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2018-05-21 7页 doc 19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 策划人语 :“生长”代表着生命的主体,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就代表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我国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也强调教育必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这些都给了“生长课堂”在理...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 策划人语 :“生长”代表着生命的主体,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就代表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我国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也强调教育必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这些都给了“生长课堂”在理论上的支撑。 “生长课堂”是一种教育隐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我们认为,“生长课堂”预示着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意识,有生命的体验,有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互动,有生命的不断完善和超越。 世间万物要更好地“生长”,离不开“开放”的环境,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生长”,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开放”与“生长”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依存关系。本组文章围绕“开放理念下的生长课堂,能生长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策划组稿:严育洪) 【摘 要】 教学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同样需要“金、木、水、火、土”的和谐与平衡。“金”——让教学价更高:教学需要“金果子”、教学需要“金点子”;“木”——让教学势更强:教学需要“叶的衬托”、教学需要“根的深入”; “水”——让教学流更长:教学需要“水的包容”、教学需要“水的灵动”;“火”——让教学情更烈:教学需要“热情”、教学需要“热心”;“土”——让教学质更实:教学需要“土的质朴”、教学需要“土的质地”。 【关 键 词】 教学;“金、木、水、火、土” 【作者简介】 严育洪,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厅小学数学学科领军人物,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锡市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副主任。已发表500多篇教育论文,出版24本教育专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8-0074-03 《易经》中的五行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万事万物皆具有金、木、水、火、土的形式和形态。 五行学说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则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在建筑装饰中,原材料需用到实实在在的“金、木、水、火、土”,而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又要讲求和谐与平衡,这恰于五行的平衡理念相吻合,我们的教学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同样需要和谐与平衡。那么,教学需要怎样的“金、木、水、火、土”以及如何做到相互之间的协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金”——让教学价更高 “金”的意象,首先使人想到金光闪闪的高贵,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价值问题。 (一)教学需要“金果子” 教学需要让学生得到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的涉及教学价值的问题。教学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方法,更应该让学生产生智慧、产生思想。 对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就题论题”,而应尽量“借题发挥”,延长向外拓展知识的触角半径,在接触面积的不断增加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容量并提高学生的思想层次, 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我们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摘取的“金果子”。 (二)教学需要“金点子” 学生的智慧、学生的思想,应该表现出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能看到别人看不透的、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方法、能说出别人说不出的见解。创新是学生思想进步的一种反映。 对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总满足于一些封闭性问题,让学生“说一不二”,而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说三道四”,敢于说出自己存疑性的意见,敢于说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敢于说出自己创造性的方法。 让学生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教学就会时时闪现思想的“金点子”。 二、“木”——让教学势更强 “木”的意象,让我们想到拔地而起的生机,也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活力问题。 (一)教学需要“叶的衬托” 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剩下一副知识的骨架,例如语文只是“语言+文字”,数学只是“数字+算式”,这样只会让我们的教学“贫血”,它还应该赋予生活的气息、时代的烙印,还应该融入师生的情感、知识的互通,这样的教学才会“枝繁叶茂”,焕发生命的活力。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呈现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无限风光,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观看到知识的画面,在知识画面中欣赏到知识的风景,进而在知识的风景中领略到知识的意蕴。“绿叶对根的情意”在于它能将知识教学衬托得更加有趣味和有滋味。 (二)教学需要“根的深入” 我们的教学不能留恋于表面的“欣欣向荣”,而应该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我们固然要让“山是山,水是水”——教学的“纯净水”状态走向“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教学的“矿泉水”境界,但最终应该让学生明确“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正如语文最终还是语文,数学最终还是数学。 对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一味地做“加法”——添加辅助学习的材料、添加激发兴趣的佐料,过度后可能会导致教学的眼花缭乱甚至本末倒置,使教学得不偿失。我们的教学应该自始至终贯彻“形散神聚”或“形似神聚”的治教方针,让“繁花”成为“根深”的养料。 三、“水”——让教学流更长 “水”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随遇而安的灵活,这不由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生成问题。 (一)教学需要“水的灵动” 我们的教学常说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教师、备学生,其中最难的是备学生。我们的课是给学生“看”的,要让我们的教学灵动起来,就必须在备学生上做到心中有数,让教学真正成为生本教学和生成教学。 对此,我们应该让教学设计从重“设”转向重“计”,计量学生已经学了什么、已经会了什么,计较学生可能说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增加教学设计的弹性。其中,先学后教、先聊后教、先问后教、先试后教、先考后教等事先摸底可能是使教学更具有“人情味”的做法。 (二)教学需要“水的包容”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有交流就需要倾听,要倾听就需要等待,要等待就需要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的行动、语言、思维的迟缓或迟钝能有包容心。 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仅为了正确或预设答案尚未得出才不得不等待学生能自己说出来,还应该在正确答案或预设答案揭示后,也能等上一等,留给学生讨论、评价、消化的时间,不能如获至宝般地迫不及待地匆匆前行。多等一分钟,教师可能少说一句话、少讲一道题,但给学生的收获可能就不止这一分钟。 四、“火”——让教学情更烈 “火”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热火朝天的温暖,这不由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情景问题。 (一)教学需要“热情” 教学的情景应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能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的知识才会有感情,这样的课才会感染人、感动人。学生心动了,就会有积极的行动。 对此,我们一要追求教学的“现实主义”,寻找教学的有用之“材”,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成为有“识”之士;二要追求教学的“浪漫主义”,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情场,让学生成为有“情”之人。这样智商与情商双飞,学生才会成为有用之“才”。 (二)教学需要“热心” 教学需要“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需要“热心肠”。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相互碰撞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或思想的“争鸣”,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我们的教学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集体的舆论激励学生,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造福学生。让学生在“手拉手,心连心”中你追我赶,这样,学生才会在既是学习的朋友,又是学习的对手的双重身份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同学”。 五、“土”——让教学质更实 “土”的意象,不难让我们想到脚踏实地的纯朴,这让我们联想到教学的本质问题。 (一)教学需要“土的质朴” 我们的教学需要“原生态”,需要一种“自然美”。我们的课堂反对排练、反对包装、反对作秀,别让外在的功利“污染”了我们的教学。我们不必过分在意课的结构、课的时控,而不顾学生的感受。课,不能不像课,但也不要太像课。 对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满意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形式是否多样、 教学环节是否流畅、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而应多问问学生“不需什么”、“还需什么”或“急需什么”,以此配置或改进学习的“菜单”。或许这样的“菜单”不成体统、不像样、不够规格,但这种不太像课的课只要是追随了学生的心意,让学生学得满意,就是最本真、最本色的课,也应该是教师最大的满意。 (二)教学需要“土的质地” 泥土,有人说它有点脏,由此追求一尘不染;有人说它有点俗,由此对它不屑一顾。 但我们不能忘记,是它造化了世界上这么多生灵。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成为一种造化人的“土壤”,教学的方式“粗犷”一点吧,使学生在“东西南北”的空间中自由成长;让教学的内容“粗糙”一点吧,使学生在“跌打滚爬”的磨练中自然成熟。 对此,我们的教学要不怕学生说错话,因为错话可以成为学生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提高认识;我们的教学要不怕学生做错题,因为错题可以成为学生评判的题材,让学生汲取教训。同时,我们的教学可以创造一些教学的“遗憾”,例如挖一些让学生的学习“疙疙瘩瘩”的泥坑,增加学生犯错的体验,让学生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刻骨铭心。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教师不必为自己无法让学生不犯错误而感到遗憾,应该为能让学生不犯相同的错误而感到欣慰。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构成了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的自然环境,讲究天人合一。我们的课堂如果也能做到“金木水火土”和谐一体,做到“课人合一”,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学生思想生成的“乐园”和“果园”。 (策划组稿:严育洪 编辑:胡璐)
/
本文档为【教学中的“金木水火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