袭人。 情节簇 15 麝香珠串 这一簇很小,但极重要。 元妃赠物,独宝玉和宝钗相同。 呼应上文“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宝钗显然已被元春看重,后四十回是否该有元春指婚一节? 金玉之说第二次出现。 宝钗黛第一次出现金玉、木石之争。 三人心态各自不同: 1、黛玉:第一次直接表达妒意自怜。(已将婚事作为头等心事) 2、宝钗:第一次确切描写其心:“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黛玉缠绵住了。”(至少于婚事,绝无动念) 3、宝玉:情欲两别,心身分离 (1)对黛玉:“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于情于心,独钟黛玉,其志已定) (2)对宝钗:“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第一次正面描写宝钗姿容,引动肌肤欲念) 此簇埋定悲剧悖谬—— 黛玉唯一之愿,却难成真;宝钗刻意远避,却反成婚。 至于宝玉,则注定身心分裂、两头成空。 (张爱玲红、白玫瑰之悖境,应源于此) 情节簇 16 清虚观打醮 继芒种节后,又一场大戏。 入园以来,情节看似零碎散乱,其实各簇均沿一条主线:宝黛之情。 且如种花一般,逐节生长—— 《西厢》情心初萌—熙凤玩笑婚姻—春困发幽情—葬花解误会—宝钗黛暗战—元春重宝钗—金玉木石争—— 到这一簇,以张道士为戏扣,激化矛盾,爆发宝黛冲突。 其间又穿插金麒麟、宝钗发怒,结于三人舌战。 场景内外照应:由园中引至园外,终又回归园内。 1、各家大小丫头悉数登场,“车辆纷纷,人马簇簇”、“咭咭呱呱,说笑不绝”,小说中最喧闹欢喜一段; 2、顺势插入周瑞家的训斥、贾珍发怒、熙凤打小道童,喜闹中不忘威杀; 3、张道士叙旧、说亲。引出贾母两段话: (1)疼玉原由:“我养这些儿子孙子,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2)婚姻条件“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黛玉性格恐怕难符) 4、神前拈戏:《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起家、富贵、破灭,又埋悲兆。 5、金麒麟:三人之战不足,又预引入湘云,且何止宝钗“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黛玉、宝钗皆无缘,莫非湘云后四十回有无果之缘? 6、摔玉绞穗:由说亲,激起宝黛最大一场冲突。 红楼梦写情,极少心心相映时,着墨多在两心轩隔处。 不但有外界世俗威压,更有情中难免之压抑、猜忌与隔膜。 因此内外交困、曲折重重。 这一段最是经典:“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 加之袭人、紫鹃在旁劝解,更增怨怒伤叹。 贾母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反倒沟通两心。 不合常情处才见爱之情,违拗常理时才是情之理。 7、三人舌战:两人才和,宝钗又至,也是全书三人最直露一战。 宝钗大反常态,原因何在?作者不言,害苦读者。 这一簇最见作者大开大合、广铺紧收的笔力。 看似无来由一场打醮,却为引出张道士提亲话题,从而激发宝黛之争,又演化宝钗黛三人之争,更预埋湘云第四条战线。 情节簇 17 踢袭恼雯 宝钗黛三人之战,留下气闷,无可消释,四处乱撞,撞出一片狼藉。 承接上簇钗黛,本簇矛盾下移至袭雯,又一场乱战。 这一簇可见曹雪芹欲扬先抑、理乱章法—— 抑1、金钏:宝玉闷气无处排遣,寻金钏嘻闹,王夫人怒打,气闷更增;(埋下祸根) 抑2、龄官:龄官画蔷,被雨打断,反增纳闷;(留下伏线) 抑3、大雨:众人关门嘻笑。(“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等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宝、玉二官,信手一拈,细处暗喻宝黛情事) 扬1、踢袭人:宝玉最暴怒一次(对宝钗动心由肌肤容貌,对袭人动怒施于身体) 抑4、端午:宴席上,众人淡淡,闷闷而散(随手插入宝黛二人对聚散不同态度) 扬2、骂晴雯:晴雯回嘴,宝玉发抖,一语成谶:“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扬3、乱战:袭人加入,三人斗嘴。 (此节直骂,与上节宝钗黛暗讽,正相对照。) 歇战:黛玉解围。 黛玉戏称袭人“嫂子”。 宝玉又言谶语:“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遥映结局) 收官:晴雯撕扇 不可开交之际,又是薛蟠宴请,中断乱战,转入簇尾。 (看来薛蟠不但起雅俗制衡,更有泻火转戏之用) 晴雯撕扇,小说中最鲜亮段落之一,翻新“千金一笑”之典,鲜活新颖,唯有宝玉想得出,也唯有晴雯做得出,宝玉“爱物”之论更是新奇。 一笑释怨,美好收束。 簇 18 金麒麟 宝黛之间,彼此反复试探、外力步步紧逼。 此簇又勾出前文金麒麟伏线,引入湘云,施加最后压力,才终于激出宝玉真话,洞穿宝黛之心。 1、追写湘云: 湘云在大观园外,相对少描写时机,此簇众人相见说笑,借“乱衣服”话题,补画湘云之憨顽。三人旁述,写湘云之外,一笔两用,侧写言者性格。 (1)宝钗说湘云穿宝玉衣服:专留意宝玉之事?或在意妇德女礼? (2)黛玉讲湘云穿贾母斗篷:纯然讲趣事,黛、湘与贾母之亲。 (3)迎春言湘云说笑不停:迎春极少说话,这里一句反写其好静。 2、宝玉加入: 又一小簇四国演义,才几句对话,却明枪暗箭,盘旋往还,精妙无比。 黛玉出招,湘云反击,宝玉左右回护,宝钗冷眼暗笑。 《红楼梦》最好看,在这些精致小段落。 宝玉才至,黛玉便出招:“你哥哥有好东西等着给你呢。” 宝玉忙转移话题。 湘云拿出绛纹戒指,黛玉嘲笑,湘云反击。 宝玉笑赞湘云。 黛玉生恼“他不会说话,就配带‘金麒麟’了!” 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宝钗抿着嘴儿一笑。宝玉听见了,倒自己后悔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一笑。宝钗见宝玉笑,忙起身走开,找了黛玉说笑去了。 3、麒麟阴阳 湘云刚至,王夫人就言“前日有人家来相看, 眼见有婆婆家了”。 婚姻议题步步紧逼,又借去怡红院路上,插入翠缕话头,谈讲阴阳男女。 更牵出金麒麟,埋下姻缘伏线,可惜后文线断不见。 “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忽见宝玉从那边来了……” 此簇不但追画湘云憨顽真率,也乘机补述从未写及的翠缕,天真性情,无染之痴。 (湘云、翠缕,红楼梦中,本人最喜爱的一对人物,此段也是全篇最爱段落,想起就笑,哈哈!) 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 湘云沉了脸说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说出好的来了!” 翠缕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 湘云“扑嗤”的笑道:“你知道什么?” 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 湘云拿着绢子掩着嘴笑起来。 翠缕道:“说的是了,就笑的这么样?” 簇19 诉肺腑 从共读《西厢》至此,整整十回,宝黛之间才终于撞破内外窒碍,灵犀一点相通。 这一簇是小说全篇情眼,石破天惊一般,瞬间透亮,随即又重蒙云雾。 本簇结构深有意味:前,为湘云相激;后,由宝钗收束;全簇又由袭人穿引。 湘钗二人虽然同为外部压力,属性却正相反,宝钗为正阻力,隐而不言,却时时形成阻隔;湘云为反阻力,直言快语,适时造成反激。 1、湘云劝诫: 以“贾雨村来访”为扣,逗出话头,遥映“钗于奁内待时飞、玉在椟中求善价”妆奁、善嫁前题。 宝玉厌烦,湘云劝以“仕途经济”,宝玉翻脸,袭人补述“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激发宝玉真情:“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也激发门外黛玉一番知己之叹、金玉之恨、身世之哀。 五人之戏,宝、湘、袭三人在明,黛由暗转明,钗虽始终在暗,却遥控人心局面。 2、诉肺腑: 宝黛终于打通心结,第一次,亦是最后一次直诉衷肠。 这一节文字,是古典小说史上写情,最迂曲醉人的段落。 两颗心欲言又止、欲进又阻,几番回旋,荡尽心波。 回旋一:宝玉问“妹妹怎么又哭了?”黛玉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回旋二:宝玉抬起手来替她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 回旋三:黛玉嘲笑金玉、麒麟,宝玉急出汗,黛玉忙道歉,替他拭汗。 回旋四: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怔了半天,方说道:“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回旋五:宝玉:“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林黛玉:“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回旋六:宝玉:“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回旋七: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回旋八:宝玉忙上前拉住:“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八次往还,终至无言,两心虽已通,两情仍相抑。 宝玉人已痴傻,不管不顾,误抓住袭人,说出肺腑:“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 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这段告白,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大胆、最朴素、最直率、最真切的爱情告白。 然而,却又是一场错乱、误会和泄露,叛逆纯洁之情,由此暴露于礼教威逼严控之下。 戏剧的偶然、现实的必然。 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千钧巨笔。 3、宝钗收尾: 宝玉醒悟羞逃,一直隐于纸背、存于言谈中的宝钗,忽然现身。 偶然乎?必然乎? “我才看见走过去,倒要叫住问他呢。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我故此没叫他了,由他过去罢。” 方才宝黛对话,宝玉倾诉,宝钗听见了?没听见? (读红楼,乐事之一是:可以尽情无限量说“最”) 簇 20 宝玉挨打 这是元妃省亲之后,最大一簇,占据四回篇幅。 这一簇矛盾交集,各条分线汇于一点,集中爆发。 支线:蒋玉涵、金钏、贾母宠溺、贾政不满。 主线:宝黛爱情。 打通心关后,宝黛爱情不再冲突纠葛,转入隐秘无言; 同时,宝钗、袭人一方力量陡然转强,占据此簇大部分篇幅。 此簇大队人马轮番上阵,反复读了几遍,才算大致拆解开结构章法。 戏蕊是挨打,打后养伤,戏分七大瓣,每一瓣又拆作几小瓣,交替织成—— 戏蕊:挨打。(看其乱中井然次序) 金钏、蒋玉涵,内外两事并发,贾环点火引爆。 (中间插聋婆子一段,急乱中搞笑) 王夫人、李纨、熙凤、迎探姐妹相继赶来。贾母终场。 之后,袭人、宝钗、黛玉,次第描写。 另引出薛蟠一线。 瓣1:钗与黛 (1)劝:钗黛先后探视宝玉,宝钗送药问伤、心中感叹、情急失言、红脸娇羞;黛玉则只是哭肿眼,抽噎“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一繁一简,一疏一亲,一动心一挚情,对照深含意味。 (2)哭:薛蟠嚷骂“金玉”姻缘,宝钗哭;宝玉送旧帕,黛玉哭。一为言,一为情;一委屈,一深恸。 (3)嘲:呼应前文“菩萨”一段钗嘲黛,此处黛反嘲钗,钗不理。(扯平) (4)夸:宝玉借“会说话”夸黛玉,贾母却反夸宝钗。(风向已转) (5)怔:宝玉午睡,宝钗在旁刺绣。黛玉偷笑,已无妒意;宝玉梦话“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不觉怔住。(“怔”字耐寻味) 瓣2:宝黛诗帕 宝玉偷让晴雯送旧帕,一句“她自然知道”。 黛玉由喜而悲,再至可笑、可惧、可愧,神魂驰荡,题诗寄情。 四回文字中,宝黛之情,只有这一小段,两人却由此定情,全书定海神针。 旧帕寓意,古所未有。至情至性,至真至朴。 瓣3:袭人 此簇真正主角,密告王夫人,增加月钱,王夫人特赐两盘菜。 三大段,已稳固确立地位。 瓣4:薛蟠 由琪官话头,情节由宝钗自然引至薛家。 一场斗骂,呆混之外,写薛蟠落泪痛悔,另增心地憨朴处。 母子三人,大族小家,另一番白描日常亲情。 瓣5:玉钏、金莺 金钏、玉钏是一组金玉对照,玉钏、莺儿,又一组金玉对照。 宝玉逗哄玉钏,纯然如对黛玉之情;莺儿娇憨婉转,宝玉又不胜其情。 此处宝钗提议玉络“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暗喻金与黛的纠缠? 瓣6:亲眷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 其中又以王熙凤为核,左右说笑盘旋。更借袭人增月钱,道出贾家经济状况,已开始削减小丫头月钱。 瓣7:龄官 这一簇收尾于龄官和贾蔷,勾连前文几处伏线,画出另一幅爱情小境。 宝玉由此顿悟情缘分定,为后文钗黛两无缘做心理铺垫。 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宝黛是表兄妹,因为年幼,可以以亲戚身份公开来往,但不允许私下接触,更不
/
本文档为【红楼梦的结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