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音乐欣赏论文

2017-10-15 23页 doc 45KB 19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音乐欣赏论文音乐欣赏论文 第一章 怎样欣赏音乐 音乐欣赏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欣赏者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逐步扩大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通过欣赏活动不断积累音乐经验,提高音乐听觉和音乐想象力,进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其次,音乐欣赏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欣赏者的文艺艺术修养。 音乐欣赏既是一个内容非常深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实践问题。 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或者说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层次,官能的欣赏...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欣赏 第一章 怎样欣赏音乐 音乐欣赏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欣赏者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逐步扩大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通过欣赏活动不断积累音乐,提高音乐听觉和音乐想象力,进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其次,音乐欣赏可以给人以美的感觉,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欣赏者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欣赏者的文艺艺术修养。 音乐欣赏既是一个内容非常深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实践问题。 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地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或者说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层次,官能的欣赏。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遇到“听不懂”的或认为“不好听”的乐曲就不去听。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可以不费脑子,不需思考。在这样的欣赏中,音乐把他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而他却可以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这种具有美感特征的官能欣赏,对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染力。因此,官能的欣赏层次在音乐欣赏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个层次,联想的欣赏。在这个层次或阶段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通过音乐欣赏,他可以感受到许多难以言喻的东西,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这一层次的欣赏是大多数音乐欣赏者通过实践都能够达到的。 第三个层次,理智的欣赏。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乃至作者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都有较丰富的认识。他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在这个层次中,欣赏者一方面深入到音乐之中,不仅对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法有较为敏锐的感受,而且对作品的形式、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有较为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欣赏者能超脱音乐,预感到音乐将要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层次。 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把以上三个层次结合进来进行欣赏。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具备音乐方面的多种知识: 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及创作个性 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例如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悼念和歌颂1840年以来,特别是“五四”以来以及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的,但作者立足于社会主义革命时代,表现了新中国人民站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的内心感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贝多芬的第三和第五交响曲等英雄性格的作品,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下产生的,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反映了1803,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对波兰局势的悲愤、焦虑和对苦难祖国的深切怀念。柴可夫斯基的第四、 五、六交响曲,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在亚力山大二世和亚力山大三世反动统治下的苦闷、徬徨的心情和渴望光明与幸福的愿望。 一切音乐作品都根植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征。有些音乐概括和体现了民族音乐语言的某些特点,另一些作品则和具体的民族民间音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由于作曲家的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例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创作个性各异,作品的风格也大不一样。《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气势宏伟的交响乐戏剧,而《未完成交响乐》则是一部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另一方面,每个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样是舒柏特的作品,从悲凄抒情的《未完成交响曲》到器宇轩昂、气势豪迈的《第九交响曲》,明显体现出作者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变化。 2、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有人将音乐看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或“世界语言”。作曲家创作乐曲也像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 1 音乐欣赏 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音乐的要素,即: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配器等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各种配合起来,乐曲才具有千变万化的艺术表现力,才能完整地塑造出音乐形象来。而欣赏者只有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各种语言要素,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内涵。 3、乐曲的标题、曲式和体裁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之分。标题音乐是指标有概括乐曲中心内容的题目或简要的文字说明的一种器乐曲,如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插曲》等等。欣赏标题音乐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内容,根据标题或文字的提示说明来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无标题音乐是指不用标题标明作品内容,而用曲式、体裁、调名、速度等名称来命名的器乐曲,如《F大调交响曲》或《快板》等等。这种没有标题 的音乐,对欣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欣赏者除了具备包括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在内的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必须的文史知识以外,还需要发挥艺术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这就是常说的欣赏,是音乐艺术的“三度创作”。 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如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等。体裁是乐曲的品种类型,如:进行曲、圆舞曲、协奏曲、交响曲等。它们是在各时代、各民族、各阶级和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特点,适合表现不同的题材内容。这些都是欣赏音乐作品时不可缺少的知识。 第二章 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 音乐是最能表达人类感情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绘画、诗歌、小说等其它艺术形式,音乐更能直接地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凡是有听觉的人,都具备欣赏音乐的本能。然而,仅凭这种本能去领会音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熟悉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下面我们对主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即音乐的基本要素作一简要的概述。 旋律 旋律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织而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区、音色等音乐基本表现手法都是旋律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旋律不仅具有音乐内容,而且能体现音乐的风格和民族特征。 节奏 节奏是音乐进行中有秩序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有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含节奏这一要素。但节奏去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发挥其表现能力。 节拍 节拍是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的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 速度是指音乐作品演唱、演奏时的快慢程度。速度与音乐作品的性格、音乐形象直接相关。音乐作品中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变换速度,大型套曲的各个乐章常采用不同的速度,使乐曲在统一中求得变化。 力度 力度是指音响的强弱程度。力度变化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和演奏的重要要素,它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力度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两种:一是运用明显的强弱对比;二是运用渐强渐弱的形式。 音区 音区是音的高低的范围。无论是人声还是乐器,都有各自的音区。一般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音乐的情感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 音色是指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其不同组合的音响在音质方面的色彩性特征。不同种类的乐器即使奏音高相同的音,但由于各自构造材料、形状及泛音 的不同,其音色也不同。音色是音乐表现手法之一,在音乐创作与演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式 调式是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一般不超过七个音。调式中的各音称为调式音级,常用罗马数字标记。最稳 级音,其它各音由低向高排成调式音阶,称为第定的调式音级称为主音,为第? ?级音、第?级音等。数量不同的调式音级和不同关系的音程构成不同的调式。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区特征。现在常用的调式有我国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五声、六声和七声调式以及西洋的各种大、小调式。 2 音乐欣赏 调性 调性是调式调性的简称,是指调式及其主音的音高位置。通常在调式名称之前用音名标明主音的音高,如C大调、a小调、G徵调等等,从而确定调式及其主音的音高位置。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音乐气氛、色彩、情绪及其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和声 和声是两个以上的不同音高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纵向结合构成的和音及和音横向进行的相互关系。和声是在调式基础上产生的,它可旋律更丰富地表现音乐 音乐作品的曲式 曲式是乐曲的形式,是说明乐曲构成统一整体的各部分的结构关系。搞清楚曲式问题有助于欣赏音乐时分辨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等音乐体裁间的关系。曲式的结构形式对于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形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间歇泊主题在平衡的基础上发展深化,还体现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初欣赏音乐者,一般应掌握二段式、三段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等常见曲式。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二段式 是音乐作品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由一个陈述乐段和一个相当于乐段的部分组成,又叫“单二部曲式”。图式为:A,B 这种形式的乐曲在17、18世纪中占主导地位,如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脍炙人口的《摇篮曲》。全曲共八小节,前面四小节为A段,表现平稳、安逸的情绪;后四小节为B段,同A段形成对比,尤其最后两小节出现了A段的基本曲调,全曲在统一谐和中结束。 三段式 也是音乐作品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由三个明显段落组成,又叫“单三部曲式”。图示为:A,B,A(1) B段具有对比性,A和A(1)段基本相同。所以当A段再次出现时,叫“再现”, 因而A(1)段也叫“再现段”。单三部曲式中的乐思再现,在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了音乐内容和曲式的完整与统一。这种曲式应用广泛,大多数歌曲和器乐小品中的舞曲、进行曲、前奏曲都用三段式。舒曼是《梦幻曲》是一首非常精致的三段式作品。 3 音乐欣赏 回旋曲式 主题反复三次以上,在主题之间插入不同的对比性乐段,称“回旋曲式”。图示为:A(基本主题),B(第一插部),A,C(第二插部),A……A 主题称为“叠部”,中间插入的对比乐段叫“插部”。叠部与各个插部之间对比鲜明,段落清楚,适宜表达活跃欢腾的情景,在器乐曲尤其舞蹈音乐中较常见,当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需要以热烈的气氛结束全曲时,常用回旋曲式结构最后乐章。 回旋曲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轮舞曲。轮舞先是集体跳圆圈舞,大家一边唱一边跳,接着是一段双人舞,然后又是集体的圆圈舞……因而就有了后来的这种回旋曲式。下面结合图式举几首回旋曲为例: 比才的歌剧《卡门》“序曲” A,A,B,A,C,A 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咏叹调” 引子,A,B,A,C,A,尾声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婚礼进行曲” 引子,A(a+b+a),B(c+b),A(a),C(e+f+g),A(a+b+a),尾声 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是以一个短小、单纯的曲调为主题,在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和伴奏音型等方面作多次变化重复的曲式。原则为: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A,A1,A2,A3,A4…… 主题是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其它各部分都是这一音乐形象的进一步发展。变奏曲式作为独立乐曲或大型套曲中的一个乐章,被广泛应用。如李斯特《死神的 舞蹈》和第一乐章,柴可夫斯基《罗可可主题变奏曲》等。 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对比的两个(或两组)主题,在不同调上呈示与展开,在统一调上再现的大型三部曲式。图示如下: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尾 引子 不一定每首乐曲都有引子。若有引子,多是慢速度的,以便把快板的主题烘托得更明显。 呈示部 有两个在各方面形成对比的主题,先出现的叫做主部主题,后出现的叫做副部主题。主部主题在主调上多是快板的;副部主题在主调上方五度的属调上,或其它调上,多是舒展的、歌唱性的;连接是用第一主题材料发展,从主调逐渐过渡到第二主题的调上;尾声是紧接在第二主题后面的补充部分。 展开部 呈示部的主题材料在这里发生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变化。 再现部 呈示部的主题再次出现。这时第二主题的调统一到主调上,好像经过一番斗争之后矛盾得到统一即问题得到解决。 结尾 是再一次肯定结论的部分。 复三部曲式 4 音乐欣赏 复三部曲式是单三部曲式的复杂化形式,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图示如下: A呈示部(a+b+a),B展开部(c+d+c),A再现部(a+b+a) 或:A呈示部(a+b),B发展部(c+d),A再现部(a+b)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展开部)通常具有歌唱性质,与第一、第三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前面我们讲的曲式外,还有一些曲式,如一段式(又叫单一部曲式)、复二部曲式以及套曲曲式、组曲曲式等都是重要的曲式形式。 第四章 音乐作品的体裁 音乐的体裁极为纷繁,从普及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以下16种音乐体裁。 1、交响乐 交响乐是近现代器乐曲种,是在音乐表现上最复杂、最完整的一种体裁形式。篇幅大、容量大、哲理性强是交响曲体裁的主要特点。18世纪下半叶交响曲在欧洲发展起来。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确立了古典交响乐的典范构型,全曲分为四个乐章,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各乐章有明确的次序。因此,音乐史上称海顿为“交响乐之父”。下面对交响曲的典型结构做一介绍: 第一乐章通常是快速的奏鸣曲式。这部分是全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通过联系、对比、矛盾、冲突和对抗,使这一章充满戏剧性特征,为整部作品在情绪上定下了基调。 第二乐章是富于歌唱的抒情乐章。通常为速度缓慢的三段式或变奏曲式(有时也用奏鸣曲式)。音乐内容单纯、亲切,以反映内心体验见长。 第三乐章是快板乐章,通常是连续轻快、节奏清晰的三段式小步舞曲。主要表现舞蹈、娱乐、游戏场面。贝多芬改用谐谑曲,旋律及其进行相对自由,有利于交响曲结构形式多样化发展。 第四乐章是终曲,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速度较第一乐章更快。通常是前面乐章素材、情绪的回顾与。 近现代交响曲也有少于或多于四个乐章的,前者如舒柏特的《第八交响曲》仅两个乐章;后者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多达五个乐章。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等人都写过许多著名的交响曲。 2、交响诗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的交响音乐作品,一般都有标题。19世纪中叶第一次出现在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的作品中。交响诗是诗、文学、绘画或哲学思想等特殊结合的产物,用音乐表达和解释诗人、文学家、画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交响诗又是一种自由曲式的音乐作品。交响诗的题材相当广泛,常取材于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等,内容极富诗意。现代交响诗一般采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或回旋曲式,也有采用三段式或自由曲式的。由于交响诗篇幅紧凑,结构自由,便于表达深刻的内容,今日它依然是交响作曲家最爱用的体裁之一。著名交响诗有李斯特的《塔索》、《前奏曲》,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西贝柳斯的《芬兰頌》、里查•施特劳斯的《英雄生涯》,以及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 3、协奏曲 原名“竞奏曲”,是一种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同演出的技术艰深的大型乐曲。通常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富戏剧性;第二乐章慢板,三段式,富歌唱抒情性;第三乐章急板,回旋曲式,有节日欢庆、载歌载舞的性质。这种三乐章形式是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维瓦尔第确立的。18世纪下半叶,在莫扎 特的古典协奏曲中,独奏声部才使协奏曲确立了主导地位。 由一个乐章构成的协奏曲叫“小协奏曲”。由一组独奏乐器(通常两件、三件或四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的竞奏叫“大协奏曲”。还有专为乐队写的没有独奏声部的协奏曲和专为独奏写的没有乐队伴奏的协奏曲。 5 音乐欣赏 钢琴担任独奏时,称钢琴协奏曲,如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和我国作曲家创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4、奏鸣曲 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由三四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16世纪至18世纪时泛指一切器乐曲。18世纪起才是近现代意义的奏鸣曲。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可分为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等。 各乐章的基本特点: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快板,具有积极展开的性质,常表现英雄人物的性格,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等;第二乐章为三段式、复三段式、变奏曲式或回旋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的慢板乐章,常表现内心的活动和形象;第三乐章用小步舞曲或诙谐曲,带有舞曲或歌曲的性质,常表现愉快的生活情景;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也可用变奏曲式,带有舞蹈歌曲的性质,常表现愉快的生活感受或各种生活场面。奏鸣曲有独立的一个乐章,也有两个或三个乐章组成的。著名奏鸣曲如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 5、组曲 组曲是由几个相对独立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作品,又称“连曲”。分古典组曲和新组曲两大类。 古典组曲流行于17、18世纪,结构严谨方整,基本形式由四首古代舞曲组成:第一首阿勒曼德是中庸速度,四拍子的德国舞曲;第二首库朗,是三拍子速度较快的法国舞曲;第三首萨拉班德是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三拍子西班牙舞曲;第四首基格是情绪活跃、速度极快的英国舞曲。 古典组曲均用同一调性,在速度、拍子方面互相形成对比。有时冠以前奏曲、托卡塔等。在第三和第四舞曲之间,有时加入一首或几首其他舞曲,如小步舞曲、布列、加伏特等。比较著名的古典组曲有德国作曲家巴赫的钢琴组曲《英国组曲》和《法国组曲》。 新组曲又称“现代组曲”、“标题组曲”、“情节组曲”、“游戏曲”或“娱乐曲”等。特点是:一、不限于舞曲,但保留一首舞曲,其余的进行曲,带有标题的各类小曲等,数量自由,最少两个乐章,多则二三十段(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等);二、调性自由,首尾两头呼应;三、大多属钢琴或管弦乐曲,为儿童们谱写的较多。著名新组曲有柴可夫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等。 中国近代组曲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有马思聪的《内蒙组曲》、《绥远组曲》、李焕之的《春节组曲》、瞿维的交响乐组曲《白毛女》、吴祖强的舞剧《鱼美人》组曲。 6、变奏曲 奏曲是由主题及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音乐作品。 变 “变奏”指主题的变化。变奏的手法多样,近代主要有装饰变奏和自由变奏两种。变奏曲可以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也可以作为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或组曲的一个乐章。著名变奏曲有柴可夫斯基《洛可可变奏曲》等。 7、回旋曲 回旋曲是由相同的主部和若干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它有单主题和对比主题两种基本类型。前者的各个插部是主部的展开,后者的各个插部则是和主部相对比的新主题,插部之间又形成对比。有些回旋曲往往把两种类型结合在一个作品之中。 近代回旋曲经常出现在奏鸣曲、交响曲等套曲的最后乐章中,也常常独立为器乐曲。 8、进行曲 进行曲是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原是土耳其侵略欧洲时留下来并广为流传的一种曲式。也是一种军队中用以整步伐、振军威、鼓士气的队列歌曲,后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形式,应用极为广泛,不仅用于队列歌曲,也用于婚丧节庆和专供艺术欣赏。 进行曲的主要特点是: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强调重拍。一般第一拍上有强烈重音,每小节为二拍或四拍。常用曲式为二段式、 6 音乐欣赏 三段式以及复三段式。 进行曲是古今中外大量作曲家所经常采用的形式,而美国作曲家苏萨因写了大量著名的进行曲而被誉为“进行曲之王”。 9、幻想曲 幻想曲原为键盘乐器的独奏曲,以后变成一种表情丰富、情绪奔放、形式自由,常带有标题的独立器乐作品,着重于内心深处情感的表达,有较主观性。16世纪的幻想曲常由一个或几个动机为基础的若干短小乐段组成。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幻想曲反映了即兴演奏的特征,其后通常紧接着结构严谨的赋格曲,与之形成对比。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幻想曲作品,曲式自由,其中保留了赋格曲因素。舒曼的《幻想曲》(作品中17)和肖邦的《f小调幻想曲》保持了幻想曲独立的单乐章传统,而以后的作品往往回到从前那种具有段落性的幻 想曲结构形式。 现在较为流行的幻想曲有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萨拉萨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雅》等。 10、舞曲 舞曲的音乐特色鲜明,大多是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作品。它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景物为主要描写对象,抒发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舞曲的特点是: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活泼,内容通俗易懂。它常与民间音乐以及当时的流行音乐紧密相联,因此舞曲音乐一般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沁人心脾的欣赏性。它既可伴舞,又可欣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音乐品种。在19世纪前的欧洲,流行的舞曲主要有小步舞曲、加伏特、帕萨卡里亚、恰空、萨拉班德、阿勒曼德、库朗、基格、波罗乃兹、帕凡等;19世纪后流行的是:圆舞曲、波尔卡等;其它还有意大利的塔兰泰拉、西班牙的波莱罗、匈牙利的查尔达什、波兰的玛祖卡、俄罗斯的卡玛林斯卡雅、戈帕克,拉丁美洲的探戈、伦巴、桑巴等。 著名舞曲有波克里尼、莫扎特、贝多芬、比才等人的小步舞曲,肖邦的《玛祖卡》,斯美塔那、约翰•施特劳斯、德沃夏克等人的波尔卡以及约翰•施特劳斯的多部圆舞曲等。 11、狂想曲 狂想曲是一种结构较自由、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叙事性段落的器乐作品。狂想曲一般比较讲求演奏技巧的高水平表现力,大多数狂想曲以民间歌曲为基调,采用主题变奏和发展的手法,与快速变化的民间舞曲相融合,形成高潮而结束全曲。狂想曲兴起于19世纪,作曲家常用这种体裁不表现英雄史诗般的艺术形象。著名的有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埃涅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和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 12、浪漫曲 浪漫曲是西洋音乐的一种体裁,并非指音乐作品的流派或内容具有浪漫主义性质。在西班牙语地区多指叙事性的歌曲,以区别于宗教歌曲。18世纪以后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把甜美抒情、富有伤感色彩的歌曲称为浪漫曲,在德国、意大利以某一种艺术歌曲和歌剧中的独唱歌曲为浪漫曲,俄国的艺术歌曲也采用这一名称。18世纪后期也指一种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后来则多见于器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小提琴与乐队的《F大调浪漫曲》、《G大调浪漫曲》等。 13、序曲 序曲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约形成于17世纪的欧洲。可分为两种:一是在歌剧、舞剧、神剧、电影等开场前演奏的乐曲,起概括或暗示剧情内容或作者主 要感情观点的作用。17世纪在意大利和法国等地歌剧中的序曲常常有三个乐章。莫扎特以后的序曲以奏鸣曲式为主,并使序曲的地位开始提高,有些可以单独演奏。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 退尔》序曲,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二是音乐会序曲。是纯粹为音乐会演奏而作、只一个乐章的管弦乐作品。通常为标题性音乐,与歌剧、舞剧等完全脱离关系,而只采用奏鸣曲式结构,用管弦乐队演奏,如《春节序曲》、《一八一二年序曲》、《芬格尔山洞序曲》等。贝多芬为韵序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序曲内容深刻,音乐形象高度概括,使序曲超出了以前限定的格局而发展成为单乐章管弦乐曲这样一种大规模结构的交响曲变体形式,如《艾格蒙特序曲》、《科里奥兰序曲》等。 7 音乐欣赏 14、夜曲 夜曲是19世纪开始形成并在西方广为流行的一种器乐短曲形式,它的特点是具有安逸恬静的气质和沉思的性格。格调高雅、平静、抒情,充满浪漫色彩。通常为三段体结构。肖邦把它发展成为一种形象丰富、意境深远的钢琴音乐体裁,写有19首由钢琴演奏的《夜曲》。李斯特和俄罗斯作曲家也创作有许多著名的各种体裁的《夜曲》。德彪西也曾用“夜曲”这个标题,写有管弦乐作品一部。 15、小夜曲 18世纪,将介于组曲和交响曲之间的多乐章套曲型的重奏曲称为“小夜曲”。19世纪的小夜曲分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小夜曲指传统祝贺性乐曲、抒情性爱情主题的乐曲和浪漫主义时代所特有的诗、歌相结合的艺术歌曲。器乐小夜曲指旋律歌唱性篇幅不大的独奏、重奏或小合奏曲。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用吉他伴奏的小夜曲在民间生活中非常流行。因此器乐小夜曲也往往带有模仿拨弦乐器(吉他)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小夜曲一般结构小巧、旋律优美、速度缓慢、风格优雅,极富浪漫的爱情色彩。 16、叙事曲 欧洲古代泛指一种抒情的、叙事的、通常具有民间传奇风格的、文学作品的诗歌片段。19世纪起,人们把采用叙事诗作为歌词,谱写成有钢琴伴奏的独唱曲称叙事曲,如舒柏特的《魔王》。以后肖邦在钢琴曲创作中首创此名,创作了四首钢琴独奏叙事曲,此后勃拉姆斯等人也采用此体裁。另外在其它大型器乐体裁中叙事曲也可作为其部分之一,如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中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就是一首典型的交响叙事曲。现在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独奏曲为叙事曲。 器乐叙事曲同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曲调有一定的语言表现力和情节性, 交响乐队及其常用乐器 一、交响乐队 交响乐队又叫“管弦乐队”。是由各种管弦乐器为主组成的规模庞大的乐队。依乐器种类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各组内不同乐器自成声部,弦乐组约占总数的60%。木管组次之,打击乐组人数最少。按音乐作品要求,有时加入竖琴、钢琴等其它乐器。交响乐队的编制可依木管组每种乐器的件数分为“单管编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一支,弦乐组20,40人,少量铜管和打击乐器,总计30,50人)和“双管编制”(木管乐器各两支、弦乐组40,60人,常加用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总计60,80人)、“三管编制”(在双管编制内,木管组各加一件变种乐器,通常为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总计68,90人)、“四管编制”(木管组每种乐器各四支,可含变种乐器,总计百人左右);五管以上可统称为“多管编制”,总数超过百人。 交响乐队的演奏形式随欧洲17世纪歌剧和芭蕾舞剧的发展而成长。海顿和莫扎特确立了古典乐队的双管编制;贝多芬引进长号,并使乐队主要用于演奏交响曲与协奏曲,形成“交响乐队”的概念;经柏辽兹、瓦格纳等人的改进,19世纪的交响乐队逐渐扩大为四管和多管编制。 二、交响乐队中的常用乐器 1、弦乐组 弦乐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乐器。它们外形相似,大小各异,音域有别。 小提琴 在弦乐器中体积最小,音区最高,音色华美,性能灵活,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格外丰富,在乐队中起主导作用。它具有抒情、歌唱的性质,用拨弦的技巧可以产生类似吉他的音乐效果,同时又具有长笛般优美的单色。 中提琴 它比小提琴稍大,音色较低沉、忧郁。帕格尼尼、柏辽兹等人为中提琴写过一些著名的独奏声部或独奏曲。 8 音乐欣赏 大提琴 它要比中提琴大得多,声音比中提琴低一个八度,但单色较后者丰满、深厚。演奏时将大提琴竖在地上,支撑在两腿之间演奏。大提琴适于演奏歌唱性旋律或朗诵式的宣叙调等。圣•桑的《天鹅》是充分地显示大提琴单色的音乐作品。 低音提琴 又叫“倍大提琴”。构造与大提琴相似,在弦乐器组中体积最大,音域最低,音色低沉、粗厚,站立演奏,在乐队中起低音基础作用。低音提琴不易演奏快速活跃的旋律,极少担任独奏,但是圣•桑《动物狂欢节》中对大象的描写却十分成功。 2、 木管组 木管组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种乐器,它们各自有变形乐器短笛、英国管、低音大管等。木管组乐器音色多样,音域较宽,激化了弦乐器的音响效果,又使铜管乐器的音响得以缓和,使乐队达到融洽协调的境地。 长笛 音色清澈、柔和,富于诗意,是管弦乐队中十分迷人的乐器。技巧非常丰富,低音区音色独特。短笛作为变形,长度不及长笛的一半,音色尖而细,音域极高,即使在乐队的全奏中,也可以听清它的尖锐啸叫。 双簧管 音色温厚、典雅,似带鼻音,以柔美抒情的歌唱性见长。双簧管在木管乐器中最富于表现力,尤其善于表达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常用来描绘大自然或乡村的宁静生活。因结构上的特点,双簧管的音准经常保持不变,整个乐队以它为准已成为一种习惯。英国管有时也称中音双簧管,声音比双簧管低五度,音色具有静观、冥想的特点,常用来作装饰性的乐器,描绘山民的牧笛或田园的景色等。 单簧管 俗称“黑管”。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音色圆润、明亮,富有表情,技巧也较丰富,尤其它的响度可以有渐强渐弱的变化。由于以上特点,单簧管在乐队中常用来演奏富于表情的歌唱。低音单簧管的低音区比单簧管增加了一个八度。 大管 也叫“巴松”管。在木管中音域最低,音色深厚,技术也相当灵活,可以很好地演奏旋律。有人将大管称为乐器的多面手。在高音区,它有一种哀伤的音色;在低音区,又能发出一种干涩而幽默的音响。乐队中常用大管加强沉闷的低音。 3、铜管组 铜管组包括法国号、小号、长号和大号。部分变形乐器短号和低音号等也常使用。铜管乐器威力大,在有力的全奏中,它起到支柱的作用,音响饱满而辉煌。 圆号 即法国号。管身圈成圆形,号嘴呈漏斗形。音色丰满柔和,最富诗意,技术性能很丰富,音域较宽。经常用于演奏旋律,发挥出它柔美的歌唱性。 小号 是铜管组中音域最高,音色嘹亮、雄伟,技能很丰富的乐器。通常用来表现雄伟、庄严、节庆、凯旋、胜利等情绪。小号的变形――短号主要用于军乐队中,音色略逊于小号,富于歌唱性,技术较小号灵活。 长号 又叫“伸缩喇叭”或“拉管”。它的音色给人以崇高、宏伟感。虽说技术性能有限,但能爆发出强大的威力,常用于英雄性或悲剧性的段落之中。 大号 在铜管组中音域最低,一般用来作为整个铜管组的低音补充,偶尔也用大号演奏主题旋律。演奏者常用双臂抱着它吹奏,其音色使人联想到森林中狗熊的吼叫。 4、打击乐组 打击乐组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可调整音高,包括定音鼓、木琴、排钟、管钟 和钢片琴等;第二类不能调整音高,包括三角铁、铃鼓、响板、钹、小军鼓、大鼓和锣等。一般起强化节奏,增添光辉和华彩、声音模仿等作用。 定音鼓敲击技术比较丰富,从而大大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小军鼓可以提供十分复杂多样的节奏型,多用于进行曲或舞曲,如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中,始终用小军鼓维持全曲的节奏。钹的打法也有数种,音效有别。铃鼓在乐队中用来强调意大利、西班牙、东方舞蹈音乐的地方色彩。三角铁音色清明纯净,为土耳其情调所必需。响板用于西班牙性质的音乐中。木琴音色干枯、尖剌,这种特殊的音色用于特殊场合。 交响乐队由于演奏不同体裁的器乐作品以及演出规模、场地等不同而有了不同称谓,有演奏交响曲的大型交响乐队,有演奏“室内管弦乐”以及演奏轻音乐的“轻音乐队”等。 总之,交响乐队中各乐器的配备及数量完全是为了表现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而设置,同时也是从各种乐器的音响平衡出 9 音乐欣赏 发,以求更好地表达作品。 第六章 交响乐的发展历史 在交响音乐的各种体裁中,交响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交响曲这一名词是从古希腊时的“和音”、“和谐”两词演化而来的。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交响曲这一名称被当作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初期,则主要指歌剧和清唱剧等声乐作品中的序曲和间奏曲等器乐曲;18世纪初,渐渐有了明确的含意,即指意大利式的歌剧序曲。当意大利序曲的快、慢、快三个段落发展成三个独立乐章时,它已经具备了古典交响曲的基础了。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曼亥姆乐队在交响曲的表现力方面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就。从这时起,才产生了脱离歌剧的、独立的交响曲和交响乐队。1740年,维也纳作曲家蒙恩第一次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之间加进了小步舞曲乐章。这种四乐章的形式渐渐成为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 交响乐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各个时期: 1、巴罗克音乐时期。 2、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3、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4、民族主义音乐时期。 5、印象主义音乐时期。 6、20世纪音乐时期。 第七章 中国交响音乐 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23年肖友梅创作的《新霓裳羽衣舞》算起,至今刚刚80年时间。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从探索、发展到较为成熟都离不开作曲家的辛勤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时间段在作品的数量及质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以时间为线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1923,1949):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的开始。代表人物是肖友梅、黄自、江文也、马思聪、冼星海、丁善德。 第二时期(1950,1966):这期间交响乐创作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批作品涌现出来。其中民俗性和神话题材占显著地位,音乐语言往往直接取自民间音调, 总体风格注意抒情性、色彩性和民俗性场景,在美学上追求标题性构思。这一时间段公演并载于报刊的即达80余部之多。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何占豪、陈钢合作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此外,还有丁善德《长征交响曲》、王云阶《抗日战争交响曲》、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作品在技法上以欧洲古典派、浪漫派和民族乐派的传统为基础,并在音乐语言、和声语言和配器手法的民族化探索方面有了明显进展;抒情性、色彩性、歌唱性依然占优势,乐思展开中的戏剧性因素有所增加;立体性、交响性和戏剧性的乐队思维已初露端倪。 第三时期(1967,1976),这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殊历史时期。作品数量不多,却不乏精品:钢琴协奏曲《黄河》、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交响诗《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等。 第四时期(1977,今),是中国交响乐音乐创作全面复苏的时期。1981年全国第一次交响音乐作品评奖,有35部作品获奖,可见状况之盛。1982,1989年间,交响音乐创作因“新潮音乐”的崛起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部分青年作曲家把西方现代作曲法引入交响乐创作,继而一些中老年作曲家也加入“新潮”行列,把中国20世纪交响乐创作推向高潮。朱践耳、杜鸣心、谭盾、瞿小松、叶小钢、陈怡、郭文景、何训田、王西麟、周龙、钟信明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曲家。他们的基本美学倾向是:非标题性思维和无标题音乐逐渐增加,立体化、交响化的乐队写法更纯熟,民族风格的追求及表现更加内在深刻,戏剧性、悲剧性、哲理性因素大大增加。这表明中国作曲家对交响音乐艺术规律的把握更趋成熟。在交响乐领域辛勤创作并屡有佳作奉献的作曲家是朱践耳,他是20世纪中国交响乐创作的重要代表。 附录: 一、世界十大著名指挥家 托斯卡尼尼(1867,1957),意大利指挥家 伯姆(1894,1981),奥地利指挥家 奥曼迪(1899,1985),美籍匈牙利指挥家 卡拉扬(1908,1989),奥地利指挥家 索尔蒂(1912, ),英籍匈牙利指挥家 伯恩斯坦(1918,1990),美国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 马泽尔(1930, ),法国指挥家 阿巴多(1933, ),意大利指挥家 10 音乐欣赏 小泽征尔(1935, ),日本指挥家 梅塔(1936, ),印度指挥家 二、世界十大著名交响乐团 1、柏林爱乐交响乐团,成立于1882年。特点:风格严谨、技巧高超、音乐内容诠释权威。 2、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成立于1842年。特点:风格细腻典雅,技巧娴熟准确,弦乐音色尤为优美动听,艺术水准极高。 3、伦敦交响乐团,成立于1904年。特点:对各个时期和不同流派的作品风格 都能出色地演奏和表现,是世界是水平最高的交响乐团之一。 4、巴黎管弦乐团,成立于1828年。特点:管乐水平十分突出,拥有250人的庞大的附属合唱团,更增加了该团的演出实力。 5、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成立于19世纪60年代。特点:以演奏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最为突出,演奏技巧娴熟,音响丰满,音色美妙,对作品的解释独特而恰到好处。 6、列宁格勒国立爱乐交响乐团,成立于1772年。特点:演奏俄罗斯风格作品是别国乐团力所不能及,演奏极富激情,音色与力度变化十分强烈。 7、纽约爱乐交响乐团,成立于1842年,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家担任过该团指挥。特点:演奏技巧及音色、音乐表现力方面非常出色。 8、费城交响乐团,成立于1900年。特点:壮丽辉煌的音响,丰富多彩的音色。 9、波士顿交响乐团,成立于1881年。特点:晶莹透明的合奏音响,朝气蓬勃的流动感,华丽而清晰的音色。 10、芝加哥交响乐团,成立于1891年。特点:演奏风格极为稳重扎实,尤其是铜管乐器,更是别具特色。 11 音乐欣赏
/
本文档为【音乐欣赏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