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烧碱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2013-08-17 28页 doc 767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1174

暂无简介

举报
烧碱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   标识 中文名:盐酸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CAS号:7647-01-0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
烧碱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盐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   标识 中文名:盐酸 英文名:hydrochloric acid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46 CAS号:7647-01-0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36%氯化氢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易燃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 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六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七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八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15 前苏联MAC(mg/ m3):/ 美国TLV-TWA:ACGIH  750ppm,1mg/m3 美国TLV-STEL:7.5mg/m3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  理化性质 熔点(℃):-114.8(纯)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 饱和蒸汽压(kPa):30.66(21℃) 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 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Ⅲ类 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   运输信息 危规号:81013 UN编号:1789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十五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1996]劳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   标识 中文名: 氢氧化钠,烧碱 英文名:Sodium hydroxide;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01 CAS号:1310-73-2 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无机碱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96%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 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燃 闪点(℃):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六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耐酸碱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大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小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七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库间。应注意防潮和雨淋。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雨天不宜运输。 八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0.5 前苏联MAC(mg/ m3):0.5 美国 OSHA 100ppm,2mg/m3 ; 美国TLV-STEL ACGIH 2mg/ m3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  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九  理化性质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 2.12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0.13(739℃)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 其环境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饮用水和大气中,残留和蓄积并不严重,在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但这种过程的速度比挥发过程的速度低得多,挥发到大气中的二甲苯也可能被光解。 十三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   运输信息 危规号: 82001 UN编号:1823   包装方法:防潮性袋装或桶装。 十五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1996]劳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2类碱性腐蚀品。 次氯酸钠溶液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919 CAS No.: 7681-52-9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 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含量: 工业级 (以有效氯计)一级13%; 二级 10%。 外观与性状: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 熔点(℃): -6 沸点(℃): 102.2 相对密度(水=1): 1.1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 主要用途: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碱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85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回目录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3501  UN编号: 1791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 类其它腐蚀品。 硫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   标识 中文名:硫酸 英文名:sulfuric acid 分子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08 CAS号:7664-93-09 危险性类别:第8.1 类 酸性腐蚀品 化学类别: 酸类 二  主要组成部分与性状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透明粘稠液体,由于纯度不同,颜色自无色、黄色棕色,有时呈浑浊状。 主要用途: 工业原料制作,工业金属冶炼等。 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汽或雾可引起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失明。 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开水,催吐,就医。 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不易燃 危险特性:本身虽不燃,但化学特性非常活泼。有强烈腐蚀性与吸水性。遇水发生高热而飞溅。与许多物质,特殊是木屑、稻草、纸张等接触猛烈反应,放出高热,并可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及其他可燃物等能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着火。遇金属即反应放出氢气。腐蚀性强,能严重灼伤眼睛和皮肤。 灭火方法:避免直接用水喷入硫酸,以免遇水放出大量热量灼伤皮肤。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六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耐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七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仓库内。应与易燃或可燃物、碱类、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破损。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保护。 八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mg/m3):2 前苏联MAC(mg/ m3):1 美国TLV-TWA:ACGIH  750ppm,1mg/m3 美国TLV-STEL:3mg/m3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烟雾时,佩戴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耐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高浓度接触时,戴耐酸碱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九  理化性质 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密度(空气=1):3.4 饱和蒸汽压(kPa):0.13(145.8℃) 溶解性: 与水相混溶。 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Ⅲ类 十二   环境生态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十三    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物贮存参见“储运注意事项”。用控制焚烧法处置。 十四   运输信息 危规号:81007 UN编号:1830 包装方法:塑料瓶或桶(罐)外木板箱。 十五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用品规定([1996]劳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类酸性腐蚀品。   液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氯(液化的) 化学品英文名:Liquid chlorin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氯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氯 ≥99.5% 7782-50-5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3类 有毒(液化)气体 危险性综述: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侵入途径:吸人.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呼吸因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肺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度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祥"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时,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险,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 入:无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氮,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应急处理,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抢救中毒者.抢修,抢救人员必须佩戴空气(氧气)呼吸器,穿全身橡胶防毒衣. 消除方法:抢修中应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和事故氯气处理装置等,降低现场氯气浓度.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钢瓶泄漏液氯时,应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瓶阀泄漏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漏时,临时采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如有可能,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岗位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氧气)呼吸器,橡胶手套和全身橡胶防毒衣等.远离火种,热源以及易燃,可燃物,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醇类等有机化学品接触.液氯钢瓶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置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禁止露天存放,不推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储存在专用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皮不宜超过80%.液氯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剧毒品"五双".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1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LV-TWA:OSHA1ppm,3mg/m3[上限值];ACGIH0.5ppm,1.5mg/m3 美国 TLV-STEL: ACGIH 1ppm,2.9mg/m3 监测方法:甲基橙比色法;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喷淋洗眼器.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当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紧急事故状态抢险,抢修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全身橡胶防毒服. 手 防 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人塔罐,容器和限制性空间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并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液化后为黄绿色透明液体. PH 值:无意义 熔 点(℃):-101 相对密度(水=1):1.47 沸 点(℃): -34.5 相对密度(空气=1):2.48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0.3℃) 燃 烧 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MPa):7.71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 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下限[%(Ⅴ/Ⅴ)]:无意义 爆炸上限[%(Ⅴ/Ⅴ)]: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溶 解 性:易溶于水,碱液. 主要用途:液氯一般气化后使用,用途较为广泛.为强氧化剂,用于纺织,造纸工业的漂白,自来水的净化,消毒,也用来抽取农药,洗涤剂,塑料,橡胶,医药等;制造氯化合物,盐酸,聚氯乙烯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 定 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条件:无资料 禁 忌 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等.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中毒:LC50: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LD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人2~5mg/m3,5小时/天,1~9个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气肿等.大鼠吸入41~97mg/m3,1~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气肿与气管病变. 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20ppm.精子形态学分析:小鼠经口20mg/kg/5天(连续). 刺 激 性: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通常采用以液体烧碱吸收废气制备"次氯酸钠"达到综合利用;极少置的气瓶内废气,可通人石灰乳或液碱进行中和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中国危规编号:23002 UN编号:1017 IMDG页码:2116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气瓶,移动式压力容器(罐式集装箱,罐式汽车,铁路罐车).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谁.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备表进行配装.采用气瓶运输时必须戴好瓶上的安全帽.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气瓶装运,只允许单层放置,并牢靠固定防止滚动,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本品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中,本品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其他法规《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液氯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05—83);《液氯》(GB5138-8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氢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氢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氢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hydrogen 技术说明书编号:CP—04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 品 □√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氢 有害成分: 含 量 CAS № 氢气 ≥98% 1333-74-0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环境危害:无意义。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遇热或明火会发生爆炸。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无意义。 眼睛接触:无意义。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燃烧产物:水。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戴好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护护服,在安全距离以外灭火。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密闭化;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储存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 防 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时,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259.2 相对密度(水=1):0.07(-252℃) 沸点(℃):-252.8 . 相对密度(空气=1):0.07 饱和蒸气压(KPa):13.33/-257.9℃ 燃烧热(kJ/mol):241.0 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1.3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V/V):74.1 引燃温度(℃):400 爆炸下限%(V/V):4.1 溶 解 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 定 性:稳定。 禁 配 物: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 聚合危害:不聚合。 燃烧(分解)产物:水。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 刺 激 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致 癌 性:无资料。 其 他: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 √ 危险废物 □ 工业固体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本品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可直接排入大气。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01 UN编号:1049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远离火种、热源。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2009)。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2009)。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2008) 工业氢气(GBT 3634.1-2006) 亚硫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亚硫酸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sulfi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31 CAS No.: 7757-83-7   分子式: Na2SO3   分子量: 126.0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亚硫酸钠  7757-83-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眼睛、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硫化物。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0.2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及时换洗工作服。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单斜晶体或粉末。 pH:   熔点(℃): 150(失水分解)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 2.6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 主要用途: 用于制亚硫酸纤维素酯、硫代硫酸钠、有机化学药品、漂白织物等, 还用作还原剂、防腐剂、去氯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铝、镁。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Z01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工业氮    化学品英文名称:Industrial nitrogen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化学品名称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工业氮   氮 ≥ 98.5% 7727-37-9   第三部分 危险性描述    危险品类别:第2类 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由于无味、无色、无嗅,故空气中含量高时无法发觉,如果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皮肤眼睑变青,无知觉直至死亡。液氮对眼、皮肤、呼吸道会造成冻伤。    环境危害:无    爆炸危险:无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接触液氮,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缓解症状,就医。    眼睛接触: 液氮溅入眼中,翻开眼睑,用水冲洗,立即就医。    吸  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输氧或施行人工呼吸。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氮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氮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直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火场中容器,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时,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液氮应配戴防冻护具。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贮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制通风设备。操作液氮时应严防冻伤。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通风库房,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应有防 倾倒措施。大于10立方米低温液体储槽不能放在室内。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监测方法: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环境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处理事故时要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接触液氮应戴面罩。    身体防护:低温工作区应穿防寒服。    手防护:低温环境戴棉手套。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嗅气体    熔点(℃):-210   相对密度:0.81    沸点(℃):-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67    饱和蒸气压(Kpa):465/-180℃    临界温度(℃):-146.9    临界压力(MPa):3.17    溶解性:微溶于水,酒精和醚。    主要用途:氨、硝酸等产品的生产;电子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惰性介质保护;食品保鲜、速冻等。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无    避免接触的条件:盛装氮气、液氮的容器避免接触明火、高温。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中毒:氮本身无毒,氧含量低于18%则威胁生命,缺氧症状为恶心、困倦、眼睑皮肤变青,无知觉直至窒息死亡。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非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排入大气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2005(压缩)22006(液氮)    UN编号:1066(压缩) 1977(液氮)    包装标志:不可燃气体    包装方法:压缩气体使用气瓶;液氮使用低温容器。    运输注意事项:气瓶戴好瓶帽和防震圈、防止曝晒和撞击。液体槽车应时刻监控储槽内压力。铁路、航空限量运输。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方面均作出的相应规定。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对压力容器的材料、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与维修 改造、定期     检验及安全附件作出的相应规定。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2000年12月31日)对钢瓶的材料、设计、制造、气瓶附件、充装、定期检 验、运输、储存、经销和使用作出的相应规定。 天然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天然气 沼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 Natural gas 技术说明书编码: 51 CAS No.: 74-82-8 分子式: CH4 分子量: 16.0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甲烷 ≥90% 74-82-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 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晕、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上尚可出现精神症态,步态不稳,昏迷过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这,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 燃爆危险: 第2.1类 易燃气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对症治疗注意防治脑水肿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若与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
/
本文档为【烧碱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