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2017-11-02 18页 doc 36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doc】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 《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2005年3月 第15卷第1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C,~graphyStudies M81”.2005 V01.15No.1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 读张-z-<<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卡索夫 一 ,慧眼拾金选题得当 蒙古汗国,继之元朝,简称蒙元(在《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doc】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doc】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元朝中央政府治藏研究》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 《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2005年3月 第15卷第1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C,~graphyStudies M81”.2005 V01.15No.1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 读张-z-<<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 卡索夫 一 ,慧眼拾金选题得当 蒙古汗国,继之元朝,简称蒙元(在《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中一律简称元朝.《元朝 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以下简称《研究》),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政权.这个时期,西藏广大地区”正式 纳人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 下”(第52页,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研究》一书),”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 218页),”藏民族加人中华民族大家庭”(第294页).这是蒙元史中的大事.然而蒙元政权对 辽远而又广大的西藏地方采取过哪些政策,与制度呢?这些制度为何能取得”实质性效 果”呢?这一系列问题既是藏族史,蒙元史,民族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又是边疆学,民族学,社会 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早在明代就有人考虑过,如阁辰梁储,蒙古萨囊彻辰等.清代留心 这个课题的人更多,如松筠,福康安,文硕,姚莹,魏源,张荫棠等,他们为后人留下不少卓见与 着述.民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其关注出现迅速发展势头,将许多问题的研究引向 深人,一些谜团随之解开,历史面貌进一步廓清. 综观以前的研究,个案探讨,无疑迫切需要;资料汇编,当然不可或缺;一些专着旁及该课 题之部分内容,更属应当,筚路蓝缕,功不可没.然而史学研究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若想把这 个错综复杂的课题做深做好,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仅凭三五篇论文是不能详尽的.在上 个世纪末,迫切需要对该课题进行整合陆构建,客观归纳,深入探讨,进一步填补一些空白,而 且条件业已具备或者基本成熟.那么由谁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在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感 召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年轻学者张云毅然承担之.对该课题深人系统的 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填补某些空白,纠正一些舛误,将许多问题推向深人,而且有助于国 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巩固.故,张云早就慧眼独具地密切审视该课题的研究动态,及时捕捉 相关信息.此外,作者已积累了许多汉,藏等文字资料,还有不少前期研究成果,包括已发表的 多篇论文和专着《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从这些成 果中,不难看出张云的水平和造诣. 二,抓住要害理清根本 蒙元政权对各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无不出于一个总体原则”因俗而治”,不求划一.就其 ---—— 114---——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基本方面而言:东北边疆,特别是其东南部,汉人较多,儒化,汉化较深,置辽阳行省;西北边疆 系由畏兀儿都护和察合台,窝阔台两个汗国组成,两个汗国有时对蒙元保持半独立状态;西南 边疆设云南行省,省司两级多为流官,府州县三级则尽为土官,路级土流兼用.蒙元政权经略 边疆西藏有何特点呢?作者张云归纳为”僧俗并用,政教合一”,并以此为主线展开论述.”僧 俗并用”一语源于《元史?释老传》,张云在《研究》中多次使用,从不同角度将其推向深入(第 59,202,232,238,302页).”政教合一”是后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总结,韩儒林先生在《元朝中 央政府是怎样管理西藏地方的》一文中提出,但不一定是最早的;周清澍在《中国通史》第七卷 使用之.周良宵,顾菊英《元代史》,马大正,刘狄《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分别予以认定. 这句话也多次进入作者笔端(第47,229,238,261页),并用许多事实从各方面反复论证之. 帝师是蒙元创设的特殊职官,对此作者着墨甚多,阐明这项重要制度在治藏过程中的作 用.宣政院(前身为总制院)是管理吐蕃事务的最央机构.张云特征引《元史?释老传》的 资料:在宣政院里,”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出帝师所辟,而总其政于内外者,帅臣以下, 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正衙朝会,百官班列,而帝 师亦或专席于坐隅”.这段话集中体现了蒙元政权治理吐蕃的宗教制度.张云又从大量资料 中剔择出许多僧官,僧职,除帝师外,国师,灌顶国师,三藏国师,三藏法师等,屡见不鲜.蒙元 还将历代惯用的俗官如司徒,司空,大司徒,国公等授予僧人(第62—70页).除僧政机构外, 俗政即行政机构也不该忽视.乌思藏宣慰司下辖13个万户,若干个千户和更多百户.还有脱 思麻宣慰司和朵甘思宣慰司.这些行政建置与僧教系统虽有”密切关系”,但”不从属于僧主”, 更”不受其节制”,”不存在僧主自动获得行政权力的事实”(第238,237页). “僧俗并用”而导致”政教合一”,是蒙元治藏时的特殊现象.张云并没有到此停笔,而是向 纵深探究——试图揭示”政”与”教”的地位是否并列.根据”帝师制度”,”国师,帝师得以统领 全国释教,参与管理吐蕃地方事务.僧人通过僧主的推荐担任地方行政官员,或僧主获得朝廷 任命兼任万户长的事例均有例证”(第237页).蒙元有时还将乌思藏等处宣慰司都元帅这个 重要军政职务授予僧人.于是”大批僧人担任了朝廷以及吐蕃地方的高级军政官员”.”僧人 参与行政,宗教乃至军事管理的现象应该是十分普遍的”(第74,62页).对于这种现象,张云 提出结论性意见:”一方面,宗教约束着世俗政治,另一方面,宗教也有赖于世俗的支持.”二者 “相互支持与配合,行政服从于僧政是其基本特征”,从而出现”重视宗教,轻视世俗,以僧治俗” 的历史现象(第46,45页). 需要指出的是,帝师的地位和权力无论多么高大,终究是蒙元大汗任命的特殊官员,最后 大权仍掌握在大汗(皇帝)手里.尽管重教轻俗,二者还得”共同发挥服从元朝中央,安定地方 的职能”(第45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也由此获得一次重要发展. 蒙元政权为何在吐蕃地区实施与其他边疆地区不同的以”僧俗并用,政教合一”为基本内 容的制度呢?张云开篇就指出:唐朝中期,吐蕃王朝瓦解,出现分裂割据局面.其后,”数百年 之间,在西藏地方获得最大发展机遇的是佛教,藏传佛教不仅从此拥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也 开始了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成为有理论和有特色的宗教,真正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生活 并主导人们精神世界的意识形态”(第1页).在蒙元进入吐蕃前,已”接近全民族信教”的程度 (第232页),虽然门派各异,但宗旨无差.既然蒙元政权对边疆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总 体原则,那么在西藏地区也要”因俗而柔其人”,于是”僧俗并用,政教合一”的基本制度也就随 之而产生了. 一 11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 三,”税考”精审”驿述”得体 蒙元政权在吐蕃是否征收赋税?寺院僧人的完税范围有多大?对此汉文资料零散而奇 缺,藏文资料歧异而又混乱,不仅为研究造成了困难,而且也制约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成为这 段历史研究中的难点之一. 张云综合汉藏文献,对此考索格外用力.他认为,1247年汗国代表阔端即库腾汗与吐蕃 首领萨班在凉州会谈,继之萨班根据会谈精神在《致蕃人书》中写道, 向被征服地区派遣”征税 官”.既然如此,必然存在征收赋税之事实.皇帝圣旨中给某些寺院免除商税,地税之特权,但 “其它没有得到皇帝圣旨的,为数更多的寺院,似乎就不能享受这些特权,至少不能完全享受这 些特权”(第206页).虽是推理,但尚属客观.帝师法旨中明确提出”税吏”一事,如无赋税,何 言”税吏”!这些事实说明,蒙元政权对吐蕃具有征税的”可能性”. 张云指出,正常征税是万户长的职责之一,并从《朗氏宗普》中检索出有力证据.旭烈兀遣 人在雅桑地区征税,格洽大平章等到吐蕃征税,答儿麻监藏等在阿里地区征税.至元末,仍有 元在吐蕃征税的记载.是时,帕木竹巴万户长派人进京,提出”减免万户百姓的差税等”要求. 皇帝答应除”驿站差役不能减免除而外,其它一切差税都予减半”.张云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继 续深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包括人丁税,地税和商税等,税额前后有变化.如果遇到灾荒之 年,元朝中央往往会应地方官之请,免除一定时间,一定数量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经 多方考证,张云认为,吐蕃地区纳税”是可以确定的客观事实”(第217页). 《征税考》是《研究》一书中较精彩的部分,至少可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从中不难看到张 云破立兼施之功力,实非精研者难以出之.尽人皆知,西藏是否交纳赋税,并非无关宏旨,更非 仅仅是经济问题.它反映该地区居民是否对国家承担义务,又标志着国家对该地区行使主权 的程度.’ 蒙元疆域辽阔,纵横均有万里,故非常重视交通建设.这项建设集中体现在驿站上,也是 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特色.学界对吐蕃地区驿站的研究,已见到数篇专题论文,洛桑群觉,陈 庆英,祝启源诸先生均有值得注意的研究成果.同时,许多专着也旁及.然而诸多史实,或未 涉及,或若明若暗,或众说纷纭,有碍于对它的深入认识.为此,张云用21000字的篇幅进行专 题考述. 吐蕃地区驿站设置的时间至今可归纳成四种说法:1268--1269年说,1260--1265年说,忽 必烈对南宋战争的同时说和1268年说.各说均有一定根据,长期莫衷于一.张云用《汉藏史 集》提供的藏文资料和姚燧《皇元忠惠王神道碑》的汉文资料相互对证,提出1264年说(第174 页),虽不是定谳,但作为一家之说可立于学林.同时肯定,负责设置驿站者,是答失蛮,而”首 任管理者”为畏兀人叶仙鼐,亦即额济拉克(第283,175页). 张云在先贤,时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根据当时人留下的行程录,进一步考证驿站走向 和站点,有的指出具体位置,如错多桑珠站;有的纠正前人看法,如贡大站;有的进一步考证,如 索克站,均有较大参考价值.对驿站的供应,改革,管理和赈济等的考述也比较得体.他在论 述吐蕃驿站的历史地位时,着重指出,驿站制度是”元朝在西藏地方充分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之一”(第200页). 该书内容应该肯定的地方还有很多.对囊钦,蕾b,马头等的解释,比较准确;对stod一 一 116—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hor,西平王治所,成吉思汗用兵西藏的辨析,尚属合理;对八思巴,叶仙鼐,降曲坚赞等人的评 价,颇为公允;对三次括户的考述,《元史?释老传》34个词汇的译释,《彰所知论》文化内涵之分 析等均有一定深度,因限于篇幅,不一一展开论列.这些研究,虽有常涉之题,但也新意纷呈, 进而开启读者之心,甚至可资参考取证. 四,广用藏典资料翔实 史学研究的任何进展,无非是以资料作为基本根据.接触,搜集的资料越多,看问题深度 则越有保证,得出的结论就越扎实可靠.三者的正比关系,可视为规律. 张云为撰写《研究》而接触乃至搜集的资料相当丰富,该书后面的”主要参考与征引论着” 也有所透露.共列出着述185种,其中汉文着作132种,藏文着作21种,外文着作32种. 无论参考性的,还是征引性的,均不在少数.应该肯定,当今情况下,研究该课题的相关资料, 能够接触的,作者几乎都接触到了,可谓资料翔实.对如此之多资料的阅读,整理,特别是征 引,无疑需要理解,消化乃至认真辨别.这一工作,决非短期行为,而是长期之功;决非轻易之 举,而是艰苦所得.从中不难理解这位年轻学者勤勉,奋斗之敬业精神. 汉文着作,当然是重要乃至基本的,也是份量最大的;外文着作,多为英文,日文;而藏文着 作的作用,应该格外关注.张云在《研究》中的很多看法,是根据藏文资料形成的,某些深度是 靠藏文资料来达到的.如不使用藏文资料,该书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新意,如此之高的水平. 下面仅就《研究》中征引频率较高的几种藏文资料,谈点心得和认识: 《朗氏宗谱》,又称《朗氏家族》,《朗氏世系史》.作者大司徒降曲坚赞,曾长期担任帕木竹 巴万户长,具有较高学识,是藏族政治家,元末曾被元顺帝封为大司徒.因为《朗氏宗谱》是当 时人记载当时事,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无怪乎张云征引《朗氏宗谱》达138次之多,使用频率最 高.赋税制度,驿站站点及走向,蒙元人藏使者答儿麻监藏等人事迹,帕木竹巴的发展壮大直 至取代萨迦的地位等,主要是依据这部书的资料阐述的. 《红史》,亦称《红册》,又译为《忽兰?迭b~IdiJI,)),藏文中较古老的历史着作.作者蔡巴?贡 噶多吉(1309--1365),或者译作搽八?公哥朵儿只,担任搽八万户长30年,学时渊博,着作较 多,1346--1363年写成《红史》,是其代表作.《红史》记载佛教源流,在吐蕃的传播,各派僧主 的家世,师传,业绩及各派间的斗争,还有与中原皇帝的关系,12—14世纪本族本地的史事等, 多为耳闻亲历,有第一手资料的价值.张云在《研究》中征引43次,萨迦派政教势力历任囊钦, 蒙元政权优待僧人政策,各种僧官僧职,忽必烈等对噶玛噶举派的手段,”止贡之变”的复杂背 景,驿道某些段落的考定等,多以《红史》为基本根据. 张云在《研究》中,征引的主要藏文着作还有《萨迦世系史》(32次),《汉藏史集》(106次), 因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例举. 藏文资料的广泛使用,还有汉文资料和藏文资料的有机结合,互相对证,具有明显的补其 缺,匡其讹,祛疑解惑,乃至视幽窥隐的作用. 此外,《研究》引用藏文资料时,还有两点应当提及: 其一,标出藏文资料的注释约450次之多.凡有汉译本的,同时标注汉,藏两种版本及页 码,无一遗漏.这种双标示的做法之发端,尚不清楚,现今也不多见. 其二,凡用藏语语音表示的人名,地名,职官和许多专用俗语,都较准确地标以注音. 一 117—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 这两种做法,均需投人很大精力,反映出张云对不同语种之版本的熟悉程度,对藏语语音 的求实态度和重视版本学的观念,客观上也方便读者查阅不同版本, 核实原语语音.在当前学 风,文风日颓的情况下,这种认真,负责,诚笃的态度,无疑是可贵的. 五,体例完整措置精妙 《研究》的正文由14部分构成;另有《附录》,由3个部分构成,共17部分.这部书l7个部 分的关系,似可归纳为16个字:”分则为文,合则为书,前后照应,书文结合.” “分则为文”,系指这部书按专题可分为1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可作为独立完整的论文. 不仅符合论文的格式,而且具备论文的内容,每篇都有中心,既不空泛,又非玄虚. “合则为书”,意味着17个部分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系统的学术专着.这部书,非常明显是 围绕”制度”,论证蒙元政权对西藏颇有成效的经略治理,凸现是时吐蕃已纳人中国皇朝的有效 管辖之中.各篇论文,立足于一事之缕述,求索真谛,虽可以独立,但是不孤立.作为专着,着 眼于多元之整合,内蕴成体.诸篇安排有序,具有玉贯珠连之妙.分则为珠,为异,为多,合则 可同,可一,可统.其中,论文是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启庞杂,混乱,舛误的资料,上 承构建的专着,最终的形体即书.这种做法,姑以专题深人式的系列性 研究称之.论文水平的 高低决定是书质量之优劣.《研究》一书中的《宗教政策与制度》,《用兵考》,《括户考》,《置驿 考》,《征税考》,《止贡之变》,《政治一统与文化认同》,《彰所知论》,《汉藏译名》都是较有深度, 新意乃至精彩的专题,以这些专题研究成果为基本部分构成的《研究》一书,其质量也就得到了 保证. “前后照应”是指甲事在这里论述了,而在其他地方大体不再论述;乙事在这里不涉及,而 留给其他地方重点展开.非常明显,17个部分的内容各有侧重和分工,于是在同一部书中避 免了大面积重复和叠压.虽然个别内容在几个部分中均有,但只要细读这几个部分就会发现 写法上截然不同:有的是写实,详写,”微观透视”;有的是虚写,略写,”宏观鸟瞰”.这种笔法, 不属于重复,只能看作必要的交叉.在同一部书里,当然要避免大面积重复,但允许必要的交 叉.《史记》,《三国志》,《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金史》和《通鉴》等着作,都是较多且成 功地使用了这种笔法.1239年库腾汗阔端派将军多答率军人藏收集情况,试探反响,焚烧热 振等寺庙,杀僧众500人事.这是重要历史事件,也是蒙古与西藏主体部分之关系的开端.张 云在《基本态度》里提到(第6页),在《体制与政策的演变》中涉及(第33页),在《用兵考》再次 记述(第129页).据全书布局和作者思路,三次出现都是应该,必要的,但在《用兵考》里实写, 详写,其余两部分应划人虚写,略写中.帕木竹巴与萨迦的矛盾乃至斗争,四次写人《研究》,也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效果较好.类似情况,还有几例.总之,张云利用这种笔法,既避免大面积 重复叠压之弊病,又不影响历史事物发展变化之首尾,从而更好地落实了”前后照应”这个重要 原则. “书文结合”系指《研究》既是书,又不仅仅是书;既是论文,又不单纯是论文,而是二者有机 结合.专题深人式系列性研究方法,陈寅恪先生早就使用过,《唐代政治史论述稿》,《隋唐制度 渊源略论稿》等当是典范之作.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重要内容做细致,深人的专题研 究;不同内容,另辟町畦.如上所述,其书的质量自然得到保证.退一步说,这种做法所取得的 成果,总比那些随意立题,不成系列的论文好,更比一些人上手就搞洋 洋数十万言的专着强. 一 118— 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 因为前者缺少整体规则,很难形成统一的主题;后者,即使成书,不可避免地混杂有较多的泡沫 和空谈虚论.当然像张云这样专题深入式系列性研究,整体规划上必须有一番良苦用心,合理 策划.如没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是难以达到的. 六,三点不足/,,二口,/1,疋 《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提三点不成熟意见供参考: 其一,蒙元经略吐蕃一百多年中,总能留下古迹文物.尽人皆知的如帝师八思巴像,六盘 山忽必烈与八思巴会谈浮雕,凉州的相关遗址等,定然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遗物.应该重视对 这些资料的收集和使用.遗迹文物蕴涵着那个时代的许多文化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载体. 它的文化内涵一旦被揭示出来,其功能,效益决不亚于文字资料. 其二,全书25万余字,无一张图与表.某些事情用文字叙述比较困难.如驿站走向和站 点位置,3个宣慰司和13个万户府的分布,多答,桑哥,铁木儿不花等率 军进藏路线等,均可用 图示之.吐蕃地区教派多而乱,大派里还有支派,还有主要教派的重要 领袖和人口的分布等, 均可用示之.一旦用上图与表,清楚,凸显,效果会更好些. 其三,在《研究》中,藏族与蒙古族的关系虽未单列,但是许多相关内 容融入各部分之中,可 谓充实,详尽.藏族与畏兀儿的关系,特辟专题论述,为该书增彩.然而, 吐蕃与汉族的关系, 却是空挡,应该有所发掘,有所论述. (作者卡索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责任编辑孙宏年] 一 119— OntheInvestigationofSouthwesternChina’SMinoritiesMadebytheGovern mentofRepub- licofChina?……?…?……………?………………………??…………?…??MaYuhua(105, Inthefirsthalfof20thcentury,thereWaSanupsurgeoftheinvestigationofmin oritiesof southwesternChinabecauseoftheseverecrisisinborderlandofsouthwestern China,Theinvesti— gationsweredividedintothefollowingthreekinds:officialinvestigationorganizedbythegovern— mentofRepublicofChina,theinvestigationmadebyacademicorganizationsandindividualinves— tigation.Somescholarshaveintroducedtheinvestigationsmadebyacademicorganizationsandin— dividualsintheperiodofRepublicofChina,butnoonestudiedtheinvestigationsorusedthese materialsmadebythegovernment.Thispaper,accordingtothearchivesandhistoricalmaterials, makesaprimaryresearchonthebackground,investigationanditsfruits.Besides,italsoanalyzes theachievementsandinadequacies. KeyWords:GovernmentofRepublicofChinaBorderlandofSouthwesternChinaMinori— tiesInvestigation REVIEWSoFNEWBooKS AnImportantDevelopmentofTibetanHistoryStudy_一 RemarkonZhangYun’SAStudy ontheAdministrativeSystemofYuanDynasty………………?………一 Kasuofu(114) ASummaryofSino——SouthKoreaAcademicSymposiumontheHistorica lValueofGaogouli Culture…………………………………………………………………D ongBan(120) TheCatalogueofthe2004’STreatisesof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 ????????????????????’??????’??’’????????????????????????????????????’ SunHongnianLouYuxin(123, ?--—— 149?--——
/
本文档为【【doc】西藏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读张云《元朝中央政府治藏制度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