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2-10-12 8页 pdf 848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4942

暂无简介

举报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41卷 第1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41 No.1 2012年1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an.2012 收稿日期:2011 03 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05),华北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A08002) 作者简介:李小明 (1970-),男,山西省大同市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煤田地质方面的研究. E-mail:lxm7010...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41卷 第1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Vol.41 No.1 2012年1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Jan.2012 收稿日期:2011 03 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05),华北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A08002) 作者简介:李小明 (1970-),男,山西省大同市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煤田地质方面的研究. E-mail:lxm7010@126.com  Tel:010-61596816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小明1,2,曹代勇2 (1.华北科技学院 安全工程中心,北京 101601;2.中国矿业大学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基于煤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在煤化作用研究中的重要性,采用X射线衍射、电 子顺磁共振分析、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特殊环境下形成的 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的构造煤.结果明:3类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具有显著的系统差异:尤以区 域变质煤与另两类区分显著,叠加在高温之上的构造应力能够促进碳原子面网间距(d002)减小、 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延展度(La)和堆砌度(Lc)增大、促使BSU向稚理化发展;该实验条件 下,构造-热变煤的d002较另两类煤平均减小了0.012nm左右,而La和Lc平均值则分别为另两 类煤的近2倍和3倍左右.构造应力不仅影响物理煤化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煤有机 大分子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改变,对煤结构的演化具有超前效应. 关键词:煤;变质作用;结构演化;构造应力;地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P 6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64(2012)01-0074-08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charact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l metamorphism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LI Xiao-ming 1,2,CAO Dai-yong2 (1.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1601,China;2.College of Geosci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structural evolution character of coal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studying coalification,the deformed coal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etamorphism under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coal metamorphism showed remarkable systemic difference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among the regional metamorphic coal and another two kinds.The superimposing tectonic stress due to high tem- perature of the environment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the lamellae spacing(d002)of the basic structural unit(BSU),increase of the BSU diameter(La)and the BSU stack height(Lc)and the orientation increase of the BSU.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d002of tectonic- thermal metamorphic coal decreased 0.012nm compared to the other two types of coal.How- ever,the average values of La and Lc were nearly 2times and 3times to those of the other two types of coal,respectively.The tectonic stress not only affects physical coalification,but also leads to changes in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compositions of organic micromolecules in coal, which suggests the leading effect to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oal. Key words:coal;metamorphism;structural evolution;tectonic stress;geological significance 第1期           李小明等: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煤作为对温度、压力、应力等环境条件十分敏 感的有机岩,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各种构造- 热事件必然导致煤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结构变 化,使其经历复杂的变形-变质过程[1-5].由于煤的 组成复杂,能溶于有机溶剂的量很少,绝大部分为 不溶有机质,使采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煤的组成 和结构而获得的信息有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固体 谱学方法对煤有机质的研究,取得了有关组成和结 构方面较为详细的信息.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EPR)、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Micro- FTIR)、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TEM)等技 术,对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的构 造煤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构造应力对煤结构演化的 影响. 1 地质背景与研究煤样 分析样品采自大别造山带北麓北淮阳地区下 石炭统杨山组.北淮阳石炭纪煤系为一套以粗碎屑 沉积岩为主的含煤岩系,含煤层数较多且极不稳 定,煤层的厚度及结构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变化剧 烈[6].煤的演化程度高,达到无烟煤至变无烟煤阶 段,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普遍超过4%.针对石 炭纪煤层所经历的复杂的构造-热演化特征,分别 采集了3类分析煤样进行对比研究.B6~B11号样 品采自河南省商城县西部马鞍山地区,位于商城花 岗岩体西侧,NS向强烈剪切应变带内,受构造应 力及岩体强烈影响,称之为构造-热变煤;B63~B70 号样品采自商城县东部皮冲地区燕山期花岗岩侵 入体旁侧,主要受岩浆热影响,称之为岩浆热变煤; B22~B57号样品采自河南省商城县至安徽省金寨 县西部地区的其他小煤矿,主要反映区域变质作 用,称为区域变质煤[1,4].分析煤样的基本数据及 其测试结果列于表1. 表1 煤样测试分析结果 Table 1  Testing results of coal samples 样品编号 变形类型 Ro,max/% XRD分析 d002/nm  Lc/nm  La/nm  N  La/Lc EPR分析 Ng/(1018spins·g-1) Hx/10-4 T /g B70 岩浆热变质 - - - - - - 9.14  49.45  2.003 8 B68 岩浆热变质 8.005  0.348 9  1.373 4  3.770 9  3.4  2.75  13.80  55.56  2.007 6 B67 岩浆热变质 6.631  0.350 4  1.696 7  5.490 6  4.1  3.24  18.30  83.15  2.002 5 B66 岩浆热变质 7.308  0.350 7  1.628 5  5.462 9  3.9  3.35  16.00  67.40  2.003 9 B65 岩浆热变质 6.738  0.347 2  1.451 1  4.979 7  3.6  3.43  13.00  63.19  2.003 9 B64P 岩浆热变质 6.765  0.348 4  1.429 7  4.669 9  3.5  3.27  4.50  43.22  2.004 9 B64B 岩浆热变质 6.808  0.350 5  1.398 6  3.811 1  3.5  3.27 - - - B63 岩浆热变质 5.197  0.344 6  1.817 8  4.985 1  4.3  2.74  21.00  45.45  2.007 1 B62 岩浆热变质 7.043  0.352 3  1.661 6  3.441 2  4.0  2.07 - - - 平均值 岩浆热变质 6.812  0.349 3  1.557 2  4.576 4  3.8  3.02  13.68  58.20  2.004 8 B57 区域变质 4.286 - - - - - 25.40  13.62  2.005 8 B55 区域变质 4.725 - - - - - 11.30  44.04  2.007 3 B51 区域变质 4.943  0.341 0  1.575 0  2.343 2  3.9  1.49  19.90  14.92  2.006 1 B47 区域变质 4.979  0.343 5  1.595 5  4.858 8  3.9  3.04  17.70  34.87  2.006 6 B45 区域变质 5.156  0.347 7  1.629 4  2.909 8  3.9  1.79  8.91  19.17  2.008 1 B44 区域变质 4.567  0.347 4  1.305 7  2.660 0  3.3  2.04  13.90  12.29  2.006 7 B42 区域变质 5.618  0.353 1  1.453 1  4.491 0  3.6  3.09  19.50  65.63  2.005 1 B41 区域变质 4.549  0.346 9  1.277 0  2.388 0  3.2  1.87  19.10  31.74  2.006 0 B39 区域变质 5.042  0.351 7  1.565 8  4.379 5  3.8  2.80  11.90  11.09  2.007 4 B38 区域变质 5.068  0.353 1  1.272 0  3.242 9  3.2  2.55 - - - B34B 区域变质 4.223 - - - - - 8.83  8.09  2.006 5 B32 区域变质 4.895  0.351 1  1.330 8  3.349 0  3.3  2.52 - - - B31 区域变质 2.904 - - - - - 18.40  9.11  2.005 9 B30P 区域变质 5.367  0.351 1  1.596 7  3.574 4  3.9  2.24 - - - B29 区域变质 4.631  0.348 7  1.357 7  3.495 2  3.4  2.57  7.94  11.55  2.008 7 B26 区域变质 4.783  0.350 0  1.357 4  3.495 2  3.4  2.57  9.74  15.26  2.006 6 B25 区域变质 4.375  0.347 0  1.310 6  2.618 5  3.3  2.00  11.10  11.72  2.007 2 B24 区域变质 4.024 - - - - - 11.70  9.67  2.006 7 B22 区域变质 4.525  0.350 9  1.322 0  2.664 6  3.3  2.02  16.70  7.91  2.006 7 平均值 区域变质 4.893  0.348 8  1.424 9  3.319 3  3.5  2.33  14.50  20.04  2.006 7 B11 构造-热变质 5.605 - - - - - 6.69  15.97  2.004 5 B10 构造-热变质 6.857 - - - - - 2.08  13.87  2.007 3 B9 构造-热变质 6.362 - - - - - 1.21  4.59  2.006 1 B8 构造-热变质 8.384  0.334 2  3.397 4  8.318 7  7.5  2.45  4.96  8.16  2.004 3 B7 构造-热变质 5.853  0.339 4  6.809 3  5.447 9  14.5  0.80 - - - B6 构造-热变质 6.231  0.336 8  3.483 1  5.821 1  7.8  1.64  4.36  22.10  2.004 7 平均值 构造-热变质 6.823  0.336 8  4.563 3  6.529 2  9.9  1.63  3.86  12.94  2.005 4 5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41卷 2  X射线衍射分析 2.1 实验条件 原始煤样经手选出镜煤或亮煤条带,脱矿物处 理后研磨至44μm.实验采用 MSAL-XD2X射线 衍射仪,CuKα靶,管压36kV,管流30mA,发散 狭缝1mm,接收狭缝0.16mm,步进式扫描,步宽 0.04°,扫描速度2°/min,选用低角度衍射,衍射角 为4°~64°. 2.2 测试结果分析 实测的3类变形-变质类型煤的X射线衍射谱 图存在显著差异(图1),构造-热变煤的(002)晶面 衍射峰较其他两类煤的002衍射峰高且陡、峰形对 称,而区域变质煤的002峰低矮而且宽缓,峰的左 侧 (低角区)升高.以X射线衍射谱图为依据,根据 相关公式[7-8],计算得到测试煤样的BSU参数(表 1). 图1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X衍射谱对比 Fig.1 X-ray diffraction curve diagram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type coals 1)一般来说,煤缩聚芳香稠环基本结构单元 BSU碳原子面网间距d002随煤级增高而逐渐减小. 本次实验煤样的Ro,max 均大于4%,d002值比较稳 定,在0.34~0.36nm 之间,与现有研究成果一 致[8].除构造-热变煤外,d002的演化规律是从Ro,max 为4.3%左右开始迅速增加,到5.6%左右达到最 大值,然后又稳定在0.35nm附近,具上凸抛物线 发展的特征.构造-热变煤的的d002值远小于其它 两种变质类型,其演化途径表现为线性趋势(图 2a),这一规律为挤压或剪切应力作用促进碳原子 面网间距减小的论点提供了重要佐证. 2)区域变质煤和异常热变煤的BSU堆砌度 Lc具有与d002相似的演化途径,呈上凸抛物线,但 幅度较平缓,Lc稳定在1.0~2.0nm之间.构造- 热变煤的Lc值明显增大,其演化轨迹具有上凹抛 物线形态(图2b).3种变形-变质类型煤的单元堆 砌层数N 也呈现与Lc相同的演化特点. 3)与Lc相似,区域变质煤和异常热变煤的单 元延展度La随反射率增高而构成连续演化序列, 具上凸抛物线特征,La在Ro,max为6%左右达到最 大值.构造-热变煤的La值演化具有随反射率增加 呈线性增加的特点,B8 的La甚至达到了8.8nm (图2c).表明叠加在温度之上的构造应力能极大 地提高煤的BSU的延展度. 4)3种变形-变质类型煤BSU参数比值La/ Lc的演化趋势相似,为上凸的抛物线形(图2d), 但构造-热变煤的La/Lc比值明显比其他两种煤 小,抛物线形态特征不明显,呈近似线性增加.这也 再次充分证明构造作用,尤其是构造剪切应力对煤 的BSU的堆砌度的增高起着重要作用. 图2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XRD结构参数演化趋势 Fig.2 Evolution trend of pyrolysis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metamorphic type coals 2.3 讨 论 1)高煤级煤基本结构单元各项参数都具有相 似的演化趋势,总体上呈上凸的抛物线状演化轨 迹,在Ro,max为6%附近达到最大值,表明温度是控 制煤化作用进程的主导因素. 2)与区域变质煤和异常热变煤相比,构造-热 67 第1期           李小明等: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变煤的d002,La/Lc显著减小,Lc,N,和La显著增 大,表明构造应力、尤其是叠加在高温环境之上的 剪切应力对BSU结构参数及其演化途径有明显影 响. 3 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对比分析 3.1 实验条件 原始煤样处理与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使用 的仪器为美国Varian公司生产的E-109型顺磁共 振波谱仪.测试条件为:中心磁场3 385Gs;,扫宽 200GS,1 000Gs;微波频率9.58GHz;时间常数 200ms;扫描时间4min;调制幅度1.000Gs;调制 频率100kHz;温度298k;微波功率2mW,20 mW. 3.2 测试结果分析 以EPR谱图为依据,根据相关公式[1,4],计算 得到测试煤样的EPR参数(表1),据此分析不同 变质类型煤的演化特征. 1)自由基浓度 Ng 的演化规律较明显(图 3a),且3类变形-变质煤区分显著.反射率在4%之 前,随Ro,max增大,Ng 缓慢增加,其原因与芳构化 作用有关,在Ro,max为4.0%左右达到极大值,然后 发生倒转并骤然降低,说明环缩合作用及拼叠作用 的发展必然导致自由基浓度 Ng 骤减.而构造-热 变煤的Ng较其他两类煤显著减小(表1,图4a), 不但是这种机制转换的必然产物,而且也为这种机 制转换的存在提供了分子结构方面的有力佐证,暗 示了各向异性的构造应力的叠加促进和增强了环 缩合作用和拼叠作用,有使煤超前演化的趋势. 2)线宽H 的演化规律较明显(图3b),且3类 变形-变质煤区分显著.Ro,max在2.5%~8.5%的 范围内,出现了平稳→急剧增大→急剧减小的演化 特点.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在4.5%以后 H 急剧增 大,并在6%时达到高峰.这可能是由于均裂发生 在晶格的“缺陷”位置,即杂环中O,N,S等原子的 附近,致使杂原子含量增高.在Ro,max为6%左右以 后,H 减小,尤其是构造-热变煤H 的显著减小(表 1,图4b),应与芳环的缩合程度增高和构造应力促 使拼叠作用演化超前有关,从而造成了驰豫时间的 增大. 图3 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的EPR参数演化趋势 Fig.3 Evolution trend of Ng(a)and H(b)of coal different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types 图4 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的自由基浓度和线宽平均值 Fig.4  Histogram of Ng(a)and H(b)of different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types coal 3.3 讨 论 1)高煤级煤EPR参数演化特征表明,煤结构 的演化与镜质体反射率密切关系,EPR参数随镜 质体最大反射率的增大而呈规律性演化的趋势,且 呈现阶段性、阶跃式. 2)高煤级煤的自由基浓度、线宽的演化具有 较好的一致性,均在最大反射率分别为4%,6%左 右发生突变和转折.其在最大反射率大于4%之 后,煤的化学结构的演化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即由芳构化作用向环缩合作用、再到拼叠作用 的转换. 3)构造-热变煤的Ng,ΔH 较其他两类煤显著 减小,说明在构造应力特别是强烈的挤压或剪切应 力作用下的高煤级煤化学结构的演化与地温梯度 作用造成的煤变质作用具有类似的机制,但构造应 力对BSU稚理化发展、延展度的提高和定向性的 增强则具有叠加效应,具有重要的超前演化作用. 7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41卷 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4.1 实验条件 原始煤样的处理同上,实验是在美国 Nicolet 产 Magna-IR 75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进行 的,采用反射分析法,最高分辨率0.125cm-1,测 量范围4 000~650cm-1. 4.2 测试结果分析 本次试验采用Rubber band方法进行光滑处 理,而且主要是对镜质组分进行测试,因此不同的 的试验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具有可对比性. 根据本次试验所得光谱(图5a~5c),主要特征归 纳如下: 1)与芳烃有关的频带.谱图中出现的与芳烃 有关的频带主要为:3 040cm-1左右芳香C—H的 伸缩频带;1 600cm-1频带主要归属为芳环与多环 芳烃的C=C伸缩振动;芳烃C—H面外变形振动 的880cm-1,810cm-1,和750cm-1的吸收频带, 分别对应于2个相邻的、3个相邻的和4~5个相 邻的氢原子这3个频带[9]. 上述与芳烃有关的频带(3 040cm-1,1 600 cm-1,880cm-1,810cm-1,和750cm-1)中,3 040 cm-1左右芳香C—H仅在区域变质煤中出现,750 cm-1峰在构造-热变煤及岩浆热变煤中也基本消 失.也就是说,即使是芳烃,其稳定性较差的芳香 CH基在受热力与构造力的作用下也会脱落. 2)与烷基有关的频带.谱图中出现与烷烃有 关的频带主要为:2 923cm-1左右峰位的脂肪族 —CH2—不对称伸缩振动;2 864cm-1左右峰位的 脂肪族—CH3 对称伸缩振动;1 450cm-1左右峰位 烷链结构上的—CH2—,—CH3 不对称变形振动; 720 cm-1 左 右 峰 位 的 正 构 烷 烃 侧 链 上 —(CH2)n—,n>4的骨架振动. 图5 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中镜质体显微傅立叶红外分析谱 Fig.5 Vitrinite FTIR spectra of different deformation-metamorphism types coal   上述与烷烃有关的频带(2 923cm-1,2 864 cm-1,1 450cm-1,720cm-1)只出现在区域变质 B34B中,说明较弱的热力及构造应力均能使烷烃基 团降解.而同为区域变质煤且变质程度相近的B55 号煤中却未出现上述基团,具体考察,我们发现B55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力影响. 3)O—H伸缩带.谱图中出现的与 O—H 伸 缩带有关的频带主要为:3 400cm-1左右峰位的 酚、醇、羧酸、过氧化物、水中的(OH)基及 N—H 基的伸缩振动;950cm-1左右峰位的羧酸中(OH) 87 第1期           李小明等: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基弯曲振动.上述频带同样只出现在区域变质煤的 样品中. 4)与C=O 有关的频带.与复杂脂类未共轭 的C=O伸缩振动有关的1 745cm-1频带,与酮、 酸及芳香脂中的 C=O 伸缩振动有关的1 700 cm-1频带及与醌和芳香酮有关的1 680cm-1频 带.由于上述频带的结合能较低,而研究区处在构 造-热活动较强的造山带北缘部位,故在煤样中均 未出现. 4.3 讨 论 1)3类样品的谱图特征明显不同,尤以区域 变质煤与另两类区分显著,区域变质煤的吸收峰较 其它两类明显增多,而构造热变煤与岩浆热变煤则 仅存与芳烃有关的吸收峰为主. 脂肪结构(CH3,CH2)对构造应力,尤其是剪 切应力的变化非常敏感,在煤变质程度相同的条件 下,变形较强的构造煤的脂族结构较原生结构煤或 变形较弱的构造煤脱落较快;而稳定程度较高、活 化能较大的芳香结构(C=C)对应力的反应正好与 脂族结构相反. 2)红外光谱特征证实,在强烈剪切应力的作 用下,煤的大分子结构择优排列,构造应力促使煤 中的氢发生化学环境转移,结果使稳定的芳香烃含 量增加,芳香度增加,而脂肪烃含量相对减少,从而 脂肪烃向芳香烃逐渐转化. 煤的芳香核增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 定向剪切压力影响后,侧链的分解和碳网的缩合定 位所造成的,这一规律可以得到进一步验证[1,3,7]. 5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比研究 5.1 实验条件 原始煤样的处理与电子顺磁共振分析相同,用 乙醇悬浮液制备后使其沉淀在微栅网上用做电镜 观察.测试采用日本JEOL公司生产的JEM-2010 (UHRTEM)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LaB6 灯丝照 明,放大倍数为100 000~400 000倍,加速电压为 200kV,相应波长为2.51pm,相机镜头长度分别 为100,120cm. 5.2 测试结果分析 杨山煤系高煤级煤 (Ro,max多大于4.0%)的透 射电镜观测结果(见图6,7),纵观图6,7主要有以 下几点认识. 图6 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明场(BF)晶格图像 Fig.6 THEM bright-field images(BF)of different metamorphism types coal 9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第41卷 1)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明场(BF)晶格图像 中,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区 域变质煤的BSU亮斑多呈分散、孤立状产出,很少 出现BSU聚团现象,BSU不具定向性(图6a,b); 岩浆热变煤BSU斑团排列松散,但较区域变质煤 紧密,定向性不明显(图6c,d);构造-热变煤的 BSU斑团呈细长的蠕虫状,出现了明显的聚团现 象,排列较紧密,分子的局部定向性明显增强(图 6e,f). 2)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选区衍射花样 (SAD)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区域变质煤SAD的 d002衍射环一般亮度较小,d11衍射环隐约可见(图 7a),岩浆热变煤的d002衍射环亮度较大,d11衍射环 清晰可见d10环隐约可见(图7b);构造-热变煤 SAD的d002衍射环亮度大,各散射环多已解体(图 7c);在具有似揉皱石墨的局部区域SAD散射环则 由互不连接的斑点组成,散射变得细而窄,亮度也 明显加大(图7c). 3)从3类变形-变质煤中的任一系列的煤来 看,随着煤的构造破坏程度增大,其晶格图像BSU 斑团增大,秩理性增强,其SAD衍射环解体程度也 随着增大.B8 号煤局部的衍射环甚至接近平直石 墨结构(图3c). 图7 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暗场选区衍射(SAD)花样(相机长度120cm) Fig.7 Selected area diffraction(SAD)patterns(THEM dark-field image)of different metamorphism types coal 5.3 讨 论 透射电镜研究证实,随着温度、压力的增大, BSU逐渐增大.在压力,尤其是定向压力作用下, 分子的局部定向性增强,BSU排列更趋紧密,秩理 化程度明显增强.这与显微镜下由于受力影响,煤 的非均质消光增强及X射线衍射、显微傅立叶红 外变 换、顺 磁 共 振 等 分 析 结 果 是 基 本 一 致 的[1-2,7-10]. 6 煤结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迄今为止,前人已对煤结构演化过程作了大量 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1-5],而且也取得了较一致 的认识.温度、压力及其作用时间是决定煤化作用 进程的基本地质因素,其中温度对有机质演化所起 的主导作用得到普遍认同,而压力因素在煤化作用 和成烃过程中的意义则存在较大的争议[1-5,11-12]. 本文的测试成果表明,3类不同变质类型煤的 基本结构单元各项参数都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煤 结构的演化与镜质体反射率有着极密切的关系,表 征高煤级煤煤岩组分的变形-变质的参数Ro,max, XRD,EPR,Micro-FTIR,HTEM 等均具有随着镜 质体最大反射率的增大而呈规律性演化的趋势,但 这种趋势不是线性的,而是具有阶段性、阶跃式的, 表明温度是控制煤化作用进程的主导因素. 3类变质类型煤的X射线衍射谱图、电子顺次 共振谱图、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特征及高分辨率透 射电镜晶格图像与选区衍射花样均存在显著差异, 尤以区域变质煤与另两类区分显著,测试及观测成 果均显示出叠加在岩浆热之上的构造应力能够促 进碳原子面网间距减小、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延 展度和堆砌度增大、促使BSU向稚理化发展.煤的 芳香核增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定向剪切 压力影响后,侧链的分解和碳网的缩合定位所造成 的,这一规律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上述事实表明, 构造应力不仅影响物理煤化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导致煤有机大分子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的 改变,与温度主导的热力降解和热力缩聚相对应, 构造应力对化学煤化作用的影响也具有相似的方 式,即应力降解作用和应力缩聚作用[1-2]. 7 结 论 1)3类不同变形-变质类型煤具有显著的系统 差异:尤以区域变质煤与另两类区分显著,叠加在 高温之上的构造应力能够促进碳原子面网间距 08 第1期           李小明等: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d002)减小、基本结构单元(BSU)的延展度(La)和 堆砌度(Lc)增大、促使BSU 向稚理化发展;该实 验条件下,构造-热变煤的d002较另两类煤平均减 小了0.012nm左右,而La和Lc平均值则分别为 另两类煤的近2倍和3倍左右. 2)构造应力不仅影响物理煤化作用,而且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煤有机大分子化学结构和化 学组成的改变,对煤结构的演化具有超前效应. 3)探讨了构造-热对高煤级煤煤化作用的影 响,并验证了构造应力影响煤化作用的两种基本方 式,即应力降解和应力缩聚. 参考文献: [1] 李小明.高煤级煤的变形-变质作用及其对地质环境 条件的响应[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 安全工程学院,2007. [2] CAO Dai-yong,LI Xiao-ming.Influence of tectonic stress on coalification:stress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stress polycondensation mechanism[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7,50(1):43-54. [3] 曹代勇,张守仁,任德贻.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过程 的影响[J].地质论评,2002,48(3):313-317. CAO Dai-yong,ZHANG Shou-ren,REN De-yi.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n coalification [J].Geological Review,2002,48(3):313-317. [4] 李小明,曹代勇.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电子顺磁共振 特征对比分析[J].现代地质,2009,23(3):531-534. LI Xiao-ming,CAO Dai-yong.Contrast study on the EPR characters of coal of different metamorphism types[J].Geoscience,2009,23(3):531-534. [5] 陈家良,邵震杰,秦 勇.能源地质学[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6] 曹代勇,占文峰,李小明.商城岩体侵位对杨山煤系 构造格局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6 (3):320-324. CAO Dai-yong,ZHAN Wen-feng,LI Xiao-ming. Effect of Intrusion of the Shangcheng granite body on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Yangshan coal-bearing series,the Beihuaiyang area,China[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2007,36 (3):320-324. [7] 李小明,曹代勇,张守仁,等.不同变质类型煤的 XRD结构演化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31 (3):5-7. LI Xiao-ming,CAO Dai-yong.ZHANG Shou-ren,et al.Study of the XRD parameter evolution of coal of different metamorphism types[J].Coal Geology & Eeploration,2003,31(3):5-7. [8] 姜 波,秦 勇.变形煤的结构演化机理及其地质意 义[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9] 李小明,曹代勇,张守仁,等.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 的显微也傅立叶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J].中国煤 田地质,2005,17(3):9-11. LI Xiao-ming,CAO Dai-yong.ZHANG Shou-ren,et al.Contrast study on the micro-FTIR characters be- tween deformed and undeformed coals[J].Coal Geol- ogy of China,2005,17(3):9-11. [10] LI Xiao-ming,CAO Dai-yong,LIU De-ming.Struc- 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l metamorphism by HTEM[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 20(6):835-838. [11] HOWER J C.Observations on the role of the Ber- nice coal filed(Sullivan county,Pennsylvania)an- thraci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ification thories in the appalachians[J].Int J of Coal Geol,1997, 33:95-102. [12] CAO Y X,MITCHELL G D,DAVIS A,et al.De- formation metamorphism of bituminous and anthra- cite coals from China[J].Int J of Coal Geol,2000, 43:227-242. (责任编辑 姚志昌) 18
/
本文档为【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