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看苏昆《桃花扇》有感

2018-02-15 5页 doc 16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看苏昆《桃花扇》有感看苏昆《桃花扇》有感       车锡伦   八、九十年代~已故胡忌学长经常邀笔者到南京看江苏昆剧院的戏~印象最深的是张继青女士的‚三梦?,《牡丹亭》之《惊梦》《寻梦》和《烂柯山》之《痴梦》,~和按照原本演出的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旦本,。后者一人主唱四折戏~足见唱做的功力:这本杂剧现在不见演出了~大概因为一个演员独唱一台戏~非一般演员所能为。其实~可以两个或四个演员分折演唱~或在每折戏间插演一点杂戏~使演员得到休息~尽管是昆唱杂剧~也让现代观众一睹元杂剧的演出体制和面貌。1...
看苏昆《桃花扇》有感
看苏昆《桃花扇》有感       车锡伦   八、九十年代~已故胡忌学长经常邀笔者到南京看江苏昆剧院的戏~印象最深的是张继青女士的‚三梦?,《牡丹亭》之《惊梦》《寻梦》和《烂柯山》之《痴梦》,~和按照原本演出的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旦本,。后者一人主唱四折戏~足见唱做的功力:这本杂剧现在不见演出了~大概因为一个演员独唱一台戏~非一般演员所能为。其实~可以两个或四个演员分折演唱~或在每折戏间插演一点杂戏~使演员得到休息~尽管是昆唱杂剧~也让现代观众一睹元杂剧的演出体制和面貌。1992年~陪同友人台湾大学曾永义先生看过一台折子戏。胡锦芳女士演的《疗妒羹〃题曲》~哀婉凄绝、缠 绵尽致~最令曾先生激赏~一再说~要请到台湾去演出。   多年没有看戏了:在扬州没有戏可看,这两年在北京~看不起戏。去年友人台湾清华大学王安祁教授带着国光京剧团,王教授任该团艺术指导,来北京~演的两本戏:新编的《天地一秀才》、大陆名演员童芷苓遗作《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着实过了一下戏瘾。特别是前者~剧本、演出都不错~有些演员的基本功差一些~——本来就不是科班出身~情有可原。   因在京参与编修《昆曲艺术大典》~3月18日得到一张赠票~在一流的保利剧院~又看到了江苏昆剧院改编演出的《桃花扇》。可惜离舞台太远~老眼昏花~演员的演已经看不清楚了~舞台上的字幕~看起来也很吃力。中途休息~只好退场。   据介绍~这次演出是一个不惜工本的大制作~单是演员的 数百件服装~就都是‚苏绣精品?~可惜看不清楚。其实~即使在舞台前~有哪位好目力的观众~能够分清楚演员花团锦簇的戏装上~手锈或机绣的针脚,   看字幕~剧本的改编~还是精练而忠于原作的。半场戏已经交待了原剧‚传歌?‚访翠?‚却奁?‚抚兵?‚哭主?‚迎驾?‚设朝?‚拒媒?‚守楼?等出的主要情节,保留原剧本‚老赞礼?戏外说戏~也很自然。表演看不清楚~没法评论。‚精美绝伦?舞台——舞台上那个‚穿越时空?的‚灵动舞台?~既有特色~也做成了败笔。   1 本来~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时间、空间?~都在演员身上——通过演员的唱、做表现出来。当年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带京剧团到美国演出~令欧美戏剧家叹为观止。而在中国~即使乡下老太婆~也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戏剧表演程式。这次《桃花扇》的演出~特别设计了一个由四位检场人推来推去的‚灵动舞台?~制造多重舞台演出的空间~是一个特 殊的构思和实验。但这个‚灵动舞台?的设计~却太‚时尚?了:在雪白的台面上~前后四角支起的两个高大的红方架子~像两个‚足球门?。它们是甚么‚符号?,象征了什么,老朽落伍了~难以想象。按照江南水乡民间传统舞台设计~或像扬州个园中的那个水上舞台~推出来形成一个演出空间~推进去成为演出背景的组成部分~虽然不够‚时尚?~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个演出空间的台面用白色~更不可理解。明清以来~人们已惯用‚红氍毹?,红色的毛毯,表示昆曲的演出或演出的舞台,按照这种传统的做法~铺上红地毯~即使从色调上看~也比较和谐。   舞台演出背景~三面用幻灯展现明代《南都繁会图》全景画面~又是一个特殊的设计。如果不加说明的话~绝大部分观众也会感到茫然。以笔者愚见~不如改为如今已修建一新的秦淮河畔全景图,自然要加工一番,~它本来就是侯、李的背景,如今连李香君故居‚媚香楼?都恢复了,~演出中的许多场面也是在秦淮河的游船上。——这样做也可为当代南京旅游做一个‚广告?~拉点‚赞助?。   舞台背景三面设计成回廊式~也是本剧舞美的创造。正面回廊上经常有演员或检场人员走来走去~作为舞台演出背景的活道具~也很新鲜。两边回廊上摆上了许多太师椅~让一些演员和检场人员一会儿坐在那里~一会儿走下去~据说这是‚精美的展品?~体现演出是‚流动的博物馆?。——这种既非‚传统?~也不‚现代?的设计~除了为剧场那个空荡荡的特大舞台上增加点‚人气?~中外观众也许会提问:他们在舞台边上晃来晃去做什么,   在剧场前厅~拿到一张本次演出的戏单。戏单标榜这次演出是‚芳华绝代~传奇颠峰?——演出市场化~极力炒作~无可厚非。只是本剧演出的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昆曲的传统剧目~且准备‚世界巡演?~那些似是而非、不着边际的胡吹乱捧~既传递了错误的信息~也贻笑大方。比如~说《桃花扇》‚三百年来常演不衰?~后面接着说‚流失二百年的曲谱再度唱响?~这不自己给自己掌嘴:说演出内容是‚重回‘书寓文化’颠峰的生活方式?~——‚书寓?一词出现于近代上海~是十里洋场‚伎乐?,主要指‚女弹词?,的特殊形态~哪里有个古今一贯的‚书寓文化?,明末秦淮 河畔南曲旧院‚杂技名优~献媚争艳?,余怀《板桥杂记》,的情况~同近代上海的‚书寓?并不相同~它怎么就成了这个‚书寓文化?的‚颠峰?,   上面说了一些不同意见~其实这个演出还是有不少值得肯定的~比如~‚女主演芳龄十六岁~全体演员平均年龄18岁?,戏单中语,~让人看到古老昆曲的活力和振兴昆曲后继有人。但有人在网上就此捧场说~这样可以避免老演员拿捏青春,大意,。此说不便苟同。中国戏曲的表演和欣赏向来把‚艺?放在第一位。自然~古今都有重色轻艺的‚粉丝?,借用一下‚时尚?语,~见仁见智~各有所爱好~也难求一致。   最后~说点题外的话。如今剧场中的舞台越来越大~票价也越来越高。其实~那些大舞台并不适合传统戏曲演出。特别像昆曲的传统剧目~大都是生旦戏~两三个角色~甚至一个角色演一出戏。舞台演出不比影视~有大特写镜头。远远望去~演员都成了小小人儿。他们的表情、眼神~细致的动作~由此创造的戏 剧情景~便打了折扣。比如上面提到的《疗妒羹〃题曲》~整出戏舞台上就冯小青一人~‚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夜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在那空荡荡的大舞台上~演员如何能让观众体验到这样的规定情境,   大舞台、大制作~同时带来高票价。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花半个月、一个月的工资去看一场戏~那是太奢侈的消费。而中国传统戏曲的生命~就在于它们同普通老百姓有密切的关系,新时代昆曲等传统戏曲要发展~更要培养年轻一代观众~特别是接受和欣赏能力都十分活跃的青年学生。由此笔者想起去年王安祁教授带领的台湾国光京剧团来京演出~特别标榜的‚营销手法?就是面向、吸收青年学生:‚观众有将近三分之二是大专青年学生~这是21世纪的新观众?,王安祈《国光剧团京沪演出的意义》,。十几年来~昆曲在台湾有很大的发展~也是以青年学生为基本观众。白先勇先生筹划推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华玮博士等编剧,~来大陆在各地高等学校巡回演出~目的相同。如果老盯着‚大制作、大舞台?的‚高端?市场~即使能为剧团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只能花开一时。

/
本文档为【看苏昆《桃花扇》有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