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2018-03-03 50页 doc 92KB 2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 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学会学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3、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景 你们知道世界地球日是哪一天吗,(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我们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随宇航员到太空看一看。 二、预习检测 1、交流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2、交流生字: 3、谁来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地地球?” 4、快速阅读,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地球特点的句子。 板书: 可爱、易碎。 三、展示交流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有如此感叹? 2、交流点拨,读中感悟: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好吗, ?抓住晶莹透亮这个词来想象地球的美,愿意读给我们听吗? ?找到相同句子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补充,要敢于说我有不同的想法,我有不同的读法。 ?真美,我仿佛跟随你们来到了无边无际的太空,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引读。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 (4)说起地球的美,你还想读读哪个句子。 (5)多美的句子啊,你想怎么读来抒发你现在的情感呢?自己试试吧。 (6)谁还来读读。 (7)你们还从哪里也能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8)你觉得地球可爱在它的无私,可爱在它的慷慨。 (9)知道慷慨的意思吗?地球妈妈都慷慨的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谁能读读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10)你还知道地球妈妈向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交流资料) 出示录像: 浓烟,伐木,焚烧,乱倒垃圾,随时意排放大镜,猎生物。发挥的情境功能,从领悟到激。 (11)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12)看到美丽可爱的地球妈妈如今已伤痕累累,我们禁不住心疼、心酸,我们禁不住伤心落泪,我们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员发出的那句感叹:“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课件出示这句话) (15)地球易碎的原因在哪呢?课文中写了吗? 再读读这一个自然段,大家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读第四段。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些什么? (16)那你们怎样看待人类的这些行为呢?(可耻) (17)地球像一位无私的母亲把她所拥有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是人类的野心和贪婪已经使地球母亲不堪重负,遍体鳞伤了。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易碎那句话。) (18)同学们,宇宙不是大的很吗?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住哇。 (19)课文中是怎样说的?谁来读这段话?你们对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 (20)既然我们不能移居,那我们只能怎么做? 四、总结拓展 1、老师看同学们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样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对地球妈妈说的或是对人类、对自己的一句话写下来 2、 成立环保小分队,拟定一份保护地球母亲的活动。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可爱 易碎 唯一 保护地球造福人类 课后反思: 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学生从自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畅所欲言,而在学生时,往往只忙于顺应学生的自主,不自觉就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这样也就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于关键处回归整体,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就很容易具有零碎和片面性,而缺乏整体的把握。 14.《鹿和狼的故事》预习学案 张瑞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出示鹿的图片)狼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 2、板书题目,齐读。 (二)、预习检测 1、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 2、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 (三)、展示交流 交流: 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段 1、感受被摧毁前的凯巴伯森林和谐美丽 ?出示森林图片,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让学生说说感受。 ?在想象的基础上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 2、感受被摧毁后的森林的惨状 ?森林里的鹿没有啊了天敌——狼,在数量上有了什么变化, ? 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如今面目全非,不再美丽,草地没有了,灌木没有了,小树没有了,仅存的大树也伤痕累累。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再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两年以后,鹿群数量又有了怎样的变化,面对此情此景,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 4、 请默读课文7——9自然段。 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 读到这里如果狼会说话,在中弹倒地的那一刹那,它会说什么 (四)总结拓展 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 2、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 3、体会写作方法: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 个启示吗,(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 4、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5、为了不重蹈覆辙,为了让凯巴伯森林万古长青,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14.狼和鹿的故事 (毁) 林 鹿 狼 (护) (灭)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尊重动物就是尊重自己) 课后反思: 一篇较长的文章如何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呢,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一主题这一组数字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我就抓住这个点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从中体会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课不足,读文的形式有些少,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预习学案 县化工厂小学 张瑞红 学习目标: ,、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学习重点: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课前配乐欣赏西雅图的美丽风光图,从而引出“西雅图”这城市。 2、教师:原来,那里可是印第安人的领地。印第安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大家想不想去了解, 3、齐读课题。理解“神圣”,带着神圣的感觉再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词语认读。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 闪闪发光 2、理解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热爱土地) 三、展示交流 (一)“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1、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出生的婴儿”与“母亲的怀抱”的关系,从而引导印第安人与土地的关系。 3、理解“眷恋”的意思,体会感情,指导读出“深深地眷恋”之情。 (二)“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1、过渡语:正因为他们热爱大地,就像婴儿眷恋母亲的怀抱一样,所以他们才说:—————————————.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家园”、“兄弟”、“姐妹”说明什么。 (三)“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是圣洁的。” 1、同学们,离别之际,他们想再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什么呢,请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他们留恋的是什么。 3、对比阅读:文中连续用了好几个“每一”,什么意思,把他们去掉,好不好,自己对比着读读这两个句子。 4、想象:他们眼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神圣的,(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四)西雅图要求它们善待什么,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西雅图要求他们善待什么呢, 2、交流。 3、这部分内容中,有一句话,作者反复三次说了一句话,大家把它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4、引读,是呀~这是深深的无奈呀,指名读——;这是万分的不舍呀,指名读———;这是不放心的叮嘱呀,指名读———。 四、总结拓展 1、教师配乐朗诵《我爱这土地》。 2、小练笔:相信同学们有许多的话要对我们脚下的土地说,请拿出你的笔,用上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你对土地的热爱。 板书设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河水 动物 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 空气 教学反思: 我自己认为,这堂课上,学生通过朗读,通过感悟,情感一步一步地得到了升华。“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体现。但是,我感觉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些蜻蜓点水,做得不够细致。我想,这可能就是所说的“遗憾的美”吧~不过,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争取早日做到“完整美”~ 16《青山不老》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把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习准备 1(课件,西北地区土地少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学习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 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预习检测 1(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展示交流 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朗读有关语句。 ?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这位老人,,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 (五)总结拓展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奇迹 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理解这一句时,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3700亩林网,足足有48100间我们的教室。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迹。 存在不足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语文课。 17、《少年闰土》 学习目标 ,、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段。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课文插图及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 ,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隶书“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2、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3、教师简介鲁迅先生。 4、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5、出示课文插图:图上这位十一二岁的少年就是闰土,鲁迅儿时的好朋友。 二、预习检测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质疑。 3、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 只知道 无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许 从来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单知道 无缘无故 4、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三、展示交流 ,、“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的,速读课文第,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3、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4、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5、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语句。 四、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是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节课,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 二、展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用成语描述一下。(眉飞色舞等) 4、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练好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5、学生自由练读。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自然段,看谁能让大家身临其境。 7、在这四件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 8、那么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以至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会浮现出来它的画面呢, 9、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2、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 3、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闰土在(海边)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许多贝壳)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大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4、小结:“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5、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马上出现了这个美丽而神奇的画面。 6、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8、读17自然段。他们会怎样话别的,分角色想象表演。 四、总结拓展 “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闰土的一句“老爷”更让“我”大吃一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交流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语言、行动描写: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壳 看瓜刺猹 潮汛看跳鱼儿(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教学反思: 在整堂中,激情还是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少,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 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经过这次上课,让我感受很多,自身的素质很重要,以后应多学习,多积累,多反思。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1、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带着对鲁迅先生的深深怀念写下的回忆文章。 二、预习检测 ,、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说说文章中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4、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 5、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试试看。 6、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 深受爱戴;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展示交流 1、自由轻声朗读。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小组合作 1、指名朗读课文。 2、你从第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爱戴, 4、你能读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爱戴的心情吗, 5、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7、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课后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那几件事,哪一件事使你最受感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是哪一个, 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2、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3、作者写了那几件事,哪一件事使你最受感动, 二、小组合作交流 ,、学习“救助车夫”这一部分: ? 仔细读一读课文些救助车夫的部分,把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且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句子能打动你, ? 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 在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呢, ? 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先生走了,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是那位鲁迅先生就住过的车夫,或许与鲁迅素不相识,只见一位„„ 2、交流“谈《水浒传》”: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这件事,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3、交流“笑谈‘碰壁’”: 4、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1、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3、第一段与后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呢, 2、课外阅读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爱护青少年 笑谈“碰壁” 痛恨旧社会、顽强斗争 救助车夫 深切同情和关心劳动人民 关心女佣 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学习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一段,“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图片和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19、一面 学习目标 ,、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鲁迅的照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一面 二、预习检测。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三、展示交流 ,、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2、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3、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4、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5、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6、当我见到鲁迅先生时,心情怎样,画出句子来,谈谈你的感受, 7、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 3)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4)谈对句子的理解:正是与鲁迅先生见的这一面,给了作者极大的鼓舞,是作者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作者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这“一面”给了作者巨大力量,是这“一面”鞭策作者不断进步。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的“大”精神人格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总结拓展 1、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外貌描写。 2、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教学反思: 教学上我努力切合自主教育的课堂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和小组探讨合作展示交流相结合,最后进行总结提升,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找出文中的多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 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0、有的人 学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中部分含义深刻的字词,如“活、死、不朽、摔垮”。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课前准备 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年,,月,,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 ,,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这样一个伟大的 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板书课题:有的人 二、预习检测 ,、听录音,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 3、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有的人”、“活”、“死”、“骑”、“摔垮” 三、展示交流 1、同桌互相朗读诗歌。 2、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四、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感情。 2、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3、理解句意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五、学习写法,体会好处 1、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比喻、对比等。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 2、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细读全诗,,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3、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 4、学生对比朗读。 六、总结,拓展 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板书设计 20、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横眉冷对千夫指——遗臭万年(反动统治者) 为人民做牛马——俯首甘为孺子牛——流芳百世(鲁迅) 教学反思: 多读促学。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中心。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出节奏;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1、2、3、5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突出了层层深入。存在问题。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 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给予落实。另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21.《老人与海鸥》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习课文,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学习难点】 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 简单的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一直飞翔的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的台标,足以证明了海鸥在昆明 人心目中的位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发生在昆明的翠湖畔的 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词语过关 2、第二关 ,课文中那句话写出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还有什么疑问惑? 三、展示交流 ,、读课文1——13自段 默读课文想想老人的哪些举动感动了海鸥, 他来这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再读第二自然段老人能这么做事讲容易的事吗, 你知道老人生活的背后令人辛酸的故事吗, 将资料出示出来讲。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人小组交流 同学们,也许打动海鸥内心的,就是这位老人这种无私的付出。 拿出我们的书,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动我们再读读刚才的话。朋友 诉我起,读 你觉得老人的哪样举动,也可能打动海鸥的心。读给大家听。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我觉得从这个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从这边我可以感受到老人非常非常的希望海鸥吃饱,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 其实是作者对老人喂海鸥的一处细节描写。是吧,你仔细地再读这句话,当你读到哪个小细节的,你最心动, ,、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送别老人 读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海鸥们不会说话,把他们的语言都化为了动作,找出来。 同学们,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了怀念的深情(听不清这个词)你们说此时此刻在海鸥的心目中老人还仅仅是一个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吗, 板书像亲人一样 总结:动物们也是有灵性的。孩子们万物都有灵性,只要我们善意地对待我们周围的一切,他们也会用爱有回报我们的。这节课我们收获了感动,解决了问题,还悟出了一个处世的道理。 板书: 21.老人 与 海鸥 像亲人一样 【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真实、感人,让人读来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展现出了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感人至深的真情。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前一部分讲的是老人风雨无阻坚持每天给海鸥喂食,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知己;后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海鸥也同样的视老人为至亲的亲人。在老人遗像前,一幅幅让人震惊的画面凝结在翠湖旁,结成珍珠珍藏在所有看到此画面、读过此情景的人的心底。让学生通过深情的朗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真挚的感情自然而然就成了学习本文“人文性”的一大重点。 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认真研读了教材,第七组的导言中提到“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我认为本单元更多的是想让学生体会动物原来也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我抓住老人的那些举动感动了海鸥和课后习题“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让“意想不到的事”成为全篇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并且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词语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重点词语的同时,体会“海鸥对老人”这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时,我既想面面俱到,竭力追求完美,又想突出亮点,所以导致时间不足,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流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 二、预习检测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 三、展示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总结拓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板书设计: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贮存冬粮 事情 晾晒蘑菇 可爱 喜爱 垫窝过冬 教学反思:本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采用预习、自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生生互助的学习交流。此环节重在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词语及恰当的修辞方法描述得真实具体,这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并注意引导学生旨在意会,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预习自学、小组交流扫清了字词障碍,课堂上学生自己拟订自学提纲,然后自学、交流,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的倾听者,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在学习中能作些许指导,通过学生预习自学、小组交流的方法形成互动,并注意知识的积累,完完全全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23 最后一头战象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课文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 2(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预习检测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展示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作业设计: 1(继续朗读课文。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展示交流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4)课文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总结拓展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 2、这篇课文与我们刚刚学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课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最让我兴奋的是收获到了学生的勤学善思。在课后习题中有一项,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以往每每走到这一项时,都会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少有人提,也鲜有人答。而今天,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 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24 金色的脚印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学习难点: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二、预习检测 1(接龙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汇报预习情况。 (1)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补充提纲3.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三、展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四、拓展延伸,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2( 课外练笔: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 板书: 24* 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 奶 桩 回 喂 木 放 要 咬 老狐狸 送食 正太郎 (聪明、善良) 搭救 (善良)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然后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和课前阅读提示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初读时对文本的整体感把握不够,以致于后来对课文的理解有些支离破碎的感觉;在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这方面只是让学生浅尝辄止;另外对本文的情感梳理欠缺必要的引导,以致于学生对“金色的脚印”含义理解不是很到位。还有待于以后改进。 25 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二、预习检测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三、展示交流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指导阅读、想象。 1(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4.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学反思:“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抓住“初读——理解——感情朗读——感悟——个性朗读” 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前半部分,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对文章的后半部分,要读出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结构特点,感知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学中,我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蛾泰 山,洋洋江河,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26 月光曲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月光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贝多芬资料,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让我们来看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吧: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 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3.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三、展示交流 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 2(理解"谱写": 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 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 板书: 月光曲 ,太贵 谱写 幽静 纯熟 听 ,太穷 谱 谱成 第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 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展示交流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板书设计 听——太贵 太穷 26.月光曲 贝多芬 走近——走进 同情穷苦人民 说——弹曲 再弹 课后反思 ,、重视预习: 上《月光曲》这课前,我提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进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现在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组成哪些新词;二查字典、词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习中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以读为主,重视熟读成诵的指导,充分感悟语言: 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熟读成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教完全文后,问学生:“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所以,钻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础。 27 蒙娜丽莎之约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学习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预习检测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三)展示交流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 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 4(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 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 (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 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课件补充资料: “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 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近了,更近了??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静、淡雅,怪不得作者说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B、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2)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导读句子 (3)引入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资料。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 (5)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6(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 7(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学生准备后做讲解员介绍) (四)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1??4自然段,从人们的等待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 (1)句子“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 (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 (3)队伍移动很缓慢。 (五)总结拓展 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第八自然段 2(指名读。 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写出了蒙娜丽莎给人心灵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导激情朗读。 4(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板书设计: 27.蒙娜丽莎之约 微笑 神秘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我也尽力去做了。可是当这幅画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学生有些惊讶,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可是几个孩子起立后又得确实呆立,后来有几个学生开始发言开始描述画面,可是那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已经在个别学生的描述中荡然无存,我知道在这方面的审美,学生还不具有。看来多方面教育学生还是必要的。好在看她的面部表情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待于提高。 28 我的舞台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五)拓展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板书设计: 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8.我的舞台 炼就我的勇气和力量 课后反思: 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稚,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课文要体现的是从事艺术之路的艰辛,而笔下却处处流露着乐观与活泼。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课的开始,我利用问题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的结尾,我送给孩子们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鼓励孩子们心中要有梦想,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地演绎。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引导孩子们围绕一个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去读懂文章,体验情感。在每次读的时,给予具体的要求,逐渐浓缩,让条理逐渐清晰,中心逐渐明确出来。如抓住作者随母亲演出时,挤在厚厚的幕布后面,憋闷得满头是汗等词语体会出作者对舞台的热爱和对评剧的浓厚兴趣。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回顾?拓展八 交流平台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
本文档为【13《只有一个地球》预习学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