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课改伴我成长

2017-09-25 25页 doc 60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9226

暂无简介

举报
课改伴我成长课改伴我成长 95年刚毕业的我怀着“一寸粉笔投桃报李,三尺讲台耕耘春秋”的矢志走进了学校,选择了我最喜爱的学科----数学。一走进课堂,我便迫不及待的向学生灌输:“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不声不响的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尽管我知道这些幼稚的学生娃更本听不懂,但我仍然染津津乐道地讲到:“学好数学可以让你更聪明,只要你多做题,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以前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于是在课堂上生怕学生听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实行满堂灌,采取题海战术,压得学生直不起腰,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还好最后效果很...
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伴我成长 95年刚毕业的我怀着“一寸粉笔投桃报李,三尺讲台耕耘春秋”的矢志走进了学校,选择了我最喜爱的学科----数学。一走进课堂,我便迫不及待的向学生灌输:“数学是我们时代有势力的科学,它不声不响的扩大它所征服的领域;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尽管我知道这些幼稚的学生娃更本听不懂,但我仍然染津津乐道地讲到:“学好数学可以让你更聪明,只要你多做题,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以前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于是在课堂上生怕学生听不懂,讲了一遍又一遍,实行满堂灌,采取题海战术,压得学生直不起腰,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还好最后效果很理想:几年来,在每次评比中居全乡同级前茅,而且提升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可在几次实践活动中,我被学生无从下手、只知道用同一种并不见效去解决问题惊呆了,(而他们大多是优生),特别是几次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时,我更沮丧:原来他们是高分低能。于是就私下寻思:不该只注重结果,应该改一改教法和学法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我就积极投身于工作中,带头推行新课改,首先进行“洗脑”更新自己的理验,其次大胆尝试、立志创新。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给我带来巨大的变化,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自身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首先更新自己新课改理念,并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我明白了: <一>、课程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新课程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从表层上看,课程是由特定的社会成员(专家)的,但从深层上看,课程是由学生来创造的。因此,不应把课程及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那种视课程为“法定知识”或“圣经”式的文本而不准越雷池一步的观念要摒弃。 2、“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因此,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而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课程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所以,新课程观要求我们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要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 4、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学生的基本存在方式。当前,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角度讲,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的,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也是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二)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目标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缺乏对学生可能生活的构建,从而导致生活意义的丧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课堂生活缺乏现实感、缺少生命的活力、成功的体验、个性的张扬,以至于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苦役”。 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均体现了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也就是说,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所以,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即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第三,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会议的主题是“为教育过程中的儿童争取„生活权利?”。“教育即是生活”,教育本身即充满着生活气息。教育中最危险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感到非常的孤独,体会不到做人的喜怒哀乐。第四,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 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这三个维度提出的,没有忽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只是更要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目标,就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课改的灵魂。 从课程体系上来看,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积极稳妥地走向综合化上。新课程体系强调的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一门学科,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追求彼此联系,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程设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是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不仅使新课程开发与创新课程相结合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了极大空间。新课程体系在焕发着其“开放性”光芒的同时,又在充分展示着自己“创新”的魅力。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现代大众数学理念,首次亮相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之中。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与以往的不同,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体系。 (四)课程内容:倡导“新、活、宽” 针对过去学科教材内容表现的“偏、难、窄、旧”的特点,新课程提倡的是“新、活、宽”。新课程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强调的是问题解决,引进了许多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知识。如:数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中提出,课程内容要“新”,课程内容要“活”。“标准”还提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此外,课程内容要“宽”,“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详细列举了教科书之外的数学课程资源,即数学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时不在。 (五)课程学习方式:突出学习方式变革——自主,探究与合作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课改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较之学习方法,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为主,以机械记忆模仿为主,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过程。这种学习窒息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成为本次课改的亮点。 (六)课程评价:重在“发展性”和“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用了较大的篇幅提出评价和建议,并在评价上试图尽量避免过去划一的以检测知识、技能、评价为主,以及过分依赖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和管理主义倾向,制定了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制度。课改体现了重“发展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从指导思想来看,课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合适教育的儿童”。从评价对象和范围看,新课程评价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从评价的方法及技术上看,它不是定量的分析,而是发展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新的课程评价鼓励个人思考,运用学生成长档案袋,小、答辩、各式各样的小制作等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另外,评价更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使评价是一种开放式的、持续的行为,以确保评价自身不断完善。 同时,结合本学科,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个性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4、学生应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及基本数学思想;5、数学课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6、让学生明白“生活就是数学”。 以新课改理念武装全体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我校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一方面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课改通识性培训, 另一方面组织本校教师进行课改理验大讨论和教材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特别是有疑惑的题目,进行课改讲座和热点问题的讨论。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中之中内容。为此, 我组织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1、 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 (1)备课。 ?首先,弄清楚小学数学总目标及学段目标,它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几部分。 其次,改变编写方式,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一是教材内容“班本化”。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其中,教材内容“班本化”是重要的方法。更换后的主题情景更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二是给新教材的封闭题拆封。说到“封闭题”许多老师总以为那是旧教材才有的事,其实,新教材也不乏有许多“封闭题”,这样做以后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新理念。 (2)上课: ?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是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方法有: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编了“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有序教学。2、以“重大事件”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认识钟表”以“神舟5号”发射为载体。3、以“身边事例”为载体,如“高矮”以班级学生“争高矮”为例。二是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算法多样化。其实质是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拿出体现自己个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算法多样化不等于算法全面化”。优化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要不要优化视情况而定:一是几种算法没有优劣之分,不要优化;二是有优劣之分,要优化。“优化”有:“选基本”、“选简”、“选新”和“延迟评价”等办法。“选基本”就是几种算法中有一种最基本的,对后续学习有影响,这种方法要求人人掌握。“选简”、“选新”就是算法思维最简捷或算法有创新的,这种方法要鼓励,但不要求人人掌握。“延迟评价”就是几种算法中要优化,不是在第1课时就达到,而是在后续学习中逐步达到。 (3)作业:一是活动式作业。数学有许多活动式练习题,包括说和动手做的两种。这种作业我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二是需要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如算式 类)要求做在作业本上。三是不便抄写的题,直接做在课本上,教师直接在课本上批改。 (4)辅导和课外活动:采取分别对待、开小灶等多种方式,正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爱好,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实现了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的目的。 (5)考试:一是 改变了试卷卷面的冷面孔。“我会说”、“我会算”、“我会用数学”……等标题,给学生以自信。“题目有点多,做时要仔细”、“真真假假,认真分辨,细心选择”……等卡通的提示,体现人文关怀。二是分数采用等级制,给学生激励语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重基础、重思维、重能力,保证及格率,也涌现一些思维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2、 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特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犹如一张白纸,毛泽东说:“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澄清了“自主学习”内涵的模糊认识。我们认为“自主”相对于“他主”,凡是学生主动去学习的行为都是自主学习,包括主动的背书。“自主也不等于自学”, “自主更不等于自由”。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更要重视教师的指导。?建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材料。?建立“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一是确定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实验中我们认为“合作不等于合坐”, “为了同一目标而形成的共同体”就是合作。如课堂的辩论中“正方”、“反方”,虽不坐在一起,但却是两个合作共同体。二是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 3、 边实践、边学习。一方面我们组织一些课堂教学现场会,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向特级教师学习。 三、成长中的点滴 几年来,我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课改工作中努力实践。在上级领导关心下、在同行的大力帮助下,逐渐走向成熟,在工作中取得了点滴成绩: 1、不断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取得了本科文凭;同时于199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2、在学校多次登台讲示范课和观摩课,经常参加优质课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向全校学生讲新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辅导年轻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 指导他们新的教法。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并作了《新课程、新理验、新方法》等几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报告,深受教师的好评。 3、经常参加市、区组织的教研会、课改培训会和赛课活动,并参加了2002年巴州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提高培训班”学习2个月,给自己充了“电”。 4、在教学的同时,不断笔耕,经常撰写论文,在校、区、市、国家级不同等次论文评比中取得了三、二、一等奖。其中《理科教学读不可少》一文获得市级三等奖,并在中国教育学会2003年年会暨教育改革论文研讨会上交流且获得三等奖;《交往---课堂教学的本质》一文参加2004年“中国科学教育研究”全国优秀论文评选荣获一等奖,该文同时被入选《中国科学教育研究论丛》发表。 5、熟练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新的教学媒体施教, 给我校教师树立了榜样,并指导他们尽量应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课堂。 6、由于工作努力,踏实肯干,于2004年被巴中市教育局评为“第四届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享受每月30元报刊补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教学及教研工作中,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开拓进取,加强学习,克服自身之不足,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并逐步实现“理念催生实践——实践提升理论——新理念再催生新实践——新实践又提升更高的理论”,这样的螺旋上升式实验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改伴我成长 课改如同狂风暴雨,在我还没有准备好迎接它的时候,迎头向我袭来,使我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是这种冲击,击醒了我,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这次课改的力度是空前的,绝不是毛毛细雨,润物无声;绝不是春风轻拂,杨柳飘飘。它自上而下,似狂风,一阵紧似一阵;似海涛,一浪紧逼一浪。在这样凌厉的气势面前,我感到了沉重的压力,但没有自己置身度外,而是勇敢地迎接了挑战( 经过一年多的大胆、刻苦实践,课堂终于变样了~可以说爆发了青春的活力。课改使课堂变活了,变得更有趣了,使老师更亲切了,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我力求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参与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兴趣和热情;力求从挑战性问题出发,引起学生关注及研究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养成探究的习惯,注重过程。分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承担个人的责任,小组成员之间要沟通,解决冲突。 课堂里多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多了小组合作;多了资料交流;多了语言积累„„ 我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不再是固守“一言堂”的传统,而是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交互学习的平台,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了。 以前,在我的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挑战对我说,是不言而喻的,给我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 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除此之外,实施新课程,我还需要"充电",要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新教材的知识面加宽了,我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的一道难题。 但我还是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和方式方法将得以不断发展,逐渐成熟,最终成为合格的课程改革实施者。 课改伴我成长 我是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踏上幼教战线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幸运的,又是充实的。因为,这缕“春风”让我多了一份美丽,一份希冀,一份收获。“最是一年春好处”, 徜徉在“课改”的春风里,年轻的我正慢慢地成长„„ “成长”之——全新的角色定位 当从学生转变为一名老师时,我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在幼儿面前是“权威”,说一不二,让孩子按照我的意愿做这做那。而在实践课改时,我才发现学生也教了我许多,他们是那样的充满遐想,他们是那样的热情高涨。为了转变自己的思想,紧跟课改的步伐,我加强了自身的学习与反思,积极参与学校的“课改沙龙”活动,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诊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寻找自身的不足。从中,我也深切地体会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在课堂上应该把更多的自由和权利教给学生,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发挥。 “成长”之——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课改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对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在丰富幼儿的学习方式上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如:在选择游戏时,我会提醒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在玩积木时,我会鼓励孩子三三两两地结对玩;在发现新事物时,我会让孩子探索在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对新事物做出判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渗入了我的课堂、我的教学生活中,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合作能力提高了,他们开始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了。 “成长”之——开放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是课改的精华所在。因此,到公园去漫步,到工厂去参观,到乡间去踏青„„就是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个性飞扬的法宝。这种理念很快也影响到了我,影响到了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你看,春风中, 我们一起走进田野,享受泥土和野草的清香;夏日里,我们和孩子一起玩水,感知水的特性;秋风吹,我们一起捡落叶;冬天里,我们一起看着白雪纷飞„„ 在与课改相依相伴的日子里,年轻的我成熟了。教育教学也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力了。那就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一起享受课改带来的春天般的气息吧~ 课改伴我成长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现在已有六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已看了新的变化,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然而,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完全转位。 那么,经过这些年的经验积累,教师们渐渐找到了方法,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活动探究7—8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 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过去的一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学生,在上课时,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那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要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固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 传统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在探究式教学中,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其次,探究式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个体探究,更应该合作探究或大班集体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 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今年,我校的“大班额下的小组合作”就充分的展现了这一点。 我想新课改对于每一名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只有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勇于面对这种挑战和机遇,才能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反思。以前,有很多人甚至教师都认为:老师都是对的,做的都是好的。事实上不是这样,老师也有失误,甚至是错的。我们只有反思,充分彻底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课改带给我们许多全新的感受,我们在课改中蜕变,我们在课改中寻求最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方法。 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儿时以来的梦想,大学毕业后这梦想实现了一半,1997年大学毕业我分配到了平度六中,踏上了教育岗位,但所学计算机专业当时在农村高中还未普及,我做了学校的一名专职打字员。在与打字相伴的那三年里,对教学对课堂对学生的那份情愫却始终在我心底萌动,趁给领导老师打材料之机,我在贪婪地享受着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收获与体会。后来形势有了改观,农村高中开始开设计算机课,我终于有机会踏上梦寐以求的讲台,而随后怀孕生子的繁杂工程占去了我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直到2004年,儿子生活渐渐能自理了,适逢新课改,我又很荣幸地搭上了我们所用教材的主编钟和军老师主持的“回归教育实验室”,ebBlog之航船,开始了我的成长之旅。 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主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尝试:分组教学、学习网站教学、游戏教学……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我还尝试加入了“课前赠言”、“课前故事”和“上机奖励”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实践证明:用心经营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根本。经过大量的探索,我将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成功举行了平度市公开课和青岛市公开课,既而又参加了青岛市优质课、山东省优质课和全国新课改实验区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去年又代表全省高中学段信息技术学科参加了山东省职工技能大赛教育系统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山东省教学技术能手”称号。在这三年的课堂教学探索中,我有许多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同行们共享: 一、用心经营课堂,一切回报皆源于此 作为教师,课堂应该是教育最能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地方。信息技术课堂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痛,因为网络和游戏对青年学生的魅力直接对信息技术老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建设好课堂经营好课堂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面对狂妄、迷茫、厌学、缺乏自信和上进心的学生,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课堂上始终没有多大改观,有时我真的想就此放弃那些学生,但责任心驱使我不能放弃,放弃他们就等于放弃了自己。于是在课堂上我从改变自己入手,尝试着从各种途径了解学生,与他们充分交往和沟通,在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我用精细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以强带弱,用游戏大比拼等活动激励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学习网站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欣赏别人如何和他人交流和共享,我还经常把他们和我的故事记录下来,对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勤加思考,用心解决,注重提升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对生成性事件的处理能力,积累教学技艺。 二、撰写教学反思,专业成长的捷径 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雷校长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作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途径就是从自我反思开始,反思促进了观念的转变,反思促进了工作的提高。不断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验到:提升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教师不断进步和取得成功的基础要素。教师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这是当今最有效的教育科研方法之一,它强调通过教师叙述教育故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激发内在的发展潜能,提升自我反思和研究的能力。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博客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记录教育叙事的平台,我坚持写博客日志近三年,从不懂教学到能够较为自如地驾驭课堂,从单纯性地孜孜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到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内心的充实与快乐是任何一个不曾经历的人所无法体验的。 三、关注学科发展,寻找成长突破口 作为教师,在用心经营好自己的课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之余,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关注本学科的知名专家的博客日志,他们可能会为您提供厚积薄发的时机,或许会为你提供走上专业之巅的最佳捷径。正如《大长今》给我们的启示:长今没有把时间花在抱怨、哀叹上,而是寻找能走出这个环境的突破点。同样,每个人手上的工作,在行业内都一定有个突破点,一旦找到了,就要靠你像大长今一样,用坚持不懈的毅力,去达成目标,并做到杰出,另一个好的机会就一定会出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探索的路是没有终点的,在这条路上我希望与大家一起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新的课程改革推行了四年,我从事改革后的地理教学也有一个轮回,回首课改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与课改共成长。 初识课改——茫然不知所措 课改前,我也参加了培训学习,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但都很肤浅。由于学校工作安排,我拿到教材已经是六年级下册。打开课本一看,着实吃了一惊:新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大篇幅的活动题,可正文却少了许多,以往“划下重点背”,现在根本找不到文字~ 第一节是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亚洲周围的洲或洋是完全在图上出现;亚洲的地形则以“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开篇,配以亚洲的地形图,只在最后出现“亚洲地势中部高耸,四周低下”的文字„„ 翻着新教材,我茫然不知所措。 走进课改——边走边学,我恍然大悟 手拿课本,我真正触摸到课改的气息,容不得多想,我走进教室„„好不容易上完一节课,我一身冷汗:拿的是新课本,可授课体系仍停留在旧教材中,“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回到办公室,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出《地理新课标》。 带着困惑,带着需求,这次的翻阅目的更加明确,那就是“课改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逐渐的,“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些理念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我改变了以往机械记忆的授课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由关心考试分数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我的课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日本》的学习,我将内容划分为“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中日交往”、“日本的文化”等几部分,学生分组找寻相关材料,在课堂上展现给同学们。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布置下去,没想到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想:日本的位置、日本的自然环境、国花、国鸟、日本地震频发、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甚至还有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对日本国民的影响„„我恍然大悟:原来地理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这课堂本应属于学生~ 深入课改——一路走来,我一路收获 开放式的课堂,对话式的教学,使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我课堂的主导,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究中学会了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在展示中变得更加自信。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我也一路走来,一路收获。 七年级下册是初中地理的最后一册,主要了解中国各地区间的地理差异及各自特点。有了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事物的成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加之平日的探究学习,在本册的教学中,我把内容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我的角色也发生转变,由原来喋喋不休的讲解者变为一个安静的学习者,看着学生们眉飞色舞的讲解、群情激昂的辩论,脸红脖子粗的争论,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同时,学生们给我的惊喜也不断涌现:学习港澳地区时,王涛同学给同学们讲解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回归道路,俨然一个小小的历史家、政治家;讲新疆葡萄丰收后老农的烦恼时,同学们就葡萄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做了规划,尤其是要组成葡萄种植协会,使生产形成规模,并运用网络平台,寻找市场,统一销售,同时要积极发展相关产业等,这些有针对性的见解,我也自叹不如,这时,用经济学家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过分„„ 每堂课都有令我激动的精彩瞬间,每个学生都有令我难忘的上佳表现,这就是我今天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 课改伴我成长 沁园御驾学校 李云 二零零二年,一股新课改的风吹到了我们的校园,带着激情与梦想,我们迎接新课改带来的新的挑战。六年当中,我深深感到每一步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课改,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教法的魅力所在,我看到了课改给语文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的变化。 一、新课改使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 通过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头,我明确了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育变成了一种服务,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充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我转变了教学作风,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创始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除了平常的工作外,如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更多的是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不断地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从思想观念上认同新课改,跟近新课改的理念。 二、新课改使我把课堂还给孩子 《语文课改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新课程应至力于构建富有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积及互动,共同的过程。 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是: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教生字——范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而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文中生字我是这样安排的:你记住了那些字,学生在交流中识字,在扩词中掌握字义。 学了生字,学生能自己读课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这一环节我是这样想的: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麽不懂的地方,学生们畅所欲言。当学身生说“我知道了”我会问:你从那里知道的,再读。哦~原来这一段讲了这个问题;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意义时,我先会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稍加指引,问题就一目了然了。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爱学,乐学, 学的也轻松,况且,这样的学习结果学生记忆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准确把握了课文内容,感情朗读或分角色表演就得心应手。在学习课文之后,我会完问,你懂了什么,今后有什么打算,这与以往的概括中心相比很简单,却又有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三、新课改使我的教学方式更活了。 在实行新课改以后,我大胆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入 “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灵活处理教材,大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还将课堂向外延伸,除了课外阅读,课外练习,课外思考题之外,还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活动。如读书小组,社会调查等。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积极参与教学,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更新更多了,学习热情更高了。学生们觉得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新课改转变了我对学生的教育评价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差,分数的高低作为标准。学习了新课改后,我知道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对学生经行综合素质的考察,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简单地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考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了做人。现在我已学会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学生,评价学生。另外,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我们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用发展的,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在新课改的实验中,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尊重,个性受到了张扬,但是不确定因素增多了,在收和放之间如何把握,往往无所适从。 新的课堂教学也会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多压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会让你措手不及。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我,不断研究与探索,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课改伴我共成长 课改伴我共成长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让我由衷庆幸~而参加工作不久就承担课改实验教学~更是为我迅速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近几年中从事初中课改实验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必须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热爱之情~用心爱学生、真心干事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实践的灵魂。我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研读《走进新课程》、《数学新课程标准》等有关课改的书籍资料~了解教育教学改革最新动向~定期从网上浏览课改信息~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技艺和先进教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改讲座、听评课活动~坚持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应当摆正自身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恰当的角色~唯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创新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我认真研读优秀教案~看录象、光盘。不仅向本学科任课教师学习~还积极向其他学科教师借鉴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到每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小到一个习题的解法和方法的体现~都去精雕细琢。每天我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在总结成功之处的同时~注意寻找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办法~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尝试。学习与实践~实践与反思~使我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向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必须努力与学生建立伙伴和朋友关系~在与他们的情感交流中、思维碰撞中、问题探究和交流合作中~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学校重教学研究和改革的良好氛围~是我成长的沃土。初登讲台时~精心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在课堂上却出现了和预想很不一样的效果~使我一时手足无措。挫折使我认识到要想在教学中有所进步~充分驾驭课堂教学~就必须多学习、多反思、多探索~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于是~我开始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互动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的教学尝试。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努力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针对课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有的课可以不受40分钟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走下课桌与同伴自由交流~走出教室学习和观察~教师应该蹲下身来与学生平等对话~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自身体验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坚持不懈 的实践和探索~加上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指点帮助~使我的教学水平很快提高。 富有特色的教学是一名好教师的品牌~我特别重视这方面的锤炼。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自己语言表达的特长~把表演、幽默、故事引入课堂~以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话题、富有哲理内涵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体会情感、感受欢乐、获得知识~着力追求学生轻松愉悦、和谐发展、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收获~更多的感觉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的许多不足。我将以此为起点~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坚信~成功就在于一步一步的努力之中。
/
本文档为【课改伴我成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