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技术第十五章 埋线技术

2017-09-19 5页 doc 7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技术第十五章 埋线技术第十五章  埋线技术 穴位埋线技术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肥胖症、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一次性埋线针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其中一次性埋线针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配适当粗细的磨平针尖的针灸针改造而成。或用选择类似于腰椎穿刺针的一次性埋线针(见图1),针尖为坡形,...
中医技术第十五章  埋线技术
第十五章  埋线技术 穴位埋线技术是将羊肠线或生物蛋白线埋入人体穴位内,利用线体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的作用。常用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癫痫、糖尿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肥胖症、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疾病的治疗。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一次性埋线针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其中一次性埋线针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配适当粗细的磨平针尖的针灸针改造而成。或用选择类似于腰椎穿刺针的一次性埋线针(见图1),针尖为坡形,较为锐利,常用的为7号、9号、12号、16号。使用前需将相应型号的无菌羊肠线从针头装入针管内备用。 图1  一次性埋线针示意图 1.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 2.选好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 3.皮肤常规消毒。 4.进针(见图2):左手示指和拇指绷紧已消毒的穴位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夹乙醇棉球,右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针,快速进入皮肤,然后缓慢推针到治疗所需的深度,用右手示指边推针芯边退针,到皮下时快速出针,同时左手用棉球按压针眼。 图2  进针示意图 3.针眼处理:用75%乙醇消毒,然后用棉签按压数分钟不出血即可。 4.操作要领 即“两快一慢”操作方法。“两快”为进针时手腕用力,针尖快速刺至皮下;出针时边退针边放线,退至皮下时,快速出针。“一慢”为过皮后缓慢推针至治疗所需的深度。 (二)陆氏埋线针操作方法 采用69式陆氏埋线针(见图3),适用于需较大量刺激和需较长时间治疗的病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针具可重复使用,须常规消毒。 图3  69式陆氏埋线针示意图 1.根据中医诊断处方、选择合适体位,一般先进行背部选穴埋线治疗。 2.选好穴位,做好标记,进针点一般选在穴位的下方1cm处。 3.皮肤常规消毒。 4.局部麻醉,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先在进针点打出皮丘,然后向治疗要求的深度边推麻药边进针至穴位处,一般一穴用药0.5~1ml左右。 5.左手持镊子夹住所需要的无菌羊肠线,将线的中心埋于皮丘下。右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同时用左手示指绷紧穴位消毒区下方的皮肤,右手中指夹住镊子随时准备去夹移动的羊肠线。左手拇指指腹对准埋线针的针尾部,配合右手(不用力,只掌握进针角度和深浅度)进针(见图4),直至将羊肠线埋入穴位部位为止。松左手、右手快速出针,出针时应注意不要转动针体,左手用棉球或纱布按压针眼后,然后再做消毒处理。 图4  进针操作示意图 6.针眼处理,穴位埋线技术通常采用一次性针具治疗,出针后用棉签按压数分钟不出血即可,如果采用69式陆氏埋线针治疗,则治疗出针后要再次进行消毒处理,外用敷料包扎。 二、常见疾病的穴位埋线治疗技术 (一)哮喘(支气管哮喘) 本病多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身体劳倦等,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而引起。临床可见喉间痰鸣、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痰多清稀或黄稠而粘。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宣肺降逆,化痰平喘。 【处方】主穴:定喘、肺俞。 1.风寒者加风池,风热加合谷。 2.痰浊阻肺者加丰隆。 3.脾气虚者加脾俞。 4.肾不纳气者加肾俞、关元。 5.易感冒者加足三里。 6.心律不齐者加心俞。 【操作】将00号羊肠线2cm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5~6个穴位,半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 (二)鼻鼽(过敏性鼻炎) 本病多因肺气素虚,卫阳不固,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致营卫失和,腠理郁闭,肺气不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而引起。临床以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鼻塞为主症,以起病急,消失快,反复发作,病程长为特点。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宣肺通窍,益气固表。 【处方】主穴肺俞、大椎、至阳。 1.脾虚者加脾俞。 2.肾虚者加肾俞。 3.阳气虚者加足三里。 【操作】将00号羊肠线1~1.5cm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3~5个穴位,1个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 (三)休息痢(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多因感受外邪,或七情所伤,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蕴结大肠,气血凝滞,壅而生脓而引起。临床以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健脾渗湿,理气止痛。 【处方】主穴:脾俞、大肠俞、八髎、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1.肝脾不和者加肝俞、脾俞。 2.久病伤肾者加肾俞、命门。 【操作】将0号或1号羊肠线2~3cm装入12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3~5个穴位,半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 (四)消渴病(2型糖尿病) 本病多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役过度等致津液亏损,燥热偏胜而引起,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依据症状不同,又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本病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处方】主穴:胰俞。 1.上消症状为主者,配肺俞、脾俞。 2.中消症状为主者,配胃俞、足三里。 3.下消症状为主者,配肾俞、三阴交。 4.皮肤瘙痒者加血海、曲池、风市。 5.合并冠心病者配心俞、足三里。 6.合并肢体麻木疼痛者可循经取穴。 【操作】将“0”号或“1”号羊肠线2~3cm装入12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3~5个穴位,半月埋线1次,1个月为一疗程。 (五)肥胖症(单纯性肥胖) 本病多因过食肥甘、缺乏运动、先天禀赋不足致气虚阳衰、痰湿瘀滞而形成。临床表现为体重异常增加,并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 【治则】健脾益气,利湿化浊。 【处方】主穴:中脘、梁门、天枢、大横、带脉、关元、归来、三焦俞、大肠俞、脾俞、胃俞、肾俞。 1.多食易饥者加曲池、梁丘、足三里。 2.气短乏力者加足三里、气海。 3.畏寒肢冷者加命门、三阴交。 4.血脂偏高者加丰隆。 5.大便秘结者加大肠俞。 6.下肢肥胖者加风市、殷门、髀关。 7.尿少浮肿者加阴陵泉、三阴交。 8.嗜睡健忘者加心俞。 【操作】将“00”号羊肠线2~3cm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每次选5~10个穴位,半月埋线1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三、禁忌症 1.五岁以下的儿童、孕妇、有出血倾向者及蛋白过敏者。 2.皮肤破损处、关节腔内。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埋线时如有羊肠线露出皮肤外,一定要拔出,重新定位、消毒,另选合适的线埋入,以免感染。 3.埋线后一周内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说明有感染,轻者热敷即可,重者应作抗感染处理。如已化脓,应放出脓液,再进行抗感染处理。 4.在胸背部穴位埋线应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不要伤及内脏、脊髓。在面部和肢体穴位埋线时应注意不要伤及大血管和神经。 5.在同一个穴位反复多次治疗时,应偏离前次治疗的进针点。 6.埋线后正常3小时内避免着水;如果采用敷料覆盖,则针眼处当日应避免着水。 7.埋线后要留观30分钟,如有不良反应须及时处理。 8.精神紧张、过劳或进食前后30分钟内,一般不做埋线,以免发生晕针。 9.埋入线体后如果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痒等症状属羊肠线过敏现象,则停止再次埋线,同时进行抗过敏处理,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到皮肤科会诊治疗。
/
本文档为【中医技术第十五章 埋线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