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2013-08-08 7页 pdf 543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9693

暂无简介

举报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第29卷第1期 2008年 1月 科研管理 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 V01.29,No.1 January,2008 文章编号:1000—2995(2008)01一007—0157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殷群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采用归纳和对比分析的的方法,对国内外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据 此提出:企业孵化器主要包括三大特征:一是温室特征,二是保姆特征,三是顾问特征;企业孵化器的分类,从 最有利于管理的角度看...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第29卷第1期 2008年 1月 科研管理 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 V01.29,No.1 January,2008 文章编号:1000—2995(2008)01一007—0157 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殷群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采用归纳和对比的的方法,对国内外企业孵化器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并据 此提出:企业孵化器主要包括三大特征:一是温室特征,二是保姆特征,三是顾问特征;企业孵化器的分类,从 最有利于管理的角度看,采用专业、综合和虚拟的分类进行分析最为合适;企业孵化器的运作主体可以分为 政府、大学及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三类,相应地,其运行经费来源应当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完全自收自支 的三种方式;对企业孵化器运行效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维探讨和评价,但归结进来,主要涉及三个关 键指标:一是在孵企业成长能力,二是技术转移成效,三是在孵企业毕业率。国外关于企业孵化器的研究已 经从一些概念、机理方面转向个案研讨,国内的研究多数还处于介绍分析国外材料和经验的层面。缺乏系统 探讨企业孵化器发展机理的成果、对促进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关注不够。 关键词:孵化器;运作主体;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建设 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15年重大战略部署,标志 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的轨道上。增强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 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重视和支持中小型 高科技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国内外的成功 经验看,企业孵化器就是伴随着中小型高科技企 业的创业应运而生的。 企业孵化器的概念由美国乔·曼库索 (1959)首次提出,1963年在美国和英国开始组建 企业孵化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球现在约有 4000多家企业孵化器。从国外企业孵化器的发 展情况来看,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目的主要是繁荣 当地经济、解决就业问题,其核心业务是支持创业 企业发展。我国企业孵化器起步于20世纪80年 代。1987年6月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在武汉 成立;1988年8月,企业孵化器的工作被列入国 家火炬,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其 功能主要是孵化科技型企业。随后,一些新的企 业孵化器形式不断出现,如大学科学园及各种专 业孵化器等。迄今,国内外有关企业孵化器问题 的研究重点,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孵化器的概念内涵 关于企业孵化器的表述,通常使用“incuba- tor”(孵化器)、“innovationcenter”(创新中心)和 “enterprisecenter”(企业中心)等,许多学者对企 业孵化器概念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 补充。 1985年,美国成立了全国企业孵化器协会 (NBIA),该协会认为,企业孵化器是推动风险企 业发展的有效过程。孵化器培育的是新企业,是 帮助新企业在最脆弱的初创时期能够生存和成 收稿日期-'2007一04-25. 基金项目: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3039)2007—2009;江苏省软科学课题(BH2006010)2006—2007。 作者简介:殷群(1959一11),女(汉),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 管理,企业创新管理。 万方数据 ·158· 科研管理 2008年 长。孵化器对新企业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 进行援助,帮助新企业获得资金,对暴露出来的关 键性的商业和技术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企业孵化 器针对新创立公司提供一系列的援助计划,通过 内部的专门技术与公用的资源网络来提供商业及 技术援助的渠道;重点针对新创立的企业在其早 期刚刚成立,最容易受伤的阶段中提供所需要的 帮助,并且促进新生公司的成长、技术转移及当地 经济的繁荣¨J。 Plosila和Allen(1985)的定义为:小型企业孵 化器是为促进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创业期的发 展而设立的设施旧1。Smilor和Gill(1986)的定 义:企业孵化器是用其所有掌握的、控制的各种要 素来支援创业企业家开创新事业而设立的一种装 置。RaymondW·Smile(1987)认为,企业孵化器 是为了协助创业者的新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 同的服务与支援给新创业或新生公司。Rustam Lalkaka(1994)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座具有少数 管理人员的设施,此设施以一个系统的形式来提 供实体工作空间、公用的设备以及技术与商业帮 助的渠道。如此可以降低新生企业的创业成本与 改进商机的迟延,以降低创业阶段失败的几率。 RustamLalkaka(1994)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经营 单位,在发展的初期须由政府提供支持,如提供低 租金(或免租金)的既有建筑物与一定的经费,其 经营以服务为导向,紧密依赖大学与研究院所的 帮助,与社会等非正式组织建立联系。Rice和 Matthews(1995)的定义:企业孵化器是以调配中 心的身份,为创业企业家提供各种建议和指导,对 创业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和资 源进行调剂的援助项目”J。 丁坤和凌国平(2003)认为,企业孵化器是通 过各种渠道,帮助新创企业组织协调各种新创企 业所需的资源和企业能力的理想组织MJ。明大 军(2004)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 济组织,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 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和咨 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推 动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 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J。 综上所述,企业孵化器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 学科视角进行分析和界定,但仔细分析,其核心内 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三大特征:一是温室特征, 可以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成长提供场地、 办公设备等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二是保姆特征,可 以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工商注 册、税务代理和行政辅助等服务和支撑;三是顾问 特征,可以为在孵企业提供财务、人力、市场等管 理性和战略性咨询等。 2企业孵化器的分类 企业孵化器始于美国,而后向欧洲及世界其 它国家和地区传播,至今已在许多国家得到迅速 发展。在美国,企业孵化器又称为技术孵化器、企 业创新中心等,德国称之为创新中心,挪威则定名 为创新就业系统实验室,在我国最初称为“高新 技术创业服务中心”【6】。虽然名称不同,但其目 标是一致的,都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帮助高新 技术中小企业的创办、生存和发展,不同国家的企 业孵化器的分类有一定的差别071。 RosaGrimaldi和AlessandroGrandi(2005)将 孵化器分为四类:企业创新中心、大学企业孵化 器、公司所有孵化器、个体所有孵化器。在此基础 上,他们总结出了两种主体孵化模式。第一种模 式多为各地的企业创新中心所采用,这类孵化器 提供的服务侧重于有形资产和硬件设施,项目多 为长期规划,因而较适合培育传统生产部门的企 业。第二种模式更多地提供资金、知识、管理经验 等无形资产,以及高价值、专业化的服务,帮助提 高企业的快速市场反应能力;项目多为短期规划, 因而较适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企业【8】。 EliasG.Carayannis和MaximilianvonZedt- witz(2005)提出了五种孵化器原型:大学孵化器、 独立的商业孵化器、地方企业孵化器、公司内部孵 化器及虚拟孵化器【9】。前四种与RosaGrimaldi 和AlessandroGrandi的分类法基本相同,不同的 是虚拟孵化器。虚拟孵化器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 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而兴起的,虚拟孵化器以 网络资源为核心理念,通过庞大的信息网络,向新 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本行业 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和管理经验u⋯。 AnneB谚llingtofi和JohnP.Ulh谚i(2005)讨论 了一种新的孵化器模式——网络化孵化器,他们 万方数据 第1期 殷群: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地域共享、关系协作和规模 经济基础上的孵化器运作模式,同一孵化器内的 所有企业都坐落在同一栋建筑内,企业在资源互 补、能力互补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例如几家企业联 合起来承包一个大型项目。孵化器内设有由各企 业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计算机共享网络的 维护和网站更新、企业间日常业务的协调、经验交 流、聚会的安排等工作。孵化器内的所有企业促 成了一个小型的合作网络,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 生关系(symbioticrelationship)¨“o 我国对于企业孵化器的研究,景俊海(2001) “企业孵化器的科学分类及社会关系分析”将其 归纳为:(1)经典综合企业孵化器,以政府或社区 为主要投资人,注重于为企业组织创立提供系列 服务;(2)现代综合企业孵化器,投资主体由政府 部门主导转向政府部门、研究教育部门、企业界和 社会团体共同投资或共同参与,一般接收有发展 潜力的新创企业以及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入驻。 (3)专业企业孵化器,以综合企业孵化器、大学、 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个投资或联合投资为主导,着 眼于对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企业进行孵化:(4) 虚拟企业孵化器,着眼于为孵化企业配置创新资 源:虚拟企业孵化器没有有形的孵化基地和服务 设施,着眼于按市场机制为孵化企业配置创新资 源;(5)创业投资集团孵化器,以企业为投资主 体,融合风险投资、多元化控股和专业孵化器的功 能,向孵化企业提供企业发展战略、品牌经营和公 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支持。这种类型的孵化器采取 了完全企业化运作方式,使企业孵化器具备了独 立的投资功能,解决了传统企业孵化器难于吸引 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问题u2|。 综上所述,企业孵化器尽管可以根据不同分 类进行分类,但我们认为,企业孵化器的核心 是扶持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创业和成长,其关键在 于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所以从最有利于管理 的角度看,采用专业、综合和虚拟的分类进行分析 最为合适。专业类企业孵化器应当以行业作为分 类依据,包括行业内所有技术领域,而不是单一技 术;综合类企业孵化器应当以区域作为分类的主 要依据,核心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有明 显的区域性特征,而不是几种专业企业孵化器的 归并;虚拟企业孵化器应当以开放式信息网络作 为分类依据,可以包括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相关 企业孵化器,但核心是各企业孵化器必须通过信 息网络进行组织并服务于共同目标,而不是封闭 联系的孤岛式企业孵化器。 3 企业孵化器的运作主体 LoisPeters,MarkRice(2004)根据孵化器运 行目的分为三类主体:非盈利性孵化器,由政府、 社区和其他非盈利性组织创办,主要关注就业和 经济多元化;盈利性孵化器,由私营公司或投资集 团创办,主要关注资产增长、技术转移以及在进驻 企业内的投资机会;大学孵化器,由大学创办,主 要关注学生的培训机会及教授研究成果的商 业化㈣。 纽约州立大学商学院的副教授SarfrazA. Mia(1996)对大学企业孵化器(universitybusiness incubator,UBI)进行了研究描述,他认为UBI是大 学采取的促进新兴技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举 措【141。Z.Palmai(2004)认为,大学建立孵化器的 主要目的是为教授们的研究成果提供商业化服 务【l引。D.Markman(2004)等人认为,大学企业孵 化器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新技术能否顺利地 实现从实验室向新企业的转移。Thomas.Neal (2004)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育出成功的大 学企业孵化器,他认为,第一,大学根据自己的优 势选择孵化器的技术类型,第二应该明确孵化器 能够提供哪些关键的产品或服务¨6l。Amanda Collins(2003)认为,大学企业孵化器及其进驻企 业的成功,与大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大学应设专门 的培训项目,主要面向理工科学生,向他们讲授创 业技巧,可以培育出一个富于创新精神和创业理 想的学生和教师网络,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 “点子”,然后由孵化器帮助他们实现可行的创业 计划,逐步达到预期目的u‘7J。 PhillipH.Phan和DonaldS.Siegel(2005)研 究了以科技园区为依托的企业孵化器,他们认为, 科技园和孵化器都是通过知识聚集和资源共享来 加速新企业发展的组织形式,二者既有区别又相 互交叉,其中,科技园担任着孵化高科技小企业的 功能。科技园通常与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 研究中心有着合作关系、其宗旨是鼓励人驻的新 万方数据 ·160· 科’研管理 2008年 技术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成立和发展,其功能主要 是促进技术和商业技能向入驻企业的转移。由此 可见,科技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孵化器”【18|。 JamesKeaton(2000)认为,以社区为依托的 企业孵化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巨大,理想 的状态是在每一个地区有一个高度专业化、运作 高效的孵化器机构,集合当地的各种资源,推进区 域内所有城镇的经济发展。这种区域集中的孵化 模式将会带来产业集群的长期效应。而且在一个 大的区域背景之下,不同业务类型的新企业更容 易被放置到最合适的市场位置¨9|。MariaP. Aristigueta和JoseI.FernandezJr(1998)探讨了 以少数民族社区为基础的企业培育计划,他们选 取的案例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实施的一项 名为“西班牙企业启动基金”的计划,该计划旨在 扶持当地一个西班牙裔社区居民的创业行动。经 过分析,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实施类似计划的过 程中,稳定的领导层和清晰的战略目标是至关重 要的‘驯。 综上所述,企业孵化器的运作主体可以分为 三类,相应地,其运行经费来源应当是全额拨款、 差额拨款和完全自收自支的三种方式:一是政府 部门或政府管理的社区组织和社会非盈利机构作 为主体,负责创办和管理非盈利性企业孵化器,运 行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支持;二是大学和科研机 构作为主体,主要负责创办和管理促进大学科研 成果迅速转化的企业孵化器,必须充分考虑科技 成果转化特点和运行效益,其运行经费应当来自 政府差额拨款和成果转化的合理收益;三是公司 企业作为主体,主要承担创办和运营盈利性企业 孵化器,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费自收自支的方 式谋求发展。 4企业孵化器的效果评价 MarkRice(2002)用进驻企业的“毕业率” (即成功孵化出的企业比例)来衡量孵化结果,他 们认为,影响结果的是孵化器提供的三种主要服 务:基础设施、培训、网络资源。孵化器促成的交 易成本的减少和学习机会的增加也是提高企业 “毕业率”的重要因素B1。。 K.F.Chan和TheresaLau(2005)提出了一个 孵化器评估框架,包含9项指标:资源聚集优势、 资源共享、咨询服务、公众形象、网络优势、集群效 应、地理位置优势、成本补贴和资金支持。在运用 这些指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他们发 现,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政策待遇的需求是 不同的,孵化器的各种优势并不是在每一阶段都 对企业有帮助,因此孵化器提供的服务必须与新 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L22J。 RhondaG.Phillips(2002)着重论述了孵化器 在技术转移方面的功效,他们的研究表明,尽管大 多数技术型企业孵化器都将技术转移作为首要目 标,但是技术转移的水平却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现行孵化器体制内阻碍技术转 移的不利因素∞J。 SarfrazA.Mian(1997)论述了大学孵化器对 人驻企业的价值增长贡献,例如大学形象、实验室 设备、优秀学生构成的人力资本等要素,都能够提 升人驻企业的价值,进而他提出对大学企业孵化 器的评价,包括三组变量:项目的持续性和增长 性;入驻企业的存活和成长情况;对大学形象和宗 旨的影响Ⅲo。 MassimoG. Colombo和MarcoDelmastro (2002)通过将在孵企业和已毕业企业进行对比 发现,在孵企业有着更高的增长率,而且在引进先 进技术、参与国际研发、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与 高校合作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此外,在孵企业 也更容易赢得社会投资瞄J。 SeanM.Hacker和DavidM.Dilts(2004)系 统回顾了研究孵化器的文章后认为,目前的研究 仍然较多地关注孵化器体制的描述,而对被孵化 企业和孵化结果的关注不够L26】。为了全面了解 孵化成效,有必要对孵化完成的企业进行后续 追踪。 综上所述,对企业孵化器运行效果可以从不 同的角度进行多维探讨和评价,但归结进来,孵化 器的运行效果评价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指标:一是 在孵企业成长能力,二是技术转移成效,三是入驻 企业毕业率。 5 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经验研究 吴其川等人(2004)研究归纳了国际企业孵 万方数据 第1期 殷群: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化器发展的经验:(1)政府在孵化器创办和发展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和推动作用。(2)法制环 境是企业孵化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3)企业化 运作是孵化器发展的根本动力。(4)对孵化器外 部创新企业的服务有利于孵化器优化自身的运作 环境并保证收益来源。(5)与风险投资结合是企 业孵化器向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心71。 国外有很多案例分析文章是将不同地区的经 验进行对比oErkkoAutio和MagnusKlofsten (1998)对欧洲国家的两个孵化器组织进行了比 较研究,比较对象是瑞典林雪平市的小企业发展 基金会和芬兰赫尔辛基的孵化器项目,比较 包括孵化器所在的地区环境、历史条件和地理范 围,以及孵化器的目标宗旨、服务种类和管理模 式哪Jo SangSukLee和JeromeS Osteryoung (2004)比较了美国和韩国的大学企业孵化器,提 出了影响UBI有效运作的14项因素,并且分析了 这些因素在两国孵化器实践中的贡献和权重陋J。 国内学者关于企业孵化器方面的研讨,关注 国外经验的学者重点放在研究和介绍国外企业孵 化器发展的历程、经验和特色方面ⅢJ,关注国内 各类企业孵化器发展与风险投资等问题[3u;研究 国内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具体效益mJ,宏观层面关 注政府的作用【331,微观层面较为重视发展中遇到 问题的探讨等。归纳起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 企业孵化器建设功能、建设类型,以及国内外企业 孵化器建设比较等方面。 刘坷、张平认为(2003),我国建立的企业孵 化器的主要目的,是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 对象的,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为 主要目的。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为高新技术 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业提供不断优化的创业环 境;为科技企业提供必需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服务;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有效的服务源源不断 的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成熟的高技术企业和 优秀的研发、经营、管理人才ⅢJ。魏峰(2004)认 为,一个完备的企业孵化器不仅提供物业管理、工 商税务登记手续、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服务等,还 应当有体现企业孵化器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如融 资服务、企业个性化、管理咨询服务等ⅢJ。 胡艳、陈云(2004)认为,我国企业孵化器主 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完全事业型模式、事业企业型 模式和企业型模式。事业企业型企业孵化器是以 政府为投资主体的主导模式,被广泛采用,发展较 为成熟,取得成绩也较大。但是这种模式往往局 限于物业管理、工商注册代理、打字复印、组织培 训等浅层面,深度服务不够一刮。 曹斌、侯天伟等人(2003)认为,我国企业孵 化器已经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基础上,发展 出了专业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 园、国企创业企业孵化器等多种类型。他们还分 析了国内外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的异同点:(1) 政府支持是孵化器发展的前提,在企业孵化器的 发展史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 都扮演了积极的重要角色。(2)科技型企业是目 前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对象,理论上任何类型的中 小企业都可通过企业孵化器孵化而成,但从国内 外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看,企业孵化器中孵化的 企业大多数是科技型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型企 业。(3)国外政府不包办企业孵化器的兴建工 作,企业孵化器应按市场规律运作,成为企业法 人,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 介人的程度较深,绝大多数企业孵化器都由政府 投资兴建,企业孵化器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 走向市场¨“。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仍处 于方兴未艾之时mJ,各国都比较重视企业孵化器 建设L剪】,国外学者的研究焦点已经从一些概念、 机理方面转到个案研讨,关于政府作用和角色的 讨论不多且难以为我们借鉴;国内的研究多数还 处于介绍分析国外材料和经验的层面,一些研究 开始关注到宏观的政府功能方面,有些开始探讨 不同类型孵化器建设的条件方面,但至今缺乏系 统探讨企业孵化器发展机理的成果,对促进企业 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关注不够。 参考文献: [1]赵佳宝,卢锐,盛昭瀚.西方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J].管 理工程学报,2003(4):100—102. [2]DavidNMien,SyedurRalunan.Smallbusinessinoxbators: Apositiveenvironmentforenuepreneurship[J].Journal0f SmallBusine∞Management(pre一1986),1985(7):12. [3]SadrazA.Mian.Assessingvalue—addedcontributions0fu- niversitytechnologybusinessincubatorstotenantfinm【J]. ResearchPolicy,1996(25):325—335. 万方数据 科研管理 2008年 C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丁坤,凌国平.企业孵化器——国际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 [J]。国际商务研究,2003(5):19—24. 明大军.以色列的企业孵化器[J].隙望新闻周刊,2004 (35):52—53. 王兴成.国外企业孵化器活动方兴未艾[J].国外社会科 学,2000(5):71—75. 赵越超.欧美企业孵化器概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1999,12(4):57—63. Lois№,MarkRice,MalavikaSundararajan.TheRoleof IncubatorsintheEntrepreneurialProcefl8[J].Journal0fTeeh- nologyTransfer,2004(1):83. RosaGrimaldi,AlessandroGrandi.Businsssincubatamandnew ventureClⅨltion:anassesa删ofincubating聪艄s[c].Tech- novation,2005(25):111—121. EliasG.Carayannis.MaximilianyouZedtwitz.Arehiteeting ghCal(global—local)。real—virtualincubatornetworks(G —RVINs)ascatalystsandaccelerators0fentrepreneurshipin transitioninganddevelopingeoonomies:lessonslearnedand bestpracticesfromcurrentdevelopmentandbusine∞incuba- tionpractices[c].Technovation,2005(25):95—110. MichaelJ.Nowak,CharlesE.Grantham.Thevirtualincuba- tot:managinghumancapitalinthesoftwa∞industry[J].Re- searchPolicy,2000(29):125—134. AnneBcUingtoft,JohnP.Ul}l?i.Thenetworkedbusiness incubator—leveragingentrepreneurialagency?[J].Journalof BusinessVenturing,2005(20):265—290. 景俊海.企业孵化器的科学分类及社会关系分析[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53—56. &I舭A.Mian.Theuniversitybusinessincubator:astrategy fordevelopingflewreseareh/teehndngy—basedfirms[J].皿e JournalofHigll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1996。、r01. ume7(2):191—208. ZPalmai.AninnovationparkinHungary:NN()1'ECHofthe BudapestUniversityofTechnologyandEconomies[C].Teeh- novafion,2004(24):421-432. GideonD.Markman,Phi]tipH.Phan,DavidB.Balkin。Peter T.Gianiodis.Enu-ept口etushipanduniversity-basedt∞hnobsy trandar[J].Journal0fBusinessV白ItI|ril运,a】0S(20):241—263. AmandaCollins,Man'ynRobertson.Issuesinmarketingen- terpriseintitiativeswithin8universitycultureandframework [J].Education&Training,2003,Volume45(6):317. PhillipH.Phan,DonaldS.Siegel,MikeWright.Science parksandincubators:observations.synthesisandfuturere- search[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5(20): 165—182. JamesKeaton.Hatching量company[J].TheBdtJshJounudof AdministrativeManagemem,2000(9/10):28. MariaP.Aristigueta.JoseI.FernandezJr.Homegrown鼢 nomicdevelopment:ImplementingtheHispanicbusinessiniti- ativefundincentralFlorida[R].PublicAdministrationQ1Llar- terly.Fall1998:315. [21]MarkP.Rice.Co—productionofbusinessassistanceinbusi. n嘲incubatom:Anexploratorystudy[J].Joumalof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63—187. [22]kF.Chan,TheresaLau.Assessingtedmotngyincubatorpro- gramsinthesciencepark:the固00d,thebedandtheu#y[c]. Technovatiou,2005(25):1215—1228. [23]RhondaG.Phillips.Technologybusinessincubatom:howof- fecfive踮technology协晌mechanisms[J]?Technologyin Society,2002(24):299—316. [24]SarfrazA.Mian.Assessingandmanagingtheuniversityteeh- nologybusinessincubator:anintegrativeframework[J].Jour- nalofBusinessVenturing,997(12):251—285. [25]MassimeG.Colombo,MarcoDelmastm.Howeffectiveare technologyincubators?EvidencefromItaly[J].ResearchPoll- cy,2002(31):1103—1122. [26]SeanM.Itackett,DavidM.Dil协.ASystematicReviewof BusinessIncubationResearch[J].JournalofTechnology Transfer,2004(1):55. [”]吴其川,施勇峰,胡侠.企业孵化器运作的国内外经验借 鉴[J].杭州科技,2004(3):27—31. [285ErkkoAutio;MagnusKlofsten.Acomparativestudyoftwo Europeanbusinessincubators[J].JournalofSmallBusiness Management,1998(1):30. f29]SallgSukLee,JeromeS.Osteryoung,AComparisonofCriti- calSuccessFactomforEffectiveOperationsofUniversityBusi- nes8IncubatorsinthUnitedStatesandKorea[J].Journalof 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04(10):418. [303盖文启,王缉慈.从硅谷的成功看中国高新区的发展.中 国工业经济,1999(12):38—42. [31]熊惠平.孵化器运作导入风险投资研究[J],浙江金融, 2005(1):53—54. C32]赵彭生,马恩兵.南京地区高校孵化器调查[J].苏南科技 开发,2004(3):30—32. C33]梁镇城.政府在科技孵化器中的角色[J】.经济师,2005 (8):70-71. [34]刘坷,张平.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 究,2003(6):42—45. [35]魏峰.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J].安徽科 技。2004(7):18一19. [36】张礼建,王晨旭.“峡光模式”对我国企业孵化器模式的刨 新[J].重庆大学学报,2004(3):33—36. [37]曹斌,侯天伟,尹余生.国内外企业孵化器运作模式比较 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0):119—120. [38]HenryEtzkowit2,Joe’eManoelCarvalhodeMeHo。Mariza Almeida.Towards“meta—innovation”inBrazil:Theevolu. tionoftheincubatorandtheemergenceofa£dP】ebel&[J]. ResearchPolicy,2005(34):411—424. [39]Wen—LongChug;JasmineYi—HsuanHsin.TheStudy0f theMotivationandPerformanceoftheIncubators’Strategic Alliances:StrategicGmupsPerspective[J].JournalofAmeri. canAcademyofBusiness.Cambridge,2006(3):126. 万方数据 第1期 殷群: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 ·163· Asurveyonresearchhotspotsofthebusinessincubator YinQun .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anjingUniversityofPosts& Telecomunicattons,Nanjing210036,China) Abstract:Thehottopicsinthebusinessincubatorresearchathomeandabroadaresystematicallyreviewedusingthemethodsof inductionandanalogue.Onthisbasis,thefollowingconclusionsa∞p|叫Posed.Businessincubatorshavethreemajorcharacteris- tics:greenhouse。n岫e,andconsultant;Fromthemostbeneficialperspectiveforthemanagement,businessincubatorscallbe mostproperlyclassifiedintoprofessional,comprehensiveandvirtualincubators.Businessincubatorsarerunbythreetypesof bodies,namely,government,corporations,universitiesandresearchinstitutions;andaccordingtheirrunningtypes,outlays shouldcomefromthreesources,thatisfullappropriation,balanceappropriation,self—controlledrevenueandexpenditure;bus- inessincubators’runningeffectcanbeassessedfrommultipleperspectives,ingeneral,therearethreekeyindexes:thegrowing abilityofenterprisesontheincubation,theefficiencyofthetechnology咖彘r,andthegraduationrateofenterprisesOllthein- eubation.Theresearchonthebusinessincubatorinforeigncountrieshasswitchedfromtheconceptandmechanismtotheexplo- rationonindividualcsses.Thedomesticresearchbasicallystaysinthelevelofintroducingandanalyzingforeignmaterialsand experience,lacksthesystematicexplorationresultsofbusinessincubators’developmentmechanismandtheattentiontopolicies promotingthebusinessincubatordevelopment. Keywords:incubator;muningbody;effectassessment (上接第101页) 参考文献: [1]EvensonRE,WestphalLE.TechnologicalChangeandTech- nologyStrstegy[J].HandbookofDevelopment铀_atle帮, 1995(3):2211—2299. [2]MytelkaLK.LicensingandTechnologyDependenceinthe AndeanGroup[J].WorldDevelopment,1987(6):87—126. [33 BellM,PaviuK.TechnologicalAccumulationandIndustrial Growth:ContrastsBetw·*i'lDevelopedandDevelopingCoun- tries[J].TechnologyGlobalisatlonandEconomicPerformance, 1997(3):83—127. [4】AradhnaA.DeregulationTechnologyImportsandIn—house R&DEfforts:anAnalysisoftheIndianExpeTien∞[J].Re- [5] [6] [7] Is] [9] searchPolicy,2000(29):1081—1093. 宣海林,郑鸣.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引进战 略的冲击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1(7):11—15. 周浩.技术引进、研发外溢和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科学, 2003(5):59—94. 王英.中国R&D投资结构的合理性问题[J].研究与发展 管理,1999(4):19—23. 郝立勤,赖于民.云南省全社会R&D投入现状分析与对策 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4):393—396. TsuyoshiN.InternationalKnowledgeSpilloverandTechnology Imports:EvidencefromJapaneseChemicalandElectricEquip- mentIndustries[J].JounudoftheJapaneseandIntematinnal Economies。2001(15):271—297. TheeffectoftechnologyimportontheaggregatemountandstructureofR&Dinput JinXuejunl,OuChaominl,LIYan92 (1.CollegeofEconomics,ZhejiangUniversity,nangzhon310027,China; 2.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mmA掣伽细l聃I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Since1978,technologyimportaggregatemountandR&DinputofChinaincreaseveryfast.Basedoncurrentlitera- tures,afterdiscussingtheeffectoftechnologyimportonR&Dinputfromtheangleoftheaggregateamountandstructure,some conclusions8ledrawn.Ontheaggregateamount,R&Dinputbenefitstothetechnologyimportincreasing,whiletechnologyim- portdoesn’tCallfletheR&Dinputincreasing.Thereisastablerelationbetweentheminthelongterm.Onthestructure。the effectoftechnologyimportoilR&Dinputisuncertainaccordingtodifferentcategoricalstandards. Keywords:technologyimport;R&Dinput;aggregateamountandstructure;cointegrationanalysis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