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

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

2012-10-02 11页 pdf 977KB 1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2067

暂无简介

举报
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 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 冯玉涛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古文字时代的记号主要有·、~、父、J、八、八、十(为甲骨文的七字)、I等几种,就类型上可以分成填空记号、 别形记号、指示记号、代替记号四种。从隶书开始,随着汉字的不断简化与合并,记号的数量不断增加,除了原来古 文字中的记号外,又出现又、大、、,、一、乡、⋯、爻、一、7、一、产、于、土、业、止、_失、出、然、兀、关、力、巳等,总共将近 30个。这些记号发展了古文字记号的别形和代替作用,而放弃了古文字阶段记号的填空和指示作用。我...
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
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 冯玉涛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古文字时代的记号主要有·、~、父、J、八、八、十(为甲骨文的七字)、I等几种,就类型上可以分成填空记号、 别形记号、指示记号、代替记号四种。从隶书开始,随着汉字的不断简化与合并,记号的数量不断增加,除了原来古 文字中的记号外,又出现又、大、、,、一、乡、⋯、爻、一、7、一、产、于、土、业、止、_失、出、然、兀、关、力、巳等,总共将近 30个。这些记号发展了古文字记号的别形和代替作用,而放弃了古文字阶段记号的填空和指示作用。我们从形式 上可以把它们分成构旁记号、偏旁记号和字记号。构旁记号是处于意符、声符之下而又大于笔画的构成汉字部件 的记号;偏旁记号简称为旁记号,它和意符、声符并列,处于同一个层次;字记号又可以称作记号字,其本身就是一 个独立的字,整个字就是一个记号。随着不断的发展,汉字丢失了其固有的象形性质,逐渐进入符号化的进程。而 进入简化字以后,许多意符和音符失去了意和表音的作用,许多字本身的字理消失殆尽,导致现代汉字实际土具 有记号文字的性质。 关键词:记号;别形记号;填空记号;指示记号;代替记号;区别性;俭省性;模糊性;装饰性;类推性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04)03—0022—11 一 引言 1986年,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提出汉字 构成的记号理论。他说:“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 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文字所 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 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 记号。拼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 用。”⋯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唐兰先生早在20世纪 40年代所写的《中国文字学》中就提出记号文字的 观点,裘先生又把构成汉字的符号分成声符、意符、 记号三类,可是,他们的理论似乎并没有引起学术界 足够的重视与积极响应。笔者至今没有见到系统论 述记号的论著,无论是作为字符号的记号概念也罢, 还是作为独立符号的记号字理论也罢,都没有被学 术界普遍接受,在汉字的教学上没有得到普及,甚至 一些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也不知道记号理 论。这就使得汉字的研究缺乏后劲,使汉字理论的 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有关文字特别是汉字的很多 理论问题难以深入讨论,对于汉字的性质特别是现 代汉字的性质的讨论,无形中留下不足与漏洞。实 际上,我们分析古今汉字的发展与变化,无论是最早 的成系统的甲骨文,还是以简捷与完全的笔画化见 长的现代简化字,记号在它们中都得到了普遍的使 用。记号对于汉字结构的发展,对于贯彻汉字作为 视觉符号的性质,都有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笔者就是基于以上认识,想系统地讨论汉字的 记号,力求对记号以及文字的记号化有一个较系统、 全面的认识。由于是初次系统讨论,其中错误在所 难免,还望方家时哲提出批评,不吝赐教。 二记号 什么是记号?从我们所见到的资料情况看,裘 锡圭先生对记号的论述是最为全面的。他说:“在 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旧1由于没有 展开论述,语焉不详,其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 裘先生说记号没有联系语音和意义的作用,那么,它 有没有区别词性的作用?能不能具备语法作用?既 然和形符、意符处于同一个层次,那么记号在声符和 形符之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记号有多少种?大概 受到内容的限制,裘先生都没有告诉我们,这恐怕也 就是记号理论没有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完全同意唐兰先生和裘锡圭先生的主张, “在文字形成刚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会有少量的记 号被吸收成为文字符号的”∞J。但是,当原始时期 的记号进入文字符号系统以后,是否都完全成为记 号字,则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在进入以甲骨文为代表 的用象形和线条创造文字的古文字系统以后,是不 收稿日期:2004—03—21 作者简介:冯玉涛(1963一),男,陕西耀县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一22—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是还可以当作记号或记号字,更要认真分析讨论。 分析汉字以及其他的民族古文字——比如西夏 文字,我们发现记号得到普遍的使用。台湾龚煌城 先生曾经在分析了西夏文字结构的衍生过程以后指 出,西夏文字有3个加形符号,它们的作用在于构成 同义词或同源词。4o。后来,宁夏社会科学院杨占武 博士也分析了西夏字中叠加在某一个根字上的几个 符号,认为这些符号的作用在于改变词的性质,基本 表现是把名词变成动词,认为它们具有语法作 用¨。。笔者在系统分析了6000个西夏字以后,发 现它是仿照汉字的造字而创造的一种属于表意 体系的文字,并对其中的声符、意符和形符进行过比 较与区别,归纳出lo个形体符号,简称为形符。当 时采用“形符”这一术语,是由于想不出其他合适的 说法,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笔者作了具体说明, 指出这10个形符和一般所说汉字的形符概念不同, 认为其声符就是表示读音的符号,意符是表示字的 意义或意义类属的符号,而其形符不像汉字的形符 那样作为意符的另外一种称呼使用,而是一个纯粹 的形体结构符号,既不表示意义——不具备词汇意 义,也不表示字的读音——不具备音符的作用,更没 有区别不同词性的作用——没有语法意义,只是用 来区别不同字的形体结构。我们明确说:“形符的 作用只是产生新字形——同根字相关的形意字,具 有构形、别形的结构意义。所谓结构意义,是我们分 析西夏形意字后提出的一个新说法,指一个合体字 中,既不表示意义,又不表示读音的纯粹的形体符号 所起的作用,是一个字区别于意义相关的某字的结 构标志。”_6J汉字中一般所说的形符也叫作意符,指 在文字结构中表示意义或意义类属的部件,它和字 的意义密切相关,而我们分析的西夏字中的那10个 符号,和字的意义没有任何联系。迸一步分析在同 一个根字上附加了这些形符而形成的字群,发现每 一组字群内部的意义相同或者相近;读音上可能相 同或相近,也可能相去甚远,没有丝毫联系,具有不 定性;同一组字群内部的词的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 完全不同,也没有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这些符号 不能够区别不同的词性,既不具备语法意义,也不能 够表示字的读音,不是音符。它们的作用在于区别 意义相同、结构相关的字,是不同字形的附加性的标 志,也就是区分不同字形的记号。现在,拿这种认识 衡量汉字中的记号,我们也发现它们没有区别读音、 词性、说明意义的作用,仅仅用来区别不同的字形结 构,是独立于意符、音符和语法格式之外的结构部 件,因此,裘锡圭先生对记号的与归纳基本上反 映了记号的特点,但需要补充。那么,究竟什么是记 号呢?我们说所谓记号,就是在字形结构中,既不说 明意义,又不说明读音,也不区别词性,而只是指点、 区分或者美化结构的部件。 三古文字中的记号 我们分析以甲骨文为代表的金文、籀文、战国古 文与小篆等古文字,发现字符号之下的记号主要有: ·(以下为论述的方便称之为“点”)、一(以下或称 作“短横”)、义(以下或称“叉”)、J(以下或称之为 “斜线”)、飞(以下称“六字形”)、八、十(为甲骨文 的七字,下称之为“十字形”)、I(以下或称“竖线”) 等几种。这些记号在古文字的早期,大多数没有任 何实际表示意义与语音的作用,但是,就性质上分 析,它们还是有区别的,可以分成填空记号、别形记 号、指示记号与代替记号四种。 (一)填空记号 古文字主要由线条构成,线条可以组成圆形和 横线、竖线等部件,在这些部件的上面或中间经常可 以加入一些没有任何语言意义的记号,这些记号只 起一个补充空缺的作用,使字形结构显得充实、稳 重、美观,它们并不能用来区别不同的字,同样的主 体中有这种记号和不用这种记号实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一个字。我们把这种记号就称为填空记号。 甲骨文等古文字中的填空记号主要有·和一、 I、乡等几种。 “·”在甲骨文中是一个最为常见的填空符号, 它经常出现在字形中有空缺的地方。同样一个字, 在结构上有没有它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如甲骨文 的“日”字,有时写作o,中间空缺;有时写作o,在 。中间加一点,中间填实。两种写法,都是太阳的象 形字。由于中间加点的结构。使人感到紧凑、充实, 所以在甲骨文中这种写法比较常见,金文及其以后 的文字就继承了这种结构,在圆中加一个点或横线。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云:“日,实也。太 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o这是许慎就金文以 后“日”字常见的字形结构的分析,其中的一条短线 代表的是什么,许慎并没有说明,我们也不能随意猜 想。后代的学者对这条线有不同的解释,都认为它 象征、代表着一定的对象、意义。后唐的徐锴在《说 文解字系传·通论》卷上说:“日,实也,阳德也,君 道也。天无二日,故于文。一为日。0者,转而不 穷,员以利转也。转而不一,不可以训,故从一 也。”旧1认为其中的“一”代表独一无二的意思。段 玉裁《说文解字注》在“从口一象形”下说:“o象其 轮廓,一象其中不亏。”一1王筠《说文句读》云:“中央 之一,乃古文乙之变。阳中有阴,故日中有黑影,如 离卦然。《淮南子》‘日中有跋乌’,乃附会之 词。”¨刨认为这一条短线是阴、黑影的象征,批评了 一23—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淮南子》的乌鸦说,但王筠在《文字蒙求》中却又 说:“Et中有黑影,初无定在,即所谓三足乌者 也。”¨¨又以为代表三足乌。如今有学者也把这个 点或线条看得太实在,说象征太阳黑子,则有点近乎 玄想,把古人科学水平想象得太发达了。他们的理 解都不符合造字时期的结构意义,把“·”看得太神 秘。实际上不管是一个点也罢,还是一条线也好,都 不神秘,都没有具体而实在的象征意义,只是一个填 空符号。 和“日”字类似,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在 “口”字形的结构中往往加上一个点。如“井、习、 豆、喜、良、享、松、者、丰”等字,都存在于“口”字形 中加“·”和不加“·”的形体区别。即使在由一个 线条划分出的两个“口”字形或由交叉的线条构成、 划分的几个小的“口”字形状,古人也往往在它们各 自的中间放一个点。如“事”是在竖线划分的两个 “口”字形中加入两个点;“胃、果、书”中的“田”字 形,分别在周朝和战国时期有加上四个点的结构; “鬯、惠”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出现在上部的几个 口字形中加上点和不加点的字形。另外,即使不是 “口”字形,只要几个线条中的空缺比较大,古文字 就有放人点的可能。如甲骨文“又、生”和金文的 “亚、尔、任、者、平”等字,都有使用这个填空记号的 结构和不使用这个记号的结构,从而形成读音意义 完全相同,只是结构不同的异体字。 甲骨文的“任”从人从工,“妊”从女从工,两个 字右边的“工”字旁的空隙比较大,结构显得松散, 到金文中就在“工”的竖线上加了个点,又逐渐演化 成一条短横,使“工”字旁演变成“壬”旁,会意字也 就变成了形声字。 “一”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填空记号,它主要用在 字形最上端的横线上头。如甲骨文的“示、天、元 (或兀)、正、辛”,从商朝到战国时期的“帝”,西周时 期的“百、商”,春秋战国时期的“正、不、下、言、富”, 战国时期的“旁”,等等,都有上头加“一”和不加 “一”的形态。唐兰先生曾经说:“除了形体的增繁, 笔画也有这种倾向,例如:上面有一平画的字,总是 再加上一短画⋯⋯所以‘元’字古文即‘兀’字, ‘天’字在卜辞里也一样可以再加一画。”¨引已经比 较全面地总结这种记号的使用规律,只是没有指明 它们作为记号的作用而已。“一”还可以用在字下 部。如战国盟书的“不、大”等,都有下面加“一”和 不加“一”的结构。“一”作为填空符号还可以上下 重叠形成“=”形,或者并列形成“一一”形。如甲骨 文“典”字和金文郁香的“郁”字的下面就可以填充 进“=”形,金文的“奠、其”和战国古文中的平字下 方则铺垫了“一一”形,这些内部对应的同一组的 一24一 字,它们各自的意义原来完全相同,并没有区别,但 有的原来属于同一个字的异体字后来则分化开来。 如元和兀、辛和_辛、不和丕、大和太等,成为意义有联 系而又有区别的两个字。 由于前人没有完全意识到记号的存在,或者对 记号的认识还不明晰,就出现把它们同其他线条或 笔画混为一谈,错误地以为记号是一个独立的字或 有意义的符号的情况,并且这种认识从古到今还非 常普遍。如《说文解字》二(上)部:“帝,谛也,王天 下之号也。从上束声。古文诸上字皆从一,篆文皆 从二。二,古文上字。辛、示、辰、龙、童、音、章皆从 古文上。”¨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结合古今文字的 结构变化,为许慎的分析补充了字例。但他说:“然 则古文以一为二(冯玉涛按:即上字),六书之假借 也。”H4o虽然清朝的桂馥、严可均和王筠诸位《说文 解字》的研究者都认为“辛、示、辰、龙、童、音、章皆 从古文上”这一段话不是许慎的原文,而是后人加 上去的,但是,我们从《说文》原文中“古文诸上字皆 从一,篆文皆从二”的说明中,还是能够看出许慎认 为“二”就是古文“上”字,把添加的记号和横线构成 的“二”当成了一个整体看待。另外,即使事实真的 像桂、严、王诸家所说,“辛”以下十二个字是后人加 上去的话,那么,这也同样说明许慎以后很多学者都 认为“一”上的短横线不是添加上去的填空符号,而 是一般线条、笔画,他们这种看法和许慎的认识也完 全相同。许慎能够通过古今文字的比较,发现它们 结构变化的规律,在当时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发 现,但由于他没有明晰的、系统的记号理论,他以后 的学者没有记号的概念,都以为添加的填空记号和 原来的“一”共同构成一个“上”字,则是错误的认 识,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情,段玉裁由此得出古 文以“一”为“二”属于六书的假借的结论,也不足 为据。 “l”同样是古文字中普遍的一个填空符号,常 用在一个字形下面竖线的一边或两边,起到使字的 重心稳重、结构紧凑的作用。如果是在字的一边填 充一条竖线,那么这一条线一般就只放在字的右下 方;如果添加两条填空竖线,则在主体线的两端各放 一条,这是古文字使用这个填空记号的普遍规律。 如“保”字原来从人从子,字的右边本来是一个 “子”字,后来由于“子”旁的下面显得空虚,就在右 下方加上一条竖线,或者在其下方加上两条竖线,发 展变化,使“子”变得像个“呆”字。 又《说文》云:“俞,空中木为舟也。从△从舟从 lJ。lJ,水也。”¨纠根据许慎的解释,“俞”字是一个 会意字,但我们看“俞”字在金文中较早的结构,则 是从舟余声的形声字,并非会意字。由于声符“余”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称之为字记号。如“年”字,《说文》云“谷熟也。从 禾千声”"¨是一个形声字,但从隶书开始写作 “年”,形符和声符都被破坏,既看不出读音,也看不 出意义关系,整个字就成为一个记号。再如“风”本 来作“凰”,从虫凡声;“凤”作“凤”,从鸟凡声,简化 以后两个字的形符和声符都没有着落,整体也就成 为一个记号。在现代简化字中,原来的象形字、指事 字、会意字、形声字由于形体的巨大变化,很多变成 了字记号,特别是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更是如此。 如又、手、毛、高、京、犬、牛、羊、人、大等等,其本身基 本上都成为记号,实际上都是字记号。 还要注意的是,只有作为单个字的时候,字记号 才能存在,一旦它们进人合体结构以后,就不能说还 是字记号。这是由于原来的字记号在合体字中代表 一个意义或声音,可以作为声符或者形符使用,而不 能够作为字记号对待,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会使一系 列结构相应的字得以类化或者简化。如“齐”字在 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字,隶书中已经看不出象形的 意味,字形也说明不了整齐的意义,简化字又对它大 幅度俭省,所以独立的“齐”字在今文字中就是一个 字记号。但当“齐”作为偏旁进人合体字“挤”、 “剂”、“济”、“哜”、“齑”、“跻”等形声字中以后, “齐”就是声符,而不是记号。 (四)今文字记号的归类、整理 依据上面所分析的今文字记号的层次,对混同 而来的记号进行简单的归类、整理。 “又”本来是象形字,古文字中像人右手的样 子,从隶书开始,就变成非象形符号,而是一个字记 号,可以独立使用。在简化字中,“又”又经常作为 混同、类化的旁记号用在其他字中。如:汉(漠)、叹 (嗅、欺)、艰(鞭)、难(骓);欢(敬、膳)、观(靓)、劝 (勘)、权(槿);对(封);鸡(鹦);仅(馑);邓(郅); 树(榭);戏(威);轰(毒);聂(磊);凤(凰);双 (整);叠;桑。 “义”是古文字中就已经出现的一个记号,在今 文字中保留了下来,并且使用范围更大。字例有:风 (凰):枫、疯、讽、砜等;冈(罔):刚、钢、纲、岗等;区 (匾):驱、躯、岖、呕、欧、怄、鸥、沤、殴、讴、瓯等;齐 (奔):剂、济、哜、赍、挤、齑、跻、霁、鲚、荠等;这 (这);囟。 “+”作为旁记号使用,主要是混同、类化其他 表示意义或声音偏旁的代替记号。如:枣(寨)、搀 (挽)、谗(谶)、馋(镜)等。 “、/”是简化字中新出现的一个代替记号,通过 混同的方法把隶书、楷书中各自不同的偏旁类化成 一个记号,所以,它代表的对象比较多。字例有:单 (罩):弹、掸、郸、惮、殚、瘅、箪、阐、蝉、婵、禅等;夹 一30一 (爽):峡、狭、侠、硖、荚、颊、郏、浃、铗、蛱等;来 (束):莱、崃、徕、涞、赉、铼、睐、楝等;亚(亚):哑、 垭、娅、桠、氩、痖、恶、垩等;丧(丧);伞(伞);啬 (啬):穑、墙、蔷、嫱、樯等。 “爿”本来是一个象形字,像床的样子,在楷书 以前包括楷书在内的书体中,主要用作声符,但在简 化字中,已经变成一个记号。字例有:壮、状、妆等。 “八”是简化字中出现的一个代替记号,主要代 替隶书和楷书中的三种形符和声符。字例有:协 (协)、胁(胁);办(辨);肃(肃)。 “lJ”是用在整个字的左边或左上角的混同符 号,代替的对象主要有:臣:坚(壁)、紧(紧)、贤 (黉)、览(宽);高:乔(需)。自:师(断)、帅(帅)、归 (蹄);良:养(藿)。 “、y”作为记号,在简化字中主要代替三种混合 意符或者意符与声符的混合部件。字例如:闳:学 (单)、觉(党、冕)、觜(鬻)、喾(暑)、鲎(鬣);嘲:誉 (罂)、举(翠);偈j:兴(典)。 “亦”本来是一个指事字,但在一些简化字中作 为记号使用,代替意符“缡”。字例如:变(爱)、娈 (樊)、恋(懋)、峦(街)、孪(牮)等。 “、y”是混同了“佥(众)”组字和“应(虑)”组字 的综合偏旁而产生的记号。《说文·厶部》云:“众, 皆也。从厶从阴从从。”¨21简化字中用记号混同了 意符“阴”和“从”。又《说文·心部》云:“应,当也。 从心,雁声。”E531简化字中把意符和声符的一部分用 记号代替。 “叉”是代替楷书偏旁而来的记号。其字例是: 圣(至):经、径、颈、茎等。 “*”绝大多数字中是大家经常所说的“草”字 头,作为意符使用,表示草类植物,但也可以作为记 号使用,代替楷书中的两种形符。其代替的对象有 两种,分别是:火火:劳(势)、荣(柴)、营(管)、茕 (畿)、莹(釜)、萤(蛰)、荧(荧)、茔(些);竹:节 (筛)。 “云”作为独立的字表示云彩的意思,在“罢”字 中作为意符使用,但在简化字中作为偏旁的时候,则 成为代替记号,混同了至少6种偏旁。如:会(畲): 绘、烩、荟;尝(耆);虽:偿(偾);曾:层(盾);重:动 (勤)、恸(恸);宣:坛(埴)。 “米”简化字中既可以作为意符使用,表示米类 或和米相关的意义,但也作为记号使用,代替了楷书 中的三种意符。例如:娄(娄):楼、搂、篓、蒌、嵝等; 断(断);渊(渊)。 “匕”在简化字中除了作为独立的字继续保留 匕首的意义以外,在一些字形中作为记号使用。例 如:仑(命)。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夕”作为独立的字表示晚的意义,在简化字的 结构中作为代替记号使用。例如:罗(罹)。 “巳”在犯、范等字中作为声符使用,但在个别 简化字中则是记号。例如:仓(翕)。 (五)古今文字记号的区别 从上面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运用--Z.十个记号, 就能够使很多字得以简化,既使它们书写快捷,又使 它们泾渭分明,对于交际与阅读,产生了很好的 效果。 比较古今文字的记号,我们发现它们主要在两 个方面产生了变化:一是数量有所发展;二是性质有 所变化。 1.整个古文字时代的记号总共有lo个左右,而 今文字时代的记号除了上面所举的涉及的字比较 多、作用比较强的记号以外,还有关(郑)、力、习、 工、厶(勾、台)、p、舌(辞与群、肄、适与逋、乱与乱、 栝与梧)、乙(乩、轧)、一、业、台(辞与醉)、龙、去 (罢)等作用比较弱的记号,记号的总数将近30个, 远大于古文字记号的数量。 2.今文字的记号出于简化文字结构和区别不同 字的双重需要而产生,和古文字的记号的性质、特点 就有所不同,突出了区别性和简易性,发展出类推 性,保留了模糊性,放弃了古文字记号的装饰性 特点。 记号记号,就是标记符号,是此物与彼物、此字 与彼字的区别标志,所以,区别性是一切记号的基本 属性。文字的记号也不例外,也必须具备区别性的 根本特点。社会在发展,书写要快捷,汉字得简化, 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主流。但是,汉字结构并不是不 受约束地越简单越好,简化必须有条件、有前提。它 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字的意义,使简化以后的字在结 构上各有所司,在形体上使各自意义的区别能够一 目了然,尽量适应文字作为视觉符号的性质。记号 正好具备了直接区别文字结构的功能,不同的记号 加在相同的根字上面,同一个记号加在不同的根字 上面,都会产生不同的字,从而区别或者造就不同的 意义。如“仑”与“仓”分别从“龠”和“翕”简化而 来,各自简化的幅度都很大,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清 楚,不至于混淆。再如“誉”从“罂”简化来,但并没 有造成和其他字——如“誊”——的混淆。“句”从 弯曲得到意义,但句子和具体的弯曲物品终归不同, 于是,就用记号“厶”代替“口”旁,造出“勾”,使两 个字各有专业,形体各别。 记号既然是为了简化的需要而大量发展、广泛 使用的,其本身必须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书写的特 点,才能满足简化的需要,所以,记号的笔画数量都 很少。不要说作为笔画使用的记号实际就是一个笔 画,就是很多旁记号大多也只有二三笔,多数字记号 也不外乎五六笔,总之,简化字的记号都具有简易性 的特点。 类推性是今文字特别是简化字新发展出的记号 特点。今文字包括简化字在内,是在以前的文字基 础上发展出的结构,它们的记号以过去的文字结构 为基础进行提炼、概括而产生,加之汉字数量繁多, 阵营庞大,不可能为每一个字专门建立和设计一个 记号,因此今文字的记号具有类推性、概括性的特 点。只要来自同一个形符或者声符,一般可以通过 类推的方式建构一系列的字,做到举一反三,提纲携 领。如“务”简化为“劳”,是把“火火”类化为“斗”,由 此类推,凡是从“火火”的意符都可以概括为记号 “*”,从而使用记号产生荣、营、莹、茔、萤、荧等字。 与此类似,其他的记号大多也都有类推性的特点。 但是,类推性也是有前提、有条件的,它必须以区别 性为前提,不能破坏了记号最根本的特征——区别 性。如声符“萑”不论在字的左边还是右边,大多数 情况下都能够用记号“又”代替它,形成一半是记号 一半是形符的观、权、劝等字,但不能由此类推所有 的声符“藿”都可以用记号“又”代替。如把“灌”和 “鹳”中的声符也用“又”代替,就有可能把“灌”改 造成“汉”,把“鹳”科隆成“鸡”,这样就和从“漠”而 来的“汉”没有区别,使“鹳”和“鸡”毫无两样,破坏 了记号的区别性特征。再如,由于用记号“又”代替 了“馑”字的声符而造出“仅”字,就类推出这个声符 在任何字中都可以用记号“又”代替的结论,从而把 “槿”也简化为“权”,把“鄞”简化为“邓”,这样的推 理显然不成立,因为它使“槿”和“槿”、使“鄞”和 “酆”在简化字中没有区别,破坏了记号的区别性特 征。同理,不能够因为把“鹦”的声符“奚”和“槽” 的声符用“又”代替,分别造出“鸡”和“权”,类推而 把“溪”处理成“汉”,把“罐”处理为“驭”,这样必然 使汉水和溪流没有区别,欢实和驾驭混同一体。 和类推性相关,模糊性是今文字记号的又一个 特点。模糊性是古文字记号就具有的一个特点,这 个特性在今文字中虽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但得以 保留下来。今文字特别是简化字由于大量使用混同 的手法,撷取一些形符或者声符神似的形式,把不同 的结构概括、类化为同一个记号。从历史的运动的 过程看,这一类记号具有多个源头;从共时的静止的 角度看,它们又有模糊性的特征。如我们前面所分 析的记号“又”,至少混同了14个形符或者声符。 对每一个单个的形符或声符来说,“又”记号具有类 推性。如对于声符“藿”而言,无论在字的左边还是 右边,在一部分字中用记号“又”代替它,从而把觏、 勃、榷等字分别简化为观、劝、权,同时,这个记号又 一31—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混同了部分字的形符车、耳、鸟、田、双等和一部分字 的声符奚、堇、登等,从而简化出轰、聂、叠、凤、鸡、 仅、汉、难、艰、登等字,使简化字中的记号“又”具有 多重代替对象,具备模糊性。 总之,今文字的记号具有四个特性:第一,区别 性;第二,俭省性;第三,类推性;第四,模糊性。这些 特点既和古文字的记号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 方面。 五小结 古今文字比较普遍地使用了记号,特别是简化 字中更是大量地使用记号,很多独体字本身就成为 一个记号,不少原来的会意字变成一半是记号一半 是意符的结构或者成为全部由记号构成的结构,很 多原来的形声字成为一半为记号一半为声符或者一 半是记号一半是形符的结构,这些结构严重地冲击 了传统的六书理论,使许许多多的字不能用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结构去分析。考虑到隶书以后的今文 字脱离开象形化、线条化的发展轨迹,进入了完全的 符号化、笔画化的发展方向,考虑到今文字大量使用 记号的事实,我们认为今文字特别是简化字的结构 形式已经成为记号化的文字,对于隶书、楷书特别是 简化字而言,需要建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六书理论 的新汉字结构理论。由唐兰先生最早提出,经过陈 梦家、裘锡圭诸位先生修正的三书理论,是在六书理 论的基础上,依据古文字的构造方式得出的理论,它 虽然有别于旧的六书说,但是是否适合今文字,特别 是能不能适合现代简化字,仍然有讨论的必要。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 [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 【4]龚煌城.西夏文字衍生过程的重建[J].边政研究所年 报,1984,(15):287. [5]杨占武.西夏文字中的名动派生字[J].宁夏社会科学, 1992,(3):9—20. [6]冯玉涛.西夏文形意字浅析[J].宁夏社会科学,1995, (4):27.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37. [8]徐锴.说文解字系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307. [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302. [10]王筠.说文句读(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872. [11]王筠.文字蒙求[M].北京:中华书局,1983.8. [12]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一32一 13l—132. [1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7. [1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 [1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76. [16]郭沫若.沫若文集(十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334. [1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7. [1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306. [19]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77. [20]郑珍.说文新附考(二)[M].北京:中华书局, 1985.262. [2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17. [22]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2.62. [2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18. [2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 [25]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481. [2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68. [2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85. [2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85. [2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64. [3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64. [3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67. [3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310. 【3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7. [3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7. [3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314. [3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259. [3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29. [3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78. [3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1. [4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1. [4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1. [4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1. [4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93. [4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93. [4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5. [46]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6. [4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75. [48]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293. [4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5. [50]张自烈.字汇·字汇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621. [5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46. [5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8. [5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6.217. 【责任编校岩宏】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记号、记号的使用与汉字的记号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