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2009-01-18 3页 pdf 94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187

暂无简介

举报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2004年第12期 中学数学 17 霸方法技巧 与 思 维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 白春元 432500 湖北省云梦县曲阳高中 徐青云 向量法是将几何 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 方法研究和解决几何 问题.由于 向量法是将 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将形 式逻辑证明转化为数值计算,因此用 向量解 题有时不仅不会增加解题难度,相反在一定 程度上还能降低思维强度,增强可操作性.这 对于丰富学生的思维结构 ,消除学生由于学 习立体几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从 ...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2004年第12期 中学 17 霸方法技巧 与 思 维 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 白春元 432500 湖北省云梦县曲阳高中 徐青云 向量法是将几何 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 方法研究和解决几何 问题.由于 向量法是将 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将形 式逻辑证明转化为数值计算,因此用 向量解 题有时不仅不会增加解题难度,相反在一定 程度上还能降低思维强度,增强可操作性.这 对于丰富学生的思维结构 ,消除学生由于学 习立体几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从 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无疑 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落 实新课改、新理念、新教材的教学实验.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重在“转化”上,即 将空间距离转化为平面距离,并进一步转化 为 向量的长度 问题. 1 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直接转化为向量 的长度问题求解. 例1 在三棱锥S—ABC中,面SAC上面 ABC,SA 上 AC,BC 上 AC。SA = 6。AC = 1。 BC=8,求 SB的长. 如 图 1,本题可以用几何法求出 SB,但需要证明.若用 向量法,注意到 SA,AC, BC之间的关系,建立以A为原点的空间直角 坐标系,则无须证明就有如下巧解. 解 如图1,建立以A为原点的空间直角 坐标系,则A(0,0,0),B(8, 1,0), Is(0,0,6), . . . }:I I = ~/(0—8) +(0一√ 丁) +(6—0) = 11. 图1 图2 评注 本题用 向量法巧妙地把与 SB有 关元素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相应向量Is 的数量 关系,构造向量的空间距离模型,然后通过数 值计算将问题加以解决.本题也可由Is=占f=s-X +A矗=(8, 1,一6)或由自由向量 =s-X +a---d+商 求解. 2 求点与线之间的距离 点与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向量的数 量积,并进一步转化为向量的长度 问题求解. 例 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2,E,F分 别是AB和 CD的中点,将正方形沿 EF折成直 二面角A—EF—B(如图2), 是矩形AEFD 内一点,如果 /_MBE = /_MBC,MB和 平面 BCFE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那么点 到直 线 EF的距离为一 (2002年北京市春招卷第15题) 分析 欲求点 到直线EF的距离,可以 分两种途径思考,一种是取 在EF上的射影 JⅣ用几何法求 MN的长,这显然有困难.另一 种是用向量法,将 /_MBE = C转化为相 应向量的交角问题求解. 解 如图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作 MN上EF于JⅣ,则MN上平面BCFE,连结BJⅣ, 则 /_MBN为MB与平面BCFE所成的角,所以 tan/_MBN = JI. . 设 (0,),,=), (0<),<2,0< <1),则 JⅣ(0,),,0), E(O,0,0), B(1,0,0), C(1,2,0). . · . c。s<8-;f, = 】 c。。< ,8--& : — . ................】 ........一 一 、 · . · <8-;f, 、<8-;f,8--& 是锐角, . ’ . MBE= 又 MBE = MBC. . · . 。。< ,赢>: 。。< ,8--&. 故 ),=1· 一 又tan/_MBN= =南 =丢, . 一 ‘ ‘ ‘ —。 2‘ 因此,点 到直线EF的距离为 评注 本题是将几何上的交角关系巧妙 地转化为相应 向量的交角关系,并构造 出相 应向量的数量积模型来加以解决的。这也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 中学数学 2004年第12期 应用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一种重要方法. 3 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问的距离可以由定义求二者之 间公垂线段 的长,也可 以转化为过两条异面 直线的某一向量,在一个与两条异面直线都 垂直的向量上的射影f*-1题来解决. 如图3,口、b是两条异面直线,C、D分别是 口、b上任一点,若n是与口、b都垂直的某一向 异 面直线 口、b之 间的距离为 d = (d为 在—I_方向上万的射影). 謦 图3 图4 例 3 如 图 4,已知 正四棱柱 ABCD — AIBICIDI中,AB = 1,AAl=2,求异面直 线 BD,与 CC。之问的距离. 分析 这是求两条异面直线BD。与 CC。 之 间的距离问题,有两种思考途径 ,一是按定 义求二者之 间公垂线段 的长,另一个是用 向 量的射影.设 n是与BD。、CC.都垂直的向量, 则 BD。与 CCl之间的距离 d= . 解法 1 (用定义)如图4,建立以D为原 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F分别为 CC.与 BD,的中点,则 B(0,1,0), D。(1,0,2), C(0,0,0), cl(0,0,2), (0,0,1),F(÷,÷,1). . ’ E ·CC =0, E,·BD =0, . ‘ . F 上 CCl, EF 上 BD., . ’ . F是 CC。与 BD.的公垂线, . . . F:I云 I 即 BD 与 cc 之间的距离为 解法2 (用 向量的射影)设 n =( ,y, )是 与BD。、CC,都垂直的向量,则 n tn: CC 0呈’即 t2z 0 2一。’ ‘ .= . = . o ~ o n=( , ,0).又百 :(0,一1,2). d = o ~ o BD。与 CC。之间的距离为 I .n I 一 — 。 2’ 即 BD。与 cc。之间的距离为 . 评注 本题给出了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 距离的两种方法,前者用定义,后者用射影, 解题时可根据情况选择. 4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通过定义求点到平 面正射影的距离,也可 以转化为过这 一点的 某一向量在这个平面法向量上的射影问题来 解决. 如图5,P是平面 Ot外一点,A是平面 Ot上 一 点,若n是平面ot的法向量,则点P到平面ot 的距离为d=L n (d为 在广 n 方 I I I I 向上 n的射影). 图5 图6 例4 如图6,在直三棱柱ABC—AIB。cl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_ACB =90。,侧 棱AA。=2,D、E分别为 CCl与A。B的中点,点 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 △ABD的重心G,求 点A.到平面AED的距离. (2003年全国高考卷第18题) 分析 如图6,本题有两种思考途径,一 种是通过定义求点到平面正射影 的距离;另 一 种考虑用法向量 ,利用线段AA.与平面AED 的关系,将点A.到平面AED的距离转化为向 量AA. 在平面AED的法向量n上的射影长d= L 来解决 . 解法 1 (用定义)如图6,建立以C为原 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CA =2a,则 A( ,0,O), B(O,2a,0), D(O,0,1), E(a,口,1),A。( ,0,2),G(譬, 2a,÷). . . . . 蔚 :一 + 2:0 , . ‘ . 口 = 1. 叉 DE·AE =0。 DE·AAl=0。 . ’ . D 上 平面AAIE ‘ . ‘ D C 平面 ADE。 . ’ . 平 面 ADE 上 平面 AA。E, 而平面 AD n 平面 AA。E =AE, . ’ . 点A 在平面ADE上的射影在AE上, 取F为A。在AE上的射影,则A F为点A。到平 面ADE的距离.设A =A A ,则 条 ● 两 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4年第l2期 中学数学 l9 平面区域与其它知识硇交融 由2004年江苏卷第1 9.题所想到的 226611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冯 俊 , +Y ≤ 10, 1 0.3x+0.1y≤1.8, 1 ≥0, v ≥ 0. 目标 = + 0.5y,画出上述不等式 表示的平 面 区域如 图 l,然后平 移直线: + 0.5y=0。据图 l可知 当直 线 经 过 点 (4,6) 时, = +0.5y取得最 大值 ,即当 =4,Y=6 时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 18 。| 。 。 4期 0 t |、 J 0.3x4-0 ly=1 .8 图1 本题是一道产品分配类型的简单线性规 划问题 ,从它的解答过程可 以看出:先 由不等 式组组成约束条件,然后再去作 出平 面区域; 这一步骤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 ,它决定着最优化.但我们往往也只 注意到最后的最优解而相对忽视 了平面区域 的重要性.由于平面区域是 由不等式(组)来 表示的,所以它必然与不等式、函数、方程、解 析几何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下面笔者就举 例平面区域在与其它知识交融 中所起 的 独特作用. 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 域与解析几何的结合 例 1 双 曲线 一Y =1左支上一点 (口,b)到其渐近线Y= 的距离为 ,则口+b 的值为一 分析 已知点(口,b)是双曲线 一Y = 1上一点,能得到口 一b =1,而问题是求口+ b的值,则只要求出口一b即可.再由点(口,b) 到其渐近线 Y= 的距离为 ,得 : I口 一 b I: 2, V● 一 一 -_, ’ √l2 现在面对的问题是 口一b的符号,这时就要考 虑到点(口,b)在左支上这一条件. 解 由于双曲线 一Y =1的左支在直 线 Y= 的上方区域,而直线 Y= 上方区域 的点使得 一Y<0,所以口一b<0,即由上述 1 分析可知口一b=一2,故口+b的值为一÷. 二 例2 抛物线C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 轴为Y轴,C上的动点P到直线 Z:3x+4y一12 = 0的最短距离为 1,求 C的方程. 分析 由条件可知抛物线 C的开 口向 下,因而可设它的方程是 =一2py(p>0). A7 = + =(一A,A,A一2). · . · . A---g=0, 即 A+A +A一2=0。 . · . A= ,A7 =(一丁2,丁2,一丁4), A.F :I I: 即点A.到平面AED的距离为 解法 2 (用向量的射影)(接解法 1) 、 .‘ =(2,0,一1),DE =(1,1,0), A At=(0,0,2). 设平面AED的法向量为 n=( ,Y, ), 则 f,1. 。。,即 f2一一o, L n·DE =0、 tx+v=0. 、 ‘ . n=( ,一 ,2x). 即点A.到平面 AED的距离为 , I AAl·n I d —TiT-.一 一 !Q: ±Q:(二 2± : !一 一 T _ 一 3‘ (收稿Et期:200410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巧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