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清净的法流

清净的法流

2013-09-25 40页 doc 82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187

暂无简介

举报
清净的法流遇到苦 便忧心忡忡。 随着受苦的心情而痛苦。 然而智者 将能观照痛苦, 面对痛苦,细密地、 念念分明地看着它。 不沉迷于乐, 也同时迎接苦和乐。 一如树木迎接着季节, 夏天、雨季及冬日, 而从不抱怨。 如果到了它无法承受, 它就会雕落, 这是为了雨季来临时再萌芽。 它迎接所有到来的季节, 随着因缘而成长, 发芽、生枝、开花、结果。 有时阳光强烈,它也这么接受,提供给过客 蔽荫与清凉。 树自己忍受严热, 相反地却为世间和生命带来清凉。 因此我们也应迎接 苦与乐 犹如生命的季节。 受苦的人 P.4 一般人受苦, 因为不能接受事实。...
清净的法流
遇到苦 便忧心忡忡。 随着受苦的心情而痛苦。 然而智者 将能观照痛苦, 面对痛苦,细密地、 念念分明地看着它。 不沉迷于乐, 也同时迎接苦和乐。 一如树木迎接着季节, 夏天、雨季及冬日, 而从不抱怨。 如果到了它无法承受, 它就会雕落, 这是为了雨季来临时再萌芽。 它迎接所有到来的季节, 随着因缘而成长, 发芽、生枝、开花、结果。 有时阳光强烈,它也这么接受,提供给过客 蔽荫与清凉。 树自己忍受严热, 相反地却为世间和生命带来清凉。 因此我们也应迎接 苦与乐 犹如生命的季节。 受苦的人 P.4 一般人受苦, 因为不能接受事实。 我们时常掩饰错误, 可说是用不正确的方法来逃避自己。 如果我们能勇敢地 打开自我 来接受事实, 并决心改善, 那便能发现真相, 这是智者所赞叹的。 一个逃离外在现象, 但是不肯逃离内心造作的人, 可称之为愚痴或缺少智慧的人。 智者将尽力远离内心的造作, 却不远离外在现象。 他的心智勇敢, 足以面对一切。 努力培养自信心, 勇敢面对一切现象。 身痛苦时心不痛苦, 身热恼时心不热恼, 身困扰时心不困扰。 一般人仍执着于世间法, 当他们得到名利,便觉得快乐; 当他们失去名利,就感到悲伤。 就这样上上下下。 被赞美时,我们好高兴; 被责怪时,则既伤心又生气。 宛如上下浮动的水, 又像忽明忽暗的月, 沦为世间法 甚至言语的奴隶。 一旦被轻轻赞叹,就沉醉了; 一旦被贬低,便心烦意乱怒火中烧。 如果我们不能训练自己觉察, 并超越一切, 则将无法脱离痛苦。 世间一切都只是暂住, 所以我们别再沉迷其中, 我们受苦是因为占为己有, 相信那些都是我、我所有。 好象在欺骗自己一样。 面对真相 P.8 佛陀不曾教导我们逃离痛苦, 也不曾教我们远离世间, 但教导我们去面对、看清 并及时觉察痛苦。 也教我们看清世间了悟真相, 因此我们就不会白白受苦。 最后 我们就有能力超越世间── 饮食而不上瘾; 慈爱而不染着。 自出生至今, 我们曾经真正快乐过吗? 当我们饥饿却没有食物时, 会饿得胃疼发抖, 当我们想要排泄, 也会烦燥得坐立难安。 或行、或立、或坐得太久, 腿又麻又痛, 卧得太久,背部酸疼。 热也苦、冷也苦、 困倦更苦, 我们还为各种疾病而痛苦。 为衣、食、住而赚钱是很辛苦的, 在还没有得到这些之前, 必须时常与人竞争, 实在是太痛苦了, 吃饱之后又排泄一切, 一点也不留。 我们的身体真的很强壮,真的很美丽吗? 不久就会衰老了, 皮肤皱了,背也弯了, 视茫茫而齿牙动摇, 还会因生病而发烧、头痛、胃痛、牙疼, 最后死了 死后又有什么留下来呢? 当我们拥有房子,便成为它的奴隶, 必须时常看守及洗刷, 不论去哪里都不安心, 房子便成为我们的负担。 实际上那哪是我们的家呢? 世上的东西 也只是暂时被轮流使用而已, 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成为它永恒的主人。 有了丈夫、妻子、孩子,就得时常为他们服务, 我们失去了自由,任何地方也不能去, 一旦他做得不好,我们便会痛苦, 所以,不论我们拥有什么,全都是痛苦。 当我们染着于可口的食物, 便成为它的奴隶,必须赚钱来购买。 有时花了三、四个钟头的功夫吃完它, 之后还得清洗成堆的碗盘, 而隔天,就必须将这些食物送入厕所了。 我们实在很愚痴,竟时常沉迷于饮食── 那属于我们或其它人的废物。 我们用这些废物当作肥料来灌溉植物与蔬菜。 我们就得轮流吃这些废物, 吃了排泄又再成为泥土, 然而又得依靠着泥土来种植食物用以维生。 用过的水就骯脏了,然后倒在土上, 过后又从泥土中取出来使用或饮用。 我们认为猪肉很好, 实际上,猪吃垃圾、废物及馊水,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猪肉很好, 这实在是愚痴! 这世间的一切只有苦, 找得到快乐吗? 让我们来看清这真相吧! 时常注意自己的心, 当你接近异性时, 别让「想要他属于我」的欲望生起。 因为那会令你忧心嫉妒, 这就是贪染的爱。 婚姻和其结果必定会引生苦, 一个没有婚姻的人则幸运又自由。 男女互相接近, 危险如火, 太过亲密将会如触电般焚灼。 别尝试着时常接近或长久相处, 别让心坠入爱河, 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心。 身体 P.15 不论我们如何照顾 或保养自己的身体, 都无法避免老、病、死。 遵循真理去看清无常、苦、无我, 然后放下。 如果身体真的属于我们, 那么叫它别疲惫、麻痛, 这些感受暂时会消失, 过些时候又会出现, 身体哪有真正的快乐。 心是可以被训练 而达到离执与解脱的。 所谓圣贤 是真正在提升自己的人。 烦恼从何而生? 烦恼由心生出。 所以,必须从心中做起。 烦恼不会依附别处而生, 只在心中发生。 那些有问题有苦恼的人会伤害自己, 有人饮弹自尽、 有人喝毒、有人悬梁, 他们真是愚痴又缺少智慧。 身体并不会有烦恼, 如果它能说话,必定会说: 「为什么要伤害我? 我只是组织细胞罢了! 留下我为你工作, 以便实行那有价值的事, 对自己和世界都有益处。 在我老病死之前, 不要愚弄我或伤害我!」 正念守护世间 P.17 一个没有训练自己的心,而让它有良好正念的人, 不论是有钱人、百万富翁、 亿万富翁、贵族、 国王或皇帝, 不管他在这世间多么伟大, 不管他多有价值名望, 如果没有正念来好好地守护着心, 都将无法超越痛苦。 世间的人看重钱, 有如最崇高的神、有如最贵重之宝。 如此每一个人就追求更多, 不管多么辛苦都很欢喜。 因为他们喜欢、执着并忠实于钱, 甚至有时候必须扰乱别人都愿意去做, 为的只是与钱共同相处。 现在每一个生命都得很辛苦、很疲劳地去赚钱。 只有一颗爱钱的心时常坚守着, 它却从不爱我们。 一旦我们得到钱,它便快速地溜走。 我们永无止尽地追求着, 却常常得到又失去, 它诱使我们沦为奴隶, 甚至有时候会失去正念, 为了钱而杀害生命。 当我们被捕而受罚,受罪的还是我们自己, 钱不会关心我们。 虽然我们真正只是为钱做事, 但它却不关心而拋弃我们。 真实的朋友是在苦难中的朋友, 假的朋友交不得。 钱同时也是嫉妒、猜忌、竞争、暴力、分化的原因,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我们所能追求的感到欢喜和满足, 而不制造灾害来危害自己和别人。 倘若拥有少就用少,而不必苦恼烦乱; 如果拥有多,就以慈悲心施予他人。 因为一旦我们死去, 钱将同样的会跟着别人, 钱不会真心地与任何人相处啊! 它只是在欺骗我们,而成为它的奴隶, 迷失地爱上它罢了。 喜欢挑剔他人缺失的人, 生活是多么地痛苦。 当开始说别人坏话的时候, 已经滋长了自己有漏的烦恼, 也远离了烦恼的灭除。 慈悲的心是梵神的心; 邪恶的心是恶魔的心; 贪婪的心是饿鬼的心; 愚痴的心是可怜虫的心。 离执的心是圣人的心, 它超越一切。 混乱是人的特色, 当心处于混乱时,即为人。 问题的解决 P.23 一切事相各有其不同的原因。 问题即原因所在。 我们要检视生命中的问题。 有了问题,一定要从原因解决。 这原因即是我们的行为 以及问题发生的助缘。 所有的问题必先在自心中解决。 有些问题只能在因上解决, 那就是我们自己的行为。 有些问题必须在因及缘上解决。 有的人想以修正外在的因缘 来解决问题, 但从不修正自己, 他们越要如此做,就会变的越困惑。 如果要别人停止制造问题, 必须自己先停止制造问题。 ( 因:自己的身、口、意。 缘:外在的人、事、物。) 这世间所需要的 P.26 在每个时代,每个时期, 这世间所需要的是 利他、真诚和慈悲。 所有宗教的核心是 慈悲和奉献。 对于拥有或成为, 都不要存有我执。 愚痴的人 认为身心是属于自己的, 但实际上它们是属于大自然的。 如果他能完全地从粘縳的身心中去除自我, 他将会得到无尽的快乐。 P.27 在每个时代,每个时期, 慈悲和奉献 是治疗世间伤口的良药, 我们应经常在心中长养。 P.28 让我们时常想到其它众生, 他们也在受苦, 同样面对生、老、病、死的命运。 宽恕的法 P.29 心是作者; 心是知者; 正念是觉者。 事实上,每个人生命的本性是清净的。 即使可能做了不道德的行为, 那是因为愚痴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互相原谅。 用心观察自己, 经常以慈悲对待别人, 以法来满足自己, 这是灭苦唯一的道路。 法益 P.30 我们有了更多的法, 对这个世界就更有用。 因为我们牺牲的越多, 我们的心就越明净, 进而越平静、越坚强。 越是思惟到帮助别人的责任, 越能奉献与利他。 没有什么比得上当一个施者更伟大的。 烦恼即菩提 P.31 如果我们的心是具足了 正念、正知与喜悦, 便能在任何的情况下适当地调整自己, 让心从苦里解脱出来, 那我们就是「法的行者」。 法不在精美也不在华丽中, 但当我们在困苦中起观照, 法便清晰地呈现并教导我们。 在贫穷使得我们谨慎的地方, 苦便激励着我们。 这些困难使我们坚强, 且让我们更好。 谦虚 P.32 有些东西是因减少而增加, 有些东西是因增加而减少。 有些人为了得到利益佯装谦虚。 然而,谦虚是种美德, 知道如何尊重和谦虚 是无上的幸福, 就像成熟的稻穗总是向下弯。 智者不自夸, 他们总是谦虚的。 在上位拥有权势的人, 应该要有过简朴生活、奉献自己、 利益众生的想法。 这对世间来说, 将是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让我们以清净无染的悲智与平和来利益众生, 虽然我们将会遭遇麻烦或困难, 不要怕, 尝试真诚地付出, 并且为了别人牺牲自己, 如此, 我们将能体会到奥妙且奇特的感受, 并找到真正的快乐, 由于帮助他人——即使不为人知。 与实相捉迷藏 P.34 当我们害怕接受事实的真相, 我们总是企图躲开它、 遮掩它、假装它不在那儿。 但实相是不能被隐藏的, 它仍然在那儿, 终究我们自己还是得受苦。 当我们的心被行为所欺蒙, 大自然将使我们受苦, 面对生、老、病、死, 我们将感到烦闷。 一个人能洞见这些现象是正常的,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并能离执, 将不会受苦。 无论什么发生在他身上, 他都不会受苦, 而能平静的微笑面对。 智者俱足正知正念, 在哪儿都不受苦。 以平常心做好他的责任, 冷静地觉知: 拥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生、虚幻的灭。 在获得之前,〝获得〞并不存在; 在拥有之前,〝拥有〞并不存在; 在成为之前,〝成为〞并不存在。 由于一时的心行与执取, 这些东西后来才出现。 而终究无一物被遗留下来, 一切都寂灭了。 凡夫的嘴巴 P.38 走在正法道上的人啊! 不要在意凡夫的话。 不论我们做得多好, 如果无法满足他们污染的心意, 他们将不会了解, 并因而责备我们。 我们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 善、恶并不是从人们的口中而来, 而是在我们的行为中。 清净或染污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人无法净化或污染我们, 这端视我们所作所为而定。 圣人之乐 是源于内观、正知、正觉与法喜。 一旦了悟,他们不再迷惑; 一旦觉醒,他们不再耽溺于烦恼; 一旦喜悦,他们不再苦恼。 在他们的内心是明净 且自由自在的。 没有什么事可以污染、阻碍、 束缚他们。 因此,他们被称为出世的解脱者。 法的核心 P.40 法的核心 是放弃外在的事物,即我们所拥有的物质 及内在的事物(情感与情绪)。 要拋弃情感与情绪需要很多技巧。 要舍离贪、瞋、痴、爱、恨、 恐惧、染污、困惑和不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生命中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放下。 〝放下〞不是忽视责任、 逃避现实、 离群索居、 或反对别人。 佛陀教导我们去面对这个世界, 他从未教我们逃避。 如果一个人能放弃所挚爱的东西, 他的心将会变得坚强。 在寻求到所爱所求的人、事、物后, 放掉他们, 对凡夫来说是很困难的。 因为对许多人来说,保有他们是极大的乐趣。 所以,谁能成功的放弃他们, 就拥有坚强高贵的心。 好的要培养,使它越来越多。 不要丧失你的勇气, 如果我们活着, 我们必须持续地以 思维、冷静与坚定来面对。 法是好的, 它有助于使心平静。 当法进入我们心中, 它提升我们的心灵, 去帮助包括坏人在内的一切众生。 如果我们都能这样做, 就会拥有一颗高尚的心, 即是所谓卓越的人。 P.43 山从不畏惧天空; 智者从不畏惧世俗的事象, 正如山的力量。 善心 P.45 以善心、舍心及奉献 来做一切善事。 观照一切都是自然的现象, 无论什么发生; 无论什么存在; 无论什么消失, 只要如实的知道。 老、病、死的呈现 也只是一种外在的现象。 要超越老*; 要超越病; 要超越死。 (* 不担忧老、病、死, 这些现象均不能引生苦) 精进 P.46 就好象水珠一滴滴的坠落 流遍整个容器一般, 良善的培养, 也是一点一滴的形成。 正念可经由逐步的培养而达成。 我们要安住正念, 并且小心观察和思惟。 一旦持守戒律, 戒律将会看护我们; 一旦修习襌定, 禅定将会增长我们; 一旦培养智慧, 智慧将会照亮我们的心。 业 P.47 在五蕴*中我们所造的业, 其中有因、有果。 业将永远随身。 一无所有 是指完全地灭除五蕴 和所有的执取。 训练自己真正的放下。 如此修行,直到习惯成自然。 然后我们将体会到 清安之乐。 (* 五蕴:色、受、想、行、识) P.48 枯了的树枝还有它的用处 那我们的生命呢? 生命的果实 P.48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不管我们栽种什么,都将得到它的果。 这就是大自然的实相。 世上的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一样的, 但由于业,生命的形态就有所不同。 不管他们做什么,都将得到它的果。 就好象在同一地方生长的植物, 由于品种的不同,长出的果也不同。 现在是过去的果; 未来是现在的果, 每件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而结果。 今天耕种,将来结果。 生命的不同在于〝业〞的不同。 如果我们修行正确、正当、正直、良善之法, 所得到的将只是〝善业〞。 良善 P.49 良善来自我们的作为, 而非来自人们的言语。 我们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 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手持着引导生命的缰绳。 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要继续耕耘。 以正念、正知伴随着觉慧, 掌握我们的生命。 法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生命的创造者 P.50 因为佛法是生命的创造者, 我们的确可以把自己创造成任何东西, 动物 、凡夫或修行人。 死亡不是生命的审判, 真正的审判是善恶。 想要从苦中解脱的人, 不要渴望世俗之乐。 想要得到良善、清净 和自在的人, 要勤奋地践行不执取, 而从自我中解脱。 P.52 太阳在即将下山之前, 仍然散发最后一道光芒, 而我们身后还能留下什么呢? 知足的人 P.53 知足的人可以看到 获得的坏处、 拥有的危险, 这是放下的最高德行。 一个人不能洞察 获得的坏处、 拥有的危险, 将会被物欲所迷惑。 拥有的,会失去; 来了的,要离开; 存在的,会消散; 有生的,必有死。 死去之后被埋葬的是身体, 心识则不然, 它将跟随自己所造的业, 继续它的旅程。 发掘自性 P.54 人们到过很多遥远的地方旅行, 人类已经到过其它的星球, 但是人们忘记 最近的目的地 是〝自性〞。 发掘自性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人们发掘了 他的真实自性, 所有的苦终将止息。 自性之法 P.55 大自然有不同程度的法, 粗浅的、适中的以及精细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说法, 其中最靠近我们的是我们自己。 藉由精进不懈怠来了解自己。 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 我们也会明了其它的事。 因着这种了解, 我们会超越对身心的执取, 这是我们将达到的自在, 也是我们的目的地。 思想 P.56 人类善于思考, 但却往往被思想所缠缚。 然而人类需要思考、想象、 思惟和观察, 才能使心住一境。 心住一境则思想停息, 此时真理才能显现。 但真理并非思想。 知苦而息苦 P.58 见到烦恼而不随顺烦恼, 就没有痛苦。 这代表他〝见到了法〞。 当一个人〝见到了苦〞而心中不苦, 这就是〝见到了法〞。 当接触外境心不造作、不动摇, 而在平常中对外境了了分明, 即是从接触中看到修行的进步, 也就是聪明人敏锐和迅速的心。 当心中出现某种念头, 就往内心观照。 当正念正知在心中圆满俱备, 心的觉念将扩展起来, 对于每一个举止都了了分明。 泥沙杂带的河流经过之后遗留着淤沙, 但洁净的河流经过之后, 却了无遗物。 在感觉外物之后, 愚痴人会受其侵扰, 然而智者却能处于平静。 平静的心 P.61 当心不平静, 不论做什么、说什么或想什么, 都将是错误且不完善的 而造成混淆。 如此一颗被混淆的心, 将形成错误的举止。 平静的状态就是善, 其本身有着甚深的含义。 佛陀直指此心, 教导我们平静这颗心。 心的培训 P.62 心是可以培训的。 不论发生何事, 试着去面对而不要畏惧。 勇于面对我们生命中的任何事物, 并且细心观察, 直到了解其真相为止。 透过此种践行, 将可获致善, 并达到清净与解脱。 流浪的心 P.63 如果心能随时安住于当下, 苦是不会产生的。 如果心迷途于过往或未来, 一旦发现则立刻拉回当下。 随时如此地践行, 直到我们精熟、平常*与自然。 随时活在当下, 苦便无处可生。 (* 指宁静与平和) 不要放逸 P.64 不要放逸, 不要忘失正念。 观察六根, 体悟他们生灭的本质, 则不会被扰乱。 自染杂烦恼中解脱的, 正是此心。 正知在此心中 P.65 认识这颗心; 观察这颗心; 看清这颗心; 照亮这颗心,使心明亮。 要清楚明了此心所想; 要清楚明了此心所造之言论; 要清楚明了此心所成之行动; 不论其是否正确、如法、适当、道德、 正常或自然。 抵达法的心 P.66 践行法 是要回到原本的自然和光明。 它是清净且生意盎然的存在于每个人。 人人都具有智慧, 只不过正念有时会忘失, 觉察有时是微弱的。 因此要精勤的点燃正念, 要自我规律。 试着尽你所能去〝认识并看清〞自己, 尽量的安住于自己。 别去攀缘他人, 别去担心外在的东西。 心往外攀、执着, 便会忧心忡忡, 此即苦因。 苦则是造作的果报。 觉悟法性安乐清凉的心 也只不过是一颗懂得放下的心罢了。 究竟的了悟是不勉强放下的放下, 也就是自然且自发的放下。 只要能圆满地开展正念与智慧, 这颗心将如一朵盛放的莲花。 正念正知 P.68 法是正念、正知与智慧的 究竟圆满。 他们是如此地在此心中融和着。 他们是一体的 而没有区隔、狭隘、 冲突或混淆。 透过法的住持, 将可引生 智慧、觉醒与悦乐。 生命将以自然的途径, 来形成平常及智慧。 当正念与正知 皆圆满地均衡时, 这将是智慧的所在。 然若正念与觉醒 退失而变得微弱时, 无明则将出现 而形成心中的黑暗。 但只要一有智慧, 真正的光明便照耀着, 且黑暗随即消逝。 因此,我们应随时保持正念, 使其明亮且强烈, 呈现其至极的利益。 清净、明洁且寂静的心 便是最高的善法。 不论身、口、意之行动为何, 我们的心将是洁净且祥和, 没有瑕疵与漏失。 以正念与觉知看好你的心 P.70 以正念与觉知 看好你的心。 观察、观察再观察, 使心合于法, 合于律。 正确地引导自己 观察万事万物之生灭, 直到了解事物外在与内在的生灭现象, 然后看好你的心。 看清心念的起伏升降, 直到心能舍放为止。 由于清楚照见 事物的生与灭, 心将自行灭寂。 心的精灵 P.73 正念常住并随观于心。 务使醒觉、了解 且清楚了知我们的心。 在清楚了知所有心念的 生、住、异、灭之后, 心便处于宁静祥和之中。 觉知者与观察者 乃心的精灵。 心的检视 P.74 当心处于全然的平静中, 我们将可看清其中并无苦之存在。 但这种状况得需 圆满的正念与智慧。 它们将渗澈入心, 直至心确实完全离执为止。 进入心的深层, 我们可达到无我的状况。 只要一体验到这现象, 我们可获得平和且有能量。 这端视正念与智慧的程度而定。 当心接触任何的外境, 让心安住在中道, 观察它、注视它、且了知它, 而别成为参与者。 正定 P.75 正定 是指心的如如不动与一境性。 在任何的举止、动作、任务上, 心都不受困扰, 这就是正定。 维持正定 P.76 当心平静 且正念与智慧圆满时, 将可觉察身与心, 此时平静的心是坚实的。 〝心行〞减少了, 只存〝佛陀〞 做为观的对象, 这就是正念的维持。 净化心意、 舍弃自我、 自诸事物的执取中脱离出来, 顺其自然地完全放下, 将能解脱痛苦。 试着随时觉醒, 守护六根, 要践行对触的察觉, 并训练自己放下 我们所执着的东西。 因为心具有自然的 染杂倾向, 因此,一接触外境则需立刻察觉。 平静的能量 P.78 世上平静的地方逐渐减少, 但是还可以找到, 而心中的平和更为难寻。 外在的噪音似乎平息, 内心的噪音却依然可闻。 外在的形象虽渐远去, 内心却依然喜好着。 平静蕴藏极多能量。 具有平静之心的人, 能够进入自然的本怀, 能量汩汩从中引曳而出。 不灭的心 P.79 欲求把人 从其所欲求的事物隔开。 欲求形成挣扎与战栗, 自我与时间于焉生起。 当欲求消失时, 自我与时间止息, 真实的寂灭随即流布。 在绝对的寂灭中, 生与死是和谐无碍的。 世间与法将合而为一, 不灭的心历历浮现。 觉知 P.80 觉知缘起于被觉察的东西。 一切被觉察的东西 也只是被觉察罢了。 才被觉察到,它们便溜走了。 如果心处于中道, 放下一切攀缘造作, 被觉察的东西便无法主宰心, 也不会引生痛苦。 真实的觉知 P.81 〝觉知〞* 并非善, 善行也并非〝觉知〞。 〝觉知〞并非恶, 恶行也并非〝觉知〞。 这〝觉知〞只是觉知的一种要素, 也是法和心的一种要素。 超越善恶的觉知 才是清净的觉知。 (* 此处〝觉知〞指心的状态 具足圆满正念与智慧。 当心接触到外缘, 觉知的心将真正了解外缘的本质为何。 不论其多好或多坏, 觉知的心将不会去执取。 因此,心在每一刻得以处于寂静中。 这是为什么觉知的心超越善恶之上。) 出世的境界 P.82 有时,在人的生活当下 就出现出世的境界。 它是平常、清凉、清安、及光明, 而不带一丝波纹* 或阴蒙。 心是处于平静中,而非晃动的。 当观察者的心处于寂静, 并对所有状况均觉知, 而毫无成见之时, 法是生机盎然的, 而处于自然开展的状态。 正念开展的状态 是对当下的清醒与觉知。 对于外缘的刺激或引诱, 喜欢或厌憎, 心都不为所动, 只是觉知着它们。 能平静地去觉知, 便是殊圣的觉知, 也是最真实的觉知。 (*内心的干扰) 心 P.84 心没有时间。 当念头起时,时间也就开始。 心没有性别,没有年龄; 心不是年轻或年老的,不是高的或低的; 心不是白的,不是黑的; 心什么都不是, 只是清净觉知的要素。 念头不是心, 心也不是念头, 但彼此微妙地相关连。 当心平静时, 可感到欢喜与自在, 并能深入且清晰地 觉知很多很多事。 觉知的心 P.87 觉知的心 总是随时适切地调整。 它知道如何利用 〝传承下来的真理〞*。 只要一了解到这种的真理, 它便不会执取。 当不执取,心则自由, 这就是解脱或涅槃。 涅槃非关情绪, 而是有关业因的灭息。 我们无需做任何事, 而只要观察、知晓并清楚明了就好。 当平静在心中生起, 我们将不会有心灵的疾病或不安, 而只有平静和清明。 (* 指被假设为真的信仰 中道的心 P.88 当心本身 洞见存于平静与混乱间之差异, 智慧将立即生起。 不管人们用什么态度处世; 不管他们做些什么; 粗鲁的行为、态度或言谈也好; 难以目视、耳闻或感受也好; 把心安住于中道, 视他们为正常的现象, 如此,我们则可获得涅槃, 而息灭所有的苦。 愚者与智者之所寻 P.89 智者寻找菩提心, 愚者只在乎佛陀的塑相。 愚者只控制身体与言语, 但智者却以正知正念来守护着心。 当心变成寂静与专注, 行为与言语也随之平静了。 当心真正平静而不被扰动, 处于寂静, 就能遇见涅槃。 出家 P.92 心的出家是一条不偏不倚直接的快捷方式。 我们可以在自心中找到佛陀。 实际上,佛陀端坐在每个人纯净的心中。 身的出家只是外表在告诉人们 他是放下烦恼的人。 因此,心的出家比身体的出家更重要。 只是身体出家的人, 他的心与凡夫是一样的。 心中仍旧充满了贫、瞋、痴。 所有的行为是为了增加名利。 他仍然是自私、偏见和嫉妒的。 他想要累积财物、地位、追求赞誉, 就好象在家人一样, 他的慷慨不是来自真正的慈爱。 身出家的人会制造出另一个我。 他愚痴地认为他已经放弃在家生活。 虽然是出家人却走进了新的执取领域。 在那儿,他取悦了更多的我, 认为自己是伟大、神圣的。 没有人敢反对他所做的, 不留神地,他会伤了自己和别人。 有些修行人痴迷的执取我慢。 我慢来自别人的赞美和景仰, 他们仍然是自私的。 做一个出家人并不等于穿著黄色或白色的袍服。 如果出家人的意义是在于这些有色袍服的话, 当我们将树干、石头穿上袍服, 他们也应该变成出家人。 一个真正的出家人要有纯洁的心、智慧、 从容不迫、了知与醒觉。 任何人有着慈悲心, 拒绝伤害别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生命的价值在于所作的结果, 而所作的价值在于他的行为。 入法 P.97 见到沙门 聆听他的开示,是一种福报; 但是保持沙门的身份, 是更大的福报。 见到圣人聆听正法, 也是一种福报; 但走在正道上, 是更大的福报。 入法 我们必须亲自去体验。 Sanditthikam: 修行的人一定能亲自体证。 Opanayikam : 法一定可以向内观照。 如果只是看到外相, 便不是走在入法的路上。 放下执取的人 P.98 出家人的生活 是简单、知足的。 不奢华, 他是平静、平常、祥和的。 借着法、为了法, 他将自利、利他, 平和洋溢。 没有克制六根, 会危害清净。 没有了解经典, 会危害修行。 不专心的倾听,不澄清的观念, 是智慧的障碍。 没有觉察,没有观照, 是通往涅槃的障碍。 自在的生活 P.99 像小鸟一样自在。 入夜即睡。 不堆积任何的东西在鸟巢里, 很早就飞出鸟巢, 知足地寻它的食物。 从不在巢里积聚食物。 自在的小鸟可以飞到世界的尽头, 虽然它没有长长的尾巴和翅膀。 孔雀有很长的翅膀,但它不能飞。 它被自己的华丽所缚。 有的鸟在笼里唱着悦耳的歌, 吃着很好的食物, 但他们一点也不自在。 当一只自在的小鸟要好多了。 出家人可以自在地过活, 没有执取,没有束缚, 不期盼任何事。 圣洁的心 P.100 彻底熄灭苦的圣人, 即俱足了圆满的正念。 随时都在觉照中, 任何东西都无法入侵。 他不会执取自我, 不会被任何的境所干扰。 当看着、听着或思惟时。 他不会被任何的过程所影响。 即使一些过往的记忆升起, 他不会喜欢,也不会讨厌。 他的心总是平静的。 解脱的心 P.103 解脱的心 已经远离所有的烦恼, 达到止息苦的状态。 佛陀、阿罗汉们、 伟人或小人物, 已经从苦中超脱, 进入相同的不二状态, 但是他们个人外在的能力、 特质和习惯都有不同。 就好象森林中的树木 有不同的种类, 但都有相同的本性。 自在的心 P.104 心总是执取某些东西, 因为我们没有思惟 如何放下烦恼。 事实上,入法、放下烦恼 不是遥远的事。 经由中道自己培养 是唯一的道路。 唯一的道路是 由正念来守护观察; 以正定作为中心力量; 以正见作为领导者。 当心体悟到不执取, 〝我〞 就消失了。 有的是了了分明的状态。 心会注视着身体和感受, 不执取且超越他们。 逐渐地,心是正常、自在的。 然后生命将会步上正道。 在生活中 有的是清净、宽阔。 这样的实践将为世界带来祥和。 觉悟的心 P.106 当心是平静时, 身体是安逸的, 思绪是明智的。 我们所做、所说、将是正确的。 因为心不受限, 是道德、正常、俱智慧的。 当我们维持清净梵行, 我们就有慈悲和智慧。 如果以平静、明洁的心 做正确的事, 我们将会 使别人感到愉快。 出世间的心 P.107 根、尘是感官之乐的来源。 当一个人不再受六尘的影响时, 他从根、尘的控制中解放。 而且,他可以说是一个自在的人了。 已经克服感官之乐的修行人, 会得到宁静的悦乐。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世间的烦恼 P.110 烦恼既不是邪恶 亦不是畏惧的事。 它不是可迷恋的好东西, 而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份。 长久以来与世间共存, 依照着自然的轨律, 持续地升起,成、住、异、灭。 是我们的心本身执取着烦恼, 并造作出不清净的念头, 赋与它们价值和名相。 因此,不要从自然的现象中逃离, 务须觉知所有心行, 停止造作念头, 观照其如实相, 接受万物虚妄的真相。 迷执 P.113 迷执善,则厌憎恶; 迷执好,则厌憎坏; 迷执对,则厌憎错; 迷执自我,则亦执取他人。 因此,随缘受苦。 只要照见万物皆空, 诸苦将以其本然面貌被洞穿。 法超越好坏, 谁要执着好而不满意坏即非法。 让我们的心放下,安住中道。 超越善恶好坏, 则是正法。 无我之流 〝无我之流〞 P.111 凡事都只是纯粹的自然本质, 随风飘逝, 了无一物值得执取。 万法同一源,一即一切。 P.112 以欲断欲* P.114 以欲来增长波罗蜜**。 欲是一种推动我们增长波罗蜜的力量。 当波罗蜜累积够了,就放下, 而不再受困于欲和波罗蜜。 当已经圆满地觉察自已, 则亦要放下这觉察***。 执取任何法也都还是迷执。 有时也会耽迷于法, 在其中享受。 想要多去教导他人, 想要全部都拿取, 这便是沉迷在错误中。 *欲在此指善法欲 **波罗蜜=累积善法 ***觉察在此为刻意的觉察 善恶皆无我 P.115 苦或乐, 恶或善, 都只虚幻的生灭。 精进行善, 直到了解无我。 届时,你将进入 离执的状态。  甚至是善报也不再染着。 觉知好坏为何物, 但都不要执取。 一个置心于诸物之上的人, 将是清净无染的, 透过内在觉照而从中脱离迷惑。 松脱 P.116 凡是带着瞋怒与误解的人, 将被烦恼的火焰吞噬, 焚烧自己和他人。 他将唤醒深植的烦恼, 变得更挑衅。 尚未发生的将发生。 他将受苦, 他将阻绊自已的发展与善行, 他将无法获得 圆满的法,平和的寂静。 觉悟后才了知 P.119 因为了知无明 智慧于焉升起。 觉知痴,导致证悟。 觉知愚,引生聪敏。 死而再生是个谬见。 死而灭绝也是谬见。 正见是了解 〝因缘法则〞,就是 此有故彼有, 此无故彼无。 这只是因缘现象的锁链罢了。 死亡的实相 P.120 生与死 并无不同。 死只不过是 缘灭的现象。 哪有真实的死亡呢?  因为无我,故实无人真正死。 当死亡的觉照了了分明呈现时, 我们将意识到并超越死亡。 这便是放下的状态 。 那些了知自己已老的人, 他将有智慧; 那些能觉照自身不净的人, 其心将纯洁美好; 那些不被美好所迷惑的人, 其心将清净无染。 法流 P.122 各种真实的法源, 其实是一体的。 所有面对真实法的人, 都将到达同一目的地。 永不改变的至上真理, 是〝涅槃〞,是解脱的状态。 或说跳脱因缘的心。 变动的法 P.123 生命在推移与变动, 世间在推移与变动。 凡事都是因缘的,刻刻变动。 世间变动时,生命也变动。  穿越诸多不同的体验, 生命时而艰困,时而宁静。 永远在迁异,永不稳定。 我们必须接受而不要否认或拒绝生命。 也必须努力过活, 以便实现我们的愿望。 法 P.124 整个生命都是法, 法包含一切。 凡有健全的耳与眼, 将能耳闻、目见, 并深入了解法。 自然本身将依其本然, 以寂静的语言 宣说法,教导法及称颂法。 静下心来并且观察, 则将聆听到清晰的法音。 法己经存在那里 *。 当住于正念, 觉醒与智慧 圆满地于心中安立, 心将入于一境。 诸事将呈现 供我们观看与了解。 如果心持续专一, 不论或坐、或立、 或看、或听, 其将全然地 了知所有事物。 (* 观察直到了知自然真相, 亦即无常、苦及无我。 不要执取这些事, 意指得法, 且法在那儿。) 无声的法语 P.126 自然而然地,当我们修持 为了解脱苦, 贪、瞋及痴。 我们必须自己教导自己, 必须以自心清净自心, 直到对犯下恶行 感到羞耻, 然后,才会开始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是自然而然的, 自然教导自然, 这是无声的法语。 无需一位师父, 法语的现象即是说法者, 亦是心传心。 内在的风* P.127 世上,风的力量最大。 少许的风能煽起大火。 被平息的火 变得隐而不见, 而转成液体 水。 水的成份 相互依存, 最后变成固体 地。 因此,地、水、风、火的存在, 就是因缘循环的现象。 风确有很大的力量, 尤其在身体的运行上。 形成坏心情。 内在的风和畅, 形成好心情。 风就是力量, 因此,必须调伏此风。 *内在的风是指呼吸和气息
/
本文档为【清净的法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