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

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

2017-11-22 10页 doc 26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 老船木家具图片 2?,人类到底能否承受自己划定的全球升温极限,人类能否在本世纪末控制住这个设定的升温底线,这是全球人都在思考和观望的问题。全球升温让人类一次次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痛苦,地球开始发烧了,一个人、一片树叶在升温的状况下开始自我调整,调整适应能力,调整控制方式。他们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9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11,22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届时,与会各方将围绕各自的利益在谈判桌前展开新一轮的博弈。而地球升温没有一刻因为谈判而停止。 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存在密切...
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
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 老船木家具图片 2?,人类到底能否承受自己划定的全球升温极限,人类能否在本世纪末控制住这个设定的升温底线,这是全球人都在思考和观望的问。全球升温让人类一次次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痛苦,地球开始发烧了,一个人、一片树叶在升温的状况下开始自我调整,调整适应能力,调整控制方式。他们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9次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11,22日在波兰华沙举行,届时,与会各方将围绕各自的利益在谈判桌前展开新一轮的博弈。而地球升温没有一刻因为谈判而停止。 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存在密切关系,优越的气候环境养育了兴盛的人类文明,气候环境的突变也会改写人类的历史。古代人已经认识到人类对气候环境的依存关系,正如我国道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也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能去征服自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成为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林业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球视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1968年4月,一个对世界生态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组织在意大利罗马成立,称为罗马俱乐部。俱乐部的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著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1967年,佩切伊和金第一次会晤,交流了对全球性问题的看法,并商议召开一次会议,以研究如何着手从世界体系的角度探讨人 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罗马俱乐部由大约30名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专家组成,在第一次会议中探讨了什么是全球性问题和如何开展全球性问题研究。 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了“零增长”的对策性,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 罗马俱乐部把全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它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它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这些新观点、新思想和新方法,表明了人类已经开始站在新的、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它所提出的全球性问题和它所开辟的全球问题研究领域,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解决那些最复杂并属于最高层次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无疑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为它关乎全球每一个人,所以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要有全球性视野。 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演进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著的《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探讨了这一问题。书中指出,许多人类学家、进化论生物学家和气候专家们最近把气候变迁史和人类学事件结合起来,得出一致意见:人类进化本身就是由最近600万年内全球气候型态的剧变塑造出来的。 优越的气候环境养育了兴盛的人类文明。按照P.热尔韦于1850年提出的地球史年代学说,从大约1.15万年前开始至今,属于间冰期气候,称为全新世。在此之前是持续了8万至9万年的冰期。以距今1万多年前为界,此前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依靠野生动植物为食;此后人类进入全新世以后,气候条件变暖变湿,人类活动的范围扩大,动植物生长具备了有利条件,农业文明兴盛,人类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人类四大 古文明的考察表明,它们的兴衰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关系。让我们以古埃及为例,用历史的眼光解剖其兴起的过程。六七千年前,非洲充满了绿洲,是理想的生活居所,但人口少、压力轻,人地矛盾不突出,社会文明繁荣程度较低。5500年前,当地气候发生以冷和干为特征的重要转变,绿洲开始消失,沙丘活化,当地人被迫离开,生活在沙漠中的牧民迁徙至尼罗河河谷等地,人口压力增加,人地矛盾突出。人们开始进行灌溉创新,农业产量提高,出现剩余,这些剩余农产品的交易为社区砖石建筑技术的应用以及艺术和手工艺品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手工业分工和阶级形成,出现象形文字和国家。可以说,距今5500年前后的气候事件促进了埃及古代文明的形成。 气候变化改写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衰败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转折也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气候变化未必能决定历史,却可以改变历史。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气候变化多次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一千多年前,柬埔寨有一座宏伟的都城——吴哥。这座城市始建于公元802年,繁荣了600年。在15世纪初,却突然消失了。考古学家认为吴哥的灭亡可能是由干旱造成的。科学家发现在过去700多年时间里,东南亚至少发生了4次特大干旱。柬埔寨当地一些活了9个多世纪的柏树经历了吴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一组组狭窄的年轮显示的年代为1415年,1440年。这与许多考古学家得出的吴哥城灭亡的时间段正好吻合。吴哥得以作为一支强大的势力在中世纪崛起,全仗着一套高明的蓄水系统,在干旱季节帮助蓄水,在雨季又可泄洪。然而,百年不遇的大旱使这套系统失灵,农业因之荒废,古城根基动摇,吴哥就此消亡。吴哥的悲剧,在历史上或许在将来,都不会是单一个案。 气候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气候变化是由逐日的天气变化累积而成的。不同时间段上的气候特征是不一样的。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正发生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平均上升了0.74?,其变 化幅度已超出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种全球气候升温与人体体温升高类似,人的体温上升超过5%,会高烧、昏迷、甚至死亡。气候变暖,如果升温控制在2?以内,可以保证人类活动所受的危害或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升温达到2?,3?,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人类将迎来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气象灾害频发以及疾病爆发等一系列灾难。此外,气候变化造成的人口与物种的迁移、冲突以及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社会和地区的兴衰起落。从长远来看,全世界都将面临气候变暖越来越剧烈的冲击,自然灾害频发,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如今,气候变化、经济危机和粮食问题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三 大挑。 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德国诗人海德格尔写道: 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人发出了“世界生灵天然地能在孕育它的自然母亲的慷慨怀抱中栖居”的企盼,勾勒出人类心灵家园归宿的美景。但是,气候变化让这一企盼的实现蒙上了阴影, 我们的生存环境危机四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首先需要找出其原因。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影响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变化、地球运转轨道变化和气候系统内在行为控制等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毁林以及工农业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等。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报告显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为此,国际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两大途径,即: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森林退化排放,加强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增加碳储量行动,以及发达国家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 化和林业行动,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受到国际关注。 森林碳汇间接减排的科学过程指的是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树木帮我们遮避烈日,森林和林产品能够截获和储存碳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供生物能源替代化石燃料,还能帮助各国预防和减缓气候灾害的影响,因此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良方。当然,气候变化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产生影响,还会加剧干扰因素(如火灾、病虫害等),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变得敏感和脆弱。森林既影响气候变化又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全球碳循环中居重要地位,对森林的管理或破坏会显著影响到21世纪的全球变暖过程。 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与林业相关的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以较低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增加碳汇,从而缓解气候变化。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大作用,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森林碳汇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加具有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不仅固碳量大,而且固碳时间长,只要不腐烂、燃烧,木制品固碳就会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森林不仅具有固碳功能,还具有其他众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森林不仅是最大的储碳库,还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库、能源库、基因库、绿色水库等,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物种、调节温湿度、改善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国家已实行森林间接减排,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地方层面的行动计划或方案、以及构建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如:日本承诺减排6%,其中3.9%由森林固碳 间接减排,2.1%由工业直接减排。美国林务局制定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框架,并将加强森林和草原管理、保护物种、调整种植方法等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新西兰于2008年推出“国家碳排放贸易计划”,旨在让排放降低到1990年的水平,林业是第一个被纳入的部门。在世界某些典型地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甚至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的“救命稻草”。如:非洲13国正在建立“绿色长城”这一伟大的地球工程,希望让树林在阻止撒哈拉沙漠扩张的同时,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国际社会正在形成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框架和规则体系,促进各国规范和加强相关林业行动。1992年,为防止人为活动改变气候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订立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形成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减排,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这两份文件奠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基础。恢复和保护森林作为减排的重要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被写入了议定书。2007年底气候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将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减少毁林等列为“巴厘岛路线图”的重要内容。此后,从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REDD+、LULUCFs等林业议题深受各方重视且不断取得突破。可以说,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和行动。 人类生于自然,也存于自然之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水土流失、沙尘暴、洪水与干旱频发、耕地退化、物种绝迹,其中尤为迫切的是气候变化。面对濒临失衡的地球,人类正在觉醒。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指出: 环境危机、发展危机、能源危机,它们是一个危机。这个危机即是生态危机。2012年12月,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降低热度:为什么必须防止全球气温上升4摄氏度》,认为如果继续目前的排放趋势,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4?,这让世 界面临着潜在的灾难性后果:沿海城市淹没;粮食增产风险更高,营养不良率更高;许多干旱地区变得干燥,潮湿地区多雨;在许多地区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浪,特别是在热带地区;许多地区水资源迅速急剧匮乏;增加热带气旋的强度;以及不可逆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如果不能立即采取行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避免这个灾害结局。2012年“Rio+20”全球可持续发展峰会成果文件《我们希望的未来》,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发展中国家的REDD+和发达国家的LULUCF林业活动,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生态危机。最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领导人加快行动,对历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一系列行动决议,尤其是德班会议大会达成到2015年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承诺,要尽快付诸实现。 中国林业在行动 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探寻,并且从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校正自己的方向。农耕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类的活动尚在自然的承受范围之内;工业文明时代来临,人类开始利用自然并征服改造自然,过度的物质生产使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迫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世界各国政府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荒漠化防治公约》、《湿地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等一系列关系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国际公约生效,人类在面临全球性生态危机面前展开了联合行动。2000年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把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全世界形成了统一的行动目标。近年来,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的聚焦点。人类在主动探索适应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发展模式,更加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建与保护。 适者生存,这一至理名言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包含丰富的内涵。适 者就是智者和谋者,善于在气候变化挑战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关系,过去的观点往往让我们认为,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水火不容。大家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气候恶化与经济发展相伴而来,如:工业增长、能耗增加、毁林以及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其他活动。可持续发展观摒弃了这一陈旧观念,指出人类必需进行有效和科学的人为干预,制订阻止气候变化的政策,让可持续发展赋予人类更大的自由。这种有效和科学的人为干预,就是在认清国家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设性措施,及时采取行动,抑制和扭转发展过程中气候变化产生的不良后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高度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问题上采取的行动,认为“中国在减排方面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源资源的利用规模还将持续增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高耗能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日渐承担“世界工场”的角色也进一步加大了碳减排的难度。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春季物候期提前等,近年来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巨大。这些情况使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中国林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0年发布的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在全球年均减少森林面积约1亿亩的背景下,中国年均增加森林面积6000多万亩,年均增量占世界的53.2%。 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手段之一。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加 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实现绿色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2009年9月,中国国家元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中国已经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2007年6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6个重点领域和适应气候变化的4个重点领域,提出林业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维护和扩大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突出强调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按照《国家方案》的要求,国家林业局于2009年11月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阶段性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行动。实施22项主要林业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有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还有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包括: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实施重点工程造林,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包括: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 2011年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首次推出“中国角”系列边会,借此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政府、企业、学 术界、非政府组织和中国青年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2012年11月27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主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多哈大会重要边会:“中非合作——竹林应对气候变化”, 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新的运行模式、竹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和南南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彩说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国际竹藤组织气候变化专家雅尼克和国际林业研究中心森林与环境项目主任路易斯等专家指出,竹子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大片退化的土地适宜种植竹子,既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作为地球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每天最多能长高一米,而且采伐后能够快速更新,也就能够快速吸收二氧化碳,同时竹材制作的各种耐用竹制品还能储碳和固碳,起到了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作用。因此,竹子的巨大碳汇功能使其与碳市场结合,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与环境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中国气候谈判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方将继续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和行动,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建设性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老船木家具图片
/
本文档为【一片树叶上的地球温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