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农村经济管理

2017-08-31 21页 doc 4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2212

暂无简介

举报
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倦飞知还/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流通与市场,财务与分配、农村经济效益及农村现代化等。 教学内容说明 农村经济与管理共分六单元,十五章。第一单元包含第一、二、三章,讲述农村经济与管理基本原理、任务和方法,我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农业产业化,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等内容,这些是我们学习这门课...
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管理》教案 倦飞知还/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流通与市场,财务与分配、农村经济效益及农村现代化等。 教学内容说明 农村经济与管理共分六单元,十五章。第一单元包含第一、二、三章,讲述农村经济与管理基本原理、任务和方法,我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农业产业化,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等内容,这些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基础,可以对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全貌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第二单元包含第四、五章,讲述的是农村的生产过程,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含义与调整以及如何发展乡镇企业。第三单元包含第六、七、八、九章,讲述的是农村生产要素的管理,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等。介绍的是劳动力、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土地)和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第四单元包含十、十一章,讲述的是农村市场和流通的管理,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第五单元包含第十二、十三章,讲述的是农村财务与分配管理,农民负担管理等。第六单元包含第十四、十五章,讲述的是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第一讲 总论 一、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内容。农村是由农民组成的社会团体,以经营农业为主。所以,研究农村问题、农民问题,首先要抓住农业这个基础(基本)内容。 农业经济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作用方面: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普遍规律。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需要。” 领会的要点: (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 (2)农业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基础,如轻工业; (3)农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基础,如市场、外贸、金融等; (4)农业是基础具有普遍的规律性。 2(农业经济的社会意义(或社会贡献)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以上中央的决议,准确地概括了农业的社会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社会稳定的贡献; (2)对现代化的贡献; (3)对环境的贡献。 二、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 应加深认识两个基本制度: 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基本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一)必须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因为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它体现了社会性质。 (三)农业经营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 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这项政策很重要。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对于违背政策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费等错误做法,必须坚决纠正。”应加深理解这项政策,符合生产力的要求。 (四)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管理,有以下要点: 1(一要长期坚持。 理由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家庭可以容纳先进生产力。家庭是集体经济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 2(两个层次都应不断地完善。 (1)同一层次的完善,是壮大实力,搞好服务; (2)农户层次的完善,要保护农户的三个权力: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见教材35页。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基本含义: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经营,有多个参与主体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应具备四个起码的: 1、利益关系一体化 2、组织形式企业化 3、经营机制约束化 4、产品生产商品化 (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1(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2(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不是主观想象。 2(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处理好利益关系。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农民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更应鼓励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的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其中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成功的形式。 五、承包管理 学习中抓好三个要点: 1(强化对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2(注意签约质量,具体要求内容很多,特别注意合法性、政策性、民主性。 3(提高履约率,保证合同的严肃性。 六、提高管理者素质 注意本书导言中管理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同学们看书就可以了。要求对管理工作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升华。 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职能、任务,以及原则、方法是什么,都很重要。要牢记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准则:一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二是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 第二讲 农村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 (第1-3章) 发展生产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物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要以生产为中心。 有关农村生产管理的内容很多,如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本课程重点介绍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两个主要内容。 一、农村产业结构管理 (一)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一层次 (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简要概括十个字:稳粮、增畜、扩林、优质、高效。 1.关于粮食的调整: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粮食作物要确保总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尽快淘汰不适销品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过渡。 为什么要采取稳粮的方针,是由粮食的经济地位决定的。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第一需要;粮食又是其他各业的发展基础。 2(畜牧业的调整:一是总量(比重)要增大,即增畜。在畜牧业内部,要发展草食动物、节粮型动物,增加牛羊的比重。同时要改良品种,还要发展农区畜牧业。 3(林业调整:扩林,要加快林业(含草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4(经济作物要提高质量,合理调整区域布局。 5(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稳定近海捕捞,扩大远洋捕捞。 6(“菜篮子”工程,以市场为导向,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 7(关于优质增效,这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因为: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入WTO以后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8(补充内容,调整农业生产与种植方式是一致的,要逐步实行三元种植方式:即粮食--饲料--经济作物。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与管理(第二产业) (一)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技术 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 业异军突起,突飞猛进,在各方面显示出了重大意义。可以归纳为经济的和政治的两个方面。 1(经济方面 (1)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3)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4)促进了农村工业化 2(政治方面 (1)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社会稳定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 基本方针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有几点方针需要 加强认识: 1(抓改革,促建制,实现体制创新的发展方针。 2(立足农村的发展方针: (1)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 (2)正确处理工农关系,以工促农、补农,吸纳劳动力。 3(实施科教兴国的方针。科技是生产力,是核心。 4(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有: (1)政府扶持 (2)法制保障 (3)与环境、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5(坚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共同发展的方针 (1)东部地区发展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外向型产业。 (2)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管理 主要内容如下: 1(深化改革,体制创新。 (1)产权关系 (2)经营机制(活力)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容: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抓质量,创名牌,提高竞争力。 4(练好内功,提高效益。 三、投资项目管理 (一)投资决策之前要科学的选项立项,好处是: (1)避免盲目投资上项目,提高成功率 (2)有利于统筹规划,调整产业结构 (3)有利于国家的宏观指导与调控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二)怎样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 注意把握好四个关键因素: 1(市场前景看好 2(符合政策要求 3(自身条件具备 4(效益较好(微观与宏观) (三)分析项目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 要按照书上的要求,了解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 第三讲 生产要素管理 (第4-6讲) 生产要素就是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包括工具、劳动力、劳动对象。教材中本单元 介绍了劳动力、科技、自然资源(土地)、信息四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方面学习的重点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 1(自然资源的四大特点: (1)要素的整体性 (2)数量的有限性 (3)分布的地域性 4)利用的多宜性 ( 2(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资源保证。 3(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供给不足 4(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是: (1)因地制宜原则 (2)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3)局部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的原则 (4)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原则 (二)土地资源的管理 基本国情:土地总面积较大,人均面积较少;山地较多,平原较少;人均耕地在减少。土地管理 的要点如下: 1(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提高土地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三)水、森林、草地资源管理 总的情况是: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草地退化十分严重。 管理的重点在保护。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 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 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二、劳动资源管理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劳动力资源大量过剩; 70%从事农业劳动; 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集中;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管理的重点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如何转移,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农村广阔的就业门路, 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从中可以归纳为以下途径: (1)立足农业;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向城镇流动; (4)有序流动。 三、科学技术管理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农业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 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摘自十五届三 中全会决议) 要强化科技意识,重视农村科技工作。 (二)农村科技工作的任务 1(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使农民增产、增收。 2(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四、信息管理 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学习这一章着重领会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信息、经济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变化特征的反映。经济信息就是在生产、经济活动中的情报、消息的客观反映。 经济信息的特征,见教材P176-177页,主要是准确性、时效性、目的性这三条。 (二)信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着重理解:信息是管理决策的依据,信息就是金钱。 (三)怎样搞好农村的经济信息工作 1(高度重视信息工作 2(了解信息处理的四个过程: (1)信息收集 (2)信息加工 (3)信息传转 (4)信息储存 3(逐步学习现代信息处理方法 计算机的应用、信息网络的利用。 第四讲 市场与流通管理 (第7--9讲) 本讲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商品流通知识,二是市场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学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认识农产品流通的作用与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二是强化市场观念,了解市场运作的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商品流通 (一)商品流通及其作用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交换过程。其特点是借助货币。 作用:简单说就是促进商品交换,进而促进生产的发展。见教材第204,205页。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以上决议中也可见,流通的意义在于形成良好的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规律的要求。 (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设与改革 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三多一少)。 1(多种经济成分,包括国有、供销合作、私营、个体。公有制(主要指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多种经营方式包括: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合伙经营等。 (三)农村商品流通渠道 1(流通渠道: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途径、过程、环境或通道。 建立商品流通渠道总的要求是多渠道,少环节,低成本(交易成本),高效益。 流通环节越多,商品流通时间越长,交易成本也就越高。 2(流通形式: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形式很多,大体可归纳为: 上图中,目前薄弱环节是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农产品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它受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几个名词: 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 需求变动量(,)/价格变动量(,) 此式表明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量影响的比率,即如价格上升或下降1%,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百分数。这是一种弹性,也叫需求弹性,反应出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在教材213~214页上讲了5种。 2(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状价格差,是一定数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或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数量逐渐增多。这是一种交换比率变动趋势的形象说明法。剪刀差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不等价交换。我国采取逐步缩小剪刀差的政策。 二、市场体系和市场营销 关于市场、商品的基本概念,教材上介绍得很详细。这里重点辅导以下两个问题: 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 (1)加深理解“市场体系”,市场是个整体网络系统。由很多市场要素和各种市场组成。 (2)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即:是开放的又是统一的(政府、政策),是竞争的又是有序的(法制、规则)。 2(市场营销问题 应重点学习营销策略和方法。 教材上介绍了四大策略:产品策略、地点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 3(关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 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也要和国际接轨,加入WTO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农业自身素质。 第五讲 农村财务管理 (第10--11讲) 这一讲很重要,主要辅导财务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这部分是当前农村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一)四项基本任务: 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收入分配、财务监督。通俗讲就是:聚财、生财、用财、护财。补充强调:财务管理不等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向决策方面转变。 (二)四项基本原则: 效益优化原则 民主理财原则 平衡原则 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 重点强调财务公开、民主理财问题。 二、固定资产(金)的管理 (一) 固定资产的概念 使用时期较长,单价符合规定标准。 (二)如何管理固定资产 1(准确计价 2(合理地购买与分类 3(科学地折旧 (1)为什么要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的三点好处:利于更新、计算利润、计算成本。 (2)折旧方法:平均法、快速法。 4(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1)合理购置 (2)日常保养 (3)科学使用 (4)定期盘查 三、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为现金或者耗用的资产。 (一)种类:可分为货币资金和实物类资金。 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类款项、待摊和待处理款项等。 2(实物类资金指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 (二)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货币资金管理的根本性措施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资金管理条例》、《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等法规,严格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适用于农村的财务管理 制度。 具体措施有: (1)钱帐分管制度 (2)现金收支分离制度 (3)遵守银行结算纪律(如不准出借、出租帐户,不准签发空头、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行信 用等) (4)定期、不定期盘查 (5)严格财务制度(如审批制度、限额制度、民主制度) (三)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流动资金周转率 = 年销售收总额/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次/年) 周转一次的天数 = 360(天)/年周转次数 第六讲 成本、收入分配和农民负担管理 (第12--13讲) 这一讲的内容很多、很重要,大部分是政策性很强的农村热点问题。学习本章应注意结合当前实 际工作,有的内容要以现行政策为准。 一、 农产品成本管理 (一)农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成本是管理决策的依据 成本是补偿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反映管理水平的标志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部门还未能普遍推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这是一个问题。 (二)成本管理的四个环节 二、农村收入分配管理 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农村分配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党的政策、广 大农民的积极性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投资者各方面的利益。 2(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这是基本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 坚持。 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4(贯彻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 1.包干分配; 2.性质——符合基本分配制度; 3.优点——能体现三者关系,符合生产力水平; 4.乡镇企业的利润分配:按国家的现行政策办事。 三、农民负担管理 (一)搞好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意义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稳定的大事。”(摘自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可见,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重赋失信于民,破坏生产,破坏稳定。 (二)农民合理负担的标准 国务院颁布的《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也请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当前政策。如将实行费改税,就会有新的规定。 辅导以下问题: 1(农民负担内容有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于合法合理的负担是农民应尽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要依法办事,取消非法、非理性负担、合同内与合同外负担。 2(合理负担的标准 (1)《条例》规定村提留和乡统筹,以乡为单位,不能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 应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不能虚报。人均纯收入计算如何才能接近实际,应该经过抽样调查(主要数字有农村总收入、总费用如何计算,) (2)教材275页公式 (3)乡镇企业负担不计入5%之内,因为重点是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 (三)如何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 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民的各项建设都要尊重群众的意愿,量力而行。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依法办事、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民主与公开制度。 (四)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依法办事,严格政策; 壮大集体经济; 严格审计监督和审批制度; 杜绝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中央、国办发出(1998)18号通知,即“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指出:减轻农民负担,事关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第七讲 经济效益与现代化 (第14--15讲) 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重点内容是: (1)什么是经济效益 (2)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4)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5)制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6)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应加深理解的问题是: 1.经济效益是由投入与产出两大因素的状况决定的。 2.增产不等于增收。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统一性和矛盾性)。 4.农村经济效益的特征: 不稳定性;综合性;区域性;持续性。这些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如评价比较、兼顾各种效益等。 提高经济效益的五条途径,详见教材285页。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1.增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 2.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三)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效益是生产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剩余劳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源的有效性和社会需求的无限性这一客观矛盾所决定。 (四)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比较、分析和鉴别。目的是总结经验、检验结果、改进工作。 1.评价基本原则:全面的原则,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2.评价指标,教材上介绍了很多指标,其中重要的是利润、净产值资金利税率等综合性、时效性指标。 3.评价方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两个比较常用。因素法比较麻烦,可根据教材298~299页实例学习。 (五)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是增产,二是节约。 1.依靠科技进步是根本措施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2.实行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是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投入较多的土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区别:前者靠科技推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 4.向管理要效益 二、农业现代化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应着重理解现代化的内涵:从农业要以现代思想指导、现代科技生产和现代科学管理三个方面去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旨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民素质现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 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供需矛盾、人口与资源矛盾等。 (三)制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一是资源不足,人多地少;二是投入不足。 (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具体措施就是教材上讲的5点,重点是: 一是依靠科技,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路子。科技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创造奇迹,尤其我国国情是资源(如土地)短缺,更迫切需要科技支持,走集约经营的道路。 二是用现代工业技术武装农业,解决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现代化问题。 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规模扩大?提高机械化设施水平?改变耕作方式?提高生产水平 三是抓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管理软件现代化。 作业要求: 一、 按要求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第1次、第2次,交教师批改。 二、完成第1至7讲综合测试题。
/
本文档为【农村经济管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