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2017-09-21 18页 doc 40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doc】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 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第23卷第1期 2008年2月 西藏大学 JOURNALOFTIBETlJN?ERSrIY V01.23No.1 Feb.20o8 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 一 放析雍正韧丽荭改土归琉的蚕耍原因 赵心恩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雍正元年,清王朝在丽江进行改土归流,知府改为流官,木氏土司降为虚有其名的土通判.丽江 改土归流...
【doc】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doc】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 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第23卷第1期 2008年2月 西藏大学 JOURNALOFTIBETlJN?ERSrIY V01.23No.1 Feb.20o8 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 一 放析雍正韧丽荭改土归琉的蚕耍原因 赵心恩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雍正元年,清王朝在丽江进行改土归流,知府改为流官,木氏土司降为虚有其名的土通判.丽江 改土归流是滇西北地区的一件大事,对以丽江为中心的西部纳西族地区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丽江没有在 顺治,康熙年间改土归流,也没有在雍正四年高潮兴起之后才改土归流,而是在雍正元年初进行.其主要 原因,与清王朝逐渐定型的稳定藏区的治藏大战略有关.丽江地处滇西北,紧邻滇西北藏区,为滇藏交通 要冲,在清王朝治藏大战略和相关战略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军队后,丽江在 确保西藏和康区稳定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丽江的改土归流实为清王朝在罗卜藏丹津叛乱前夕为确 保滇藏交通畅通和藏区稳定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之所以要在雍正元年初进行,主要原因是要及时作好防 止罗卜藏丹津叛乱波及藏区和影响藏区稳定的准备. 关键词:西藏;罗卜藏丹津;丽江I改土归流 中图分类号:K2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738(2008)01—025—06 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元代开始崛起,至明代后 期已成为控制川,滇,藏毗邻地区的强大政治势力, 与蒙化,元江一起并称明代云南三大土府.【睛军人 滇后,实力已大减的木氏土司争先投诚,仍准世袭 丽江土知府职,管理原管地方.磁但是,与明代不同, 木氏土司的土知府职在清代仅维持了几十年.雍正 元年(公元1723年),清王朝在丽江进行改土归流, 知府改为流官,木氏土司降为虚有其名的土通判.翻 丽江改土归流是滇西北地区的一件大事,对以丽江 为中心的西部纳西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影响重大.清 王朝为何在雍正元年决定丽江改土归流?其主要原 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是纳西族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 要问题. 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 一 种特殊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随着社会历史的 发展,这种有过历史使用的形式与制度不仅影响边 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而且成为多民族国家政 令统一的障碍.因此,改土归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丽江地处滇西北,虽然相对偏远,但进行改土归流 也只是时间问题,统治者一旦认为当地条件已基本 具备和已到非常必要时,改土归流就将进行.清军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人滇,当年即革除了武力抗 清的元江土知府,改设流官知府,这是清在云南进 行改土归流的开始.康熙年问,清继续在云南各地 进行改土归流,尤其是平定了三藩之乱,统治逐渐 得到巩固后,力度更有所加大,与丽江相邻的剑川, 鹤庆也废除了土官,改设流官.但从当时的记载看, 云南改土归流的高潮是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 始的.丽江没有在顺治,康熙年问改土归流,也没有 在雍正四年高潮兴起之后才改土归流.雍正元年清 王朝决定丽江改土归流,不是因为木氏土司反清, 也不是因为木氏土司还在与其他土司武力相争,当 然也不会是随意之举.其主要原因,需要根据史志 有关记载综合分析. 丽江府的第一部官修府志是乾隆《丽江府志 略》.这部成书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的府志较 早记载了丽江的改土归流.其记载称:"雍正元年, 夷民阿知立,阿仲苴,和日嘉,阿宝他等,赴省申诉, 吁恳改流.总督高其倬,巡抚杨名时题请改设流官 知府,降土府为土通判".哒一记载时间很早,距丽 江改土归流仅二十年,史料价值高,但过于简略.如 收稿日期:2007-12-12 作者简介:赵心愚(1953一),男,汉族,重庆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历史学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民族史研究. 一 25— 整:垂蕉窒丛盗墨亘望圭塑二二=_然堑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仅依据这一记载,丽江之所以在雍正元年改土归 流,其主要原因似乎就是土民的申诉与吁恳了.,在 《丽江府志略》的几篇序中,也多提到丽江的改土归 流.如当时的知府管学宣在其序中称:"雍正元年, 丽夷民阿知立等,乞请改流."署理云南总督印务张 允随在其序中也说:"至雍正元年,督抚据夷民阿知 立等呈请于朝,改土归流,民始安堵."吼按管学宣, 张允随序中之言,丽江当年之所以改土归流,其主 要原因似乎也是土民请愿.在清代丽江的另一部志 书中,土民的告状,请愿记得更为详细.光绪《丽江 府志》的记载是:"木(阿)知立,……为土府之远族, 性豪迈,有机谋胆略.时土府暴敛肆螫,民不堪命, 知立每患之.雍正元年,……言于众日:朝廷虽设流 官通判,然每苦为木土府所摄,吾侪生于圣明之世, 而不得游于光天化日之下乎?予欲以百姓困苦之隋 状,上诉于省垣大吏.……知立,阿仲苴,和日嘉,阿 宝他等赴省申诉.时高文良公其倬,悯其情词质实, 为之具奏于朝,降袭土知府为通判,改设流官知府. …??? 由是生民俱蒙乐利,人士得弦诵,而知立之力 与焉".问这一记载更强调,是土民请愿,告状促使丽 江改土归流在雍正元年进行.尽管时间已距丽江改 土归流一百五十多年,但光绪《丽江府志》这一记载 应是有其依据的. 以上志书所记史料是可信的,影响也很大.但 仅根据这些记载,一些学者便认为,丽江改土归流 之所以在雍正元年进行,主要原因就是阿知立等的 告状,请愿.如,有学者称:"胤祯(应为胤稹,即雍 正)继承了康熙时的'改土归流'政策.当丽江纳西 族人民控诉土知府木钟的罪恶后,即予以裁撤,改 设流官知府,降木钟为通判".r7】还有学者说:"清雍 正元年,木氏的族人阿知立,是个豪迈机智而且有 远见的人.……要把民间的痛苦诉到省督.群众欣 然响应,尽力以助.结果,云贵总督高其倬为之具奏 于朝,丽江实现了改土归流的新局面."罔美国学者 JF?洛克在其《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也写 道:"当木钟就职时,族人阿知立诬告他,这个人成 功地废除了丽江土知府."网但是,全面分析当时的 记载,可以看出阿知立等人的请愿,告状其实只是 丽江在雍正元年改土归流的一个直接原因,绝不是 主要原因.从《木氏宦谱》中的有关记载看,木氏土 司也不认为这是主要原因.有学者分析了清王朝在 各地推行改土归流的相关材料后指出,为了名正言 顺,清决定改土归流一般有几种借口,其中第四种 即为"土民请愿而改流".【.哒里所说的"借口",也就 是采取行动的"由头".从丽江雍正元年的形势来 看,阿知立等人的申诉,请愿实际上也只是清王朝 决定改土归流找的由头与借口.当然,由于这种由 一 26一 头,借口的确起了一种导火线的作用,因此应是直 接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 与阿知立等人申诉,请愿相联系的是木氏土司 的贪虐不法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化问题.云贵总督高 其倬雍正元年春在有关丽江改设流官的奏折中说, 木氏土司"居官贪虐,派累土人,至今控告不已".【n】 前所引光绪《丽江府志》的记载也说:"朝廷虽设流 官通判,然每苦为木土府所摄"."时土府暴敛肆螫, 民不堪命".从这些记载来看,是木氏土司的贪虐不 法引起人们不满,激化了当地的社会矛盾,阿知立 等人因此赴省申诉.而云贵总督在土民控告之后, "为之具奏于朝",很快获批准,于是丽江改设流官 知府,土知府降为土通判.那么,木氏土司为非作歹 激化了的丽江社会矛盾是否为雍正元年改土归流 的主要原因呢?有学者认为,改土归流前丽江统治 阶级内部领主土司木氏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日益 扩大,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联 合反对封建领主.并认为,丽江在雍正元年改土归 流,"正是丽江地区的地主阶级对世袭领主土司木 氏的斗争在政治上胜利的反映","是领主土司与地 主豪强和广大农民之间的矛盾在政治斗争上的反 映".【?刁当时丽江的社会矛盾是否如此本文不作讨 论,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将社会矛盾的激化视为 丽江在雍正元年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这种看法虽 然有一定理由,但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是因为,社 会矛盾的激化虽然是进行改土归流的必然原因之 一 ,但不一定就是丽江在雍正元年进行改土归流的 主要原因,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土司制度本身存 在着弊病与危害性,土司的贪虐不法是这一制度所 决定的,只要土司存在,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就一直 存在,丽江也如此,并不是雍正元年才开始出现.重 要的是,当时矛盾是否激化,需要具体分析当时的 记载.从丽江的具体记载看,丽江社会矛盾空前尖 锐应是在康熙末年.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 大批土兵要随清军人藏,普遍增加了当地人的负 担;土知府木兴父子率土兵走后,头人任意指公派 私,更激化了丽江的社会矛盾.如按以上说法,改土 归流在丽江早已进行,如果因为战争还在进行,在 驱逐了准噶尔军队,战事结束,军队撤回时也应进 行,不会拖到雍正元年.事实上,在丽江改土归流中 降为土通判的木钟雍正元年初上任仅四十余日,其在任上贪虐不法还谈不上.更需要注意的是,木钟 的袭职,是在改土归流前不久由丽江"阖府舍目乡 老人等?…??联名保举",并经清地方官员核准的,这 既说明丽江雍正元年初的社会矛盾并非激化到要 爆发起义的程度,也说明直到改土归流前夕,清地 方官员也不认为木氏土司腐败,土知府必须降为土 赵心愚: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诎.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 原因 通判,另设流官知府才能维持丽江稳定.n3】阿知立等 人的赴省申诉,应主要为其他矛盾所致(后成为改 土归流的借口),不能因此而认为丽江的社会矛盾 在雍正元年初为空前尖锐.从资料上看,丽江雍正 元年初改土归流是否真因为社会矛盾激化,清人也 有议论.清嘉庆年间有人曾言:"木氏世守丽江历千 百年.……或日:'夷民呈请改流,语及累民,岂有不 实?'又不尽然.……倘政不宜民,早当亲离众叛,斩 木揭竿矣,宁待改设哉?"?4】这说明,清代已有人指 出,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可能不是因为社会矛 盾激化,而是另有其原因.当然,木氏土司家族的所 作所为引起的社会矛盾也是存在的,也是事实,但 这只是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的一个原因,并非主 要原因. 尽管丽江的改土归流没有动用武力,清在改设 流官知府的同时也给予木氏土司一定的优厚待遇, 但对木氏土司家族来讲,只任虚有其名的土通判当 然是其历史上的巨大转折.在遭受了如此大的冲击 后,木氏土司也在分析清为何决定在雍正元年改土 归流.在《木氏宦谱》中,虽然木氏承认木兴父子出 师在外时,"头人任意指公派私,诚亦有之",但并不 认为这导致了改土归流,更不认为木钟上任几十天 里做错了什么,促使清王朝作出了改土归流决定. 在听了一些消息后,木氏土司认为,丽江雍正元年 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是云贵总督高其倬借机公报 私仇.《木氏宦谱》记载称:"后方知总督云贵高,素 与川督年羹尧有旧,一得阿知立诉,暗欲代年报心 腹巴松之仇"0旧木氏土司显然认为,如无这一"私 仇",即使阿知立申诉,雍正元年丽江也不会改土归 流.这段文字也说明,在木氏土司看来,土民的请 愿,告状并不是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巴松被杀事件在《木氏宦谱》中亦有记载.康熙 五十九年土知府木兴奉命率土兵随清军由滇进藏, 在喇普地方"有土目巴松在彼沉搁公文,拦截军饷, 不能进通.是以土兵擒杀巴松."木兴行至阿墩子地 方时,"始知巴松系川督年羹尧心腹人役",由此恐 惧,后又接到当时的云贵总督蒋陈锡的密信及抄寄 的年羹尧的有关奏疏,于是惊悸成疾,当年十一月 病死.[1q木兴杀巴松事件《清史稿?年羹尧传》和《清 实录?圣祖实录》卷二九0均有记载,与《木氏宦谱》 所记基本一致.旧川督年羹尧当时负责南路入藏清 军的粮糈及撤回内地清军的军需,后又负责留驻西 藏清军的补充支应.木兴在进藏途中将巴松擒杀的 确是事实,年羹尧为此参木兴生衅阻运并请革其职 也是事实,在高其倬《丽江府改设流官疏》中,也确 有"木兴在日,领兵进藏,绕道杀死已归顺之番目, 题参其生衅之处,俟兵回日再审,经议政议奏在案" 等语但是,因年羹尧对巴松被杀上过奏折,高其倬 改设流官疏中提到此事,就将雍正元年初丽江改土 归流的主要原因说成是高其倬借机帮年羹尧报私 仇,并把此事完全说成是个人行为,这既缺乏事实 依据,也不合常理,难以服人,显然只是木氏土司的 一 种推测而已.当然,木兴杀巴松事当时还未结案, 高其倬奏疏中也提及此事,因此,这一事件也当是 清雍正元年决定丽江改土归流的一个原因,但肯定 不是主要原因.[8]…一 在以上三个原因中,有两个与丽江社会及木氏 土司家族有关,另一个仅与木氏土司家族有关,并从个人关系角度提出.这三个原因都不是主要原 因,说明要找到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需要将这一问题置于一更大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 和思考,不能仅局限于丽江一带或木氏土司家族. 前已言及,丽江的改土归流只是时间问题,迟 早都要进行,一旦统治者认为当地条件基本具备和 已到了非常必要时,改土归流就将进行.清王朝平 定三藩之乱后,在云南各地包括丽江的统治都得到 巩固,大局稳定,经济恢复发展,国家逐渐强盛,丽 江改土归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形势下, 进不进行改土归流,关键就在统治者是否认为已到 了非常必要时.前已分析,根据康熙末年有关记载, 丽江当时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矛盾激化程度应超 过雍正元年,但清王朝并未在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 一 年间下令丽江改土归流,仍继续维持土知府的统 治.是当时丽江没有土民告状,请愿,清王朝缺乏在 丽江改土归流的借口吗?显然不是.因为清王朝在 各地改土归流的事实说明,即使一时找不到借口, 清也不妨施加政治军事压力以逼迫土司自请纳土 改流,更何况本兴当时还有案在身.丽江在康熙末 年之所以继续维持土知府的统治,只能说明统治者 当时认为改土归流在丽江还不到非常必要的时候, 不改比改更有利于当地的稳定和清王朝的统治.到 雍正元年初,清王朝决定丽江改土归流,这不是因 为换了皇帝和总督,而是统治者分析了新的形势后 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换言之,即认为丽江改土归流 已非常必要了.是什么使云贵总督和清王朝雍正元 年初的看法出现变化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 题,事关雍正元年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有学者提出,雍正元年丽江之所以改土归流与 清初的"三藩之乱"和"准噶尔之乱"有关,而且这两 乱是"最直接因素".[t9】这一看法的提出,表明这位学 者已在丽江和木氏土司家族以外去探求雍正元年 一 27— 垫:兰墨呈壅丛造鱼重鎏堕圭塑二二堑壅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 丽江之所以改土归流的原因,这是有着十分积极的 意义的.但是,三藩之乱已平息多年,云南各地社会 已趋稳定,木氏土司在吴三桂叛乱时也没有参与, 如果真卷入叛乱,康熙年问也应早已被革除.因此, 丽江雍正元年的改土归流与三藩之乱应没有什么 直接关系,三藩之乱不应是丽江雍正元年改土归流 的最直接因素,不可能使云贵总督和清王朝到雍正 元年初才改变丽江改土归流的看法.准噶尔之乱是 指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发生的蒙古准噶尔 军队侵扰西藏,攻下拉萨并杀死和硕特拉藏汗的重 大事件.这一重大事件发生后,因为事关西藏,西南 地区及内外蒙古的稳定,清王朝高度重视,迅速决 定出兵征讨,在康熙五十七年至五十九年连续分南 北两路派清军入藏,将侵扰西藏的准噶尔军队驱 逐.在南路清军进藏行动中,木氏土司态度积极,木 兴父子奉命率土兵承担侦探向导,护军粮饷等任 务.准噶尔军队侵扰西藏事件康熙五十九年已结 束,雍正初年的丽江改土归流与之应没有什么直接 的关系.如果是由于本兴父子率土兵出征,加重了 土民的负担,手下头人又借机指公派私,激化了丽 江社会矛盾,或本兴在进藏路上杀死巴松,生衅阻 运,那么战事一结束也就将革去其职,改土归流,不 会等到雍正元年.因此,准噶尔之乱也不应是雍正 初年丽江改土归流的最直接因素,不可能到此时才 改变云贵总督和清王朝对丽江改土归流的看法. 尽管与准噶尔之乱没有直接关系,但雍正元年 云贵总督与清王朝之所改变看法,丽江在这一年之 所以改土归流,与清王朝逐渐成型的稳定藏区的治 藏战略的确有关.笔者在《纳西族与藏族关系史》一 书中已提出这一看法,但当时未深入进行探讨.分 析云贵总督高其倬《丽江府改设流官疏》后可看出, 高在言丽江改土归流必要性时,首先提到的不是木 兴杀巴松事件,更不是木氏土司居官贪虐,派累土 人及引起的控告,而是强调:"丽江地方,外控中甸, 内邻鹤剑,藏地往还之兵资,其牲口,粮食,实为要 路".中甸为滇西北藏区重镇,也是滇藏交通的咽 喉.雍正元年初,准噶尔之乱已平息,一些入藏的清 军也先后撤回,为什么高其倬在此奏疏中要先强调 "的战略位置 丽江"外控中甸",为进出藏区"要路 呢?高其倬所言当然与清王朝驱逐准噶尔军队后的 治藏大战略和稳定西藏及各藏区的长远考虑有关, 更与雍正元年初西部地区包括藏区在内的形势出 现重大变化有关.这一重大变化,就是与准噶尔有 着一定关系的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准备反清, 要公开举兵叛乱.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使云贵总 督和清王朝在雍正元年初终于改变了对丽江改土 归流的看法. 一 28一 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军队后,从1720年秋至 1721年(康熙五十九年至六十年)春,西藏地方行政 事务暂由领兵进藏的清军将领管理.1721年春,清 王朝决定在西藏地方政府中废除原来的总揽大权 的第巴一职,改为设四名噶伦联合负责行政事务. 清王朝战后对西藏地方政权采取这一重大改革措 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其目的既是为了保持西藏的 稳定,也是为了确保清直接对西藏的管理.这一重 大措施实行后,引起青海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 的强烈不满.罗卜藏丹津是被五世达赖称为"全藏 三区之王"的和硕特部着名领袖固始汗之孙,当时 在和硕特领袖中的地位最高,势力最大,1720年与 一 些和硕特部领袖一起率兵同北路清军入藏,在驱 逐准噶尔军队的军事行动中也有战功,在1720年 秋至1721年春清军将领暂时管理西藏地方事务 时,又与率北路清军入藏的延信共同管理过西藏地 方行政事务.罗卜藏丹津进入拉萨即占据原拉藏汗 府邸,本以为战争结束后,以其势力,身份和地位, 清也将封其为汗王,他将由此获得统治西藏的权 力.但此时已不同于清初,形势已根本改变,罗卜藏 丹津的梦想不可能实现.清军驱逐准噶尔军队后, 拥有强大军队的清王朝已有能力直接管理西藏,不 可能再允许和硕特部如固始汗时代那样控制西藏 及康区.因此,罗卜藏丹津与清王朝在这一问题上 必然出现冲突.清王朝正式决定四名噶伦联合负责 西藏地方行政后,罗卜藏丹津不仅再无权过问西藏 地方事务,更重要的是,他在拉藏汗之后再成为西 藏汗王统治西藏并遥控青海的梦想也彻底被粉碎, 这对野心勃勃的罗卜藏丹津是一空前打击,必然引 起其对清的不满和仇恨.同时,南路清军入藏过程 中,清王朝在部分康区已进行直接统治,并由四川 具体管理.部分康区的这一变化,又使和硕特部失 去了明末以来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康区这些地方 的赋税也不再按固始汗时代的规定供给青海和硕 特部.这一巨大损失,也使罗卜藏丹津对清王朝极 为不满.还在西藏时,心怀不满的罗卜藏丹津已着 手准备反清,密谋叛乱.清王朝对罗卜藏丹津的举 动也有所知,为防止其叛乱和影响和硕特各部,在 和硕特军队返回青海后,清迅速实行众建分治政 策,不仅在和硕特部内部多立首领,而且设法削弱 其权力,实际降低其地位.清王朝采取的这些措施 收到一定效果,但没能阻止罗卜藏丹津的反清叛 乱.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继立,罗卜藏丹津认 为时机已到,便公开反清,举兵叛乱. 丽江地处滇西北,紧邻滇西北藏区,为滇藏交 通要冲,在清王朝逐渐成型的治藏大战略和相关战 略布局中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军入藏驱逐准 整墨;呈亟鲞丛遗鱼重姿墼圭塑二二堑壅墨塑亘姿丝圭塑圭墨堡旦 ??', 噶尔军队后,丽江在确保西藏及康区稳定中的战略容主要是:"查中旬为云南西南藩篱,向系丽江土知 地位更加凸显罗卜藏丹津公开叛乱前,清军已分府木氏所属之地,自吴逆驻扎云南之时,遂听任西 批从拉萨撤回,虽后又认为拉萨仅有蒙古,绿营兵海(指青海和硕特部)占去.近来虽经招抚,从前地 三千驻守不行,从云南调五百满兵再进藏,但总兵方大吏因循含混,未flll~tllNJll之里塘,巴塘料理明 力仍较少,叛乱如发生,和硕特部叛军与准噶尔军白,显令归属.故彼地古宗,仍以为系罗卜藏丹津 队联手进入西藏的可能性存在,过去在和硕特部控管,心怀两歧.其地所产铅子,竹箭,弓面,鞍板,鸟 制下的Jli,滇藏区也极有可能卷入叛乱,而这又将枪壳子,皆军器所需.又每岁纳银一千三百两,麦 影响西藏驻军的粮糈军需供应.在这样的形势下,二,三千石,除供给中旬喇嘛之外,存剩者汇解与罗 与青海相距虽远的丽江更显重要,西藏和川,滇藏卜藏丹津.……中旬统属之地有小中旬,果罗湾,格 区一旦有事,丽江的稳定就关系着清王朝相应的军咱,泥西四处,其余小村寨颇多,人民共五千七百四 事行动能否顺利展开.尽管罗卜藏丹津正式打出反十三户.管理地方者有营官二名,神翁四名,列宾十 清旗帜是在雍正元年五月,清王朝从陕西,四Jll,甘七.每列宾之下,管马兵五十二,三人,步军无定数, 肃,内蒙古调集大军打击叛军的军事行动也主要在又有喇嘛一千余人,内有堪布一名,系其总管之人. 青海进行,但从当时的记载看,罗卜藏丹津为叛乱凡事皆营官料理,营官又听堪布 之言而行,与苦苦 所作的联络准备活动在藏区早已进行,其叛乱的影脑JL(指青海和硕特部)遥通声息."这一奏折非常 响也远达西藏及Jii,滇藏区,清王朝为防止这一叛重要,不仅报告了中旬与罗卜藏丹津在经济上的联 乱蔓延也在西藏,川滇藏区及与之相邻地区作了相系,而且指出在政治上罗卜藏丹津通过营官协同堪 应准备.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高其倬由广布处理当地事务,中旬与青海和硕特部也"遥通声 西巡抚擢云贵总督.12i]到任后,他着手解决前任遗留息",仍有联络.这一奏折时间已近雍正元年底,罗 下来的问题,为确保滇藏交通畅通采取了措施.罗卜藏丹津早已公开叛乱,高其倬写这一奏折实际上 卜藏丹津公开叛乱前后,高其倬高度关注西藏,青是强调滇西北藏区受叛乱波及的可能性极大.清王 海及中旬等地的形势变化,并多次上报了解的情朝此时对包括滇西北藏区在内的所有藏区的稳定 况.也是高度重视的.雍正元年十一月清已有决定: 雍正元年四月初五日,高其倬在一奏折中称,"'行文郝玉麟,即由中旬带兵前往叉木多(即昌都) 从驻拉萨的清军总帅(统领留驻官兵)策旺若尔布驻扎.其中旬地方,应令总督高其倬简选总兵官一 来咨知道,罗卜藏丹津纠众会盟,密计与策妄阿喇员,带兵五百名,前往驻扎.'从之."[251 布坦联合.并报告,已在云南调遣官兵布防.一如果说高其倬在前一奏折中只是强调中旬等 奏折是目前见到的高其倬有关罗卜藏丹津反清叛地有罗卜藏丹津叛乱波及的可能性,那么在之后的 乱的最早报告,这表明高其倬身为云贵总督,对西另一奏折中,高其倬已经掌握了 罗卜藏丹津与中甸 藏和青海局势变化高度关注,也说明与藏区相邻地联络的证据了.在雍正二年二月一奏折中,高其倬 区的官员对罗卜藏丹津反清活动早已有所知并开报告:"中甸地方,原系丽江所属,后为青海占去.领 展了相应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奏折时间已是逆贼罗卜藏丹津伪札.臣遵旨令提臣郝玉麟带兵驻 雍正元年四月,从罗卜藏丹津在拉萨已准备叛乱和扎中甸,其番夷人等随即投缴伪扎,归诚纳土.现在 之后形势的变化来看,可以认为高其倬具有这方面详细安抚,清理疆界".口畹正皇帝对高其倬的这一 内容的奏折在这之前已有.有记载称,雍正元年三行动给予了肯定,称其"殊属可嘉".中甸发现罗卜 月清王朝已收到柴达木,西宁方面早些时候上报的藏丹津的"伪扎",说明高其倬对形势的分析是正确 报告.[z31以此推测,作为云贵总督,对滇藏交通畅通的,罗卜藏丹津公开叛乱前后确派人到中甸进行联 和滇西北藏区稳定负有重责的高其倬,至迟在雍正络. 元年正月或二月已知罗卜藏丹津欲叛消息并有这高其倬以上这些奏折虽然只是提到丽江,内容 方面奏折上呈.在《丽江府改设流官疏》中,高其倬主要涉及中甸,但在当时的形势下与丽江实密切相 之所以首先强调:"丽江地方,外控中甸",即应与此关."丽江地方,外控中甸",要控制中甸,必先确保 有关.还可以认为,高其倬至迟在雍正元年二月,也丽江稳定.通过稳定丽江,进而控制中旬,才能在一 就是罗卜藏丹津反清面目已渐暴露时,已改变了对旦有事时确保滇藏交通畅通和整个治藏大战略的 丽江改土归流的看法,即认为丽江已到必须改设流实施.高其倬如此重视中甸,实 际上证明他在战略 官的时候了.上已考虑过位于中甸以南又可控中甸的丽江改土 在时间晚一些的另一奏折中,高其倬向清又作归流问题.综合分析史志中有关记载 后可以认为, 了有关中甸及中甸与和硕特关系的详细报告.其内丽江的改土归流实际上是罗卜 藏丹津反清面目逐 一 29— 越心愚i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 原因 渐暴露之后,清为了确保滇藏交通畅通和西藏及整 个藏区稳定而采取的一个必要措施,之所以在雍正 元年初进行,主要原因是西藏及整个藏区形势已不 同于清军人藏驱逐准噶尔军队时,再维持土知府已 不能确保丽江的稳定,在日益危急的形势下,要作 好防止罗卜藏丹津叛乱波及西藏及整个藏区的准 备,清王朝需要改设流官以直接控制丽江.正是由 于这一主要原因,所以高其倬改设流官的奏疏雍正 元年三月上报,雍正皇帝很快批准,首任流官知府 也于次年正月迅速到任. 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在明代之所以能取得大 发展,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与中央王朝 的治藏战略有关.进入清代后,木氏土司的土知府 职仅维持了几十年,到雍正元年改土归流,降为土 通判,也主要与中央王朝打击叛乱,维护稳定实施 新的治藏战略有关.木氏土司的兴衰证明,历史的 发展,不是以个人或家族的意志为转移的. 参考文献 [1]--~南各族古代史略嗍昆明:云薄认民出版社,1977:125. [2]木氏宦谱(影印本)[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倪 悦.滇云历年传[M].李埏点校本.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2:518. [3]有学者称,丽江雍正三年改土归流,此说误.贺益文.滇北 风土志讥东方杂志,1945,41(9).'' [41乾隆.丽江府志略?建置略[Ml [51乾隆.丽江府志略?序[M]. [6]光绪.丽江府志?人物志[M]. [7]云南各族古代史略M昆明:云I轫人民出版社,1997:162 [8】赵银茕玉龙旧话新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94, [91IF?洛克.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M].刘宗岳等,译.昆 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83. [1o]吴永章.中国-+-4制度渊源与发展史[M].成都:四川 民族出版社,1988:257. [11】高其倬.丽江府改设流官疏[M]//乾隆.丽江府志略? 艺文略. [12】纳西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57,58,62. [13】木氏宦谱(影印本)[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14]杨昌.木氏世守丽~.iiz-rM]//滇文丛录(卷六). [15l木氏宦谱(影印本)[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见阿挥阿注条. [16]木氏宦谱(影印本)[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 见阿胃阿挥条. [17】清史稿?年羹尧传[M],清实录?圣祖实录[M].中,"巴 松"作"巴桑","土I!I"作"番I!I",被杀原因也与木氏宦谱[M] 所记有所不同. [18]郭大烈先生指出,丽江改土归流"更不是高其倬帮另人报 私仇".此言甚是.但,木兴杀巴松事件对丽江改土归流还是 有一定影响的.//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成都:四 川人民出版社,1999:365. [19】和华璋.丽江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M]11丽江文史 (第二十辑),2001. [2o]五世达赖喇嘛.西藏王臣记[Ml刘立千,译注,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0:128. [21】清史稿?高其倬传[M]. [2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 册高其倬奏)[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173. [23】邓锐龄.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过程中的作 用叽.中国藏学,2002(2). [24]宫中档雍王朝奏折[c].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日高其倬 奏.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馆,1977-1980. [25】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一三)[j. [26]清实录?世宗实录(卷一六)[M】. LobTsangdanjin'RebellionandthePoliticalReforminLijiang 一一?AnAnalysisoftheCausesforthePoliticalReformj丑LijiangintheEarlyYearsof Yongzhenreign ZhaoXingyu (EthnicStudiesInstitute,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engdu,Sichuan610041) Abstract:ThepoliticalreforminLijiangtakenintheearlyyearsofYongzhenreignhadgreatimpacton thelifeofWesternsocietywherethemajorityisNaximinority.Qinggovemmentchosetotakepoliticalrefor- mationatthatspecialtimeispertinenttoitsstrategiesofcontrollingandstabilizingTibet.Thevitalmilitary positionwhereLijiangpossessesmadeQinggovernmentdecidetohavepoliticalreformintheearlyYongzhen reigntomakeSUrethetransportationbetweenYunnanandTibetwouldbeguaranteedSOthat Qinggovernment couldtakeprecautionarymeasuresincaseLobTsangdanjin'rebellionspreadtoTibet. Keywords:Tibet;LobTsangdanjin;Lijiang;politicalreform 一 30一 [责任编辑:拉巴次仁】
/
本文档为【【doc】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