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级考试财务会计

2009-11-12 50页 ppt 248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6318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级考试财务会计null5.“累计折旧”账户5.“累计折旧”账户(1)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 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2)固定资产的损耗(2)固定资产的损耗 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 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
中级考试财务会计
null5.“累计折旧”账户5.“累计折旧”账户(1)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 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内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 (2)固定资产的损耗(2)固定资产的损耗 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 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 无形损耗——则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 (3)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3)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垫支 货币 资金固定 资产损耗 价值 转移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商品销售收回垫支 货币资金积累 沉淀 货币资金固定资产价值转移与回收(3)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3)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固定资产折旧实质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与补偿的方式。 也可以说是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垫支的货币资金的回收形式。(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合计法。 应把握各种折旧方法的具体计算。 1)使用年限法1)使用年限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 000元 预计净残值率:4% 预计使用年限:5年 计算:各年折旧额,各月折旧额。 净残值——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变价收入减去清理费用后的净额。净残值也是固定资产价值回收的一种方式。 净残值率——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价的比例。1)使用年限法1)使用年限法1、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固定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50 000-50 000×4%)÷5 =48 000÷5=9 600元/年 年折旧率=9600/50000×100%=19.20%/年 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9 600÷12=800元/月 月折旧率=800/50000×100%=1.6%/月每年折旧 相等为什么不等于20%?1)使用年限法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也称直线法或平均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可折旧价值平均分摊于其可折旧年限内的一种方法。 这种折旧方法假定固定资产依使用年限均匀损耗,按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因此在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年份或月份)计提的折旧额相等。 是目前会计实务中最常用的折旧方法。 2)工作量法2)工作量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 000元 预计净残值率:4% 预计总工作量:4 80 000吨 本月产量:1 000吨 计算:本月折旧额2)工作量法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 预计总工作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50 000-50 000×4%)÷480 000 =48 000÷480 000=0.1元/吨 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 月折旧额=1 000吨× 0.1元/吨=100元 2)工作量法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完成的总的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 工作量法和直线法都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 000元 预计净残值率:4%(净残值2 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5年 计算:各年折旧额,各月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1、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2 / 5年×100%=40% 2、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双倍直线折旧率 1年折旧额=50000×40%=20 000元 2年折旧额=(50000-20000)×40%=12 000元 3年折旧额= (50000-20000-12000)×40% =7 200元要多少年才能折旧完毕?3)双倍余额递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 由于每年的折旧额是递减的,因而可能出现某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所提折旧额小于按 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 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当期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预计净残值)÷剩余使用年限 当这一情况在某一折旧年度出现时,应改换为按直线法计提折旧。3)双倍余额递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第4年直线法折旧 =(10800-2000)/2=4400,大于43203)双倍余额递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3)双倍余额递减法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按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乘以固定资产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初账面净值计算折旧的方法。 在计算折旧率时通常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 问:双倍? 余额? 递减? 4)年数合计法4)年数合计法例:固定资产原值:50 000元 预计净残值率:4% 预计使用年限:5年 计算:各年折旧额。 解:年数合计=1+2+3+4+5=15 应提折旧总额 =50 000(1-4%)=48 0004)年数合计法4)年数合计法16000=(50000-2000)×5÷154)年数合计法计算公式4)年数合计法计算公式年折旧率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一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4)年数合计法4)年数合计法 年数合计法——又叫年限积数法、年序倒数法。 它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为基数,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为折旧率,计算各年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折旧方法。 4)年数合计法4)年数合计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计算折旧的基数是固定不变的,折旧率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来确定。 各年折旧率呈递减趋势,依此计算的折旧额也呈递减趋势。 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5)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此表请同学自己后填列null一、产品生产业务的主要一、产品生产业务的主要内容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叫做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最终都要归集、分配到一定种类的产品上,形成各种产品的成本。换言之,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 因此,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形成,构成了产品生产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费用与成本费用与成本费用与成本费用与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费用 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 产品 生产费用 间接材料 成本 间接费用 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费用 其他间接费用 营业费用 期间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二、产品成本计算程序二、产品成本计算程序费用 期间费用 生产费用 下期费用 本期费用 产品A费用 产品B费用 完工B成本 在产品B成本 成本计算程序 1.确认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生产费用); 2.确认是否应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3.确认应计入哪种产品成本; 4.确认计入完工产品的成本。 (一)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1.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 归集原则:谁受益、谁负担。 应由产品成本负担的生产费用计入成本费用账户。 也就是完成成本计算程序的1、2步骤。 具体工作为: (1)直接材料、燃料、动力、工资计入“产品成本”; (2)间接材料、燃料、动力、工资计入“制造费用”。 (一)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2.本期生产费用的分配 分配原则:多受益、多分配。 完成成本计算程序的3步骤。 具体工作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二)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 计入每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具体工作为:将每种产品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程度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 成本计算工作至此结束。null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而应负担的税金(即价内税,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 其借方登记按照规定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数,期未结转后无余额。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借方 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余额:一般无余额 贷方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1)增值税 6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流转税(7%) 教育费附加=? 流转税(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6+3+1)×7%=0.7 教育费附加 = (6+3+1)×3%=0.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0.7+0.3=5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2)增值税 6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资源税 2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6+3+1)×7%=0.7 教育费附加 = (6+3+1)×3%=0.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2+0.7+0.3=7万元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3)增值税销项税 6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 5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资源税 2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1+3+1)×7%=0.35 教育费附加 = (1+3+1)×3%=0.1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2+0.35+0.15=6.5万元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4)增值税销项税 6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 7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资源税 2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3+1)×7%=0.28 教育费附加 = (3+1)×3%=0.1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2+0.28+0.12=6.5万元 null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方法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方法 单位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个别辨认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以下仅用一次加权平均法,其他方法在“发出存货计价”中有详细的介绍。 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某商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初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本月入库商品的实际成本 /(月初库存商品数量+本月入库商品数量) 本月已销某商品销售成本 =本月已销该商品数量×该商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A商品销售成本计算例:A商品销售成本计算 假设该企业月初结存A产品200件,单位成本179.5元,总成本为35 900元; 根据前例已知, A产品本月完工入库1000件,总成本184 900元;本月销售A产品400件(=200+100+100),A产品本月销售成本则应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如下: 例:A商品销售成本计算例:A商品销售成本计算 A产品月末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5 900+184 900)/(200+1 000)=184(元/件) A产品本月销售成本=184×400=73 600(元) 例: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例:商品销售成本计算方法3.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3.计算并结转本月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一种附加税,按现行税法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应交纳的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为计税依据,按一定的比例(市区7%,县城、镇5%,其他地区1%)计算交纳。 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城建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方法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方法例:某企业应交流转税如下: 应交增值税600 000元 应交消费税300 000元 应交营业税100 000元 合计:1 000 000元,城建税率7%;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1 000 000×7%=70 000元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方法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方法 教育费附加是一种附加费。计算方法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口径相同。(费率3%) 教育费附加不是税,因而不在“应交税金”科目核算,而是通过“其他应交款”科目核算。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方法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方法例:某企业应交流转税如下: 应交增值税600 000元 应交消费税300 000元 应交营业税100 000元 合计:1 000 000元,教育附加费率3%; 应交教育附加费=1 000 000×3%=30 000元例3例3 根据本章第三节和第五节的有关内容,本月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别为: 进项税额= 17 000+17 000=34 000元 销项税额=27 200+10 200+5 100+8 5000+8 500) =59 500元 应纳增值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59 500-34 000=25 500(元)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5 500×7%=1 785(元) 应交教育费附加=25 500×3%=765(元)例3例3会计分录如下: 借: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 55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建税 1 785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765 二、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和销售费用的核算 二、销售成本、销售税金和销售费用的核算 主要内容: (一)设置的主要账户及其对应关系 (二)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账户设置 (一)账户设置 1.“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3.“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4.“营业费用”账户 1.“主营业务成本”账户1.“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已销商品实际成本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其借方登记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的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本期已销商品实际成本,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为计算每一种商品的销售利润,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借方 从“库存商品”账户转入的本期已销商品的实际成本 余额:一般无余额 贷方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本期已销商品实际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设置“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设置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而应负担的税金(即价内税,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 其借方登记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数,期未结转后无余额。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借方 按照规定标准计算的本期应负担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余额:一般无余额 贷方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各种销售税金和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1)增值税 6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流转税(7%) 教育费附加=? 流转税(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6+3+1)×7%=0.7 教育费附加 = (6+3+1)×3%=0.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0.7+0.3=5万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2)增值税 6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资源税 2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6+3+1)×7%=0.7 教育费附加 = (6+3+1)×3%=0.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2+0.7+0.3=7万元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3)增值税销项税 6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 5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资源税 2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1+3+1)×7%=0.35 教育费附加 = (1+3+1)×3%=0.1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2+0.35+0.15=6.5万元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的计算(4)增值税销项税 6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 7万元 营业税 3万元 消费税 1万元 资源税 2万元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 =(3+1)×7%=0.28 教育费附加 = (3+1)×3%=0.1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1+2+0.28+0.12=6.5万元 null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 期末,将本期各损益类账户(除“所得税”账户)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根据本章上述资料可知,本月各损益类账户的余额见下表: 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 (1)结转本期收入类账户的余额至“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 借: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50 000 营业外收入 5 160 贷:本年利润 355 160 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 (2)结转本期支出类账户的余额至“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 273 49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17 6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 550 其他业务支出 30 000 营业费用 5 000 管理费用 12 340 财务费用 1 000 营业外支出 5 000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5.利润的计算与结转 根据上述结转后的本月收入与成本费用对比,其差额81 670元(=355 160-273 490)即为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 业务流程图见下页。 null 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成本 期初918330 主营业务收入 217600 217600 273490 335160 300000 30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550 2550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支出 50000 50000 30000 30000 营业费用 5000 5000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5160 5160 12340 12340 81670 财务费用 1000 1000 期末1000000 营业外支出 5000 5000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 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 假设该企业1~11月份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为918 330元,12月份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1 670元,所得税税率为33%,1~11月份累计已交纳所得税为303 000元。 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计多并结转本月应交所得税。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918 330+81 670=1 000 000(元) 本年应交所得税额=1 000 000×33%=330 000(元) 本月应交所得税额=330 000-303 000=27 000(元) 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6.计算并结转所得税三、利润分配的内容 三、利润分配的内容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三)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3.分配优先股股利; 4.提取任意公积; 5.支付普通股股利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一)利润分配的顺序(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二)设置的主要账户 1.“利润分配”账户 2.“未分配利润”账户 3.“盈余公积”账户 1.“利润分配”账户1.“利润分配”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分配的情况。 其借方登记实际分配的利润数额,贷方登记年终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的本年已分配利润额,该账户在年度内的各月份为借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月企业累计已分配的利润数额。平时,将“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相(即累计实现的利润)与“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余额(即累计已分配的利润)相抵,即可求得本年未分配的利润额。 年末,该账户无余额。1.“利润分配”账户1.“利润分配”账户 该账户应按利润分配的内容或去向(如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利润分配”明细账设置“利润分配”明细账设置2.“未分配利润”账户 2.“未分配利润”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分配后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 其借方登记年终由“利润分配”账户转来的本年度已分配的利润数额和由“本年利润”账户转来的本年度发生的亏损数额;贷方登记年终由“本年利润”账户转末的本年度实现的利润额和月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税前利润弥补的以前年度的亏损额。 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期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历年积存的未弥补亏损。 2.“未分配利润”账户2.“未分配利润”账户 需要指出,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未分配利润”账户属于“利润分配”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为了便于理解,本教材将“未分配利润”作为总分类账户予以说明。 3.“盈余公积”账户 3.“盈余公积”账户 该账户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其贷方登记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借方登记依法转增资本、弥补亏损等发生的盈余公积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盈余公积的结余额。 该账户应按盈余公积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三)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三)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4.年末,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5.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 6.年末“未分配利润”计算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法定公益金 2.提取法定公益金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4.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4.结转本年实现的净利润5.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5.结转本年已分配的利润6.年末“未分配利润”计算6.年末“未分配利润”计算 假设该企业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为贷方余额90 500元,将此余额加上贷方转入的本年利润实现额670 000元,与借方转入的本年利润分配额500 500元进行对比,“未分配利润”账户期末为贷方余额: 260 000元(=90 500+670 000-500 500) 就是截止本年末企业累计结余的未分配利润额。如果该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则表示未弥补亏损额。 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流程图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流程图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 67000 67000 670000 33500 33500 应付利润 400000 400000 未分配利润 年初90500 500500 500500 670000 670000 年末260000 0 0 0 0null
/
本文档为【中级考试财务会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