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毒胶囊尴尬了谁

2017-10-11 8页 doc 21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毒胶囊尴尬了谁毒胶囊尴尬了谁 ?船舷 与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毒胶囊事件披露后人们从震惊到愤慨;从怒斥到焦虑;从激动到平静。不到一个月,整个事件就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过去的故事。 遗憾的是,毒胶囊事件发生至今,公众什么也没有看到,既没有监管不力的道歉,也没有消除类似事件再现的整改措施,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就像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事件的结束标准是将三聚氰胺的制造者定性法办。客观地说,这的确不是治本之策。利益驱动之下,谁知道不法之徒下一个攫取目标会是什么呢,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
毒胶囊尴尬了谁
毒胶囊尴尬了谁 ?船舷 与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毒胶囊事件披露后人们从震惊到愤慨;从怒斥到焦虑;从激动到平静。不到一个月,整个事件就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过去的故事。 遗憾的是,毒胶囊事件发生至今,公众什么也没有看到,既没有监管不力的道歉,也没有消除类似事件再现的整改措施,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就像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一样,事件的结束标准是将三聚氰胺的制造者定性法办。客观地说,这的确不是治本之策。利益驱动之下,谁知道不法之徒下一个攫取目标会是什么呢,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用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4月15日下午3时左右,在公安执法人员进入学洋明胶厂准备调查时,工厂内的一栋白色办公楼突然起火,火势持续了1个小时左右被扑灭。河北省阜城县政府相关部门4月16日称,经公安机关调查确认,火灾系人为放火,嫌疑人系该厂负责人,其目的是销毁、隐匿证据。 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接下来“毒胶囊”事件持续发酵,一些著名药企均成涉案公司,一时成为全国舆论的声讨对象。 后续回放 2012年4月18日,卫生部官员回应胶囊铬超标:“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一定是我们国家医药行业的主流。”“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4月19日,在央视曝光“问题胶囊”4天后,涉事药企业之一的以做“良心的药与放心的药”为信条的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 通化金马也通过官网宣布召回“清热通淋胶囊”部分批号产品,并表示全部召回2011年生产的20111007批号的产品并“统一更换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质量标准的新批号合格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19日下发通知,要求对所有明胶生产企业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置。 截至2012年4月19日,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曾任职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现任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的某位专家表示:“对于铬含量,现在我国药典的标准是每千克2毫克,现在查出来铬超标最多的是90倍,也就是说每千克含有180毫克的铬。平均到每个胶囊上也就1微克,一天吃6个胶囊,就等于吃了6微克的铬。这个含量是很低的。大家都知道善存片吗,我已经吃了二三十年了。其实,每片善存里就有50微克的铬。所以,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 4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查控铬超标药用胶囊问题产品,有关检查检验、查处工作以及打击犯罪的情况,将实事求是地及时向社会公布。 有心人会发现,毒胶囊事件完全沿袭以往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套路:首先是媒 体曝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近一半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是由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揭露的,该栏目的采编人员肩负起为13亿人民的身心健康殚精竭虑,放哨站岗的责任,是全国民众的功臣)。接下来就是网民与舆论的哗然和声讨,以及监管机构信(誓旦旦的调查处理和公安部门的火速出警缉拿犯罪嫌疑人,紧接着是当事企业缄默数日后例行公事式的所谓道歉。然后,卫生部官员呼吁大家不要因害群之马而丧失信心。最后登场的专家现身说法,他们的话虽然似是而非,但总会以科学数据及自己亲身的事例来说服你。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的话掷地有声,不仅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还令一些人脸红心跳:“有问题应该是药监自己发现。信心建立在信誉之上,没信誉怎么有信心,药监在此事中就是失职,就是不及格。药品的监管应该是药监部门的日常工作,应该随时能发现问题,用不着媒体来发现。不然纳税人养着药监局的人干吗,药监要举一反三,不要老是等媒体或者消费者披露。不能出了一件摁一件。我很关心下一步药监有什么具体和打算。” 诡异连连 回顾毒胶囊事件前后发生一系列事情,令人匪夷所思,一头雾水。故此有人说,毒胶囊事件是暴露我们食品药品安全整体失控,监管无力最淋漓尽致的一个反面案例,假如真想教训就必须从理顺诡异频发处人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据说毒胶囊炮制内幕,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记者早就制作好的新闻纪实,原打算在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特别节目上推出的。 4月9日,央视某主持人微博爆料(“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经济观察报》的一位一线记者也微博上披露:央视一哥们说,以后别吃果冻和酸奶,问为啥,他比喻说,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哥们说,这才是今年“3 -15”晚会上的重头,可惜没播。 网络上马上有人爆料,因巨大的利益诱惑,现在工业明胶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皮革之类的东西熬制出来的。老酸奶和果冻需要浓稠定型,个别商家就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而是经年累月的旧事了。其实将大量工业明胶添加在药用胶囊上,这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 “老酸奶”、“果冻”、“破皮鞋”、“内幕”、“工业明胶”……这些敏感的字眼再一次拨动了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紧绷的神经,消息迅速在网上蹿红,当天就引来上万网友评论转发。同时也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对此事的关注报道。 4月10日,有企业不是很“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辟谣”,然后是半官方的三大行业协会出来为老酸奶和果冻“正名”。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言辞谨慎地发表声明称: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朋胶。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则相继发表内容基本一致的声明称,目前国内果冻行业不使用明胶。 与企业具有利益共同点的行业协会发表的“正名”声明并不能完全平息公众心中的疑虑。食用明胶广泛用于果冻、酸奶、冰淇淋、糖果类、肉皮冻等,以便使食物成型,那会不会有不法企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呢,按相关权威专家的说法,破皮鞋被做成工业明胶加入老酸奶和果冻,“不排除这样的可能”,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好鉴别”。但专家们同时也表示,“一千克的酸奶里面大概是要加不超过5分钱的食用明胶,如果把食用明胶换成工业明胶能省4分钱。”,“大品牌企业不太会为了微利,冒险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披露,我国去年生产的合格食用明胶为5万吨左右,市场缺口为1万吨,权威专家的解读为,“意思是说应该是80%以上的食品用的是食用明胶,有20%产品有可能会用到非食用的明胶。”这给食品药品中工业明胶提供了空间。问题的关键是近一万吨的工业明胶被哪些食品药品行业所使用,具体流去了哪里,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所有的果冻及老酸奶生产企业第一时间都没有对此证实或证伪,相关政府监管部门也一律保持缄默,好像此事与自己毫无关系。 当得知两位爆料的主持人、记者很快删去自己的微博,和因爆料而处境艰难时,某行业协会的某专业委员会则高调表示“不排除起诉引发这一事件微博发布者”。可是5天后,也就是毒胶囊事件正式曝光后,起诉的声音立刻烟消云散。不依不饶的气势瞬间像霜打茄子——蔫了。 在本次波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中,另一个难以解释的是全国各地均相继发生偷偷倾倒问题胶囊的行为,以河南、浙江、陕西等地的情况最为严重,在郑州郑上路的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被倾倒了大量的问题胶囊,花花绿绿的问题胶囊将数百米的一段明渠全部覆盖,成为一道稀奇罕见的风景。具体到何人所为,又为何无人过问,那就是怪异中的诡异了。 仅从荒野河汊魔术般闪现的大量问题胶囊这一点上分析,便可得出结论,涉案的药企远不止被曝光的那些家。 调佩背后 吃药是为治病,可现在吃药却可能同时也吞进“毒药”,让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都难以承受。据不同媒体报道,近日有患者因担心吞入毒胶囊,便去掉胶囊直接吞服药粒却导致食道灼伤,不得不到医院就医的新闻。怎样吃下胶囊内的药粉而又不伤及食道成为全国患者议论的焦点话题。智慧而幽默的网友们又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了。 “馒头派”的建议是“将馒头或发糕捏成凹片,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口成团,吞掉。 “汤圆派”的建议是:自备蜂蜜及面粉(糯米粉更佳)和好,以药粉为馅,搓成小丸,吞掉。 “黄瓜派”的建议是:黄瓜挖洞,装药吞下。 “香蕉派”的建议是:拿一截香蕉挖洞,把药粉倒进去,吞掉。还有“清汤派”和“稀粥派”不一而足。有不识趣的专家出来告诫,均不可取,原因是夹带的食物会在一定程度抵消了药效。 很快恶搞皮鞋的调侃被多人转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 “以后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2012,皮鞋很忙……” 据笔者调查,网上调侃顺口溜的作者中有85%以上当初都是时事关注者兼积极建言人,他们都有针对时弊向政府不同机构提供治理建议的经历。监管者懈怠、冷漠和无能为力让他们倍感失望。一位网名叫“万言书”的网友坦诚,自己曾经就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建议,给卫生部写过万言书,花费了他两个多月的时间,但得到却是泥牛人海的结果。他很后悔自己曾经那么天真,现在他只想在网上与大家交流调侃的文字,这样既可以警示他人还能娱乐自己,用不着再怒发冲冠和耿耿于怀了。 “万言书”们的沉寂失望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是无形的,但它肯定比有形的恶性事件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因为精神的损失永远是物质损失所无法比拟的。 难圆其说 改革开放30年来,卫生机构是进步最小、饱受诟病的机构,一句话,是全国人民最不满意的政府部门。特别是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划归卫生部管辖后,它便一直深陷质疑质询的漩涡不能自拔。 豪华的医院大楼和白衣天使们鼓胀的腰包,医疗费用十几年内翻了数番;药品连续多年宣布降价,却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人们异口同声高喊药价虚高。 在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必须承担实习医生失误的风险,美国此类医院的收费只是一般医院的1/3:初诊患者的诊察必须不少于20分钟,以便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医生有责任及时转诊病患,并有义务向接诊医生详细介绍病患情况,以便患者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本次卫生部药监专家的救火方式就有不当之处,对于铬含量,超标最多的是90倍,也就是说每千克含有180毫克的铬。平均到每个胶囊上也就1微克,一天吃6个胶囊,就等于吃了6微克的铬。这个含量是很低的。其意思是平息人们的恐慌心理,但在这样的场合如此含糊其辞地解释,很容易使公众生产这样的误读,既然超标90倍都没有问题,那当初这个标准是怎么定的,今后再遇到有毒物质超标10倍、20倍,不就更不值得一提了吗, 如果说这是专家疏忽的话,那他后面的话就更有问题了,似乎从歧义发展成误导了。“大家都知道善存片吗,我已经吃了二三十年了。其实,每片善存里就有50微克的铬。”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面,推荐儿童铬摄入量为每天0.01毫克,成年人是0.05毫克,这是从营养方面应该摄入这样量的铬,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同时制定了一个安全最大可耐受剂量,儿童每人每天是0.2毫克,成年人是0.5毫克,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以下是安全的,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我们1/4的耕地和近1/3的地表水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今天,人们从饮食中摄取的铬已经达到或接近身体的耐受极限,严格地讲,我们再多摄取一微克的铬都是要警惕的。 作为权威专家此时应多讲一点铬的危害,比如,铬的过量摄入会造成中毒,从而引起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和血液的广泛病变,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经口摄入,可引起胃肠道损伤,循环障碍、肾衰竭等。尤其可怕的是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在2年以上才会显现出来。至少不应该以自己吃了多少铬并未受伤害为例,即使你的用意再好,也可能产生不良的误导作用。 新闻链接: 药监局近日公布毒胶囊事件查处结果称,据各省披露问题胶囊检验结果,全国254家企业存在生产铬超标药品问题,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制药大省四川、广东、吉林等地问题突出。吉林查出40家企业的96批次药品不合格,四川28家企业94批次产品不合格,另外辽宁、广东等省不合格产品批次也较多。宁夏、西藏和海南被抽检的企业和药品全合格。截至目前,各地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 (特邀编辑 杨素梅)
/
本文档为【毒胶囊尴尬了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