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医药分家

2012-09-21 18页 doc 89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0610

暂无简介

举报
医药分家摘 要 IV ABSTRACT V 第1章 绪 论 1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 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 第2章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2 2.1 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2 2.1.1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2 2.2 页眉、页脚说明 2 2.3 段落、字体说明 2 2.4 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2 结 论 5 致 谢 6 参考文献 7 附 录 1 标题 8 附...
医药分家
摘 要 IV ABSTRACT V 第1章 绪 论 1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 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 第2章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2 2.1 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2 2.1.1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2 2.2 页眉、页脚说明 2 2.3 段落、字体说明 2 2.4 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2 结 论 5 致 谢 6 参考文献 7 附 录 1 标题 8 附 录 2 标题 9 我国“医药分开”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孙玉国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由于财政补助和医疗收入难以弥补医疗成本,使得药品加成收入成为医院的主要补偿方式,导致“以药养医”局面的形成,也成为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根源,同时引发了“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全国各地纷纷以医药不分为突破口开展了“医药分开”的有益尝试,引起了社会对于“医药分开”的热切关注。基于国际经验和各地实践,本文首先对“医药分开”的概念进行了梳理,认为“医药分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通过引入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对药房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进行改造,将医疗机构和药品收益间的利益链条分开,降低甚至取消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狭义上是指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彻底分离出去,改造为药品零售企业独立经营。在研究思路上,本文首先运用正义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探讨了实施“医药分开”的必要性,运用民营化理论了“医药分开”的运行方式;然后,本文选取南京、武汉、常熟这三种“医药分开”模式作为案例研究,分析“医药分开”实践的现状,发现各地“医药分开”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不完善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药品的质量及供应问题、药品销售垄断问题以及监管问题等,并对上述三种模式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最后,在对这三种模式综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重新思考“医药分开”,并建设性地提出四段式“医药分开”模式的构想以及实施四段式“医药分开”的路径,希望能对“医药分开”的推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药分开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197.1 【目录】: 中文摘要4-5Abstract5-7第一章 导论7-19一、研究背景7-11二、研究意义11-12三、文献综述12-16四、基本概念16-17五、创新与不足17六、研究目的、思路与方法17-19 第二章 我国实行“医药分开”的理论根据19-33一、正义论与我国医药制度的调整19-22二、制度变迁理论与我国医药制度的演变历程22-27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27-31四、民营化理论与我国“医药分开”的运行方式31-33 第三章 “医药分开”三种模式比较研究33-59一、“药房托管”之南京模式33-40二、“药房剥离”之北湖模式40-44三、“药房协管”之常熟模式44-56四、三种模式之间综合比较研究56-59 第四章 思考与对策研究59-71一、关于“医药分开”的几点思考59-62二、构建四段式“医药分开”模式的探索62-64三、实施四段式“医药分开”的路径64-71结论71-72参考文献72-76附录76-8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成果80-81后记81 鹰潭中医院联姻南昌开心人首创全国医药分家改革之先 本台记者陈国荣报道:9月13日,鹰潭市中医院与南昌市“开心人”大药房强强联手,在鹰潭市环城路段投资200万元合办鹰潭“开心人”药房连锁店,这是全国第一家由大医院与大药商联手合办的平价药店,首创全国医药分家改革之先。 医药分家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其实质是医、药要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但国内医院、药品一直混杂在一起,长期形成 “以药养医”, 以药品差价收入来补偿医院经费不足的补偿机制和层层“吃回扣”拿好处费的不良体制,同时造成医疗制度落后与医药业的现状相脱离。 为了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将医院更广泛、更深入地推向现代市场,鹰潭市中医院党组经反复研究,决定与南昌市“开心人”大药房联手,率先走出一条全国医药分家改革的探索之路。该院党组书记、院长丁奎向记者介绍说:(出录音:“这次我们鹰潭市中医院与开心人大药房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开办平价药库,可以对老百姓提供优质、低廉、高效的医疗服务,我们想通过这个药房的改革,探索一条医院,医药百家的新路子,今后我们将在药房与医院在品种与价格上的吻合再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改革中不断地完善,最后真正达到医药分家的成功。” )鹰潭市中医院早先只是月湖区卫生局的一个小型卫生院,后来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率先在医院引进竞争激励机制,逐步推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鹰潭市中医院如今已跨入全国百佳医院行列,并先后获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泪道病中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去年鹰潭市中医院年营业额已达1600多万,以26%的比率高速增长。 如今,鹰潭市中医院率先在全国试行医药分家,打破了医院“以药养医”的金饭碗,令很多同行惊诧不已。开张之日,“开心人”药房收入已逾2万多元,而鹰潭几乎所有医院药房收入大幅锐减,但到医院看病、检查的人却明显增多。用丁奎院长的话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药店开张之日,市民掀起了一股罕见的购药热潮,市民到鹰潭中医院或其它医院看病,可以不在医院药房买药,而是放心地拿着处方单到“开心人”药店或其它平价药店购药。一时间,这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开心人”药店更是成了居民百姓争相采购的理想去处。据“开心人”药店经理林莉介绍:(出录音:我们今天开张,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我们这里买药,收银台前出现了火爆的景象,很多人排起长队付款,到下午4点钟,营业额突破了2万元,还有很多是拿着处方来买药的。)患者只要有医院执业医师开出的处方,在这里都可以买到比医院药房便宜一大截的处方药品。一位经常买药的市民告诉记者:(出录音:我是经常买药的,这里的药确实比其他地方便宜的多,我今天是拿着医院的处方来这里买药的,少化了不少冤枉钱,我们早就盼望鹰潭能有这样的平价药店,想不到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心里都很高兴。) 如今,推进医药分离改革已是大趋势,但很少有医院去探索和尝试。业内人士分析:一是我国的医药环境存在特殊性,国家短期内不可能全额拨款来支持医院的发展,如果把药房彻底划出去,医院根本无法生存,因此,医药分离的改革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二是民营平价药店的出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药价虚高,但国内医院药房仍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谁也不愿先拿自己开刀找苦吃;三是医院很难摆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再说,第一个吃螃蟹总是要冒风险的,决策者必须具有超前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稳健的举措。着眼长远,医院不能在以药养医一棵树上“吊死”。合作开平价药店,引进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既可帮助医院及早转型,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又可自我遏制药价虚高,真正让利于民,让百姓得实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鹰潭市中医院与南昌“开心人”大药房合办平价药店的独特模式,对我国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2003年9月19日 如果医院不开药房,患者都到药店去买药,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医院是不是就没有责任了呢?而且对那些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也要求他们先在医院开处方,再到药店买药,是不是有些太不现实了……“医药分家”到底应该怎么“分”?如何拿出稳妥可靠的方案……种种问题又引发了关于医药分家诸多可能的大讨论。   -市民反应   肯定能省钱   但担心开的药买不到   53岁的老张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平时每个月用于买药的钱就得1000多元,所以为了省钱,他现在经常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去买药,这样就能少花200元左右。他说:“如果门诊不卖药,对我们患者是好事情,真是能省不少药费!医院的药太贵了!”   李先生也认为此举是很好的便民之策,如今,很多大医院门前都开了药房,看门诊的市民出医院门凭处方买药也很多,关键是要组织好,政府部门不能放手不管,要监督好。   在药店做药剂师的张小姐告诉《市场报》记者,医药分家是件好事情,能让患者节省不少钱,因为药店的销售价格确实比医院便宜。比如像施复捷头孢丙烯片,医院要卖60元,药店会比医院便宜10元,其实这种药物就是消炎的头孢类药物,完全可以用售价仅为10元的普通头孢片来替代。但是像这样的药,因为太贵、销路不好,所以药店根本不进。但市民又比较信赖医院,所以即使拿了处方到外面的药店去买,也很难买到。   公务员姜小姐也向《市场报》记者表示了担心,她说:“如果每看一次病都要费很多时间在购药上,甚至有可能到处都买不到需要的药,还不如多花点钱在医院买好,免得浪费救命时间。如果要是医院不开药房了,把它包出去,又怎么能保证药品质量?现在给我们治病的是医院里的医生,吃的是医院进的药,以后相当于各自为政,吃的是药商进的药,我们怎能放心?”   -成功实践   药房托管试水 医院收入不降反增   医药分家有利于打破医院对药品的垄断权,从而促进药品价格的市场化,使患者能够买到低价的药品;同时有利于打破医院“以药养医”的格局,促使医院把更多功夫用在为患者治病上,而不是用在开大处方和“卖药”上,可望有效缓解患者“看病贵”之苦。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表示,广东将率先从医院门诊部的医药分开做起,将来医院不再靠药生存,医院可以没有自己的药房,病人开了处方,不再到医院拿药,而是到外面药店买药。   近几年,南京、武汉、山西等地都纷纷尝试“医药分离”的做法,其中尤以南京阵势最为强大。2005年初,南京市雨花区卫生局工委在铁心桥卫生院进行“药房托管”试点,实行医药分离。   所谓“药房托管”,实质上是药房产权和采购权的分家,是采购权、使用权、审批权的分离,虽然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家,但在目前环境下,“医药分家”医院过不了,不分家又管不好,药房托管是在“医药分家”的道路上进行的探索性的尝试。   据了解,南京市雨花区铁心桥卫生院药房托管前后,药品收入由2004年的119万降到2005年的84.7万元,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55%左右降到42%左右,但药品的纯利润却由2004年的24万元左右增加到30多万元。患者的处方平均值也由原来的每单55元左右降到47元左右,仅药费开支一项,就减少支出20%以上。   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家翔表示,药房托管减少了流通环节,使交易成本降低,有专门的医药公司管理,医院也不再承担药品霉变等损耗所带来的损失。“药房托管”后,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前来就诊的人数增加了20%,医院的总体收入明显增加。   南京市药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医院药房被医药企业托管是国内许多地区进行“医药分家”改革的一种过渡模式,有利于实现托管双方的“双赢”。 托管可以认为是医药分家的过渡模式,医院会在这一过程中摸索、寻找新的盈利点,一旦医院不再对药房存在依赖,“医药分家”的时机就成熟了。 对此,医疗专家表示,几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医药分家”。目前有关资料显示,药品流通领域中80%的药品都是“捆绑”在医生处方上,通过医院销售给患者,而中小医院60%以上的收入来自药品,“以药养医”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罪魁祸首。药房托管是将医院的药房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医药公司,从根本上斩断医院和药品商的利益链。从源头上杜绝了药品营销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在托管这一环境下,由于公司通过竞标挤压了利润空间,同时中明确提出公司一经出现促销行为即取消托管资格。所有的药品都由一家公司采购供应,没有厂商、品种、价格之争,托管公司不愿、不敢、不需促销,药品回扣和临床促销费等也就自然消失了。同时也保护了医务人员,有利于医疗单位摆脱医药购销不正之风的困扰。 刚刚闭幕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有关医疗卫生建设的四个“分开”原则,即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十七大闭幕第二天,广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将“门诊药房剥离出去”。   中央的调子定了,“榜样”也出来了,那么,河南离“医药分离”还有多远呢?   【定调子】   总书记报告:医药要分家   两个半小时,四十次掌声,这个数字比5年前多了十几次。 “要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正是胡锦涛同志这次党代会报告的亮点所在。   相比气氛热烈的人民大会堂,全国各行各业的反应也是一大看点。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在解读十七大报告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部分时表示,科学发展观已被写入党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报告中最重要的是四个“分开”原则,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原则。姚志彬认为,这是对此前争论不休的“以药养医模式是否应取消”问题的最好回答。   “中央已经定了调子,下一步将考虑剥离医院门诊药房,医院最好不要有自己的药房,让患者到社会上去购药。”这位卫生厅厅长如是说。   【患者喜】   再买药不会明着吃亏了   如今,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医药分开,新的医改方案也呼之欲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昨日,记者拦下了刚领着儿子从郑州市儿童医院出来的郑州市民朱女士,听说将来医院门诊药房可能和医院分开,她先是愣了一下,很快拎起手里一兜药笑起来:“那多好啊,我也不用顾虑要不要在医院拿药的事儿了,给儿子买的这4盒药,出去买得便宜20多元钱。”   朱女士说,刚刚从医院买的这几盒磷霉素钙颗粒是30.5元一盒,而她到医院对面药房问过,一模一样的药每盒卖25元,一盒就相差5.5元。但医生老是强调外面的药质量不敢保证,朱女士只好在医院药房买贵点儿的。   “这都是明着吃亏,谁愿意多掏这冤枉钱?”朱女士反问。   可她同时担心,如果医生只负责开方,而药由患者想办法到街上买的话,如果买不来怎么办?即使都能买来,到处跑着买药岂不是更麻烦?更重要的是,医生会对外面买来的药品疗效负责吗?   【医生忧】   患者用药安全谁来负责   对此,郑州市五院一位正在坐诊的内科专家告诉记者,自古以来,医生的职责就是看病开药。不同大夫诊断水平不同,药的使用技巧也不同。如果医药分开,医生仅负责看病开方,药品由病人到街上去买,买到买不到概不负责,使用情况也不追踪,恐怕患者也不愿意。   “尽管每种药品都明确标明用量和不良反应,但患者如果仅按说明书去服用,往往达不到开药医生的治疗目的。”该专家说,说明书上的剂量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并不是以药品达到的效果为准,而很多大夫在药品使用的剂量、方法上都有独到的一面。还有一些药的使用,则完全利用药品本身的副作用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   “这些都要在大夫的指导下使用,如果病人在街头买了药只照说明书服用,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责任能由大夫承担吗?”   该专家还提到,目前卫生部门规定,医生负有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并上报的责任,如果患者购买了质量有问题的药,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就无法监管,患者的用药安全也无法保障。   【医院说】   医药分家后医院的生存难题   对医院来说,“以药养医”局面打破了,他们将面临基本生存问题。   “对我们医院来说,每年政府财政拨付的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这仅够支付水、电、气三项开支,医务人员的工资等开支都要医院自己解决。”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党委书记郭新民说,大医院还好些,像县、乡、镇医院基本没有财政拨款,医院有相当一部分开支需要药品的收入来填补,“因此,实行医药分开,政府必须考虑增加医院的投入”。   而且,医药不能绝对分开,如果遇到急诊病人或者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还要患者临时到药店买药吗?“总之,不管怎么分,不能影响到治疗流程和临床观察,应该以方便患者为前提”。   郭新民认为,医药分开提了很多年,一直无法推行,关键在于很多配套设施没有到位。他说,医药分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医院不卖药了,它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比如说,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这部分药费收入谁来补?药房分出去谁来管?医药分开后,现行的药品流通体制是否形成新的利益链条,从而失去分开的意义。   另一家省会二级医院的业务副院长表示,国家实行医药分开的目的就是把虚高药价降下来,让利给老百姓。其实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并不是非要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去,如果实行药品零利润,一样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药品进啥价,医院卖啥价,只要政府把这部分损失补出来就行了。   【专家议】   可适当提高医生技术性劳务费   目前,药品收入一般占医院总收入的50%左右,如果医院门诊药房剥离,则意味着医院收入将大幅减少,正常的运转也难以维系,医生还能安心为患者看病?   对此,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新河认为,医药分离,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患者,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药品流通中“回扣”的弊端,而且可以让医生集中精力做好纯粹的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水平,最关键的是让老百姓明白了就医的成本。   “目前,以药养医的现状根本无法让医生集中精力做纯粹的医疗工作;同时,医生的劳务价值也得不到体现。医药分开后,可适当提高医生技术性劳务费用,比如挂号费、手术费等,让医生的真正价值得到体现。”赵新河说,到时,三五元钱就能到省级大医院找专家看病的情况,估计就很难出现了。   【找经验】   洛阳吃“螃蟹”没成功   以药养医的症结很久以前就被卫生部门所认识,不少省市都为医药分开做过有益尝试,河南也不例外。   2003年7月,洛阳市中心医院与上海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医院药房托管”,医院从此只管看病,而将药房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了“别人”。   根据托管协议,洛阳市中心医院把药房的经营管理权“让出”后,医院的用药将由上海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来选择、采购。药房引入全新的管理机制,根据市场的营运规律和法则,依法经营,以保证医院临床用药等需求。   “一般情况下,医院总是‘割舍’不下药房这块‘肥肉’。一旦交出药房的经营和管理权,也就意味着利益的损失。”洛阳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不过,从上世纪末,国家就一直在说医药分离,这将是大势所趋,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医院今后更好地发展。“医药分离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患者,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药品流通中‘回扣’的弊端,而且可以让医院集中精力做好纯粹的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水平”。   但是,因为种种问题,这项新尝试半路搁浅了。   “2004年2月,医院与托管公司终止了合作。”洛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科长郑伟说,最直接的原因是公司不了解医院的用药习惯,与临床脱节,造成许多不便。   药房托管在全国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商业公司和医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运行中难免出现分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对医药分开的一个有益尝试。”郑伟说。   【卫生厅】   河南在等国家政策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当时的卫生部长高强就强调,医药分家应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上,中央也定了医药分开的调子。但具体怎么做,全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   据省卫生厅有关人士透露,十七大期间,国家发改委已牵头在江西南昌和天津两地分别召开了医改座谈会,南、北方各省区市的主管副省(市)长、发改委、卫生、财政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该人士表示,目前,医药分家尚未有成熟模式可供借鉴,我省还没办法制定具体措施,只有等待国家出台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   【链接】   “医药分开”,以韩国为鉴   “医药分开”的前车之鉴是韩国。在医疗卫生体制上,韩国与我国有许多相似性,二者都曾经历长期的医药不分。以药养医、医生不合理开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经历近40年的立法和先期以后,韩国政府终于在2000年着手改革。   然而,尽管政府做足了准备,韩国仍然发生了医生大罢工,罢工成功迫使政府修改计划,政府不但将医生的收费提高了44%,而且三次给医生涨工资,并增设处方调剂费。这样一来,消费者的医疗消费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见涨。更重要的问题是,强制性的医药分开并没有充分激励医生去开具有成本效益的药,医生反而开更多品牌和更贵的药。并且,医生还想方设法通过检验和检查,通过多使用医疗器械来代替药品 医药分家引是2009年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医改方案已进入倒计时,两会一结束就出台,新医改将力争在公立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价.黄洁夫表示实施医药分家非常难,目前仅仅是个探索.将出台的医改方案与意见稿区别不大,基本没有变,但有配套方案会随着医改方案一起出台,对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方面,重点会在中等城市先试点推行。之前争议较多的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思路,已不再作为公立医院改革核心内容出现。黄洁夫介绍,医改实施方案细节逐渐清晰,大城市的公立医院目前还不会实施收支两条线,具体改革试点将会选择中等城市进行。  取消药品加成,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实施起来难度很大。黄洁夫透露,在新医改方案中有提到,政府要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但同时在分配机制上,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数量、质量,作为考核依据,并结合科研,风险岗位,确定分配的标准,起到激励作用。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外透露的,公立医院将取消15%的药品加成,用药事费、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黄洁夫称,这在方案里也只体现为“探索”,不会马上大面积推行。   既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尚不明晰,医院仍要靠收费或从医疗保险基金中得到收入补偿。那么,如何缓解看病贵问题?据介绍,将出台的新方案明晰了这一问题。即实现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保付费方式来控制“过度医疗”,也就是发挥医保制度约束医疗机构,监督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的职能。   黄洁夫说,新方案也对医保保障水平、基金结余率等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包括要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封顶线(最高报销水平)等。   澳门社会的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中国籍人士在患病就医时,除了去二间医院外,一般都去散处于大街小巷的医务所、诊所,并就地取得药物治疗。1989年澳门政府宣布要执行医药分家法例,并于1990年9月19日颁布58/90/M号法令,对澳门从事药物业的活动及药物进行管制,包括中药店及配制中药方剂药厂的 活动,麻醉药物和精神科药物的交易及使用和药物的登记。澳门政府考虑到澳门社会的具体条件,决定这项法令颁布后设一个过渡时期以作缓冲,并设立一个由行政 当局、中华医学会、消费者委员会、药物商会、街坊会及一些工会的代表组成的药物政策关注委员会。委员会在认为社会条件成熟后,即可向澳门政府提出执行此法 令。90年代以来在澳门实行医药分家而又不分家的双轨制办法,即既容许医生仍然可在诊所供应药物给就诊的病人,但又可以在就诊病人的要求下,开处方给病人 到政府认可的药房购买药物。要改变现行的双轨制给药办法,实行医药分家,必须经过药物政策关注委员会讨论认为具备条件时,报请澳门政府批准,方予实施。 医药分家后医院怎么活?政策尚未明确   第一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不能脱离中国国情,改革开放32年,我们医改的5大难题中最难的是公有制医院体制改革。为什么最难?因为国家对公有制医院怎么改还没有说法,现在外部环境还不明确,小系统如果没有大系统的环境是改不了的。首先是政策投入问题,现在提出医改投入8500亿非常好,如果当年提8500亿的话,可能SARS就不是那种局面了。但是政府投入补需方,供方怎么补不知道,公有制医院的补偿机制不清楚,所以大气候还没有明确。医院原本40%多的收入是药,医药分家以后医院没有药的收入,医院怎么活下去还没有说清楚。药事费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提出药师费以后似乎开药不和医生奖金挂钩了,但其实还是间接的挂钩,还是间接地鼓励医生多开药。   卫生资源在大城市畸形聚集 已造成浪费   第二我们国家的卫生资源不足,可是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又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沿海大城市、大医院卫生资源还在畸形的聚集。因为医院没有良性补偿机制,所以大医院在设备上搞大战。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机器人几百万美元,但我们国家好几家医院都买了,但作用有多大呢,起码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只能做极其简单的手术,可是价格连十倍都不止。虽然已经叫停,但最后肯定还要开放。在这方面看,北京、上海等沿海大城市的卫生资源,每千人口的床位,医生、护士、大型设备已经远远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可是仍然在畸形的聚集,卫生资源总盘子的经费是在这里花掉的,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肯定是不够的,这些方面都是政府责任。   卫生部门管医院管不好 需要NGO组织   关于监管,我们的医改提到四个分开,其中就包括管办分开,我们的医院仍然是卫生部门自己办,自己评价,自己管,所以管不好。我觉得海南有个好的苗头,但是他们做得还不够。我们可以找出一个权威的NGO组织,帮助政府来对医院的资质、准入进行监管,使它更有公正性。众所周知,美国的院长如果资质通不过,政府和保险公司都不给钱。我相信政府、卫生部、卫生部门制定政策,让监管部门帮助你来管可能更省心。   公立医院人浮于事 要像国企改革一样改   公有制医院体制改革院长改不了,政府下大决心像改革国企一样来改变公有制医院体制,这样就能改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计划经济下的公有制医院相当于老国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不是院长能定的,院长没有人权,人员没有流动。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如果没有新陈代谢就没有生命,而我们的公有制医院在这方面没有新陈代谢,还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笼罩了我们的人事制度。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该痛下决心,像改革国企一样的改革我们公有制医院。工人阶级都能下岗,而我们当刚上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不能下岗。其实从总体来看,我们的卫生人力资源从全国来看是不够的,但是在大城市,如果国家大的科研院所和大的医院就设立岗位责任制,达不到岗位标准的可以到下级医院去工作。我们可以做到政府疏导、制定政策、下岗不失业,政府要下决心,不然院长动不了,你开除一个工人,难道让他明天去你家吃饭吗?没有办法。 我们公有制医院院长有什么责任?我想是政府改政府的,医院改医院的。最近和16个城市的一些卫生部门的领导以及院长们进行了交流,他们在各个方面用各种方法在进行着渐进式、过渡式的改革,我看都是可取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1、管办分离 全员聘用 压缩管理层   我们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在建院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一个和现有体制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取消行政级别,这是9年前制定的,所以我是在座的公有制医院的院长当中唯一没有行政级别的,真正的是全院聘任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所有权归泰达开发区管委会,经营权由法人负责。我们的人员聘任都是逐层之间的聘任,我的副院长由我来聘,然后科室主任聘用完以后,他的人员由主任来聘用,实际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么大的一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只有509名职工。我们在管理层面非常扁平。现在的公有制医院,行政管理层过于庞大臃肿,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下了很多功夫。医院领导目前只有我一个院长和一个副院长,我们的行政办兼了行政、法律、外联、宣传四个功能,只有3个人;人力资源部只有2个人;医务部和医保只有4个人;后勤部,包括库管员只有5个人,我们医院所有的后勤,包括护工工作,包括病人的营养灶全部外包,总机、对外宣传、网络医疗部全部外包,能够社会做的医院坚决不做,我们只做医院该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的行政人员的编制只占全部人员的4.5%。天津前十大医院的行政人员编制大约是9%左右。因为我们医院是一个年轻的医院,建院不到7年,将来我们第一线的人员会更加增多,而不是行政管理人员。因此头会越来越小,这个4.5%的比例还会进一步下降。我们的护士占了全院员工的46.7%,我们的医护比是1:2,所以我们才能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的医生占人员的25%,这样医生和护士加到一起几乎是72%到73%。一级人员有10%多,这就是将近84%到86%,其他的10%都是工程师,IT部、设备部、财务部等非医疗专业人员。我们的管理层非常扁平,所以创造了很高的效率。   2、自创工资体系 医生不开大处方   在体制方面我们都自己设定了自己的工资体系,6到18级,每级还有亚级,真正保证专家和护士之间的差别加大。我们讲三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应该是专家,而我们现在公有制医院的上,顶级专家和护士之间的差别太小,管委会一年给我们一定的补助,这个钱怎么花我们自己来定,是买设备、修房屋还是发给职工做供给,由他们来审计和评定。   在这方面我们分成岗位工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三个方面,同时高级管理专家和高级技术专家还有院长级别。我们的钱绝不是发得多,只占医院收入的27%。主要是把钱花得有效,花得好。我们从来都反对收减支,收减支这是企业的管理方法,搞生产可以,但是面对病人就会诱导多开方,多检查,多收费。尽管我们现在有每日清单,但我们是把工作的量、手术的难度、平均住院日、周转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成本比和奖金挂钩。和医院收入不挂钩,医生开药、检查、给医院带来的收入都不和个人奖金挂钩,但是每个操作过程,每个病种的成本要和奖金挂钩。这样就从根本上打消了向病人、向社会转嫁的动机,所有的员工都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高难度的收入,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利益,使医院不向社会转嫁危机,能够获得良性的发展机制。使我们的医护人员能够合法的、有尊严的获得他们应得的物质利益。   3、医护完全分开 病房归护士管   在医生和护士的管理上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目前全国比较普遍的是护理站依附于科室,主任非常重要,护士长人微言轻。我们看到国际上的管理是医护完全分开,将来尤其医改以后,医生将不是病房的管理主体。实际上就像管理家庭一样,只有主妇管好了,这个家才像样,先生出去挣钱跑外。这样我们把医生和护士的考评完全分开,护理部垂直管理,护理的奖金按床日来给,和医生的奖金完全分开。所以换句话说就是相当于护理站提供了基本服务和基本环境,就相当于飞机场,而医生是飞机,可以到处飞。我们参考了国内医院,包括张家口的251医院以及连云港医院,他们也搞过这些实践,后来认为不太成熟。我们去了解了情况,为什么会停掉?因为他们都是以金钱为核心的,一个医生组带着人到处跑,主要就是为了挣钱,这样把这个事情就搞黄了。我们认为医疗仍然是科室为单位进行核算,只不过可以到不同的楼层和护理站去,护理站之间也有竞争,谁服务好谁的病人多,这样有效的利用了空间,有效的利用了设备和人力资源,也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的地位。   我们已经搞了将近2万份满意度调查,全院的患者平均满意度99%以上。奖金和满意度也有关系,每低一个百分点就降低1%的奖金,所以我们所有的管理都是自律性的,而不是和病人的收入挂钩的。   4、不搞单病种结算 就没有前途   精细化的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和天津市医保局搞了单病种的单独核算,包括心脏搭桥等。单病种限价,我想这应该是医保的一个前途,如果不搞单病种没有前途。   5、医生和护士都要有临床路径   讲到临床路径,我们是最早开展临床路径的医院之一,我们不仅搞医生的临床路径也搞护理的临床路径,把所有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医疗护理、服务价格都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整个流程,控制单病种。同时我们把现代的网络技术都应用到医院当中来,使网络的高速公路上能跑医疗的车,我们成立了医患通,搞家医在线很多的平台,使患者的看病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我们也紧跟国际标准,我们是国内第五家通过美国评审的所有制医院。在1193条中,我们次要缺陷仅有14条,因此免复检一次性通过,是全世界除美国之外的第123家。后勤部我们能不做的全不做,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集中精力对病人进行服务,是社会办医院,而不是医院办社会。我们的护工每个病区配6名护工,护工的钱由医院来出,而不是由病人来出。   6、要给病人造福利   我们坚持高举两面大旗,包括人道主义大旗和市场主义大旗,病房也是一日三餐免费,下午送水果,收费只有80块钱,但是绝不是乱搞福利,实际上我们医院自给率是很高的,在运行方面我们讲成本核算,把利益让给病人。除此以外,我们开院不到7年,已经接受了来自全国31个省包括台湾和西藏的病人来手术,甚至柬埔寨的议长,两次到我们医院住院。我们认为就像坐飞机一样,有钱的坐头等舱,没钱的坐经济舱,但是大家的基本行为都是坐飞机,都是从甲地走到乙地,都是由一个疾病走向健康。 医院企业式管理还面临着两条困难:   第一我们先吃螃蟹,我们五险一金走社会,一到退休的时候,我们社会的养老保险金比现有的公有制医院低一半,目前这种政策不利于我们引进人才,他们有后顾之忧。所以建议政府能够出一个过渡政策,如果现在双轨制还存在的话,如果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准备搞全员聘任制的话,应该给一个养老补偿。要么就是全国下令都改革,就不存在双轨制了。   第二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对于我们搞好基础医疗护理非常有必要。但是我感到有计划经济之嫌,其实政府不用管那么多,住院医师质量的好坏是院长的责任,他的培训由院长来办,由他自己去努力。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了,主治医师是否需要标准化培训?副高级的需不需要标准化培训?我们现在人事制度已经走到玻璃顶上了,这些人我认为都需要标准化培训,所以这是院长的责任。医院整个质量,人才水平由监管机构来管理。所以在这方面希望政府不要一刀切,对于全员聘任制人事体制改革的医院在这方面给予一个宽松的政策,我们会搞好我们的住院医师培训。否则我觉得给全员聘任制设置了一个人为的政策性障碍。   在其他方面我们认为公有制医院体制改革完全走企业式的管理我们尝到了甜头,谢谢大家! 湖北医药分家采用的模式 药房托管,让医院、药房双赢 05年3月,为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价格,江汉区在武汉率先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统一配送,即通过竞标,让几家大型药品批发企业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送药品。 经过1个多月的运行,药品价格下降了20%。然而,对于这次降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的老百姓仍感到“不解渴”。因为根据有关规定,医疗机构可以以药品进价为基础,加收15%作为利润,因此,药价仍无法达到最低限度。“要想让药价降下来,医药分家是解决的最佳办法。”张黎明给辖区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院长们吹风。 这句话在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湖医院院长刘景科的心中激起波澜。 他算了一笔账,药房一年的药品收入25万元,除去药房内4名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水电、网络维护等经营成本,纯利润只有4万元左右,还不如将药房分离出去,交由医药企业经营,医药企业再给医院一定数额的补偿。没有医药回扣等的干扰,医生可以专心提高技术,合理用药。 想法一萌生,很快就有药品经营企业找上门,湖北万佳乐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揭了榜。该公司由武汉江瀚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和武汉长江巨龙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他们希望通过接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房的方式,向社区渗透。江瀚大药房董事长严培中介绍,经过前一轮药品价格战的厮杀,武汉药品零售市场的价格已逼近进价,要赢利,必须扩大布点,尽量提高药品销量,以求得厂家给销售商的返利,从营销链上游要效益。显然,在医院旁边开药店,可以直接刺激药品销量的上升。 8月8日,北湖医院与湖北万佳乐医药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医院的药房与本部脱钩,由湖北万佳乐医药投资有限公司经营。 分家后,药房经营好坏与医院无关。根据双方约定,医院药房用于医疗服务的药品、医用器械、耗材的经营权、管理权和医保定点结算系统全部移交“万佳乐”。“万佳乐”每月给医院缴纳8000元租金,租用医院临街7间房屋。同时,“万佳乐”对经营场所按照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改造,并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照章纳税。 昨日,记者在北湖医院看到,其一楼楼面已挂上了“万佳乐大药房”的招牌,经营面积达250平方米,经营的品种达3000多个。患者拿着北湖医院医生开具的处方,既可以在“万佳乐”购药,也可以到外面药房拿药。据介绍,药店的经营业绩好坏与医院无关,医生开药的多少也与药店没有关系,“万佳乐”每年按固定的数额给医院一定的补偿。此外,原来在北湖医院门诊药房工作的4名药剂人员和4名后勤人员,被聘到“万佳乐”工作,其工资等均由“万佳乐”支付。 其他应对措施 提高医生劳务收入 医药分家的首要前提是医疗技术、劳务价格的价值回归。目前,一个难度很高的心脏手术,需要10多个医生、护士、麻醉师共同劳动3个小时,可手术劳务费还不到3000元,平摊到医技人员头上,每人不足300元。而且,病人住院期间,医生每天的查房、询问和观察病情等一系列劳动都是不收费的。因此,有必要提高医生的劳务收入,从而减少他们对灰色收入的攫取。 但就“药事费”一项来说,还有待考虑。“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对于新医改中这项改革,钟南山院士担心,很难将“药事费”进行准确的界定。这项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药事费”本身概念很含糊,医生治疗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心理方面的治疗,有动手治疗的,也有开药治疗的,单一个“药事费”很难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在不能准确界定的情况下,“药事费”可能会成为变相的药物加成费,甚至比药物加成费还贵。 国家政策的先前发展迫在眉睫 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绝大部分医院并不具备承受医药分家的财力。一旦医药分家,失去药品利润支撑的不少大医院,生存将受影响。要想医药分离,我国还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政策。诸如医院的补偿机制如何建立?此外,医药尚未分开以前,药品在医院销售,它的风险主要由医院承担。而在医药分离后,患者拿医生的处方,到社会零售药店买药,药品风险责任又由谁承担,国家的政策不明晰。 [观点]医药分家三建议 业内人士提出,推进医药分家可试行多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这些举措。 一、按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要求,核定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采取超比重上缴的办法。 二、将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可交医药企业托管、药房改制或独立核算等,并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 药房改制后,可继续保留与医院的行政体制关系。此外,医院药房独立以后,可开展连锁经营,与社会药店平等竞争等。 三、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从事药品购销活动的改革方向,尽快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用和急救药品目录,使社区卫生服务组织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求得生存和发展。 [链接] 国内外“医药分家”尝试 ▲2002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涂家岭门诊部试行医药分家,仅仅运行1个月零5天不得不自行“流产”,仍然执行“医药一体”的原有体制。 该门诊部2002年4月18日开业伊始,就率先在湖北省内实行医药分家,即将药房的经营权交给医药公司,医药公司按月向其返还部分利润。由于药品由医药公司直接进货,从而使部分药品的价格有所降低,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实惠。 然而,此项改革推出之后,涂家岭门诊部的做法没能得到同行们的理解。其他医院纷纷对其加以指责。此外,当部分患者得知该门诊部的药价比妇幼保健院本部的药价便宜后,不是认为本部药品高价“宰”病人,就是怀疑医药公司的药品质量没有保证。面对来自同行与患者的双重压力,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权衡再三,最终决定让涂家岭门诊部“随大流”。 ▲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实行了医药分家。在加拿大,看病、买药和检查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提供。看病一般到诊所找家庭医生,如需验血、透视等检查,则要拿着医生开的检查单到专门的医学检查中心去检查(在一个城市中,诊所很多,但检查中心只有几个)。然后,患者再拿着医生开的处方到药店买药。由于医生无法控制病人在哪里买药,故难以出现药品回扣问题。所以,加拿大的医生很少开药,尤其是抗生素,非常谨慎。 面临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药品差价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0%以上,如果药品利润从医院拿出去,医院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那么,医院的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个缺口如何补上,医药分家在实施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医药分家能否达到既定目的,商报诚邀各方人士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医院不设药房有利于医药分家吗? 医药分家后,很多问题也值得探讨。这是管理体制上的分家呢?还是经营核算上的分家,分家或分业的提法也值得商榷。例如,药房从医院剥离后,是应该在医院内经营呢,还是应该在医院外经营?如果在医院内经营,那么是否用资金租用医院的房屋?如果将病房迁到医院外,那么肯定会给病人买药带来不便,不符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其次,住院病人、急诊病人的麻醉药品,以及某些稀有药品等,去哪里买呢?所以具体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首先选择试点城市进行试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要想在全行业执行,恐怕还得需要不短的时间,其具体操作也有待探讨,所以医药分业千万不能实行一刀切,否则必然会产生许多弊病。 医院不设药房会给病人取药造成不便。病人拿着医生开的药方到社会药房去买药,有时可能需要跑好几家药店,很不方便。另外那些危重的病人、需要抢救的病人,谁来替他们取药呢?此外,把药品从医院分出去,谁来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督指导呢?如果医生对于药品不再关心,对医药事业的发展未见得是件好事。陆奎元:医院收入的65%是靠药品,因此医院的各项福利与药品有很大关系。把药品从医院分离出去,医院的收入会掉下来,医生的收入自然也会下降,所以大多数医生都不主张医药分家。 医药分家会对不同的医院造成不同的影响 如果按照目前的说法,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来弥补药费的损失,那么对于一些知名的大医院影响会小一些,这些医院的手术比较多,像肿瘤医院外科,积水潭医院创伤科、骨科,天坛医院颅脑手术等,这些医院可以通过手术费用、检查费用来弥补药品收入被移走带来的损失。可是乡镇医院怎么办?县医院怎么办?它们没有那么多手术,一年的财政拨款也就80万—100万元,只够买一台简单的B超机。中医院怎么办?中医靠的就是三个指头、一个针头、看看舌头,结果必然会造成中医也去和西医抢手术、抢检查,不然没法生活,国家如何保护民族医学的发展?所以对于医药分家一定要慎之又慎。 从当医生的角度来说,即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早在几年前,北京肿瘤医院就已经不把药品收入纳入科室核算,完全是根据床位费、治疗费来核算奖金。但是对一个医院发展来讲,会有一定影响。如果医院的总收入受到影响,其发展、科研,甚至运转出现资金紧张问题,就会波及各个科室,进而影响医生。如果长期下去,没有一个相应的措施,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经济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如果医生的收入因此受到影响,那么对保持医生队伍的稳定性将非常不利。医生可能会不安心工作,或者会想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来增加收入。医药分业 隔靴搔痒 提高挂号费来弥补药费的损失正确吗? 如果靠提高挂号费、检查费来弥补药费的损失,按照我的推算,挂号费需要提高到一次10美元才能弥补,也就是相当于80元人民币。这个价位城市人还勉强能够接受,但对于广大农村、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负担就太重了,很多人可能就看不起病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会大量增加。此外在医院内部也会造成分配不平衡的新问题。挂号费在医生和医院之间该如何分配?有挂号费收入的医生同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以及护士在收入上该如何分配?都需要研究。挂号费用上涨还会造成医生同患者之间私下交易的增多,给医院收入造成损失。 当前临床不合理用药医药分开解决得了吗 医药分家的目的之一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临床不合理用药,但分开后就能解决吗?我看未必。从药品的流程上来分析,药品从药厂出来,经过批发部门,到医院的药剂科,再由医生开给患者,这是正常的流程。但现在出现了一个侧支循环,药品经销企业直接通过医药代表作用到医生,医生给患者开医药代表的药品,医院药房再根据医生开的药方去采购。如果把药房从医院分离出去,医院不再对用药进行控制,那么这种侧支循环不但不会止住,反而由于失去了医院现有的监督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韩国的例子就是前车之鉴,据了解,韩国试行医药分家一段时间后,药费不但没往下降,反而成倍向上增长,原因就是药商为追求利润大做手脚。 医药领域的现存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例如药品的流通范围业扩大了,老百姓的医疗保健要求在不断提高,国内外新的药物研发非常快等,以淋巴血液肿瘤科为例,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的药物很多。尤其是医药行业的高利润造成行业无度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医药行业发展速度很快,药厂过多,再加上流通领域庞大,所以医药分家能否解决问题,我也持怀疑态度。同时,我国的医疗保险等各项体制也不是很健全,也是原因之一。如果只谈医药分家,把药品这一块收入切走,而医疗服务价格有没有相应提高,有恐影响医疗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尤其是年轻医生。弊端不除人才难留 医药分家后待遇问题可能导致大批人才流失 在进行医药分家改革的同时,更应该采取各项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防范人才的流失,否则外资医院和医疗机构进来时,有可能仅仅因为待遇问题,将导致大批优秀的、有创造性的人才流失。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初期,大批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后即实施“人才本土化”策略,从而在当时挖走了国营企业的大批优秀人才。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在入关后的我国医疗行业中重演。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无疑将深刻地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将影响我国整体的医疗保健水平。年轻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保证医疗队伍的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所以一定要在各项政策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医药分家能否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呢? 以药养医虽然一直为人诟病,主要是里面大家心知肚明的药品回扣问题,但是医药分家是否能够消除药品的回扣呢?现在医生看病只是收个挂号费,剩下的利润就来自药品、检查等等,而一旦药品分离出来,医生看个病,不给你开药你就得付钱!因为看病付出了劳动,你就得给报酬! 看完病你还得拿药吧?难道医药分家后药品就不加成了么?绝对不会!可能会加的更多!医院加成不得超过15%!但是分开以后加多少就很难说了!!注射液是处方药里最大的蛋糕!先给大家说个简单的例子,路边小饭馆的鱼香肉丝吃起来应该没有五星级酒店的鱼香肉丝味道鲜美吧?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鱼香肉丝,不同的饭店,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价格!药品也是一样!同药名不同的厂家疗效绝对是不一样的!不同厂家的药品可能是救命药和杀人药的差距!注射液的的质量好换可不像鱼香肉丝的味道,鱼香肉丝的味道好换都不影响填饱肚子,但是药品可不是质量好坏都可以救命的!所以,即使医药分家了,大夫开哪儿个厂家的药品,你还得用哪儿个厂家的!尤其是注射液!否则医生会说我让你用AA厂家的,你却买了BB厂家的,治不好怪我么?所以药品并不能和医生完全脱节,药品的临床费也就不会消失!药品的价格就不会降低 “医药分家”方式上的问题 总的来说现行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类:“有形分家”和“无形分家”,“有形分家”就是医院不再销售药品,医院只负责看病;“无形分家”就是政府统一采购、分配、管理药品,医院只负责用药。然而这两种方式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 一、增加就医风险,“有形分家”意味着患者需要自己去市场选择药品,药品的质量、品种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还可能产生一些法律责任问题。 二、滋生新的腐败,“无形分家”可能会产生政府采购中常见的行贿、受贿问题。此外还可能产生计划经济时代的粗暴干涉等问题。 三、加重政府财政负担,这里牵涉到一个补偿机制建立的问题,处理不当不但无法真正实现“医药分家”,还有可能导致医院无法生存。 四、无视医疗实际,如住院、手术、疗养等综合服务是无法实现“医药分家”的,医药分家的不彻底性可能会导致“药养医”弊端在综合服务领域里变本加厉。 媒体近日报道,武汉市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在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医药分家”改革试点,药价大幅降低,门诊量大增,实现了老百姓医疗费用下降、医院稳定发展、药商影响扩大
/
本文档为【医药分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