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2017-10-07 9页 doc 25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doc】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2010年9月 第5期 南京晓庄学院 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 Sep.,2010 NO.5 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刘霞云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 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 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
【doc】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doc】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2010年9月 第5期 南京晓庄学院 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 Sep.,2010 NO.5 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 刘霞云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 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 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达,到创作中期的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 雄的成长书写,以及创作巅峰期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等,体现了他 军旅小说创作观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徐贵祥;军旅作家;《马上天下》;创作观的嬗变 中图分类号: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902(2010)05—0048—04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军旅作家们在继续 深化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主题的同时,在探索战争 的本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开辟了中国军旅小说创 作更加宽广的道路.其中,徐贵祥以其在军旅小说 创作主题表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引起了文学理论 研究者和读者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在其"大红大 紫"的前言后絮背后,徐贵祥有着近三十年的"创作 思索史",其间的每一次创作题材的转型和创作意 图的转变都印证了每一部新作品的问世,这种进步 与思索一直延续到《马上天下》的出版.下面,笔者 将对其战争小说创作意图的嬗变进行梳理. 一 ,初期的"尚战不战"思想 在9O年代初期,徐贵祥曾写过非战争题材《年 根》,《预约晚餐》,《有钱的感觉》等三篇小说,作者 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敏感和责任来书写了当 代都市生活众生相.其中《有钱的感觉》被拍成了 电视片,但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没有拍出有钱人 的味道和感觉.很遗憾,这三部中篇还是被淹没在 缤纷的现实题材书写当中.接着作者尝试着进行军 事题材的书写,从古战争题材《决战》,《天下》和时 代背景模糊的《错误颜色》,再到和平军营生活的 《弹道无痕》,每一部小说都有着不可阻挡的军事视 角震撼力.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军旅小说创作意图 滥觞的中篇小说《决战》,其原名就为《尚战》,作者 取其"尚战不战"之意,表达了以不战的思想进行决 收稿日期:2010—05—03 作者简介:刘霞云,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 48?—.—— 战的主题.此处已有"战争的终极目标就是和平" 的创作意识. 二,"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念 徐贵祥初期尝试着进行军事题材的书写,随着 《决战》,《天下》,《弹道无痕》等中篇小说的出版, 他由初期的引起文坛注意,到接踵而来获得第七,第 九届全军文艺大奖,终于在军旅小说题材创作中找 到了自己进攻的主阵地.接下来的创作他始终关注 的是军旅生活.1999年,他结合自己对部队建设长 期的观察与思考,创作了长篇《仰角》,把和平时期 波澜不惊的军营生活,描绘得风生云起,恢宏辽阔. 小说中虽然没有出现高大全的个体英雄形象,但作 者凭着自己对和平时期军队生活的了解,人木三分 地塑造了一群形象生动的军人群体.如初步具有草 莽英雄特质,因其在抓部队训练中表现出精,刁,细, 刻而被尊称为"萧天狼"的师长萧天英;满腹经纶, 稳重精明的参谋员韩陌阡;教学上的炮兵专家,理论 上的民间哲学家和生活中的糊涂虫教员祝敬亚;才 华横溢,素质过硬的炮兵谭文韬;其貌不扬但军事技 术过硬的训练标兵常双群;爱美如命,写得一手好文 章的炮兵栗智高以及短矮粗壮,生活习惯糟糕透顶 的炮兵马程度等,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迥异,奋斗目 标不一,但他们在一次次人格历练和灵魂搏斗中共 同展示着当代军人的神圣使命和综合素养.在《仰 角》中徐贵祥写道:"战争一天也没有离开我们,只 不过它是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暗中进行的罢了." 这种战争观表明:即便在和平时期,军人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并且这种准备状态本身就是 战争的一种存在形式.于是,"为了能在也许明天 就要到来或者永远也不会到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 地,作为战争的主体——军人,其人格素养,意志品 质,精神品格就成了制胜的关键因素." 三,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成长的书写 《历史的天空》以其"在种种历史的偶然背后, 显示出了历史的必然,纵向而又曲折地演绎了梁必 达从,介草莽到高级将领的性格史与心灵史"而 荣膺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小说中,徐贵祥首 次集中笔力塑造个体英雄.与其说这是一部战争小 说,倒不如说是一部人物性格演绎史和心灵成长史. 主人公梁必达由一个带着匪气的流氓无产者,在复 杂的政治斗争和对敌战争中,逐步成长为具有高度 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在此,作者一改 传统军旅小说主人公一出场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 过硬军事素养的符号化英雄书写,开始了草莽英雄 的成长书写. 在小说中,梁必达是个草莽英雄,其特征是粗口 大牙,个性粗莽,对待战争"勇"字当头,不大讲究战 术和战争智慧.但作者并不止于生动地为大家还原 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草莽英雄形象,其真正目的是想 通过草莽英雄的成长来演绎其战争观的生成.作者 在《高地》中借严泽光之口宣称"没有文化的军队是 愚蠢的军队,不读书的军官是愚蠢的军官"l4J.这 种军事观在《历史的天空》中也有体现.在小说中, 当梁必达听到自己荣升为师长的消息后,不仅不欢 呼雀跃,却躺在床上担忧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在 小说结尾,梁必达的那段有关对未来高科技战争如 何打法以及我军如何应对的高谈阔论令人无比吃 惊,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这个草莽英雄经过数个历史 阶段的战争洗礼已经初具战术意识.这也是作者准 备在后期小说创作中要对战争艺术和兵家智慧进行 探究的一种趋向暗示. 四,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 接下来,作者创作状态极佳.2004年出版《明 天战争》,2005年推出《八月桂花遍地开》,2006年 又有《高地》问世,2007年创作《特务连》,2009年 《四面八方》与读者见面,作者一口气写出了五部军 事题材长篇小说.其中,《八月桂花遍地开》以人道 主义的悲悯目光关照战争中的每一个人,揭示了在 强大的战争机器面前人的无助与弱小.《高地》以 严泽光和王铁山两位军人为争夺高地结下了恩怨为 线索,揭示出和平时期军人的可贵品质:智慧,正直, 阳刚,诠释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理解.作者 认为"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一对悖论,人们宁愿过和 平时期的琐碎生活而不愿承受纷飞战火中血腥的浪 漫和勇猛,但如何在和平年代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 中张扬军人的勇敢和尊严,是一个值得思量的问 题."_5和《仰角》的叙事模式相似的《特务连》则为 读者演绎了一群特务连的新兵在和平时期的军营生 活中的成长,竞争与抉择,塑造了老一代具有草莽英 雄特质的诸如阚大门师长形象和新一代知识型,技 术型的军人新形象,也在人物不经意间的对话如 "你喜欢打仗吗?——我为什么要喜欢打仗?我又 不是神经病."l6_''打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我什么也没想.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表达出作 者对战争本质的思考——英勇的战士们不是因为喜 欢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民族,正义,信仰,和平而 战!再一次抒发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之情.和《历 史的天空》相比,《四面八方》的题材和表述方法由 战场转向了社会,由思考战争转为思考信仰,社会, 人民.这种转变表明作者对于战争的思考已延伸到 战争之外. 五,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 若按题材来分,徐贵祥的小说可分为当代和平 军营题材和历史战争题材.前者有《仰角》和《明天 战争》.在《明天战争》中作者开始研讨战略战术战 法,虽然正面描写战争的笔墨不多,但文中渲染的那 种军纪严明,训练刻苦,部队科技意识强烈,对全新 明天战争充满紧迫感的氛围无不体现出一个有着高 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军旅作家的忧患意识. 若论作者对兵家战术的关注,在上述五部着作 中,尤以《高地》最鲜明.这种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 小说中人物严泽光表现出来的.严泽光身上不乏具 备前期作品中类似于"梁大牙"式的草莽英雄特质, 依然是粗口大牙,脾气暴躁,固执己见,对打仗行军 情有独钟.但和以前的草莽英雄相比,他对战争艺 术和兵家智慧倍感兴趣,骨子里天生就具有战术意 识.如作者在文中借他人之口评价严泽光:"我听 刘界河同志说,你很有战术意识,了不起."还借 他人之眼展示他对战术研究的痴迷:"严泽光觉得 不过瘾,把这一带的地形也勘察了,把可能会出现的 战斗也制订了很多预案,在地图上过战斗瘾."_9在 日常行军中,只要看到好地形就两腿挪不动了,并且 一 49— 口中念念有词:"啊,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好的地 形,这绝对是一个打伏击战的有利地形."?..在和平 时期,他在内心这样评价自己:"在战术这个世界 里,我是能工巧匠,是艺术家.我得心应手,游刃有 余.我虽然算不上是大文化人,可我是战术专 家."_l尤其在小说结尾,他阐述的"用兵之道"更 加显示他的有勇有谋,实现了从技术到战术的超越. 只不过《高地》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较少,所以极具 军事作战天分的严泽光并没有足够的机会让其施展 军事才华,军事天才形象塑造平面化.这种缺憾在 后期创作中也得到了弥补. 可以说,在前期的小说创作中,徐贵祥的写作意 图一直在若隐若现,灵动飘忽地彰显着.不可避免 地,每部作品都或多或少存在点缺憾.但总体来说, 每部作品较之以前都是一种进步.对此,徐贵祥自 己也坦承"我对战争的认识是一步一步深人 的."l】认为"《马上天下》是踏在《历史的天空》, 《八月桂花遍地开》,《高地》的肩膀上建立起来 的."1觉得"《决战》体现了和平意识,《历史的天 空》体现了"勇",《高地》体现了战术意识,《马上天 下》可能是这几个意识的合成体."ll毋庸置疑, 《马上天下》是作者创作意图的完美体现,是作者前 期积蓄在各个作品中的思想火花的燃烧绽放.鉴 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曾高度评价说"2l 世纪中国军事文学是从《马上天下》开始的." 与之前的英雄成长书写相比,这是一部关于战 术专家的成长史.小说还另设了两个线索人物与陈 秋石一起成长,历练:一个是有着崇高职业军人道德 感的恩师杨邑,一个是投身于革命的草莽英雄儿子 陈三川.最后,这对师生殊途同归,父子俩也由精神 背叛到心心相印.小说在对战争本质的追问以及战 争艺术的探究中完成了战争的艺术到艺术的战争的 相互融合. 在前期的人物形象塑造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 草莽英雄形象如萧天英,梁必达,严泽光,阚大门等. 作者曾把军人的形象划分为四个层次即"武术型, 技术型,战术型,艺术型."l16]若按这种来划分 其笔下的战争英雄,则萧天英等人大可列为战术型 英雄.《马上天下》中的陈三川充其量只算武术型 勇夫,而陈秋石则跨人了最高级别行列.如果说萧 天英等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武术到技术再到战 术的超越,那么到了陈秋石这里则实现了对战争艺 术的超越.在本文中,陈秋石已经把战术意识融入 他的血液里,在一次次重大战役中屡屡有神来之笔, 一 次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惊心动魄的危急关头 一 50一 反败为胜,转危为安.作者用精彩的实战场景和细 致的作战细节让陈秋石这个战神走进了读者内心.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战神陈秋石的肯定与推崇,作者 还特设了陈三川这个草莽英雄形象,让读者在鲜明 的对比中强烈地感受到现代战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英雄. 战神陈秋石对兵家战法的理解与运用因超越融 合了是非,道德,利益等因素而极具时代性,人文性 和科学性.文中作者曾假借陈秋石训导儿子陈三川 发表了诸多颇有见地的用兵之道.如"打仗是一门 艺术,走一步要看几步,不能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耽 误大事."I''打仗必须有全局观念."l18_"三流的 指挥员被敌人消灭,二流的指挥员消灭敌人,一流的 指挥员既不是消灭敌人,更不是被敌人消灭,而是让 他投降滚蛋."_19_"我们要讲究战术,要懂得用兵之 道,不能光凭勇敢,不能搞人海战术."【2..这些训诫 表面看上去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实则象 征着新一代战神对传统草莽英雄的军事思想革新, 体现出作者对战争智慧的极力推崇.在小说结尾, 象征没有文化和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陈三川最终也 因善用战术而得到了兵团的通报表扬,再一次体现 出作者对战争艺术的顶礼膜拜! 徐贵祥在初期提倡"尚战不战",在接下来的作 品中一直提倡写战争不是为了战争,是为了和平. 写战争的惨烈与悲壮也是为了让世人明白和平的可 贵.在《马上天下》中,作者对战争本质的理解更为 人性.他在表白自己的创作心态时说:"我写战争, 是希望通过这种人类特殊的行为来认识人,解剖人, 并且按照文以载道的思想来感染人教育人.我写战 争,就要追求战争的最高境界."文中陈秋石对杨 邑说的那句"我厌恶战争,但是我不厌恶战斗.我 就是因为不想打仗,才学会了打仗."l22』一语中的地 道出了作者所追求的关于战争的"最高境界"即"战 而不战",体现出作者对残酷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 美好人性与绿色和平的终极渴望! 参考文献: [1]徐贵祥:《仰角》,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版. [2]王新国:《一棵"绿色"的大树——谈徐贵祥长篇小说创 作及相关问题》,中国作家网,2009年03月17. [3]朱向前: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历史的天空》获奖评语. [5]张彦武:《新推力作《高地》徐贵祥:《写战争是为了和 平》,《中国青年报》,2007年01月19日. [6][7]徐贵祥:《特务连》,作家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儿8][9][10?11]徐贵祥:《高地》,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出版. [12][13][14][15]徐贵祥:《军旅作家徐贵祥:中国军事影 视作品还不成熟》,搜狐读书频道专访实录,2010年1 月9日. [16]徐贵祥:《从战争的艺术到艺术的战争》,中国作家网, 2010年1月29日. [17][18儿19][20][22]徐贵祥:《马上天下》,人民文学出 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21]王雪瑛:《(马上天下):为了人类心底的愿望》,《新闻 晚报》,2010年1月20日. (责任编辑:张青运) (上接第47页J 美学(审美)的遮蔽的.因而,它一方面受到了后实 践美学的"批评",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在不断"修 正".李泽厚在后来的《美学四讲》中以"情本体"来 "补充""实践",实践存在论试图用"存在"来补救 "实践"……这些都意味着实践美学本身也意识到 这一理论模式的局限,并试图对它进行某种"突 破". 回望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它的功绩当然 是不容抹杀的,正像一些学者指出过的那样,它引起 了人们对美学的兴趣,培养出了一批美学学者.在 我们回望与反思当时的美学讨论时,也不能不看到, 由于当时思想资料的封闭与讨论问题的古典,以及 思想方面的禁锢,这场美学大讨论确实存在着明显 的时代局限.在美学大讨论中,许多真正的美学问 题被遮蔽着,有好些理论预设(如"美学科学的基本 问题是认识论问题"等)缺少学理的支撑,且带有着 本质主义的缺陷.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我 们在回望与反思当年的美学大讨论时,更为深切地 感受或许还在于,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特点的局 限,这场美学大讨论确实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存在着一种"在概念里兜圈子"的缺点,在美学大讨 论中"争鸣"激烈,"责疑"凶猛,但却缺少真正的社 会批判精神,缺少对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而这种欠 缺在我们现今的美学研究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 着,我们的美学研究应该告别"古典"走向"现代", 走出历史的局限.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美学批判集》,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第 47—48页. [2][3]蔡仪:《美学论着初编》(上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年版,第247页. [4]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 98页. (责任编辑:张青运) 一 51—
/
本文档为【【doc】论徐贵祥军旅小说创作观的嬗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