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流行音乐

2017-10-07 14页 doc 33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要发展。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证明,音乐教育可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能陶冶情操...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要发展。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证明,音乐教育可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1.音乐教育能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音乐艺术手段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美,通过音乐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人的情操之目的。艺术素质的加强,有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艺术实践可以让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通过一些音乐集体项目的排练、演出、比赛等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音乐,又可以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维护集体的纪律和荣誉,加强社会责任感 摘要:流行音乐进入高校课堂,改变了以往传统音乐的教学,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对学生个体内部和外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探讨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该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其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设音乐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出学生热爱音乐的心情和兴趣并提升自我的感知力、理解力,以达到感悟、净化、美育的目的。综观当代高校学生的音乐生活,大部分都与流行音乐有关。因此在高校教学中,流行音乐对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教化功能 所谓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是指流行音乐对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在轻松享受之中增强个体审美观。流行音乐以新颖流畅的音乐语言,平白直叙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的韵律以及不拘一格的演唱,可以使欣赏者在轻松愉快的体验和享受中增强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在宣泄之后健全个体的人格。音乐欣赏使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广,普通中学音乐教育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教育起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在美育方面。中学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中学生又在大众流行文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流行音乐的主力军。于是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中学音乐课堂学习的主要是古典与民族音乐,而中学生在社会上接触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中学生是最容易被流行的、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群体,他们自然是流行音乐最忠实的追随者,其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满着流行音乐,而且常常只能没有选择地接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是紧紧围绕生活来展开的,目的是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改造生活的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音乐课的学习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束缚而课堂气氛显得相对活跃。而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对健全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道德、智力、情感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净化、升华,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日常的音乐生活中,我们都不难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那么什么是流行音乐 (Popular music)呢,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解释,它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在这里我们或者说是流行歌曲应该更加贴切,在内容上直面人生,贴近生活,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通俗上口,音域偏窄,易于流传,因此,它已“久经考验”, 成为各国普遍存在的音乐体裁之一。这正是这种俗文化特有的传播优势。一般说来,流行音乐的听众包括了社会领域内各个文化阶层、各种不同年龄的音乐爱好者,学生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种种实事表明:很多学生热衷于演唱、演奏或欣赏流行音乐,视它为当代的一种“时尚”,更重要的是,这种音乐表现了他们的某种情绪和思想,因而他们希望流行音乐进音乐课堂。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因如此,就更应该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选择地欣赏流行歌曲。 那么,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什么影响呢,究竟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教育功能呢, “在音乐审美价值系统中,既有形态美给人听觉上的愉悦、幻想力的发挥、情绪上的期待,也有情感美对人类各种情绪需要的满足、调节;意态美对人心灵的抚慰、使人获得精神的解放以及高峰体验的升华,还有风格美德丰富性对欣赏者各种审美趣味的适应。”[1]严肃音乐如此,流行音乐也是这样。“娱乐性”是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所在。曾遂今曾把流行音乐划分为“娱乐类流行音乐、教育类流行音乐和广告流行音乐”[2]217三大类,不管哪一类都可能存在着教育意义。以下就从三个方面就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进行阐述。 一、流行音乐能激起兴趣,引导学生热爱音乐,促进音乐教育。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因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3]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也就是说,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是“审美”的,而“审美”的前提,则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然而,事实上我国当下的学校音乐教育,包括九年义务音乐教育、高中音乐教育、高等音乐教育(主要指高师音乐教育)实践中,却恰恰忽视了对这两个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贯穿和实施。具体表现在忽视大部分学生( 包括大学音乐教育的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忽视流行音乐的“审美”作用和价值。已经面世的三个版本的基础学校音乐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版本)以及各省出版的音乐教材中的流行音乐的内容,凤毛麟角,少的可怜。以至造成“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局面。[4] 根据我对一些中生的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上音乐课,不愿意唱和听赏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和乐曲。他们高喊着希望音乐老师教唱流行歌曲或老师演唱流行歌曲,或者希望老师给他们听赏流行音乐。他们喜爱当代流行歌曲,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我们总能听到他们或忘情地低吟,或纵情地吼唱;在他们的作文里还时常跳跃着歌曲里时髦的句子以及大量的运用仿词做成的标。诚然,现代流行歌曲有的空洞直白,平淡无奇;有的不伦不类,不知所云;有的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但其中也不乏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好歌词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精神价值和文化心态的写照,其思想、美学价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审美教育的很好资源。 就拿周杰伦的《蜗牛》举例,据《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有关部门日前首次出面向中学生推荐爱国主义歌曲,《蜗牛》和《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一同被收入推荐目录。上海市教育有关部门表示,之所以选中周杰伦的这首歌关键是“歌词好、思想内容十分上进,唱起来琅琅上口。”对于这件事,已经众说不一,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周杰伦所代表的当代音乐流行文化席卷全国、占据数量惊人的未成年人的心灵空间,早已是教育界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学生也都很喜欢周杰伦。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蜗牛》中寻找切入点,进行德育爱国教育,因为《蜗牛》中的歌词也是很积极向上的。然后再延伸到课堂内外的其它教育。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课堂。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很感兴趣的。而上海市把《蜗牛》作为爱国歌曲的事实也给全国的德育工作以启发: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德育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正因为流行音乐能引起人们兴趣,它的另两个作用才能更明显地体现出来,也更能产生好的效果,更可以说明流行音乐在教育界的影响作用和地位。 二、流行音乐的娱乐宣泄作用,能让学生愉快地体验音乐,促进音乐的审美教育。 在流行音乐的种类里,无论从数量、质量上说,还是从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论,娱乐类流行音乐都占有举 足轻重的位置。许多流行的、著名的通俗歌曲和乐曲都属此类。如抒情的通俗歌曲、情调音乐、风光音乐、环境音乐、轻音乐等以及一些通俗钢琴曲等等,这些流行音乐具有使人们愉悦的审美价值功能。当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通过对这些流行音乐的审美活动,可以转化个体的兴奋中心,以达到消解劳累、祛除烦恼、调节神经,使身心得到休息。[4]所以现在,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强烈的时代感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荀子曾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5]是说音乐可以使人快乐,是满足人的感情需要不可缺少的。“娱乐类的音乐,侧重于人们的音乐审美愉悦。各种情感形态在音乐中得到艺术化的再现,人的情感通过音乐得到共鸣和宣泄,音乐的审美目的也就达到了,人们的娱乐行为也就实现了。”[2]224在古代,通俗轻松的娱乐音乐常作为宴饮之乐出现;在当今,娱乐类流行音乐则常作为餐厅、茶座、商场、候车室、舞厅、迪厅以及休息场所的背景音乐来播放,以增加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趣。当然,人们的音乐审美活动给人带来的快乐,不应只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应是精神上的愉悦、充实和心理上的和谐、平衡。[4] 《童年》、《同桌的你》、《灰姑娘》、《老鼠爱大米》„„这些都是中小学生成长中的旋律,是他们生命历程的见证。他们在流行音乐中宣泄和放松,从流行音乐中得到享受和共鸣。曾有调查显示,在一个班里,有90%的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这些中学生以及他们的同学和朋友也都很喜欢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青年人的音乐,一位音乐学者说:“流行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青年人特权的艺术形式。”[6] 因为流行音乐在内容上具有很浓的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其旋律和歌词极能渲染人的情绪,具有浓重的情感色彩,尤其迎合年轻人的心理,较易引起内心的共鸣和演唱欲望。而且,大部分流行音乐有轻快优美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生活化、大众化的语言,适中的音域,简单易学,不需过多专业训练的唱法,这对于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深、音乐表现技法了解不多的学生来说,更能近距离地贴近音乐。使听歌者能放松心情,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让欢快的节奏充满大脑,精神也会为之一振。如“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梦已经醒来,心不会害怕”“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特别是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听或唱一下这些歌,就会令人心情豁然开朗,很好地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习之余,几个同学坐在一块听或唱流行歌曲对他们来说是一大享受。流行音乐可以说是中学生娱乐消遣的一道大餐,睡觉前戴上耳机听听歌,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入睡;心情不好时听听,可以缓解情绪;无聊时听听,可以赶走孤独。[7] 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事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诗人歌德则十分重视音乐在调节人的情绪、以达到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说:“音乐,它能使愤怒的铁拳变得温和,使野猪驯服。” 总之一句话“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 三、流行音乐既通俗又哲理化的思想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经强调:“文化根本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8]90,“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的或者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和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一定都是在活动着,发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8]114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并非自身自长,毫无理由的;一般而言,它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或者人类发展而必须采取的某种手段,流行音乐同样如此,“教化”——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主要显现的社会功能之一。所谓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是指流行音乐对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操、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就很重视音乐艺术的教化作用,将音乐视为教化的有力工具。《乐记》记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和美化心灵的作用,并且主张儿童学习音乐;阿尔卡迪亚人的法律中曾经规定:“十岁以下的公民必须学习音乐。”因此,“阿尔卡迪亚人就成为希腊人中最有礼貌和最诚实的人”。当今社会生活,音乐的这种教化功能更得到进一步发展。[9] 流行音乐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产物,内容简单通俗、节奏轻松活泼、旋律优美流畅,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作品体现了作者、表演者以及欣赏者三者情感的一种融合,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 精神等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转化为精神迫求的一部分。演唱会上的光彩照人的服装、绚丽多变的舞美和灯光布控以及激情四射的音响与伴奏,赋予流行音乐以独具魅力的视听效果,同时生活化的表现形式也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这种互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感化人。可以改善当时的情绪和对生活的一些态度。像“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要向太阳怒吼,征服每一片天空,如果我可以选择,我要创造新的地球”。还有如《男儿当自强》、《壮志在我胸》等,有同学说每当听到这些歌,就会被它们的豪情万丈所打动,浑身又充满活力和激情。特别是情绪消沉、低落时,听到这些歌,精神就为之一振。《我的中国心》、《走进新时代》则让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感到自豪,更热爱自己的祖国;还有《让世界充满爱》、《朋友》、《常回家看看》„„充满了温情,他们说每当他们唱起这些歌时,总能感觉到有种很温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涌动,让他们懂得去经营和珍惜难得的真情;[6]再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一曲《天堂》以宽广的旋律唱出了“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给以辽阔豪迈、苍劲刚毅的美感;《童年的小摇车》、《妈妈的吻》、《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歌曲结构短小, 旋律轻快、琅琅上口, 歌颂了亲情与友爱及厚重的人文关怀;《爱的奉献》、《常回家看看》、《懂你》、《祝你平安》等歌曲贴近生活、抒情性强, 表达了亲情和爱家、爱国之情;《同桌的你》、《涛声依旧》、《为了谁》、《你是这样的人》、《在风中撞击》、《乡路伴我回家》等富有哲理,探索人生真谛,追问人间真情。[3]487由此来看, 教育促使了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存在的重要依据, 也正是这种教化功能成为流行音乐不断传播和发展的催化剂。[9] 流行音乐已经在国内流行了几十年,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一种社会的音乐现象,一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音乐品种,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必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作为我国社会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重视它的教育功能,重视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在普通学校教育中,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合理安排流行音乐的教学比重,为中、小学生更好的接受音乐审美教育、健康成长和心、智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本人作为一个流行音乐的爱好者,虽然才刚走上音乐教育岗位,却也觉得有义务有责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但限于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不一定成熟,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并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人民思想的开放,流行音乐已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渐成为年轻人喜爱并以极大热情参与的文化娱乐活动。流行音乐旋律舒畅优美,内容简单通俗、贴近生活并极具宣泄性,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及情感消费的需求。而良莠不齐的流行音乐充斥校园的现象,应当引起各高校音乐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怎样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适当引入那些艺术价值相对高的流行音乐,教会学生鉴赏音乐的办法,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并以此为锲机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攻克的课题之一。 一、流行音乐的含义及特点 “流行音乐”一词源自英文的“Popular Music”,它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以社会一般平民或亚文化群为文化的接受、消费主体,以这一社会文化群的思想情感为主要表达内容,因此更为注重和强调自身的娱乐性、消遣性,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因此,流行音乐往往被视为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更多地强调它的感官剌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游戏功能,相应地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因此,高校的流行音乐鉴赏课程如何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流行音乐,使其具有良好的流行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使学生个人修养得以提升,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结束语 流行歌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风格不同,内容也不同,只要我们抓住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那么流行歌曲也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而且这本教科书更能激起现代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应摆正这本“教科书”的位置,正视这本“教科书”的作用,让青年学生们在这本“教科 书”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改造生活,这才是流行音乐鉴赏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最终目的,而且,这样的音乐教育才是当今我们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王丽萍1 王 刚1, 孔 蕊2 (1.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都江堰 611830;2.四川工商职业学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摘 要:音乐鉴赏教学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在全面提升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音乐鉴赏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简要的阐述了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引入流行音乐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加强音乐鉴赏教学手段的创新,使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广泛,让素质教育插上翅膀越飞越高。 关键词:高等教育;音乐鉴赏;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目前在诸多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流,而音乐艺术又是我们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开设好音乐鉴赏课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素质教育在高校中的不断渗透,音乐鉴赏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感性与理性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等方面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 1 音乐鉴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将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音乐则作为人文教育和以“美”育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全国各大高校得到迅速的发展。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将音乐鉴赏课程进一步明确为所有高校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可见该课程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重视程度。音乐鉴赏教学课程目的是“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和音乐教材的各个部分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超、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审美活动,有别于单纯感性审美活动的音乐欣赏,是欣赏与评判的综合,是感性和理性活动的协调统一。人们对待艺术的审美态度,罗艺峰教授把它归纳为欣赏、鉴赏和批评三种,他认为:“其中,欣赏又可称为玩赏、领略,是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又进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观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批评是建立在欣赏、鉴赏基础上的更为理性的审美态度。作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不是大学生层次进行艺术审美所应追求的目标;那么,兼及感性和理性,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判断和反观,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鉴赏,则是我们目前认真努力后应取得的审美态度。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不仅仅指向于学生相关审美品质的培养,其深层意义在于全面育人,而素质教育正式全面育人的重要方面。音乐本质上是人的生命表达,而这种表达有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组合形式和蕴含系统,它在作用于主体的人(学生)有着其它学科行为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功能。合格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对于大学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只有将课程里念建构在全面塑造人和培养人的高度,才能真正的实现该课程的价值。明确音乐鉴赏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特殊意义,才能使该课程在高校合格人才的培养中发挥实际性的作用。 2 音乐鉴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感性认识。中华民族的先贤提倡“六艺”就证明已认识到音乐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的功效;西方先哲们也认为音乐是最容易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促成人类美好品德的情感,培养人的丰富情感,进而使感性认识能力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思维、联想能力的提高。音乐鉴赏是依靠人的感性体验,将物理现象的音响触动听觉器官,与人内心的丰富情感达到微妙的“同构”,在音乐作品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中,人类的感性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并对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2)提高理性认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进入到人类阶段社会以来,无时无刻不受到人类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及道德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学、心理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民族特征、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也影响到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赏析等诸多方面。因此,只有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隐藏于艺术感性层面里的理性思维才会显现出来,才能达到艺术审美的素质教育目的。席勒曾提出:“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黄河大合唱》充满了对现实的理性分析,其中有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充斥着对日本敌寇的仇恨与愤怒,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所指的坚定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对这些音乐作品的理解,就必须深入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具体分析和认知理解。当音乐鉴赏进入到艺术的感性和理性世界,从本质意义上理解艺术,才能达到提高自我境界的目的。这种思辨的音乐鉴赏中美人们不但能感受音乐表现形式及情感的丰富性,也提高了理性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完善。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托尔斯泰在他的《日记》中说:“我喜爱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他通过音乐实现了“对感情的回忆,唤起那从未有过的或中断模糊了的事物,涌发出一股早就熟悉但却是初次表露的情感激流。”这印证了心理学家的说法:音乐可以激起并弥漫、强化大脑中的兴奋,唤醒和调动某种记忆,从而能够使人的精神活动(情感、思维等)实现“白热化”高效能。音乐是想象力的“火箭推进器”,音乐不仅使人动情,更重要的还能强化智能——通过激化而成的奋激情绪使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音乐强化人的智能(想象力、感受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的原因,在于优秀音乐的产生和形成来自于艺术家优秀心灵的高度真率、敏锐、热烈和深邃的最佳状态,又通过音符的自由组合和跳跃而获得了无限自由的象征性及时空无穷性特征,学生在鉴赏音乐时能够增加濡染性,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3 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创新手段 音乐鉴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此之大,那推进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创新刻不容缓。由于受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教师自身对音乐及其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体特性和活动规律缺乏深层的认识,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流于盲目、无目的中进行,课堂教学死板,忽视和偏失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一情形下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对课程及课堂教学的厌烦,实质上课程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对此,我们尝试结合流行音乐来克服这些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音乐鉴赏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在超女,周杰伦,韩国组合泛滥的年代,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发情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流行音乐(或称为通俗音乐)在英语中成为Popular music,它本身有大众化的涵义。与严肃音乐相比,它的形式和内容更具有通俗性、娱乐性,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音乐风格和流派新旧交替错综复杂,更迭频繁。因此流行音乐作品被众多的学生传唱,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被学生所欣赏,流行音乐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加入流行音乐元素,也就成了当今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一剂良药。在一次课堂上,我给同学们放映了百脑汇经典的音乐剧《猫》,第二次课时我让同学们赏析里面的主题曲《memory》,有了音乐剧的赏析,大家对此就比较熟悉了,更是在业余时间对这首歌曲进行了解、分析,并传唱。当我问及难点的时候,大家就很容易的找到了转调的地方,明白了转调这一创作手法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学生再唱时显得激情昂扬,课后,学生们都希望以后的音乐课能够沿用这种模式,能够继续引入他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 4 结束语 音乐鉴赏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创新教学模式,都应以培养大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精神为前提,更好的发挥其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革,音乐艺术审美的素质教育目的就是立足于对思维能力何以是全面的提高,不仅要全面开发大学生的大脑功能,实现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统一,更重要的是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以至于艺术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价值体现。
/
本文档为【流行音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