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汽车诊断蓝牙4.0方案

2013-07-03 11页 pdf 761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5866

暂无简介

举报
汽车诊断蓝牙4.0方案 思 考 中 医 刘 力 红 2 目 录 作 者 简 介...................................................................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1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汽车诊断蓝牙4.0方案
思 考 中 医 刘 力 红 2 目 录 作 者 简 介...................................................................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1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1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3 3.传统理论的构建 ................................................... 4 二、学问的传承........................................................... 7 1.现代中医教育的模式................................................. 7 2.形而上与形而下..................................................... 8 3.师徒相授.......................................................... 10 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 13 1.历史的经验........................................................ 13 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 14 3.三种文化.......................................................... 15 4.学习经典的意义.................................................... 17 5.认识经典与现代.................................................... 21 6.如何学好经典...................................................... 25 第二章 伤寒之意义.......................................................... 27 一、伤寒论说什么?...................................................... 27 1.伤寒的涵义........................................................ 27 2.杂病的涵义........................................................ 27 3.论的涵义.......................................................... 28 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 28 1.认识阴阳.......................................................... 29 2.伤寒总说.......................................................... 34 第三章 阴阳的工作机制...................................................... 38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8 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38 2.三阴三阳.......................................................... 39 二、阴阳的离合机制...................................................... 41 1.门户概念的引入.................................................... 41 2.阴阳的开合枢...................................................... 42 3.开合枢病变........................................................ 43 4.伤寒传足不传手.................................................... 45 第四章 治病法要............................................................ 48 一、医者的两个层次...................................................... 48 1.下工层次.......................................................... 48 2.上工层次.......................................................... 49 二、临证察机............................................................ 50 1.何以察机.......................................................... 50 3 2.十九病机.......................................................... 51 3.抓主证,识病机.................................................... 54 第五章 太阳病纲要.......................................................... 56 一、篇题讲解............................................................ 56 1.辨释.............................................................. 56 2.太阳释............................................................ 56 3.病释.............................................................. 59 4.脉释.............................................................. 66 5.证释.............................................................. 70 6.治释.............................................................. 78 二、太阳病提纲.......................................................... 78 1.太阳病机条文...................................................... 78 2.释义.............................................................. 79 三、太阳病时相.......................................................... 83 1.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83 2.欲解时............................................................ 85 3.欲作时............................................................ 87 4.总观六经病欲解时.................................................. 88 第六章 阳明病纲要.......................................................... 89 一、阳明释.............................................................. 89 1.阳明本义.......................................................... 89 2.阳明经义.......................................................... 89 3.阳明府义.......................................................... 89 4.阳明的运气义...................................................... 90 二、阳明病提纲.......................................................... 94 1.总义.............................................................. 95 2.脾约.............................................................. 97 3.正阳阳明.......................................................... 97 4.少阳阳明......................................................... 100 三、阳明病时相......................................................... 102 1.申至戌上......................................................... 102 2.阳明病要......................................................... 102 3.欲解时相要义..................................................... 103 4.阳明治方要义..................................................... 106 5.阳明欲剧时相..................................................... 107 6.对高血压病的思考................................................. 109 第七章 阳病纲要........................................................... 110 一、少阳解义........................................................... 110 1.少阳本义......................................................... 110 2.少阳经义......................................................... 110 3.少阳府义......................................................... 111 4.少阳运气义....................................................... 112 二、少阳病提纲......................................................... 114 1.总义............................................................. 115 4 2.别义............................................................. 116 三、少阳病时相......................................................... 120 1.寅至辰上......................................................... 120 2.少阳病要......................................................... 122 3.少阳时相要义..................................................... 122 4.少阳持方要义..................................................... 123 5.《本经》中两味特殊的药........................................... 128 6.少阳之脉......................................................... 130 第八章 太阴病纲要......................................................... 131 一、太阴解义........................................................... 131 1.太阴本义......................................................... 131 2.太阴经义......................................................... 135 3.太阴藏义......................................................... 136 4.太阴运气义....................................................... 139 二、太阴病提纲......................................................... 144 1.太阴病机......................................................... 144 2.太阴的位性特征................................................... 144 3.太阴的病候特征................................................... 145 三、太阴病时相......................................................... 149 1.亥至丑上......................................................... 149 2.欲解时要义....................................................... 149 3.欲剧时相......................................................... 150 第九章 少阴病纲要......................................................... 154 一、少阴解义........................................................... 154 1.少阴本义......................................................... 154 2.少阴经义......................................................... 159 3.少阴藏义......................................................... 160 4.少阴运气义....................................................... 164 二、少阴病提纲......................................................... 165 1.微妙在脉......................................................... 165 2.但欲寐........................................................... 165 3.少阴病形......................................................... 167 三、少阴病时相......................................................... 170 1.子者复也......................................................... 170 2.欲解何以占三时................................................... 171 四、对 AD 病的思考..................................................... 172 第十章 厥阴病纲要......................................................... 173 一、厥阴解义........................................................... 173 1.厥阴本义......................................................... 173 2.厥阴经义......................................................... 173 3.厥阴藏义......................................................... 173 4.厥阴运气义....................................................... 174 二、厥阴病提纲......................................................... 178 1.消渴............................................................. 178 5 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 181 3.饥而不欲食....................................................... 182 4.食则吐蛔......................................................... 182 5.厥阴禁下......................................................... 183 三、厥阴病时相......................................................... 183 1.丑时义........................................................... 183 2.厥阴方义......................................................... 185 结 语 .................................................................... 188 跋 ........................................................................ 191 6 作 者 简 介 刘力红,男,1958 年生。汉族,湖南湘乡人。医学博士、教授、广西名中医。1978~ 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6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于成都 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1989~1992 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 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至今。曾于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 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 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 医学。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2002~2003年在清华 大学人文学院访问。临床擅以经方治疗内、妇、儿等科疾病,尤于温热剂的应用有较深体会。 研究方向:经典中医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中医的哲学思考。专著《思考中医》于 2003 年 6 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序 作者是我众多学生中颇具特色的一位,这个特色不是指旁的什么,而是指他对中医,尤 其是对经典中医那不同寻常的热爱与追求。这在对经典的重视每况愈下,在高等中医院校纷 纷将经典改为选修课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赞许的,也是最令我感到欣慰之处。 作者对经典的执著与热爱,以及作者在经典中医方面所达到的境界,已在这部稿中充分地 展现出来。相信各位在阅读过此书后,应该有所感,有所得。 诚如作者所言,经典是中医这门学问的基础学科,而这个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 东西能够代替。因此,欲学好中医,欲在中医这门学问里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重视经典, 就必须重视这个基础学科。欲诣扶桑,非舟莫适。这是古今大师们所公认的必由之路,舍此 别无他途。 《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圣人的著述,是一部中医史上承 前启后的巨著,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入 道之津梁,而在我看来,更是一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伤寒论》于中医的重要性是毋庸 置疑,有目共睹的。正因为其在中医这门学问里的独特意义,引来了这一领域里的古今中外 的医家们的共同瞩目。有关《伤寒论》方面的著述,迄今为止,仍是中医界叹为观止的。而 在这众多的著述里,能像作者这样如此平实地将甚深的经义娓娓道来者,却实为少见。孔子 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余信也,是为序。 辛巳十月 陈亦人于南京 1 第一章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对中医的信念和感情,自然造就了我对中医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以为中医兴亡,匹夫有责。 这部书的写作,也许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很希望通过这部书的写作,切实地 为中医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认识上的问题。 这部书的写作,经历了近十年的酝酿,应该说准备还是充分的。但是,真正要动笔了,却还是 不知从何入手。总觉得中医的问题千头万绪,哪一个更重要?哪一个更关键呢? 在平常人眼里,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或者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什么是治本呢?实在的就 是大病重病,西医帮助渡过了急、危、重等诸道难关,然后让中医来收尾,让中医来调养。因此, 说到底,中医只能用来治一些死不了的病。 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中医只是啼鸣的公鸡。你啼,天也亮;你不啼,天也亮。中医究竟是不是 这么回事呢?我想解决这个认识,应是一个关键。 (1)中医目前的状况 上述这样一个认识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在历届毕业生中,有不少都喜欢到我这 里来谈体会。他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里,对中医还是有热情、有 信心的,很希望在毕业的一年里能有小试牛刀的机会。可是一年的实习下来,他们几乎彻底绝望了, 对中医的热情也所剩无几。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在临床上所看到的中医,并不是他 们原来所想象的中医。中医无论在中医院还是西医院的中医科,都几乎成了一种装饰。搞中医的人 对中医没信心,稍微碰到一点难题,就急着上西药,或是在西医的常规治疗上,加一点中医做样子。 而真正想搞中医的人,在上又没有保障。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中医院搞临床,这家中医院就有一条明文规定,发热的病人用中 医治疗,如果三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中医院会作出这样的规定,至今我仍不明白。为什 么中医院不规定,用西药退烧,如果三日退不下,就必须上中药呢?中医落到这样一个地步,不能 不叫人生疑。 昨天,有一位即将临产的孕妇到我这里拜访,目的是在生产前来面谢我。在她怀孕 7 个月的时 候,因为劳累的关系,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经过一周的西医治疗,没有得到改善, 又因为患者过去有过流产的历史,所以,心里特别害怕。经友人介绍到我这里诊治。诊查舌脉之后, 我给她开了黄芪建中汤,第一剂药后,出血就减少了,三剂药下去,腹痛、流血皆止,而且胃口大 开。事后,她将经过打电话告诉在北方的母亲,母亲听说这件事后,第一句话就问:用中医行吗? 患者母亲的这个疑虑,反映了平常百姓对中医的心理。 今年五月,我应邀参加一个中医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就作了个“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的报 告,报告之后,一位与会的博士找我交谈,一方面对我在这样的年代里还能用如此大的热情来研究 经典、宣扬经典示赞叹,另一方面,则是对我的行为感到不解。据说在他们一帮中医博士里,已 经绝少有人看经典,如果哪一位博士的案头放上一部《黄帝内经》,那绝对是要被笑话的。博士的案 头都是什么书呢?都是分子生物学一类的现代书。中医博士可不可以不读经? 2 博士这个群体,无疑是个高层次的群体。在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医现代化的使命,所以,读些现 代的书是理所当然的。但为什么不愿读中医书尤其不读经典的书呢?我想只能有一个,就是在 他们的心目中,中医只不过如此,经典只不过如此,难道还有什么更多的看头吗?我想与上述许多 问题相比,这个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大家知道,博士这个群体,将很快、很自然地要成为中医这个 行当的决策者、领路人,等到这个群体真正当政的时候,中医会成一个什么样子呢?这是不难想象 的。 所以,这样一个问题就不得不提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医,我们现在认识的这个中医, 究竟代不代表真正的中医?我们现在在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看到的这些医生的水平,究竟能不能代表 中医的真正水平?中医的真正水平在哪里?中医的制高点在哪里?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对这个问 题的不同回答,会形成对中医截然不同的认识。如果真正的中医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那 我们值不值得花很多时间来学习她?值不值得花毕生的精力去钻研她、实践她?我想首先我不会的! 何必陷在这个死胡同里呢?花去许多精力还只能做个配角。所以,我提出“如何正确认识”这样一 个问题,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被当今的这个局面所迷惑,从而丧失掉对中医的信心。 (2)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 近十年里,中医界提得很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医理论滞后于临床的问题。对于任何一门科学 而言,都是理论走在前面,实际运用慢慢跟上来。有关这一点,我在后面还要详细谈。这几十年来, 中医的局面为什么没有办法突破?临床疗效为什么老是上不去?遇到高热降不下来,最后还得上青 霉素。为什么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中医的理论已经形成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没有大的 突破、大的变化,会不会是因为理论的落后已经不能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指导了呢?中医理 论滞后于临床的问题便顺理成章地提了出来。 大家可以思考,今天我们的临床落后,我们治病的水平上不去,是不是因为理论落后造成的? 我的看法完全不是这样。恰恰相反,理论不但没有落后,在很多领域还大大地超前。这与其他传统 学问有类似的地方。近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 文化,皆系人类文化之早熟品。我想中医的情况大抵亦如此,正因为其早熟,而且早熟的跨度太大, 乃至现代她仍不落后,甚至还超前。所以,在中医这个体系里,完全不存在理论落后于临床的问题。 你认为理论落后于临床,你认为理论在你那里不能指导临床,那我就要问你:你真正弄通中医理论 没有?对于中医的理论,对于《内经》的理论,你把握了多少?有十成把握了没有?如果不到十成, 二三成呢?如果连二三成都不到,有的甚至搞了一辈子中医最后竟然还分不清阴阳,那你怎能说理 论落后于临床?现在的人把中医理论看得太简单了、太朴素了。因为太朴素,就有点像山里的农民。 其实,朴素有什么不好呢?朴素才是最高的境界,因为返璞才能归真!如果你还没有真正认识中医 的理论或者最多只是一种相似的认识,你怎么能说中医理论是超前还是落后呢? 上述这个问题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没有认识好,那导致中医今天这样一个局面的症结就不 容易抓到。我们今天看到的临床水平比较低下的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错误地把这个原因归 结到理论的落后,而去寻找理论方面的原因,那我们可能就会形成真正的倒退,真正的落后! 记得本科毕业后,我在附院搞临床。一次,接治一位女性肺炎患者,患者年龄 60 岁,入院体 温 39.5℃,WBC 近两万,中性 98% ,右肺大片阴影,按照西医的看法,这是一例重症肺炎患者。 老年人患重症肺炎是很容易出危险的。但是,当初的我,初生牛犊不畏虎,总想试试中医的疗效, 所以,选择了中医治疗。经过辨证,属于肺热所致,遂投清肺之剂。不料服药之后,不久即泻,始 则药后 2 小时泻,后渐至药后十余分钟即泻。所泻皆似药水,入院三天体温丝毫未降,其他症状亦 无缓解。按照院规,次日再不退烧,就必须上西药。此时的我,心情比病人还要着急。遂匆匆赶到 师父处求教,师父听完介绍后,说这是太阴阳明标本同病,阳明热而太阴寒,阳明热需清,然清药 太阴不受,故服之而泻利。此病宜太阴阳明分途而治,方不至互相牵扯。内服仍守前方以清阳明, 外则以理中汤加砂仁,研末调酒加热外敷神厥以温太阴。我赶紧如法炮制,当晚近 9时敷上,约过 1 小时,继服上药,服后竟未再泻。次日晨查房,体温降至正常,一夜之间,他症亦顿减。此病始 终未用一粒西药,周余时间肺部炎症即全部吸收而出院。 3 此例病人给我的影响极深,使我于长长的十多年中,在遇到临床疗效不如意的时候,从来没有 怀疑过是中医的问题,是理论的问题。所以,对于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好好地 去思考。这个问题解决了,对于理论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信受奉行。理论的先进与落后靠什么来 衡量? 在遇到障碍的时候,我们会在自身的领悟上找问题,而不会去归咎于理论。当然,如果问题 真正出在理论上,确实是理论滞后了,我们亦不应死抱住这个理论。但是,根据我的经历和观察, 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并不出在理论上,而是出在我们的认识上。 (3)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启示 有关上述问题,我还想从另外一个方面加以申说。理论与实际运用,理论与临床的关系是非常 明确的。有关这一点,我们只要回顾一下 20 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就会很清楚。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了人们想象中的十分完美的程度。人们也许认为,这就是解释 世界的最终极、最和谐的理论。但是,时间一跨入 20 世纪,这种和谐就被打破了。随着 1905 年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以及后来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人们对宏观及微观世界的看法产生 了根本的改变。在认识上的这个改变,导致了技术应用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宇航技术、原子能技 术,到微电子技术,乃至我们今天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变化,都无不与新理论的建立相关。在经典的 物理学框架里,宇航技术、原子弹,以及现代通讯技术,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回顾刚刚过去的这 个世纪,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理论的重要,理论确实制约着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这样的一种感受和 经验,能否作为我们提出中医理论滞后于临床的理由呢?我想这个理由应是双重的,正因为我们看 到了理论的重要性,它制约着实践和技术的发展,所以,更应该重新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认识,重新 来认识中医的理论。看看经典中医理论的包容性究竟有多大?它的延伸性、超前性究竟有多大?它 究竟还能不能给我们今天的临床带来指导?而不应光看到她是两千年前的产物。如果这个理论的确 落后了,的确不能适应现代,那就要毫不犹豫地打破她,在中医这个体系里建立起“相对论”。如果 这个理论根本没有落后,如果在这个经典的框架里已然具足“相对论”、“量子力学”,那,我们为什 么一定要打破她呢? 现在在中医界有一个怪现象,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对中医经典的教育逐步在减弱。现在 大多数中医院校都已将经典改为选修课,就连成都、南京这些老牌的、原本非常注重经典的学院亦 不例外。这种改变是不是一种进步呢?很值得怀疑。在我们没有建立起新的理论前,在我们还没有 切实地发现传统理论的破绽前,经典仍然是中医的核心,经典仍然是中医的基础,经典仍然是中医 的必修。怎么可以将核心和基础作为选修呢?有人说《中基》不是从《内经》里来的吗?《内科》 不是从《伤寒》、《金匮》里来的吗?而且比《内经》、《伤寒》、《金匮》更完善了,怎么不可以用它 们来取代经典呢?实在的说,《中基》与《内经》,《内科》与《伤寒》、《金匮》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相差太远太远了,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我想这个问题今后会有机会谈到的。 好比新的力学尚未建立,就将经典力学束之高阁,这是一个什么格局呢?大家可以思考。理论 需要实践来检验、来说明,这是普适的,东西方文化都是如此。在现代科学里,由于许多杰出科学 家的工作,理论的价值显而易见,如我们从费米的工作里可以充分体会到量子理论的魅力。扁鹊与 费米有没有可比性? 但是,在我们一般人那里,量子论、相对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理论 评价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中医的历史里,出现过许多成功运用经典理论的人,比如张仲景, 比如扁鹊。扁鹊运用经典理论成为起死回生的一代神医,而张仲景则因为谙熟经典而最终成为医圣。 我们是否可从扁鹊、张仲景及历代名医那里,看到经典理论的价值,就像从费米及许多科学家那里 领略到现代物理一样。 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 1999年 12月 3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于新亚 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中国文化与科学”的讲座。在这个讲座中,杨教授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阐述 4 中国文化的特征。 杨教授是公认的 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传统文化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所以,他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应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杨振宁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归结 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是求理,而近代科学(包括现代科学)是求自然规律。传统文化 所求的理并非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而近代科学追求的是自然规律。这样一种划分就使传统文化与 近(现)代科学泾渭分明了。传统文化求理,不求自然规律,那么,这个理又是什么呢?杨教授解 释这个“理”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那么,这个“精神”,这个“境界”又是指的什么呢? 难道科学没有精神,没有境界吗?第二,杨教授认为在传统文化里只有归纳的方法,而没有逻辑推 演(或称演绎)。大家知道,在科学体系里进行研究,需要两种方法,一个是归纳,一个就是推演。 所谓归纳,就是把许多现象归纳起来得到一个认识,一个定义,一个理论,把许多事物聚在一点上, 一个认识上。原来现象上看似不同,本质上却是这么相近。所以,归纳实际是由外向内的一种认识。 逻辑推演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个过程非常严密,比如由一到二,由二到三,这个次序只能这 样。现代科学既有归纳,又有逻辑推演,而逻辑推演是它的标志。中国文化里只有归纳却没有逻辑 推演,这又将传统与现代区别开来了。第三,传统文化里缺少实验,缺少自然哲学。在很多场合, 许多人都认为中医与其说是一门自然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自然哲学。而杨教授在讲演中却以中医 为例,认为传统文化中缺少自然哲学,这显然与许多人的观点相左。在现代科学领域里,实验是非 常重要的,离开实验几乎寸步难行。即便是审视科学的部门也是如此。当年我读博士的时候,管理 博士这一层次的机构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除了文献博士外,其余的都要搞实验研究。所以, 我这个博士算是侥幸得的,因为我并没有做实验研究,这要得益于我的导师。 在中医历史里没有实验,我们没有看到黄帝问岐伯,你的阴阳理论是怎么发现的?是不是通过 小白鼠实验发现的?确实没有。所以在中医乃至其他传统科学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实验,这是合乎 实际的。以上就是杨教授对中国文化的大体认识。 3.传统理论的构建 这一小节的内容主要是就传统文化与中医的问题跟杨振宁教授商榷。 杨教授的上述认识是具有代表性的,但是不是很正确呢?是否真正表述出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呢?这一点我有不同的看法。传统文化虽然有许多分支领域,但是,中医是最具代表性的。下面就 以中医为例,次第讲述我的观点。 (1)何为理? 首先,我们要来认识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理”。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这个“理”,是不是仅仅是 一个精神和境界的问题,还是包括了精神和境界?我们可以先从文字的角度来考究这个问题。 《说文》曰:“理,治玉也。”所谓治玉,也就是雕刻玉。玉石开采出来以后,经过我们的琢磨, 经过我们的精雕细刻,形成我们所需的形状,形成一个艺术品。所以,理的原意,是指的这样一个 过程。在古人眼里,所有的物质中最致密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玉。为什么玉看起来很冰清、很细腻 呢?就是因为玉的纹理非常细润的缘故。大家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庖丁解牛的,庖丁解牛,目无 全牛。为什么呢?因为他非常熟悉牛的理,每一块肌肉的走向他都非常清楚,顺着这个走向、这个 纹理去解牛,既快捷,又不费刀。那么,玉的理当然就要比牛的致密多了。所以,治玉更要加倍地 细心,更要清楚这个理,顺着这个理去琢磨,去雕刻,就可以弄出我们所喜欢的艺术品,要是逆着 这个理去雕刻,玉就会被损坏。理的原意就是这样。引申出来呢,就是你要这样走才行得通,那样 走就行不通,为什么呢?因为理在这里发生作用。大家想想看,这样的理不是自然规律又是什么呢? 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行不通。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 的意义就在这里。你要顺着走,路子才走得通,这就是理。人理也好,天理也好,自然之理也好, 都是这样。自然之理就是我们要顺着这个理与自然相处,才行得通;人理就是我们如何跟人相处才 行得通。所以,理不光是精神和境界的问题。理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这 样走就行,那样走就会碰壁。而精神有时是虚无的、飘渺的,没办法把握的。 5 我们说在中医里面,更显得上面这个理、这个规律、这个法则的重要,而这个理、这个规律、 这个法则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四时!所以,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 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里为什么要用“得道”这 个字眼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得道这个词在古人那里用得很多,得道可以升天,连天都可以 升,还有什么不能的呢?那因为什么得道呢?因为你明白了这个理,顺着这个理走,当然就得道了, 当然就步入坦途了。现在的宇宙飞船为什么能够升天呢?不就是因为我们弄清了相对论这个理吗? 所以,这个理,这个道,这个道理都是很有义趣的词语,古如是,今亦如是。 (2)归纳与推演的结合 传统文化的建立是不是只有一个归纳呢?这一点上我也是不同意的,在《素问·上古天真论》 里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里的知道者,也就是得道者。得道 者,当然必须是明理者。这里的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术数。所以,这就有两个问 题,阴阳表示的是归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将天地万物,将一切事物的变化、生杀都归结到阴阳里,所 以,就归纳的角度而言,天下没有比阴阳更完美的归纳法。那么,术数呢?术数所表述的显然就是 推演的一面,显然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的一面。谈到推演和逻辑就必须联系数学,所以,杨教授 认为在中国古代没有数学产生,只是到 16、17 世纪西学传入后,才有了数学的苗子。而真正意义 上的数学则到 20 世纪才有,这要以清华、北大于 20世纪初开设数学课程为标志。那么,中国文化 里究竟有没有数学呢?答案是肯定的,术数就是关于数学的学问。《四库全书总目》在谈到术数的定 义时,有下面一段文字:“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当然,这并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数理逻辑系统,但是,它属于推演的部分却是可以肯定的。所以,要想成为知道 者,要想真正把握传统这门学问,就既要把握阴阳,又要明于术数。因此,传统文化是归纳和推演 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3)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 传统文化里没有实验,这个问题杨振宁教授只说对了一半。确实,在中国文化里我们看不到像 现代的这样一类实验研究。就医学而言,运用人体以外的东西,如用大白兔、小白鼠或其他动物所 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这样的实验的确没有。但是,在传统文化里,存在很细微、很精深的内证实验, 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个内证实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才产生了传统文化,才构建了中 医理论。内证实验是任何一个有志于研究中医的人所不能回避的。 当然,内证实验这样一个问题确 实不容易说清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内证实验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小白鼠,你看得见,摸得着, 它完全是通过自身修炼来实现的一种能力。一旦具备了这一能力,就可以自在地进行各种有别于在 机体之外进行的各种实验。所以,这个问题不好谈,但是,不谈不行。如果讲传统文化回避了这个 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按照上面的路子理解传统文化。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中医是不具备 理论结构的经验医学,要么,中医的理论是仅凭思考得出来的结果。大家可以想想,光凭一个思考 得出的理论,值不值得我们完全地去信受?大家也可以想想,中医的许多理论,中医的许多事实, 光凭一个思考行吗?比如经络、穴位这样一些东西,你能够思考出来吗?比如风池、风府这个问题, 你凭什么思考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特定的穴位要叫做风池、风府?你凭什么思考出少阳经是这样一个 循行,太阳经又是那样一个循行?我想无论你如何聪明,这些东西也是思考不出来的。不信,你就 思考出来一个看看。显然,如果没有内证实验的参与、没有非常精微实验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所 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传统文化,特别像中医这样的学问,在其理论的构建过程中,是既有 思考,又有实验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实验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只有理由来区分内证实验与现 代的外证实验,而根本没有理由来否定内证实验。这个问题不应该含糊。 因此,理性思考和精微实验是传统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是完全可以信受的。 问题在于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认为传统文化里有试验。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内证实验是个什么东西, 比如说经络,李时珍曾经说过,经络隧道,若非内视返观者,是难以说出道道的。内视返观是什么 呢?内视返观就是典型的内证实验。具备这个内证能力,经络穴位都是看得见的东西,可是在现有 6 的科学实验那里看不见,甚至动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也难以看见,那你完全可以不相信,所以,困 难就在这里。 要进行上述的内证实验,需要主体具备一定的素养,一定的能力,在我们本身不具备这种内证 实验的条件与能力的情况下,你有没有这样一个直觉?科学也需要直觉。爱因斯坦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一个直觉的信奉者。离开直觉,科学研究就少了一条腿。我想在我们许多人里,也许会有人具备 这样一种内证的能力,也许一个也没有。但你相不相信呢?这是学中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人问 我,学中医需要什么条件?我想就是需要这个条件,在你做不出来的情况下,你相不相信有这么一 个存在? 内证实验究竟是什么一个情况呢?梁启超的一句话说得很好:“心明便是天理。”这也是杨振宁 教授在讲座中引用过的一句话。心明不是普通的心里明白,要获得这样一个心明是很不容易的。心 明实在的就是已经具备了内证实验的这么一种状态。心明就可以内视,就可以返观,经络隧道就可 以一目了然。你就可以进行内证实验的操作。为什么说这是内证实验呢?因为它不是在人体外部进 行的。 大家知道,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中提到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胎胪药录》。过去认 为,既然有一本《颅囟经》是讲小儿疾病的,现在又用一个胎字,所以,《胎胪药录》自然应该是讲 小儿用药的书。如采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或者可以叫做《儿科用药全书》吧。但是,我们翻开历 史就会清楚,东汉以前会不会有一本专讲小儿用药的书呢?《神农本草经》只分上、下、中三品, 而不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就是到明代的《本草纲目》也只分木部、草部、石部、
/
本文档为【汽车诊断蓝牙4.0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