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

2017-09-01 11页 doc 27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毛家店) 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工程概况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京哈高速,编号G1)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所规划的由北京出发的七条放射状路线之一,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毛家店)段(以下简称沈四高速)地处我国东北区域的南部,位于辽宁省的中北部,分布于辽宁省的沈阳市、铁岭市辖区内。起点位于沈北新区王家沟村,与沈阳绕城高速相交设置王家沟枢纽互通。终点位于昌图县毛家店镇接京哈高速四平至长春段。沈四高速公路路线全长159.98...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毛家店) 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书简本 1 工程概况 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京哈高速,编号G1)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所规划的由北京出发的七条放射状路线之一,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毛家店)段(以下简称沈四高速)地处我国东北区域的南部,位于辽宁省的中北部,分布于辽宁省的沈阳市、铁岭市辖区内。起点位于沈北新区王家沟村,与沈阳绕城高速相交设置王家沟枢纽互通。终点位于昌图县毛家店镇接京哈高速四平至长春段。沈四高速公路路线全长159.988Km,其中原起点段(K692+543-K694+500)即王家沟枢纽互通立交已在沈阳绕城高速改扩建工程中改造设计完成并在建,终点K847+700至沈四高速终点毛家店的4.328km在铁阜高速建设中已经按八车道加宽完毕,本次改扩建范围K694+500-K847+700段,长度约为153.2km。 2 社会环境 2.1社会环境现状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和作用,确定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沈阳市和铁岭市,间接影响区为相邻的其他区域。本公路扩建不涉及现有文物保护单位,路线也不存在压覆矿产资源。 2.2社会环境影响预测 (1)拟扩建公路在K711+000~K711+800段经过风景区,景区内路线长度为800米。公路建成通车后,随着公路绿化、水土保持等措施的逐渐完善,公路景观将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起到美化景区的作用。另外,公路的修建将为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事业发展提供快捷的交通条件,交通状况将得到大大改善,旅游业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使公路沿线的旅游事业更加繁荣,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 用。 (2)项目的建设对于减轻交通压力,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进一步完善、优化辽宁以及东北区域公路网,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沈阳经济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3)本项目属于扩建公路,在十几年的运营期间,沿线居民已经适应了公路的存在,项目的实施不会对沿线居民主生交通阻隔和交叉干扰的问题。 (4)项目全线除设置各类桥梁92座,设涵洞146道,涵洞密度平均0.95道/公里(扣除桥隧长度),尽量不切割现有的河网、沟渠等,基本保证了现有的水利布局,对项目沿线的水利、灌溉等设施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5)本项目全线共永久征用土地5316.99亩,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拆迁居民房 2屋共计45578m, 260户左右。项目前期应把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落实到概预算当中,留足了补偿经费,专款专用,按规定及时分到有关村组和个人,及时减轻征地拆迁的影响。 12.3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前期应把征地拆迁补偿费用落实到概预算当中,留足了补偿经费,专款专用,按规定及时分到有关村组和个人,及时减轻征地拆迁的影响。对沈阳怪坡风景区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在施工场地边沿设置警示标志,禁止践踏施工范围外的土地,景区内禁止设置取弃土场等临时用地; 3 生态环境 3.1生态环境现状 (1)土壤 本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主要有暗棕壤、棕壤、黑土、风沙土、草甸土、盐土、碱土、沼泽土、水稻土等。这些土壤经过人类的长期耕作培肥、利用和改良,土壤肥力均有改善。 (2)土地利用 本工程沿线所经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较高,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余 地较少。 (3)耕地 沿线所经县市,除铁岭市的银州区外,其他4个县市耕地所占土地总面积均在40%以上。 (4)动植物现状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多为农作区及人类居住区常见种,主要为人工种植的绿化树种、经济树种,及其伴生或自然生长的少量灌木、草本;以及驯养的家畜等。总体上看,动植物的种类组成均比较简单、数量较少;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敏感区,无受保护的植物,也未见受保护的动物等。 (5)水土保持(缺水保) 本工程沿线的土壤侵蚀以水力微度侵蚀为主,侵蚀形式主要有面蚀、 2沟蚀。由于区域内坡度较小,沿线的侵蚀模数一般在500t/km?a左右。本工程不在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治的“三区”划分范围内。 (6)景观现状 本段高速公路沿线地貌类型为低山丘陵、山前坡洪积裙、山前平原、辽河平原冲积阶地4个地貌单元,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其中,自然景观类型主要包括水体和自然植被,人文景观类型主要包括农田、人工植被和人工建筑(居民点、公路设施、人工沟渠等),沿线以人文景观类型占主导。 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本工程永久征用土地5317亩,其中耕地1945.52亩,占总占地面积的36.6%;林地2820亩,占总占地面积的53.0%。总体来看,公路占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占用最多的是林地。 (2)本公路实施改扩建工程中,永久占地影响的地表植被主要是除去互通式立交区、路基边坡和绿化带等部分的原绿化工程形成的植被等。本评价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和原工程的环境保护验收资料,大致匡算引起的植被数量损失。这部分损失主要包括2部分,即原边坡种植的乔木、灌木和草皮,面积约为1624.85亩;另外一部分为加宽路面引起原有绿化带的杨树林带损失,占地面积为2820亩,大体损失3.2万株杨树。总计生物 量损失1885.7t。沿线地区林地覆盖率总计下降0.029%,由于损失量很少,这种带状植被损失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对于永久占地来说,临时占地对地表的植被是短暂的、非永久性的,待施工完毕后只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植被的恢复基本上可恢复甚至超过原来水平,因此其产生的不良影响相对较小。 33(3)本工程填方总量为10571044m,挖方总量为7328823 m,借方 33总量为3798728 m,弃方总量为556508 m。填方等于挖方与借方之和再减去弃方,路基土石方总体平衡。 3(4)本工程工可量化的借方为3798728 m,并且给出了沿线4处商业土场。根据辽宁省其他高速公路的施工情况,本工程拟通过外购土的方式代替沿线设置取土场取土。因此本工程不存在沿线取土造成的生态破坏,建议建设单位在与当地土场签订前,检查土场的相关资质,并在协议中注明取土后的恢复责任由供土方承担。 33(5)本工程挖方总量为7328823 m,利用方总量为6772315 m,弃 3方总量为556508 m,由此可见本工程挖方中92.4%的土石方被填筑路基使用,而剩余的土石方将被弃至弃土场。由于目前工可报告中尚未给出弃土场的位置、面积及占地类型,因此建议设计单位在下一步设计中充分考虑弃土场设置地点的环境合理性,尽量选择丘陵地区山沟处弃土,避免占用耕地、林地。 (6)临时占地(不含取土场)的数量总计1390亩,工可阶段尚未明确占地类型及位置。拟定的临时工程占地的设计原则为:尽量节省占地(尤其是耕地)、充分利用本工程的永久占地等,比如可以利用本工程现有沿线的服务区和互通立交区作为临时占地使用,以减少临时工程占地。 (7)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6504t;其中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22610t,自然恢复期新增水土流失量3894t。营运期,随着各类边坡绿化、排水工程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完成和投入使用,水土流失将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某些防治措施效果的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如边坡植被、取土场的复耕或绿化,所以路域内水土流失现象依然局部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的完全恢复与改善,拟建公路路域的水土流失现象逐步消失。(等待水保方案) (8)原公路路基已经对沿线原本连续的自然景观形成切割,破坏了空间连续性。本工程在原公路基础上加宽,已不存在对沿线的切割影响。主体工程的施工和临时用地的使用会降低沿线景观的质量,施工结束后,不利影响逐渐消除。 3.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在保证主体工程安全和工程可行的前提下,设计单位应尽量收缩边坡,在用地界范围内加大边沟的宽度,增加挖方和对挖方的利用,从而减少取土数量。 (2)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村民的房屋,不能租用民房的应在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禁止在基本农田内布设。 (3)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尽可能利用路面、立交占地和服务区作为临时用地,减少对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破坏。 (4)建议施工方对工程清理的地表覆盖物加以保留,集中堆放,做好排水设施。取土结束后,可以回填到取土场。 (5)施工过程中,应划定施工范围,加强施工管理,确保限定在允许范围内施工,减少不必要的破坏。 (6)对产生的圬工应分类对待,综合利用。 (7)做好临时用地的恢复及其管理养护。加强对绿化工程的管理和养护。 4 声环境 4.1声环境现状 (1)公路沿线噪声源主要是现有公路的交通噪声,声环境现状受现有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很大,监测结果表明,位于2类区的冯道社区(K5+300)和温庄子分场(K52+000)昼间夜间均超标,昼间超标0.6~9.6dB,夜间超标2.4~12.4dB。 其余14个村庄敏感点4a类区昼间噪声值在56.5,65.5dB之间,满足4a类区昼间噪声标准的要求,夜间噪声值在49.0~62.5dB之间,超过4a类区夜间噪声标准2.5dB;2类区昼间噪声值在53.5,63.2dB之间,超过2类区昼 间噪声标准2.1~3.2 dB,夜间噪声值在46.0~58.5dB之间,超过2类区夜间噪声标准0.1~3.5dB。村庄敏感点夜间200m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声环境质量较差。 (2)翔宇中学(K4+900)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1层昼间噪声值在58.5,61.6dB之间,超过2类区噪声标准1.6 dB,夜间噪声值在55.4~57.2dB之间,超过2类区噪声标准5.4~7.2dB;3层昼间噪声值在59.1,65.1dB之间,超过2类区噪声标准9.1~15.1 dB,夜间噪声值在57.3~60.1dB之间,超过2类区噪声标准7.3~10.1dB。 (3)监测结果显示,声屏障减噪效果不理想,声屏障所在路段敏感点夜间仍超标。主要由于所监测声屏障北侧安装长度不够,南侧声屏障有破损。建议改扩建工程对需采取声屏障措施的敏感点安装长度合理且注意声屏障的维护。 (4)衰减断面监测结果可知,从最远监测点(120m)与最近监测点(20m)噪声平均衰减总量为昼间9.1~15.8dB,夜间10.9~13.5dB。 (5)从24h连续监测曲线的变化趋势看,排除监测时受村庄周围生活噪声的干扰,车流量与噪声值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随车流量的增大而升高,随车流量的减少而降低。 4.2声环境影响预测 (1)施工期 拟建公路沿线施工现场噪声主要来源于筑路机械作业、车辆运输和公路交通产生的噪声;由于工程施工组织方案推荐按先东侧路段封闭施工西侧路段限速行驶后西侧路段施工东侧路段通行的方式,故施工前半段沿线东侧的敏感点主要受施工噪声的影响,西侧的敏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的影响;后期沿线西侧的敏感点主要受施工噪声的影响,东侧的敏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的影响。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行为。 (2)营运期 ? 本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的67处村庄敏感点营运初期、中期、远期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昼间4a类区各阶段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9.9~65.9dB、61.6~67.6dB、63.5~69.6dB,昼间4a类区营运初、中、远期均不超标;昼 间2类区各阶段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3.3~62.1dB、55.0~63.8dB、56.9~65.7dB,昼间2类区各阶段超标量分别为:0.1~2.1dB、0.1 ~3.8dB、0.9~5.7dB;夜间4a类区各阶段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8.8~64.7dB、60.5~66.3dB、62.4~68.3dB,超标量分别为:5.0~9.7dB、5.5~11.3dB、7.4~13.3dB,夜间2类区各阶段噪声预测值分别为:52.0~59.4dB、53.7~61.1dB、55.6~63.0dB,夜间2类区各阶段超标量分别为:2.0~9.4dB、3.7~11.1dB、5.6~13.0dB。 ? 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共4处学校敏感点,其中翔宇中学K4+900昼间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噪声值分别为64dB、66dB、67.8dB,超标量分别为:4dB、6dB、7.8dB,夜间各阶段噪声值分别为60.9dB 、62.8dB 、64.6dB,超标量分别为:10.9dB、12.8dB和14.6dB;辽宁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K6+700昼间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噪声值分别为62.8dB、64.7dB、66.5dB,超标量分别为:2.8dB、4.7dB、6.5dB,夜间各阶段噪声值分别为59.6dB 、61.4dB 、63.3dB,超标量分别为:9.6dB、11.4dB和13.3dB;腰堡学校K33+700~K33+900昼间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噪声值分别为66dB、67.9dB、69.7dB,超标量分别为:6dB、7.9dB、9.7dB,夜间各阶段噪声值分别为62.9dB 、64.7dB 、66.6dB,超标量分别为:12.9dB、14.7dB和16.6dB;银州区第八小学K54+800~K55+200昼间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噪声值分别为62.5dB、64.4dB、66.2dB,超标量分别为:2.5dB、4.4dB、6.2dB,夜间各阶段噪声值分别为59.3dB 、61.1dB 、63dB,超标量分别为:9.3dB、11.1dB和13dB。 4.3声环境保护措施 (1)控制公路沿线建设,项目沿线在进行长期规划时,不宜将距路中心线500m以内区域作为居住用地,特别是对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的规划建设。如不可避让需建设上述敏感建筑时,应自行采取降噪措施。 (2)由于是在原线路进行两侧加宽,线路已定,无法避让敏感点,故应根据预测结果,对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从公路设计时就考虑减噪措施。 (3)施工营地、料场、预制场地应尽量远离环境敏感点200m以外,减少施工时噪声对其影响。在路线200m范围内71处有居民区或学校的路段,强噪声施工机械(装载机、振捣器、冲击式锯机等)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作业。 (4)通过分析各种措施的适用性,结合各村庄的具体情况,对营运期超标敏感点选择适当的降噪措施。经比选后,共计安装声屏障50处,共23350延米;安装通风隔声窗63处。同时建议加强营运期跟踪监测,若监测超标适时采取补救措施。 5 环境空气 (1) 项目区2处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除十社村TSP略有超标外,项目区内其他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相应标准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一般。 (2)施工作业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这种污染是短期的,工程结束后,这种污染将逐渐减轻。 (3)营运期全线收费站和服务区设置高效节能环保的型煤锅炉,燃料选用清洁能源、符合环保要求的型煤,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对环境空气影响小。 6 水环境 6.1水环境现状 (1)本项目区内主要河流有浦河、万泉河、汎河、柴河、沙河、清河、马仲河、牤牛河等八条河流,以及帽山水库。这些河流均属山前区的季节性河流,大部分为砂河床。 (2)通过蒲河、柴河、清河断面地表水质监测表明:所监测4项因子中,三条河流中除石油类都超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类水质标准。 6.2水环境影响预测 由于施工期占用时间较短,每个营地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小,只要落实好环保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含油污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 排放,妥善处置桥梁基坑开挖的泥沙,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期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影响。本项目距离帽山水库204米,对帽山水库影响不大,帽山水库属于调节性小型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灌溉。 6.3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时,禁止在帽山水库范围内设置施工营地,料场拌合站等临时设施,不得在帽山水库范围内设置取弃土场。 (2)本项目共设置服务区4处、收费站8处。服务区及收费站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装置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收集用于绿化,不外排。 (3)营运期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较低,因此类突发性事故一旦发生其危害性极大,且其发生具有随机性,可结合桥梁设计,从工程和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要求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做好应急计划,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及时与当地公安、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医药,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污染影响降为最低。 7 公众参与 本次环评沿线共有97人参与公众调查,被调查人员积极参与,对公路建设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被调查者对本项目的建设都表示支持和拥护,认为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希望公路早日建成通车。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问题较为敏感,对群众的影响比较大。部分群众对公路建设征地补偿政策等问题不够了解,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妥善补偿、安置受影响居民。 8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本项目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由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及地方环保局、项目建设指挥部及运营管理等单位执行。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监测及管理费用约366万元。 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环保投资费用共计4611.9万元,占全部工程投资的1.0%。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表明,采取环保措施后,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10 评价结论 拟建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得到了沿线公众的支持与赞同。工程占用土地及拆迁民房,实施合理的经济补偿及组织管理,可使民众生活条件得到基本保证。施工期、营运期对沿线地区生活环境的影响,按项目环保计划实施防治措施,可使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公路沿线村庄居民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保护。实施公路防护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可使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取、弃土场及临时用地按本报告书拟定的复垦、复耕措施及植被恢复措施,可使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小。 项目路线布设较合理,工程建设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评价,本项目建设可行。
/
本文档为【北京至哈尔滨高速公路沈阳(辉山街道)至铁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