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长宁区规划

2017-08-31 50页 doc 3M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长宁区规划长宁区规划 目 录 一、整体规划 ........................................................................................................... 3 (一)整体分布图 ............................................................................................ 3 (二)规划主要内容 ..........................
长宁区规划
长宁区规划 目 录 一、整体规划 ........................................................................................................... 3 (一)整体分布图 ............................................................................................ 3 (二)规划主要内容 ........................................................................................ 4 1、现状 ....................................................................................................... 4 2、整体目标和策略.................................................................................... 4 二、重大规划 ........................................................................................................... 6 (一)中环线(长宁段)景观规划设计.......................................................... 6 1、规划背景和目的.................................................................................... 6 2、规划进度 ............................................................................................... 7 3、中环线(长宁段)景观规划 ................................................................ 8 4、专项规划 ............................................................................................. 10 (二)天山路沿线景观规划设计 .................................................................... 11 1、规划目标 .............................................................................................. 11 2、景观节点规划 ..................................................................................... 12 4、景观专规划 ..................................................................................... 12 (三)苏州河(长宁段)景观总体规划........................................................ 13 1、规划范围 ............................................................................................. 13 2、总体展望与规划策略目标 .................................................................. 13 3、功能分区及岸线景观定位 .................................................................. 14 4、土地利用规划 ..................................................................................... 14 、绿化系统及开放空间 .......................................................................... 15 5 6、岸线及防汛墙 ..................................................................................... 15 7、道路交通规划 ..................................................................................... 15 8、桥梁改建与设计规划 .......................................................................... 16 9、灯光照明及其他.................................................................................. 17 10、主要节点 ........................................................................................... 17 (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18 三、长宁区“十一五”商业规划 .......................................................................... 33 (一)“十五”回顾 ........................................................................................ 33 1、主要成绩 ............................................................................................. 33 2、基本 ............................................................................................. 34 3、存在问题 ............................................................................................. 35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35 1、背景分析 ............................................................................................. 35 2、指导思想 ............................................................................................. 36 3、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 36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 37 1、提升发展中心区域商业 ...................................................................... 37 2、推进商业街建设.................................................................................. 38 3、发展社区商业 .............................................................................. 38 4、继续发展批发贸易业 .......................................................................... 40 (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 40 四、社区控制性单元规划 ..................................................................................... 43 (一)仙霞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 43 (二)北新泾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47 (三)华阳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 50 (四)新华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 53 (五)古北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 57 (六)天山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 61 (七)新泾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 64 (八)程家桥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68 五、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 72 长宁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83 长宁区规划 一、整体规划 (一)整体分布图 (二)规划主要内容 1、现状 规划系统分析了长宁区的城市发展历程,并全面研究了区域内的现状建设情况。在历史沿革及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长宁区发展的两大主题:提高核心地区竞争力与优化实际生活质量。 图1:长宁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2、整体目标和策略 规划针对未来长宁区重点发展的核心地区--虹桥地区,通过对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CBD地区发展演变的案例比较研究,并结合虹桥地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条件,提出虹桥地区的发展目标--强化虹桥地位,拓展虹桥功能,将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建设为以会展、商业、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功能的服务长三角的SCBD(城市中央商务区副中心)地区。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虹桥地区近、中、远期的发展阶段目标与实施策略。 规划结合现状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及上海建设世界级城市的目标,提出了长宁区区域整体发展的目标与策略。 图2:规划概念结构示意图 规划发展目标为: 1)上海核心城市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 2)上海中心城区辐射西郊、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核心城区。 3)高品质、多样化的现代化城区,体现上海一流城市建设风貌和生活居住水平的建设上海世界级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地区。 以规划目标为导向,提出了相关实施策略。通过交通改善,城市更新等策略,务实、渐进、高效地实现长宁区的健康、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重大规划 (一)中环线(长宁段)景观规划设计 1、规划背景和目的 中环线位于内外环线之间,长宁区境内全长3800米,路线走向为(由北向南)北虹路--虹许路。“中环线”建设是整合城市景观、带动周边地区环境改善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创建功能多样、内涵丰富、与周边环境和谐的环线景观,有利于提升全区的都市景观形象合生态环境质量。 2、规划进度 2003年11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为了使“中环线更加美丽、更加含蓄,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和谐”。为了进一步落实“中环线”建设在我区范围内景观建设的内容,特委托上海市合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中环线(长宁段)景观规划设计》。目前,该规划正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统一、汇总之中。 3、中环线(长宁段)景观规划 该区段景观建设基础良好,且景观要素多样,内涵丰富,使“中环线”长宁段成为展示开阔的现代都市多元景观的城市走廊。中环线(长宁段)景观规划体系结构为:“一线、两点、双轴、双楔“。 “中环线”长宁段定位归纳为五区,由此形成每区的景观设计与街道整治的指导原则。 A区:大型绿化休闲景观区 B区:小型绿化休闲景观区 C区:带状绿化休闲景观区 D区:幽雅生活绿化景观区 E区:高尚生活绿化景观区 4、专项规划 针对绿化种植、地面铺装、地铁出入口、城市雕塑、围栏、服务设施以及灯 光照明等专项规划提出了规划原则。 (二)天山路沿线景观规划设计 天山路沿线作为我区“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轴线区域,随着地铁二号线以及两侧一批中高档住宅基地的建设,城市景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从总体上把握沿线区域景观建设的目标、内容,2003年我局举行了《天山路沿线景观规划设计》的招标,并由上海合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标,编制了《天山路沿线景观规划设计》。其规划内容包括: 1、规划目标 通过对天山路景观场所的规划和营造,回归居住型城市街道,强化天山路沿线的娱乐、休闲、审美功能,建立高品质、有个性的景观风貌和闲雅舒适的格调,建立真正宜居的环境。 天山路将成为城市的生态走廊及呼吸道,连接城市文脉的线索和展现现代城市居住、休闲、购物、文化、娱乐的生活舞台。 二.总体规划结构 根据对天山路现状的分析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未来的天山路沿街将呈现综合性多层次的空间结构,天山路布局自西向东可形成五个不同特色的区段。 , 外环路至淞虹路段,,以临空经济园区为背景,形成办公科研、商业一 体化的西入口现代景观区。 , 淞虹路至北虹路段,,结合住宅及底层商业的立面改造,形成浓厚的、 富有人情味与沧桑感的现代过渡景观区。 , 北虹路至芙蓉江路段,,以大量的新世纪高档住宅开发区为主,形成精 雅舒适的现代高档住宅景观区。 , 芙蓉江路至娄山关路段,,以天山商厦和虹桥商务中心为主,形成功能 齐全的中心商圈景观区。 , 娄山关路至延安西路段,,以新建的各类公共建筑为背景,创建标志性 景观绿地,形成特色鲜明的东入口现代建筑景观区。 2、景观节点规划 规划结合地铁二号线淞虹路站、威宁路站、娄山关路站以及中环线、内环线设置五个主要景观节点,并对各节点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 4、景观专题规划 针对地面铺装、树箅井盖、地铁出入口、公交站点、自行车架、城市雕塑、围栏、电话亭、垃圾箱、灯光照明以及广告标示等专项规划提出了规划原则。 (三)苏州河(长宁段)景观总体规划 1、规划范围 苏州河南侧长宁区境内,西起外环线,东至曹家渡、江苏路桥,沿线约10公里 长区域。 2、总体展望与规划策略目标 通过将苏州河设计成为具有独特景观风貌的城市走廊,苏州河将成为上海市的一道脊梁,凡其流经区域均成为各种活动的焦点、得到最大的重视和开发。 ?中心景观美化滨水区改造高品质形象的创立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在水域与城市间创建方便的连接合理运用河岸区域价值推动高品质的新一轮开发建设大力优化通往河岸区域的公众步行通路建立可持续、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组织 ?将乡村的自然景观带入城市 3、功能分区及岸线景观定位 , 功能分区: 苏州河长宁段是整个苏州河流域内,自然生态与人工景观相融合,集多种公共活动为一体的城市更新区,结合周边用地规划功能,规划将苏州河长宁段划分为七个区段,包括: ?文化娱乐风貌区 ?历史建筑风貌区 ?地标景观风貌区 ?生态景观风貌区 ?交通休闲风貌区 ?游艇特色风貌区 ?亲水滨水绿带区 , 岸线景观定位: 将苏州河长宁段10公里长的滨水岸线分解为八种类型,建立河岸线的段落结构,全面改良城市的滨水岸线,形成丰富而有特色的滨水岸线景观。 ?地标型岸线 ?人文型岸线 ?文化娱乐型岸线 ?观赏型岸线 ?步行道岸线 ?亲水型岸线 ?现有岸线改良段 ?生态型岸线 4、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将沿河区域建设成为用地布局均衡、产业发展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公共活动空间广阔、生态环境宜人的地区。 5、绿化系统及开放空间 规划绿化系统由点、线、面结合,形成滨河绿带走廊。主要包括中山公园、曹家渡绿地、华东政法大学北侧绿地、一纺机地块公园、虹桥河滨花园、新天地公园、中环线绿地、临空园区公园等八个集中绿地及一系列的滨河绿带。 规划着重强化开放空间四个方面的特质: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和功能性。 6、岸线及防汛墙 岸线及防汛墙设计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提出了各个区域的岸线及防汛墙规划设计概念,规划设想主要包括: ?提高亲水性,同时保证防汛要求。 ?力求促成丰富的景观绿化生态体系,增加岸线绿化面积。 ?提高岸线的可达性与休闲性。 ?注重细部的推敲和材料的选择。 7、道路交通规划 沿苏州河南岸建成一个连续、舒适、美观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促进本区域人群流动,并加强与相邻区域的设施的联系,改善岸线景观地带的公共交通设施和停车设施。 8、桥梁改建与设计规划 分别对现状桥梁及规划桥梁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改造或新建建议。 9、灯光照明及其他 规划对沿线灯光照明及城市家具等小品提出了设置原则及建议。 10、主要节点 规划结合沿线大面积集中绿地分七个景观节点提出详细规划。 (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长宁区“十一五”商业规划 (一)“十五”回顾 1、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长宁商业紧紧围绕经济结构优化,以促进商业和城区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繁荣市场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推进商业功能拓展和产业升级,商业面貌有了显著变化: , 消费市场出现持续上升势头。“十五”末,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零售商业设 施建筑面积达75.5万平方米,2000平方米以上专业商厦建筑面积达18.4万 平方米,1000平方米以上餐饮企业48户。长宁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111.47亿元,比“九五”末增加43.62亿元,增幅64.29%,年均增幅10.44%; 商业(含餐饮业)税收达10.53亿元,比“九五”末增加6.38亿元,增幅153.73%, 年均增幅20.47% 。 区域商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全区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日益明显。 , 新型零售商业业态发展迅猛。长宁商业在“十五”期间,注重发挥零售业态 对商业流通的促进作用,努力扩大市场开放度,规范和指导零售业发展。成 功引进了龙之梦购物中心、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新虹桥上海城、新宁购物中 心等一批购物中心以及FOXTOWN折扣店,OA365网上购物店等新型业态, 填补了我区商业业态的空白;建成了万都中心、巴黎春天等百货店,易初莲 花天山店、世纪联华西郊店、千家惠长宁店等大型超市,多媒体生活广场、 大不同天山茶城、森盛世洋广场等专业商厦,好德、良友金伴、快客、罗森、 可的、易购365等一批连锁便利店,涌现了一批品牌专业店、专卖店;中山 商圈和虹桥商圈商业集聚度进一步扩大。天山路商业街整体改造正在有序推 进。经调整发展,仙霞路、愚园路、定西路等路段商业环境和商业形象明显 改观。 , 各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商业坚持市场开放度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各 种所有制商业进入区域市场提供准入和资源空间。通过商业规划用地公开竞 标,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等方式,为招商引资增加了透明度。形成各种所有制 经济竞相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投资环境,涌现出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规范 化商业企业。 , 商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以产权改革为动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 力推进传统国有企业改革,“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造,初步实现了 产权明晰、投资主体多元化目标。在此基础上,着力推进商业资产经营公司 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功组建区商业集团公司;国有控股企业 长宁药材公司率先与“三九”集团公司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资产重组,取得 了靠大联大、做大做强的资产整合效应;希茜服装公司、区纺织品公司、兰 馨餐饮等一批小企业经过脱胎换骨改造,推进国有资本向社会资本(民营资 本)转化,形成了资产关系人格化、劳动关系市场化、社会关系属地化新的 企业主体格局。 , 商业各项便民利民举措日益加强。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要为目标,大力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经努力,社区商业 网点布局日趋合理,社区商业必备业态比例日益提高,社区商业综合服务功 能逐步完备;调整、改造、新建30家菜市场,35家菜市场完成“上海市食 用农产品流通安全销售示范菜市场(店)”创建,初步建立起菜市场内部管 理和外部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废品回收网络建设,探索开展网上收废, 提高了回收信息化程度,初步搭建起覆盖全区的废品回收利用网络;联合各 部门力量,加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多次专项检查及联合整治行 动,打击处罚商业欺诈违法违纪行为,为居民消费营造了“安全、放心”的 良好市场环境。 2、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长宁商业之所以取得较快发展,根本在于努力做到了“一个导向”,“二个转变”与“四个坚持”。即规划导向;思想观念转变、服务方式转变;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产业联动。 3、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商业面貌虽然取得显著变化,但与现代商业功能定位相比尚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规模上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结构上业态业种的优势还较弱,商业特色不够明显,创新能力尚需提高。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背景分析 未来五年,长宁商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机遇。国际上,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导致世界产业向中国大转移,这有利于提高商业国际化水平,包括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经营理念的国际化。长宁以“国际经贸与商务”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优势,使商业有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对接的平台,有利于更多国内外先进商业业态及著名品牌加速进入长宁。日益广泛的对外交往,将带动更多的国内外商贸、会展、旅游企业和人员大量进入,成为长宁商业发展、市场需求扩大、服务层次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和内需日益增长的趋势导致消费能级的整体提升。在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过渡进程中,市场将进入新一轮消费的升级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购物为主的消费被精神消费所取代,体验消费、选择性消费、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时尚,加之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为长宁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我区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批智能及商务楼群、现代居民小区、街头公共绿地崛起,为长宁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消费源潜能。上海市规划建设集交通功能与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纵横交错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不仅带来人气商气,也为发展交通枢纽型商业提供了契机。“十五”期间竣工开业的一批零售商业载体,为“十一五”商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建成中山公园市级商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按照“拓展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的发展方针,把握国内外商业发展的新趋势,抓住历史机遇,创新发展思路,以提升功能及产业能级为主线,坚持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抓住商业结构调整,优化商业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中心商业、社区商业,提升发展零售业,创新发展批发贸易业,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业,使之成为繁荣城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现代业态商业。 3、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 功能拓展上商务主导与零售繁荣齐头并进。重点推进批发贸易业、零售业两 大板块。批发业方面调整贸易结构,创新批发功能,立足主导地位;零售业 方面继续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商业品牌,拓展零售业的服务功能,呈现繁荣 势头。两大板块齐进,实现无差别增长。 , 规划布局上实现中心商业与社区商业协调发展。运用规划、政策、化等 手段,创设与城区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购物环境。中心商业以提升 层次,形成特色,增强功能等发展主线,社区商业以保障安全、便民利民、 完善功能为发展主线,实现两条主线协调发展。 , 产业联动上实现现代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利用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 能有机融合进现代商业发展过程,取得现代商业进一步发展的捷径。以整合 社会资源推动产业联动和功能开发,形成产业链,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 形态建设上实现块状商圈与条型商业街和谐互动。利用区位优势,立足商圈 商街特点,结合城区建设在形态上打造块状和条型和谐互动的理想商业布 局,实现商圈的辐射集聚效应和商街的展示、引导功能。 到2010年,围绕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重点推进消费功能、服务功能和形象功能建设。消费功能方面提升综合性消费,多层次消费及特色消费能级,在充分满足社区居民各项消费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外来消费的比重。服务功 能方面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增强和完善与商务贸易配套综合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和配合房产业、会展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形象功能方面改造和新建一批现代化商业设施,推进中心商圈和商业街建设,充分体现对外交往、现代文明、城区繁荣的窗口形象。通过新一轮商业发展,形成与国际化城区进程相匹配的开放型、多功能、有特色、适应区域主导功能、经济发展和多层次消费需求的现代业态商业新格局。 主要指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到2010年,长宁商业发展的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12%;商业税收年均增长20-22%。 (三)“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推进商业发展的同时,抓住发展重点,着力解决有助于全面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1、提升发展中心区域商业 , 通过拓展规模,提升品位,错位经营,增强“两圈”、“一带”的商业辐 射力、集聚力、竞争力。在产业上以引领时尚、倡导生活的全新理念, 加强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能级,形成具有自主创新的产业集群规模;在 功能上以产业高度集聚、有机融合为特征,以满足综合性购物、休闲、 娱乐、文化、消费为目的,加快提升现代业态商业,形成我区繁荣的亮 点、都市生活的橱窗、实现现代生活方式的平台;业态上以大商厦为核 心,引导周边专业店、品牌店集聚发展。大商厦以综合面广、横向到边 的规模效应取胜,小店以品牌化,纵向到底的专业特色效应取胜的错位 经营的格局。 建成中山公园市级商业中心。加快建设中山商圈,凸现“商业型、休闲 式、数字化”的功能特征。聚焦商业商务,“十一五”末建成以现代商 业和多媒体产业为主导的,集商务、休闲、娱乐文化和居住等功能为一 体的上海市级商业中心。 , 加快建设虹桥商圈。凸现“国际、商贸、文化”的功能特征。聚焦国际 商务,建设高品位的现代业态商业,进一步发展商务餐饮和各国风味饮 食。“十一五”末基本形成以商务、会展产业为支柱,服务性产业为依 托,集商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虹桥涉外贸易中 心的框架。 , 加快建好天山路商业集聚带。凸现与虹桥涉外贸易中心服务功能相匹配 的休闲娱乐、购物的功能特征。“十一五”末建成以中档为主、高档适 度,集购物、休闲、娱乐,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商业集聚带。 2、推进商业街建设 重点推进定西路、仙霞路、黄金城道等商业街的建设。 商业街在功能上突出舒适性、便捷性、可选择性、文化性及品牌化;布局上是中心商圈的组成部分,或是中心商圈的延伸;业态结构上充分体现区位特色、与众不同、时代特征。 , 继续完善定西路商业街的建设,拓展商业街规模,增强休闲娱乐业比重,提 高商业品牌入驻率。 , 加快建设虹桥涉外贸易中心的仙霞路东段(延安西路—古北路)与商务配套 的高端商业街及仙霞路西段(芙蓉江路—威宁路)休闲娱乐街。 , 加快建设黄金城道,建成与古北高档住宅区相匹配的现代商业街。商业街建 设通过不同特色定位形成不同的街市文化,在形态面貌、业态组合、生态环 境上各具风格,成为产业链的一环,赢得不同的消费群体。 3、规范发展社区商业 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社区商业便民利民网络。 功能上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作为市场定位,完善购物功能、服务功能和休闲功能。业态配置上根据不同社区的人口结构、购买力水平及消费需求和特点,配置相应的业态业种。主要的工作重点是: , 提升社区商业能级水平 完善古北殷实型社区商业中心、虹康小康型社区商业中心、北新泾经济型社区商业中心;在古北一区、二区地块新建约5万平方米为殷实型社区居民服务的 商业设施,形成新的社区商业中心;指导新建成的居住小区周边网点按街坊商业分级设置居民日常生活商业便民服务业态业种,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人均0.15平方米;对旧有的居住区沿街商业网点结合“十路十景”建设,同步实施业态调整及门店立面装饰。努力打造多能级多层次的社区商业格局。 , 推进菜市场建设 建立完善菜市场和管理标准体系,全面完成菜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快菜市场设施建设,新建北渔路菜市场(暂定名)等一批菜市场,完善市场布局;加强长效性规范管理,实行内涵、形象、质量三管齐下,提高放心菜、放心肉等“绿色品牌”覆盖率,使本区菜市场建设和管理达到上海领先水平。 , 推进生鲜食品超市建设 在建成或新建高档居住小区优先发展生鲜食品超市,以满足殷实型层次的消费需求。积极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充分发挥其网络优势和经营管理优势,以促进本区生鲜食品超市发展。至“十一五”末建成一批品牌化、规范化、专业化的生鲜食品超市。 , 推进废旧物质回收利用网络建设 按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城区的要求,完善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建设,扩大“网上”收费资源,构筑“立体式网络收费”基本框架,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社区居民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对回收废旧物资企业加强规范管理,在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政策性支持。 , 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规范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便利店、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摄影、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居的设计、保健、绿化、理财、家教等现代生活服务业,促进生活服务业的规范化、连锁化和品牌化。 4、继续发展批发贸易业 批发贸易业与零售商业是商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批发贸易业税收占我区商业税收7成以上比例,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朝阳行业。 “十一五”期间,要依托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目标和“国际经贸与商务”为主导的区位优势,利用2010年举办世博会契机,继续发展我区以楼宇商务为特色的批发贸易业。主要工作重点是: , 大力发展楼宇商务经济。充分利用虹桥地区、中山地区、延安路一带商务楼 集中区域新建的北大青鸟广场等一批商务办公大楼载体,同时充分挖掘存量 楼宇资源,以提高楼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形成滚动发展、规模集聚,增强 辐射。 , 加快发展贸易型的总部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有品牌、有市场 的批发贸易公司、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地区总部入驻,包括国 内外采购中心,特别是跨国贸易商、制造商的中国或区域采购中心入驻。引 导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批零综合型企业发展,以促进零售和批发贸易的联 动。 , 拓展批发贸易业的市场深度和广度。积极调整经营结构,鼓励发展高新技术、 生物医药、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批发贸易,提高我区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批发贸易企业的比重。大力 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强化配送中心功能,倡导对仓储、配 送、运输等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通过调整贸易结构和行业延伸,促进 我区批发贸易业在服务本市及辐射长三角地区中加快发展。 (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在新一轮商业发展过程中,应全力实施以下若干举措: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在商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发挥政府对区域商业布局规划作用,着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业态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商业活动的全体参与者共同分享。二是发挥政府在商业网点调整和招商方面的桥梁作用,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支持各类 企业的发展来推动长宁商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发挥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整和导向作用,努力营造设施配套、标准统一、信息便捷、引导正确的经营环境。 2、积极贯彻科教兴市的战略,以信息化促进商业发展。要充分继续利用网络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手段推进长宁商业的发展,促进商业产业进步。积极推进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和网上支付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流通效率。构筑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3、提升商业发展质量,大力实施商业品牌战略。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切实保障各类原创性品牌的合法权利,引导和鼓励商业企业加大原创性品牌的研发投入,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开发和营销获得高附加效益。 充分利用经营网点、商务楼宇、工业老厂房等载体资源,为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入驻腾出空间,努力形成品牌集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知名国际品牌招商,大力引进和发展国内外著名品牌专卖店、特色专业店、老字号品牌店,增加名、特、优、新及进口商品。鼓励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序参与品牌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品牌评价、品牌文化传播及品牌营销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大力培育现代商业专门人才,造就一支熟悉现代流通人才队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产业高地构筑人才高地,继续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积极作用。抓紧培育一批熟悉现代流通规划、流通管理、流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商业专门人才。注重人才在管理中的地位,重视人的精神需要与创新精神。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为长宁商业发展构筑人才新高地。 5、建立科学有效的商业评价体系,提高和反映商业发展规律。商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与市场性,要充分反映市场动态,全面评价商业发展,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当前的统计指标,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对各类商业统计数据加以整合与共享。探索对市场需求、商业运行环境等的统计评价方法,逐步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商业发展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商业的发展。用好统计资源的同时,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及有关咨询、研究机构对长宁商业发展的专项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数据。 6、加强流通监管,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政府对流通安全,特别是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市场应急体系,防范 风险,确保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安全供应。推进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诚实可信、买卖公平、竞争有序的商业软环境。加强市场准入和运行规范指导,建立和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引导商业企业诚信自律建设,塑造良好的商业习惯。 7、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商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各类行业协会的建立和规范运作,鼓励各种所有制成份企业积极加入。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行业活动,在信息引导、标准制定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8、完善的交通为主的公共设施配套,促进长宁商业的发展。在依托城区建设发展商业的同时,还要依托交通发展商业,将交通设施与商业发展有机结合。一是加强商业系统与交通建设系统的合作,使商业发展与交通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经验,完善城区交通公共设施配套,为商业发展带来机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四、社区控制性单元规划 (一)仙霞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二)北新泾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三)华阳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四)新华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五)古北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六)天山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七)新泾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八)程家桥社区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 五、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长宁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关于制定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十五”回顾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长宁区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共长宁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推进“数字长宁”建设,坚持以优化功能为主线,扎实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交通功能的优化和住宅建设的优化,实施功能拓展、产业拓展、形态拓展和社会事业拓展。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五”计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全面实现,主要任务除总量范围内旧区改造完成90.5%以外全面完成,长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区域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按原口径计算:2005年区增加值达到75.6亿元,年均增长13.7%,五年累计完成297.2亿元,完成 “十五”计划的110.9%; 全区财政收入达到61.7亿元,年均增长28.5%,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42.8亿元,年均增长25.5%,五年累计完成143.3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55.3%;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12 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的132.6%。按新口径计算: 2005年完成区域增加值308 亿元,区增加值183 亿元; 全区财政收入达到76.47 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达到36.15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一业特强,五业拓展”的基础上,2002年进一步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等“1+4”产业结构,编制了《长宁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及七个现代服务业行业规划,服装服饰业被确定为特色产业。2005年现代服务业税收达到21.97亿元,占全区税收的32.88%,近三 年年均增长25% 左右。 三大经济组团建设有力推进,产业布局得到优化。进一步完善了发展规划,推进了重点项目的实施。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建成虹桥上海城一期等项目,完成原天山、娄山中学易地搬迁; 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建成新时空国际广场等项目,完成原东华大学长宁路分校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 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拆平土地2856亩,安置征地劳动力1292名,园区道路网格基本建成,完成福泉路35KV 变电站等市政设施建设,建成神州数码科技园等项目。 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引大引强引实工作成效显著。完善了招商引资政策,健全了引大引强引实责任制。五年累计净增企业近3000户,净增企业注册资本金300多亿元,其中引进外商投资企业614户,合同引进外资11.4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 8.4亿美元;引进外省市企业1225户,注册资本金78.2亿元。戴尔、联合利华、扬子江快运、万向资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长宁。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05年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占全区注册资本金的53.6%,比2000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改制组建了九华、万宏等集团公司。进行了两次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土地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市政、绿化、环卫等领域管养分离改革逐步推进。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 ——城市建设与管理实现新突破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功能进一步优化。明珠线长宁段等重大市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地铁二号线西延伸工程四个站点结构封顶。新建、改建、扩建道路49条(段),累计新增道路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成凯旋等排水系统和北虹南北块雨水泵站,新建220KV 中山变电站等市政配套设施。区财政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2.2亿元。 房地产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楼宇建设力度加大。五年共拆除总量范围内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8万平方米、总量范围外房屋41.8万平方米,动拆迁居民24304 户、单位546 家,完成“平改坡”工程206.8 万平方米。 “十五”计划确定的天山路沿线、长宁路沿线、古北一二区、虹桥高级别墅区基本建成,住宅质量进一步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五年累计竣工住宅495万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9.5平方米。重视商务办公楼、宾馆酒店、商业设施、工业楼宇等经济楼宇建设,五年累计竣工121 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凯桥等大型公共绿地4处,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完成新泾港等22条(段)中小河道整治,疏浚河道淤泥14.8万立方米,新建、改建防汛墙17.8公里,铺设苏州河支流截污管道11.2公里。9个街道建成“基本无燃煤街道”,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0%。新建、改建生活垃圾压缩站17个。城区综合环境指标继续在中心城区保持领先地位。 城区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容景观建设取得实效。积极推进“十路十景”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得到加强,共拆除违法建筑8.6万平方米,完成延安西路等8 条主干道和42 条(段)中小道路综合整治,重点开展了店招店牌、跨门营业、道路标识、标示牌、广告设施、房屋立面的整治,新增雕塑113处。设置了一批霓虹灯广告、楼宇灯光、园林灯光等,形成了虹桥开发区、中山公园地区等市容灯光景观区域。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区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防台、防汛等工作取得成效。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区”和“上海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区”。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结构得到优化。到2005年底,全区常住人口7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1.83万人,户籍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2.65‰。全区港澳台和国外常住人口20598人,港澳台和国外流动人口达到69.4万人次。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23岁,比2000年高出1.32岁。 “数字长宁”形成先发效应,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区域范围内共铺设集约化信息管线45.1沟公里,建成长宁门户网站,实现区、街镇、居委会三级联网,信息技术在政务、经济、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区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在全市领先。上海多媒体产业园、长宁信息园和虹桥临空科技园三大科技园区命名挂牌并融入全市重点产业规划,其中上海多媒体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上海)园区”,市区联手建立了多媒体等三 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落地,并制定了相关政策,近6万居民参加了“百万家庭网上行”信息技术培训,为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软环境。五年新增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经市有关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90 家、高新技术企业72 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20 项,新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8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五年累计专利申请数63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35%。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大教育发展思路逐步拓宽,人才高地建设得到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及时提出了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国际教育等为一体的大教育发展思路。有效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程度明显提高,新建、扩建中小幼校(园)17 所,全面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延安中学、市三女中建成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加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服务与管理。国际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不断集聚。建立了长宁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站并引进留学生1205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 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等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公共卫生预防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制定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应急预案,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定点医院,有效地防控了“非典”等疫情。新建区妇幼保健院、区精神卫生中心、新泾卫生服务中心等,完成同仁医院改造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新增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点。引进和发展了和睦家等一批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和民营医院。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公益性三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开工建设长宁区图书馆,新建华阳等5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实现每个居委会拥有一个居民活动室(老年活动室)。举办了“凝聚力之歌”歌咏会、“虹桥文化之秋”等各类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建成国际体操中心游泳馆,新增4个“体园结合”社区体育运动场所和35个健身苑(点),更新健身苑(点)体育设施115个,新建4个市民体质监测站。探索了部分学校体育场所向居民开放。举办了“2005年长宁区运动会”。 民生问题得到高度关注,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共投入1.05 亿元用 于促进劳动就业,前两年净增就业岗位15353个,后三年新增就业岗位119430 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15000 人以内。建成创业园区3 个、就业援助基地152 个、青年就业见习基地30 个,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9402 人次。办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108839 人。用于各类帮困救助资金4.32亿元,有18.96万人次受益。投入0.96亿元用于发展老年事业,新增养老床位787张,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推进,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为老服务体系,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建成10 个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和一批无障碍设施,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廉租房覆盖面继续扩大,享受租金配租和实物配租的困难家庭1216 户。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十五”纲要示范区工作得到落实,妇女儿童权益得到维护。 社区建设继续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共投入1.7亿元用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公益性设施建设。滚动实施了“五个一工程”,新建、改建菜市场14个,完成400个弄口美化和一批自行车棚建设等工作。编制了10个街道(镇)社区规划。社区“一门式”服务和实有人口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取得实效。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取得成效。积极开展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创建市级文明小区226个、区级文明小区312个,全区81.8%以上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弄)里,文明社区实现全覆盖,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城区”。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凝聚力工程”深入推进,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得到推进,被评为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先进区”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区”。 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得到加强。积极落实依法治市纲要,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逐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成效,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强,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区未来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 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更加迫切; 城市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的要求更加迫切;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 影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 二、“十一五”时期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 经过“八五”抓适应、“九五”抓发展、“十五”抓优化,长宁的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十分珍惜长期发展中形成积累的优势和特色,把长宁的发展放到全球背景、全国大局、上海发展中思考和谋划。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站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新起点上,承前启后推进长宁实现新的跨越,为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1.发展环境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为长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长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010 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为长宁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整体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 规划建设集交通功能与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使长宁作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轴线重要节点的地位更加凸现,使长宁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宁已形成了国际化程度较高、商务功能集聚、“数字长宁”先发效应和居住环境较好等发展优势,这些优势使长宁日益成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区域、上海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境内外人士居住的重要城区、上海服务和辐射长三角的重要窗口。这是长宁“十一五”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长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高度关注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1)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以提升功能为主线,着力提升产业能级、提升环境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2)发展方针“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方针: 拓展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 ——拓展虹桥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要着力拓展虹桥发展空间,统筹 三大经济组团为主体的功能、产业和形态开发,建设虹桥涉外商务区。发挥虹桥功能的辐射作用,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凸现长宁在上海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升功能是“十一五”发展的主线。要着力提升以国际经贸与商务为主导的综合服务功能,以功能提升带动产业能级、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 ——数字长宁是“十一五”发展的战略举措。要着力发挥“数字长宁”的先发效应,坚持把“数字长宁”作为科教兴市主战略在长宁的具体化,提升“数字长宁”内涵,推进信息化向经济社会领域拓展,向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领域深化。 ——国际城区是“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的标准,也是长宁未来发展的目标。要着力发挥长宁国际经贸、商务、居住等优势,加快推进与国际规范相衔接的体制机制创新,参照国际标准,完善国际服务,提高国际化水平。 3(发展目标和发展指标 (1)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长宁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走在前列。以国际经贸与商务为主导功能,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虹桥涉外商务区、信息化先行区和上海服务全国、辐射长三角的重要枢纽,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标是: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区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区级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建设虹桥涉外商务区,促进三大经济组团交通衔接、功能互补、产业联动,充分发挥虹桥功能的辐射效应。——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提高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提高城区环境质量,区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城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1 主要发展指标 2 ?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区域增加值按市统计局核算下达的数字为准,到2010年约480亿元,其中区增加值约29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全区财政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现代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18%左右,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列入区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约200亿元,经济楼宇五年累计竣工约200万平方米; 新开工建筑工程全面执行新的节能规范标准。 ?环境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五年累计财政环保投入(包括公共绿地、水治理、大气治理、市容环 卫等)约30亿元;——人均公共绿地达到6.5平方米以上,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2%;——空气污染指数(API)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86%,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 以上。 ?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区内常住人口78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64万人左右;——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新增就业岗位指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之内;——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占当年区经常性财政支出及街镇上年度支出的5%;——财政科技投入(含政府信息化投入)占当年区级财政支出的3%; 每万人年科普经费达到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信息化投资的比重争 取达到5%左右;——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劳动力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 个百分点左右;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每万人年预防保健经费达到55 万元以上。 三、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长宁经济增长必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进一步优化服务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建设虹桥涉外商务区,积极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引进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促进长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提升现代业态商业,调整优化都市型工业,培育发展高技术产业。 (1)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旅游业、文化服务业和金融业六个行业。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三个行业。紧紧抓住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结合我区实际,坚持“窄领域、深开发”的原则,信息服务业主要发展软件、多媒体、通信和IT 供应链;专业服务业主要发展律师、广告、经济咨询(包括投资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引进外国企业代表处;现代物流业主要发展航空物流、交通运输、货运代理和配送中心;会展旅游业主要发展展览展示、会议服务、酒店住宿和旅游服务;文化服务业主要发展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技服务;金融业主要发展投资公司等。通过加快虹桥涉外商务区建设,加强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引进和服务,发挥信息化的基础和支撑作用,着力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与能级,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 信息服务业作为长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趋势,要在三大科技园区建设、重大项目推进和重点企业引进上有所突破。东部的上海多媒体产业园,着力推进多媒体走廊、多媒体楼宇建设,积极引进多媒体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中部的长宁信息园,积极拓展信息园的范围,集聚软件企业,形成上海软件产业重要基地之一。西部的虹桥临空科技园,推进园区智能化楼宇建设,注重入驻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园区产出的贡献度。 积极推进国家863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应用和产业化。 1 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和房地产交易等行业。通过加快调整土地功能和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大经济楼宇的建设力度,稳步有序推进住宅建设,实现以住宅建设为主向经济楼宇建设为主转变。着力提高住宅建设和楼宇建设的质量、品位和科技含量。积极推动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发展,稳定二级市场,完善三级市场,规范房产中介。积极发展住宅和楼宇的市场租赁,实现物业以买卖为主向买卖和租赁并重的转变,提高房屋租赁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 2 现代业态商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和社区服务等行业。建设由友谊商城、虹桥上海城和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分校地块商业设施等组成的虹桥商圈,建成由巴黎春天、多媒体生活广场、龙之梦和玫瑰坊等组成的中山商圈,建好天山路商业集聚带,通过拓展规模,提升品位,错位经营,形成长宁商业新亮点。推进仙霞路、黄金城道等特色商业街建设。大力引进和发展国内外著名品牌专卖店、特色专业店,增加进口商品。进一步发展虹桥地区的商务餐饮和各国风味饮食。 3 都市型工业。包括服装服饰、电子电器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依托东华大学、工程技术大学、服装研究所、世贸商城等大学大所和展览展示优势,发挥服装集团等企业的积极作用,重点发展“一区一品”服装服饰业的设计研发中心、展览展示和营销总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服饰企业和品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厂房的产业置换,加快传统工业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时尚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园。 4 高技术产业。包括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行业。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大所,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新增一批经市有关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营造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2.统筹区域发展布局 《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明确,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重点是建设虹桥涉外商务区。依托虹桥国际机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更多外事机构、外资企业、国际机构,建设国际学校、涉外住宅、涉外酒店、展 览展示设施、商务办公楼,营造更好的交通环境、生态环境和“数字长宁”环境,提供为上海和长三角服务的航空物流、国际采购展览、涉外宾馆、国际教育文化、涉外居住以及相关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等经济形态,使该地区成为上海的涉外经济商务服务平台和长三角的商务服务平台。 在虹桥涉外商务区建设过程中,重点是整合三大经济组团的功能、产业、形态和政策,使三大经济组团的功能适当错位、产业适当分工、形态别具风格、政策相对统一,使虹桥涉外商务区的投入产出比率在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走在前列。 (1)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十一五”期末,1.77平方公里的虹桥涉外贸易中心基本形成框架。聚焦国际商务功能,重点发展展览展示业、酒店旅游业和专业服务业,凸现“国际、商贸、文化”的功能特征,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推进1.77平方公里范围内娄山关路、遵义路、天山路和虹桥路沿线近100万平方米的经济楼宇建设;——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外事机构和国际机构,提高外向型经济和国际机构的集聚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艺术设施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文化项目;——重视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批老楼宇的智能化改造。重视市政道路、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楼宇灯光景观。 2 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十一五”期末,建成市级中山公园商业中心。聚焦商业商务功能,重点发展现代业态商业、多媒体产业和文化娱乐业,凸现“商业型、休闲式、数字化”的功能特征,着力推进以下工作:——推进原东华大学长宁路分校地块、三泾北宅地块等项目建设;——强化现代业态商业和多媒体产业的产业定位,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 商业和多媒体企业与品牌,调整定西路商业街,建设好多媒体走廊,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增强娱乐休闲功能,增加中山公园、工人俱乐部和多媒体体验厅等娱乐休闲设施;——优化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和灯光景观。 (3)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十一五”期末,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基本建成。聚焦总部经济功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凸现“园林式、高科技、总部型”的功能特征,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园区内80%左右的产业用地基本建成产业楼宇;——园区内的绿地、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水平; ——已建成的产业楼宇80% 左右完成招商,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10家,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总部20家; ——建成较完善的银行、邮电、酒店、商业、休闲等创业、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 同时积极配合、参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衔接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虹桥涉外商务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做好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长宁区部分)功能、产业、形态等规划。 3.积极推进资源集约使用 1 土地资源。根据长宁可供开发土地日益减少的状况,加快土地收购储备,完善土地供应方式,优化土地使用结构,对可供开发土地进行功能调整,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经济楼宇和社会发展上来,实现土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虹桥涉外贸易中心部分地块实现土地功能置换,机场备用地争取部分开发,上钢十厂地块重视发挥其经济功能,中山公园地区和长宁信息园周边的部分地块争取调整为商务办公用地。 2 经济楼宇。提高经济楼宇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率。新建一批高品质、智能化、管理先进、设施完备的经济楼宇,力争“十一五”期间新开工经济楼宇180万平方米左右; 重视存量经济楼宇的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楼宇档次。加强经济楼宇中的企业引进和结构调整,提高入驻企业的质量和楼宇产出,提高税收落地率。加强经济楼宇周边交通、绿化、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3 循环经济。增强节约意识,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城区。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和生活垃圾分类利用系统。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在住宅和楼宇建设中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的运用,鼓励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太阳能利用设施,降低建筑能耗。鼓励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其他再生产品。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争创市容环境示范区、规范区和达标区,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以人为本和“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按照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和综合管理的要求,实施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把长宁建设成为更加适宜国内外人士居住、创业的城区。 1.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1 轨道交通建设。积极配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做好轨道交通10号线(M1 线)、11号线(R3 线)8 个站点和2 号线机务段的前期动迁和施工协调配合工作,以及2 号线西延伸段工程收尾及配套工作。 2 路桥建设。完善道路网络,拓建长宁路—北翟路(威宁路—剑河路)主干道、古北路(长宁路—古羊路)等次干道,新建改建威宁路(长宁路—天山路)等10余条支路路段,积极做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坊道路的改扩建和维修工作。建设跨苏州河的古北路桥、淞虹路桥等。 3 变电站和邮政电信设施建设。新建220KV天山变电站1座,110KV临新、新北翟变电站2座和35KV淮阴、新凯旋、北虹、伊犁变电站4座。配合做好相关邮政支局和电话端局的建设工作。 (4)停车设施建设。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完善楼宇与小区停车配套设施,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商业中心、商务区和大型公共设施等公共场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建设,推进田渡和延天绿地环卫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建设。 2.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 4 绿化建设。提高绿化建设的质量与品位,建设苏州河绿色走廊,完善延安路,虹桥路生态景观带,构筑“一纵两横”的绿地框架。推进外环绿化林带连接、临空园区滨河绿地、延天绿地等5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建设。推进全区主要道路和地区的大树种植与养护,优化道路景观绿化,加强小区集中绿地建设,推进围墙透绿、屋顶绿化等特色绿化建设。 5 水环境建设。加强河道疏浚,完善水系贯通,开通外环西河,调整新泾地区水系。强化水质治理,做好引清调水改善水质工作。完成苏州河沿岸防汛墙改建,推进河道生态护岸建设。完成外环以西地区截污纳管工程,做好污水处理工 作。建设新泾港翻水泵闸、纵泾港等3座节制闸和15座双向翻水泵站,完善区内排水系统。 6 环卫设施建设。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置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建设集垃圾中转站、粪便预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置厂和污泥预处理厂等设施于一体的田渡生活垃圾处置转运中心,搬迁苏州河粪便码头、垃圾码头和污泥码头。新建22座生活垃圾压缩站等环卫设施,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设和开放一批公厕。 (4)景观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在重点区域、视点和主要道路两侧建设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新建城市雕塑100处左右。整治主要地区和道路交叉口周边的景观环境,建设优美的城市景观视点。美化主要道路和重要公共场所的建筑立面和建筑色彩。优化三大经济组团等重点区域、主要楼宇和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轮廓。 3.进一步提高居住质量 2 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区内直管公房、系统公房等居住环境的改善,实施平改坡、成套率改造、房屋整修,做好街坊路整修、大树遮荫改造、老化水管电线改造、变电设施扩容、街坊路灯整治、楼道设施整治、墙面整修、小区和住宅楼防盗设施配置等实事项目。重视老式马桶等居住设施的改善。 3 推进旧区改造。制定政策,落实责任,加大投入,通过拆屋建绿、拆屋建路、拆屋建公共设施等措施,加大对居住小区内及其周边“边角料”旧区的改造与整治力度,优化居住环境。根据条件继续推进剩余成片旧区的改造。完成旧区改造建筑面积25 万平方米,完成“边角料”旧改地块的50%。 4 推进农民宅基地改造。结合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新泾地区城市化,大力推进新泾农民宅基地改造,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左右的农民动迁配套商品房,进一步改善其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5 万平方米左右,结转住宅面积280万平方米左右,住宅竣工面积350万平方米左右。完成古北一二区高级公寓、虹桥高级别墅和天山路沿线住宅建设。注重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水平,优化居住小区环境。 6 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落实上海市关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相关规定,做好新华路、愚园路、虹桥路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工作,置换、修缮和改造有历 史价值的建筑,保护和开发近代名人故居,提升区域历史人文品位。 7 完善住宅配套。重视小区内部会所、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设施配套。完善与居住区配套的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益性设施,交通、绿化等公用设施和便民利民的商业服务设施。 8 加强菜场建设与管理。根据住宅布局和居民需求,进一步优化菜场布局,推进菜场的标准化改造,引导菜店和生鲜超市的建设和发展,重视清真副食品基本供应点建设。进一步整治马路菜场。 (8)加强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落实《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和《上海市住宅物业服务分等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建设一批示范性的物业管理优秀小区。稳步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重视无人管理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推进物业管理专业化,提高物业公司等级,培育和引进一批规范、优质的物业管理品牌企业,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推进业主大会建设,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 4.进一步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2 市政设施管理。加强道路、桥梁、下水道、地下管线的养护和管理。加强道路护栏、隔离带、路牌、路标、窨井盖、电话亭、候车亭等各类市政道路设施的管理,完善设施配置。完善机动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置和管理。 3 街景环境管理。以“十路十景”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跨门营业、店招店牌和乱设摊的整治。加强停车管理,整治乱停车现象。对户外灯光、广告进行统一有序管理。逐步拆除存量违法建筑,遏制新的违法建筑产生。加强建筑工地的现场管理,实现文明工地达标率90%以上。加强道路的保洁管理,提高保洁作业水平,力争使道路机扫、冲洗率达到80,。 4 大气环境与声环境治理。以能源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实施清洁能源替代,9 个街道全部建成“无燃煤街道”。深化扬尘污染控制,扬尘污染源规范化控制率达到90%。建立餐饮业污染源数据库,加强餐饮业油烟管理。继续开展固定源噪声污染整治,严格规范夜间建筑施工行政许可,创建10 个市级、20个区级“安静居住小区”。 5 公共绿化养护管理与河道管理。加强对已建成的公共绿地(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单位绿地的养护和管理,加强主要道路和重点地区行道树的养护和管理。广泛宣传《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提高市民爱护水环境的意识。 积极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河道保洁、设施管理、巡视检查及水政执法工作。 6 积极稳妥推进动拆迁工作。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推进动拆迁工作,加强动拆迁管理,规范动拆迁行为,落实“十公开”制度,加强动拆迁队伍建设,完善裁决、听证制度,完善动拆迁条块协作推进机制。 7 创新城区管理模式。按照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的要求,以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及时准确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快速处置和反馈能力,建立和完善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区管理长效机制。 5.进一步加强城区公共安全保障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加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综合整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做好防台、防汛、防火、防震、防化等综合减灾、救援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城区应急管理和综合减灾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预防和控制并重,加强专项整治,强化对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做好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和保密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能力,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 五、社会发展 “十一五”期间,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高劳动者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素质。加强社会保障,强化政府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人口管理和服务 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探索以居住地为主的人口管理和服务模式,强化居住证管理和房屋租赁管理等,形成人口属地化管理格局。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以现居住 地为主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建设,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2.科教事业 (1)科技事业。大力推动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动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城区科技创新活力。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节能、水处理、交通管理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数不低于 “十五”水平。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整合科普资源,改造提升儿童博物馆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丰富科普内涵,注重科普活动的长效性、常规性,做好“国家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 1 教育事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完善现代基础教育体系,重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以名校长、名教师和区教育系统基础人才培养为内容的“两名一基”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水平。继续加强教育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设点布局,新建泸定中学、长支一小等项目和改造少科站、少年宫等项目。构建以学习型城区为目标的终身教育体系。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发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区。建立与区域功能相适应的国际教育培训平台。结合境外人士、外资企业、外国企业代表处和外事机构等集聚的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国际学校发展,加大力度集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发挥区域内各类高校、实训中心、世博人才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建设现代服务业特色教育区。重视留学回国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 (3)人才发展。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人才“蓄水池”计划。坚持以产业高地构筑人才高地,通过人才高地支撑产业高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吸引、集聚高素质人才的机制,创造服务人才的发展环境,加快集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制度。继续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积极作用, 加强公共人事服务建设,规范人才市场管理。 3.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2 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设施布局,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重建天山影剧院,建成长宁图书馆,改建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民俗文化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加强文化团队的培育和管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文化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发挥区域内机关、部队、社区、校园、企业文化艺术人才的特长,积极推进有影响力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塑造虹桥文化特色品牌,努力构建虹桥文化功能区。培育积极健康的会所文化,发展时尚创意文化。重点发展影视、出版、图书、艺术品展览等文化及相关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重视娱乐休闲场所管理,提高依法经营意识,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做好档案工作。 1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公共卫生预防、应急、处置、救治系统建设,提升区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科学规划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建成天山中医院、公共卫生中心,新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培养全科医师,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管,重视医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稳步和规范发展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和民营医院。围绕健康城区建设,普及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3)体育事业。进一步优化体育设施布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天山、新华等4个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和一批社区健身苑(点)。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场地作用,进一步推进学校等体育场地向居民开放。进一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上海市“人人运动”行动计划》,做好体育健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注重学校等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引进,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鼓励社会创办体育俱乐部等体育健身设施,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4.社会保障事业 2 劳动就业。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继续强化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体系,探索形成促进就业的社 会责任体系,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各种形式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技术、高素质的“灰领”人才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加大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促进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技能提高。加强和完善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覆盖面。 3 社会救助。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总体要求,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落实两条保障线的基础上,确保区街财政帮困资金到位,做好特殊困难家庭的助学、助医和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加强对失业、低保、特殊困难群众的信息收集工作,形成方便快捷、“一口上下”的帮困救助服务信息平台,提高救助的及时性和正确性。新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完善相应的生活救助设施。大力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发展一批慈善捐赠点和慈善超市,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帮困救助献爱心活动。 1 老年事业。高度重视养老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养老设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新增养老床位目标,加强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重视发展托老所。鼓励老人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学习和培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提倡关怀和尊重老人的社会风尚,营造愉快、舒适的养老环境。积极做好对独居老人的结对关爱和紧急援助服务。 2 残疾人事业。建设和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培训提供场地。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继续办好普通型、示范型智障人士“阳光之家”。逐年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率。 5.社区建设与管理 以“凝聚力工程”为载体,以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为抓手,努力建设治理有序、服务优质、关系融洽、安定祥和、充满活力的和谐社区。以方便群众为导向,着力完善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建立社区生活服务求助系统,推广社区事务、服务“一口受理”模式,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以社区网格为平台,加强社区管理,进一步加强居委会组织建 设和队伍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工作站,积极培育、发展和管理社区公益性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加强专业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组织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各类社区活动,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和运作机制创新。以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为重点,做好社区安全防控工作,健全社区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措施,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类社区矛盾,确保社区安定、安全。进一步优化社区环境,按照上海市2005年版文明社区创建指标体系的新要求,推进文明小区、文明社区建设。进一步重视社区保障工作。 六、“数字长宁”建设 “十一五”期间,把科教兴市主战略融合、渗透、覆盖到长宁经济社会发 展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中的先导作用,深入推进“数字长宁”建设,提升信息化对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推进信息服务业领先、信息技术应用领先、信息基础设施领先的信息化先行区建设。 1.信息基础设施 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和部署,配合做好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善全区集约化信息管线系统,协调推进我区重点区域、重点经济楼宇和中高档住宅区的光纤铺设工作,提升其智能化程度。配合做好宽带通信网、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我区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工作,推进“三网融合”。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 1 政务信息化。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建立“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信息采集、交换、应用机制,逐步形成集中的基础数据库与分布的专业数据库相结合的数据库布局和按需共享与安全可控相结合的数据应用体系。新增一批以行政许可事项为重点的网上办事项目,建设一批需求迫切、受益面广的跨部门、集约化信息系统,为“前台一口受理,后台部门协同”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政务一体化的形成。加强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效能。 2 经济领域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各个产业的广泛应用,通过信息化提升产业能级。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会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行业的信息化。房地产业重点在楼宇和小区智能化建设方面取得突破。现代业态商业重点推进电子商 务,发展网上销售和网上支付业务。都市型工业重点推进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逐步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高技术产业重点加强研发、制造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 3 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信息化。继续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工作,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市政管线、房屋土地、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综合交通信息化,加强对全区市政道路、停车场、交通运行状况即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加大建设工程监管力度。 4 社会领域信息化。重点提高人口、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区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设实有人口数据库,为人口综合管理提供支撑。教育信息化以推动应用为重点,提高信息化教、信息化学与信息化管的普及程度,基本实现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和社区通。卫生信息化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推动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文化信息化重点推进文化资源开发和网络平台互动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社区信息化重点推进社区管理、公共服务和社区成员沟通的信息化,建成统一的社区管理基本数据库和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 3.信息化软环境 完善全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作用,形成整体合力。进一步深化、细化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大科技专项资金的投入,整合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强技术、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完善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信息化宣传和公益性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居民的信息化观念。 七、改革开放 “十一五”期间,按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定位和“服 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保障重点向科教兴市、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倾斜。进一步建立健全条块协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增强部门合力,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把政府部门职能切实转到面向全社会、全行业的管理上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办事,规范行政审批,加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力度。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要求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学习贯彻《公务员法》,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优质高效地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 2.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要求,健全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监管体制,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法律未限制的公用事业、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与建设。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加强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的改革 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完善城市建设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推进环卫作业、绿化养护等的管养分离,实现养护作业的市场化。推进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管办分离。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健全政府项目评估制度,建立政府委派投资监理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项目的审计。 5.优化配置各类资源 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整合政府可控的各类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用。统筹考虑科教文卫体事业设施、人才等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功能整合,积极推进体教结合、文教结合、科教结合和文体结合。统一规划,合理 使用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整合全区各类政策资源、发展资金、服务资源以及国有企业的品牌优势、商业网点、工业厂房等。 6.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各类社团组织和中介组织。规范土地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市场,推进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产权公开挂牌交易,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交易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7.加强与各地的合作与交流 进一步提高服务全国和服务长三角的能力,加强与苏锡常、杭嘉湖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和特长,构筑梯次产业链,实现联动发展。为来长宁投资的全国各地企业和人士提供教育、人才引进和居住等配套服务。注重与友好城区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的工作力度,认真完成好援藏、援疆、援滇等各项工作任务。注重与本市周边城区在功能、产业和形态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学他人之长,创长宁之新。 8.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长宁的国际化水平。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代表处,优化引进外资结构,鼓励外资向研发、物流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投资,五年累计合同引进外资额和实际到位外资额不低于“十五”时期,三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代表处完成的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0%左右。积极推进外事机构和国际机构聚集长宁,吸引港澳台和国外优秀人士汇聚长宁,提升长宁形象和国际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国际展览、国际采购和国际贸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服务外包。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区域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发展。 9.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引大引强引实方针,优化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招商服务措施、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楼宇和园区建设,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采购、配送、 营运中心和国内知名企业总部,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把引资与选资,引资与引技、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注重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完善招商服务工作举措,积极做好大企业安商助商工作和中小企业服务工作,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八、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五”期间,按照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民主法制建设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责任制度,逐步完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加强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稳步推进居委会民主选举,完善政务、厂务和居(村)务公开。 贯彻落实上海依法治市纲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各项工作。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机制。加强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行政监察工作。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 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落实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认真做好对台工作。 2.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实践上海城市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 范,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全区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使全区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深入实施《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坚持抓好“七不”规范,围绕“七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礼仪、公共规则教育、公共诚信培育、公共社会责任和公民公德意识建设。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创建文明城区的要求,发挥《长宁区文明和谐社区测评体系》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和丰富创建标准,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各类社区活动,形成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楼组的温馨社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巩固和拓展宣传思想阵地,充分发挥长宁时报、长宁有线电视中心、长宁门户网站和各街道(镇)宣传阵地的作用,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长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要做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年度计划与规划纲要的衔接,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和监督。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共长宁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动员全区人民,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
本文档为【长宁区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