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2013-11-12 6页 pdf 70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6987

暂无简介

举报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第19卷第1期 2012年2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9,No.1 Feb.,2012     收稿日期:2011-05-11       修回日期:2011-06-08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9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C79012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B342,2010CDB05101)   作者简介:柯新利(1977—),男,湖北天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系统动态模拟、土地利用...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第19卷第1期 2012年2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9,No.1 Feb.,2012     收稿日期:2011-05-11       修回日期:2011-06-08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9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C790121);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B342,2010CDB05101)   作者简介:柯新利(1977—),男,湖北天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系统动态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E-mail:kexl@igsnrr.ac.cn   通信作者:韩冰华(1964—),男,湖北咸宁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地经济学方面的研究。E-mail:hbh098@163.com 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柯新利1,2,韩冰华1,刘蓉霞1,袁永卫2 (1.咸宁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咸宁437100;2.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 要: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 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科学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的历史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的制 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已有的土地利用分类编码方式进行改进,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武汉城市圈 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武汉城市圈1990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 规律、阶段性趋势和空间差异的科学认识。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耕地、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水域和 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规律:1990—1995年 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减少为主要特征;1995—200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水域的相互转 换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换为主要特征。武汉城市圈土地 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域;从单一土地利用类型 看,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其周边县域,而水域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仙 桃市和潜江市。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阶段性特征;武汉城市圈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12)01-0076-06 Study on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Since 1990 KE Xin-li 1,2,HAN Bing-hua1,LIU Rong-xia1,YUAN Yong-wei 2 (1.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Science,Xianning College,Xianning,Hubei Province,437000,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Wuhan Metropolitan Are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areas,i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area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 Central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Understanding scientifically of land use change pattern of Wuhan Met- ropolitan Area during past decades is of greate significance for regional land us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 mentation.In this paper,traditional land use classes coding system is improved to adapt our research.By combining the improved coding system and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model,we analysis land use data of 1990,1995,2000and 2005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to recognize general pattern,trends in phases and re- gional heterogeneity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since 1990.Results show that:(1)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area of cropland,forest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greatly,while water body and build up area increased during 1990to 2005.Most decreased cropland was transformed to water body and build up area.(2)In dif- ferent phases,it shows different land use change pattern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during 1990to 1995, decreasing of cropland wa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during 1995to 2000,interconversion of cropland and water body w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during 2000to 2005,cropland transformed to water body and build up area w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3)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land use change in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is apparent:regions with larg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are centered on Wuhan City and counties beside it;as far as the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for single land use class is concerned,regions with large cropland dynamic degree,forest dynamic degree and build up dynamic degree are centered on Wuhan City and counties beside it,while regions with large water body dynamic degree are centered on Xiantao City and Qianjiang City. Key words:land use change;spatial heterogeneity;phasic characteristics;Wuhan Metropolitan Area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 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变化研究 的核心内容[1-3]。“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The In- 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IG- BP)”和“全球变化人类因素计划(The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 mental Change,IHDP)”两大国际组织先后共同制 定和联合发起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科学研究计划”和“全球土地计划(Global Land Pro- ject,GLP)”,推动土地利用变化逐渐成为研究关注 的焦点问题[4-6]。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模式及驱动 力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6],土 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研究则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变化研究的基础。国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 在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7-8]、土 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和驱动机制[9]、土地利用效应[10] 等方面。 武汉城市圈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资源节约 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 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快速的经济发展与 城市化推动了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 科学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对正确 理解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理清区域土地利 用变化的时空差异、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实 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选择以武汉城市圈为 案例区,利用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 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对案例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 特征进行研究,揭示武汉城市圈1990年以来土地利 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差异及阶段性特征。 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中东部,辖武汉、黄石、鄂 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该区占 湖北省国土面积的35.9%,武汉城市圈人口的聚集 度高,2008年常住人口为2 994.3万人,占湖北省的 52.4%;GDP达6 972.11亿元,占湖北省 GDP的 61.5%。 武汉城市圈土地总面积578.532 6万hm2,以农用 地为主,为350.053 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60.51%; 林地为139.960 4万hm2,占土地总面积24.19%; 草地16.160 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2.79%;水域 45.302 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7.83%;建设用地面 积为23.422 5万hm2,占土地总面积比重4.05%;未 利用土地面积为3.633 6万hm2,在土地总面积中的 比重为0.63%。 1.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包括研究区域1990年、1995 年、2000年与200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涵盖耕地、 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6大用地类型。 该土地利用数据集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 中心的土地利用数据库[1]。该数据库由 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得到,原始空间分辨率为30m× 30m,对解译结果重采样,得到100m×100m的栅 格数据。 2 模型与方法 2.1 土地利用类型编码方法 为了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需要将两期土地利 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采用常用的土地利用编码方 式(1为耕地,2为林地,3为草地,4为水域,5为建设 用地,6为未利用地),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相减只能通 过结果是否为0来判断某栅格的用地类型是否发生 了变化,而不能根据结果判断该栅格变化前后的土地 利用类型。 因此,需要对土地利用编码方式进行改进,使相 减以后的结果能反应变化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分 别用1(20)、2(21)、4(22)、8(23)、16(24)、32(25)表示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采用 改进后的编码方式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编码后,两期 土地利用数据相减可能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由 表1可见,采用改进编码方式的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相 减结果不仅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还可以判断变 化前后的土地利用类型。 2.2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总 结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 变化研究中。本文主要研究武汉城市圈近20a来土 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规律、区域差异以及阶段变化特 征,涉及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单一地类变化的 方向分析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相对 变化率模型和土地利用重要度模型[11]。 77第1期       柯新利等: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表1 采用改进编码方式的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相减结果 项目 1(耕地) 2(林地) 4(草地) 8(水域) 16(建设用地) 32(未利用地) 1(耕地) 0  1  3  7  15  31 2(林地) -1  0  2  6  14  30 4(草地) -3 -2  0  4  12  28 8(水域) -7 -6 -4  0  8  24 16(建设用地) -15 -14 -12 -8  0  16 32(未利用地) -31 -30 -28 -24 -16  0 3 结果与分析 3.1 近20年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征 1990年武汉城市圈耕地面积为3 029 143hm2,林 地面积为1 760 479hm2,草地面积为144 356hm2,水 域面积为558 338hm2,建设用地面积为287 342hm2; 2005年武汉城市圈耕地面积为2 945 030hm2,林地面 积为1 755 647hm2,草地面积为142 168hm2,水域面 积为602 305hm2,建设用地面积为328 289hm2。 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总体变化情况见 图1。耕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少,15a间耕地面积总 共减少84 113hm2;林地和草地面积也有一定程度的 减少,15a间分别减少了4 832hm2 和2 188hm2;水 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水域面积增 加了43 967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0 947hm2; 未利用面积也较小幅度的增加,15a间总共增加 6 219hm2。 图1 武汉城市圈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为了更清楚分析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各土 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方向,采用前面提出的土地利用类 型编码方式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编码,在 ArcGIS 9.3软件支持下对研究区域1990年与2005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武汉城市圈 199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2)。 表2 武汉城市圈1990-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hm2 项目 2005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转出总量 1990年 耕地   - 3734  486  61175  32777  846  99018 林地   5325 - 990  1779  2713  44  10851 草地   1035  1756 - 1072  529  15  4407 水域   8101  297  632 - 5533  9151  23714 建设用地 102  36  4  611 -  131  884 未利用地 342  196  107  3044  279 - 3968 转入总量 14905  6019  2219  67681  41831  10187 -   由表2可见,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耕地转出 面积达到99 018hm2,居各土地利用类型转出面积之 首。其中,耕地转为水域的面积最大,为61 175hm2, 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61.78%;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 积次之,为32 777hm2,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33.10%。 除耕地之外,水域的转出总面积也较大,达到了23 714 hm2。其中,水域转变为未利用地和耕地的比重较大, 分别占水域转出总面积的38.59%和34.16%,水域转 换为耕地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导致的。15a间林地转 出总面积达到10 851hm2,其中转变为耕地的有 5 325hm2,占林地转出总量的49.07%。 从转入总量来看,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各 种土地利用类型转入面积最多的为水域。由其它土 地利用类型转换为水域的面积达到67 681hm2。其 中,由耕地转为水域的面积占到水域转入总面积的 90.39%。建设用地的转入量仅次于水域,达到 41 831hm2,其中由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面积占建设 用地转入总量的78.36%。15a间耕地转入量也达 到14 905hm2,主要由水域和林地转换而来,分别占 到耕地转入总量的54.35%和35.73%。 为了定量反映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各种类 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快慢程度,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 态度模型分别计算各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度(图2)。 可见,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未利用地的土地利 用动态度最大,达到了35.41%。但由于未利用地的 基数很小,未利用总量变化有限。其次是建设用地, 87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19卷 动态度达到了14.26%,说明1990—2005年武汉城市 圈建设用地扩张十分迅速。水域的动态度也比较高, 达到了7.94%,即武汉城市圈1990—2005年间水域 的增加也比较明显。耕地动态度虽然只有-2.78%, 但是研究区域耕地基数较大,耕地的大量减少仍然值 得关注。 3.2 近20a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阶段性 特征 就武汉城 市 圈 整 体 而 言,在 1990—1995 年、 1995—2000年和2000—2005年三个阶段土地利用变 化特征各有特点:(1)1990—199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 利用变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耕地—水域间的相互转 换剧烈,耕地流失明显,建设用地增长较快;(2)1995 —200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向水域和 建设用地转换、林地向耕地转换以及水域向耕地和未 利用转换为主要特征;(3)2000—2005年耕地向水域 和建设用地转换成为这一阶段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 变化的主要特征(表3)。 图2 武汉城市圈1990-2005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 表3 武汉城市圈分阶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hm2 土地利用类型 1995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转出总量 耕地 - 17789  310  22010  14871  1299  56279 林地 4810 - 1346  241  615  9  7021 草地 149  1138 - 334  170  0  1791 1990年 水域 25179  2167  258 - 1946  1348  30898 建设用地 1609  131  7  331 - 8  2086 未利用地 435  173  0  539  77 - 1224 转入总量 32182  21398  1921  23455  17679  2664 - 土地利用类型 2000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转出总量 1995年 耕地 - 4370  203  37216  10101  898  52788 林地 19810 - 1840  2258  816  10  24734 草地 1100  1850 - 239  195  7  3391 水域 8664  238  562 - 2258  8691  20413 建设用地 4783  335  127  1002 - 75  6322 未利用地 1515  85  0  2750  129 - 4479 转入总量 35872  6878  2732  43465  13499  9681 - 土地利用类型 2005年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转出总量 2000年 耕地 - 809  118  29455  14093  426  44901 林地 14 - 31  1272  1655  35  3007 草地 14  857 - 1053  324  0  2248 水域 1718  34  301 - 2788  1829  6670 建设用地 27  41  1  646 - 150  865 未利用地 28  2  138  2602  182 - 2952 转入总量 1801  1743  589  35028  19042  2440 -   为了分析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空间 差异,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别计算武汉城 市圈各县域3个5a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图3)。可 见,位于武汉城市圈北部的大悟县、安陆市、红安县、 麻城市等区域在前两个5a期内土地利用动态度较 大,而在最后一个5a期内土地利用动态度很小;位 于武汉城市圈中部的武汉市市辖区、汉阳区、仙桃市、 武昌区、新洲区、黄冈市辖区和鄂州市辖区等在3个5 a期中都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而位于武汉城 市圈东南部的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等区域在3个5 a期内的土地利用动态度都较低。 3.3 近20a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 本文通过计算武汉城市圈各县域土地利用动态 度识别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区域差异,计算结果如图4 所示。可见,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动 态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市市辖区、汉阳区、仙桃 97第1期       柯新利等: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和嘉鱼县等区域;而 位于武汉城市圈西部和北部的天门市、应城市、安陆 市、大悟县和红安县以及位于武汉城市圈东部的罗田 县、英山县、团风县、浠水县、蕲春县和阳新县等区域 土地利用动态度较小。 图3 武汉城市圈分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区域差异   为了剖析武汉城市圈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 用动态度的区域差异,本文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武 汉城市圈各县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了计算(图 5)。结果表明:耕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于武 汉市辖区及其周边的汉阳区、仙桃市、黄冈市市辖区、 鄂州市市辖区和黄石市市辖区,其它区域的耕地利用 动态度相对较小;林地利用动态度比较大的区域也是 以武汉市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区为主,主要包括武汉市 辖区及其周边的汉阳区、仙桃市、汉川市、黄冈市市辖 区、新洲区、武昌区、鄂州市市辖区、黄石市市辖区、咸 宁市市辖区、嘉鱼县和赤壁市等区域;水域利用动态 度最大的区域为仙桃市和潜江市,位于东南部的咸宁 市市辖区、嘉鱼县、赤壁市和位于中部的黄陂区、新洲 区、黄冈市市辖区以及与云梦县和汉川市的水域利用 动态度相对较高;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 武汉市市辖区及其周边的汉阳区、武昌区、黄陂区和 大悟县等区域,而位于武汉城市圈西部的潜江市、天 门市、仙桃市、汉川市、应城市和位于武汉城市圈东部 的蕲春县、阳新县和黄梅县等区域的建设用地动态度 较低。 图4 武汉城市圈1990-2005年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区域差异 图5 武汉城市圈1990-2005年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差异 08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19卷 4 结论与讨论 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中东部,地处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1990年以 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格局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本文利用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4个5a期的数 据,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进行了研 究。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的武汉城市圈土 地利用变化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性。 (1)从整体来看,1990—2005年期间,武汉城市 圈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呈现大幅度 减少的趋势,林地和草地面积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而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未利用地 有少量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水域 和建设用地,尤以水域面积的增加为主;林地减少的 去向以耕地为主。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的基本特 征是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换为主,林地向耕地 的转换也比较显著。此外,耕地和水域的相互转换也 是武汉城市圈199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 特征。 (2)分阶段来看,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要特点是:1990—199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 以耕地的迅速减少为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与水域 的相互转换及其向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换;1995— 200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水域的相 互转换、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林地向耕地转换为主 要特征;2000—200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的基本 特征是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换。 (3)从区域差异来看,1990—2005年武汉城市圈 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土地利用动态 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武汉市及其周边的仙桃市、 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和嘉鱼县等区域;耕地和林地 利用动态度较大的区域也主要集中于武汉市及其周 边的仙桃市、黄冈市市辖区、鄂州市市辖区等区域;水 域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则主要集中于仙桃市和潜 江市;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武汉市 及其周边的黄陂区和大悟县等区域。 参考文献: [1]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等.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 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科学:D辑,2002,32(12):1031- 1040. [2] IGBP Secretariat.GLP(2005)Science Plan and Imple- mentation Strategy[R].IGBP Report No.53/IHDP Re- port No.19,Stockholm,2005. [3] Turner II B L,Lambin E F,Reenberg A.The emer- gence of land change scienc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J].PNAS,2007,104(52): 20666-20671. [4] Lambin E F,Baulies X,Bockstael N,et al.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Implementation strategy:A Core Proj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 and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me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R].IGBP Report 48.IHDP Report 10.IGBP,Stockholm,1995. [5] Ojima D,Lavorel S,Graumlich L,et al.Terrestrial hu- man-environment systems:The future of land research in IGBP II[J].IGBP Global Change Newsletter,2005, 50:31-34. [6] Turner B L,Skole D,Sanderson S,et al.Land Cover Change Science/Research Plan[R].IGBP Report No. 35,HDP Report 7.IGBP of the ICSU and HDP of the ISSC,Stockholm and Geneva,1995. [7]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 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 (1):1-12. [8] 刘纪远,张增祥,徐新良,等.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 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 (12):1411-1420. [9] 邱炳文.闽东北沿海罗源县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多 尺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82-89. [10] 欧阳芳辉,徐美.湘乡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J].国 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30-32. [11] 朱会义,李秀彬.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 的讨论[J].地理学报,2003,58(5):643-650. 18第1期       柯新利等: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
本文档为【1990年以来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