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婴儿发育

2018-02-01 50页 doc 126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婴儿发育婴儿发育 预防孩子睡偏了头 孩子出生后,头颅都是正常对称的,但由于婴幼儿时期骨质密度低,骨骼发育又快,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总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受压一侧的枕骨就变得扁平,出现头颅不对称的现象。 1岁之内的婴儿,每天的睡眠占了一大半甚至2/3的时间,因此,预防小儿睡偏了头,首先是要注意孩子睡眠时的头部位置,保持枕部两侧受力均匀。另外,孩子睡觉时容易习惯于面向母亲,到喂奶时也把头转向母亲一侧。为不影响孩子颅骨发育,母亲应该经常和孩子调换睡觉位置,这样,孩子就不会把头转向固定的一侧。 如果孩子已经睡偏了...
婴儿发育
婴儿发育 预防孩子睡偏了头 孩子出生后,头颅都是正常对称的,但由于婴幼儿时期骨质密度低,骨骼发育又快,所以在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果总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受压一侧的枕骨就变得扁平,出现头颅不对称的现象。 1岁之内的婴儿,每天的睡眠占了一大半甚至2/3的时间,因此,预防小儿睡偏了头,首先是要注意孩子睡眠时的头部位置,保持枕部两侧受力均匀。另外,孩子睡觉时容易习惯于面向母亲,到喂奶时也把头转向母亲一侧。为不影响孩子颅骨发育,母亲应该经常和孩子调换睡觉位置,这样,孩子就不会把头转向固定的一侧。 如果孩子已经睡偏了头,家长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纠正。若孩子超过了1岁半,骨骼发育的自我调整便很困难,偏头不易纠正,影响孩子的外观美。 婴儿嗅觉发育里程碑 正如孩子喜欢某些图案和声音一样,他对味道和气味也十分敏感。当他闻到牛奶、香草、香蕉或者糖发出的香味时,他会深呼吸;但当他闻到酒精和醋的气味时,他会扭头。到第1周周末时,母乳喂养的婴儿会转向自己母亲的乳房衬垫,而对其他母亲的乳房衬垫没有反应,这种与雷达类似的系统有助于指导孩子的喂奶时间,警告他远离可能造成伤害的物质。 婴儿对触摸和包裹的方法十分敏感,他会舒服地蜷缩在法兰绒做的包袱里,蹬开粗糙的纱布包裹。用你的手掌轻轻拍他,他会放松而安静;如果你抱他很不认真,他会反抗并哭泣;假如你轻轻抱他并摇动,他会安静并集中注意力。抱、轻拍、摇动和抚摩可使烦躁的他安静,这也是你向他传达爱的一种信号。在他可以理解你说的话以前,他会通过你的触摸方式理解你的脾气和感觉。 满月时的嗅觉和触觉发育里程碑: 喜欢甜的味道; 避免苦或者酸味; 辨认自己母亲的乳汁气味; 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 不喜欢被粗鲁地摸抱。 孩子为什么喜欢咬人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岁左右的幼儿经常无故咬人。不是咬了妈妈的胳膊,就是咬了阿姨的手。年轻的父母可能会为之惊慌失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了解一下一岁左右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就可以发现,原来因为幼儿语言发育尚不够完善,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情绪焦急就产生了无故咬人。 一到一岁半的幼儿,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语言也有了一些理解,开始用言语与人交往。但对语气的理解还非常肤浅,更多地是按别人的表情领会,能说出的词,常常是单音重叠,如“笛笛”、“汪汪”、“喵喵”,且常用一个词代表整个句子,如我肚子饿了,幼儿就指着肚子告诉妈妈:“肚肚”、“饭饭”等等。这时期小孩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大人也不能完全明白孩子的要求,孩子想要什么又说不清楚,心中焦急,便朝身边的人咬去,这实际上是小孩发脾气的一种表现。 面对小孩的咬人,不必惊慌,要时时细心观察,弄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满足他合理的要求。 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一岁左右的孩子啃甲、吮指甚至咬人等,其实是孩子正处于心理发育的肛口期,口咬会使孩子产生快感,获得心理满足。 此外,孩子咬人很少是攻击行为,对此应正确引导,淡化其啃、咬等行为,用新的兴奋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任何指责只能强化强化错误,适得其反。 宝宝学爬 两大重点牢记心 爬行训练是强壮体魄,完善大脑功能的重要行为训练,在宝宝学爬的过程中,以下两大重点是不容忽视的。 重点一:学爬时机和方法 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 7个月: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提醒: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重点二:父母对宝宝学爬的引导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把一面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镜子(不会打碎的),或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或简单的变脸图形等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这些镜子或图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训练其灵活性。 这种不断转换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宝宝认识周围不同环境的机会,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鲜艳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引导适龄宝宝“开步”有诀窍 孩子从卧位到立位,已有一些转变重心的尝试。当孩子爬行熟练时,他将会爬到各类家具的边沿以便扶着站立,他最初扶物站立时,可能还不会坐下,应教他如何学会低头弯腰然后坐下。 办法是把玩具安放在近脚一侧的地面上引诱他,让他低头弯腰去抓,即使是一手抓住家具的扶手后蹲下,另一手伸出去抓玩具,也是进步。当孩子懂得低头弯腰去抓玩具后,接下去他将懂得不必依靠家具扶持,再接下去他将能靠自己力量站立和坐下。此后再教他如何从低矮的床上爬下来,办法是告诉他后退爬到床边,即停止,然后抓住他的脚,让他慢慢地挪动下床直到脚着地并能站立,反复练习,他就会掌握下床的方法。因为人的行走是用两条腿交替向前迈步,每迈一步都要变换重心。以上这些训练尚属于最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大人可以站在小孩的后方扶住其腋下,或在前面搀着他的双手向前迈步,练习走。婴儿拉着大人的手走,同自己独立走完全不同,即使拉着他的手走得很好,可是自己走就不行了,拉手走只能用于练习迈步。时机成熟时,设法创造一个引导孩子独立迈步的环境,如让孩子靠墙站好,大人退后两步,伸开双手鼓励孩子,叫他“走过来找妈妈”当孩子第一次迈步时,你需要向前迎一下,避免他第一次尝试时摔倒。反复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学会走路了。 婴儿学步要注意 婴儿开始学步走时,不要给他穿袜子,因为会滑倒,身体很难保持平衡;每次训练前让他排尿,撤掉尿布,以减轻下半身的负担;选择一个摔倒了也不会受 伤的地方,特别要将四周的环境布置一下,要把有棱角的东西都拿开。父母还应注意每天练习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总之应根据自己婴儿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 让婴儿用手抓饭日后不挑食 1岁左右的婴儿在吃饭时,很喜欢用手去抓饭。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大多父母都习惯于遏止他们,认为这样做既不雅观也不卫生。 而一些育儿专家则指出,父母最好不要限制婴儿的这种做法。只要将他们的手洗干净,就可让他们用手抓食物进食。 对于1岁左右的婴儿,进食的关键是愉快地吃饭,熟悉食物,甚至可以“玩”食物。这样,不仅可带来诸多益处,还利于婴儿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因为学习吃饭也是在培养一种兴趣,婴儿通过用手抓、拿食物可初步让他们认识食物,并掌握食物的形状和特性。 研究专家认为,实际上本没有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只是在于他们对食物的接触次数是否频繁。只有反复接触,才能使婴儿对食物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好感,以致将来不出现挑食的习惯。 另外,用手抓吃食物带来的愉悦感,也会使婴儿更喜欢学会自己动手进食,并增强进食的自信心,并促进食欲。 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 正常运动发育的进程是以脑形态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神经纤维髓鞘化的时间与程度为基础的,有一定的规律,同时还需要骨骼和肌肉的参与,因而运动 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全身的发育密切相关。 运动的发育主要遵循以下规律: (一)头尾规律 小儿总的动作发育方向是从头至脚,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最早是头部的动作,先会抬头,再会转头,以后开始翻身,6个月左右会坐,在后是手臂和手的运动,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腿和脚的控制。 (二)由近及远 动作发育的先后以躯干为中心,越接近中心部位(身体中轴)的动作发育越早,而离中心较远部位的动作发育相对较晚。以上肢为例,先是肩部和上臂动作的发育,接着是肘、腕部,最后手指动作的控制能力才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三)先大肌肉动作,后小肌肉动作 粗大动作的发育先于精细动作的发育,如先是抬头、翻身、起坐等躯体大动作,手指的抓、捏等精细动作继后之。 (四)先整体动作,后分化动作 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动作。如对于1、2个月的小儿,若将其脸用手帕盖住,则小儿表现为全身的乱动,到了5个月的时候,小儿可表现为双手向脸部乱抓,但不一定能拉下手帕,而到了8个月时,即能迅速而准确地拉掉手帕。 (五)先正面动作,后反面动作 先能俯卧时抬头,而后才能仰卧时屈颈,先学会向前行走,再学会倒着走路,先能抓取物体,以后才是有意识地松手放开物体。 促进体格发展的婴儿儿歌操 婴儿被动操不仅可以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等的发育,还可以帮助和促进婴儿动作的发展。 体操,这么小的婴儿,怎么可能做体操,当然可以~只要有妈妈的积极辅助,有可爱歌曲的助兴,随着美妙的节奏感,摆动肢体,我们的第一套婴儿体操诞生了~ 预备—开始~ 预备姿势:让宝宝自然放松地仰卧在床上,和宝宝说说话,吸引他的注意力。 第一节 扩胸运动 分解动作 1.轻轻握着宝宝的两只小手,顺势拉起双臂,在胸前交叉; 2.慢慢拉起双臂,向左右两边伸展; 3.动作反复若干次,还原预备姿势。 搭配歌曲:《太阳当空照》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第二节 伸展运动 分解动作 1.将双手拇指放在宝宝掌心,其他四指轻握宝宝手腕,轻轻地将两臂向两侧拉平,掌心向上; 将宝宝的双臂慢慢拉起,前伸,掌心相对; 2. 3.再顺势上举,贴近宝宝的耳朵,掌心向上。 4.还原预备姿势。 搭配歌曲:《我有一头小毛驴》 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心里真得意,谁知哗啦啦啦,摔了一身泥~ 第三节 下肢运动 分解动作 1.双手握住宝宝的两条腿,慢慢地交替伸展膝关节,做骑车式动作; 2.慢慢将宝宝的一条腿向腹部弯曲,然后伸直,再换另外一条腿; 3.轻握脚腕,使两腿伸直,慢慢向上抬起,与平面成45?; 4.还原预备姿势。 搭配歌曲:《两只老虎》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第四节 翻身运动 分解动作 1.轻轻地把宝宝从仰卧转为俯卧姿势,从上到下抚触一遍; 2.用指头有节奏地在小屁屁上“弹跳”; 3.将宝宝的胳膊掂在胸前,让宝宝的小脑袋撑一会儿; 4.再将宝宝由俯卧姿势还原到仰卧姿势。 搭配歌曲:《三只熊》 有三只熊住在一起,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熊爸爸胖胖的,熊妈妈真苗条,熊宝宝非常可爱,唔呼唔呼,好棒啊~ 第五节 放松运动 分解动作 1.将宝宝的左臂、右臂、左腿、右腿分别上举45?,还原; 2.用手指轻轻地从头部到脚板,为宝宝进行抚触; 3.抱着宝宝,拍拍后背,结束。 搭配歌曲:《满天都是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正确区分“o型腿”宝宝 ?小腿怎么像“括号” 小婴儿的胳膊、腿,胖乎乎的像“藕节”,讨人喜爱。可是仔细看看,这小腿有弯儿,不直。可能您马上会想到:补钙、捆腿。其实,不必担心。小婴儿的小腿呈“o”形,是“生理性弯曲”,这和宝宝会站会走以后因为患有佝偻病的“o形腿”完全不同。“生理性弯曲”会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消失。 那用不用补钙呢,吃母乳的宝宝,钙是够的;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以后每天添加1~2滴浓缩鱼肝油,利用其中的维生素d帮助乳类中的钙的吸收也就行了。 至于“捆腿”,早就过时了,理由很充分。新生儿四肢呈屈曲状,是胎内姿势的延续,不必去强行“矫正”。如果非要把小胳膊、小腿拉直了,再用襁褓裹紧,打成“蜡烛包”,那就让宝宝受委屈啦。想想也是,在胎内还能自由地伸伸胳膊、踢踢腿,怎么出生后却受此“待遇”呢,~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被“捆”以后,位于肌肉、关节里的“本体感受器”受不到应有的刺激,智商会减分。 让小宝宝穿上舒适的连衣衫裤或睡袋式的衣服,自由的挥拳、踢腿,既健身又益智,更开心。 ?摇摇晃晃,两手举高高 刚学步,宝宝会两腿叉开着,胳膊高举着,这种姿势可以帮助宝宝掌握平衡,少摔跤。父母不必担心这种姿势会造成骨骼畸形。宝宝会走了,姿势也就顺眼多了。 有的宝宝胆小,怕摔跤,自己能走也要让大人牵着手,哪怕只牵着大人的一个手指头,也能壮胆儿。这时,重要的是练胆儿。家里在木地板上,户外在平整的地面上,面朝孩子,在离他2~3步的地方等着他,慢慢大人延长距离,宝宝就逐渐敢自己走了。 另外,最好别图省事,让“学步车”当陪练,那可练不出胆儿来。 正常的宝宝大约在1岁左右就学走路了。稍有延迟,也并非就是缺钙。学站,学走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天气暖和,穿的衣服少,腿脚利索;天气冷,穿的衣服多,行动不便。 当然,如果宝宝过了2岁,走路还跌跌撞撞,得找医生看看。 ?走路“怪怪的”,需把原因找 ?夹着大腿、脚尖着地 站着时脚不能放平,迈步时夹着大腿,脚尖点地,摸摸孩子的跟腱硬硬的,抓紧去神经科挂个号。“脑性瘫痰”的孩子,步态就是这么怪怪的。 当然,有的健康宝宝刚学走路时,也惦着脚往前冲,但是站立时脚能放平,跟腱也不是硬硬的,那只是学步时的“小毛病”。 ?走路像鸭子,左右摇摆 患“先天性髋关节脱臼”的孩子,走“鸭步”,这种病越早发现、早治疗,效果越好。 患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孩子,走“鸭步”。 ?有两种跛行,静卧最重要 第一种:宝宝在一次感冒后,突然跛行。很可能是“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医生若下此诊断,会叮嘱父母要让孩子卧床静养。父母要想方设法哄住、看住孩子,别下地。大约1周左右,这病就能好了。 第二种:孩子在下楼梯、跑、跳时“抻”了一下,俗话说“内了胯”,也就是髋关节受了点伤。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热敷之外,静卧是最重要的治疗。 ?2岁以后还是平脚 小婴儿的脚底板是平平的,会站、会走以后,足底的肌肉韧带结实了,逐渐显出脚弓。如果2岁多了,还没脚弓,可以做做以下的练习:惦脚尖走路、坐在小凳上用脚趾勾起地上的筷子、铅笔、乒乓球等。每次玩3~5分钟。 婴儿长牙 宝宝出牙一般是在4,7个月之间。宝宝在4个多月后,开始流口水,第一颗牙就在这个时候冒出来,位置一般在下牙床中间。 在宝宝所有的身体状况中,拥有健康的牙齿是很重要的。牙齿可以帮助宝宝咀嚼食物;当他开始学说话时,牙齿决定了他的咬字和发音;牙齿还影响着宝宝上腭的生长。 正常情况下营养好、身高和体重高的宝宝,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低的 宝宝牙齿萌出早;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热地区的宝宝牙齿萌出迟。 牙齿影响人一生的健康,小小的牙齿背后可是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哟~妈妈们,为了更好地呵护你的宝宝,快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吧~ 让宝宝心灵手巧的玩法 宝宝手的动作训练按照婴幼儿手的动作发展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训练: 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天里,总是紧握小拳,有人用手指去触动他的手时,他立即产生握持反射,这是不学而能的天生本领。这时可训练他的手,抚摸他的每个手指。因为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感觉是皮肤感觉。这样做可以刺激手部皮肤感觉的发育。 宝宝的小手动作的阶段训练 婴儿二三个月时,手就有了抚摸动作,经常抚摸被褥、亲人、玩具,偶尔碰到什么东西就抓住不放。 这时手的动作还不受意识支配,眼和手还不能配合,手的动作没有方向和目标。这一阶段可有意识地拉他的手,让他摸摸妈妈的手、脸、衣服或玩具等。 三四个月的婴儿,此时喜欢看球棒之类,可以让其自由抓握。 到四五个月时就应注意锻炼孩子的手、眼的协调能力和五指的分化,应让婴儿随意自主地抓物,经常按摩孩子的手指,并让他自由地玩纸、撕纸,训练其敲打、换手、换掌、招手、摸索等动作。 六个月以后,可逐渐训练孩子手指的技能,这时摆弄物体成为婴儿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如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拿捏物体。把小玩具从盒子里拿出来,再放回去。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要让孩子尽可能投身于外界环境,如玩土、玩沙、用手接触外界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宝宝是从吃手开始长智力的 很多宝宝出生两三个月,最爱做的事情是“吃手”。通常新生儿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其大脑尚不能指挥自己把手放入嘴中。到2个月至3个月时, 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儿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 宝宝是从吃手开始长智力的专家说,婴儿与幼儿吮吸手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婴儿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他们看似玩耍,其实是一种学习,是婴儿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的标志之一,家长不要轻易打搅孩子的快乐。 起初宝宝只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1个手指。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李义民说,从笨拙地吮吸整只手,发展到灵巧地吮吸某一个手指,这说明婴儿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有提高。 吮吸手指动作,促使婴儿手、眼协调行动,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嘴来了解外界,婴儿认为手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细心的父母还会发现,孩子在吮吸手指的时候,通常是非常安静,不哭也不闹。李义民说,实际上有时婴儿还以吮吸手指来稳定自身的情绪,这说明婴儿吮吸手指对他们的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婴儿吮吸手指,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父母们需要做的是经常保持婴儿小手干净以及口唇周围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 随着婴儿动作的迅速发展,他们逐步学会自由地坐、爬、站等,手指的动作也愈加精细,当长到能单独玩玩具的时候,孩子吮吸手指的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如果孩子的行为还是过于频繁,父母可以尝试把玩具放入他的手中,逗引他摇动、摆弄玩具,或者把婴儿的双手占住,使他无暇去吮吸手指。而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然经常吮吸手指,那就是医学上所谓的“吮癖”了,可视为一种不良行为,需细心了解形成原因耐心纠正。 婴儿触觉发育 触觉是宝宝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丰富的触觉刺激对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爸爸妈妈应该多与宝宝接触,这样不但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为宝宝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我们将通过如下8个要点对幼儿触觉有一个全面了解,以便更好地促进宝宝的触觉发育。 要点1:触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也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触觉是新生宝宝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透过多元的触觉探索,有助于促进动作及认知发展。因此,良好的触觉刺激是宝宝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宝宝从出生后就需要持续的触觉刺激,通过爸爸妈妈的拥抱与抚摸,宝宝可以获得满足感和舒适感,产生被爱和安全的感觉。 触觉系统首先感应到的部位就是皮肤,每个人的皮肤接受程度不一,传递信息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给予感觉刺激必须因人而异。 要点2:胎儿就已经有触觉 触觉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感觉之一,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有触觉了。当妈妈抚摸肚子时,胎儿就可以感觉得到。一般来说,胎儿到了7周大左右时,口腔就开始对外来的触觉刺激有所反应,并能通过皮肤感觉周围的环境。而另一个较早成熟的系统则是控制平衡感的内耳系统,胎儿亦可通过该系统接受母体摇动所传来的刺激。 由于早产儿出生的时间比较早,错过了在妈妈肚子里最后发育成熟的时机,因此对外界的刺激显得比较敏感。建议妈妈每天在固定时间给宝宝一定的肌肤刺激,以促进触觉能力的发展。 Touch Your Baby 1-握住宝宝的上臂,由臂膀开始,缓缓向手腕方向轻压触按。 2-举起宝宝的手臂,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做旋推按摩。 3-握着宝宝的小手,以掌心轻轻擦过手背。 要点3:新生宝宝触觉发展 在宝宝出生后,其触觉发展会逐渐扩展。在0,2个月大时,其触觉发展主要以反射动作为主,这些反应都是为了觅食或自我保护。等到3,5个月大时,宝宝可以将反射动作加以整合,利用嘴巴与手去探索,并感受到各种触觉的不同,开始懂得做简单的辨别。等到6,9个月大时,宝宝的触觉发展已经遍及全身,会用身体各个部位去感受刺激、探索环境。等到10个月大之后,宝宝的触觉定位越来越清晰,开始分辨出所接触的不同材质。 爸爸妈妈拥抱初生宝宝,这是建立亲密接触的良好开始。宝宝出生后要面对不同于子宫的全新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的无助之感。如果多将宝宝拥在怀中,让他感受温暖的肌肤接触、聆听熟悉的心脏跳动,自然能降低适应新环境的焦虑。 要点4:触觉刺激的好处 通过对皮肤的抚触刺激,可同时刺激到宝宝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而产生整合和成熟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宝宝的成长来说,爬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可获得丰富的触觉刺激和经验。在爬行的过程中,宝宝的大脑还会将所接受到的刺激加以整理、比较,进而促进脑部发育。 Touch Your Bady 1-针对每一根脚趾指头,由根部往顶端揉捏。 2-按压每根脚趾头,并轻轻往上拉。 3-将拇指放在宝宝的脚底,从脚跟往脚趾的方向推按。 要点5:触觉VS本体觉 本体觉主管肌肉、肌腱、关节、韧带、骨骼等身体组织的综合动作,有助于统合触觉与前庭觉的感觉讯息。宝宝会通过本体觉与触觉的接触,了解到手或脚伸出去后还可以收回来,进而学会控制身体四肢。良好的触觉经验有助于本体觉的发展,能让宝宝日后的各项动作更加熟练。 要点6:触觉VS前庭觉 前庭觉主管身体平衡、动作的速度感、身体的空间概念等,能感觉到头部位置的改变及维持身体姿势,同时也会影响眼球、头部、四肢的运作,因此与宝宝的动作、平衡及协调等能力有关。 在爬行时,宝宝需要运用手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颈部的支撑力,而且会通过触觉刺激去认识周围的环境。因此,当宝宝拥有良好的触觉经验之后,也有助于刺激前庭觉,增强平衡感和动作的敏捷程度。 Touch Your Baby 1-从宝宝的肩膀开始,由内往外按摩。 2-用手掌在宝宝臀部以画圆的方式按摩。 3-从宝宝的双腿开始,由上往下按摩。 要点7:触觉失调的影响 触觉发展状况会影响宝宝的区分和辨别能力。凡是触觉敏感的宝宝,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力都比较差,甚至对轻微的碰触也产生负面情绪。这类宝宝比较黏人、怕生,进而可能出现许多令人费解的行为。而触觉迟钝的宝宝则比较笨拙,大脑 的分辨能力比较弱。这类宝宝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容易跌跌撞撞,无法有效保护自己。 通过触觉传递给大脑的讯息,对情绪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爸爸妈妈经常给宝宝轻柔的安抚,就能让宝宝产生安全感,不仅情绪比较稳定,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反之,如果宝宝接触到的是负面的触觉刺激,则会造成情绪不稳,长大后也变得容易紧张、神经质。 要点8:主动提供触觉刺激 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需要接受多样的触觉刺激。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宝宝一些拥抱和触摸,一方面传递爱的讯息,一方面增加宝宝的触觉刺激。可以用不同材质的毛巾给宝宝洗澡,让宝宝接触多种材质的衣服、布料、寝具等,给宝宝不同材质的玩具玩。 在大自然里有许多不同的触觉刺激,那是一般家庭环境所缺乏的,如草地、沙地、植物等。父母不妨多找机会带宝宝外出,充分接触大自然,这对触觉发展大有帮助。 Touch Your Baby 1-用一只手以顺时针方向在腹部画圆按摩。 2-用手握住宝宝的双脚,轻轻往下捏压。 -双手由胸部中央向外按摩。 3 婴儿多运动将终身受益 最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三岁大的儿童也可能存在运动不足的问题,婴儿运动不足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发育、成年后冒很多患病的风险,甚至对心理的发育、行为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最近的一次对学龄前儿童运动量的严格跟踪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三岁大的儿童平均每天的运动量只有20分钟,远远低于在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科学家们所推荐的运动量。最近《柳叶刀》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来自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们召集了78名儿童志愿者。在一周的时间内,这些三岁的儿童每人都佩戴一个”加速计”——系在腰带上的火柴盒大小的监测器。 这个加速计从孩子们起床时就开始戴上,一直到他们上床睡觉为止。该设备可以一分钟一分钟地记录下孩子们的运动情况,而且也能记录所消耗的热量。根据计算,这些孩子一天大约消耗300卡的热量,少于科学家们所推荐的每天500卡。 面临孩子们摄入的热量和消耗的热量不均衡这个问题时,专家们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运动量不足。 “只有两种原因可以解释这个问题,运动量太小了或是吃得太多。但是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查发现,没有证据表明孩子们吃得太多。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吃得比以前多了,但是三岁左右的小孩吃得比以前更少了。”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约翰?梅里说道。约翰?梅里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一位生理学家。 “以前一个三岁大的婴儿吃得要比现在的孩子多25%,” 他说,“但是在最近的15到20年间,孩子们的运动量却在急剧下降。”研究发现,孩子们在每天醒着的9到10个小时的时间内几乎不怎么运动。“如果他们或许会不断地和父母或者和小伙伴们说话,但是如果他们只是休息或者睡觉的话,就会运动不足,无法使所消耗的热量超过他们所应该消耗的热量。”梅里说。 这些孩子每天花在运动上的时间平均只有20分钟。运动的方式可能会让他们感到稍微有点热,稍微有点呼吸急促。比如绕圈跑步,和一个成年人保持同样的速度行走,以及大多数的户外运动等。梅里指出,看电视是运动减少的主要原 因。即使在户外,孩子们的运动量也远远少于以前。他说“现在更多的人选择自驾车旅行,有时候将孩子放进婴儿车推着他们走,其实,在很多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走一走。”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近来出自对安全的考虑。英国的一些地方当局禁止幼儿带球进入游乐场,其他的一些地方政府则禁止孩子爬树。梅里说,”这需要有一个平衡,或许我们把健康和安全的关系拉得稍微有点远了。” 专家们指出,运动量减少的危害不仅仅是肥胖。运动量大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得更好,科学家们猜测更多的运动可能会刺激大脑的活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人类营养研究中心的专家詹姆士?希尔虽然没有参与那项对三岁儿童运动量所作的跟踪研究,但他也表示“这种日益增加的儿童运动量少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英国,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行为方式上做小小的改变。” 梅里指出,其实让孩子们多运动并不困难,在没有电视的时候,小孩子们绝对不会盯着墙壁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肯定能够找到其他方式来获得乐趣。那时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他们仍然有丰富的想象力,关键是父母怎么引导他们。 脊柱,需要从小养护 从出生到1岁左右,是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形成的关键期,适时、适度的运动,促成生理性弯曲的形成。 脊柱,被称为支撑人体的大梁。出生时婴儿的脊柱还没有“生理性弯曲”,所以支撑的力量弱,婴儿的身体是“软绵绵”的。 从出生到 1 岁左右,是“生理性弯曲”形成的关键期,适时、适度的运动,促成生理性弯曲的形成。 满月后,练练趴 新生儿的脊柱好似英文字母 C字。头沉,脖子没劲,所以抱孩子不管“摇篮式”还是“靠肩式”都要托住头。特别是一起一放,别“闪着头”,起时先托起头,放时先放下头。 满月后,喂奶前可以让小宝宝趴一会儿。宝宝会努力仰头,一开始能坚持几秒钟就不错了,渐渐头仰起来的时间越来越长,可以东张西望了。 练习趴,有助于脊柱第一个生理性弯曲——颈前曲的形成。效果显而易见,脖子显得有劲了,把宝宝竖着抱,宝宝的头不再晃来晃去。 避免“早坐”、“久坐”;适时训练爬 “早坐”,是指宝宝才三四个月,就用枕头、被褥把宝宝围坐在床上,“窝”在那,驼着背,脖子向前探着。 “久坐”,是指家长把宝宝“固定”在一个地方,忙自己的去,宝宝坐久了,背就驼了。 “早坐”、“久坐”都会对脊柱第二个生理性弯曲——胸后曲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驼着背,心脏受挤压,呼吸也不畅。 一般,宝宝五六个月就会坐着了。坐会儿、抱会儿、躺会儿,常变换体位,避免疲劳。到半岁左右,就可以在较硬的大床上,或是在地板上铺块干净的毯子,训练宝宝爬着玩。 刚学爬,宝宝往往向后蹭,时时离不开大人的看护。还要为宝宝提供“零危险”的爬行场地。 迈开小脚丫,脊柱第三个生理弯曲——腰前曲形成 宝宝会站、会走以后,脊柱最重要的三个生理性弯曲就都形成了。全方位养护脊柱,可以使宝宝从小有健康的体态。 适度晒太阳,每天必喝奶,预防“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 避免从高处往硬地上跳。因为猛地一“蹾”,可能伤到脊柱。 培养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好习惯,最忌椅子和桌子不配套,或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早发现脊柱侧弯。让孩子立正,露出后背,若两肩一高一低,或逐节触摸孩 子的脊椎骨,某处偏离中线,要请医生检查。如确属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矫治。 你给孩子定期做健康检查了吗, 看医生时查什么 ?告知医生儿童喂养和发育史,包括是否为母乳喂养,何时添加了什么食物,婴儿何时能抬头、抓握、爬行、进行社会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母亲妊娠、分娩过程中有无发生异常等。 ?进行体格检查。如测量婴幼儿的体重、身高,进行行为神经测定(nbna)、智能发育指数(mdi)测定、运动发育指数(pdi)测定等。 ?新生儿疾病筛查。如新生儿听力测验等,必要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尤其是婴儿,体重、身高、智能及运动发育等指标需要以月为单位衡量。由于内脏功能尚未成熟,营养供需矛盾很大,婴儿很容易受到疾病和不良环境的伤害。所以,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由儿童保健医生监测其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时对父母进行指导等很有必要。 ,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 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7岁儿童每年1次。 婴儿游泳的必要性 胎儿整个生长发育处于羊水之中,新生儿具有天生的亲水性,很多刚出生的宝宝在水中游泳时快乐无比,一抱出水就满脸的不高兴,甚至啼哭。新生儿早期参加游泳训练,对于生理性黄疸早消退、生理性体重早恢复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一岁以内的婴儿,由于不能独立行走,水中游泳是宝宝最喜欢、最自然、最安全的一种运动,坚持家庭内一段时间婴儿游泳的宝宝,吃的饱、睡的香、长的快、长得高、免疫力强,一般不轻易患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1岁宝宝的行为标志:攻击 一岁的宝宝偶尔会用拳头和牙齿跟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交流”,这是许多妈妈的烦恼,生怕孩子长大会变得很暴力。然而专家解释: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另外,专家指出:对待一岁“暴力”宝宝,只有先应该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方法。 武力背后鲜为人知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如果他咬了其他小朋友,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只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为自己解释,所以对“他为什么要咬人,”一直让我们困惑。现在让我们一起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得不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贫乏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他正在学习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口腔发育的需要 专家解释说,一岁左右的宝宝,口腔内牙齿、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他很喜欢把东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帮他缓解口腔发育给他带来的不适。另外宝宝在学习说话的时候,也很喜欢把能抓到的东西放到口中,当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这仅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种方式。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得到准确的认识。 孩子的因果试验 很多爸爸妈妈都想知道,为什么一旦孩子们和玩具在一起时,就会出现可怕的哭闹声,为什么他们每个人拿到自己的玩具还不能安静呢,答案很简单,宝宝在玩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带给他乐趣之外,还意外的发现他的行为可以带来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会有事发生”。所以他总是不断尝试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事物。 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空间 一岁左右的宝宝,不能准确的把握空间关系。所以他经常会发现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挤到一个小空间里。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他会不自觉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对身边的小朋友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了。 宝宝正感到情绪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尿布湿了时,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孩子之间互相打闹。另外,一岁的孩子正在学习各项技能的时候,当他遭遇失败时心情会跟着变坏,打人的行为就很容易出现了。 爸爸妈妈的和平战略 对宝宝来说,打人和咬人只是他认识周围事物的一种平常的方式。所以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停止这种行为。而你所要做的是保证孩子的安全,让他在这些攻击行为中免受伤害。 告诉孩子“不” 当孩子行为可能发生危险时,你应该及时制止他。用最简单的语言清楚、严肃(但不是威胁)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会受伤的。”然后用把孩子的注意吸引到其他有趣的事情上,比如一个动画片。除此之外,在孩子烦躁想攻击别人的时候,可以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比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便处置,还可以教她使劲跺脚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教会孩子如果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边寻求帮助。 别让孩子从攻击中获得任何好处 宝宝并不是故意选择使用武力争夺玩具,而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生理特征。一旦他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利益——得到了他想要的玩具,那么他就可能把攻击别人和取得玩具联系起来。也就越来越喜欢用攻击的方式和人交流。 相对打人的宝宝来说,要更多注意受害的宝宝 当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小朋友时,最好给受伤的宝宝更多关注:吻一吻受伤一方的小伤口,询问他有没有问题。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欺负人的宝宝说:“不许咬人。咬人会让别人很疼。”如果孩子被别人咬然后又去咬别人的话,千万不要惩罚孩子。 多称赞孩子的好行为 当孩子没有依靠攻击而解决问题时,你应该多多鼓励他的这些行为,让他能意识到这才是对的。比如你可以表扬他的行为“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做孩子的好榜样 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如果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趾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他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别人这样做。 温柔地安慰孩子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比如走路、说话等等。这时需要你为他提供一些温柔的积极的安慰,以防止他变得暴躁。比如一个舒服的温水浴。孩子在洗澡时可以忘记之前的不愉快,再加上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给孩子们更大的活动空间 如果孩子像大海里的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玩耍。那你就不必对他们的互相攻击的行为产生惊讶了。因为这是必然的结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活动的空间过于狭小。 重要提示:爸爸妈妈不能做的三件事 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除了上面叙述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的事之外,还有些事是我们不能做的: 1、不要训斥打人的宝宝:宝宝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你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他感到莫名其妙。 2、不要因为孩子打人,就让他也尝尝挨打的滋味:孩子不会理解你的用意,他只会觉得你是在伤害他,最坏的结果可能让孩子不再信任你。 3、不要鼓励孩子报复打他的小朋友:如果“受害人”反过来去报复犯人”,那么最终的结果是“犯人”会越来越多。 让宝宝睡出清秀的五官 许多人都认为,宝宝的五官长像是天生的。一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基本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其实不然,婴儿形体容貌并未定型,可塑性强。如果爸妈注意采取适当的睡姿,可以让宝宝睡出清秀靓丽的五官。 睡出漂亮的头型 婴儿在出生时头骨是柔软的,尚未完全骨化,各个骨片之间仍有成长空隙,有相当的可塑性。而且,宝宝的颈部肌肉尚无力转动沉重的头部,当某一方位的骨片长期承受整个头部重量的压力时,其生长的形状就会受影响了。当宝宝逐渐长大后,头骨的硬度也跟着变大,骨缝密合,头型就不大会改变了。调整宝宝头型的黄金时期就是宝宝出生后的2个月内。如果2个月以后发现宝宝的头型不对 称或者不好看了,在第3个月赶快调整还来得及。3个月以上的宝宝头型就基本固定了,而到宝宝在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囟门会闭合,宝宝的头形就定型了,很难再有所改变。 以往中国爸妈习惯于让宝宝采取仰卧睡姿,因此中国人的脸型大多比较扁平,立体感不强。而且,仰卧还容易因宝宝需要转头致使后脑勺不对称,形成偏头。而西方人习惯于让宝宝趴着睡,两侧脸颊长期受到压迫,使脸型变得轮廓鲜明。不过,爸妈还应根据宝宝的长相来决定宝宝的睡姿,例如:有的宝宝颧骨较高,如果再让他趴着睡的话,以后颧骨会更高,脸型反而变得不好看了,这样的宝宝采取左右侧睡的方式比较合适,这样不会造成颅骨扁平,不会使前额与枕骨(后脑勺)受到挤压,可使头型轮廓优美。如果宝宝的颧骨不太高,爸妈又属于那种比较扁平的脸型,若采取趴睡方式,就会使颧骨凸出来变得好看许多,但这也会让宝宝的脸型变窄变长。所以,颧骨不高的圆脸宝宝更适合这种方式。 特别提醒:采取俯卧睡姿也有一定风险,必须有专人看护,随时注意宝宝的呼吸道是否通畅,防止呼吸道阻塞。 睡出靓丽的脸庞 中国人的脸型多半较大,而西方人多半为窄型脸,其原因之一是中国人习惯让婴儿仰睡,西方人则多半让孩子趴睡或侧睡。此外,侧卧可限制下颌骨过度发 育,防止两腮过大而形成大腮帮子脸。 特别提醒:采取侧卧时,两侧应适时交替,不要固定于某一侧,以免造成头形与脸形不对称,并注意不要将耳轮压变形。 睡出清秀的五官 睡眠时长期向一侧卧睡,有可能使宝宝出现左右脸部不对称的情况。两侧换着俯卧则可压迫颧骨,不让颧骨过分发育,以显出鼻梁高耸、嘴及下巴侧面线条平直。仰睡则可以使宝宝的面部五官长得比较端正、匀称,脸庞倩丽。 睡出好皮肤 仰卧可使面部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血液循环不受任何干扰,面部皮肤由此而得到充分的氧气与养分供给。 睡出一口好牙 宝宝1岁以后,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否则,时间一长,宝宝下颌会习惯性前伸,上下腭齿列(颌骨)处产生移位,造成宝宝日后牙齿排列不理想。 避免“对眼”产生 刚出生的婴儿,多数时间是躺着度过的,只能看到上方有限的空间,因此很喜欢盯视眼睛上方的饰品和玩具,时间一长就容易变成对眼了。所以,不要在婴儿床或童车的上方固定悬挂任何物品。可以手拿玩具,来回晃动着逗宝宝,玩的同时还锻炼了宝宝眼睛的灵活性。 防止招风耳 当宝宝躺下时,妈妈一定要先将宝宝的耳朵往后抚平。因为新生儿的耳朵非常软,就算压到也不会哭闹,否则,宝宝就会睡出难看的“招风耳”。仰卧比较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后脑勺扁平或引起招风耳,所以不能让宝宝长期仰卧。 营养、智力、身体同步发展 宝宝成长有句谚语:“一视、二听、三抬头”,可有些带宝宝拍“百岁照”的父母发现, 自己宝宝的头抬不起来。而且这样的宝宝越来越多。 一些专家对当前这种现象这样解释:3个月大的宝宝,趴着时胸跟平面应能撑成较大角度,且头还可自如地左右转动。一些3个月大的宝宝抬不起头来,是因为平时“平铲式”抱法已不能顺应孩子生长发育需求,需要立起来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时间锻炼趴式,早期承受运动功能,由此颈、肩及上肢肌肉群,全身 大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性才能得以发展。 很多年轻父母在带宝宝重营养、轻运动的现象,导致运动发育迟缓、身体不达标的婴儿比例趋增。直到拍“百岁照”时才发现一些宝宝根本配合不了某些动作,这才着急到儿童保健部门找专家咨询。还有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宝宝,舍不得把孩子“扣过来”,不忍看宝宝抬不起头的“挣扎”,还阻止宝宝对新鲜运动的尝试。 专家称,不仅是运动功能,宝宝对外界事物甚至危险的感知,都要从小通过科学的训练来完成,营养、智力和身体应同时发展。年轻父母应了解不同月龄段宝宝的身体发展水平,提供相应的场合、环境及条件,供宝宝锻炼,如引导宝宝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翻身等。宝宝通过自己努力达到动作,自己也会自信愉悦。宝宝若运动功能发展滞后,终将导致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程度较差,与发育良好的宝宝比较心理缺乏满足感。 为什么婴儿入睡后不宜突然开灯? 美国医学专家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当婴儿入睡后,在黑夜中突然开灯,婴儿大脑中的松果体往往会立刻停止分泌一种叫褪黑激素的生长激素。即使开灯之后婴儿并未醒来或醒来后并未睁开眼睛,突然亮起的灯光仍会扰乱婴儿生物钟的节律。专家警告说,如果经常在婴儿入睡后突然开灯,不仅婴儿的睡眠质量会大打折扣,而且长此下去还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在婴儿睡眠期间,不能"旁若无人" ,不可突然开灯。 宝宝第九个月发育养育指标 ◎生理指标 满九个月时,男婴体重达7.2~11.3千克,身长67.0~77.6厘米.女婴体重达6.6~10.5千克,身长65.0~75.9厘米。牙齿2~4颗。 ◎养育要点 母乳喂养的婴儿白天尽量喂鲜牛奶或奶粉代替母乳,早晨起床后和完善临睡前以及半夜醒来时可喂母乳。 不必给宝宝果汁了,可直接喂西红柿、橘子、香蕉等水果。 可喂酥脆的点心、饼干、蛋糕等,不要喂糖块,这是危险的。 这个月锻炼的目的仍然是让宝宝学站,能站立的婴儿学会迈步。 每天最好让宝宝有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户外度过。 激发宝宝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如捉迷藏游戏就是很好的活动。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练习用便盆,养成入睡、讲卫生的好习惯,训练宝宝自己动手吃饭。 鼓励宝宝模仿大人发音,与大人愉快交流。 训练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宝宝按照大人的口令行事。 ◎发育指标 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用简单语言回答问题;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认识五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知道大人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 体重过重的婴儿不要站立太久。坠落、烫伤、吞食异物是这个月婴儿需要防止的主要事故。 保护宝宝的囟门 囟门有前囟门和后囟门。 前囟门位于小孩头顶的前部,呈菱形,出生时约成人拇指头大小(1.5,2厘米,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由于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稍快些,故在这一阶段,正常小儿的前囟门可随着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超过3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小儿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如果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它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有“缺钙”或其它颅脑疾患,要请医生检查。前囟门通常要到生后6个月左右才又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岁,1.5岁闭合。 后囟门在头顶后部正中,呈三角形,一般在生后2,3个月时应闭合。 小孩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故在闭合前要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但可以用手轻轻摸,也可以洗。 0,1岁宝宝的情感发育 0-4个月 婴儿用哭声来表达情感。他们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哭法,看护者很快能学会分 辨。 发生频率最高的哭声是基本哭声。最为常见的是由饥饿引起的哭闹,另外两种则表示生气和疼痛。看护者和父母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对孩子的哭声做出迅即反应,会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信任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会表现出难过、厌恶等情绪。除却生气,吃惊,难过,孩子还开始有微笑的表情。 4-8个月 此时的婴儿已能表达多种情感。他们通过“咯咯”声,喃语,嚎啕还有哭泣来表达愉悦,开心,害怕,失望等情绪。有时,他们会以某种举动来表示情感,例如踢腿,挥手,摇动,微笑。 18个月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能在镜中认出自己,开始想要摆脱父母和看护者的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感情丰富。也许在一分钟之前他们还在高兴地玩着,一分钟之后却倒在地上哭了。父母应该有耐心,认识到这种行为表现对于自我意识逐步增长的孩子来说是正常的。 交际发展 依恋 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会特别依恋。通常,孩子主要的看护者是母亲。如果父亲十分尽心地照顾孩子,孩子亦会同样地依恋父亲。依恋是指系于婴儿与看护者之间的牢固纽带。所谓看护者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依恋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哭是婴儿主要的表达方式,当一个孩子哭泣时,她的看护者做出回应,她便会发现世界是美好的,看护者能满足她的需要。这样,她会建立起信任感。强烈的信任感是人生的基础。倘若这种信任感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她很难在成长过程中再信赖别人。 交流 婴儿对身边的人是有反应的。他们能认出许多人的声音,比如父母,还有那些母亲怀孕期间经常接触到的人。他们还能够以母亲特殊的气味来认出她的乳房。孩子在六周大时开始会微笑。也许在这之前你就发现他微笑过,然而一般来 说,这样的脸部歪扭只是内部身体机能的一种自然反应,是一种先天性反射的结果。三个月大的孩子开始会笑。有些孩子并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孩子每当有笑意时总发出笑声,这因人而宜。 怕生 通常5到7个月大的婴儿会对陌生人产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绪。这是一种极为自然的现象,是孩子对事物的永久性概念的形成所导致的。所谓事物的永久性概念,是指明确知道某种事物的存在,无论其是否能为人所见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有时会躲在父亲或母亲身边,不愿让陌生人抱碰她。怕生现象会一直延续到蹒跚学步的年龄,通常在两岁后消失。帮助孩子摆脱这种情绪的最佳办法是让她在新环境中放松,不要勉强她接近他尚未熟悉的人。这段时期,父母和看护者一定要有耐心。怕生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恰恰说明了孩子对其主要看护者的深深依恋。 宝宝的睾丸为什么大小不一 新疆乌鲁木齐柳女士问:宝宝现在2个月,我们发现他的左侧睾丸明显大于右侧。但是用手指捏,宝宝无疼痛感。请问专家,这是否是一种病,如何治疗, 一般情况下,左侧睾丸是要比右侧稍大,这是正常现象。小婴儿还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到青春发育期阶段,生殖器官才出现快速的发育并成形,到那时才能 客观判断睾丸的大小。 你所说的左侧睾丸明显大于右侧,需要排除如左侧鞘膜积液或右侧隐睾等某些可能存在的疾病,这需要去医院请外科医生(最好是小儿外科专科医生)直接进 行观察和检查最为妥当。 宝宝0--1岁成长关键期 迎玖话题 宝宝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几个阶段都是令父母欣喜若狂的时刻,比如宝宝会坐、会站立、会迈步、会清楚地说出第一个字,等等。而在宝宝成长的几个关键期里,0,1岁这个时期尤其重要。 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被拖进了问题堆,一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做,很多问题找不准答案,那么家长们怎样才能理清头绪,轻轻松松养育出聪明健康的好宝宝来呢, 专家解疑 专家:冯国强(福康之家首席成功育儿指导专家) 0,1岁宝宝的饮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0,1岁的宝宝生长发育非常快,尤其是前半年,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两倍多,除坚持母乳喂养外,4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辅食,如果菜汁、米汤、蛋黄派、鱼泥、肉泥、饼干等,为以后逐渐断奶打好基础。此时添加食物应遵循下列原则: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并在宝宝身体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具体有以下几点: (1)采用纯母乳喂养,可以喂养至6个月。如果人工喂养,则应尽量采用铁强化奶粉,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婴儿自2个月起可在哺乳后加喂淡果汁,果汁中的维生素C可促使食物中铁的吸收。4-5个月后可进少量果泥。 (3)自4-5个月起可加用米粉或面糊(有铁强化的米粉更好),也可每次加蛋黄1/2个或鱼泥10-15克。 (4)7-8个月后可用粥或面条代替米粉或面糊,每次25-30克,每天2次。烹饪时还可加一些肉末、鱼泥或动物血及少量(切碎的)。注意营养均衡,应在一天中合理搭配各种食物。 有什么衡量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标准吗, 评价孩子是否正常要从“生长发育”的各方面来衡量。严格来讲,生长发育包括两层意思。“生长”是指可以量测出来的量的变化,如体重、身高、头围、牙齿的萌出等等。“发育”是指身体各个系统、器官功能的成熟,如站、走、跑、跳、语言发展、精神神经活动的发育等更广的方面。生长和发育是有机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所以习惯上联结在一起称“生长发育”。下面介绍一下推算孩子身高、体重、牙齿萌出数的方法。 (1)体重的推算:超20%以上为肥胖,超10%,20%为稍胖,超10%以内为正常。1,6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700克);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350克);2,14岁体重(公斤)/(年龄/2)/8。 (2)身长的推算:0,3个月每月增长3,3.5厘米;4,6个月每月增长2厘米;7,12个月每月增长1,1.5厘米;1周岁后身高(厘米)/(年龄/5),80。 (3)牙齿的萌出数推算:牙齿萌出个数,月龄-6。必须提出的是,上面所提到的计算方法,只是大约的平均数,不是绝对值,只是个参考值。同月、同年龄 的孩子有时差别可以很大,如遗传因素等都要考虑在内。 0,1岁宝宝如何进行智慧教育, 对0,1岁宝宝进行智慧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供视觉刺激。家长可以在宝宝摇篮的四周贴些单纯图片,并经常更换。 (1) 也可以将小床的围栏油漆得鲜艳些,或者买一些纯白或光亮的栏杆,用剪成小块的毡制品、彩色广告纸装饰一下,再把小床围起来。 (2)提供听觉刺激。宝宝的听觉很好,父母最好经常与他聊聊、哼哼歌。声音、音调、节奏的变换是转移烦躁不安的宝宝的绝妙办法 (3)提供动感刺激。父母应该经常变换宝宝在床上、椅子上的姿势鼓励他活动躯干、手臂和双腿。 (4)开阔视野。不要总让宝宝呆在摇篮里,不妨用宝宝轻便推车或背带随身带着宝宝走动,这能开阔他的视野,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周围的人们,同时也促进其心智、生理、人际交往及感情等的发展。 专家锦囊 提高小儿呼吸道免疫力的几项措施 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小儿呼吸道的免疫力,增强小儿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有助于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因此,母乳喂养的小儿一般较少发生伤风感冒。 体格锻炼。体格锻炼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除参加体育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进行锻炼。如开窗换气,使小儿吸入较冷而新鲜的空气,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增加营养。获得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或维生素A,小儿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适当调整饮食,增加微量元素锌或维生素A的摄入,小儿的免疫力可明显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按时预防接种,可有效地提高小儿对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免疫力。 婴幼护理“最佳时间表” 一些聪明的年轻父母在阅读过大量育儿书籍后会发现,如果将宝宝的年龄、生长发育、护理要点等一一对应列出,得出的结果居然是一张“时间表”——记载着实施各项护理工作的最佳时间。这无疑是条捷径,妈妈只要能把握住此中要点,育儿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 给孩子买第一双鞋的最佳时间——学走路 如果宝宝还不会走路,鞋对他来说便毫无意义。而且,过早穿鞋,会影响宝宝脚部的正常生长。因此,不要着急,耐心地等到你的孩子可以迈开步子,摇摇摆摆地走向你的时候。在“宝宝会走路了”的喜悦中,一双可爱又合适的小鞋就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 那么,还不会走路的宝宝靠什么来保护小脚呢,其实,在室内,只要气温适宜,父母大可任他光着脚或者给他穿上防滑的小袜子。 第一次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4,6个月 首先,妈妈爸爸需要了解孩子的身体是否能够接受“新食物”的挑战。一般孩子至少得等到4~6个月后,消化和肠胃功能才能渐趋发育成熟。因此,到那时,父母可以挑选适当的时机,让宝宝尝试新的不同口味和口感的健康食物。 建议 给宝宝介绍一种新的食物应该是在孩子清醒而且心情愉快的时候,比如宝宝刚刚睡了个好觉,神清气爽,而且刚刚好感觉饿了,正在期待一顿丰盛的大餐呢。 先给孩子喂一些奶,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孩子毫无准备而且是毫无选择地面对他从未尝试过的食物。 每次只让孩子尝试一种食物,三天之后再尝试另一种。这样如果孩子出现过敏反应,你就可以很容易知道是哪种食物在作怪了。 让宝宝最开始尝试的是谷类食品,然后是黄颜色的水果及蔬菜。 在孩子6,9个月大的时候,可以让他尝试其他种类的水果以及绿颜色的蔬菜。 鲜牛奶要等到孩子周岁以后再说。 让孩子睡觉的最佳时间——19?00至22?00之间 “我真想知道有没有一个‘神奇时间’,让我的宝宝一到这个时间就甜甜入梦。”可是,哪有这种好事。不过,可以告诉那些筋疲力尽的新妈妈,等你的宝宝到了4~6个月的时候,他们大多数就都可以睡整夜觉了,你也就可以开始为宝宝制定和培养一个固定的作息。什么时候让宝宝睡觉,晚上7点到10点都可以,具体要看你们家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需要。 建议 在宝宝感到困了之前就让他上床,这样可以让他学会和习惯自己入睡,一些帮助宝宝平静的活动,比如洗澡和哺乳,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入睡。 无论孩子多大,也不管他习惯几点入睡,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让他坚持自己的作息时间——包括假期和周末。 测量体温的最佳时间——早晨 即便孩子没有发烧,他的体温在一天之内也会有所变化。通常是在清晨比较低而在下午则达到一天中最高。 如果你在早晨为孩子量体温的结果是37.2?,那么他有可能是发烧了,而如果在下午测量,这样的结果可以看作是正常的。一般在下午,超过37.5?的结果可以看作是发烧了。 建议 在早晨量体温,可以让父母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服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饭前、饭中服用抗生素的第一要则便是“遵医嘱”。对于医嘱,父母应认真记住医生所说的每个字。此外,还有一些与服药有关的知识需要父母们了解。 建议 有一些药会刺激肠胃,所以最好和食物一起吃,但也有些药是要求空腹服用的;至于有些药物,如果大夫没有特别要求,你可以尝试在快要吃饭的时候让孩子吃。 出去玩的最佳时间——10?00前 上午10点以前是让孩子在户外玩耍的最好时机,这样孩子娇嫩的皮肤就不会被强烈的太阳辐射伤害。此外父母还应为孩子采取一些防晒措施,而防晒霜至少要在出门前20分钟抹。 建议 在中午和下午,父母应让孩子呆在家里,其中有三个重要原因:? 避开污染。尤其是城市,污染总是随着一天中的时光推移而越发严重,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孩子就更要小心,污染的空气会增加哮喘的发病率;? 在春天和夏天,由于花草树木常常是在中午以后释放更多的花粉,所以过敏的症状也会在下午变得严重;? 有调查表明,儿童意外事故大都发生在下午,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候通常都容易疲惫,也就更容易摔倒。 离开安抚奶嘴的最佳时间——4个月后 小宝宝一般在4个月后就不再有吸吮反射,可以考虑拿掉他们的安抚奶嘴了。等到了七八个月再做这件事, 就会比较困难,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奶嘴成了孩子的一个安慰物。但不管怎么样,你应该在孩子12~15个月的时候让他放弃安抚奶嘴,否则那个小东西将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和嘴的正常发育。 建议 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只在孩子醒着的时候拿掉他的安抚奶嘴;教会孩子在起床后对安抚奶嘴说再见,然后将它留在小床上;逐渐在孩子午睡的时候拿掉奶嘴,最后过渡到晚上睡觉也不用安慰奶嘴。虽然,最初几个的晚上宝宝会非常不适应,但在父母的坚持下,宝宝会慢慢习惯的。 第一次看牙医的最佳时间——4个月至1周岁 专家认为:在孩子刚开始长牙或者是在他满周岁的时候,就要带他去做第一次牙齿检查,这样医生可以确认孩子的乳牙是否生长正常,以及是否有牙齿畸形的可能。但是也有的专家建议;带孩子检查牙齿的时间可以推迟到3岁,那时发现问题也为时不晚。 第一次查眼睛的最佳时间——6个月 让一个只有一两岁的孩子配合你做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儿科专家还是建议父母们在孩子半岁的时候要带他做一次眼睛检查,之后还要定期检查,以确保孩子的眼睛不出现问题,使视力得到健康的发育。 宝宝的“听”路历程 虽然你从未听到过她的声音,她却是一直在听着你。早在出世之前,她就一直在倾听你心跳的节奏,还有血液流过全身的声音。她能辨认出你的说话,因为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你的声音让她感到很舒服。宝宝会特别留意人类的声音, 因为人类是他们的看护者。 如果有熟悉的声音在身旁逗他们,他们会觉得很开心。 听个明白 虽然在出世三个月前耳朵的结构就已经发育完整,但宝宝刚出世的时候还不能听得很清楚。因为还有羊水留在宝宝的中耳里,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被吸收掉。 你那有节奏的心跳能让怀中的宝宝很快地平静下来。你说话的时候,宝宝的眼睛会随着你的声音转动。 比起其它声音宝宝更喜爱人类的讲话声,而比起低音的男声则更喜爱高音的女声。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宝宝在出世前听到的大部分是妈妈的声音。但爸爸不需要担心哦,只要保持跟你忠实的小听众聊天,相信很快她就会熟悉你低沉的声音了。 新生的儿的听阈比成年人高四十到五十分贝,即是说,着宝宝并不能真正听到周围较为安静的声音。但他们能听到较大的声响,并会出现受惊、眨眼、哭闹、喘气甚至停止进食的反应。 音乐对所有的宝宝都起安抚的效用,就像作用在成年人身上的那样。有证据显示在宝宝出世前对她唱的催眠曲,或者是对她的哥哥姐姐唱的,也能让她感到平静和温馨。 啼哭和嘀咕 宝宝的第一种语言并不需要词汇来表达,她能用哭声让你明白她的意思。如果你正处于授乳期间,她的哭声还能增加你的乳汁分泌。很快你就能明白她的哭声:这种代表饥饿,那种代表不舒服或者疼痛。你的反应令她知道你能听懂她的哭声,她会觉得很欣慰。你的反应令她知道自己的沟通起作用了,她会觉得很开心。 到第四周,宝宝会开始进一步的交谈。她会开始嘀咕,而你也会向她嘀咕。与此同时,宝宝也开始对更多的声音作反应。当听到有东西摔破的时候她会感到受惊,当听到催眠曲时她会感到平静,而对于普通的声响——不太响又不太安静的那种——则不是很感兴趣。 第四到第六周期间,宝宝将开始协调她的听觉和视觉。她会将你说话的声音和你说话时的样子联想在一起。你会发现宝宝在听到你走近的时候就开始笑了。如果你看着她,会发现她好像看到你在跟她说话而笑起来了。再过几个星期,就算你不作声她也会看着你发笑了。这就是你声音的魅力:她会预测到你的声音并作出反应。 呀呀学语 宝宝天生对节奏就很敏感,大人们说话的时候宝宝会跟着做动作,宝宝对悦耳的音调或语调也同样的敏感。到了三个月的时候,宝宝分辨高音的能力也更强了。这样宝宝就能从周围环境的声音中分辨出你的声音,尤其是那种妈妈(或者爸爸或者朋友,甚至小孩子)对宝宝说话时就会自然用到的像唱歌那样的高音。用不着感到尴尬,这种语调有时被称为“妈妈语调”,能让你的宝宝听得更清楚和更容易辨清音节。 宝宝天生就能辩清音阶,甚至还能辩清更小的单位:音素。无论是哪种的语言,宝宝们最初学说话的时候能比成年人分辨出更多的语句。在你的宝宝说出第一个字之前,她可能一直在咿咿呀呀地用日语,又或者是瑞典语或者乌尔都语来说话呢。 但这种非凡的本领在宝宝一岁之前就会消失。因为宝宝听得最多的还是她的母语,所以也更熟悉。最终她将会掌握这门语言,这是每个宝宝的目标:能和妈妈还有其它人沟通。 提醒:因为听觉是沟通的关键,所以宝宝在三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专业的听觉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在医院刚出世的时候没有接受听觉测试,请联系保健医师进行该项简单的测试。 音乐与莫扎特 你有没有听过莫扎特,让宝宝听他的音乐,宝宝在数学方面将变得会很出众。当然,并不是必然的。但有这样一项有趣的研究,让三到四岁大的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其中一部分更接受六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琴训练。在测试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对这些孩子与数学能力有关的空间-时间想象能力进行测量,结果发现那些曾接受弹琴训练的孩子获得了进步。 但是,还没有人知道这些发现能否在婴儿身上生效。 然而,已经知道的就是音乐能影响你和宝宝的情绪。缓慢悦耳的曲调能够使宝宝感到平静而想要睡觉。活泼的曲调能激发你和怀中宝宝的活力,使你们感到非常愉快。 因为宝宝在出世的时候就具有很好的听觉,她会对更复杂的音乐产生兴趣。而古典音乐的节奏很接近于人类声音的悦耳音调,宝宝会更加喜爱。音乐能否令宝宝成为火箭,科学家还只是在猜想,但会令她感到愉快却是肯定的。 还有一样能让她感到快乐的事情:跟她说话,这同样对她有好处。她喜欢听你说话并从中学习说话。你们都会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对方倾诉,一直都会有的。 ,个月时婴儿的视觉和听觉 1个多月时婴儿能看清眼前15—30厘米内的物体,能注视物体了。到了2个月时婴儿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熟悉的大人的脸。3个月时能固定视物,看清大约75cm远的物体,视力约为0.1。注视的时间明显延长了,视线还能跟随移动的物体而移动,例如,婴儿睡在小床上,母亲从身边走过时,他的眼睛可以跟着母亲的身体转动。喜欢看自己的手。婴儿在2个多月时,色觉就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3个多月时已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婴儿对色彩有偏爱,喜欢看明亮鲜艳的颜色,尤其是红色,不喜欢看暗淡的颜色。他们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等,所以我们经常要用红色的玩具来逗引孩子也正是这个道理。 在听觉方面,满月后的婴儿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成人的说话声音能作出反应。到了2月时,婴儿喜欢听成人对他说话,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能安静地听轻快柔和的音乐。3个多月时,听力又有了明显发展,在听到声音以后,能将头转向声源,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查婴儿听觉的能力。当听到成人与他说话时,他会发出咿呀声或报以微笑来表示应答。 宝宝开始出磨牙(“板牙”) 乳牙分为切牙、尖牙(犬牙)、磨牙3类,最先长出的磨牙咬合面多呈长方形,医学上称为第1乳磨牙,俗称“板牙”。第1乳磨牙上下、左右共有4颗,一般在小儿1岁到1.5岁之间长出,也有少数小孩在生后10个月就已长出了第一颗磨牙。 出这4颗磨牙比前面的门牙麻烦,时间也拖得比较长。有的小儿一连几天也不想吃东西,烦躁不安,特别是到了晚上,一夜要醒来好几次,而且醒了以后迟迟不肯再睡,所以,有人认为出板牙有失眠的现象。其实小儿出这4颗磨牙时, 白天和黑夜的感觉应该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白天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较多,晚上夜深人静,使注意力相对集中,所以对轻微的不适就会更敏感些,一般在牙齿顶出牙床后,小儿睡觉就比较安稳了。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夜间醒来或哭闹不止,常采取抱起来的方式安慰安慰,这样小儿就会更不想睡了。所以在孩于因出牙而夜间醒来时,最好不要养成夜间抱小孩哄的习惯,一旦形成这个反射,再 去除则更加困难,并且使大人护理小儿的精力也受到影响。 当然,这段时期如果小儿出现夜间烦躁不安、惊厥、盗汗等,也要注意有无 “小儿缺钙”或者其它问题存在,最好还是带小儿到保健部门去检查一下。 宝宝二个月发育 可以很专注地凝视着你,高兴的时候还会冲你莞尔一笑,趴在床上时能够把头抬起来,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能够把父母和其他陌生人区别开来,听到铃铛声音,会做出各种反应;有的宝宝每天可以有10个小时的清醒时间,到两个月末时,一些宝宝已经可以竖抱了,只是有些摇晃,发育较好的宝宝可以把上半身也支撑起来一小会儿,发育快的宝宝甚至能够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学习翻身的动作了。 宝宝三个月发育 三个月大的宝宝的目光会紧紧跟随着玩具,头也会跟着转动,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认识熟悉的面孔,喜欢玩自己的手,熟练地把头抬起来支撑一会儿,喜欢竖着抱,会主动伸出小手去拍打玩具,越来越多地听到他(她)咿咿呀呀地发音;看到奶瓶或妈妈准备喂奶时’宝宝会表现得出异常兴奋的神情,他会在你的胸前用鼻子拱来拱去地寻找乳头。 三个月结束时,许多宝宝已经可以俯卧抬头45度甚至90度了。体重大约是出生时的两倍。男孩的平均体重为6.74公斤,女孩为6.22公斤。身高男孩平均62.4厘米,女孩61.1厘米。 三个月孩子的状态特征 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醒着的时间比一两个月时明显延长了,必然就需要大人用更多的时间与他沟通。爱抚他,拥抱他,对他微笑,与他说话„„3个月的孩子已经会和你应答了。当他“啊 、啊、哦、哦”地与你“说话”时,你有多少疲劳都会忘却了。 3个月的孩子头部可直立并能灵活地转动。这样,孩子的视野开阔多了。户外活动时,可让孩子多看看花草树木、房子、汽车以及不同着装的大人和小孩,室内孩子能接触到的环 境色彩和声音的刺激也应该更为丰富。孩子尤其爱看亲人的笑脸,爱听温柔、轻松、快乐的声音,这时他表示高兴会手舞足蹈,甚至会笑出了声。 3个月的孩子还发现了自己的小手是最好的玩具,他会不转眼珠地翻来覆去地看小手,渐渐地学会了吸吮自己的小手。这种吸吮是他感知世界的一部分,我们不必为了怕脏而不许孩子吸吮手指。你只要勤给孩子洗手,保持小手的清洁就够了,不必限制他吸吮手指的行为。 另一个飞跃是孩子会用手去抓东西了,尽管手眼不协调,尽管是大把抓,但这些都是手的精细动作的起步,会为他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个月的宝宝一日起居渐渐形成规律,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不要以大人的不当行为去惯出孩子许多习惯性的毛病。比如,这么大的孩子夜里可以不吃奶了,可大人生怕他饿着、渴着,慢慢地培养出夜间非得吃奶、喝水的毛病,甚至到了孩子7,8个月都不能戒断。只要夜间不给他吃喝就大哭不止,不达目的决 不罢休。大人为了怕他哭打扰邻居就不断地将就他,最终这样的孩子睡不好也长不高,究其根源就是3个月左右没有及早地给他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 2个月婴儿发育特点 项目 男婴 女婴 体重(平均) 6.03公斤 5.48公斤 身高(平均) 60.30厘米 58.99厘米 头围(平均) 39.84厘米 38.67厘米 胸围(平均) 40.10厘米 38.78厘米 坐高(平均) 40.00厘米 39.05厘米 动作发育孩子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头可以自己稍用力,这完全后仰了。他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发育婴儿在有人逗他时,会发笑,并能发出“啊”、“呀”的语声。如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孩子与大人的情感交流,也是孩子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应对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发育当听到有人与他讲话或有声响时,孩子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咕咕的应和声,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如果孩子满2个月时仍不会笑,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该检查一下孩子的智力、视觉或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睡眠两个月的孩子睡眠较一个月的孩子要短些,一般在18小时左右。白天孩子一般睡3,4觉,每觉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0,12小时。白天醒一觉后可持续活动1.5,2小时。 孩子头大不一定都好 中国人有种传统说法“大脑袋的孩子聪明”,其实,头围的大小也像身高、体重一样有个正常范围,头大并不代表大脑就发达。 头围的大小是反映婴幼儿大脑发育情况、脑容量大小和体格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家长应对此有所了解。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的最初两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时的头围增长也最快。新生儿的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男孩约33—35厘米,女孩约32.5—34.5厘米。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头围应该总增长12厘米左右,前6个月增长更快,约8—10厘米,后6个月约3厘米。两岁这一年,孩子的头围应大约增长2—3厘米,达到48厘米。以后头围的增长速度逐渐减慢,5岁时达到50厘米左右,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为54—58厘米。 家长可以根据上述数据,检测自己孩子的脑发育状况。测量头围一般采用软尺,孩子卧、站、坐均可。家长应取孩子眉弓上缘最突出处为卷尺的“0”点,将软尺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突出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0”点,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就可以了。头围的正常值范围是在该年龄的平均数加减两个标准差(2SD)以内,每一个年龄组的标准差不完全相同,但大约均在1.1—1.3厘米之间。 如果孩子的头围大于正常范围,或者头围在短期内增长过快,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可能是巨脑畸形、脑积水或软骨营养不良等疾病因素导致。如果头围过小,则属头小儿,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或头小畸形,孩子智力也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当宝宝的头围长得过快或过慢时,家长应及时带他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有些家长觉得量头围简单,只要拿软尺在孩子的头上一绕就行了。其实,测量头围是需要专业技巧的,软尺稍松或稍紧都会影响实际评价,甚至给家人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担忧。家长最好还是请受过正规训练的医务人员测试为准。还要注意的是,头围只是衡量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孩子 的发育状况,还必须把头围和身高、体重、胸围等其他指标一起综合考虑。 两个月婴儿的发育特点 两个月的孩子从外貌上看长大了许多。 体重 男婴约6.03公斤 女婴约5.48公斤 身长 男婴约60.30厘米 女婴约58.99厘米 头围 男婴约39.84厘米 女婴约38.67厘米 胸围 男婴约40.10厘米 女婴约38.78厘米 坐高 男婴约40.00厘米 女婴约39.05厘米 动作发育 孩子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头可以自己稍用力,这完全后仰了。他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会用小脚踢东西。 语言发育 婴儿在有人逗他时,会发笑,并能发出“啊”、“呀”的语声。如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孩子与大人的情感交 流,也是孩子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应对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发育 当听到有人与他讲话或有声响时,孩子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咕咕的应和声,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如果孩子满2个月时仍不会笑,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该检查一下孩子的智力、视觉或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睡眠 两个月的孩子睡眠较一个月的孩子要短些,一般在18小时左右。白天孩子一般睡3-4觉,每觉睡1.5-2小时左右,夜晚睡10-12小时。白天醒一觉后可持续活动1.5-2小时。 判断小儿发育是否正常 评价孩子是否正常要从“生长发育”等各方面来衡量分析。严格来讲,生长发育包括两层意思。“生长”是指可以用度量衡测得出来的量的变化,如体重,身高,头围,牙龄的萌出等等。“发育”是指身体各个系统、器官功能的成熟,如站、走、跑、跳,语言发展,精神神经活动的发育等更广的方面。 生长和发育是有机的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所以习惯上连结在一起称“生长发育”。下面介绍一下推算孩子身高、体重、牙齿萌出数的方法: 体重的推算: 1-6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14岁体重(公斤),(年龄×2),8公斤 超20%以上为肥胖, 超10-20%为稍胖,超10%以内为正常。 身高的推算: 出生-3个月每月增长3-3.5厘米 4-6个月每月增长2厘米 7-12个月每月增长1-1.5厘米 1周岁后身高 ,(年龄×5),80(厘米) 牙齿的萌出数推算: 牙齿萌出个数,月齿,6 必须提出的是,上面所提到的计算方法,只是大约的平均数,不是绝对值而只是个参考值。 同月、同年龄的孩子有时差别可以很大,如遗传因素等都要考虑在内。就以体重来说,正常变动范围可达10%以上,就是说,即使体重低于或超过上述推算标准的10%也不能不算正常。 另外,家长还可画一个儿童生长发育图,在图上用点记录孩子的体重。每月称量后连接这些点,得到一条线。如果这条线上升说明孩子生长状况好,平坦的线应警惕是否存在问题,向下斜的线则肯定是孩子有了毛病,应尽快去儿保所检查。 婴儿不会爬 长大爱得病 “感觉统和失调”是近年来常常被儿童保健专家提及的名词,由于环境污染、剖腹产率居高不下等因素,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有关专家调查发现,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为此,儿童保健专家呼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 医学研究表明,在3至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并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在医学上被称为“感觉统和失调”。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儿保专家于淑萍介绍说,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脚等各个身体器官的最先综合协调使用。爬行时婴儿必须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使手、脚及胸腹背、四肢的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起来,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婴儿出生3个月后,头能直立了,就可以经常让其趴着玩,每次3至5分钟,随月龄增长,循序渐进。孩子如果不爱爬,家长就要抓住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爬行,最好家长和孩子一起爬。7至9个月是模仿能力形成期,训练孩子爬行时,家长先做示范爬,如追逐滚动的球,拿到后放在孩子面前,让其模仿爬。 于淑萍认为,在孩子爬行问题上,家长的意识起决定性作用。很多家长早早就让孩子坐进学步车,将学步车视为育儿的好帮手。最新儿童保健医学研究证实,学步车不仅不能促进婴儿的运动发育,还与多方面的婴儿运动发育迟缓有关。使用学步车的婴儿与未使用者相比,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都晚。调查发现,使用学步车时间每增加24小时,独自站立和行走的时间就会延迟3天多。 婴儿爬行少长大手脚笨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专家调查发现,感觉统合失调患儿90,以上在婴儿期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手段。专家呼吁,一定要让孩子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专家于淑萍介绍说,爬行是人一生中手脚等各个身体器官的最先综合协调使用。爬行时,婴儿必须用四肢支撑身体重量,这就使其手、脚、胸、腹及背肌肉得到锻炼,逐渐发达起来,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婴儿出生3个月后,头能直立了,就可以经常让其趴着玩,每次3至5分钟,随月龄增长,循序渐进。孩子如果不爱爬,家长就要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爬行,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爬。7至9个月是孩子模仿能力的形成期,训练孩子爬行时,家长可以先做示范,如追逐滚动的球,拿到后放在孩子面前,让其模仿爬行。 婴儿成长发育的标准 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一个阶段,不但在体格发育方面有着量的变化,而且在神经智力方面也有质的变化。体格发育通常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 一、身长:新生儿身长约50厘米。生后头半年增长最快,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增长1.2厘米。一周岁时约为初生时身长的1.5倍,约76厘 米。 二、体重:初生时体重约为3.2公斤,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600克(0.6)公斤。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500克(0.5)公斤。一周岁时体重平均为初生时3倍(约9.8公斤) 三、头围:头围大小与脑和颅骨发育有关。初生时约34厘米,生后头半年增加8厘米。后半年增加4厘米。一周岁时约为46厘米。 四、囟门:前囟门呈菱形,其大小用对边中点线的距离来表示。新生儿前囟门为2.5×2.5厘米,前囟门于一周岁半闭合,后囟门约2—4个月闭合。 智力发育方面:包括运动、语言、行为、对周围事物的反应。 初生时只会用哭来表示一切。满月以后,头能转向发光物体。2个月俯卧位时能抬起头,眼睛注视物体。3个月可以直立姿势抱起,眼能追寻活动着物体和人。4个月两手能抓取眼前玩具,能发出笑声。5个月能靠着物体坐一会,能认识母亲。6个月能自动翻身,能发出单音。7—8个月能坐得稳,会爬行,会发出 —10个月能独立坐一会,能做出简单动作。11—12“爸爸”、“妈妈”声音。9 个月,开始会迈步行走,能有意识叫“爸爸”、“妈妈”。 婴儿成长发育:五个月的宝宝 大运动方面:轻拉双手即可以坐起来;独坐的时候头和身体往前倾; 精细动作方面:能抓住近处的玩具并盯着看玩耍;拿住一个玩具注视另一个玩具;仰卧时会两手抚摩玩具;手眼协调得比较好; 认知能力方面:玩具失落后双眼会跟着找; 语言方面:能长时间拉长声;出声的次数增加;自己会主动笑出声来; 社会行为方面:见到食物有兴奋的模样;愉快的时候手脚随意挥舞。 1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检查指标 0-3个月 1.听觉比较敏锐,听到新奇的声音会停下正在做的动作; 2.不同类型的哭声代表不同的意思; 3.能用眼睛看着说话者大约30秒种左右; 4.成人和他面对面交谈时,能作出相应的动作或“语音应答”。 4-6个月 1.能够对声音持续注意并寻找声音的来源; 2.能分辨熟悉与陌生,愤怒与友好等不同的语言、语气、语调并作出反应; 3.愿意玩有声响的玩具,喜欢玩躲猫猫游戏; 4.喜欢听母亲的声音,会用语言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5.活动时口中常发出“咿呀”学语声; 6.会对镜中自己的影像说话。 7-9个月 1.听得懂自己的名字,听到叫他,会寻找声源; 2.理解并执行成人用强调证据说出的话,如“不行”,“不可以”; 3.能够辨别家里人的称呼和家中常用物品的名称。 4.能够和成人玩一些语言游戏; 5.已会发出一些非语言的语音,并极力模仿别人的发音; 6.开始学着用动作来与他人“交流”。 10-12个月 1.理解并执行一些简单的命令式语言; 2.得到成人的鼓励或肯定的语言,婴儿会不断地重复; 3.努力模仿成人发出的新语音; 4.用动作表示各种意思,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5.初步理解一些新单词(如日常用品、家人称呼,常发生的动作等); 6.能够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2个月后的婴儿能辨喜怒 当新生命来到世上2个月左右,宝宝便开始能理解言语活动中的某些交往信息,如婴儿听到愤怒的讲话声时往往会躲开,对友善的语声则往往报之以微笑,咿咿呀呀“说”个不停。3,4个月时,宝宝就能和成人进行“互相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鉴别区分并模仿成人所发生的语音,并能够辨别声母的细微差别;如果是英语的话,就能辨别清浊辅音,这时的宝宝获得了语言范畴性知觉能力。 这是宝宝言语知觉能力的第三阶段。 3-4个月小儿的身心发育与表情 抱起3个月的小儿时,他能把头伸直注视周围,能区分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见人会笑,眼能随动的物体面移动。 这时的小儿手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它不仅能在身体两旁挥动,而且两只手能在胸前相遇。3个多月时,经常将两手举在眼前,玩弄着手指,有趣地端详着自己的双手。这个动作是这个月龄婴儿发育的重要的指标。 4个月的小儿,当坐或抱时,头能稳定地竖直;俯卧位时,能用臂支持抬起前胸,会仰卧位转为侧卧位,逗引时能咿呀学语,能发出“啊、哦”的声音和笑声。手能拿东西往嘴里放,这时虽然会用手抓身体周围的东西或试摸悬挂在小床上方的玩具,但距离判断不准确,手常常伸过了物体,如果把玩具给他,能握一会,而且会摇晃。 所谓能抬头,是指让孩子仰躺着用双手抓住孩子的两个手腕往上拉,在上身起来的同时,头也能跟着抬起来。如果上身起来了,而头却无力地往后垂;或让孩子正坐在床上时,头往前下垂不能算是能抬头。 婴儿若发育快,在两三个月时就能将头抬起来,而大部分婴儿在4个月时都能将头抬起来。如果过了4个月还不能抬头,或头仍是摇摇晃晃的样子,则有可能是智能发育的问题。不过,有些大脑袋的孩子到了4个月也会摇摇晃晃抬不起头来,这属个别现象。 小儿在3个月初尚笑不出声来,但到了4个月后,笑声就很大了。 这时的小儿头能抬起来了,让孩子趴在床上,头已能抬得很高,脖子也硬朗起来了。这一时期,不论手碰到什么东西,都想抓起来看看。特别是4个半月以后,一看到玩具就会伸出手来要拿。眼睛也能跟着人和东西的移动而转动。 此时小儿的辨色能力也较以前强多了。新生儿时,似乎只能辨别红色和白色,而到了三四个月时,则渐渐会双眼长时间盯着那些有黄色、红色、白色、黑色的东西看了。 这时的小儿能自觉把头转向有响声的方向,也能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 宝宝最好交往形式窥探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生后12, 14天、26,28天的新生儿,在看红球、听格格声这两项行为方面较生后2一3天的新生儿有明显长进。 生后2,3天的婴幼儿虽能看红球,但头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到12,14天特别到26,28天时不少新生儿可随着红球转动。 如你能掌握此规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宝宝,眼和眼接触(最佳距离是20厘米),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面部,宝宝的头和眼球就会随着你而转动,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意义却重大。 正如美国学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说:“‘最早的母亲贯注’对幼儿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个能提高敏感性的时期,在生后要持续几个星期,可以为形成你宝宝的个性、展开智力发育及感觉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这样,如抓紧新生儿时期的行为锻炼(当然要循序渐进),对你宝宝的发育会有很大好处。 眼对眼的互相注视是相互交往的开始。许多妈妈反映,在宝宝注视她们时会感到很高兴,不由自主地会紧紧拥抱她们的孩子。 她们会说:“张开宝宝的眼睛,喔,宝宝是妈妈的,宝宝认识妈妈吗,”这时宝宝可能会微笑。 大约40%的母亲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时间才感觉到宝宝真正是自己的。 通过接触、照顾新生儿,父亲才真正感到宝宝是自己的,因此这些相互之间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时期内能强烈地感到他(她)们自己与宝宝联系在一起,惊人的感情共呜渗透在母(父)亲与新生儿之间。 在家庭随访中,妈妈还会告诉你她那些引以为骄傲的事:当宝宝在吃奶时听到妈妈的谈话,宝宝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速率,表明宝宝要听妈妈说话,而别人的说话声宝宝却不理会。 1-2个月小儿的听觉、视觉与活动 在听觉方面,满月后的婴儿听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成人和他说话的声音能做出反应,对突如其来的响声表现出惊恐感。随着月龄的增长,听觉能力也逐渐提高。待到2个月时,婴儿已能辨别声音的方向,能安静地听轻快柔和的音乐,并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喜欢听成人对他说话,但对强烈的噪音表现出不快感。当婴儿感觉到周围没有声音时,会发出哼哼的声音及哭声。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玩具也成了家中的必备品。l—2个月期间,婴儿的玩具音响最大限度不应超过70分贝,噪音超过100分贝,将对孩子听觉产生严重影响。 眨眼反射 随着天数和月龄的增长,小儿也逐渐能看见活动着的物体和大人的笑脸,如果将手慢慢逼近他的眼前,他就会眨眼。这就是孩子能看到一些物体的证 明,这种眨眼叫作“眨眼反射”。一般婴儿在1(5—2个月之间都会有这种眨眼反射。而那些未成熟婴儿,则要到3个月才会出现这种反射。 斜视 有些斜视的孩子,等满2个月时一般都能自行矫正过来,而且双眼能够一起转动,这表明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在这一段时间里,即使有的孩子斜视尚未矫正过来,但也不一定是大脑发育或生理上有问题。比较明显的斜视在l岁前后,轻度的在3岁前后再进行治疗也不算迟。 小儿刚生下来,手脚依然屈曲,不能完全伸直。等到一两个月后,手脚就能屈伸自如了,而且似乎长高长大了许多。换尿布时,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大腿,就会非常高兴地将双腿伸直。到这个时期,孩子的身高、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双脚的力量也随之加大,婴儿在睡醒的时候,手和脚就会一直在动。而且,因为手脚的运动神经尚未发育完好的缘故,有时候,右手动之后,左手却不动了,就像布娃娃一样,动作非常不灵活。原本紧紧握着的手指头,以后也会渐渐地把手掌张开来。 虽然脚总是一直交叉弯曲着,但这是宝宝的正常姿势,千万不要去把宝宝的脚弄直。如果勉强把宝宝的脚弄直,几次之后,可能会使宝宝的股关节脱臼,因为在3个月之内的小儿的关节很容易脱臼。 新生儿时所能见到的“拥抱反射”到这个时期还能见到。有的婴儿满2个月就消失了。如果满4个月还会产生这种反射,则是脑神经发育有异常了。 贝贝的手指语言 贝贝开口学说话前,有个过渡阶段——用手指东西,这就是贝贝的手指语言。一家子都在的时候,如果问:“爸爸在哪里,”贝贝虽然不会说话,他却会脸转向爸爸,用手指出。如果又问:“妈妈呢,”他也会转过脸来,指向妈妈。贝贝看图画时,如果问“猫咪”、问“汪汪”,他也会用手指在图画中指出。 贝贝的手指语言反映贝贝的判断思维。判断要对认知和记忆贮存的众多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比如,图画中除了“猫咪”和“汪汪”,可能还画有树、草、房子什么的,而贝贝的指头只指着“猫咪”、“汪汪”。 判断是复杂思维。研究儿童的学者常常把判断力当作测定智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贝贝运用手指语言这个年龄段,可以通过游戏加强对孩子判断力的训练。不过,在孩子用手指作出判断后,请不要忘记说:“贝贝,好聪明啊~” 婴儿体态语言揭秘 你可曾观察到婴儿在学会说话前有丰富多姿的体态语吗,它正在向你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曾饶有兴致地研究过数千名婴儿,发现他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有千姿百态的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有其意义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研究婴儿心理学的斯克佛教授,分析了1-6个月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1.咧嘴笑,表示兴奋愉快 婴儿笑的形态是突然发出,短暂而快速的,嘴角牵动,笑容骤现,伴着的表现是满目发光、两手晃动,舒展着魅力,接着笑容旋即消失,等候亲吻鼓励。这时父母应报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于是,婴儿又会以微笑来父母的示意,对父母的行动表示满意。 2.瘪嘴,表示要求。 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似的,这是啼哭的先兆,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如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人抱起来。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让他集俯卧、爬行,扶他坐起来,改变化长卧久睡的姿势。 3.撅嘴、咧嘴,表示要小便。 男婴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婴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要小便。父母若能及时观察到婴儿嘴形的变化,了解孩子要小便的表情信号,就能摸清小便的规律而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婴儿的自近代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4.红脸横眉,表示要大便。 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要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解决他的“便急”之需。 当然,婴儿的体态语言也会存在个体差异,年青的父母不能机械地照搬,而应日常生活中的细心地观察婴儿的一举一动,注意总结婴儿的不同体态与之相应的内涵。 春季幼儿营养餐谱 水是人体心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婴幼儿体内水的代谢迅速,应注意给孩子多喝白开水或矿泉水、白开水解渴,并参与体内代谢作用。当孩子发生呕吐、腹 泻、大量丧失水分时,更应及时补充水分。 食品制法: 1、薄饼蛋菜卷 ),再加少量凉水和面,然后烙薄饼。将鸡蛋煎 用开水烫面(烫面粉的1/2 成蛋片。将蛋片及其他炒好的肉末、碎菜放在薄饼上,卷起即可食用。 2、牛肉米粥 将玉米或其他种类的米用温水浸泡,洗好,待用。 将牛肉洗好,切成小块,用清水煮,可放少些醋,煮开后除去浮沫,加入花椒、大料、葱、姜一起煮,待牛肉烂时,加入米至煮烂放入少量盐即可食用。 来源:中国幼儿网 0岁宝宝,你想说什么 “真有意思,我家宝宝今天对着我挤眼睛呢~”“我的宝宝这几天老爱嚷嚷,不知道他小脑袋瓜在想什么,”对于新妈妈来说,最大的欣喜就是看着宝宝每一天都有新变化,他会笑了,他会做鬼脸了,他又做出了一个新的动作。 但这也是新妈妈最大的困惑:他哭了,是饿了困了还是病了,他怎么老爱打挺,会不会有什么毛病,他老做这种动作是什么意思,„„ 别看宝宝还不会说话,其实,人家的小脑袋瓜真的没闲着,你看,他正挥舞着小胳膊小腿儿在跟你打招呼,他正用他生动的表情和你交流。新妈妈们可千万别忽略宝宝的这种肢体语言,这是你聪明的宝宝在用身体和你说话呢~读懂了他特殊的肢体语言,妈妈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回应—— 宝宝典型的7种体态语言: 4个月的宝宝 躺在床上自己咿咿呀呀地玩儿,突然,宝宝的动作停下来了,眼珠也不再四处乱看,而是只盯着一个地方,过了一会儿又恢复了正常。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我正开心地说呀,笑呀,可我玩着玩着突然想起一件事,我愣住想了一会儿,可想不太清楚,就接着玩吧。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如果宝宝只盯着一处看的时候就是他有些困了,这时候家里不要有杂音,让宝宝在安静的环境下渐渐入睡。 6个月的宝宝 睡着的时候,轻轻地抽泣,但是眼睛仍然闭着睡。之后抽泣的声音慢慢变大,身体也开始动起来,最后突然睁开眼睛,并哇哇大哭起来。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我不知道哪里好痛,我好困,可是我睡不着觉,妈妈快来帮我啊~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如果宝宝睡着了还表现得这样不安静,就是宝宝开始觉得不舒服了,这时候要解开衣服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衣服穿得过紧或被子过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如果排除这种情况,可以给宝宝喂些奶,抱着哄哄,宝宝饿了或做梦了,都有可能哭闹。 7个月的宝宝 宝宝坐着的时候,双手高举,使劲儿向前伸,小脑袋偏着,小嘴抿得紧紧的,小身子也挺得直直的。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我想要妈妈抱,我想要那个玩具,可是我怎么也够不到,谁来帮帮我呀,要是再没人理我我就哭,我快要坚持不了了,我可一直忍着呢。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观察宝宝的眼神方向,如果宝宝只是需要妈妈抱,就把宝宝抱起来好了。如果宝宝需要取得什么新奇玩具,可以顺着他的眼神帮助他取得。如果较重或危险的不适合宝宝玩的玩具,可以把这个东西隐藏起来,或以别的东西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8个月的宝宝 眼睛盯着妈妈新买的上弦的小老鼠玩具,随后把脸转向妈妈,又看看小老鼠,伸出手又缩回去,再回头看妈妈,妈妈把小老鼠递到她手里,她并不接。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小玩艺啊,怎么还会动呢,满地跑的样子真好玩,其实我挺喜欢这个小东东的,可是我怎么有些害怕呢,它会不会突然咬我一口啊,我又喜欢又怕怕,我要,我不要,妈妈,还是你先拿着吧。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搂着宝宝一起看小老鼠满地跑,一边举起宝宝的两只手拍巴掌表示开心。妈妈可以握住宝宝的手一起抚摸这个小老鼠,让宝宝逐渐熟悉玩具,知道玩具并不会伤害她。 9个月的宝宝 眼睛紧紧地盯着别人,嘴里使劲儿发出“哼哼”的声音,隔几秒钟就哼一次,小身体也随着哼哼一挺一挺地,两只小手握成小拳头。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这个人我怎么不认识呢,我有些紧张,我使劲哼,我使劲挺,我要保护我自己~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热情地跟对方打招呼,抚摸自己宝宝的脑袋,紧紧拥抱宝宝一下,看到妈妈的反应和态度,宝宝会逐渐放松的。 10个月的宝宝 在妈妈的朋友带着10岁的儿子来看她时,她不停地去抓哥哥的衣服,摸哥哥的脸,还用嘴去咬哥哥的脸和手,弄得哥哥不知所措。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家里来人了,我真高兴,我最喜欢家里这么热闹了,尤其是还有一个哥哥~我们小宝宝最喜欢和小孩在一起玩了。可他怎么不爱理我呢,不理我不是吗,我抓你的衣服,还不理我,我摸你的脸,我太喜欢你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表示了,还是让我咬一下你的脸和手吧。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10岁的男孩通常不太会和说不出话的小宝宝玩到一起,让他们彼此熟悉一段时间后,如果小客人觉得不太习惯小妹妹的亲热方式,妈妈可以拿宝宝最喜欢的玩具递给宝宝,抱着宝宝在另外一个房间和客人聊天,把家里的电视打开让小客人看。 11个月的宝宝 坐在床上,看着忙来忙去的妈妈,直哼哼,妈妈冲她笑笑,仍然忙自己的。宝宝的身体扭来扭去,后来就哭闹起来了。 宝宝想表达的意思:我找妈妈,我要妈妈抱,可妈妈为什么只是冲我笑,不过来抱我呢,我哭,我闹~ 妈妈应做出的反应:宝宝在第一次哼哼的时候就过来搂一下宝宝,亲一下宝宝的脸,停留几分钟后再起身做事去。这样对缓解宝宝的急躁有帮助。 宝宝最喜欢的体态游戏 事实上,每个婴儿传递信息的方式各不相同,宝宝总试图以某种奇特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向妈妈传递某些信息。因此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宝宝独特的心理需要。 在认真阅读宝宝体态语言并对其做出热烈反应的同时,妈妈应该从宝宝出生起就经常用较慢的语速、抑扬顿挫的音调、富有节律的语句与宝宝说话’同时想方设法引导宝宝自己用语言表达他的想法。虽然在宝宝学会说话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妈妈说再多的话,宝宝也不会做出妈妈所期望的回应’但妈妈的努力总会在某个时刻得到令人惊喜的补偿。 虽然,每个宝宝需要父母爱的方式迥然不同,就像他们的指纹一样形态各异,但是以下方法父母可以试一试: ?不停地和宝宝说话,大声、小声,轻柔和急促都可以。 ?当说话的时候,可以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 ?当告诉宝宝你正在做什么的同时,轻轻地抚摸他。 ?当你和宝宝说话或者看着他的时候,可以轻柔地摆弄他的小胳膊和小腿。 ?对着宝宝微笑或交谈,轻轻地摇抱他,让他感到自己沉浸在语言、声音和爱的氛围中。 宝宝一百天,妈妈懂得她 宝宝只有三个多月,所有的要求和情感只有通过哭、叫、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妈妈是和她是亲近的人,通过一百多天的朝夕相处,我逐渐掌握了她的规律,成为真正懂得她的人。 首先说她的哭。 1、饥饿的哭:这种哭发生得很突然,刚才还好好的,像是突然间想起来自己原来是饿着肚子的,于是放声大哭,哭声由嗓子眼儿发出,愈哭愈烈,并且十分伤心,还伴有眼泪,像是在向全世界“控诉”爸爸妈妈不给她饭吃。 2、闹觉:这种哭是循序渐进的。玩儿得手舞足蹈的她,会试探性地发出一两声哭叫,哭声是从嗓子眼儿通过鼻子出来的,所以带着鼻音,哼哼叽叽,但感情色彩不浓厚,干巴巴的,一听就是假哭。见你不理她,她会加入一些抽鼻子的声音,像是告诉你她真的挺伤心的。随后,哭声的间隔也越来越短。最后,“啊,啊”的哭声连成一片,而这哭声依旧是干巴巴的„„ 再说她的叫 1、让我们给她换尿布。这时候的叫发“啊、啊”的音,同时两条腿奋力地蹬着,像是说:你们再不给我换尿布,我就自己把它蹬掉~ 2、让我们给她的玩具上发条。她有一个会发音的旋转玩具,每当发条走完,音乐停止,玩具小丑不转了,她先是左顾右盼,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给她拧发条,她就会“叫”我们,这时候的叫声则是“ei~,ie~”„„ 宝宝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开始吃手,不同的吃手方式传递了不同的要求。如果她饿了,一般先是把手举到眼前,凝视片刻,然后,果断地将中指和无名指插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吸吮着,同时发出“吧哒,吧哒”的声音。而如果她困了,她会把小拳头不经意似地举到口边,然后悠闲地用舌头去舔它,舔的面积越来越大,最后,会把整个拳头都塞到嘴里„„ 还有她的笑、她的咿呀学语„„ 她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动着我的心。在一个个“破译、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共同将生活幸福地进行下去。 起“步”过早影响发育 好网网友电子鱼问:宝宝什么时候可以用学步车了, 宝宝有7个月了,最近想走路的欲望很强,并且能扶着点东西站起来了。现在让她走路会不会太早了, 好网专家郭志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 不建议使用学步车给孩子学步,宝宝目前月龄比较小还属于“七坐、八爬” 的阶段,7个月应该是学会独坐的时候。所以目前学走路对宝宝来说还有些早~ 眼瞅着宝宝能够稳稳当当地单独坐了,不少妈妈就着急买来学步车想让宝宝学走路,却忘了中国有句老话叫“还不会走就想跑”,意为讽刺不打好基础急于求成的人。 对于性急的妈妈们,这句话大可以改成“还不会爬就想走”,虽说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其中的提示意义却是一样的。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的童方医生说,现在很多妈妈在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就给他们买来学步车,认为宝宝已经能坐了,扶着东西也能站一站了,当然可以学走路了,但至于爬,会不会都一样。 这种做法对幼小的宝宝来说是有害的。要知道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的要求时,过早起步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另外,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小宝宝坐在上面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或“O”型腿,而长时间坐在学步车中,可能限制儿童许多自主的手、眼、脚的配合动作。因此,童大夫建议月龄在11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坐学步车,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三翻六坐九爬爬”,婴儿一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表明,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 因此,儿童保健专家呼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爬、走路、跌倒、再站起,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育的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而如果用学步车过早地将婴儿固定住,将会使婴儿失去了大肌肉群运动的机会。如果婴儿学 爬期得不到爬行锻炼,而处在学站学走的阶段,又未能独站,走路可能不会提前。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因此,该爬的时候就让宝宝爬一爬吧。 1-2个月的小儿体重,身高,头围和胸围 体重增长是婴儿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新生儿期有暂时性的体重减少现象,但在出生后1周至10天时就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以后,体重以每天30克的速度迅速增长。如若每天增长速度为20克以下,则应在满月后的体格检查时仔细检查一下,看是否为母乳不足。 一般正常发育的婴儿,满月后体重比刚出生时增加了1千克左右,而且,在这个月期间,还是仍然每天以30克的重量继续增加,所以到第2个月结束时,应该又会增加1千克左右。 宝宝满1个月后,身高比刚生下来要增加3厘米左右,而且1个月下来还会再增加3-4厘米。因此,2个月后,身高会比出生时高6—7厘米。通常,身高的增长要比体重的增长慢些。由于体重较身高增长要快,因此看上去宝宝就显得比初生时要胖。 但是,因为身高和体重的成长也有个别差异,所以,只要顺利地成长,也就不要太在乎微小的差异,即使长得稍慢或稍快一点,也不必太担心。 2个月小儿的头围和胸围、头颅的大小可以用头围来衡量。头围的多少反 1- 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因此正确地测量小儿的头围是很重要的。 头围的测量可用一根软皮尺,测量时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这样所得的数值即为头围值。 小儿刚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厘米;男婴满2个月时头围平均为39(6厘米,女婴满2个月时头围平均为39(8厘米;出生后半年内,头部发育很快,可增加8-10厘米;1周岁时平均比出生时可增加11—12厘米。如果头部过大或过小,就要请医生检查是否有病了。胸围反映了胸廓生长发育的情况,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胸围的测量也用软尺,前面经小儿的两个乳头,齐着肋骨绕胸一周,取其吸气和呼气两个数的平均值即可。 一般出生时,小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男婴满2个月时胸围平均为39(8厘米,女婴满2个月时胸围平均为38(7厘米;到i(5-2岁时,头围与胸围两个数值就几乎相等了。 男孩生殖发育6大误区 1.婴幼儿包茎会自然痊愈 大多数婴幼儿出生时包皮不能翻转显露阴茎头,但是3岁-4岁时由于阴茎发育及阴茎的勃起,大部分儿童可以包皮外翻显露阴茎头。 但是有一部分儿童包皮口非常狭窄而不能显露阴茎头,甚至到青春期仍然不能显露阴茎头便可诊断为包茎,严重者可妨碍阴茎发育,甚至有的患者包皮口似针孔大小,常发生排尿困难。 因此,婴幼儿包茎会自然痊愈的说法是片面的。 2.包茎不必做手术治疗 对于婴幼儿期的先天性包茎,家长可以在家进行清洗护理:先将包皮反复上翻,以扩大包皮口,当阴茎头露出后再清洁包皮垢,然后将包皮复原,否则会造成嵌顿包茎。操作时手法应轻柔,且每次应适可而止,以免引起患儿疼痛。 如果包皮口很紧,阴茎不能上翻或后天性包茎,均应行手术治疗,如包皮环切术、包皮背侧切开术等,手术应在5岁-6岁时进行,此时可以看出包皮是不 是可以自行退缩,手术仅在皮肤上作切口,不会影响阴茎的血运和神经,本身不会导致患儿成年后的性功能和排尿方面的障碍。 3.隐睾等待自然下降 隐睾就是指睾丸出生时并未下降入阴囊内,常并发腹股沟疝。早产儿隐睾发病率约30%,新生儿约4%,1岁时约为0.3%,而1岁以后睾丸自行下降的机会很少,隐睾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会导致睾丸萎缩影响生育,还易发生损伤、扭转,隐睾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较正常睾丸大大增加。 4.对隐睾的手术治疗犹豫不决 隐睾患者可以观察10个月,如果仍然没有下降到阴囊,采用内分泌治疗可能有效。但是1岁后的隐睾必须采取手术治疗,隐睾手术的最佳时期是2岁以内,主要有睾丸固定术等。 5.尿道下裂可以等待至青春期才开始手术 尿道开口不在阴茎头正常位置即为尿道下裂,常合并阴茎弯曲,是男性婴幼儿中尿道和外生殖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大约每300个男婴中有1例患儿,根据尿道外口的部位,可将尿道下裂分为阴茎头型、阴茎型、阴茎阴囊型及会阴型,其中阴茎头型及阴茎型占多数。患儿不能站立排尿,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手术整形,否则会影响排尿和以后的阴茎发育,成年后还会导致不育,手术最好在5岁-6岁前完成。一般来说2岁左右的患儿即可开始手术修复以减少患儿心理上的创伤,对于远端型尿道下裂及无阴茎下弯畸形者还可提前手术,分期手术者可于患儿6个月时先行第一期手术:阴茎矫直术,对合并有阴茎发育不良者,因多伴有内分泌缺陷,应先作相应检查并给予激素治疗,待阴茎增大后再施行手术。 6.有关小阴茎的误区:将隐匿阴茎视同为小阴茎或阴茎包皮过长 小阴茎是指阴茎长度小于正常同龄人群阴茎长度平均值2.5个标准差以上,可伴有小睾丸、隐睾或阴囊分裂、垂体功能减退及肥胖等。 隐匿阴茎患儿的阴茎体缩藏于会阴内,如果用手将阴茎皮肤向内挤压,阴茎体就会显露出来,但放开手后阴茎体又回缩。它的发生原因有:阴茎皮肤发育不良、过短,没有包被阴茎海绵体,导致阴茎海绵体没有支撑因而回缩体内。隐匿阴茎外形酷似包皮过长,然而两者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隐匿性阴茎的外层皮肤是相对阴茎体过长,禁忌施行包皮环切术,否则阴茎皮肤会更加短缺,阴茎体的发育会更加受到抑制,隐匿阴茎一定要在一定年龄内(3岁-5岁)给予矫治以使患儿的阴茎得到充分的发育。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医生们常常可以见到生殖发育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有的是先天畸形,有的难以矫正,但也有一些患者,如能及时发现,则可以在儿童时期及早进行手术矫治。可是,由于人们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又由于生殖系统的特殊性,使人们往往羞于提起或害怕去医院检查,致使一些患者错过治疗机会,抱憾终生。在这里,奉劝作父母的千万不要忽视对男孩子的生长与发育作细心观察,一旦发现问题,请及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0,1岁宝宝的情绪符号 宝宝什么时候学会了对你微笑,他的哭声中包含了什么样的信息,他第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宝宝感到害怕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 情绪既是宝宝心理的重要内容,又是他们心理活动的主宰者。因此宝宝们的生活和行为都充满情绪色彩。很多爸爸妈妈都在孩子一个月大的时候就观察到 了:高兴、生气、好奇、惊奇、恐惧等五彩的情绪变化,一起来解读一下宝宝的情绪符号。 情绪符号一:高兴 无意义的笑 宝宝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其实,新生儿的笑容是没有社会意义的。我们在刚出生几天的婴儿身上就能观察到微笑,但是只会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出现。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出生第二周的孩子在醒着的时候也会微笑,但同样也是脑电波的作用,它没有社会意义。 有意义的笑 从4,6周开始,孩子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 在出生到2个月大的时候,当他吃饱了、睡好了、或洗了澡,宝宝的身体就会很舒服,他会微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是满足自身的内在生理需要后产生的情绪反应。 在出生的第3个月会出现诱发性的、非生理性的微笑,也就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这时候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愉快情绪的反应。这种反应起着信号的作用,是宝宝在呼唤成人和他接近、交往。这是社会化的情绪出现的起点,而这时他跟任何人接近都会产生愉快的笑的情绪。 高兴情绪的分化 2,7个月的时候,宝宝与人的交往出现了选择性。他的高兴情绪有了分化,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2个月开始,幼儿就能通过视觉、听觉辨认母亲面孔和声音,或辨别父亲的面孔和声音。到第4个月时,婴儿才真正能辨认最接近的人,这时婴儿对熟悉的人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孩子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但这时的幼儿尚未形成依恋。出生后的2、3个月里,宝宝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他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他会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再过几个月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呵痒,他会高兴地咯咯笑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对宝宝的神经刺激,一方面是有大人和他玩耍产生的愉悦体验。 情绪符号二:生气 聪明的宝宝们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就用笑和哭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欢乐和烦恼。照顾宝宝的妈妈就知道孩子的哭声是有花样的~她们一听宝宝的哭声,很快就知道孩子是饿了、渴了、睏了、尿湿了还是生病了。宝宝的啼哭往往是因为饥饿、口渴、睏倦、恐惧、着急、发怒等所引起,这种啼哭有不同的模式,哭声中就包含了产生不舒服情绪的原因,敏感的妈妈一听就能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含义,采取护理的措施,所以宝宝的哭声有信号的作用。 愤怒,也是幼儿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全部身心受到激动,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这时候的愤怒的原因基本都是生理原因,例如,生病、疲倦、饥饿、睡眠不足等,儿童不愉快和恐惧都会导致愤怒。在0,1岁的阶段,妈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及时满足他的需要,再用身体的安抚来平息孩子的愤怒,抱着孩 子,抚摸他的皮肤,用温柔的言语安慰他,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不要因为烦躁而对孩子置之不理。 情绪符号三:恐惧 宝宝们一般生活在很少会引起恐惧刺激的环境中,他们大多都受到保护,但儿童仍然学会了害怕某些东西。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 宝宝什么时候学会了对你微笑,他的哭声中包含了什么样的信息,他第一次生气是什么时候,宝宝感到害怕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呢, 情绪既是宝宝心理的重要内容,又是他们心理活动的主宰者。因此宝宝们的生活和行为都充满情绪色彩。很多爸爸妈妈都在孩子一个月大的时候就观察到了:高兴、生气、好奇、惊奇、恐惧等五彩的情绪变化,一起来解读一下宝宝的情绪符号。 情绪符号一:高兴 无意义的笑 宝宝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其实,新生儿的笑容是没有社会意义的。我们在刚出生几天的婴儿身上就能观察到微笑,但是只会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出现。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出生第二周的孩子在醒着的时候也会微笑,但同样也是脑电波的作用,它没有社会意义。 有意义的笑 从4,6周开始,孩子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 在出生到2个月大的时候,当他吃饱了、睡好了、或洗了澡,宝宝的身体就会很舒服,他会微笑,这是生理性的微笑,是满足自身的内在生理需要后产生的情绪反应。 在出生的第3个月会出现诱发性的、非生理性的微笑,也就是由外界的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这时候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愉快情绪的反应。这种反应起着信号的作用,是宝宝在呼唤成人和他接近、交往。这是社会化的情绪出现的起点,而这时他跟任何人接近都会产生愉快的笑的情绪。 高兴情绪的分化 2,7个月的时候,宝宝与人的交往出现了选择性。他的高兴情绪有了分化,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2个月开始,幼儿就能通过视觉、听觉辨认母亲面孔和声音,或辨别父亲的面孔和声音。到第4个月时,婴儿才真正能辨认最接近的人,这时婴儿对熟悉的人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孩子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但这时的幼儿尚未形成依恋。出生后的2、3个月里,宝宝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他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他会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再过几个月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呵痒,他会高兴地咯咯笑起来。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对宝宝的神经刺激,一方面是有大人和他玩耍产生的愉悦体验。 情绪符号二:生气 聪明的宝宝们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就用笑和哭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欢乐和烦恼。照顾宝宝的妈妈就知道孩子的哭声是有花样的~她们一听宝 宝的哭声,很快就知道孩子是饿了、渴了、睏了、尿湿了还是生病了。宝宝的啼哭往往是因为饥饿、口渴、睏倦、恐惧、着急、发怒等所引起,这种啼哭有不同的模式,哭声中就包含了产生不舒服情绪的原因,敏感的妈妈一听就能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含义,采取护理的措施,所以宝宝的哭声有信号的作用。 愤怒,也是幼儿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全部身心受到激动,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这时候的愤怒的原因基本都是生理原因,例如,生病、疲倦、饥饿、睡眠不足等,儿童不愉快和恐惧都会导致愤怒。在0,1岁的阶段,妈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生气的原因,及时满足他的需要,再用身体的安抚来平息孩子的愤怒,抱着孩子,抚摸他的皮肤,用温柔的言语安慰他,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不要因为烦躁而对孩子置之不理。 情绪符号三:恐惧 宝宝们一般生活在很少会引起恐惧刺激的环境中,他们大多都受到保护,但儿童仍然学会了害怕某些东西。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 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正确应对宝宝的情绪: *积极情绪的回应 要注意,在初期,孩子情绪模式的形成几乎是照料者情绪的翻版,所以,妈妈要即时地作出积极的情绪回应,这样宝宝会体验到更多的开心。 *高“敏感性”的建立 这里的敏感性是指母亲在照料过程中的注意能力。对宝宝喜怒哀乐的感受能及时地感觉到。哭、笑以及各种宝宝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是各种不同的信号,妈妈要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孩子在表达什么样的信息,然后可以给予对应的处理。这对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及时满足需要 在0-1岁的过程中,主张妈妈及时地给孩子各种满足,包括生理的满足(哺乳、清洁、睡眠等),还包括心理上的抚慰。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听惯了心跳,喜欢和成人皮肤有温暖的接触,所以不要怕娇惯孩子而不去做,在宝宝感到不愉快的时候,拥抱、抚摸、唱他熟悉的歌曲都是很好的办法。 *建立良好的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孩子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依恋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妈妈在这个过程中能做的就是细心的护理,用身体接触孩子,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孩子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能促进孩子的愉快情绪中枢的发展。孩子的回应也能促进对其本身的爱和进一步的交往。 宝宝健康的三大指标 要了解营养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更准确地评判宝宝健康,应该从体重、身高和牙齿发育三个方面的指标入手。 通常,父母会把宝宝的健康标准理解为“吃得下、睡得好”,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要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主要应该看体重、身高和牙齿发育三个指标。 体重是衡量宝宝近期营养状况最灵敏的一项指标。按一般规律,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应为3千克,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增加0.6千克;6个月以后,平均每月增加0.5千克。宝宝出生6个月时,体重应为出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后体重增加速度减慢。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营养状况的改善,有的婴幼儿体重的增加已大大超过一般规律,不少宝宝3个月时体重就能达到出生体重的2倍。宝宝体重增加虽然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但也要注意避免肥胖的发生。 身高是反映宝宝近期与远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足月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1岁以内增加50%,为75厘米;1岁,4岁内再增加25厘米达到1米。由于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很快,所需要的营养也相对较多。 牙齿发育状况是衡量宝宝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8个月,宝宝开始萌出乳牙,到2岁至2岁半时牙齿逐渐长齐,达到20颗。而宝宝出牙是否顺利,与钙、磷的供给关系很大。如果缺钙,将会导致严重的牙齿钙化不佳,影响咀嚼和消化功能,从而影响其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
本文档为【婴儿发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