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到兰州新区去!-经济观察报

2017-11-23 5页 doc 49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到兰州新区去!-经济观察报到兰州新区去!-经济观察报 宋馥李 51岁的汪光平是兰州新区的新人,作为兰州科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部副总经理,他长期在深圳和宁波等地工作。两年前,汪光平来到了新区——这片大西北的热土,参与水性科天项目的建设,成为早期建设者。随着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这个项目的运营团队, 也从20多人发展到上万人。 25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许逸飞,更是这里的新人。去年年底,他在新区的产业孵化大厦——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研发电商平台销售乳制品。这里的办公空间全免费,让他的项目轻松进入了种子期。虽然项目还没有赢利,但他很自信,因为他的平台有...
到兰州新区去!-经济观察报
到兰州新区去!-经济观察报 宋馥李 51岁的汪光平是兰州新区的新人,作为兰州科天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部副总经理,他长期在深圳和宁波等地工作。两年前,汪光平来到了新区——这片大西北的热土,参与水性科天项目的建设,成为早期建设者。随着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这个项目的运营团队, 也从20多人发展到上万人。 25岁的北京大学毕业生许逸飞,更是这里的新人。去年年底,他在新区的产业孵化大厦——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研发电商平台销售乳制品。这里的办公空间全免费,让他的项目轻松进入了种子期。虽然项目还没有赢利,但他很自信,因为他的平台有独创的技术…… 不同于兰州老城区的促狭,新区整洁开阔,在无数绿色的簇拥下,无数个厂房正在新区建设中。新区的产业孵化大厦如今入驻了众创空间4个,有大学生创业团队18个,入孵企业122家,无数年轻的“新新人类”在里面穿梭…… 新区产业之新 兰州新区,是中国的第五个新区,也是广袤大西北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实质上,兰州新区的最初动议,就是因为日益膨胀的兰州老城区——城市化已经无处腾挪。在黄河谷地内,兰州老城区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城市带,两山夹一谷的自然地理屏障,成了兰州绕不开的发展障碍。 做大兰州,必须跳出兰州,这是形势倒逼,也是巨大机遇。 2012年8月20日,兰州新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在兰州城区以北50多公里外,一片名为秦王川的高原盆地,至此成为开发热土。这片区域方圆821平方公里,只有16万人口,工业化程度近乎为零。对新区的定位是如此之高大上: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从一张白纸,到一个增长极。很多初到兰州新区的人,都不免惶惑:这片土地上,能生长出工业森林吗, 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并不担心。正是这样的后发优势,“十三五”期间,新区的GDP要达到400亿,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要达到1000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年均15%。 在经济新常态下,这是一个颇为耀眼的增长规划。实际上,在短短的5年时间,新区这张白纸已经被勾勒出了大概的轮廓。 引大入秦,每年4.43亿立方的调水量彻底解决了这里的干旱缺水问题,使得营建一个产业新城的自然条件万事俱备。兰州新区的“6+4”产业链,依托于兰州这个老工业城市的积淀,已经渐成体系,负重的兰州老工业项目,正渐次通“出城入园”,焕发新的生机。 兰州新区规划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本身就是兰州的优势工业。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大力支持兰州发展,布局建设了兰化、兰石、兰炼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逐步成为兰州市的优势产业。兰石集团的石油化工装备和石油钻采装备,长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现在,已经搬迁到新区的兰石集团,借助搬迁实现了高端化和智能化,并且形成产业链上的整个的集成服务化。除此之外,光电产业、绿色环保家装、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以及石 油化工等产业,也都依托与已有基础,实现了产业升级。在六大产业链基础上,四个专业产业链——现代物流、大数据、农产品加工和文化产业也无中生有地初见雏形。 新区人才之兴 劳务大军,也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眼里的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对于上海来说,博士是人才,那么对兰州新区来说,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只要人能够和岗位相适应,就是兰州新区需要的人才。 2015年,兰州新区的GDP总量是125亿,以中等城市的规模来看,这样的数字并不辉煌。不过,这是一个五年前从零开始的新城市。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示,兰州新区18%的年均增长规划,既是一个鞭策,也是一个目标,放眼整个西部,算是比较高的指标,这个指标并非高不可及,而是经过认真测算的。通过兰州新区这5年的积累,前期招商引资的一些企业,逐步投产和达产,“6+4”的产业链布局,兰州新区的经济体量基数小,盘子小,完全可以实现高增速,这正是兰州新区的后发优势。 正是新区奋起追赶的态势,产生了对人才的渴求。 为此,新区推出了十分优厚的人才政策。西北人招揽人才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招数,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向前来的每一位“客人”介绍他们的诚意:对于招商而来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企业高管的个人所得税,凡是新区留成的部分先交后奖,且一直保持十年,十年不走就奖励十年,奖励这些高端人才来新区投资或创业。 而创新型企业的科研团队,也会分层次得到奖励,优秀人才将在住房、科研项目申请上得到财政支持。科研成果到了中试阶段,新区将免费提供相应的中试车间。中试成功之后,根据批量生产的先进性,还可以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认为,新区引进人才,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和研究机构提高研发能力,要给就给这些人才提供一条龙的支持体系,对个人有奖励,对科研成果有补助,对产品开发有激励,形成立体式的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新区引进了生产力中心,一项技术成果在得到第三方后,可以拿来到银行去抵押。新区的银行将认可这样的成果,把它作为一个抵押品,打通和银行资金的对接,这样,一方面是财政资金扶持,一方面是对接金融通道,可以解决创新企业的融资难题。 没有基础,正是新区的优势,在一张崭新的白纸上,创新不会有窠臼和陈规。这些优厚的政策,指向性十分明确,只要是创新型的人才来到新区,先来一步的新区人,会张开臂膀接纳和欢迎。 到新区去~ 兰州新区经济发展部门负责人算了一笔帐,到2020年,兰州新区目前的在建项目投产之后,大约能吸附10多万人口,这些新区的新居民,将构成兰州新区第一批新 居民。按照兰州新区的规划,这样的规模还远远不够。未来的兰州新区,是一个拥有50万人口规模的工业重镇。 从兰州新区破土动工,“到新区去~”就成为兰州抑或整个甘肃的声音。 一个规模庞大的职教园区正在新建中,兰州主城区多所高校和职校,要整体搬迁到这里,这既是兰州老城区的腾挪,也是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新兴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技工,而这些高校和职校,将成为产业的支撑力量。 要来多少人呢,兰州新区经济发展部门负责人表示,大约20万人左右,包括学生、教职工及配套服务业人口。 这对于新区来说,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意味着兰州新区将享受到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些年轻人,不仅是产业的支撑,同时也是蕴藏着强大潜力的消费者。围绕着这20万学生,将带动至少15万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这样,光是职教园区,就构成了未来35万的人口容量。 当然,人口的有序增长,并非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实际上,工业4.0也在刷新人们对产业工人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出现了工人数量减少的趋势,传统的计算方法,在今天这个时代或将失灵。 好在,当一个企业的流水线岗位缩减时,围绕这个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往往是几何级数的增长。 以现代物流业为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把兰州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欧洲和中亚来的亚欧大陆桥列车,将进入兰州新区北站。此间,众多国际物流巨头已经纷纷抢滩新区,在此建设转运中心。 兰州新区其实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样的红利:中德产业园要把德国的新材料企业引入进来,中韩产业园要做跨境电商,在新区的综合保税区,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清真食品认证和生产产业园,也迎来了最好的契机。 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表示,未来的兰州新区将成为一个多式联运的物流中心,把包括文化旅游的产品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同时也把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一些物美价廉的产品,通过新区的综合保税区平台,进入兰州市乃至西北地区。 新区正在创造海量的工作岗位,再多的人来,都能承载得下。好在甘肃是劳务大省,每年输出的劳动力在百万以上。有人已经敏锐的注意到:甘肃定西和陇南一些区域的劳务大军,正在向新区集结,这里工作好找,工资不低,已经没必要跑广州和上海去了。 经验丰富的汪光平是人才,充满活力的许逸飞也是人才……当这些人聚拢到新区,将这里当做创业的沃土和生活的乐园时,就是兰州新区发生巨变的时候。
/
本文档为【到兰州新区去!-经济观察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