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金庸小说在台湾

金庸小说在台湾

2012-10-09 22页 pdf 831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18775

暂无简介

举报
金庸小说在台湾 金庸小说在台湾 林保淳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应以港、台二地为重镇, 这不仅是因多数的武侠作家、作品,皆直接生产、制造于香港与台湾, 更因港、台二地,是武侠小说最大的集散市场,在中国大陆尚以“武侠 小说”为厉禁的年代,港、台二地,可谓是“唯二”可以自由出版、流通 的区域。在此一时期间,为数高达作家四百名、作品三千部以上的武 侠小说,透过报章杂志的连载、出版社的印行、租书店的传播、广电影 视媒体的推波助澜,迅速滋衍成通俗小说的主流,并营造了为时长达 三十年的武侠盛况。在这些为数众多的作家、作品中,金庸是...
金庸小说在台湾
金庸小说在台湾 林保淳 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应以港、台二地为重镇, 这不仅是因多数的武侠作家、作品,皆直接生产、制造于香港与台湾, 更因港、台二地,是武侠小说最大的集散市场,在中国大陆尚以“武侠 小说”为厉禁的年代,港、台二地,可谓是“唯二”可以自由出版、流通 的区域。在此一时期间,为数高达作家四百名、作品三千部以上的武 侠小说,透过报章杂志的连载、出版社的印行、租书店的传播、广电影 视媒体的推波助澜,迅速滋衍成通俗小说的主流,并营造了为时长达 三十年的武侠盛况。在这些为数众多的作家、作品中,金庸是一个标 竿,不但标帜着武侠小说的最高峰,同时,也是现代武侠小说——尤 其是台湾武侠小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学的角 度而言,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足以管窥全豹,透视台湾武侠小说发展 的整个流程。 金庸小说流传简史(台湾篇) (一)从昙花一现到严申禁令 金庸崛起于1955年,不旋踵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作家。在台 湾,金庸作品很早就有流传,1957年,时时出版社出版了以金庸本名 挂衔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及《射雕英雄传:》三书,可以视为金庸 小说进入台湾的前锋。其中,最引起读者瞩目的是《射雕英雄传>一 金庸小说在台湾i 387 书。金庸《射雕》于1957年开始连载于《香港商报:},立刻不胫而走, 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与重视,向来认为武侠小说可以跻升文学殿堂, 甚至曾发愿创作武侠小说的学者夏济安,在此书刊载未久后,即感慨 系之地认为:“真命天子已经出现,我只好到扶余国去了。咀1J而已故 的武侠名家古龙,也曾回忆他年轻时每天清晨,鹄候在某出版社门 口,等待着出版社老板请托香港友人用酱瓮里以香港旧报纸,“偷渡” 金庸《射雕英雄传》连载来台的旧事【2】。 ,- . 同时,就在《射雕>连载期间,台湾的出版社也开始以“盗版”方 式,不定期地陆续版行这部作品。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射雕英雄传> 所展现的武侠魅力,如果可以依正常管道发行,一定足以对台湾本土 的武侠创作,引起不可忽视的影响。 然而,就在金庸小说开始发挥影响力 的同时,一场悄然掩袭而至的政治禁令,以 令人措手不及的方式,扼断了这可能的生 机。几乎就在时时出版社印行金庸小说的 同时,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即以“台湾地区戒 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第二条及第三条 第三款,对上述三书予以查禁、没收。1958 一1959年,由莫愁出版社印行,署名作者绿 文,题名取自梁羽生作品《萍踪侠影录》的 盗版《射雕英雄传>地下出版,可视为金庸此书为所见最早的金庸盗 小说在台湾的第一个分水岭,也是台湾武版小说,一九五八年出版 侠创作在突然失去奥援,不得不自行探索, 而得以开展出新阶段的重要开始。 ’ , 关于金庸小说之遭到禁制的说法,历来论者多半指出,乃由于 <射雕英雄传>的书名,取自毛泽东《沁园春·咏雪>“成吉思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一词【3】,在当时视中共政权为洪水猛兽,举凡有一事一物 相关即惹嫌疑的风声鹤唳、鸡飞狗跳氛围中,《射雕>居然“胆敢”与毛 泽东挂钩,自然难以在政治魔掌下超生。此说相信是可以成立的,因 为,从即使到了金庸小说得以解禁,远景出版社第一次版行的<射雕 388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英雄传》,为了避免嫌疑,特意改成《大漠英雄传>【4】,还是难逃禁令的 境况判断,当局对此书仍不免耿耿于怀【5】。不过,造成禁制命运的, 恐怕《碧血剑》也是祸首之一,盖本土的历史教科书,向来将明末李白 成、张献忠等目为“流寇”,而金庸于此书中,颇因袭大陆“农民起义英 雄”的观点,塑造李自成等人,所谓“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罪名,于 此书更见贴切。。 台湾当局的禁书政策,缺乏一套有效的政令及管理机制,不但 。人治”为患,而且时松时紧,金庸的小说虽然在初初流传之际,即遭 禁制的命运:却还没有严重到被严密监控的地步,因此,在1959年以 前,还是可以见到光明、合作等出版社,堂而皇之地以“金庸”本名出 版的小说。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直接侵袭到了金庸的小说。 , 1959年年底,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6】实施的“暴雨专案”,是台 湾地区首度完全针对武侠小说展开查禁的一项工作,实施时间始于 1959年12月31日,总计查禁书目共404种。‘专案的内容究竟为何, 至今文献犹缺,颇难查考,尚待进一步追索。不过,据1960年2月18 日《中华日报》第三版刊载,警备总部于当月15至17日,于全省各地 同步取缔所谓的违禁武侠小说,一天之内,就取缔了97种12万余 册,许多武侠小说出租店,几乎“架上无存书”,显见此一行动,持续颇 久。不仅如此,此波行动,首要的针对对象,即可能便是金庸,据当时 负责此行动的台北市警察局长潘敦义说明:’ 。 ’ 近来本市部分书店、书摊上发现有出售出租内容荒谬下流的武侠小 说甚多,⋯⋯颠倒历史,混淆是非,其毒素之深,影响社会心理,危害社会 安全至大。 . . j 报道中明确指陈为“香港匪报上连载的武侠小说”,而且,此行动的导 因,实因去年(1959)香港亚洲出版社董事长张国兴、副总经理陈刘笃 回台参加十月庆典时,眼见车站、街头各大小说报摊,充斥着盗版的 许多武侠小说,因此向当局抗议“没有尽到保护忠贞人士出版的责 任”,而容许盗印小说集团的存在。据此,无疑金庸小说在台受盗印 而广泛流传,是“暴雨专案”项庄舞剑的实际剑锋所向。。 . 金庸小说在台湾 i 389 自此以后,金庸小说的普遍流传暂时画下休止符,直到1980年 金庸小说正式解禁,才又展现出前所未见的蓬勃气象。 (二)禁令下的金庸小说众生相 在当局的严格禁止下,金庸小说尽管未能正式发行,流传不广, 但仍始终或明或暗地发挥着影响力。就实际层面而言,金庸的作品 依然在地下流通着,但“金庸”这两个字,却等于是被湮灭了。从 1959年开始,坊间仍然不时可以见到金庸的作品,但是为了规避当 局的查禁,书商巧妙地仿照《萍踪侠影录》的故技,以改头换面、张冠 李戴的方式出版,截止到1972年金庸洗手归隐为止,除了<白马啸西 风》、《鸳鸯刀》之外,其他作品几乎都曾版行过,而且发行的数量也不 小。 . . 。 一 j ,9 大抵上,可以区分为前后两期,在1972年以前,流传于台湾的金 庸小说,管道多端,除了本土的盗印之外,有些是由旅客从香港、东南 亚等处携入的;而台湾的盗印,也有些直接取香港版本影印制版,既 可节省印费,于查缉时也可规避刑责。【附录一】(二)所列的“暴雨专 案”查禁诸书,出版者多属香港出版商,基本上可依其数量判断为影 印出版或海外携人者。此时,当局的查缉行动相当严密,想来也曾受 过高人指点,无论书名如何变换,皆难逃一劫。lsr73年以后,台湾的 政治气候突变,当局将心力完全投入于所谓“党外”政治书刊的监控 中,无暇兼顾于武侠小说,本土出版商遂把握住此一罅隙,大量出版 各种盗版的金庸小说,其中,变易作者及书名的盗版方式最为常见, 除《射雕英雄传》外,如《书剑恩仇录》(《剑客书生>)、<碧血剑》(《碧血 染黄沙>)、《倚天屠龙记>(《歼情记》)、《连城诀》(《漂泊英雄传>)、《笑 傲江湖>(<一剑光寒四十洲》及《独孤九剑>)、《鹿鼎记>(《小白龙>及 《神武门>)等皆是;而作者题名,以。司马翎”最为常见,“古龙”、“翟 迅”等偶然一用,只要不标出“金庸”之名,通常都可以苟延残喘于一 时。 除了盗印诸版外,金庸小说的“伪本”,也在此一时期偶尔出现。 “伪本”有两种情形,一是“纯粹伪作”,将与金庸完全无关的小说,径 390 2咖’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题为金庸的著作,以收鱼目混珠之效,如《查禁图书目录》【7]中所列的 《江湖三剑闹京华>(疑为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即为一例。不过, 此类敢于标明“金庸”本名的书籍,于禁令严格实施之际,不多一见, 盖未有书商胆敢冒此不讳也。反而是另一种“托名伪作”,于此时颇 为流行。“托名伪作”指的是依据金庸小说的内容加以补充演述,或 启其前,或继其后,或取其中人物另起炉灶,这些书,多半集矢于《射 雕英雄传>,如《射雕前传:》、<射雕后传>、《南帝段皇爷》等书即是。这 些书应是香港作家所撰,惜已难以考查名姓,台湾书商不过捡现成便 宜盗印而已。 此外,台湾犹有“仿冒金庸”之作流传。“仿 冒”之作,指的是暗中抄袭金庸小说中的部分或 重要情节,改为己作出版,如题为欧阳生所作的 <至尊刀>,取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改写,不过改 换其中主要角色的名姓、关系,便俨然成一新 作;而题为“古龙”(案:旧版作“温玉”)的《双流 神剑》(原作《独臂双流剑>),在全书三分之一以 后,全取《笑傲江湖>故事加以敷衍;其他如石天取自《倚天屠龙记> 龙的《傲视武林>(取《笑傲江湖》)、幻龙的《杀人完成的《至尊刀)- 指》(杂取《神雕侠侣>)等亦然。在金庸遭禁的一九六四年出版 ’ 状况下,不肖作者蓄意抄袭,宛然以金庸小说为“武林秘笈”,欺世盗 名赚稿费,居然亦能风行一时,足见金庸作品之优秀,而一般读者大 众对金庸原著的陌生,亦可略窥一二【8]。 一 台湾当局查禁金庸小说,从1957年开始,到1979年为止,一共 延续了23年,虽然时松时紧,但亦不可不谓是“雷厉风行”;吊诡的 是,金庸小说虽然失去了广大的一般读者市场,却在社会高层中盛行 不衰,尤其是在大专院校的教授层级中,传诵不已【91;而一些政要名 流,似乎也无不对金庸小说满怀兴趣、耳熟能详【loJ。金庸的小说,虽 受层层压抑,但其魅力固在,迟早将如旭阳之升,划破混沌的黑暗。 金庸小说在台湾 。 39l ,(三)金庸小说时代之来临 严禁金庸,本是政治的运作,金庸解禁,也导因于政策的松绑。 事实上,从19r73年金庸以《明报>创办人名义到台湾访问,并会见了 当时的高层人物,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就早已闻到“解禁”的气味了, 因此坊间于此时所大量印制的盗版丛书,当局睁只眼闭只眼,也未见 多大的动作。1979年,酝酿已久的“国建会”,又盛传金庸即将成为 海外嘉宾,眼明手快的出版商,私下运作频繁,更早已安排了各种腹 案,只待时机成熟,就准备一鼓作气,打响金庸这块金字招牌。 1979年9月,远景出版社的沈登恩,在历经两年的反复陈情后, 终于获得当局首肯,以“金庸的小说尚未发现不妥之处州11J,同意解 禁出版,朝阳日出,金庸小说的光芒,得以遍照大地,宣示着。金庸时 代”的来临。 武侠小说的“金庸时代”,是经由精密设计、完美包装而呈现出来 的,是文学、政治及商业三合一的缜密组合——以金庸作品的文学质 素为基础,配合着政治松绑的时机,再加上一连串有计划的商业行销 手法,“炮制”而成。其中,沈登恩与当时以《联合报>总编张作锦、<中 国时报>总编高信疆为首的报业人士,以及以倪匡、曾昭旭为代的 艺文学术界名人,是这一个“时代”的“舵手”。’ , 、 沈登恩包办整个的行销策略,先是与《联合>、<中时>两大报达成 默契,邀约艺文学术界名家,于两报副刊上强力刊载推介金庸作品的 文章,以为前锋;继则《联合报>于9月7日起连载《连城诀>,《中国时 报>于9月8日连载《倚天屠龙记>;再者,情商倪匡于短期内赶写《我 看金庸小说>专书;然后,1980埠10月12日,于香港《明报>刊登《等 待大师》的广告,扩大影响力;最后,则分期推出皇皇巨著《金庸作品 集>,完成了第一波的造势行动,也确立了金庸小说在台湾屹立不摇 的地位。1986年,金庸小说的台湾版权,转签予远流出版社,袖珍 本、典藏本、普及本,三管齐下,金庸小说开始走人家庭,连续数年高 居书市排行榜中销售第一名的位置,武侠小说的“金庸时代”来临,也 即将跨世纪地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一页。 ’ J’ 392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四)多媒体、多向度的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之从传统租书店延伸,开始步人家庭,就武侠小说发展 史而言,是一次破天荒之举,尽管这未必代表武侠小说全面获得社会 舆论的肯定,但是却极具象征意义,武侠小说,至少金庸的武侠小说, 是可以具有“传家之宝”的性质的,这对有心从事通俗小说创作的人 而言,自是莫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是,在金庸小说普遍流传的推动、刺 激下,通俗文学原所具有的特色——消闲娱乐,迅速扩张,在当今台 湾社会五花八门的新、旧娱乐项目中,占有一席相当重要的地位。金 庸小说,不仅是平面式、书面式的小说,正朝着多媒体、多向度发展。 武侠小说的多媒体、多向度发展,从远源而言,自然能推溯到过 去的说书、戏曲表演,如《三侠五义>、《施公案>、《彭公案>等,皆在清 代与说书、曲艺有相当密切的互动。近代以来,电影肇兴,平江不肖 生《江湖奇侠传>中的部分情节,也在1928年首创一连开拍18集“火 烧红莲寺”的纪录;而由邓公羽《黄飞鸿正传》敷衍而成的“黄飞鸿系 列”电影,更在名演员关德兴挑梁下,缔造过高达百部的骄人成绩。 台湾的武侠小说,从很早开始,就展现了朝多媒体发展的斐然成果, 50年代,“台湾三大家”卧龙生(《飞燕惊龙>)、诸葛青云(《夺魂旗》)、 司马翎(《剑神传>)的作品,就已经搬上银幕;而1958年,漫画家叶宏 甲的《诸葛四郎大战魔鬼党>(自创)、陈海虹的《小侠龙卷风>(取自墨 余生《琼海腾蛟>),则开启了台湾武侠漫画的新猷,在60年代的台 湾,一枝独秀;同时,台湾50到60年代的广播节目,七点到八点的 “武侠广播剧”时段,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更风靡不知多少听众。 1962年,台湾电视公司开播,1969、1卯1年,中视、华视相继而起。 19“年,第一出武侠剧《江湖一奇女>(闽南语单元剧,钟肇政编剧, 陈淑芳主演)于台视制播;1970年,《红线盗>开启武侠连续剧先声; 1974年,华视长达三百集的《保镖>连续剧,更形成前所未有的收视 高潮【12J。电影、漫画、广播及电视连续剧属通俗媒体:以武侠小说的 “通俗性”与之结合,自然相得而益彰;事实上,也正是在通俗媒体与 武侠小说的相互影响、共振下,使武侠小说拥有了更坚实肥沃的发展 金庸小说在台湾 一 393 土壤。金庸小说,在前此的稳固基础下,挟着独尊的魅力,可谓集其 大成。 。 , 金庸小说改拍成为电影,据资料显示,始于1958年由胡鹏编导、 曹达华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其后,金庸小说开拍成电影的,约莫有 50部以上,清一色为香港制作的港产影片。由于禁令的关系,金庸 小说改编的电影,要迟到1977年由邵氏拍制、张彻导演的《射雕英雄 传>,才开始获准在台湾上映。在以后的20年间,陆续开拍了30部 左右,而1993年,则一连6部,都普遍受到台湾观众的欢迎【l引。综观 这些影片,早期还颇忠实于金庸原著,自1990年《笑傲江湖》起【l引, 擅改原作,因而面目全非之作,大量出现,卖点只在“金庸”二字。 ~金庸小说改编的漫画,据传早在60年代即有《神雕侠侣》面世, 但恨未见其书【l习;1997年,东立出版社出版香港黄玉郎的《天龙八 部》,其后,何志文的《雪山飞狐>、马荣成的《倚天屠龙记》陆续推出; 远流出版社则自1998年起出版李志清的《射雕英雄传>、黄展鸣的 《神雕侠侣>。部数虽仍不多,但颇受读者的喜爱。 . ÷. , 。 金庸小说改编的连续剧,香港早在70年代就拥有大量的观众, 台湾则于1983年由台视首度引入<天龙八部>,开创了台湾金庸武侠 连续剧的先河,其后;无论是港产片的引进,或台湾电视公司自拍的 剧码,无一不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连带着也掀起一波波的金庸小说讨 论潮。1998年,甚至有三家电视台同一时间推出《神雕侠侣>打对台 的辉煌纪录L坫J。 . · “ ’ . 90年代的新兴媒体,电脑游戏及网路,“金庸旋风”之裙角也多 有波及。电脑武侠游戏,始于1991年10月,由精讯公司出版的《侠 客英雄传>【17】,其后陆续有各种武侠电玩推出。1993年3月,智冠科 技取得金庸授权,发表了《笑傲江湖》游戏软体,正式揭开了金庸小说 在电脑游戏界的一片天地,尤其是《金庸群侠传>,融合了金庸14部 作品为一,玩家可以自己融人游戏中作各种尝试,受到空前的欢 迎(1引。 , . · 新兴的网路,在1990年以后,迅速发展,武侠题材大受欢迎,而 金庸小说的相关网站,更是一枝独秀,远流出版社的“金庸茶 394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馆”,人潮热络,是目前叫好又叫座的金庸小说专业网站。其他大小 相关网站,无虑数十个之多‘1引,可见金庸小说之魅力无穷。 “金学"效应 金庸小说的解禁,肇因于政策的松绑,尽管在金庸风潮的席卷之 下,商业化的运作始终贯串其中,各种多媒体赶搭金庸列车,铆足全 力以争取读者、观众。但是在这一片沸沸扬扬的喧嚷声中,却也有更 深一层的文化省思。长期以来,“金庸=禁书”形成一个文化的标签、 文人的隐痛,禁锢已久的人文心灵,借金庸小说的解禁,寻得了一个 宣泄、奔腾的出口。此次金庸风潮的制造,不乏当代艺文、学术界专 家的参与,在这些文化人的眼中,金庸遭禁是一个象征,一个封锢停 滞的文化征象;文化需要的是自由、活跃的空间,思想更需要多元、异 向的交荡刺激,仅仅政策的松绑,对单一作者“网开一面”,是绝对不 足以带动文化发展的。无远弗届的新兴媒体,初获解严的传奇金庸, 正是绝佳的人手处,因此,他们甘冒着千夫所指的大不讳,意欲借着 大肆宣扬、鼓吹金庸,醒豁世人耳目,冲刷禁闭已久的心灵。二场借 “金学”以开新、创造的文学思潮,就在这对金庸的推扬、赞誉中,逐渐 展示出来。 所谓的“金学”,指的是对金庸小说的批评与研究,尽管无论在方 法、理论、实际成就上,“金学”的研究只能算刚刚跨出一小步啪】,但 就武侠小说(甚至通俗小说)观念的启迪,却具有契机性的作用。长 期以来,通俗小说始终囿限于“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中,无法获 得应有的重视。相关的评论,不是隔靴搔痒,就是充满了误解与偏 见,甚至连一篇严肃认真的讨论也罕能发现。金庸小说解禁之后,金 庸研究成为众所瞩目的新议题,从市井小民到知识阶层,无不津津乐 道,尤其是文艺学术界,从报章专题制作、大学开课、学生社团成立. 到学术研讨会举办、硕士、博士论文以金庸小说为题,万花齐放,百鸟 共鸣,可谓极一时之盛!借着金庸小说的开疆辟土,而环绕于金庸之 焦点扩散,相关的论述纷纷出炉,武侠(通俗)小说在某个程度上,获 金庸小说在台湾 395 得了“文学身份证”,这不能不说是拜金庸小说之赐!观念既已启迪, 未来对武侠小说的进一步研究,对通俗小说理论的建构,无疑就十分 令人期待了。 , 金庸小说的优秀质素,在学者专家的极力阐发、推扬下,普遍深 入读者,几至形成了武侠小说的“典范”,就读者而言j能在通俗文学 读物中尽情领略、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作品,无疑是令人神思飞越、 意兴激昂的。然而,“典范”的形成,往往是霸气十足的,不霸,不能树 立权威;不霸,不能自成典型。读者在“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情况下, 复受到学者专家强而有力的威权导引,极易先入为主,以金庸为“惟 一”,因此刊落众家,独尊金庸。当初与金庸并辔而驰的梁羽生,早已 被远远抛落尘外;而台湾从“三剑客”到“鬼才”,也一一明珠蒙尘,遑 论其他无虑百家以上的作者。金庸是旋风,风威所及,无一能幸免, 因而造成强大的“排挤效应”,武侠小说变成了金庸的专称。在金庸, 也许是实至而名归的;在读者,自也不能不说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就 有心投身武侠创作事业的作家而言,却也形成了最大的障碍。自 1980年以后,台湾武侠作家,只有古龙以假诡之才勉撑大局;古龙殁 世以后,老成凋谢,新秀束手,武坛冷落,书剑飘零。原本冀望着金庸 重振武林雄风的武侠爱好者,精挑细选,欲以上驷重领风骚,未料金 庸“一洗万古凡马空”,却使原已萎顿不堪的台湾武坛,作者为之“空 群”;而前辈名家苦心孤诣的创作,深宫寂寞,只能白头话旧,吁嘘凭 吊50、60、70年代的盛况。 “排挤效应"下的误解 . 金庸小说在台湾所产生的“排挤效应”(黑洞现象),是相当惊人 的,而其间也产生某种程度的误解,尤其是在所谓的“影响”层面上,认 知相当混乱。首先是有关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受金庸“影响”的问题。 从“影响”层面论,无论是从金庸啼声初鸣,即一举醒豁台湾武侠 读者的耳目;到严行禁令,依然以各种管道地下流传;乃至解禁之后, 异军突起,立刻袭卷全台,并成为多媒体的宠儿而言,金庸小说对台 396 2000’jE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湾“影响”之深远,是无可怀疑的。尽管这些“影响”主要施用在“广义 的”金庸小说“读者”上,但是,武侠小说的“作者”,往往也都是“读 者”,因此,这些“影响”事实上也包涵了台湾的武侠作家。在台湾武 侠作家中,自承受创作到金庸小说影响,且公开为文推崇金庸小说 的,古龙是第一个;在台时期的温瑞安,成立“神州诗社”,甚且规定必 读金庸的《书剑恩仇录》【211。其他作家,如高庸、云中岳、柳残阳、秦 红等,也皆对金庸小说赞不绝口∞’;同时,我们从若干抄袭金庸小说 的“伪本”中,也足以证明金庸小说在作者群中的“影响力”。不过,矢 口否认曾受影响,甚至强调“从未看过”金庸小说的名家,正复不少。 如卧龙生、诸葛青云、萧逸等,皆曾作如是表白。当然,作者的表白, 未必全然可信,毕竟,这牵涉到颜面问题,正与金庸抵死不承认“看 过”卧龙生的小说如出一辙;但是,也未尝没有可能,盖台湾武侠小说 ‘作家故步自封、闭门造车的“惰性”,是相当严重的,姑不论金庸小说 有长时间的禁令,这些作家身无“外援”,也未必愿意戮力搜寻;即使 解禁之后,现书在目,肯不肯费心尽力阅读,都大有疑问。因此,金庸 对台湾武侠小说创作的影响,事实上应没有想像中的深远普遍,而这 恐怕也是台湾武侠小说整体质素上表现不如人意的关键之一。 有趣的是,金庸小说对武侠创作的“影响”,尽管未必一如想像, 但金庸小说之“被禁”,倒出乎意料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多数 的作家。叶洪生曾谓:。基于政治禁忌,多数武侠作家皆避免以历史 兴亡为创作背景;甚至为求省事,干脆将时代背景抛开,而进入一个 ‘不知今夕何夕’的迷离幻境。竹【驯台湾武侠小说“去历史化”的特色, ,唐文标也曾慨切言之Ⅲ】。的确,相较于“旧派武侠”、“香港武侠”之 擅长运用史事,虚实并用,台湾武侠小说似乎真的极力避免与历史有 过多的“挂钩”。个中原因很多,作家的“惰性”,唐文标虽已历历言 之;而如古龙之刻意“虚拟”,则未能一概而论。政治禁忌,尤其是类 同于金庸小说“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罪名,事实上是很有警惕作用 的。台湾武侠作家中,早期的郎红浣、成铁吾,皆擅长摹写清官情事, 尤其是成铁吾的《江南八大侠传》、《年羹尧别传>、<吕四娘别传》,借 雍正夺嗣、无头的传说开展,颇具“历史武侠”的格局;成铁吾三书,均 金庸小说在台湾 397 作于1959年前后,适逢禁令之时,其故可以深思。在此以后,“去历 史化”的情形越见严重,唯有独孤红以擅写康、雍、乾(尤其雍正)三朝 史事闻名。关于此事,笔者访谈熟稔明朝史事,并常在小说中传神细 摹明代生活的作家云中岳表示,当局的确经常“关切”以史事人小说 的武侠作品。想来,去史为遁,以避“关切”,应足以印证叶洪生的论 点。在这种情况下,台湾武侠作家缺乏了对历史的观照及重新诠释, 拱手话别历史的宏伟与壮阔,亦是其不如人意的另一关键。 然而,台湾武侠小说在缺乏有意识“取法乎上”,且“庸人自扰”的 规避历史之“不如人意”,虽令人遗憾,却也提供了一个深思的空间, 足以让我们重新考量金庸武侠小说在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上的意 义,并澄清一个最大的误解:梁羽生、金庸的“新派武侠”,促成了台湾 武侠小说的成长。 .’ “新派武侠”的定义,至今仍未有定论;“新派”应自何而始,论点 也莫衷一是。一般说来,有以梁羽生、金庸“开新派之风H冽及陆鱼、 古龙“完成新派竹L26J二说。。新旧之分”,主要是在强调一个历史流程 的演变,如果在某个定点(或附近),事物或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则不妨以此定点为界,区分“新”与“旧”。当然,新与旧之间应不应有 联系,或联系的程度、范围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新旧的区别,“新派”之 不同论点,正肇因于此。笔者对此不同二说的优劣,暂时不表意见, 只想从“演变”的角度,说明台湾武侠小说的变迁。 。。 ’. 。 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始于50年代,此时,武侠小说正值创始发 轫之期,从1952年郎红浣以《古瑟哀弦》初试啼声以来,发展迅速,迄 1959年的“暴雨专案”为止,重要的武侠小说名家,都已有极具分量 的作品产生,如擅长演述历史武侠的成铁吾(1956,《吕四娘别传》)、 布局宏阔的卧龙生(1957,《风尘侠隐》)、思致缜密的司马翎(1958, 佚洛风云录>)、情致缠绵的诸葛青云(1958,《墨剑双英》)、新颖奇巧 的高庸(1958,<九玄神功》),皆已崭露头角;其他如伴霞楼主(1958, 《:凤舞鸾翔》)之精警生动、上官鼎(1959,《芦野侠踪》)之新颖出奇,也 已蓄势待发;到了60年代初期,古龙(1960,<苍穹神剑》)、萧逸 (1960,《铁雁霜翎》)、慕容美(1961,《黑自道》)、东方玉(196l,《纵鹤 398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擒龙>)、柳残阳(1961,《玉面修罗》)、秦红(1962,《无双剑>)、独孤红 (1963,《紫凤钗》)、云中岳(1963,《剑海情涛》)等,纷纷投入,几乎多 数的武侠名家都已到齐。换句话说,在1964年之前,台湾的武侠小 说,已有长足的发展,丽且,首创之期(1952)尚较梁羽生的《龙虎斗京 华>(1954)、金庸的《书剑恩仇录>(1955)为早,足以证明台湾的武侠 小说“绝非”受金庸小说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不仅如此,早期台湾 的武侠小说,无论回目的订定、情节的铺叙、叙事手法的运用,大抵皆 承袭所谓“民国旧派武侠”而来,而与金庸小说有极大的差别,更足以 说明台湾武侠小说是自足地成长、蜕变、发展而完成的;金庸小说之 发挥影响力,最多也只在中期以后。 结 论 :从金庸小说在台湾流传的总体趋向来看,很明显地,1959年的 “暴雨专案”及1979年的“金庸解禁”,是两个重要的定点;实际上,台 湾武侠小说发展的历史,也以这两个定点为坐标。 . j. 经历八年抗战、国共对抗的战火洗礼、摧残,武侠小说在1949年 前后,由于大陆文人分途避祸于香港、台湾二地,重新寻找到了足以 开疆辟土的“海外扶余”,无论是香港的梁羽生、金庸,或台湾早期的 名家,都属于大陆渡海的人士。浓厚的乡国、文化之思,在别乡弃土 之余,借武侠小说中刻意设计的地理、历史、名物,寄寓文化、家国的 认同与缅怀,是两地作家共通的特色,也制约了往后武侠小说偏爱中 国山川、名物的性格,尽管这无法脱离“1日派”的摹写内容,但却具有 不同的意义啪】。不过,相较之下,英领之下的香港,政治忌讳较少, 且梁、金在思想上显得“偏左”,因此,对此一当初备受左翼文入围剿 的类型小说,也较具挑战、更革的意识,“新”得较快、较彻底;相对地, 台湾政治禁忌过多,尤其是对左派思潮;打压綦严,对“旧派”的因袭 痕迹明显。因此,尽管重新开创的时间,早于梁、金,而在较晚的时期 才逐渐摆脱“旧派”的牢笼。 “,从1949年到1959年之前的台湾武侠小说,在上承“旧派”余绪 金庸小说在台湾 399 而渐趋成长的过程中,作品素质虽也可观,但相较金庸的创辟,则显 得窘境毕露,作品丰富、读者渐增,而格局浅窄、发展迟缓。不过,基 本上是以一种自然流播的方式,慢慢扩散其影响力的。金庸自1957 年适时的介入,原本可能带动台湾武侠小说开展出新的里程碑,但却 因“暴雨专案”而顿告挫歇。 . ’ 1959年后的台湾武侠小说,基本上受到相当严重的政治干预, 金庸小说的厉禁是个指标,充分展示了政治对文学箝制的弊端。由 于金庸的告退,台湾武侠小说展现了迥别于金庸小说的特色,“去历 史化”是一重要表征。然而,在多数作家不断的努力耕耘下,却也逐 渐有所开展,自1964年以后,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1日派”的影响力 渐形淡化;而后期的古龙,则在金庸的影响下,力求变革,同时,因为 金庸的洗手归隐,成为当代影响力最大的武侠名家,缔造了个人最辉 煌的二十年(1964—1985)。 i 。1979年,金庸的解禁,配合着商业化的行销手段,造就了“金庸 时代”的来临,而媒体的集中报道、宣扬,则为武侠小说争取到了正名 的机会。然而,在表面上对武侠的热络场面中,却因过度推崇金庸的 “排挤效应”,使得名家束手,新秀偃旗,非但无法再度开创台湾武侠 的新局面,反而在武侠小说娱乐休闲功能被新兴娱乐项目取代的窘 境中,雪上加霜,几乎扼杀了武侠小说仅存的命脉。 公元2000年,是这个世纪的终点,发展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武侠 小说,在走过了这个世纪后,面对金庸,也许只能感慨:“知我者,其惟 金庸乎!罪我者,其惟金庸乎!” 【附录一】金庸小说查禁书目 (一)违反戒严法部分 书名 著作译出版者出版年 述者 月日 碧血剑 金庸 时时出19卵.10. 版社 15 开本页数查禁机关日期 32 756台湾省保1958.1. 。安司令部8 字号查禁 原因 明旭二3 0021 400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萍踪侠 绿文 慧明公1972.1032八大台湾警备1973.4.庄激(三) 影录 司 ’ 册 总部 笛 “2跖l3.6 书剑恩 金庸1时时出1957.9.36 台湾省保l卿.12.安练二3 仇录 版社 15 , -安司令部12,,1479 射雕英 金庸 时时出1957 32 枷台湾省保1958.1.明旭二3 雄传 版社‘ ’ 安司令部8 002l 降龙十八 36 1156台湾省保1958.4.二3 掌1.乃集 ’ 安司令部8 , . 碧血剑 金庸 合作出 ’‘台湾警备1哟.11.宪恩二3 别传 。 版社j 总部 23 0864 射雕英 金庸 光明出 36 台湾警备19回.11.宪恩二3 雄新传 . 版社 总部 船 08“ 江湖三剑金庸 友联出 36 1800台湾省保l蝴.11.宪恩二3 闹京华 版社 ; 安司令部笛 0864 案:。二3”,指的是根据“台湾地区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第二条及第三条第 三款;金庸小说多半以此被查禁。唯其中《萍踪侠影录>一书,引用的是第三 条的第三款及第六款“混淆视听,足以影响民心士气或危害社会治安者”。 一 (二)“暴雨专案”部分 . . 名称 。 作者姓名 出版者 .册数数量备注(笔者所加) 南帝。,. 光明出版社 20 1439衍《射雕》故事 金蛇剑 4、 1686疑《碧血剑> 一灯大师 . 6 1684疑《射雕> 亢龙有悔 香港光明出版社 66疑《射雕) 神雕侠侣 邝桧记报社 18 神雕侠侣 39 飞狐外传 邝桧记报社 2 雪山飞狐 金庸 l 雪山飞狐 梁风 铝疑《飞狐> 金蛇秘笈传 建业书报社 8 8疑《碧血剑> 南帝段皇爷 . 378衍《射雕》故事 射雕英雄传 华风出版社 295 书剑恩仇录 吕氏书社 2122 铁掌水上飘 胡海楼 298疑《射雕>、 金庸小说在台湾 40l 铁掌水上飘 老玩童周伯通 红花亭豪侠传 湖海楼主荣华出版社 详记书社 【附录二】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简目 片名 射雕英雄传 碧血剑 射雕英雄传(二) 碧血剑(下) 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大结局) 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二) 鸳鸯刀(上)。 鸳鸯刀(下)、 神雕侠侣(三) 神雕侠侣(四) 倚天屠龙记(上) 倚天屠龙记(下) 雪山飞狐(上) 雪山飞狐(下) 倚天屠龙记(上) 倚天屠龙记(大结局) 神雕女侠 射雕英雄传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射雕英雄传续集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大结局 386疑《射雕> 4 ’609疑《射雕) 5 1854疑<书剑> 导演 胡 鹏 李晨风 胡鹏 李晨风 李晨风 李晨风 李化 李化 李化 李化 胡鹏 李化 蔡昌/张瑛‘ 蔡昌/张瑛 李化 李化 杨工良 杨工良 陈中坚 张彻 鲍学礼 孙仲 张彻 楚原 楚原 出品公司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峨嵋. 豪华 豪华 峨嵋 峨嵋 扬子江 扬子江 德声 邵氏 邵氏 邵 氏 邵氏 邵氏 邵氏 出品时间 1958 1958 1959 1959 1960 1960 1960 1960 1961 1961 196l 196l 1963 1963 1964 1964 19165 1965 1965 1977 l少77 1978 1978 1978 19r78 能仉£}∞舛:兮∞∞吣∞m n£j B“埒坫打培修加俎笼为弘巧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6 书剑江山 27 连城诀, 28飞狐外传 29 书剑恩仇录 30 碧血剑 31 神雕侠侣 32 侠客行 33 鹿鼎记 34新飞狐外传 35 书剑恩仇录 36笑傲江湖 37 九一神雕侠侣 38,九二神雕之痴心情长剑 39 鹿鼎记 40 鹿鼎记之神龙教主 41 笑傲江湖(二)东方不败 42 碧血剑 43 东方不败一风云再起 44 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45 飞狐外传 一. 46新碧血剑 47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镐东邪西毒 49 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 【附录三】金庸小说网站举要 楚原 牟敦芾 张彻 楚原 张彻 张彻 张彻 华山 刘裕 许鞍华 胡金铨 黎大炜/元奎 元奎/黎大炜 王 晶 王 晶 程小东 袁振洋/张海靖 程小东/李惠民 刘镇伟 潘文杰 张海靖 王 晶 王家卫’ 钱永强 邵 氏 19∞ 邵氏 19舳 邵氏 19∞ 邵 氏 1981 邵 氏 198l 邵 氏 1982 邵氏 1982 邵氏 1983 邵氏 19“ 扬子江 1987 龙翔 1990 天幕 1991 天幕 1992 永盛 1992 永盛 1992 龙翔 1992 永高发行1993 龙翔 1993 学者 1993 麦当雄’‘ 1993 生产线 1993 永盛 1993 三地合拍1994 永盛 1994 明教光明圣殿:^却://枷哪.n甜6弛啪r.∞m.细/一k豇D叩/肿讯.JIltm 金庸的桃谷六仙小站:胁巾://舭玎16哪.n6ci.∞m/p∞c五06伽I.砌村 金庸客栈:觚印://删御.伽讯.c帆/埘D蒯/砌p喈伽一65.^觚 金庸学院:_|l却://删.k踟.com.加/~硒∞七/ 金阁别居G0脚凰口础t:^却://坝伽.c^n湖,in出.删/一gD配bme/ 射雕英雄传:JI却://∞km.乃s础册.册/金庸/射雕英雄传.h曲 书剑恩仇录:lIl印://∞露口m.跏m明1.∞m/金庸/书剑恩仇录.h锄 金庸小说在台湾 403 笑傲江湖:k舻://伽啪.k踟.cDm.加/一勋oo蠡/600露11.缸ml华山论剑:枷://概.删.姗.却/加.呷?册=,1999012901l 黄通伦的神雕站:枷://伽聊.加D,衙.∞m.细/触iBk/- 蓉儿的桃花岛:^印://czu6.蠡叩耐.棚呼.细/1218 《剑气碧烟痕一傲笑金庸》∥田弘s拭h:k绎://饥咖.以曲s.cDm.加/驴d删一s^访 一代大侠——金庸:^印://批打l厶哪.而d.伽/出,秽^讥/ 天龙之家拍嗍脚:^印://删.缸∞耐.com.细/k嘶77/ 古墓西狂派一活死人墓%"西:^印://加铆口.缸∞,耐.嗍/碑/ . 金庸小栈砌yn喈a妇删舯M如:^t印://札砌口.geDci翩.∞m/死础曲眦陀/PDr叫/ 5202/讯de_每.船mj。 . 金庸武侠世界:缸巾://t讯嬲.s“坍.com/础/2^9r/g姗t6._|It以‘ 金庸武侠全集:^l妒://棚瞎m6们.,16d.∞m巧∞t1200/ 金庸茶馆:^f中:/怖昭.一曲.∞m.细/ 注释 [1)这个故事是由林以亮传述出来的,见陆离《金庸访问记>,此文收入 <诸子百家看金庸(五)>(台北:远流出版社,199r7年,第15—36页)。 [2)古龙对金庸小说之推崇,屡见于言表,不止一次公开承认他的小说极 力模仿金庸,认为他“复兴”了武侠小说(参见古龙《谈我看过的武侠 小说>,《联合月刊)第20期,第74页。此文共6篇,从1983年2月起 连载,但1977年6月,古龙就以《关于武侠>之题,刊于《大成>杂志第 43期)。 , ·. 【3]尽管金庸曾否认“射雕”二字与毛泽东词的关系,并举古代诗文为证 (参见费勇、钟晓毅编《金庸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 ‘页),但“查禁”一事,原本即可“莫须有”一番,金庸即使真的自出心 裁,衡诸历来“文字狱”的过程,恐怕识者“有心”,则足为。铁证如山”, 难以豁免了。关于这点,沈登恩在与警总交涉的过程中,感受最真 切,于<出版缘起)中,曾经有所说明。’ (4]沈登恩《出版缘起>就提到此书改名为<大漠英雄传》后,警总还是以 “与射雕英雄传雷同”的名义,查扣了此书(第5页)。 (5]据《金庸传奇>所云,19龉年,台湾电视公司欲开拍<大漠英雄传>连续 剧,在送审时,仍遭警总封杀出局(第24页)。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6) [7] (8】 (9] (10) (11] [12) “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简称“警备总部”或“警总”)成立于1958年5 月16日,合并了当时的“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和。台湾军管区司令 部”,是负责查禁书刊的最高层单位,主要业务共有13项,其中。‘‘文化 审检”(政六处)就是针对禁书而设的部门。“警总”是台湾“白色恐 怖”的执行机关,当时是令人“闻虎色变”的。1987年7月15日,台湾 宣布“解严”,。文化审检”工作移交新闻局,1992年。正式裁撤。参见 林喜树《警总与宋楚瑜二掐住民主台湾的脖子>一文(《新台湾政治 新闻>1999.12.10,<封面故事》)。 案:<查禁图书目录)由台湾省政府、台北市政府、台湾警备总司令部 会衔编印,1977年lO月出版,此书分“违反出版法”、。违反戒严法”两 部分,并附有“暴雨专案”查禁书目,是专门供给执行查禁工作人员参 考的手册。可见一直到1977年,台湾当局的查禁动作均持续在进行 中。书中所列的禁书目录,事实上远低于实际查禁的数量与种类,盖 举凡“可疑”而未列入书目中的书刊,亦可由执法人员自由心证,予以 查扣,金庸当时应是属于“附匪者”之列。有关金庸在此书中遭禁的 相关资料,请参见【附录一】。 ‘ ‘ 据冯幼衡在19r78年5月所发表的(武侠小说读者心理需要之研究) (《新闻学研究>第21期,第钙一聪页)指出,在她所作的调查中,当时 读者所喜欢的作家,金庸虽进入前八强,但名次远落于古龙 (56.铂%)、卧龙生(47.06%)、独孤红、柳残阳、东方玉之后,仅较司马 翎、诸葛青云稍高,占25.49%,可见金庸直到解禁前一年,还未广获 读者喜爱,较诸其后的盛况,简直不可同日面语。 以笔者而言,在19r75年进入台大中文系前,虽已读过若干金庸小说, 但知道金庸的名字,还是从系里师长口中得闻的。当时,文学院中所 识的师长辈,不少谈及金庸即眉飞色舞,然同侪之间,则多半懵然不 知。盖师长辈因学术之便,得以与海外学人接触,且易于取得所谓的 “蔡书”之故。 .见《金庸传奇>,第22页。 ” 见沈登恩“金学研究丛书”前所附之《出版缘起》,第3页。 有关台湾武侠小说多媒体的发展,参见拙著<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 侠研究>一文,中文稿本未发表,另有英文稿本“1heKrli出一删l Novel卸d血eir鼬dyin’蹦蛐”发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太平洋亚 洲研究中心编,。,%S眦轨oh.『b啪以D厂肠I山矗mst以泌”volu啪 金庸小说在台湾 405 10,1999,第175—200页)。 [13】参见【附录二】“金庸小说改编电影简目”。’ . [14]参见陈墨《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北京:中国电影 出版社,1996),第488—512页。“:。 (15】沈登恩主编之“金学研究丛书”中,曾刊载一幅早期《射雕英雄传>的 漫画封面,但未注明为何时何地何人之作,待考。 【16)相关的连续剧目录,本人所主持的研究室正在搜集整理中,将在近 . 期发表。 一 。 [17)1991年1月,大宇公司的《轩辕剑》亦可视为先声,然其内容取自于 《倩女幽魂》,神怪味重于武侠味,故不予列入。 (18]参见笔者指导研究生曹昌廉之《武侠游戏之沸腾江湖>一文,载于 t。。中华武学文学网”(htIp://蝴.tku.edu..伽)。 【19】参见【附录三】。金庸小说网站举要”。 [20】.有关。金学研究”的问题,请参见拙著《解构金庸·金庸小说研究现 况)(台北:远流出版社,20∞年6月,第245—266页)。 (21]笔者是早期“神州”的成员,所知綦详,当时社内例行的艺文讨论,即 往往以金庸小说为题。 【22]此皆从访谈中得知,其中。高庸”之名,叶洪生曾以为即是作者“欲高 于金庸”的自勉(《叶洪生论剑),第460页),然高庸否认此说,谦称自 己远为逊色;秦红则极力推扬金庸,并谓金庸作品的品质,几度令他 欲搁笔不作,后来的创作,则以金庸小说为禁区,极力规避类似的描 写。 [23】见<叶洪生论剑>,第75页。 [24]武盲(即唐文标笔名)在《怎样著写武侠小说>一文中谓:。在台湾苦 练的师伯师兄们,大概为了避免繁琐的小考据,或史事认识的麻烦, 都采用泛武林武侠主义,一切接‘古’,但既无古事,亦无古人。”(<大 成》杂志,第66期,第56页,19r79年5月)在此,唐文标所说的“古 事”,范围很广,不仅仅指历史背景而言。 (25]多数的武侠小说史著作皆采此说,不烦一一列举。笔者正指导一位 研究生,从事这问题的研究。 [26]有关这点,叶洪生认为“新派”是。由后起之秀陆鱼过渡到古龙手上 完成”的(《叶洪生论剑>,第3醴页),其中,司马翎的《剑神传> (1960)、陆鱼的《少年行>(1961)及古龙的《浣花洗剑录>(1964)是三 2000’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部标竿式的作品。 。 [27]香港武侠小说,在梁、金之前,有所谓的。广派武侠”,内容以摹写广 东英雄为主,而语言运用上夹杂着大量的粤语,梁、金之作,于此颇 能摧陷廓清,此一意义,甚足探究。历来批评武侠小说的学者,经常 诟病其中舛误过多的地理环境,塞北江南、东邻西境,往往不知所 云。实际上,武侠小说中的古城名都、黑水白山,多半是“想像”中的 故国。既属想像,符不符实情,并不是如此的重要,重要的是,读者 默识心通,也不至于将武侠小说当“地理志”来读,这是一种文化的 虚拟、故国的想像,而逐渐形成的特色。类似的例子,可从韩国的武 侠小说中寻刭。据韩国学者李致洙研究,韩国的武侠小说自19r78年 兴起后,自行刨辟了。中国式的韩国武侠小说”,。除了只有作者就是 韩国人之外,都很像中国武侠小说。作品的地理背景亦为中国,登 场的人物也是以少林、武当等九大门派为中心的武林人氏,武术方 面也是中国武侠小说中习见的”(<中国武侠小说在韩国的翻译介绍 与影响>,淡江大学中文系编《侠与中国文化),台北学生书局,1993 年,第87.韶页)。 作者单位:淡江大学中文系 金庸小说在台湾 作者: 林保淳 作者单位: 淡江大学中文系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418882.aspx
/
本文档为【金庸小说在台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