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2018-01-08 50页 doc 94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姓名:祝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杨卫东 2010-09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 文 摘 要 蹦床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开展的体育竞技项目,在我国仅有十年的历史,虽然开 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已在全国各省市开展,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运动技术水平 得到迅速提高,并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如北京奥运会陆春龙、何雯娜分...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姓名:祝爽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杨卫东 2010-09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 文 摘 要 蹦床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开展的体育竞技项目,在我国仅有十年的历史,虽然开 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已在全国各省市开展,参赛人数越来越多,运动技术水平 得到迅速提高,并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如北京奥运会陆春龙、何雯娜分别获得男女 金牌,这表明蹦床运动项目已经成为我国热门的夺金项目。近年来关于蹦床运动的科 研成果越来越多,然而在运动员人才资源的研究方面还较为贫乏,研究蹦床运动员人 才资源分布,能够为蹦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理论支持。鉴于此,本文将运用文献 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地域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方面对我国蹦床 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宏观上把握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区域分布规 律,为促进蹦床运动的协调、均衡发展和各省市对优秀人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 据与借鉴。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我国蹦床运动员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黄河中下游,而且集中 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蹦床运动员人数却 相对较少、特别是西北地区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在其发展过程中,蹦床运动员无论在 总人数还是男、女运动员的地域分布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2. 我国蹦床运动员在各年龄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男女运动员的年龄基本 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倒U型,其中12-18岁这一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女子运动员与男 子运动员相比较,年龄分布更为密集,多在12-17岁这一年龄段,这与运动员的身体 素质及男女各自的发育情况有密切关系。 3. 我国蹦床运动员总体上在性别方面差异不大,男女比例基本持衡。但是就各 个省市运动员的性别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福建省,女子运动员所占比 例远高于男子运动员。 4. 我国蹦床运动员最小的注册年龄为 11 岁,最大的注册年龄为20 岁,而且男 女首注运动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2-16 岁之间,甚至更小。同时女子运动员的平均首注 年龄要比男子运动员的首注年龄小一岁。 I 中文摘要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5. 影响我国蹦床运动人才资源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信 息与文化因素、地理与遗传因素、运动员与教练员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共同作用于蹦床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东西南北差距,客 观上促成了蹦床发展极不平衡的格局,西北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严重束缚了蹦 床运动的发展。 建议:抓好规划,做好布局,建立并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科学选材和后备力 量的培养;加大经费的投入;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大媒体宣传 力度,加强相互交流,促进蹦床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蹦床运动员;人才分布;成因分析 作 者:祝 爽 指导老师:杨卫东 副教授 II Trampoline athletes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analysis of human resources Abstract Trampoline athletes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uman resources Abstract Trampoline is a new sport project in our country,it is only 10 years since it came to our country. Although it is a short time, it expands very fast. 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who enter th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heir levels have risen very fast, and w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good achievements. Such as Lu Chun Long and He Wen Na, who gained the men and women gold medals .which indicates that trampoline has already become the important project to gain gold medal in our country. The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lating to trampoline are also more and mor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field of athlete resources research is comparatively poor .the study of trampoline athlete resources can provide theory support on scientifically selecting trampoline athletes. Above this,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aspects on area, age and sex to grasp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our country’s trampoline athletes on macroscopic view, In order to promote trampoline movement of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in various provinces of talented people choose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Through the study, we have got the following concussion: 1、Our country’s trampoline athletes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southland region, middle-lower Yellow River, and focus o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eanwhile, the trampolines athletes in China's northeast, northwest, southwest region are relatively less, especially the number of northwest area are much rarer.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rampoline athletes in total number or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2 、In our country, trampoline athletes in each age exist obvious difference; men and women athletes’ age shows more than the middle of the inverted U-shaped. and in 12-18 years of age, the highest number of athletes, compared with men athletes, the women III Abstract Trampoline athletes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analysis of human resources athletes age more intensive, more in 12-17 this one age paragraph, i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athletes' physical quality and their development situation. 3、Our country trampoline athlete have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 gender ratio is balance. But each provinces of athletes still some gender differences. Especially in Fujian province, the proportions of female athletes are more than male athletes. 4 、Minimal logon of our country trampoline athlete age is 11-year-old , imal logon age is 20-year-old , but men and women first note athletes age mainly focus on 12-16 years old, even smaller. While the first average age of note of female athletes is one year younger than male athletes. 5、The reason of distribution of trampoline talent resourc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related policy guidance,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geography and genetic, athletes and coaches, etc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se factors mutual connection, restrict each other, Common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mpoline.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egional disparity, obj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uneven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trampoline.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economy of Northwest area is severely constraint trampoline spor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Good planning, completes the layout, forming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s; strengthen scientific selection and backup power training; increase fun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 of coaches and referees; Increase media publicity, strengthen mutual exchan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mpoline 。 Keywords: Trampoline athletes; talented person scatters; Cause analysis Written by: Zhu Shuang Supervised by: Pro.Yang Weidong IV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1 引 言 1 引 言 蹦床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热门的夺金项目。特别是从2004 年雅 典奥运会,我国蹦床运动队拿到了奖牌之后,蹦床项目在全国各地的比赛也有了很大 程度的增多。2008 年,我国又包揽了蹦床项目的全部金牌,这使全国人民也渐渐的 了解了蹦床运动,各省也更加重视蹦床项目的发展。同时,蹦床运动员的选材也渐渐 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课题。蹦床运动员的选材自然和其人才资源的分布有着 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就文献资料来看,对蹦床项目人才分布研究所涉及的地域,只 有山东省、山西省、广东省等几个省份,且这些文献均针对某个省蹦床运动的发展情 况进行研究,而对我国蹦床运动人才分布的研究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 国蹦床运动员的发展。因此,针对蹦床运动员的资源分布、年龄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 将对选材与优化蹦床运动人才结构,实现区域蹦床项目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布局有 一定的现实意义。 1.1 选题依据 蹦床运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热门夺金项目 蹦床运动起源于中世纪的法国,60 年代起蹦床运动又在欧洲的意大利、法国、 瑞士和联邦德国等众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1] 。1997 年在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106 次会议中决定,将蹦床项目列为2000 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有网上男女单 人两块金牌,蹦床运动更倍受各国所重视。1998 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为推动蹦床运 动的发展,决定将蹦床项目列为第9 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设网上男、女单人2 枚金牌。2002 年我国成立蹦床运动国家队,由于有良好的体操竞技基础,蹦床运动 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4 年,黄珊汕在雅典奥运会蹦床运动比赛中获得铜牌; 何雯娜在2008 年8 月18 日晚进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蹦床运动项目决赛中,为中国代 表团取得第38 枚金牌,这也是我国在蹦床项目中取得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陆春龙 拿到2008 年奥运会第42 块金牌。 1 1 引 言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对蹦床运动的研究增多,但侧重点却有偏颇 虽然蹦床运动在我国仅有十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已在我国各省市开展。其参 赛人员逐渐增多,运动技术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并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作为奥运会 体操中的一个新兴项目,在我国有着乐观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蹦床界的专家、学 者的重视,近几年来关于蹦床运动的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体育项目必须以科研作为 推动力,而直接能反映竞技项目科研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科研论文。“科研论文 的研究是衡量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科研论文的发表及发展状况是科学研究的集 中表现,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 [2] 。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录收录的期刊 为对象,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我国蹦床运动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在近 10 年总体呈 上升趋势。特别是从 1999 年开始数量增长明显,从99 年―01 年论文发表基本上变 化不大,这个期间是我国蹦床运动正式开展的启蒙阶段,在此之前一直把蹦床运动项 目列为体操、技巧、跳水的辅助项目,我国有关蹦床运动方面的比赛很少,有关蹦床 运动竞赛和训练的报导资料甚少,故蹦床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相对较少。从04 年开 始我国蹦床运动方面的科研论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赛事分析方面的论文呈直线上升 趋势,表明体育工作者们通过对国际国内赛事进行总结和回顾,对比分析了自身的不 足以及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这是促进我国蹦床运动项目整体水平发展的推动力之 一。蹦床项目被列入奥运会项目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也决定将蹦床项目列为全运会的 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蹦床成为我国及各省“金牌战略”目标的一部分;另外这也与 我国蹦床运动赛事的增加有很大关系。 然而就蹦床运动有关的论文占体育方面论文的比率而言,近十年内呈下降趋势, 并且研究的范围相对狭窄,重复过多,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蹦床运动的科研工作刚 刚起步,蹦床运动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相对较少,造成有关蹦床运动科研成果少,发展 缓慢;虽然不能因为载文数量少,就断定蹦床运动体育科研水平低,但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反映其体育事业的薄弱以及这方面体育科研人员的缺乏[3] 。体操是我国的优势项 目,蹦床项目作为体操中的一个分支,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社会影响力和关注程度 较低,这必然会给我国蹦床运动科研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就其研究的内容来看,截 止2010 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蹦床运动论文选题内容变化情况可以看 出,蹦床运动的科研内容范围较广,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除了科学选材和伤害分析 2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1 引 言 两个方面之外,其他不同选题内容的科研论文数量差异不大,而科学选材和伤害分析 分别只占论文总数的3.1%和4.2% ,可以看出这两个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是比较薄弱, 蹦床运动人才方面的研究更少,大量的研究偏重于比赛的分析,而对有关蹦床运动的 管理、市场运作以及如何扩大蹦床运动的影响力和增加蹦床运动人口方面的研究很 少,这对我国蹦床运动发展、奥运战略决策极其不利。 对蹦床运动后备人才资源分布方面的研究匮乏 我国蹦床运动后备人才,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中的群体,在他们所生活的 一定地域 内,同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会形 成地域特性的地理特征。研究我国蹦床运动的后备人才,应该首先对其作为社会人口 所具有的地理学特征进行研究。但是,我国蹦床运动科研人员对这方面的关注度不够, 对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地域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只有一些零星的、局部 的研究。特别是我国现在蹦床运动后备人才正处于匮乏时期, 从我国各类竞技人才 培养体系来看,基本上是以国家、省、地区、县市等多级功能单位所组成的“输送链” 为途径。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了作为“上层建筑” 体育的发展,所以,我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发展也非常不均 衡,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在各省市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一点在全运会或是省运 会中最明显。有的省市成绩非常突出,有的却很不理想。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为蹦床运动项目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由于我国蹦床运动科研工作刚刚起步,科研工作者相对较少,造成科研成果少, 科研发展缓慢。虽然近年来关于蹦床运动的科研成果有所上升,但是在运动员人才资 源及其分布方面的的研究还较为贫乏。研究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能够为蹦床项 目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分析。探求取得蹦床运动优异成绩的最佳年龄时段 及其特征,并了解世界蹦床运动强队的后备力量及其发展潜力,有助于走出我国蹦床 运动员多是由体操运动员转项而来的困境,尽快完成新老交替,为更好地备战2012 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3 1 引 言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为蹦床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实证研究 [4] “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依据田麦久博士 1983年 提出的项群 理论,运动项目按照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分为体能类和技能类项目,技能类项目又分 表现性运动项目和对抗性运动项目,而表现类项目中又分为准确性运动项目和难美性 运动项目,蹦床运动就属于表现类难美项群组,这类项群要求运动员在完成技能过程 中,以表现程度和优美程度为主要竞技能力。纵观国内外大赛,大凡蹦床运动明星, 年龄特征均偏小,又“根据国内外对蹦床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和训练实践经验,普遍认 为男子从6,7岁,女子从5,6岁开始以启蒙训练为主,男子经过9,13年,女子经过7, [5] 10年的系统训练,方可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可见运动员 的科学选 材对蹦床项目尤为重要。在世界蹦床运动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国训练水 平、训练条件日益接近的情况下,选材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在世界蹦床运动技术 水平飞速发展,各国训练水平、训练条件日益接近的情况下,选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了。实践证明,经验选材已越来越与蹦床运动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科学选材则显示 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选材是研究人体运动潜力和预测运动员成材可能性的一门科 学,它既是训练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又属于人体科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到训练学、 心理学、医学、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具有多学科、综合性 的特点。 另外,蹦床项目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呈现出运动员低龄化的特点,特别是女子 运动员在13、14岁登上世界大赛领奖台的不胜枚举。教练员都希望在运动员在发育期 前使其达到较高水平,早期选材和培养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再加上蹦床项目竞争 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和成才率相对低下的客观事实,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选 材和培养工作。运动员的选材在一定程度是受地域影响的。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身体形态、素质以及心理等方面都会带有区域 性特征,譬如北方人性格豪放,而南方人性格则是谨慎小心,身材灵巧。为 了保持我 国蹦床运动的奥运优势,不断优化全范围的选材工作,充分利用、发挥资源之优势, 本文将从数据上较为科学的分析出运动员选材的年龄及地域等,为蹦床运动员的科学 选材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 4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1 引 言 优化蹦床运动人才资源分布结构 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当今社会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现代竞技体育的 国际化以及比赛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的较量 关键还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目前,竞技蹦床运动作为我国体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蹦床运动项目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 与配置,即人才资源的培养已成为竞技蹦床运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市 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起步较早,区域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 [6] “马太效应”日渐明显,且东部地区竞技体育事业显著强于中、西部 。鉴于此,本 文从地域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蹦床运动的持续健 康发展,为各省市选择优秀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依据。 毋庸置疑,作为奥运会夺金的重要竞技项目之一,当前中国蹦床运动发展的区域 性差异,除受地方政治、经济、科技、人口与文化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外,与蹦床 运动自身的人才资源状况也紧密相关。正如马歇尔所说:“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 对人本身的投资”,人的知识、能力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胜过 [7] 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体育人才资源是一国(或地 区)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国(或地区)竞技体育能否在国际大型 赛事上夺取奖牌及位次如何,与该国(或地区)竞技体育项目人才资源的群体数量和 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8]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蹦床项目人才资源分布差异的实证研 究,旨在认清竞技蹦床项目人才资源的分布现状,为优化人才资源分布结构,缩小区 域性差异,从而实现区域蹦床项目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布局,推动蹦床运动事业的 发展。 1.3 文献综述 国外蹦床运动的概况 竞技蹦床运动是一项集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高品位、高层 次运动项目,具有“空中芭蕾”的美誉。蹦床运动起源于中世纪的法国,本 世纪30 年代由美国人乔治??尼森将蹦床运动引入美国,从60年代起蹦床运动又在欧洲的意大 利、法国、瑞士和联邦德国等众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于1964年成立了国际蹦床 5 1 引 言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联合会 International Trampoline Federation ,现有会员国49个。世界蹦床运动大赛主 要包括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系列比赛,国际蹦联于1964年3月中旬在伦敦举行了第1 届世界蹦床运动锦标赛,前4届为每年举行一次,从1968年在荷兰举行的第5届开始改 为每两年举办一次,至1998年已举行了20届。此外还有洲际性的比赛,其中包括欧洲 锦标赛、泛太平洋比赛和亚洲锦标赛。世界蹦床运动锦标赛包括网上男女单人、男女 双人同步、男女小蹦床、男女单跳8个小项,共14枚金牌。新兴的蹦床运动不仅有较 高的观赏性,受人们所喜爱,而且具有突出的竞赛和训练价值。1997年在洛桑举行的 国际奥委会106次会议上决定,将蹦床运动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 有网上男女单人两块金牌,蹦床运动倍受各国所重视。蹦床项目加入奥运会后,这个 以欧洲国家为主的运动项目正在向全球辐射。 我国蹦床运动的相关情况 .1 我国蹦床运动的概况 国家体育总局为有效地推动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上迈出了实质性的 步伐。我国1997年11月发出“关于在我国开展蹦床运动的通知”,并将蹦床项目列为 九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7年原国家体委发布的第133号文件《关于在我国开展蹦 床运动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委已决定:在我国正式开展蹦床运动„„经研究决定, 在我国首先将蹦床网上男、女单人,男、女单跳四个小项开展起来„„全国蹦床运动 比赛已列入我委正式比赛„„。”1998年我国将蹦床项目正式立为比赛项目,制 定了“高、准、难、美”的训练指导思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蹦床 运动在我国一直用于体操、技巧、跳水等项目的运动训练的辅助训练,1991、1992 年在全国技巧比赛中曾经增设过青少年蹦床表演,而把它正式列为竞技比赛项目这还 是首次。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将蹦床运动项目列为第9届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 目,设网上男、女单人2枚金牌。1999年上半年,国家体育总局又将九运会的蹦床项 目金牌数增加4枚 男、女网上单人,男、女蹦床团体 。男、女蹦床运动团体分别由4 人参赛,其中网上单人项目3人,单跳1人。国家体育总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 地调动了各省 区、市 体育局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 .2 我国蹦床运动取得的成绩 6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1 引 言 蹦床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一项运动员利用从蹦床反弹 的力量在空中表现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才出现了两届,中国观 众对其还不是很熟悉。中国在2002 年成立国家蹦床运动队,由于有良好的体操竞技 基础,蹦床运动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3 年第一次参加世界锦标赛,我国女子 运动员就获得团体亚军,女子运动员黄珊汕和男子运动员穆勇峰分别取得了雅典奥运 会的入场券。蹦床项目为广大百姓所熟悉是从雅典奥运会开始的,2004 年 8 月20 日, 中国18 岁小将黄珊汕在雅典奥运会蹦床运动比赛中获得铜牌,为中国赢来首枚奥运 会蹦床项目奖牌,而穆勇峰也列资格赛第十名。在2005 年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中我国 获得男女子网上团体冠军。何雯娜在8 月18 日晚进行的北京奥运蹦床女子决赛中, 为中国代表团取得第38 枚金牌,这也是我国在蹦床项目中取得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陆春龙也拿到了男子的金牌,两人包揽了这一项目的全部金牌。 .3 促进我国蹦床运动的政策法规 虽然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较晚,举办正规的蹦床运动竞赛从1998 年才开始起步, 但蹦床运动的作用和价值早已被我国广大教练员所重视,并一直是作为竞技 体操、技 巧和跳水发展高难动作的重要训练手段,为我国在以上三项运动占居世界领先水平起 到了积极作用。为此,原国家体委和体操处十分重视在我国开展蹦床运动,并采取了 一系列的有力措施。首先于 1989 年颁布的全国少年体操教学大纲中将蹦床运动列为 正式教材,接着1990 年11 月派国家体育科研所谭修德等3 人组成的中国蹦床考察组 赴日本访问考察,同年年底原国家体委又邀请前苏联蹦床运动专家、功勋教练员索罗 马津??谢尔盖??费多罗维奇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蹦床教练员学习班。1991 年 3 月在 广东佛山举办了首届全国蹦床表演赛,1995 年 7 月国家体委再次派谭修德前日本北 海道观看环太平洋和印度洋蹦床锦标赛。特别是 1997 年国际奥委会 106 次会议决定 将蹦床运动项目列为2000 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不久,我国于 1997 年 11 月发出了“关于在我国开展蹦床运动的通知”,并将蹦床项目列为九运会的正式比赛 项目。这一决策大大推动了我国蹦床运动的迅速发展,全国很多省市积极调动人力和 财力,迅速组建或筹建蹦床运动代表队。为了赶超世界蹦床运动先进水平,国家体操 管理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确保首届全国蹦床冠军赛的顺利进行,并为今后 参加国际蹦床运动大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8 年 1 月在成都举办了全国蹦床运动 7 1 引 言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员集训,来自全国28 个省市和单位的数十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了集训;6 月份在 福州举办了全国蹦床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并聘请了国际蹦联执委、葡萄牙专家菲 利普和白俄罗斯的著名蹦床教练来榕执教;随后在天津又进行了为期3 个月的蹦床运 动员集训,以迅速提高我国蹦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裁判员水平。 .4 有关我国蹦床运动的科研成果 虽然蹦床运动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作为奥运会体操的一个新兴项 目,在我国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蹦床界的专家、学者的重 视,中国 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蹦床有关的论文在体育文献中也占一定的比例。蹦床运 动的科研内容范围较广,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近几年,随着蹦床项目比赛的增多, 有关赛事分析、动作技术、训练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增多,研究学者和专家们开始 注重回顾,对比分析、总结教训,找出自身的不足。相对而言,有关“科学选材”、 “运动损伤”、“运动营养”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目前在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蹦床运动人才分布研究的只有以下几篇文章。祝欢在 《广西蹦床项目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通过对近几年在广西举办的少年儿 童蹦床比赛资料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广西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 在此基础上对广西蹦床运动的发展做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提高广西蹦床运动后备人 才发展的对策及建议[9];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贺业志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 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现状,从选材、教练员的情况及 管理体制上找出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差距和不足,并分析了制约山东省蹦 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提出了:1)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2 )培养高水平 的教练员和裁判员;3 )建立完整的后备人才选拔、训练机制和竞赛机制;4 )加大资 金投入力度和场地器材建设;5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我省蹦床的社会 化程度等 五方面建议[10] 。闫建科、朱继丽在《山西省男子蹦床后备人才的现状与分析》中,通 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 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员梯队建设合理,各个年龄组的衔接 较为良好,但各代表队的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运动员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教练员 队伍普遍不足,经验欠缺,亟待培训提高,为了使山西省男子蹦床运动可持续发展, 提出了不断完善管理及训练体制、科学选材,抓好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加强教练员、 8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1 引 言 [11] 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交流,相互促进等建议 。许铭,黄丽玫等的《广东 省蹦床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对广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发现:该省蹦床运动仍存在对后备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在训运动员人数偏少,专 业与业余训练严重脱节等现象。提出蹦床运动应参照体操项目的“一条龙”训练体制, 改变原来训练体制的线式衔接为面式衔接;加强各地市蹦床运动队伍建设,鼓励扶持 粤西、粤北地区成立蹦床队伍,以业余体校、运动学校为依托,形成多形式、多渠道、 多层次开展青少年蹦床运动的局面;以提高训练质量为核心、建立良好的思想作风、 训练作风为基础,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进一步完善蹦床竞赛,以竞赛为杠杆, 解决参赛队伍偏少,普及面窄、尖子不尖等问题;完善《运动员输送奖励条例》,在 精神、物质上加大向各级高一层次运动队输送人员有功的基层单位和教练员的奖励力 度[12] 。 贺业志还通过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 究方法,分析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的现状,从选材、教练员的情况及管理体制上 找出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差距和不足,并分析了制约山东省蹦床 运动后备 人才培养的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为山东省蹦床运动的发展和强盛提 供了理论上的支持。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省蹦床运动的现状为:1.山东省蹦床运动水平 在全国名列前茅,男子水平总体上高于女子;2.教练员的业务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 提高;3. 山东省蹦床运动在全省还没有全面开展,仅分布在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城市; 4. 山东省蹦床运动后备运动员偏少,高水平运动员水平不高;5. 山东省蹦床运动资金 投入不足,场地器材匮乏;6. 山东省蹦床运动开展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社会关注和投 入不足;7. 山东省蹦床运动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针对山东省蹦床运动的开 展现状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发展山东省蹦床运动的对策及建议:1.加大资金投 入,增加蹦床运动训练基地,扩建场地器材;2.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山东省蹦床 运动社会化程度;3.从不同的途径对教练员进行业务和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教能 力和业务水平以及学历结构;4.建立科学的选材、训练、输送机制,提高教练员,运 动员的训练积极性;5.加强后备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提高优秀运动员的难度,加强完 [13] 成动作的稳定性及完成质量 。 从以上综述可知,随着对蹦床运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蹦床运动 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以上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9 1 引 言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提高我国蹦床运动的水平提供了不少有 益的借鉴。然而,这些文章的结构都是大同小异,它们都是选择了某省某次比赛参赛 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分析该省份的后备人才情况。大多是从运动员选材、运 动员的年龄结构、教练员的学历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某个省的情况提出适当 的建议。目前还没有针对全国蹦床运动员分布情况的研究分析。因此,对全 国蹦床运 动员的区域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旨在为各省市选择优秀人才提供理论 依据与借鉴。特别是从地域、年龄以及2008年奥运会前后运动员的注册情况进行分析, 这样就更加全面。 “人才资源”解析 “人才资源”,英文名称talent resources ,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 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的总称,其评价是大专以上学历 [14] 或中等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人,是各国最为重视的财富 。相关研究表明,人才资 源具有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等特征。人才资源的本质特征 表现在其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中。主要有:内在素质的优越性、劳动过程的创新性 和劳动成果的创造性、贡献的超常性、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时代性和群 众性。 随着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普遍为世界各国认同,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体育管理还是运动训练, “竞技体育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共识。体育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一种, 它所被赋予的社会意义,不是一般的人才资源所具备的。他们对社会做出复 杂的劳动, 这种不可替代性、创造性等特征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体育研究者更注重对体 育所带来的经济意义进行广泛的研究。 “首注”解析 “首注”即“首次注册”,是一个运动员从事职业运动的开始,是他们第一次作 为一个正式职业运动员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每年注册的运动员的人数可以很好的反 应这个地区此项运动开展情况如何。注册年龄可以反应现阶段此项目运动的年龄结 构。“首注”则可以看出此项的后备人才如何,是不是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本文不仅从每年的注册人数及年龄分析我国蹦床运动员的人才分布情况,还从 10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1 引 言 “首注”人数、年龄上进行分析,这样就使研究更加全面、严格,能更好的分析出我 国蹦床运动的人才分布特征及成因。 1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6 、2010 年我国注册蹦床运动员的分布情况及成因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文献资料90 余篇,论著10 余部,阅读了大量与蹦床 运动有关的学科知识,充分了解国内外蹦床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以国家体 育总局公布的2006 、2010 年全国注册蹦床运动员的相关信息作为本文的研究、分析 及论证的依据。 访谈法 针对需要研究的问题走访了多名教练员,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有关我国蹦床运动的 发展状况、蹦床运动员分布状况以及影响我国蹦床运动员分布的一些因素,并就以上 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分析法,对资料信息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对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的地域分布 我国蹦床运动员各区域的人数分布 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 别政区。根据我国最全面的区域划分原则,将我国蹦床运动员分布区域划分为东北地 区、南部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由2006、 2010 年我国注册蹦床运动员分布情况可知,我国蹦床运动员多数都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南部地区、黄河中下游,而且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此同时,东北地区、西 南地区、西北地区的蹦床运动员人数却相对较少、特别是西北地区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各地区蹦床运动员分布具体情况见表1、表2 。 表, 2006 年我国蹦床运动员各区域的分布情况 东北地区 黄河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南部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区域 辽 鲁、晋、津 湘、皖、浙、苏、沪 粤、闽、桂 云 渝 陕 男 11 40 113 68 10 9 女 16 32 105 64 14 6 总人数 27 72 218 132 24 15 % 5.5% 14.8% 44.7% 27.0% 4.9% 3.1% 从表1 中明显看出,2006 年我国地域蹦床运动员分布情况为:东北地 区为27 人, 占总人数的5.5%;南部地区为132 人,占总人数的27.0% ;黄河中下游地 区为72 人, 占总人数的 14.8%;长江中下游地区为218 人,占总人数的 44.7% ;西 南地区为24 人,占总人数的4.9% ;西北地区为15 人占总人数的3.1% 。 表2 2010 年我国蹦床运动员各区域的分布情况 东北地区 黄河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南 部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区域 辽 鲁、晋、津 湘、皖、浙、苏、沪 粤、闽、桂 黔 陕 男 26 53 79 45 0 13 女 19 57 71 57 11 10 总人数 45 110 150 102 11 23 % 10.2% 24.9% 33.9% 23.2% 2.6% 5.2% 1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国蹦床 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从表2 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地域蹦床运动员分布情况为:东北地 区为45人, 占总人数的10.2%;南部沿海地区为102人,占总人数的2.6% ;黄河中下 游地区为110 人,占总人数的24.9%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50人,占总人数的33.9% ; 西南地区为11 人,占总人数的2.6% ;西北地区为23人占总人数的5.2% 。 通过表1和表2 的比较可以看出,蹦床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性。自奥运会以后,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蹦床运动员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多, 长江中下游蹦床运动员所占我国运动员总数的比例却相对下降。总体来看,可以把蹦 床运动员的地域分布划分为三大阵容: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地区为第一阵容,黄河 中下游地区为第二阵容,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第三阵容。从区域特点来 看,第一阵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均较为迅速,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支持;而第三阵容中的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自 然条件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蹦床运动这类难美性运动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形成和发展与其它文 化区域相比就较为缓慢和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的焦点区域在南部、东部及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 大的区域也在上述地区,因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到了许多最新的西方文 明成果,当然也包括蹦床运动。而深处祖国内陆腹地的西北地区,在把握当代蹦床运 动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及时掌握最新成果等方面就要迟缓和闭塞一些,这也就导致了蹦 床运动发展的缓慢。这些都限制了西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同时在很大 程度上对体育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起到了阻碍作用。 我国蹦床运动员各省市的人数分布 .1 2006 年全国各省市蹦床运动员分布 据统计,2006 年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数共488 人,其中男子运动员251 人,占全 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 51.4% ,女子运动员 237 人,占全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 48.6% 。其中,湖南省有男运动员42 名,女运动员52 名,共94 名,占全国运动员总 数的 19.3%。广东省有男运动员44 名,女运动员37 名,共81 名,占全国运动员总 数的16.5%。相对于其他省,湖南和广东在蹦床运动员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各省男 女运动员各自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 所示。 14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3 2006 年全国各省市蹦床运动员分布情况 人 数 合 计 省市 占男运动员总数的 占女运动员总数的 占全国运动员总数的 男 女 总人数 % % % 湖南 42 16.7% 52 21.9% 94 19.3% 广东 44 17.5% 37 15.6% 81 16.5% 上海 20 7.9% 16 6.8% 36 7.4% 江苏 18 7.2% 16 6.8% 34 7.0% 安徽 17 6.8% 13 5.5% 30 6.2% 山西 16 6.4% 13 5.5% 29 5.9% 山东 15 6.0% 12 5.0% 27 5.5% 辽宁 11 4.4% 16 6.8% 27 5.5% 广西 16 6.4% 10 4.2% 26 5.3% 福建 8 3.2% 17 7.2% 25 5.1% 浙江 16 6.4% 8 3.4% 24 4.9% 天津 9 3.6% 7 2.9% 16 3.3% 陕西 9 3.6% 6 2.5% 15 3.1% 重庆 6 2.4% 8 3.4% 14 2.9% 云南 4 1.6% 6 2.5% 10 2.1% 合计 251 100% 237 100% 488 100% 从表 3 中可知,2006 年各省市蹦床运动员的人数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且男女运 动员在占各男女总数比例上有很大的区别。湖南、广东、上海运动员人数较多。湖南 运动员共有 94 人,占到我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 19.3%,具有较强的后备力量,其 中男子运动员占全国男运动员总数的 16.7%,女子运动员占全国女运动员总数的 21.9% ,特别是女子运动员,在全国女子运动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云南仅有运动员 10 人,占全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2.1% ,其中云南省男子运动员人数占全国男运动 员总数的1.6%,女子运动员占全国女子运动员总数的2.5% ,仅是湖南的1/9。 由此可见,蹦床运动员在各省市分布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表明蹦床运动在我 国开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有的地方开展较为活跃,有的地方开展较为贫乏, 这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等各种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尽管 各省市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福建省,男运动员占男运动员总数的3.2%, 而女子运动却占女运动员总数的 7.2%,即福建省女子运动员的比重要高于男子运动 员。但男女运动员比例在全国总体分布上基本持平,男子运动员占总人数的51.4%, 1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女子运动员占总人数的48.6% ,说明总体分布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表明我国男子蹦 床运动和女子蹦床运动开展较为平均。 .2 2010 年全国各省市蹦床运动员分布 据统计,2010 年我国共有441 名蹦床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有216 名,占全国 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49% ;女运动员共有225 名,占全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51% 。 具体分布见下表4 。 表4 2010 年全国各省市蹦床运动员分布情况 人 数 合 计 省市 占男运动员总数的 占女运动员总数的 占全国运动员总数的 男 女 总人数 % % % 山东 20 9.3% 28 13.4% 48 10.9% 山西 26 12.0% 20 8.8% 46 10.4% 辽宁 26 12.0% 19 8.4% 45 10.2% 浙江 23 10.6% 20 8.9% 43 9.8% 广东 17 7.9% 24 10.7% 41 9.3% 上海 20 9.3% 15 6.7% 35 7.9% 湖南 16 7.4% 17 7.6% 33 7.5% 福建 10 4.6% 21 9.3% 31 7.0% 广西 18 8.3% 12 5.4% 30 6.8% 西安 13 6.0% 10 4.5% 23 5.2% 江苏 13 6.2% 10 4.4% 23 5.2% 安徽 7 3.2% 9 4.0% 16 3.6% 天津 7 3.2% 9 4.0% 16 3.6% 贵州 0 0% 11 4.9% 11 2.5% 合计 216 100% 225 100% 441 100% 从表4 中可以看出,2010 年全国蹦床运动员在各省的人数分布上差别依然很大。 山东、山西、辽宁、浙江、广东这几个省份注册人数均在40 人以上,其中山西省、 山东省、辽宁省分别占到全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10.4%、10.9%、10.2%。特别是山 东省女子蹦床运动员有28 名,占全国女子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 12.4%,在全国女子 蹦床运动员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就是广东省女子运动员共有24 名,占全国 女子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 10.7%。而福建省排第三名,共有21 名女子运动员,占全 国女子运动员总数的9.3% 。而安徽、天津、贵州等地区注册人数则很少,均不足20 人。特别是贵州男子运动员总人数是 0,仅有女子蹦床运动员 11 名,占女子蹦床运 动员总人数的4.9% ,占全国蹦床运动员总人数的2.5% ,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最值 16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得关注的是,福建省作为一个蹦床项目金牌的集中地,注册人数却不是最多,总共有 31 名蹦床运动员,占全国蹦床运动员总数的7.0%,其中男子运动员有10 名,占全国 男子运动员总人数的4.6% ;女子运动员共有21 名,占全国女子运动员总人数的9.3% 。 女子运动员所占比例依然高于男子运动员。而且女子运动员在各大赛中的成绩也比男 子运动员的好。由此可见,我国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诸多因素有关系,而且我国 蹦床运动员人才分布依然不均匀,虽然总体分布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大,但是在各省的 分布情况差异还是很明显。 以2008年奥运会为分界线来看,2006年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蹦床运动员的注册人 数有了很大的变动。山东省、山西省、辽宁省蹦床运动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多,但 是作为蹦床运动强省的福建省、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蹦床运动员的人数在2008 年奥运会以后却是有了明显的减少。随着蹦床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 蹦床运动也成为各省夺金项目的热点,所以蹦床项目得到了重视,注册人数也大有增 多。但是几个蹦床项目强省,他们以前是因为竞技体操开展的很好,而蹦床运动员又 大多是由体操运动员转项而来,这就导致2006蹦床运动员注册人数很多。 .3 省市注册人数与其运动成绩的关系 优秀体育人才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区域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能够在世 界大赛中夺得冠军的体育人才尤为重要,因为衡量一个区域竞技体育实力的最直接方 式就是看其在大赛中夺得的金牌数量,一个区域世界冠军的多寡更能显示出该区域竞 技体育人才的质量,而各区域高质量体育人才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对省竞技体育的贡献 率。以我国的福建省为例,福建省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蹦床运动项目的省份之一,短短 的几年快速发展。1998年11月,首届全国蹦床运动冠军赛在福州市举行,福建获得女 子个人冠军,九运会和十运会都获得了2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福建选手黄 珊汕获得铜牌,为我国蹦床运动在奥运会上实现了奖牌的突破。2005年第24届世界蹦 床锦标赛,以福建男女运动员为主力的我国蹦床运动队获得男女团体世界冠军,2008 年何雯娜夺得了奥运会的第38枚金牌。蹦床运动项目作为我国的潜优势项 目,福建蹦 床运动队为我国的蹦床运动项目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多名运动员是国家队现役队员。 从表3、表4 中可以看出,2006年福建蹦床运动员注册人数是25人,2010年福建省蹦床 运动员注册人数是21人,虽然在注册人数是不是全国最高的,但并不代表这个省蹦床 17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运动发展的不好,只能从侧面说这个省的后备人才不足。湖南省的注册人数虽然特别 多,但从成绩上来看就远不如福建省,特别是湖南省在后备人才上的断层,更导致其 在大赛中夺金的困难。 3.2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的年龄分布 据统计,2006年全国蹦床注册运动员共488人,出生年份从1978年到1998年共21 个年龄段。经过对各个年龄段的分析可知,各年龄段的人员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性。 大多数运动员的出生年份分布在1990年左右,两端的年龄分布则较少。2010年全国蹦 床注册运动员共有441名,出生年份从1982年到2002年共21个年龄段。通过对各个年 龄段进行归纳、统计得知,2008年奥运会以后,各年龄段的人员分布依然是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性。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在12岁至18之间。具体见图1、图2 。 男 人数 女 35 30 30 30 26 26 25 24 25 23 22 25 21 21 21 20 20 18 17 13 16 16 15 11 11 9 11 10 9 6 5 5 8 7 5 2 2 2 0 1 2 1 1 0 1 0 0 0 0 0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出生年份 图1 2006年我国男、女蹦床运动员年龄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男女运动员的年龄基本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 的“倒U ” 型,男子运动员出生年份大多数集中在了86―95年之间,也就是11岁至 20岁之间。86 年之前和95年之后出生的人数较少;而女子运动员年龄分布大体与男子相 似,其出生 年份主要集中在87―95年之间。这说明尽管男女运动员从年龄分布情况来 看,都呈现 出“倒U ”型,但是女子运动员与男子运动员相比较,年龄分布更为密集, 大多集中 在89、90、91、92、93、94、95这几年当中,并趋于90后,也就是说,大 多数都集中 于12至17岁。但不难看出,92、93年出生的(13-14岁)这两个年龄段却 有着大副度 的降低。据查阅资料发现,这与运动员最初的选材有着很大的关系。 18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人数 男 30 女 25 25 25 24 22 23 21 21 20 21 20 19 19 19 20 16 17 17 15 15 13 12 10 9 7 7 4 6 6 5 5 2 2 4 3 2 3 1 2 2 2 1 1 1 1 1 0 0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OO O1 O2 出生年份 图2 2010年我国男、女蹦床运动员年龄分布 通过图2可以看出,2010年男女运动员的年龄基本上还是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 “倒U ”型,男女运动员的出生年份大多集中于90-98年这几年之间,分布中也存在断 层的现象。这表明,无论奥运会前还是奥运会后,蹦床运动员的年龄大多是在11至20 岁中间,低于11岁或是大于20岁的蹦床运动员就很难再有很好的成绩,所以除11-20 岁这个年龄段之外,蹦床运动员从年龄上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与蹦床运动的项目 特点有关,就如体操运动员一样,运动员的年龄比起其它运动项目来说,年龄都相对 较小。这些年龄段也是他们运动能力和竞技状态最好的年龄段。同时女子运动员与男 子运动员相比较,也越来越年轻化。这主要与女子运动员的生理结构有关系,当女子 运动员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如身体发胖、身体素质下降等。所以女 子运动员出成绩的时间比男子运动员早,从而也导致了在女子运动员的选材上难度有 所增加,特别是不同的女子运动员,身体发育的情况和时间也有所不同,不像男子运 动员的情况那么稳定,容易掌握。所以选材时要考虑到的因素也会相应的增加很多。 而出现“倒U型”的主要原因与蹦床运动这类运动项目及运动员的参训年限和出 成绩的时间有关。在蹦床这项运动项目中,竞技成绩与训练时间一般呈正相关的关系, 随着运动时间的加长,竞技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当到达最高点时成绩不再提高或开 始走下坡路,也即运动训练中所说的“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某些优秀运动 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能 [15] 。每个运 力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动员出现“高原现象”的年龄不同,所以运动员的训练及出成绩的时间也是当前教练 1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员所要把握的地方。 3.3 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首注情况分析 蹦床运动员的首注人数及首注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的反映该地区蹦床运 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运动员的参与情况及运动的竞技水平,更重要的是首注的数量和 年龄可以反映出该地区蹦床运动员的后备力特征及其年龄的发展趋势,这将对蹦床运 动员的科学选材有着很大的帮助。2008年奥运会前后,我国各省蹦床运动员的首注情 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首注数量 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蹦床运动员注册数据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有17个单位共 488名运动员注册,而其中首次注册的只有69名运动员;2010年我国共441名运动员注 册,首次注册的运动员共有64名,具体情况见表5 。 表5 2006 年、2010 年我国各省市蹦床运动员的首注人数 首 注 人 数 省市 男运动员 (2006 年)女运动员 合计 男运动员 (2010 年)女运动员 合计 辽宁 1 2 3 2 5 7 广西 0 0 0 1 0 1 山西 0 0 0 2 2 4 天津 0 0 0 0 1 1 湖南 25 35 60 20 25 45 福建 0 0 0 4 1 5 浙江 5 1 6 0 0 0 安徽 0 0 0 1 0 1 总计 31 38 69 30 34 64 通过对比2010年和2006年的首注情况发现,2010年首注总人数和2006 年的首注总 人数不相上下。但是2006年的首注人数大部分集中在湖南、辽宁、浙江三 个省共69 人;2010年的首注人数大部分集中在福建、山西、辽宁、湖南等七个省份, 共64人。 2006年首注人数相对集中,说明湖南、浙江、辽宁三个省蹦床运动开展情 况较好,不 断增加新的后备人才,为蹦床运动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保持该项目健康持续发展。到 了2010年首注人数分布就相对比较广泛,首次注册的运动员也已经由最初的三个省份 扩展为七个省份,其中除湖南省的人数依然较多,排在全国第一位之外,其它省份的 20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人数相对比较平均,辽宁省、福建省、山西省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较其它省份来说在 运动员首次注册人数也占有了一定的地位。而且男女运动员分布比较平衡。这说明自 2008年奥运结束之后,蹦床运动在全国各地的开展比较迅速,这一夺金项目在后备人 才的选拔及培养上已经受到全国各省的重视,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后备人才相对增多。 特别是辽宁省、福建省、山西省等几个省份,首注人数开始增多,并且男女人数不相 上下。而广西、安徽等偏远地区由于地理,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蹦床运动发展较 为缓慢,首注人数变化不大。 由表5 可以看出,无论是2006 年还是2010 年我国首次注册蹦床运动员主要集中 在了湖南,湖南省蹦床运动员人数在全国占居首位,一时之间还没有别的省份可以与 之匹敌。这使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分布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现象。这也表明湖南蹦床运动 开展得较为活跃,具有强大的后备力量,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丰富程度在很 大程度上 决定了个省市的运动成绩。如长沙市蹦床运动的繁荣最初得益于体操项目完善的后备 人才梯队建设。蹦床运动在其他市开展较差,造成省运动队选材面狭窄的窘境。长沙 市的蹦床运动员跟省运动队一样,最初都是由体操队员转型的。由于有足够的体操后 备人才,长沙市在蹦床项目的选材上略显宽裕,在湖南省的蹦床运动比赛中长沙市成 绩就相对较好。 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首注年龄 表6 2006 年首注运动员年龄分布 年 龄(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男运动员 0 7 6 9 6 2 0 0 0 1 女运动员 1 9 7 11 4 4 0 0 0 2 总 计 1 16 13 20 10 6 0 0 0 3 表7 2010 年首注运动员年龄分布 年 龄(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男运动员 0 6 6 10 4 3 0 0 1 0 女运动员 1 7 6 11 6 2 0 1 0 0 总 计 1 13 12 21 10 5 0 1 1 0 首注年龄可以反映出该运动员在该年龄段具有较好的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年龄 2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增大必然会导致运动员身体素质下降,运动成绩也会受到影响,而如果年龄偏小,则 能力素质不够高,动作难度的发展就不占优势,可见年龄在一定程度也影响着运动成 绩,在正确的年龄段进行选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运动员首注年龄进 行分析,对运动员选材及训练都很有帮助。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后我国蹦床运动员 的年龄公布具体如表6、表7 。 从表6、表7 中可以看出我国蹦床运动员最小的注册年龄为11 岁,最大的注册 年龄为20 岁,男女首注运动员年龄主要集中在12―16 岁之间,说明在这一年龄阶段 运动员具有较好的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可以代表该地方的蹦床运动竞技水平。而 17 岁以后注册的运动员很少,2006 年我国蹦床运动员在17、18、19 这三个年龄段没 有注册人数,20 岁注册的仅有3 人;2010 年在 18、19 岁上各有一人,没有 17、20 岁的运动员注册。这说明 17 岁以后不论身体素质还是竞技能力都有所下降,尤其是 女运动员,随着年龄增大,逐步进入青春期,身体素质会明显下降,必然会影响运动 成绩。 2006年 人数 2010年 25 20 20 16 15 13 21 10 10 13 12 6 10 5 3 5 1 1 00 0 1 0 1 0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年龄(岁) 图3 2006年、2010年我国蹦床首注运动员年 龄分布图 从图3 中也可以看出以上这一规律。也就是说无论蹦床运动怎么样发展,蹦床运 动员的年龄改变不大,他们的首注年龄多是处于 11-16 岁,甚至更小。特别是 14 岁 这个年龄段首次注册的人数相当的多。而且通过分析男女运动员注册年龄发现,女运 动员注册年龄比男运动员注册年龄早一年,这与女孩的身体发育有关系,在这一年龄 段女运动员身体发育比男运动员身体发育要早。所以在男女运动员的选材上,年龄也 22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根据男女运动不同年龄所具备的运动能力和 竞技状态 可以进行科学的选材。 年龄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16] 。分析各省运动员的年龄分布情 况,有助于对各省蹦床运动员的成绩作一比较。据了解,目前全国在 17 至 18 岁和 14 至15 岁两个年龄段的优秀蹦床运动员硕果仅存,差不多出现断档。从图3 可以明 显看出,特别是 14、15 岁这个年龄段虽然首次注册的人数相当多,几乎占总人数的 50%,但这些运动员却还没有冲击比赛的实力。错过了两个年龄段的广泛选材,就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蹦床运动的成绩。以湖南省为例,虽然现在湖南省蹦床运动具有跻 身全国三甲的实力,但福建、江苏、浙江等省的崛起,使蹦床运动的竞争异常激烈。 而且蹦床运动与体操在判分上有明显的不同,蹦床运动员有一个动作出现失误,后面 的动作均不予记分,只算失误前的动作成绩,运动员没有任何补救余地,这就要求运 动员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如何在竞争残酷的蹦床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选材显得特别重要。如 福建省作为蹦床运动开展的较早的省份之一,短短的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在我国蹦床 运动事业的发展上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它的注册人数仅在中等地位,可见人 才的可用度远高于其它省份,这与科学的选材密不可分。 23 4 成因分析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4 成因分析 人才的产生、空间分布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历史因素、人才系 统等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合力效应的结果[17] 。造成我国蹦床运动员地域分布不 平衡的主要原因也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受社会政治、文化及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身体形态、素质、生理机能、心理及价 值取向等方面具有民族性、区域性;其次,一个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取决于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充足的资金能够为蹦床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优秀教练员和运动 员的引进以及比赛训练费用等提供可靠的保证;再次,蹦床运动政策导向和领导决策 也相当重要。为贯彻奥运争光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组织、宣传、普及当地 的重点和传统项目,把精力和财力主要集中于眼前既得利益的项目上,使蹦床项目得 不到足够重视。同时,运动项目之间的影响,特别是体操训练理论对蹦床运动的发展 影响更大。如下将作具体分析: 4.1 经济因素 “人类在满足最低层次需要之前,不会对生活有更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因此,体 育发展依赖于经济发展。”一定地域的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直接决定着特 定地域经济的基础和发展程度,进而决定着社会人才出现的数量和总体分布情况。体 育人才资源的分布也自然就与地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蹦床运动这类 难美性竞技运动,只有有相当的经济投入,它才会有发展的空间。有专家经过论证指 出“人均GDP与体育投入的相关系数高达0.939 ”[18] 。西北地区除新疆略高于这个数 外,甘、青、宁三省区均低于这个数。资料表明,西北地区的经济虽有不同程度的增 长,然而这种增长与南部、东部等地区相比,有相当差距,进而影响到了人均体育投 入,自然对蹦床运动的投入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经济因素是制约蹦床运 动发展的 一个重要因素。 近现代时期,我国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作为经济基础薄弱的西北地区而言尤甚。 1840 年以后我国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北地区制造业几乎没有,直接导 24 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 4 成因分析 致了这一时段西北地区各种人才的缺失。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投入取决 [19] 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 。充足的资金投入将为蹦床运动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一是 保证必要的人力,包括蹦床运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引进等; 二是保证必要的物力,包括蹦床运动场馆的建设、器材设施的购买和维护等;三是保 证必要的财力,提供蹦床运动员和教练员训练和比赛费用、管理人员的管理费用以及 其他的基础性费用。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都是蹦床运动正常发展所必需的。从上述 分析的人才资源区域分布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等地 的人才资源分布较多,这些省市,其国内生产总值都在全国十五名之内,为人才培养 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场地器材设备;而在大西北、西南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薄 弱,其发展速度也比较慢,这些地区的体育人才资源就分布较少。因此,想要加快我 国蹦床运动的发展,首先要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城市的进步。 经费不足是困扰蹦床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了解,只有少数国内蹦床运动 强队如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市蹦床运动经费来源相对固定,来源主要是省、市体育 局的行政事业费、企业部分的赞助费和一些广告费等,而我国很多省市每年用于蹦床 运动的费用仅能勉强维持队伍的训练和一年一度的省赛。运动竞赛是指导训练、调控 训练的杠杆,且高水平的竞
/
本文档为【我国蹦床运动员人才资源分布及成因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