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食品工厂卫生-食品机械

2013-02-19 5页 doc 35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25435

暂无简介

举报
食品工厂卫生-食品机械 泡菜工厂卫生 食品卫生是涉及人民健康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外贸产品出口创汇和工厂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为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工厂设计时,一定要在厂址选择、总平面布局、车间布置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等方面严格按照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周密考虑。如果在设计时考虑不周,造成先天不足,建厂后再行改造就很麻烦。因此,在进行新的食品工厂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卫生规范执行,不能马虎迁就,否则要走弯路。 下面从食品厂设计的角度,介绍有关卫生的要求、规定和常用的消毒方...
食品工厂卫生-食品机械
泡菜工厂卫生 食品卫生是涉及人民健康的大问,也是一个关系到外贸产品出口创汇和工厂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为防止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工厂时,一定要在厂址选择、总平面布局、车间布置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等方面严格按照卫生和有关的要求,进行周密考虑。如果在设计时考虑不周,造成先天不足,建厂后再行改造就很麻烦。因此,在进行新的食品工厂设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卫生执行,不能马虎迁就,否则要走弯路。 下面从食品厂设计的角度,介绍有关卫生的要求、规定和常用的消毒方法。 1 厂、库卫生: 1.1 环境卫生 1、厂、库周围不得有能污染食品的不良环境。同一厂不得兼营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 2、工厂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生产区建筑布局要合理。 3、厂、库要绿化、路面平坦、无积水,主要通道应用水泥、沥青或石块铺砌,防止尘土飞扬。 4、工厂污水排放应符和国家环保要求。 5、厂区厕所应有冲水、洗手设备和防蝇、防虫设施。厕所墙裙应砌白色瓷砖,地面要易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 6、垃圾和下脚废料应在远离食品加工车间的地方集中堆放,必须当天清理出厂。 1.2 设施卫生 食品加工专用车间必须符和下列条件: 1、车间面积须与生产能力相适应,便于加工生产顺利进行。 2、车间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应涂刷便于清洗、消毒、并不易于脱落的无毒浅色涂料。 3、车间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地面平整、整洁,应有洗手、消毒、防蝇、防虫设施和防鼠措施。 4、必须设有与生产能力相应的,易于清洗、消毒、耐腐蚀的工作台、工器具和小车。禁用竹木器具。 5、必须设有与车间相连接的,与生产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厕所、工作间和休息室。车间进口设有不用手开关的洗手及消毒设施。 6、必须设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辅助加工车间、冷库和各种仓库。 2 厂区公共卫生: 1、厂区四周修建有围墙,周围无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无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厂区内设施、设备等易于维护、清洁,不会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无不良气味、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及其他污染物泄露等有碍卫生的情形发生。 2、厂里排水要有完整的、不渗水的、并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下水系统。下水系统要保持畅通,不得采用开口明沟排水。厂区地面不能有污水积存。 3、车间内厕所一般采用槽式,便于冲洗、不易堵塞,女厕所可考虑少量坐式。厕所安装有PVC门帘、纱窗等防蝇虫设施,内部使用易于清洗、消毒、耐腐蚀、不渗水的材料建造,配置有洗手液、洗手池、冲水设施。厕所应设于走廊的较隐蔽处,厕所门不得对着生产工作场所。 4、更衣室里应设有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更衣柜,每人一个,鞋帽与工作服要分格存放。 5、厂内应设有密闭的粪便发酵池和污水无害处理设施。根据季节变化,做好防鼠、防蝇虫工作,并做好周围卫生工作。 3 生产车间及设施的卫生: 1、车间内的工器具、容器应专用。不同清洁区的工器具、容器不得混用,清洁区的工器具、容器在班前后及生产过程中被污染时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并保证干燥后才能使用。 2、与物料相接触的机器、输送带、工作台面、工器具等,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车间内应设有对这些设备及工器具进行消毒的措施。 3、车间对出入门户设有PVC帘等防蚊蝇、防尘设施,对外物料窗口设有PVC帘。结合具体情况可分别采用灭虫灯、暗道、风幕、水幕或缓冲间等。车间应配备热水及温水系统以供设备和人员卫生清洗用。车间入口设有数量充足的洗手、消毒、干手设施;洗手水龙头为感应式非手动开关,车间员工入口处设有鞋底消毒垫。 4、车间玻璃窗户常闭、无缝、无死角,车间入口设置脚踏清毒垫。实罐车间的窗户应是双层窗,窗柜材料宜采用标准钢窗,以保证关闭严密。车间大门最好采用透明坚韧的塑料门。 5、车间内配置专用、有明显标识的封闭容器作废弃物箱,由不透水材质制成,并定点放置在不会污染产品的地点。 6、车间天花板的粉刷层应耐潮,不应因吸潮而脱落。楼地面坡度 ,不管地坪还是楼面均应做排水明沟,沟断面以 为好,以便排水通畅,并易于清扫,楼板结构应保证绝对不漏水,明沟排水至室外处应做水封式排出口。 7、车间的电梯井道应防止进水,电梯坑宜设积水坑排水,各消毒池应设排水漏斗。 8、给排水设施要保持完好,防止水质的污染。所有管道都要有效防止虹吸和倒流现象,各水龙头与容器之间都有空气隔断,管道变动时必须验证是否有回流现象。注意自来水阀门不得埋于地上或被污水浸泡。 9、产生强烈振动的车间应有防止振动传播的措施。噪声与振动强度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对振幅、功率大的设备应设计减振基础。 4 包装、贮存、运输的卫生: 4.1 包装卫生控制 1、产品内包装材料由供应厂商提供国家检测机构的卫生质量监测报告,要求无毒。清洁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外包装物由供应厂商提供合格证明,要求材料无毒,强度、图案符合要求,不易褪色。 3、包装物品按规定标识、摆放,内外包装物分开存放,保持库房清洁卫生、干燥。 4、包装物不能直接堆放在地上,内包装物须设有垫板,且用干净外包装作防护。 4.2 贮存过程的卫生 1、保持仓库内干燥、通风良好和清洁卫生。 2、保持库房门窗(包括纱窗)完好,做防鼠、防虫工作。 3、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物均不得直接放在地上,须离墙离地。 4、不同卫生要求的物品分开存放,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的物品,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应按要求独立存放并标识。 4.3 运输卫生要求 1、运输车辆应清洁卫生,不得有杂物、污物、异味,不得有水迹。 2、运输车辆不得运输可能影响食品卫生的其它物品,如农药、化肥、化学物品。 3、车辆须配备有防雨、防尘棚布或封闭车厢。 4、原料、成品装车前须由经办人员、库管员、装车人员检查确认承运车辆符合卫生要求。 5 个人卫生与防止交叉污染: 5.1 个人卫生 1、车间生产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新进厂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2、生产人员必须经过车间入口处的消毒池,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上岗前必须穿戴整洁、统一的工作服、帽,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出帽子外。 3、生产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勤洗澡、勤洗工作服、勤剪指甲、勤理发。 4、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准佩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不准浓艳化妆、涂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准吃零食、吸烟、随地吐痰或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5、生产人员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车间,不准穿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 6、生产人员遇到下列情况必须洗手:开始工作前、上厕所后、处理被污染原料后、从事与生产活动无关的其他活动后,操作期间也应该常洗手。 5.2 防止交叉污染 1、加工车间的布局严格按GMP的要求进行物理性隔断,严格区分清洁区、准清洁区和一般作业区。不同加工区设有不同条件的更衣室,加工操作人员只能在各自加工区的更衣室内更衣消毒和进出。 2、清洁区与准清洁区加工的界面为杀青锅,要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保持界面的严格分开,区域的工器具只能在各自的区域使用;工器具清洗消毒要在工器具消毒间操作,不得随意在生产车间进行。 3、在工器具的清洗消毒固定区域,“未清洗消毒”和“已清洗消毒”的工器具要分别存放,“已清洗消毒”的工器具要通过窗口传递出消毒间,操作人员必须使用“已清洗消毒”的工器具。 4、加工车间按要求用臭氧发生器对空气进行消毒;清洁区和准清洁区污水流向必须是清洁区向准清洁区流出;车间清洗用水管不得拖地,冲洗地面和消毒时不能将水和消毒液溅到食品接触表面上。 6 常用卫生消毒方法: 6.1 漂白粉溶液 适用于无油垢的工器具、操作台、墙壁、地面、车辆、胶鞋等。 使用浓度 0.2~0.5%。 6.2 氢氧化钠溶液 适用于有油垢及糖液沾污的工器具、墙壁、地面、车辆等。 使用浓度 1~2%。 6.3 过氧乙酸 这是一种新型高效消毒剂,适用于各种器具、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使用浓度 0.04~0.2%。 6.4 蒸汽和热水消毒 适用于棉织物、空罐及重量小的工具的消毒。 热水温度 82℃以上。 6.5 紫外线消毒 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 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_1399015165.unknown _1399015166.unknown
/
本文档为【食品工厂卫生-食品机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