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物理会考

2012-12-18 19页 doc 554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9574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物理会考高中物理 各章节知识点 一、运动学 1、 考点内容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 , 图以及 图。 3.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推广式 , 图。 2、 知识结构 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
高中物理会考
高中物理 各章节知识点 一、运动学 1、 考点内容 1.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位移公式 , 图以及 图。 3.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推广式 , 图。 2、 知识结构 自由落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三、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四、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6、 机械能 功、机械能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W=FS cosα(将α理解为F与S所成的角)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 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 α>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 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E=mv2/2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 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Ep=mgh(h为相对于零势面的高度) (1)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弹性势能 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能,称之为弹性势能。 2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当弹簧弹力做正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当弹簧的弹力做负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这一点与重力做功跟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相似。 3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势能,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 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2动能表达式: 3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 4理解:① 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 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增加; 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减少。 ③动能定理揭示了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4适用范围:适用于恒力、变力做功;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 机械能 1机械能包含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部分,即 。 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 ΔΕK = —ΔΕP ΔΕ1 = —ΔΕ2。 3机械能守恒条件: 做功角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无其它力做功; 其它力不做功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系统内如摩擦阻力对系统不做功。 能量角度:首先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能量转化,无其它形式能量转化;只有系统内能量的交换,没有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7、 电和磁 电场 1、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和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两点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距离r的平方成正比;作用力的方向沿它们的连线,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式中k是比例常数,依赖于各量所用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的数值为:(常将k写成的形式,是真空介电常数,) 库仑定律成立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三条:(1)电荷是点电荷;(2)两点电荷是静止或相对静止的;(3)只适用真空。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从力的角度描述电场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式中q是引入电场中的检验电荷的电量,F是q受到的电场力。 借助于库仑定律,可以计算出在真空中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为 式中r为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Q为场源电荷的电量。   3、电势与电势差 3.1 电势差、电势、电势能 电场力与重力一样,都是保守力,即电场力做功与具体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始末位置。我们把在电场中的两点间移动电荷所做的功与被移动电荷电量的比值,定义为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即 这就是说,在静电场内任意两点A和B间的电势差,在数值等于一个单位正电荷从A沿任一路径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反映了电场力做功的能力。即电势差仅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与被移动电荷的电量无关;即使不移动电荷,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依然存在。 如果我们在电场中选定一个参考位置,规定它为零电势点,则电场中的某点跟参考位置间的电势差就叫做该点的电势。通常我们取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电势是标准量,其正负代表电势的高低,单位是伏特(V)。 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电场中任意一点A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单位正电荷A点处所具有的电势能,因此电量为q的电荷放在电场中电势为U的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表示为E=qU。 (1)点电荷周围的电势 点电荷周围任一点的电势可表示为: 式中Q为场源电荷的电量,r为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3.2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 场强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为匀强电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板之间的电场可以认为是匀强电场,它的电场线特征是平行、等距的直线。 场强与电势虽然都是反映场强本身性质特点的物理量,但两者之间没有相应的对应联系,但沿着场强方向电势必定降低,而电势阶低最快的方向也就是场强所指方向,在匀强电场中,场强E与电势差U之间满足 这就是说,在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等于场强大小和这两点在沿场强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4、 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一般的物体分为导体与电介质两类。导体中含有大量自由电子;而电介质中各个分子的正负电荷结合得比较紧密。处于束缚状态,几乎没有自由电荷,而只有束缚电子当它们处于电场中时,导体与电介质中的电子均会逆着原静电场方向偏移,由此产生的附加电场起着反抗原电场的作用,但由于它们内部电子的束缚程度不同。使它们处于电场中表现现不同的现象。 5、 电容器 5.1 电容器的电容 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电容器所带电荷Q与它两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记作C,即 电容的意义就是每单位电势差的带电量,显然C越大,电容器储电本领越强,而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仅与两导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间电介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电容器的带电量无关。 每个电容器的都标明两个重要数值:电容量和耐压值(即电容器所承受的最大电压,亦称击穿电压)。 ·平行板电容器 若两金属板平行放置,距离d很小,两板的正对面积为S、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的电介质,即构成平行板电容器。 设平行板电容器带电量为Q、则两极板间电势差 故电容 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它的基本特性是: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2、磁现象的电本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二、磁感线 为了描述磁场的强弱与方向,人们想象在磁场中画出的一组有方向的曲线. 1.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2.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方向,也就是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3.是闭合的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至S极,在磁体的内部由S极至N极.磁线不相切不相交。 4.匀强磁场的磁感线平行且距离相等.没有画出磁感线的地方不一定没有磁场. 5.安培定则:姆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指向磁场的方向.注意这里的磁感线是一个个同心圆,每点磁场方向是在该点切线方向· 三、磁感应强度 1.磁场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流或磁极有力的作用,电流垂直于磁场时受磁场力最大,电流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磁场力为零。 2.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强度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①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矢量. ②大小:B=F/Il(电流方向与磁感线垂直时的公式). ③方向:左手定则:是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不是导线受力方向;不是正电荷受力方向;也不是电流方向. ④单位:牛/安米,也叫特斯拉,国际单位制单位符号T. ⑤点定B定:就是说磁场中某一点定了,则该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方向都是定值. 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处处相等. ⑦磁场的叠加:空间某点如果同时存在两个以上电流或磁体激发的磁场,则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是各电流或磁体在该点激发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矢量和,满足矢量运算法则. 四、磁通量与磁通密度 1.磁通量Φ:穿过某一面积磁力线条数,是标量. 2.磁通密度B:垂直磁场方向穿过单位面积磁力线条数,即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3.二者关系:B=Φ/S(当B与面垂直时),Φ=BScosθ,Scosθ为面积垂直于B方向上的投影,θ是B与S法线的夹角. 一、安培力 1.安培力: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叫做安培力. 说明:磁场对通电导线中定向移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对这些定向移动电荷作用力的宏观表现即为安培力. 2.安培力的计算公式:F=BILsinθ(θ是I与B的夹角);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即θ=900,此时安培力有最大值;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即θ=00,此时安培力有最小值,F=0N;00<B<900时,安培力F介于0和最大值之间. 3.安培力公式的适用条件: ①公式F=BIL一般适用于匀强磁场中I⊥B的情况,对于非匀强磁场只是近似适用(如对电流元),但对某些特殊情况仍适用. 如图所示,电流I1//I2,如I1在I2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I1对I2的安培力F=BI2L,方向向左,同理I2对I1,安培力向右,即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 ②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如果是磁体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则通电导体对磁体有反作用力.两根通电导线间的磁场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二、左手定则 1.用左手定则判定安培力方向的方法:伸开左手,使拇指跟其余的四指垂直且与手掌都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手掌所在平面跟磁感线和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安培力F的方向既与磁场方向垂直,又与通电导线垂直,即F跟BI所在的面垂直.但B与I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3.安培力F、磁感应强度B、电流1三者的关系 ①已知I,B的方向,可惟一确定F的方向; ②已知F、B的方向,且导线的位置确定时,可惟一确定I的方向; ③已知F,1的方向时,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不能惟一确定.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一、洛仑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洛伦兹力的公式: f=qvB sinθ,θ是V、B之间的夹角. 2.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互相平行时,F=0 3.当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互相垂直时,f=qvB 4.只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才有可能受到洛伦兹力作用,静止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力一定为0. 二、洛伦兹力的方向 1.洛伦兹力F的方向既垂直于磁场B的方向,又垂直于运动电荷的速度v的方向,即F总是垂直于B和v所在的平面. 2.使用左手定则判定洛伦兹力方向时,伸出左手,让姆指跟四指垂直,且处于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过手心,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当是负电荷时,四指指向与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则姆指所指方向就是该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 三、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 1.洛伦兹力是单个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而安培力是导体中所有定向称动的自由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2.洛伦兹力一定不做功,它不改变运动电荷的速度大小;但安培力却可以做功. 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可分三种情况:一是匀速直线运动;二是匀速圆周运动;三是螺旋运动. 2.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r=mv/qB;其运动周期T=2πm/qB(与速度大小无关). 3.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时都做曲线运动,但有区别: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则做变加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6V以下的交流电。 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点间隔为0.02s 3、根据纸带算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算各点的瞬时速度,描点法做出V—t图 1、先开电源,然后释放小车。 2、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0.1s 3、数据处理: 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 T 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 2)求加速度: a、理想纸带(即ΔX相等): b、不理想纸带(即ΔX不相等):用逐差法 【注意化单位】 图象法: 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实验(3)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目的: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两个)、刻度尺、细绳、图钉 实验原理 :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二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1、实验主要步骤 1)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 钉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的示数F1和F2。(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着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出合力F的图示。 (6)只用一只弹簧,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读出弹簧的示数F',记下细绳套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F'的图示。 (7)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看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8)改变两分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做多次实验。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合力F与直接测得的拉力F/的比较 · 实验中,当确定绳的结点O时,应使用弹簧秤测出两个分力的大小,根据两个细绳套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并选取合适的标度,使用刻度尺,运用力的图示法作出这两个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F,根据同一个标度确定合力F的大小. · 再将F与用弹簧秤直接测得的拉力F/进行比较.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F=F/,则表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 3、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秤测拉力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在与纸面平行的平面内。使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避免弹簧与测力计壳、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的结点应拉到同一位置。 (3)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画力的图示,要选用恰当的标度;做力的合成图时,应将图尽量画大一些。 (4)实验总是有误差的。直接测出的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合不可能完全重合,但在误差范围内可认为重合。 实验(4)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本实验注意事项 1、a与F、m两个因素有关,所以要用控制变量法 2、实验前要木板木板倾斜一点、且要拖着纸带来平衡摩擦力,轻推小车后,小车能匀速下滑就可以了。 3、要保证实验时M>>m,这样小车的合力才≈mg,误差才小。 4、通过改变m来改变小车的合力,通过点迹清晰的纸带来测小车的加速度,列表、数据,再在坐标纸上描点做出图像。 5、控制M不变时,做a—F图像;控制F不变时,做a— 图像。 6、实验时要“先开电源,后放小车” 实验(6) 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实验前要拖着纸带平衡摩擦力,直到小车能匀速沿木板下滑,点间隔相等时。 2、每次都要将橡皮筋拉长相同的长度,设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W,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功,n条橡皮筋做的功就是nW,因此不要测W的具体值。 3、将小车弹出后,通过纸带上点距相等的点(即匀速时)来测小车速度V,每次也不必测出V的具体值,只要看点距变为原来多少倍。 P64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分别用1条、2条、3条……橡皮筋,保证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长度相同,这样各次做的功分别为1W、2W、3W…… 2、实验前要倾斜木板来平衡摩擦力,先接通电源后放小车。 3、测小车匀速后的速度,即选纸带上均匀分布的点来测速度。 4、 W、V的具体数值不必测出来,只要知道倍数关系,在坐标纸上描点。 5、大致判断W与V、V2、V3……的最可能正比关系,然后建对应的坐标轴。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的间距情况是( D) A、始终是均匀的 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增大后不变 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操作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BC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一致 C、先接通电源,在释放小车 D、放小车的木板应尽量水平 研究平抛运动 【实验步骤】 1. 安装调整斜槽 把裁剪合适的复写纸(在上面)和白纸固定在竖直板上,要求纸的左边缘与板上左边的竖直线重合,用重垂线检查平板是否直立以及斜槽末端点O的切线是否处于水平方向 ; 2. 确定坐标原点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铅笔记录在白纸上 3. 描绘运动轨迹 每次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释放小球,用凹槽确定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位置,并记录在纸上。再向上或向下移动水平凹槽,描下多个点,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取下白纸,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4.计算初速度 以O为原点,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纸左边缘就是y轴).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记在表内,根据公式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最后算出平均值 注意 1、使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用重锤线检验坐标纸上的竖直线是否竖直。 2、以斜槽末端正上方小球半径r处为坐标原点O,再从坐标原点O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方向的x轴。 3、使小球每次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在坐标纸上描出小球平抛的轨迹。 4、在轨迹上选取几个不同点,测出它们的x、y坐标, 由 和推出 求出多个v0值,最后算出它的平均值。 实验(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要验证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只要验证等式 是否成立。两边同时消去m ,则只要通过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和速度V即可验证。 【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 打点计时器 直尺 重锤 纸带 复写纸 【实验步骤】 1� 按图装置竖直架稳打点计时器 2� 将长约1m的纸带用小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后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3� 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4� 换几条纸带,重复上面的实验; 5� 在取下的纸带中挑选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第一点0的位置,再任意取五个连续的点1、2、3、4、5,用刻度尺距0点的相应距离 6� 计算出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7� 计算出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增加量mv2/2进行比较 【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的两限位孔应在一条竖直线上,以减小纸带运动时与限位孔的摩擦。 2、选择一条第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 3、为了减小h的测量误差,选取的计数点要离起始点O远些。 4、要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 5、重锤的质量越大,则阻力的影响越小,实验的误差越小. 6、验证: 是否成立 ,但 由于m可约去,我们只需验证 是否成立,因此此实验并不需要天平。 7、找几点多次测量、验证。 8、由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等阻力,因此总是 即 例:在一次实验中,质量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单位:cm (1)纸带的_左_端与重物相连; (2)物体在B点的速度vB= 0.98m____ ; (3)从起点O到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Ep= __0.49J__,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 0.48J____(g=9.8m/s2) (4)通过计算,数值上△Ep_>_△Ek(填“>”、“=”或“<”),这是因为实验中有阻力 (5)实验的结论是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O F1 F2 F 图1-5-1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2.表达式: F合= ma 3.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一有力的作用,立即产生加速度 4.力的单位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就是1N 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性质相同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 的应用 1.已知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2.已知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关系的桥梁 牛顿第一定律 1.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图1-1-1(a)� � I1 I2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 EMBED Unknown ��� _1234567921.unknown _1234567937.unknown _1234567953.unknown _1234567961.unknown _1417377046.unknown _1417377188.unknown _1417378201.unknown _1417378620.unknown _1417378642.unknown _1417378573.unknown _1417377211.unknown _1417377123.unknown _1417377135.unknown _1417377111.unknown _1234567965.unknown _1417376955.unknown _1417376995.unknown _1234567966.unknown _1234567963.unknown _1234567964.unknown _1234567962.unknown _1234567957.unknown _1234567959.unknown _1234567960.unknown _1234567958.unknown _1234567955.unknown _1234567956.unknown _1234567954.unknown _1234567945.unknown _1234567949.unknown _1234567951.unknown _1234567952.unknown _1234567950.unknown _1234567947.unknown _1234567948.unknown _1234567946.unknown _1234567941.unknown _1234567943.unknown _1234567944.unknown _1234567942.unknown _1234567939.unknown _1234567940.unknown _1234567938.unknown _1234567929.doc O r 图2-1 _1234567933.unknown _1234567935.unknown _1234567936.unknown _1234567934.unknown _1234567931.unknown _1234567932.doc r O 图2-2 _1234567930.unknown _1234567925.unknown _1234567927.unknown _1234567928.unknown _1234567926.unknown _1234567923.unknown _1234567924.unknown _1234567922.unknown _1234567905.unknown _1234567913.unknown _1234567917.unknown _1234567919.unknown _1234567920.unknown _1234567918.unknown _1234567915.unknown _1234567916.unknown _1234567914.unknown _1234567909.unknown _1234567911.unknown _1234567912.unknown _1234567910.unknown _1234567907.unknown _1234567908.unknown _1234567906.unknown _1234567897.unknown _1234567901.unknown _1234567903.unknown _1234567904.unknown _1234567902.unknown _1234567899.unknown _1234567900.unknown _1234567898.unknown _1234567893.unknown _1234567895.unknown _1234567896.unknown _1234567894.unknown _1234567891.unknown _1234567892.unknown _1234567890.unknown
/
本文档为【高中物理会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