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资料]耳机与音响资料

2017-11-25 19页 doc 41K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料]耳机与音响资料[资料]耳机与音响资料 耳机与音响资料 耳机与音响资料.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耳 机 与 音 响 资 料 搜集了一部分关于耳机方面的资料,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大家的销售绝对有很大的帮助~~~ 耳机的分类——————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
[资料]耳机与音响资料
[资料]耳机与音响资料 耳机与音响资料 耳机与音响资料.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耳 机 与 音 响 资 料 搜集了一部分关于耳机方面的资料,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大家的销售绝对有很大的帮助~~~ 耳机的分类——————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动圈耳机: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歌兰德尔目前生产销售的耳机都属于此类。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2:按开放程度分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3:按用途分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歌兰德尔目前生产销售的耳机主要是:家用(Home)和便携(Portable)。 2:耳机一些相关参数和音质术语分别代表什么意义,1.耳机相关参数 阻抗(Impedance):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 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灵敏度(Sensitivity):也叫dB值,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dB,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以频率为纵轴,灵敏度为横轴,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2.音质评价术语音域:声音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 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煲机是一种快速使器材老化稳定的措施。有些元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容全新的时候电气参数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能逐渐稳定。对于耳机来说,煲机实际就是在煲振膜折环,新耳机振膜折环机械顺性差,导致失真比较大,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顺性逐渐变好,失真也会逐渐降到正常的水平。煲机是人为的以非正常使用 的方式加速器材进入成熟期的过程。一般是让器材连续工作一定的时间。对于耳放,只要不关机就是煲机了,对于耳机,还必须馈以一定功率的信号使其振膜不停振动。以HP100为例,其最需要煲的元器件是内部的电子管,大概要累计工作100小时以后才能逐渐稳定。其它元器件的煲机时间都小于电子管。耳机的煲机时间要根据输入信号的类型和功率决定。最好的方法是用专门的煲机信号(频谱很宽的噪声信号),以标称功率的2/3不停放40~50小时,这相当于正常听音2-3个月的水平。如果找不到专门的煲机信号,用频谱丰富的重金属或摇滚音乐代替也可,音量以耳朵刚好不能承受为好。如果采用音乐煲机,连续煲机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不超过12小时,累计时间也要多一些,大概要60~70小时。对于带有电子管的设备,煲机的时候要注意连续时间不能过长,每隔30个小时要停5、6个小时。经过煲机后器材的性能逐渐稳定,各项指标也基本上达到了最佳,此时用发烧术语就叫做“煲透了 最近经常有网友询问我如何去煲耳机,其实我一直不太赞成刻意去煲一副耳机,因为煲得好的话只不过让它快一些进入状态,比如HD600,如果天天听2小时左右的话,原来需要1个月才能进入状态,但如果煲不好的话,有可能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甚至对耳机会产生永久的物理损伤,比如不小心的功率过载、振幅过大导致振膜拍边等,我就发现过有人煲SENNHEISER耳机的时候,由于振幅过大导致音圈引线固定胶水脱开撞击振膜而产生的啪啪声,虽然最后我和总代理协商免费维修好了,但是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是振幅过大引起的。所以我认为还是让耳机正常听音,慢慢进入状态比较好,而且这样感觉耳机声音慢慢变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烧的乐趣,当最后你拿一幅全新的同型号耳机和自己的耳机比较的时候,会发现音质变化如此之大,就象我用了多年的HD580,很多网友来听了再去听全新的HD580,都会产生一种怀疑——难道新版的HD580和老版的HD580不一样,但是实际情况是新买的HD580听过几个月之后基本和我老的HD580相差无几了,因为其实耳机只要是在使用,声音就在不断地变化,不可能经过煲透之后声音就恒定不变了,肯定还是在一直变化的,只不过可能变化很小罢了。我这付95年购买的HD580,声音就和现在新买的煲 透的HD580声音稍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低频段我的耳机更加松软,中高频基本无变化,更多的网友喜欢我这付HD580,甚至提出要购买,不过我舍不得~:) 但是如果再过两年,也许两副HD580声音就会变得基本一样了。耳机的振膜和音箱的喇叭一样,都会有使用寿命的,只不过由于耳机振膜的振幅很小,要比喇叭的振膜振幅小得多,所以寿命要长很多,正常使用的话,也许你的儿子、甚至孙子也能使用呢~但是,如果想快速煲机,长时间大功率去驱动耳机,肯定会缩短耳机的使用寿命,如果煲机不当,很有可能会对耳机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损伤,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所以,我还是建议没有经验的耳机发烧友,还是让它慢慢进入状态吧,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慢慢聆听,自 己的爱机声音在慢慢地变化,多奇妙~ 接下来的内容对销售人员来说是大有启发的(甚至终生受用哦,呵呵): 关于音响篇—————— 引言由于人们对声音质量无休止的追求,加上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市场上的音响产品琳琅满目,千奇百怪。一些商家为了把这些产品卖出去并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声音的主观性和抽象性强的特点大吹特吹,使得音响器材越发变得神秘(咱们的销售精英要学习啊~)。更有一些抱着不可告人目的的“写手”更是推波助澜,通过各种媒介传播那些自己都不理解的“发烧”语言。自以为领悟了其中玄妙的音响爱好者,自称“发烧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无从考证“发烧”这个词汇起源时的本来含义是褒或是贬,但弥散在他们之中的非理性甚至错误的观点无处不在。一些人大肆鼓吹一些虚无缥缈的却是违反声学甚至电学常识的东西,却怀疑最基本的声学常识。随着音响产品的不断普及,这些错误观念越来越蔓延到消费者当中,造成了音响行业的特有的不正常现象。利益的驱动使得个别厂家变本加厉,制造或传播着各种谎言。消费者的崇洋心理使得假洋品牌横行,宣传单上印个老外便成了外国品牌,音箱旁边蹲个老外便成了产品设计师。一些伪科学产品打着国外技术的旗号,将过了时的低劣技术包装宣传一下便大行其道,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趁机在后面煽风点火。宣传上的鼓噪造成普通消费者的茫然,很多技术人员也是人云 亦云,不经意地在各种机会以讹传讹。非理性的宣传使得厂商不再重视产品技术和质量,更重视包装和炒作。有几家年销售额近3亿包装成高档形象的公司,其中音箱设计人员却只有一两位,我们不能不怀疑其产品的电声性能。更有的连起码的测试设备和象样的技术人员都没有,仅靠老板一个人的耳朵来调试,这样的音箱到市场上却卖到很高价钱。 在这种情形下,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澄清在音响产品的一些错误认识,促使厂商能够回归科学,回归理性,科学设计产品,正确引导消费。也呼吁消费者成熟消费理念,在选购音响器材时不要盲从和轻信,不要盲目崇洋,辨识各种夸大和虚假的观点。在这些错误观点中,有概念方面的,也有器材使用方面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讲述其中几个。2. 发烧误区1)什么是“高保真”不失真地重放原音是音响器材的终极目标,这也是目前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最大程度地接近原音被称为“高保真”,但这个概念只局限在器材方面,不包括录音,下面将谈到这一点。按照这个定义,音响器材不应该对音色进行再次加工。实际上,很多发烧友却将它们分出了“英国声”、“美国声”、“音色温暖”、“音色冷”什么的。我并不否认器材有音色之分,但那肯定不是高保真的器材~要记住,音响器材只需重放,不需要创造,不需要本身的音色。就像彩电一样,它本身并不要有什么偏色,生产时必须要调节白平衡使三基色恰当,没有哪个消费者和彩电厂希望他们的产品偏红或偏绿。彩电上最终呈现的颜色与景物本身的颜色、摄像机的保真度和后期制作等因素有关。音响中音色的创造应是由录音师完成的。由于录音器材的差异与录音师的水平和好恶使得录音有音色之分,有冷、暖之分。所以我认为音源在整个重放环节中是最重要的,它最终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这里的音源不是指CD或DVD播放器,而是指碟片等音乐载体。声音录制的好,即使器材稍差一点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有人买了贵重的功放和音箱,却听一些录音很差的不碟片,这是舍本求末。就像你买了一台高清晰度彩电,却在山区里信号很差的地方收看,效果还不如你接上信号好的有线电视看普通彩电。前面提到的美国声、英国声什么的,大多是受到不同民族人民性格的影响,或是音乐本身的区别,而不是音响器材的区别。美国的音乐比较凌厉,与他们是一个性格狂放的移民国家有关。欧洲 的音乐比较温和,与这些国家人民的稳重含蓄有关。还有些说法,如果在喇叭振膜上涂一层毛茸茸的羊毛等物,他们就说声音温暖;如果是用金属膜,他们就说声音冷,有金属味,这都是错误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这是视觉对听觉造成的影响。正像红色给人以“热”的感觉,而蓝色给人以“冷”的感觉,实际上蓝色不会降低环境温度,只不过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2)有关混响严格来讲,我们听到的好听的声音都不是高保真的,最保真的声音任何人都不爱听。在演奏乐器或唱歌时,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在一个室外很空旷的无混响的地方演奏或演唱,此时听到的是最真实的声音,但效果一定是干巴巴的难听之极。如果你换到一个有混响的大厅,声音马上就圆润、丰富了起来。但是其实此时的声音并不是真实的声音,而是被加工、修饰了的。录音师录制唱片时为了改善音质,必须要人为地添加一些失真,对原音做一些处理,这些处理包括自然混响和人工混响等等。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效果器的运用使我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奇效。所以“高保真”不能扩展到录音领域。与此相关的另一个观点,就是很多人认为听音室应该要有一定的混响时间,并且有一些推荐的数据,如4ms诸如此类。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尽正确的,而应视情况而区分。有两种听音环境:一是音响器材听音室,二是原音听音室。后者如有些音乐厅,它不借助于电声设备的放大,而是直接演奏乐器,讲话,演唱等,这需要大厅有一定的混响时间,来美化音质。但是前者其实一般不需要混响的,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唱片已经加入了混响。实际上只有是“干”唱片的话,才需要听音室有混响。当然我并不提倡在消声室里听音响,这是因为消声室里缺少墙壁的反射,声音不自然,不符合人们日常的欣赏习惯。同样道理,如果房间有足够的混响,那也不需要再搀加电混响。有一次,我在一个混响很大的体育馆里看演出,结果声音浑浊不堪,极不清晰。后来到音箱前仔细一听,发现调音师竟然加入了电混响。以前由于没有电声设备,声音的美化只能靠建筑声学设计来实现,所以提出了混响时间的规定。闻名世界的三大音乐厅,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虽然模拟混响不如建筑混响那样真实、自然,某些场合不能相互替代,但现代演出大多必须借助音响器材,此时,音乐厅混响时间的可以短一些,而且电声器材 有很好的可控性,还可以节省对音乐厅声学设计的巨额投资。当然,此时要有足够好的音响设备和调音师的正确操作。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到这个问题,是为了消除某些“发烧友”对家中听音环境混响时间的错误考虑。实际上,如果你家中听音室是用来听音响的,其混响大多是偏大了的。 3)谁是“金耳朵”,我承认有这样的人,他们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甚至音乐造诣很深,经常听一些现场音乐(如音乐会),经常听一些不同音乐的器材和碟片,这样会对一些音响器材有些好坏的鉴别。其实因为爱好和工作的原因,我本人也是上述的一员。但如果有人把我拉到一个商店里去评判一套音箱音质怎么样,我说我听不出来。这决不是谦虚,而是因为人通过音响来最终听到的声音是多个因素的综合,这里有最重要的录音的因素,也有碟机、功放、音箱、听音环境的因素。所以很难只给其中一个环节--如音箱--给出准确的评价,除非你让其它环节都相同。在两本不同的“发烧杂志”的两篇不同文章中,两位作者用了相同的器材来鉴赏同样的音乐,当然都尽其能事鼓吹最终的声音多么多么好。但一个作者是在宣传功放,就说这美妙的声音是功放的功劳;而另一个作者是在宣传音箱,当然又说是音箱的功劳。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说法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你怎么由最终听到的声音来证明是谁的功劳呢,就像我们看一台彩电很清晰,如果就此断定是信号源质量好或者是电视机质量好,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使用相同的功放来比较不同音箱的差别或者使用相同的音箱来比较不同功放。声音的主观性很强,是无形的,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暗示而改变立场。如果你在比较两套音箱A和B的效果时,有人对你说:“是不是B的效果比A的效果好,”,你一般会说“是”,否则他会一直讲A比B好在哪里直到你承认为止。还有一次我在调试一只音箱,一个发烧友说这个音箱的某个地方不大好,请你把那个电容减小一点,我却不认为这样。为了说服他,还是过去换了一个其实是一模一样的电容,他一听连呼“好多了”。我告诉他说我没换,整得他满脸狐疑。一位发烧友花巨资买了一对“进口”音箱,回去以后到处炫耀多么好听。可是这个“进口”音箱被电视台曝光为假洋品牌后,他却怎么听都不对劲。所以我们不必迷信“金耳朵”,自己听不出区别不必埋怨自己耳力不济。尤其要警惕那些号称自己 “金耳朵”,却抱着某种目的推销自己或产品的人。其实,在音响器材柜台前站班促销的都是品牌厂商自己聘用的直销人员,这些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受过专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夸大的产品功能与企业的相关信息之外,还有一些欺骗顾客的技巧。很多厂家和商家就是利用了声音的特点宣扬一些虚无的东西,蒙骗消费者。记得曾在一次气功“带功”会上,气功师说练到一定程度会感到一股气流沿着身体的某条脉路走。在他的暗示下,好多学员后来似乎都有了这种感觉。有些“发烧”语言就颇像气功。4)怎样算是好音箱音响器材范围很广,这里只讨论音箱。音箱的音质和客观指标是否一一对应,答案是肯定的。可这样一个常识性的命题,竟有很多人怀疑。他们认为指标好,音质不一定好,反之亦然。那么请问一句:导致音质好的原因除了物理指标外,还会有哪一类因素呢,难道是精神类的因素,但是这里的物理指标决不是简单的几个项目。一些人测试了一只音箱的频响、失真等后数据很好,又试听了这只音箱,发现音质不如另外一只数据不好的箱子,便得出上面的结论,这是以偏概全的错误。实际上描述一只音箱声学性能的指标非常多,还有指向性、瞬态特性、延迟特性、相位特性、谐波比例等等。有些测量非常复杂,有些特性没有通用的仪器测量,有些根本无法得到精确结果,还有些指标与主观评价之间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更谈不上测试。目前最经常测量的轴向频响、总谐波失真只是其中最容易得到的测试结果,但这两个还不能完全代表音箱的音质。也就是说,目前的测量内容中,好的数据不是好音箱的充分条件。但它肯定是必要条件~数据好的音箱不一定是好音箱,但数据不好地音箱一定不是好音箱。有的厂家否认这一点,实际上是掩盖他们测试设备的不足。建立一个像样的消声室(低频下限为50Hz)及B&K仪器需投资100万左右,请问国内发烧界的音箱厂们有哪家有这样的消声室,与此同时,一些知名的有悠久历史的国外音箱厂却非常重视数据。笔者测过B&W等国外名厂的音箱频响曲线,出奇的平直,也难怪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它的音质。关于音箱曲线不必是平直的原因,还流行一种说法,说这些测试是在消声室测得的,而听音时是在普通房间,这会在平直的曲线上增加很多峰谷,所以在消声室获得的平直的频响没有意义。这句话乍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知道,音箱是用来最大程度高保真重放原音的,以小提琴演奏为例,希望在同样的环境中,音箱可以替代小提琴的现场效果。请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同样的环境”,这把小提琴在不同的环境中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不同的环境其建筑声学参数不同。假定我们把小提琴在消声室演奏的声音归一成一条直线,那么在普通的房间里出来的声音肯定不是一条曲线,而是由于环境原因叠加了很多的峰谷。这是不是说明此时这把小提琴就不保真了呢,显然不是。同样,假定这只音箱在消声室测量下来频响平直(相当于那只被归一化了的小提琴),即说明有机会保真地重放原音,那么放到普通房间里就不保真了吗,其实消声室在音响设计中作为一个必要工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它更能简单地测量音箱的保真情况,而且其声学模型简单,控制参数少,很容易被复制。消费者在选择音响时,不要简单地认为“一分钱一分货”,外观豪华而且卖价高昂的音箱不一定是好音箱。我曾经测过一个市售一万多元的假冒洋品牌,其外观集现代音箱奢华之大成,弧形后面板、亮光烤漆、铝制盆架、铝装饰圈等等,结果只看声频响不均匀度很大,明显看得出在分频点处极性接反。而这对音箱却被一些杂志和发烧友吹得神乎其神。一家品牌的某个型号在单元布局上中高音距离有近半米,又怎能使声像定位准确,5)对于立体声和虚拟环绕声的误解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一直到最近的环绕声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也使得用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逼真音效。但是,有人似乎听到了器材重放范围之外,违背基本原理的东西。还有人利用声音的主观性来误导听众,将一些低劣的技术吹得神乎其神。而实际上这些说法违背了声学甚至是电学方面的最基本观点。通常所说的立体声实际上只是双声道,这种简单格式在“发烧友”中广为推崇。其实严格来讲,“立体声”这种叫法是错误的,较真起来连“平面声”都称不上,如果忽略音箱中各喇叭之间的距离(如同轴式), 忽略房间的反射,我们听到的声音只是介于两只音箱喇叭单元的一个线段。这种说法可能让很多发烧友们大吃一惊,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不信请你抛开想象,仔细地在你家的“立体声”音箱前体会一下。有的“发烧友”听到雷响,觉得其位置就在在头上,而水从地上流;小提琴在肩膀位置拉响,而二胡的位置正好在左膝盖上,这纯属他们的主观臆想, 一厢情愿,如果有人在这样误导你,你不要埋怨自己不是“金耳朵”。多声道格式(如DTS和AC,3)造就了环绕声,这使得我们可以听到“线段”以外的更多信息。但这种格式受到了严格的产权保护,其编码方式被软件厂广泛采用。一些厂家无缝可钻,便想起了蒙骗,制造了所谓的双声道环绕声。没想到还真的有人相信,这种“技术”在中国竟然热卖了起来。他们牵强附会了一些声学上的名词,妄图通过一个简单手段赚取丰厚利润。限于篇幅,这里只揭露他的一个错误说法。在他的一个“技术”中,运用了及其夸张的语言,说是运用后两个喇叭能出现AC-3的效果,甚至普通双声道节目通过其处理也能够出现真正环绕声的效果。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上面过了,不论运用什么技术,至多会扩展一下声场,但两只喇叭所发出的声音只能介于这两只喇叭构筑的线段内,不可能出来什么环绕声。究其工作原理,一般是采取两种手段:1.左右声道电频响交错起伏;2.左右声道信号相位交错起伏。这样主观上确实有扩展声场的感觉,但这扩展的声场其实已经失去了声音本来的定位,违反了高保真的最基本原则。推介者却敢说用了以后“处处都是皇帝位(立体声感觉最佳的区域)”,实际上是“处处不是皇帝位”才对。如果你想获得虚拟环绕声的效果其实很简单,你可以马上做个试验:将左右音箱相位接反,就会听到一个扩展的声场。这种做法相信谁都不会喜欢,却成为某些虚拟环绕声的理论基础。他还说如果运用这种技术,能将双声道节目中的隐含的环绕声分离出来并重放,使得即使双声道节目也能出现真实的环绕声,“虚拟环绕声”升华到了“真实环绕声”,这简直是荒谬~目前为止还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种智能话筒,他能分辨出环境声和直达声的区别,又怎么能够提取出来呢,就好像一台彩色电视机,如果电视台发射的是黑白电视信号,无论你在终端如何努力,都不可能出现真实的彩色。最近我看到一个名牌厂家的新开发的数码摄像机号称能直接录制出5.1声道的DVD,大家也可以想象这是技术上不可能的。6)对于“发烧线”的重新认识在“发烧界”,将传输小信号的导线叫做“神经线”,如碟机和功放之间的连接线。而把传输功率信号的导线叫“发烧线”,如功放和音箱的连接线。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厂将“发烧线”做得很粗,并将铜线的纯度提的很高(如6N, 即6个9,99.9999,),这样到市场上竟然卖到成千上万元~配合宣传上,说这种线对音质的改善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以使信号无损耗、无曲折地到达终点,音质表现上什么更加“纯净”了,低频更好了,或者高频更好了,不一而足。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以前有人在驳斥过这种观点,理由是音频信号频率较低,普通线不会造成衰减。这里我们换个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原先是在录音棚里面制作完成的。任何唱片的录制完成起码要经过以下步骤:声源直接声及房间反射声,麦克风,很长的麦克风接线,线路很复杂的各种效果器,线路更加复杂的调音台及内部的各种处理,线路复杂的刻录机。在重放时,还要经过线路复杂的功放机。这里反复强调的“复杂”是指信号走过途径的曲折。所以无论你在终端作多少补救工作都将是徒劳的。就好比你买了一张清晰度很差的VCD碟片,无论你更换多少高清晰度的电视机,最终的图像效果还是不会因此变好。抛开前端的因素,我们再从音箱角度分析一下。我们知道,音箱里面都有由电感、电容、电阻等元件构成的分频器,所有的信号都要经过这里,不用说这些电感的线长有多少,线径有多细,单看这些元件的引脚多细就行了。如果再往下,就说到喇叭了,你可知道最终所有的信号又要经过一个由细长导线构成的音圈,所以强调音箱线的粗度和纯度于事无补。就像河里流淌的清水,如果中途遇到泥沙,最终还是会变得浑浊,硬强调前面水的纯净是没有意义的。经常会有人告诉我用了什么线效果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就对他说那是心理作用或受到暗示。当然也不是什么导线都能做为音箱线。其关键指标是电阻,在定阻输出时,电阻过大会使功放的阻尼不够,喇叭低频控制力不够,听上去浑浊和失真。实践证实,音箱线电阻小于音箱阻抗的1/10,对听感上均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家庭使用时由于长度不是很长,市售的音箱线基本都能满足需要。3(结语其实弥散在“发烧圈”里的奇谈怪论还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只能讲述以上几个。每一个行业在推销其产品时为了达到目的都会使用一些不科学甚至错误的商业词汇,这种行业在音响业尤其严重,以至于到了“谎言说了一千遍便成了真理”的地步。这要求一方面消费者要去掉崇洋心理,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不要被豪华的外表的虚高的价位所蒙蔽;另一方面,也需要媒 体和工程技术人员正确引导。我们相信,随着行业的净化,消费者的鉴赏水平的提高,音响行业终会走上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耳机的结构和音质评价 1937年,德国Beyerdynamic公司设计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只也是第一只动圈式耳机DT48。今天耳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耳机。动圈式耳机是当今耳机世界的主流,它比较容易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有易于驱动、坚固耐用、音质好、价格低廉的优点。 我们使用的动圈式耳机通常分为耳塞和耳机,后者又被称为头戴式耳机,它们的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只是佩戴方式与体积不同。耳塞的振动膜面积小,承受功率有限,难以达到头戴式大耳机的声音素质,而且耳塞直接插入耳道,空间感不强,所以在高保真和专业领域中头戴式耳机占据着主导位置。耳塞则以其轻便成为便携音频设备的配置,高档的极品耳塞,声音是可以媲美高档耳机的,最有名望的是ETYMOTIC ER4系列,但它的价格昂贵,高达300美元。 怎样的耳机是好的耳机呢,一支佩带舒适、耐用、声音素质达到使用要求的耳机就是好耳机。下面我们谈谈耳机的结构和耳机音质的评价: 耳机的结构: 一只耳机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头带、左右发现单元、耳罩和引线。 头带的功能是固定耳罩和左右发声单元,将其置于头的两侧,它的结构和它与单元的连接方式决定了头带和耳罩对头部的压力,影响着耳机佩带的舒适性。 耳罩是头部与发声单元接触的部件,它对于动圈式耳机是至关重要的,其功能是将低频反射回来,保证低频的重放。耳罩一般有两种样式,一种压在耳朵上,叫压耳式耳罩(supra-aural),另一种耳罩呈杯状,环绕着耳朵,叫绕耳式耳罩(circumnaural)。耳罩要 尽量的柔软舒适,其内部一般填充海绵,外面蒙上皮革或绒布。耳罩使用的材料对中频和高频有吸收作用,它使耳朵与振膜形式一段距离,并在耳机和头部间形成一个腔室。大型的绕耳式耳罩内部空间大,声音可以作用于耳廊,形成较好的空间感。一只设计良好的耳机充分考虑了耳罩的作用,所以中高档耳机的耳罩是不可以损坏或随意更换 的。 耳机的引线是耳机放大电路输出端与耳机音圈的连接线,优质耳机线常采用多支线芯的无氧铜(OFC)线,经过严格的绝缘屏蔽处理,杜绝铜内杂质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和外界杂波的干扰。耳机线的末端是插头,有两种规格6.35mm和3.5mm,即平时所说的大小插头,6.35mm插头用于专业音频和民用音频设备,3.5mm插头用于便携设备。一般高保真耳机会提供插头转换器,保证耳机在各种设备上的使用。中高档耳机的插头是镀金的,这不是为了漂亮,主要是为了防止插头氧化影响声音,由于金光滑柔软,还可以提供尽量大的接触面积。低档耳机常用镀镍插头,这种虽然也可以防止氧化,对声音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耳机的发声单元是耳机设计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动圈耳机的工作原理与动圈扬声器相同,音频信号输入音圈后,音圈产生的电磁场随信号的变化发生变化,变化的电磁场与磁路相互作用推动音圈和振膜的运动,振膜推动空气发声。动圈耳机发声单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磁路系统、振动系统、腔件和孔等声学结构。 磁路系统由恒磁体、极板和极靴组成。对耳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直接的影响,恒磁件的一面是平极型的极板,另一面是呈“T”形的极靴。极板和极靴间形成一个较小的环形样间隙,振动系统的音圈就悬挂在这个间隙内。通常高保真耳机使用的恒磁体为性能优良的钕铁磁体,较早的耳机型号有采用昂贵的钐钴磁体,低档耳机一般采用铁氧磁体。磁路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像SENNHEISER、HD580、HD600这样的高档耳机其磁路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磁路的生产工艺也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方面。设计和制造优良的磁路系统能对振动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得到较高的灵敏度、较小的失真、良好的瞬态和低频。 振动系统由音圈和振膜组成。振膜是声辐射元件,推动空气振动发声,直接影响频率响应和灵敏度。它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制造材料、形状和制造工艺。制造振膜的材料要求单位面积质量尽量小、机械强度高,内阻尼大。机械强度越高,质量越轻,有效的频率范围越宽广,输出声压越高;内阻尼大,在大信号下失真小。现在振膜多使用于热成型、质量轻、刚性好的聚酯薄膜,一些公司开发出了用于振膜的新材料,比如SONY公司用从醋酸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制造的“生物振膜”,用于高级耳机和耳塞,高频十分优异。振膜通常为圆形,中心设计为凸起的圆弧状,四周设计有加强筋,可以加强振膜的刚性并增大振膜的有效面积。有时为了气压平衡的需要,会在振膜的非振动部分加工一小孔。振膜制造对工艺要求很高,在加工中的各种数控制极严格。音圈是动圈耳机的振动源,耳机的大部分参数,如阻抗、灵敏度、额定功率等都与它相关。音圈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用的材料和音圈的匝数(也即音圈导线的长度)。音圈的材料一般是铜漆包线,高级的耳机经常采用无氧铜漆包线和铜包铝漆包线,后者具有铜漆包线的优点,但质量更轻,也有采用银作为音圈的材料。音圈的漆包线的截面大多是圆形的,也有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截面,这样线间结合的更紧密,线间电容减小,音圈质量进一步降低。音圈的尺寸对耳机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音圈是在磁间隙中振动的,其直径应保证音圈位于磁间隙的中央,在振动时不会与极板和极靴相碰。另一方面,由于磁间隙在极板表面处的磁场已不均匀,线圈在非均匀的磁场中运动就会降低电—声能的转换效率,并引起耳机产生失真,所以音圈的高度要有一个恰当的选择。 腔体和孔等声学结构是影响耳机性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固定磁场系统和振动系统的是一个塑料框架,如台面,振膜的边缘就粘合在这个框架上。这个框架要有足够的刚性,不会因为固定磁路和振动部分发生形变,而且尽量少的传递振动。磁路和振动系统后面是耳机的外壳,外壳与台面之间形成一个腔体,这个控体的大小、形状、内部填充的阻尼材料的位置、种类、数量影响耳机的频率响应,一般说这个腔别越大越容易获得高质量、深潜的低频。 耳机外壳有两类:一类带有孔或格栅与外界相通,振膜向后面辐射的声波可以直接辐射到外界,这样的耳机称作开放式耳机,它的耳垫可以是绕耳式或压耳式的,其声音自然,无压迫感,低频准确。开放式耳机质量较轻,佩带舒适。由于外壳是开放的,内外的声音可以出入耳机,如果开放的程度很高,就可以听到另一侧单元发出的声音,形式一定的互馈,改善空间感(实际上真正能形式互馈的耳机并不多)。耳机外壳如果是对外界封闭的就称为封闭式耳机,它的耳垫紧密的罩住或压住耳朵,可以隔绝部分外部噪音,这种耳机的耳垫大多为绕耳式,声音外泄的很少或根本不泄漏,在专业监听领域中使用的较多。一般来说封闭式耳机声音非常清晰,细节非常丰富,低频响应好,但有可能会过多过重,或有压迫感,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开放式耳机听感舒适。还没有所谓半开放耳机,它的外壳是开放式的,通过特别设计的结构或在一定位置填充阻尼物,使外界的声音可以选择性的进入耳机,获得开放式耳机的听感,声音外泄很少,类似封闭式耳机。耳机的外壳要坚固耐磨,不易发生形变,尽量少的传递振动。封闭式耳机的外壳如果是规则的半圆形,且内壁光滑,某个频率的声波就会在腔体中多次反射形成有害的谐振,造成低频延伸不良,轰响。所以在设计耳机外壳时形状一般是不完全规则的,并配合阻尼材料的使用,将谐振降低至人耳的听域之外。 振膜前面是耳机的前罩,这个前罩能起到保护娇嫩的振膜作用,前罩上有声音通过的孔,使用不同材料、形状和孔径的前罩可以调整耳机的频率响应,达到要求的平衡。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决定了耳机大部分参数和性能、外壳、外罩的设计起到了保证耳机正常工作和调整频率响应的作用,实际在耳机的声学结构上很小的一点变化都会影响耳机的测试性能,并有可能带来听感的改变。 一只高档耳机的开放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试用各种材料,探讨不同结构的优劣,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同时融入开发者对音乐的理解,其难度和投入不亚于一只顶级音箱的开发。它的生产也对工艺、设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虽然耳机品牌和型号众多,真正称的上顶级的屈指可数。 常见的耳机参数有:阻抗、灵敏度、总谐波失真(TDH)、频率响应。阻抗是音圈的直流电阻和感抗之和,它涉及耳机与耳机放大器的匹配。灵敏度是施加于耳机上1MV的电功率时,耳机所产生的耦合于仿真耳(假人头)中的声压级,它涉及耳机的电一声转换效率。耳机的总谐波失真一般很小,在最大承受功率时THD小于等于1%,高档耳机可达0.3%—0.1%,但它不说明耳机没有其它失真和音染色。频率响应表示的是耳机可以响应的频率范围,它不能说明哪些频率的信号被衰减或提升,以及变化的量。所以这些参数只是耳机性能的一 般性描述,与声音的好坏无关。 耳机的评价 从上面耳机的结构、参数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耳机的优劣不是外在的因素能够决定的,某些材料的某种结构的采用并不能说明什么,优秀耳机的设计是现代电声学、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和音响美学的完美结合。 耳机的评价需要客观测试与主观听音相结合,客观测试包括频率响应曲线、阻抗曲线、方波测试、互调失真等,这些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这里我们仅探讨耳机的主要听音评价,这是我们选择耳机的必要步骤。 要正确的评价耳机的声音首先要了解耳机的特别。耳机有音箱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相位失真小、频率响应宽阔、瞬态响应好、细节丰富,能还原出细腻逼真的音色。但是耳机有两个缺点,准确的说这是耳机的两个特点,它们是由耳机相对于人体的物理位置决定的。 一是耳机的“头中效应”。耳机营造的声学环境是自然界所没有的,自然界的声波是与人的头部和双耳相互作用进入耳道的,耳机发出的声音则直接进入耳道的,而唱片大部分又是为音箱重放制作的,声像位于两支音箱的连接线上,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用耳机时会感到声像形成在头中,听感不自然,容易引起疲劳。耳机的“头中效应”可以通过采用特殊的物理结构加以改善,声场模拟软件和硬件在市场上也有不少。 二是耳机的低频。低频下段(40HZ—20HZ)和超低频(20HZ)以下是通过身体感知的人,人耳对这些频段是不敏感的。耳机可以完美的重放这些低频,但由于身体无法感觉到低频,会让人觉得耳机的低频不足。 既然耳机的听音方式与音箱是不同的,耳机对声音的均衡就有其特有的方式。耳机的高频一般都有所提升,这样给人以细节丰富声音平衡的感觉。一只低频完全平坦的耳机往往会让人觉得低频不足,声音偏瘦,适当提升低频也是耳机经常采用的手段,这样可以使耳机的声音显得丰满,低频下潜深。最常使用这一手段的是软型耳机和耳塞,它们的振膜面积小,无法重放出深沉的低频,通过提升低频中段(80HZ—40HZ)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低频效果。 真实的声音不一定是美好的,在耳机设计中这两方法是有效的,但是过犹不及,如果过度的提升高频和低频会破坏声音的平衡感,刺激的音色容易引起疲劳。中频对于耳机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这里音乐的信息最丰富,也是人耳最敏感的地方。耳机的设计对待中频是谨慎的,一些低档耳机其频率响应范围有限,却通过提升中频的上段和低段获得明亮尖锐的音色和浑浊、有力度的声音,造成高低频不错的假象,长时间聆听这种耳机,会觉得索然无味。 优秀耳机的特点: 声音纯净,无任何令人不悦的“嘶”、“嗡”、“织”声; 平衡感好,音色从不过亮或过暗,高中低频能量分布均匀; 高频延伸良好,细腻而柔顺; 低频下潜深,干净饱满,富有弹性和力度,无任何拖、慢的感觉; 中频失真极小,透明而温暖,人声亲切自然,有厚度、有磁性,不夸张齿音和鼻音; 解析力好、细节丰富,微小的信号也能清晰的重放; 有良好的声场刻画能力,声场开阔,乐器定位准确而稳定,声场中有 足够的信息量,没有空洞的感觉。 动态没有明显的压缩,具有较好的速度感,大音量下不失真或失真很小。 这样一只耳机可以完美的重放任何类型的音乐,有良好的象真度和音乐感,长期使用不会引起疲劳,能够使聆听者沉浸在音乐之中。转载请注明出自( 六西格玛品质网 ),本贴地址:
/
本文档为【[资料]耳机与音响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