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历史年代换算换算

2013-06-10 50页 ppt 1MB 9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年代换算换算nullnullnull想一想: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时间是如何换算的?null 现在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包括公元、世纪、年代。“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它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后推为公元×××年,并可省去公元二字,向前推为公元前×××年。公元元年向前推一年为公元前1年,公元元年向后推一年为公元2年,依次类推。为了清楚可见,用年代尺表示:   我们把年代尺比作为数轴,将公元前的年代看作是负数,将公元的年代看作是正数。如果计算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的两个年代相差多少年,就可...
历史年代换算换算
nullnullnull想一想: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时间是如何换算的?null 现在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包括公元、世纪、年代。“公元”是公历的纪元,它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向后推为公元×××年,并可省去公元二字,向前推为公元前×××年。公元元年向前推一年为公元前1年,公元元年向后推一年为公元2年,依次类推。为了清楚可见,用年代尺示:   我们把年代尺比作为数轴,将公元前的年代看作是负数,将公元的年代看作是正数。如果计算同在公元前或同在公元的两个年代相差多少年,就可以用大数减小数。如: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相距多少年?(-119)-(-138)﹦19(年)又如:中国共产党至今走过了多少年的历程? 要得出结论可用2011-1921﹦ 90(年) 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相距的年代,不能简单的把两个年代相加,因为在年代尺上没有0年。从所示年代尺来看,你可以数出公元前4年与公元2年相距5年,可用4+2-1=5(年)得出。因此,计算跨公元前后的两个年代应把两个年代相加后再减去一。 如:计算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相距多少年?可用138+73-1=210(年)null公元元年前221年前2070年1840年1949年问:1.夏朝建立到秦朝建立共经历了多少年? 2.秦朝建立到鸦片战争爆发经历多少年? 3.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进行了几年的探索?(1)(2)(3)null1、2070-221=1849公元元年前221年1840年1949年(1)(2)(3)前2070年2、221+1840-1=20603、1949-1840=109问: 1.夏朝建立到秦朝建立共经历了多少年? 2.秦朝建立到鸦片战争爆发经历多少年? 3.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少年的探索?null 世纪纪年。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如由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1就行了,公元前也是如此,例,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纪。如由世纪换为年代,需知道一个世纪的跨度,例,19世纪指从1800年-1899年。但是注意,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年-公元前500年。比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请转化为世纪纪年,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小数为初期,而公元前恰恰相反,大数为初期,小数为末期。null⑴一前一后,相加减一;同为前后,相减即可。 口诀:⑵十位数看年代,百、千位加1为世纪数。 干支记时方法干支记时方法 西汉以后,开始用十二地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即小时辰之意)。古代医书里所说“隔二时服”,是指间隔两个时辰,即四小时。 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3—1点 (子时) 1—3点(丑时)。。。 21—23点(亥时)纪年法 纪年法 (1)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2)干支纪年 (2)干支纪年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近代史上提到的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null干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 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乙丑……甲子null10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2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天干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天干字就是干 地支计算法:年减去3再除以12得到的余数对应的地支字就是支 举例:2011年 计算天干:(2011-3)/10的余数是8,对应天干是字:辛 即为这一年的干。 计算地支:(2011-3)/12的余数是4,对应地支是字:卯 即为这一年的支。 所以2011年是  辛卯年  干支纪年法是如何计算的?干支纪年法公式: 1 2 3 4 5 6 7 8 9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null1、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Bnull2.农历的干支纪年一直沿用至今,1958年,用干支纪年法应该指的是农历的 A.己丑年 B.己未年 C.戊戌年 D.戊午年C3、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 奥运会是在农历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Cnull4、1900年庚子失败后,清政府实行新政,教育也发生一些变化,期间,清政府通过了张之洞等人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按推算“癸卯学制”通过是在 A.公元1902年 B.公元1904年  C.公元1906年   D.公元1908 解析:根据推算是农历1903年,实际是公历1904年1月。Bnull5 \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 A.辛酉年 B.戊戌年 C.辛亥年 D.庚子年C(3)生肖纪年法 (3)生肖纪年法 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例题: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D(4)国号纪年法(4)国号纪年法南京临时政府“以中华民国纪元”。null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干支纪年以一个 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第一年为“甲子年”,依次类推相配排列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如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就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中华民国纪元是近代中华民国建立后普遍采用纪年法,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1948年按天干地支纪年法和中华民国纪元分别是 A.戊子年,民国三十七年 B.己丑年,民国三十六年 C.戊子年,民国三十六年 D.己丑年,民国三十七年A(5)帝号纪年法(5)帝号纪年法湖北军政府成立时改用黄帝纪元(1911年为黄帝纪元4609年)。null宋教仁主张把传说中的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黄帝纪元元年,1904年时黄帝纪元4602年。据此推算,黄帝即位于公元前 A.二十六世纪初 B.二十六世纪末 C.二十七世纪初 D.二十七世纪末Cnull.保存在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中的周公鼎,除了铭刻着周公东征的功绩外,还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东夷大国蒲姑的珍贵记载,“太戊五十八年,城蒲姑” (见《竹书纪年》 记载)。太戊是商朝的第九位君王,太戊五十八年是公元前1580年,由此推算,太戊元年应该是 A.公元前1637年 B.公元前1638年 C.公元1637年 D.公元1638年Anull以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文化名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开元通宝 B.建安文学 C.靖难之役 D.澶渊之盟Bnull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前期 ②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④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45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避讳方法避讳方法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null.1、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解析: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改“相邦”为“相国”就是为了避讳刘邦的名字。 Anull2、.(2010年安徽省蚌埠市三模)据《西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据材料推断该“国朝”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清朝  C       解析:避讳,中国封建时代人们为尊敬君主及其亲属、圣人、贤者和长辈,在讲话时不直呼其名,在写文章时不照字直书,而用其他的字、词代替的一种习俗,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唐朝国姓为李,为尊者讳,有时,某些动物也沾国姓的光而受到特殊保护。 null3.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的避讳,就是出于对某些人物的尊敬或畏忌, 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涉及到这些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下面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A.秦始皇改正月为端月 B.东汉时把刺史改为州牧 C.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Anull唐太宗名世民,唐人行文用“代”字代替“世”字, 观世音略称为观音,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利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唐太宗的尊敬Cnull人物姓名的避讳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孔子在记史的过程中,就明确提出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为尊者讳”的是 A.唐时改民部为户部 B.秦时改政月(即阴历一月)为正月 C.清时凡是姓“丘”的一律要改为姓“邱”并读成 “七”字 D.汉时改秀才为茂才C【姓氏起源】【姓氏起源】对于考究其来历,姓和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 ①以国名为氏。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 ②以封地(采邑)为氏。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 ③以官名为氏。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技艺)为氏。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⑤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 ⑥因赐姓、避讳而改氏等。 ⑦古代少数民族带来的姓氏; ⑧以谥号为氏;如文武、成宣等字,表示以谥号为氏; ⑨对有功之臣所封的爵位名称.null(2009年全国文综卷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A 【考点】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姓氏的起源。 【解析】题干的意思: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北郭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而对于司马、司徒等字词则属于古代的官职,所以这些姓氏是以官职为氏。故本题选择A项。null(2009年全国文综卷I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答案】C 【解析】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那么,如题干所示: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氏于谥,如文武、成宣等字,表示以谥号为氏;而对于王、侯、公孙等字词都属于对有功之臣所封的爵位名称,所以这些姓氏是以爵位为氏。故本题选择C项。【百家姓】 【百家姓】 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是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null在宗法制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据《百家姓》中的排序“赵钱孙李”,“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却排第一。由此可推断出《百家姓》最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C【解析】宋朝开国帝王是赵匡胤,所以当时赵姓最尊贵,因而被排在第一位。【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 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null1、(2008年全国文综卷I,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null2、(2008年全国文综卷II,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A 【解析】这两道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阴阳问题。古代地名中的“阴” “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日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于地平面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等。null3、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答案】D 【解析】根据阴阳学说,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地形西北高,向东南渐低,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山的南面、河床的北岸都是向阳的,故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的北面、河床的南岸都是背日面,为阴。另外,由于地势的缘故,我国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北干、南湿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null4、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基督教教义③道教的《太平经》④朱熹的理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基督教是外来宗教,其教义与阴阳五行学说无关,②不符合题意。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改造儒学,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朱熹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从理学(主要是阴阳五行说)出发的。 null5、(2010年全国卷2)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D五行与颜色五行与颜色金:白、乳白色系列。 木:青、碧、绿色系列。 水:黑、蓝色系列。 火:红、紫色系列。 土:黄、土黄色系列。null紫禁城的城墙是红色的,而上面的琉璃瓦及故宫众多的殿宇的金顶为黄色,体现了五行中火(红色)土(黄色)相生的原理。纳粹的标志颜色为红、白、黑三色,若以五行原理检视之,马上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个五行气机驳杂,乱冲乱克的矛盾体----五行之火(红色)克五行之金(白色),而五行之水(黑色)又克五行之火(红色),纳粹党倒行逆施,凶残暴戾。相信也可由其标志上探一究竟。【皇帝的号】【皇帝的号】中国古代的皇帝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 庙号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年号是封建皇帝在位是纪年用的名号,西汉时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null1、《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B null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答案】Bnull3\《资治通鉴》对曹操的称呼有这样的变化:曹操或操,汉朝封号后称魏公操,汉朝再封号后称魏王操,其子曹丕建国后称魏武王。其中,可用“死要面子”来描述的是 A.曹操 B.魏公操 C.魏王操 D.魏武王D解析: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即位,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null4、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 C.康乾盛世 D.庆历新政B兄弟排行兄弟排行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另外,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例如: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对同袍兄弟排行有特殊的规定,其中表示排行第三的是 A.仲、 B.伯 C.季 D.叔、D科举考试科举考试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金榜】【金榜】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A.隋朝、唐朝、南宋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创立;唐朝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北宋时,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 【春节?春联】【春节?春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null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依据中国古代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最早应起源于 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宋太祖时期 D.唐太宗时期 B 西汉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null2.春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B ①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④与新中国成立有关。【国学】 【国学】 国学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例题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C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属于先秦诸子百家。null例题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有的图书分类。“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主要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据此分类,《农政全书》应属于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C【史书体例】【史书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按不同的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 编年体史书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纪传体: 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编辑本段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编辑本段国别体: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 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学案体学案体学案体是比较晚出的一种较完备的学术史体裁。明清之际,黄宗羲撰《明儒学案》,列学案十九目,叙明代学者二百余人。这部书以学派为纲,论述了学者们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成为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理论的学术史著作。黄宗羲又撰《宋元学案》,未能成书,其子黄百家和全祖望完成了这个工作。这两部书是学案体史书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学术史的较高发展形式。典制体典制体典制体史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的典章制度。它是纪传体史书中书志的发展,从纪传体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体裁。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全书二百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综合各代,贯通古今。null1、《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它 A.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B.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C.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A《资治通鉴》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属于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null【资治通鉴】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以下对【资治通鉴】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 B.经过皇帝钦定,为正史之作 C.是按照时间顺序编写的 D.取材广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都非常翔实C.null(2008上海A卷)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A.《史记》         B.《三国志》 C.《汉书》        D.《资治通鉴》C.null(2009上海卷)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Bnull.中国古代“正史”指官修的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确定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即“二十四史”。下列属于正史范畴的历史典籍是 A.《春秋》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通俗演义》Bnull.(2009上海卷)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B节气 节气 我国古时是通过观象授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这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包括立春、惊蛰等十二个“节”气,雨水、春分等十二个“中”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以此来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 立春、雨水 二月 惊蛰、春分 三月 清明、谷雨 四月 立夏、小满 五月 芒种、夏至 六月 小暑、大暑 七月 立秋、处暑 八月 白露、秋分 九月 寒露、霜降 十月 立冬、小雪 十一月 大雪、冬至 十二月 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如《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称夏至、冬至为至日,这里指冬至。 null二十四节气 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早在秦汉时,二十四节气 已经确立,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 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气,月中交中气,以此推算,五月份的中气应该是 A.芒种、B.夏至 C.立秋、D.处暑B.【清明节】【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null1、祭扫亲人的坟墓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这种习俗的积极意义在于 A.懂得珍惜生命 B.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C.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D.增强爱国爱家的意识 D 认真分析清明节扫墓习俗,可得出正确答案。null2、“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粱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北宋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④这些谚语是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C 二十四节气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完全确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科学性。②③说法错误。null3、最早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法的制订,应归功于 A.汉武帝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C 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按节气定月,以立春为元旦。这种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端午节】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A由材料中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知端午节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等,但不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null(2008上海B卷) 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D【中秋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偶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null.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注:“夕月”即拜月之意)这反映了古代帝王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A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产物。选项所列四个时期,先秦时期生产力水平最为低下,人们的科学知识也比较贫乏。 null《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C引文出自《东京梦华录》,北宋建立后将开封改名为东京,作为都城。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北宋都城东京中秋之夜的繁华和赏月习俗。【重阳节】【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这一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null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 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 C九在0至九这十个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重阳,又与“久久”同音,故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寓意。从材料中的“宜于长久”,也可分析出正确答案。【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社会立法的指导思想。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null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理论,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它 A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 B、反映了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 C、适应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以人为本,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C【解析】“三纲五常”,宣传忠孝思想,严格等级秩序,规范了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们的思想,是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三字经】【三字经】《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骇。《三字经》被誉为“启蒙之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null《三字经》中说到:“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 B、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统治黑暗 C、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 D、倭寇与沿海奸商勾结,倭患愈演愈烈 D【解析】题干中的“阉乱后,寇内洪”是指明朝末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导致农民起义。这里的“寇”是指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是指“倭寇”,D解读不正确。【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生肖”,又称“属相”。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组成,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以与干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顺序排列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用于记人的出生之月年。null“金猪去,玉鼠来,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厥,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鼠” 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B【解析】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并重的产物。猪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鼠则是人们追求智慧的象征。 【届·任·位】 【届·任·位】 美国总统的届、任、位各自含义不同。据美国宪法,总统选举四年一次,四年为一届。如果总统任内死亡或因故去职,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则继任总统和前总统属同一届总统。例如,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余次身亡,林顿·约翰逊接任,他们二人均为第44届总统。总统的“任”是就他的任职而言的。一个人如连续担任几届总统,仍被认为是一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情况,他1933年至1945年连任4届总统。但一个人如先后担任几届总统,而不属于连选连任,那么当选几次就算几任。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两度入主白宫,因此算作两任。“位”是指担任过总统的的人数。美国自1789年开始举行总统选举至今,已先后有42人但任过总统职务。2008年11月4日,贝拉克·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将于2009年正式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null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被美国人民誉为“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第一人”。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最主要贡献是。 A、担任大陆军总司令 B、领导美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C、起草《独立宣言》 D、当选美国总统,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B【解析】关键词是“独立战争”“最主要贡献”。领导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是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最主要贡献。A、C从属于B。题干时间是“独立战争中”,D是独立战争后,不符合题意。null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32任总统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平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这位美国总统是 A、胡弗 B、杜鲁门 C、罗斯福 D、里根 C【解析】由时间“20世纪30年代”和材料内容可知,当时罗斯福正在推行新政,以应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瓷器知识】【瓷器知识】瓷器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手工业部门,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品种之一。近几年高考对瓷器考查的主要内容有:了解青瓷、白瓷、青花瓷以及粉彩瓷器的相关知识;区别青瓷与秘色瓷、青花瓷与彩瓷;理解唐三彩对后代彩瓷的生产所起的作用。从近年高考情况来看,对瓷器的考查力度越来越大,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null例1.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解析:A。我国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而青花瓷在元朝时期才出现。 月相纪日法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null1.古人记录时间有特定的法则。从一个月来说,每月的第一天、最后一天及大月十六、小 月十五分别被称为 A.朔晦望 B.朔望晦 C.晦朔望 D.望晦朔A地理名词 地理名词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null(200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①楚失华夏 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A【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null(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年龄称谓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 孩提:2~3岁。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 束发:15岁(男子)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耳顺)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null古人对特定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而立 ②弱冠 ③期颐 ④耄耋 ⑤不惑 ⑥花甲 ⑦豆蔻 A.⑦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⑦③①⑤⑥④ C.②⑦①⑤⑥③④ D.⑦②①⑤⑥④③D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null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令尊,令严,令堂,令慈,令爱,令媛,各指什么?令尊,令严,令堂,令慈,令爱,令媛,各指什么?令尊\令严:尊称对方父亲 令堂\令慈:尊称对方母亲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女儿 另外,令郎是尊称对方儿子 家严,家父:指自己的父亲 家慈,家母:指自己的母亲 舍妹\弟:指自己的弟弟,妹妹 小犬:对自己儿女的谦称 拙荆\贱内: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在中国传统信函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礼貌用语。向对方称呼自己母亲的用词是在中国传统信函中形成一套固定的礼貌用语。向对方称呼自己母亲的用词是A.尊翁 B.先考 C.家慈 D.令严 解析:C AD是对对方父亲的称呼,表示尊敬,B是对别人说话时对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的称呼。C是对别人说话时对自己母亲的称谓。天文历法名词 天文历法名词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
/
本文档为【历史年代换算换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