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2017-12-21 7页 doc 21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 成书时代及作者 2006年第2期 (复总第60期) 船山学刊 ChuanshanJournal NO.2.2006 SumNo.60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 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程建功 《易传》七种十篇的作者及形成时代,宋以前毫无疑 议,均认为是孔子所作.自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对《系辞 传》为孔子所作提出质疑后,清代崔述的《洙泗考信录》 不仅认为《系辞传》非孔子所作,甚至认为其他六种均出 于七十子以后之...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从《论语》的有关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 成书时代及作者 2006年第2期 (复总第60期) 船山学刊 ChuanshanJournal NO.2.2006 SumNo.60 从《论语》的有关内容 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 程建功 《易传》七种十篇的作者及形成时代,宋以前毫无疑 议,均认为是孔子所作.自欧阳修作《易童子问》对《系辞 传》为孔子所作提出质疑后,清代崔述的《洙泗考信录》 不仅认为《系辞传》非孔子所作,甚至认为其他六种均出 于七十子以后之儒者.到了近,现代,学者们经多方搜求 和考证,大多认为《易传》各篇非出于一人一时,其形成 时代当在战国中期至秦,汉之际.近年来,随着对长沙马 王堆汉墓出士的《帛易》等材料研究的深入,似乎又逐步 倾向于《易传》与孔子有直接的关系,其形成年代也有向 前推移的趋向.我们认为,对古代典籍的研究,既不能不 提出疑问,盲目信从,也不能一味怀疑,全盘否定.而应该 根据其时代特点,成书惯例和具体材料,针对具体问题作 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方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拟依据《论语》原文及《易传》 原文,就《易?大象》的形成时代及其作者做一点初步探 究,以就教于方家. 关于《易?大象》,学术界一般将它的形成时代大体划 定在战国中期.唯高亨先生作了大胆的推测:"管见以为十 翼都写于战国时代,正如欧阳修所说非一人之言', 《彖》,《象》比较早些,可能在春秋末期."嘲5么,高亨先 生的推断有没有道理呢?下面我们先看两段文字:"象日: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周易?艮?大象》)@ "子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日:君子思不出其 位'."(《论语?宪问》)@两相比较,我们发现,曾子的 一 54一 话,除了缺少一个"以"字外,其内容与《易?大象》完全 一 致.至于为什么缺"以",主要是因为两者的叙述对象 不同,其实质内容则完全一样.既然两句话完全一样,那 么究竟何者先出,何者后出呢? 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里的考证,曾子即曾参 (前5O5——前435),为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时人;《论 语》一书的作者当为曾子及其门人,因该书孔门弟子唯曾 参被尊称为"子",其编着时间当始于春秋末期,成书则 在战国初期.根据学者们的一般观点,《易?大象》为战国 中期的作品.既然成书于战国初期的《论语》里出现了 《易?大象》的原话,那么显然是《易?大象》弓I用曾子的 话了.但是,为什么两句话完全一致?作为一个完整体系 的《易?大象》怎么偏偏就只引用了曾子的这一句话?这 难道仅仅是因为巧合吗?由此看来,究竟是曾子引用了 《易?大象》,还是《易?大象》引用了曾子的原话,就成了 一 大问题.因此还需考察《易?大象》的作者究竟为何人? 纵观《易?大象》的内容,无论从其表述方式上看,还是从 其内容的前后一贯性上看,都应当是出自一人之手而不 可能出自多人之手.既然曾子说出了与《易?大象》内容 完全一致的话,在曾子之前又没有任何资料提到《易?大 象》的有关内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 《易?大象》与曾子有关.然而,按照传统的观点,孔子曾 作"十翼",那么曾子的话当然是转录孔子之言了,《易? 大象》的作者也自然为孔子了.但是,如果说《易?大象》 即为孔子所作,又缺乏足够的证据;一是迄今为止没有确 切的材料可以证明《易?大象》为孔子所作:二是《论语》 里从未提及此事;三是孔子的有关语言中也没有与《易? 大象》完全一致的话.当然《论语》里与《易?大象》所反 映的思想观点相似的语言还是有好一些,但这并不能证 明《易?大象》就是孔子的作品.相反,曾子不但有与《易? 大象》内容完全一致的话,并且曾子在《论语》里的言行 及思想与《易-大象》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极为相似.由此 我们不能不联想到《易?大象》的作者很有可能是曾子. 从古代师承关系上看,曾子曾亲聆孔子教诲.老师的 思想不能不影响到弟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易?大象》的 思想多与孔子在《论语》里的思想相近的原因.此外,孔 子讲学的内容为"六艺",其中本来就涉及《易》,老师的 耳濡目染加之弟子的自我领悟,曾子对《易》有自己的感 悟和理解.并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也属正常之事.同时. 在《论语》里,孔子曾对两位学生说过"吾道一以贯之" 的话,其一是曾子,其二是子贡.原文如次:"子日:'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 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由此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真正能够理解他的思想的学 生大概不多,而曾子即是其中之一.曾子得到老师的思想 精髓,并加以"简练揣摸",借助《易》发而为言,写出自 己的心得体会也是合乎情理的.再从古代的成书惯例上 看,先秦以前,凡弟子之着作往往托名于老师,故曾子完 成《易?大象》后属名孔子也当顺理成章.鉴于以上种种 基本原因.我们初步判断《易?大象》形成于春秋末期,而 其作者则很可能就是曾子. 在《论语》中,有关曾子的言行记录凡十五见.综观 《论语》中有关曾子的言行,大体可以疏理出他的基本思 想观点和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拿它与《易-大象》的内 容相比照则若合符契. 其一,恐惧修省的自我修养.《泰伯》篇有关曾子疾 病的言行,可为这方面的代表."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日: 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 子言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 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由以上内容 不难看出曾子基本的人生态度,即为人处事要有恐惧感 和忧患意识,并且在个人修养上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和把 握.这种人生态度既是孔子思想的直接传承,也与《周 易》全书所包含的深沉的忧患意识,脉相承.由此可见, 曾子不仅深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同时在自身研读《周易》 的过程中也领受了其忧患意识的深深浸染.唯其如此, 《易?大象》的内容才大多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恐惧 感.如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 可荣以禄."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遁:"君子以 远小人,不恶而严."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损:"君子 以惩忿室欲."央:"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艮: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 哀,用过乎俭."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未济: "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等等.仅从以上内容已不难看出, 《易?大象》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君子恐慎修省的,而这 与《论语》里所反映的曾子一贯的人生态度是完全一致 的,这难道能说是巧合吗? 其二,笃厚诚信的处事准则和谦虚谨慎的交友原则.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日:以能问于不 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 尝从事于斯矣."(《泰伯》)"曾子日:君子以文会友,以 友辅仁."(《颜渊》)以上篇章是曾子处事,交友原则的明 确记载和反映.而这些在《易?大象》里同样得到了较为 显明的体现.如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小畜:"君子以懿 文德."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家人;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咸:"君子以虚受人."兑: "君子以朋友讲习."虽然《易?大象》里的这些句子,不 象前述恐惧修省方面的句子与曾子的思想表现得极为一 致,但其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尤其是咸卦和兑卦大象辞的 内容与曾子在《论语》里的表述简直如出一辙,只是表述 方式不一样罢了. 其三,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作风.这一点, 在《泰伯》篇有极为明确的表述,曾子日:"士不可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这种思想在《易-大象》里的最好体现是乾卦里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次如蛊:"君子以振民育 德."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 高大."这些无不与其积极入世,刚健有为的儒家思想和 君子作风一脉相承. 其四,慎终追远,宽厚仁慈的政治理想.这种思想在 《论语》里特别明显的表露有两处:一是"曾子日:慎终. 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二是"孟氏使阳肤为士师, 问于曾子,曾子日: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 一 55— 而勿喜."(《子张》)在《易?大象》里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最明显的莫过于坤卦里的"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他如师: "君子以容民畜众."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 保民无疆."剥:"上以厚下,安宅."解:"君子以赦过宥 罪."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中孚:"君子以议 狱缓死."这些内容明确体现了宽厚仁慈的为政理想.除了 以上要求君子如何为政的,还有一些要求君王如何根据实 际情况管理民众的,如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无妄:"先 王以茂对时,育万物."这些内容虽然看起来与宽厚仁慈的 为政理想有一定的距离,却明显包含着"慎终追远"的意 味,同时与孔子所倡导的礼乐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这又 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曾子与《易?大象》的密切关系. 其五,屈伸自如,临大节而不可夺志的士节.在《泰 伯》篇里曾子对君子作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托六尺之 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可见在他的心目中,所谓的君子就是临危不 惧,见危致命,能屈能伸而又在关键时刻保持崇高气节的 人.这种君子气节《易?大象》同样有极为具体的表述.如 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 闷."恒:"君子以立不易方."睽:"君子以同而异."鼎: "君子以正位凝命."这些内容尤其强调了面对逆境时君 子应当保持的气节与风范.尽管这些思想似乎与孔子的 雍容大度略有出入,显得更为激烈,却与曾子所处时代的 普遍心声正相合拍,又反证了《易?大象》的形成时代与 曾子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以上的比较分析,再考察曾子的性格特征及其 立身行事.我们还会发现《易?大象》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行文方式与曾子的性格特征极为相近.在《论语》中,孔 子对曾子的评价是"参也鲁"(《先进》),即是说曾参的 反应迟钝.按常理反应迟钝的人往往谨慎小心,故曾子 "吾日三省吾身",并且一生都以"恐惧修省"勉励自己. 而这种谦虚谨慎,恐惧修省的思想感情则贯穿了《易?大 象》的全部内容,当然这主要是由《易》本身的忧患意识 一 56一 所决定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易》的忧患意识与曾子性 格中恐惧修省观念一拍即合的自然性.而当他用文字再 解读文本时,那么也就不可能不带有文本及其个人思想 意识的深深烙印. 其次反映迟钝的人往往做事过于认真勤勉,而过于 认真则有欠灵活,显得死板.关于曾子性格上的这种缺憾 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也有所反映.吴起"尝学于曾 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 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 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日:起之为人. 猜忍人也.……'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 门.与其母诀,蔷臂而盟日:'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 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之 绝."起为求名残忍地杀妻和杀谤己者,曾子不与之 绝,只是因不尽孝道才与之绝,足见曾子的死板与恪守原 则.认真,死板的人做事如此,为文当然不可能是洋洋洒 洒,灵动多变的,只能是严谨有余而灵妙不足.而这种严 谨,朴实,刻板的特点恰恰是《易?大象》的总体风格特 征.《易?大象》六十四章,每篇均以"象日"起首,很有点 《论语》"子日"的味道,而后是解释卦象,最后用"君子 以……"或"先王以……"等要求君子或先王根据卦象应 该如何去做.尽管这些要求的用语精到,概括性强,甚至 不乏精妙之辞,但总体风格则显得过于刻板和整齐划一. 综上所述,无论从《论语》中反映出的曾子的思想, 还是从《论语》和《史记》中透露出的曾子的性格特征, 都在很大程度上与《易?大象》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极为一 致,而其行文风格又与曾子的性格特征是那样的合拍,再 加上先秦时代的成书惯例和师承关系的影响.我们有理 由做出如下初步判断,《易?大象》的形成时代当在春秋 末期,而其作者则极有可能是曾予. (作者系河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注释: ?高亨:《周易杂论,齐鲁书社1979版,第36页.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宋本周易注 疏,中华书局1988版(《周易原文均引自该书).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版(《论语》原 文均引自该书).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版,第2165页.
/
本文档为【从《论语》的有关内容考察《易·大象》的成书时代及作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