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2013-12-26 3页 doc 32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1702

暂无简介

举报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沿革: 自秦开始,行政上仅次于丞相的就是御史大夫。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通典》:以贰于相。 刘师培《论历代中央官制之变迁》:御史之职在周代之时亦属微官,惟邦国之治,万民之令,均为御史所掌,复兼摄赞书之职,以书从政之人,与后世起居注略同。战国时秦、赵皆有御史,亦属末僚。盖御史训为侍御史,犹言侍史,惟居斯职者得以日亲君侧,故至秦代,即为尊官 ,与丞相并,复改为御史大夫。 秦始皇设立了御史大夫,加了大夫的头衔,...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沿革: 自秦开始,行政上仅次于丞相的就是御史大夫。 《汉.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通典》:以贰于相。 刘师培《论历代中央官制之变迁》:御史之职在周代之时亦属微官,惟邦国之治,万民之令,均为御史所掌,复兼摄赞书之职,以书从政之人,与后世起居注略同。战国时秦、赵皆有御史,亦属末僚。盖御史训为侍御史,犹言侍史,惟居斯职者得以日亲君侧,故至秦代,即为尊官 ,与丞相并,复改为御史大夫。 秦始皇设立了御史大夫,加了大夫的头衔,地位显然提高了。 《汉书.百官公卿表》:侍御史之率,故称大夫云。臣瓒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 御史大夫与皇帝的关系更为亲近。丞相位高,权重,皇帝不便随时差使,有时候有些事甚或是不愿差使。而宁愿差使御史。 《通鉴》:秦置御史,掌讨奸滑,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历代官职表》:御史出使,至西汉而渐多,如绣衣直指监郡、督运、监军之类,皆以事专行,正如今巡漕、巡察诸差之比。其他随时奉遣者,尚屡见于史,如:《食货志》载,分遣御史,即治郡国缗钱;《宣帝纪》载,黄龙元年,诏御史察计薄;《霍光传》载,待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皆非常例。而收傅罪人,亦多以侍御史为之(原注:《刘辅传》,上使侍御史收系辅;《谷永传》,上使御史收永;《朱云传》,御史将云下殿)。盖因其给事殿中,职居亲近,故事之重且急者,往往使之衔命耳。 另外,御史本是皇帝左右掌管文书记事之臣,所以皇帝的制书和诏书,在下达各官时,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然后才下达丞相。御史大夫 有时还可以奉命督兵出征,如武帝征和三年,御史大夫商丘成将二万人出西河伐匈奴;宣帝本始二年,以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祈连将军讨匈奴。上述二例,说明御史大夫又有奉命领兵之权。当然,这也可能是临时性的差遣。 御史大夫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上,它也是有特殊地位的。 《汉书.朱云传》:御史之官,宰相之副,九卿之右,不可不选。 《御史中丞厅壁记》:汉仪(御史)大夫副丞相,以备其阙,参维国刚。 《汉书.薜宣传》: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职重大,非庸材所能堪。今当选于郡卿,以充其缺。得其人则万姓欢喜,百僚悦服;不得其人则大职堕斁,王功不兴。 《汉书.朱傅传》: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由于御史大夫主管图籍秘书,四方文书,熟知法度律令,因此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力甚至超越了丞相。 《汉书.张汤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汤。 《汉书.张汤传》:上使御史案其事,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 《汉书.赵广汉传》:事下丞相,御史案验甚急。 《汉书.萧望之传》:侍谒都为望之道延寿在东郡时,放散官钱千余万。望之与丞相丙吉议。吉以为更大赦,不须考。会御史当问事东郡,望之因合并问之。 《汉书.宣帝传》:黄龙元年诏曰: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谩以避其课,三公不以为意,朕将何任!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其伪毋相乱。 由上述可见,御史大夫和丞相,其职权既相辅助,又相制约,所以当时不仅称御史大夫为“副丞相”,而且称丞相府与御史府为“两府”和“三府”。 《汉书.杜延年传》:两府,丞相、御史府也。 《汉书.公孙贺传》:若夫丞相、御史两府之士,不能正议以辅宰相。 有时候,御史大夫与丞相连称,国家一切政务多归于两府,两府并称是就职权而言的,御史大夫的官位虽然次于丞相,但是职权却是相当的。 西汉末年,御史大夫的地们和职权发生了变化。除了名称改来改去,重要的是“金 印,紫绶,禄比丞相”和原来的“银印,青绶”,“秩中两千石”相比,身份的地位显然是大大的提高了,在身份上和丞相完全一样,成了名副其实的三公了。 《汉书.百官公卿表》: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绥,禄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 但是职权上的变化,却是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的。汉武帝后,由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发展,御史大夫的职权和丞相一样,也转移于尚书。所以,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之后,虽号为三公,但已成虚位。东汉建立以后,建武二十七年,光武改大司空为司空,司空的职务,与西汉成帝以前的御史大夫的性质大不相同。 《汉书.朱博传》:今更为大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 《后汉书.百官志》: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坊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 此时的司空成了专管水土之官了,以后,献帝建安十三年曾一度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完全是一个特殊情况。第一,改司空为御史大夫,只是郗虑一度作过御史大夫,虑免之后,就不再补了,缺着,让它名存实亡。第二,虽然再度用御史大夫这个名,其职权和原来的根本不一样,一个“职如司空”,二是特别说明了“不领侍御史”,过去御史大夫之所以权大,是因为领侍御史而能够管理众事。恢复御史大夫一职,与曹操的专权有关。曹操当时为所欲为,废立随己,他自为丞相,不愿别人与他平起平坐,所以先是免司徒,继而干脆把三公这个名称废掉,恢复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尊称号—丞相。御史大夫这个官,实际只存在于秦和西汉,真正起作用又是在秦始皇的时期和西汉前期。 《后汉书.百官志》:献帝建安十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郗虑,虑免,不得补。荀绰《晋百官表注》曰:献帝置御史大夫,职如司空,不领侍御史。 《后汉书.献帝记》: (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司徒赵温免。夏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已,曹操自为丞相。。。。八月丁未,光禄勋郗虑为御史大夫。 属官:
/
本文档为【御史大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