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白族的风俗习惯

2017-09-02 9页 doc 24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的风俗习惯[摘抄的] (2007-08-31 12:48:43) 转载 标签: 分类:心仪游记 人文/历史 白族 旅游 白族新娘出嫁要一路哭到男家。新娘进入洞房要由新郎背着~并且吃放了辣椒面的交杯酒。吃辣椒面表示亲亲热热、白头到老的意思。 剑湖畔的白族婚礼 居住在剑川县湖周围白族人民~有着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婚礼隆重、热烈~颇有韵味。 白族青年男女成婚~有一定的礼仪和完整的婚礼形式。婚期一般有三天~第一天男方把部分结婚用品和一桌“八大碗”筵席送到女方家~以示对新娘的关心,第二天举行婚礼是整个婚期...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的风俗习惯[摘抄的] (2007-08-31 12:48:43) 转载 标签: 分类:心仪游记 人文/历史 白族 旅游 白族新娘出嫁要一路哭到男家。新娘进入洞房要由新郎背着~并且吃放了辣椒面的交杯酒。吃辣椒面示亲亲热热、白头到老的意思。 剑湖畔的白族婚礼 居住在剑川县湖周围白族人民~有着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婚礼隆重、热烈~颇有韵味。 白族青年男女成婚~有一定的礼仪和完整的婚礼形式。婚期一般有三天~第一天男方把部分结婚用品和一桌“八大碗”筵席送到女方家~以示对新娘的关心,第二天举行婚礼是整个婚期限的高潮,第三天是“回门”~是婚礼的尾声。 举行婚礼这一天~按传统风俗~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上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也必须坐花轿才能出嫁~这种习俗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改变。这是由于近年来白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娘娶回后~按白族传统的习惯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客”。“拜客”时~按男方事先拟好的“拜客”名单~由新郎新娘对家 族中的长靠一一敬拜~不许可有遗漏。之后~新娘要向家人赠送礼物。按风俗~新娘向家人赠送的礼物必须是自己亲手缝绣的枕头和布鞋。在进餐时~新郎新娘要陪亲友来宾进餐。这时候~客人们可以给新婚夫妇出些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堂屋里充满了喝彩声和欢笑声。 傍晚~新郎家再次把全村的老者和长辈请来~喝酒、呷茶、吃喜糖~庭院里谈笑风生~热闹非常。孩子往往也不甘寂寞~找到洞房的空隙处燃起辣椒粉~拚命往里扇烟。于是~随着欢笑声和咳嗽声~洞房里送出一包包糖果、饼干、瓜籽…… “回门”这一天~新娘早早就回娘家去。到傍晚~夫家又派出小姑子、介绍人接回新娘~这时新娘必须哭着离开娘家。新娘的哭一般按白族妇女特有的哭腔进行~其声凄泣委婉哀怨感人~倾诉了父母养育之恩和兄弟姐妹间的难舍之情。 有趣的是~“回门”这一天~新郎也要邀上十来个亲友一起去女方家~但不同小姑子、介绍人一道同行~也不必去接触新娘。按白族传统风俗~新郎和亲友可以在女方家招待的筵席上藏东西~女方家也故意在餐桌上多放一双筷子让新郎藏回去~意思是:你家添人了~带一双筷子回去:当新郎等人藏东西的时候~正是新娘家最热闹的时刻。堂屋里巧答暗对~妙趣横生~给婚日增添了别具一格的喜庆气氛。亲友等人藏了东西回到男方家后~可以用藏到的东西向新娘兑换一份礼物。这种风俗除给婚日增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之外~也为新娘今后在新的环境里生活奠定了一个美 好的基础。 白族婚礼有人曾概括地说~在大理地区参加白族人家的婚礼~不仅能品尝到白族的名优特产食品、佳肴~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而且还能体验到一次难得的妙趣横生的独特民族风情。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付昂贵的聘礼~举行婚礼时还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现在虽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改进~但至今还保留有传统的古老的风情习俗。 男女经过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经定婚确定关系后~在举行结婚时~男方要在正喜日,即结婚日,之前~请人搭好彩棚。并在结婚正喜之日前一天晚上~要邀请乡寨中会唱演戏的人来唱戏,俗称板凳戏~即一人拉琴~几人扮不同角色演唱人或请人唱带有恭喜祝贺之词的吹吹腔,即用唢呐伴奏,、大本仙等曲调。人们一边吃、喝、品尝着主人摆下的果品、茶水。酒~一边唱~一直唱到半夜三更~在座的人不分老少、男、女~品食一碗圆宵~以示预先庆贺大团圆。 第二天~即正喜之日~从早上起便开始摆宴待客~当来宾开始品尝果酒后品食酒菜佳肴时~新郎在一个陪郎的陪伴下~踩着唢呐吹奏起的“龙上天”乐曲~一桌一桌地给客人们敬酒、敬莱~而这敬法要跪着双手托盘把酒、莱,只一盘或一碗茶,一敬上。迎亲时~有的地方新郎不去~迎亲的陪郎、陪女在媒人率领下~在唢呐声中去迎亲。到了女方家门口唢呐手要用力高声吹奏“蜜蜂 过江”、“大摆队伍”、“迎亲调”等内容欢快、热烈的乐曲6次~女方家才由几位年长的男女亲戚数人出来招呼迎新的人进门。然而~有趣的是~有的地方迎亲的人刚要迈进门~就被女方家的几位老人拦住路~用出几副对子,即楹联,或提几个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类的语句~如:“你们从哪里来,”“路上碰见什么,”让媒人或新郎回答~人们把这一习俗叫“路考”。这一问一答不仅要灵机应变~而且还要讲究决~对答如流和有风趣~显得很有学问。若哪一方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常常会引起一阵阵爽朗而又充满喜气、欢乐、愉快的笑声。有的地方迎亲时新郎必去~同样碰到“路考”~人们称 “考姑爷”或“考新郎”。 迎亲的人们进门后~女方家便由4个或6个小男孩逐一给他们敬献苦茶、甜茶、糖茶。然后由媒人,或新郎,给女家父母、兄嫂、长辈拜堂、敬酒~女方父母给煤人小孩披挂一道红彩。这时新嫁娘,新娘,要大声哭起来~人们把这哭称为“哭嫁”。一般是先哭父母~后哭兄嫂、弟妹、长辈、女伴~这哭不仅一边哭~而且一边成段成段地哭唱父母养育之思~兄嫂。弟妹之情~伙伴友谊~长辈的关心爱护~今后自己不知如何生活等~若遇到妯娌不和就趁这时也借哭之机~用调子哭唱出自己心中的不平~然后才随迎亲的人出门。在去新郎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是坐轿或骑马~在欢快、激越的唢响乐曲声中上路。 迎亲的队伍还没回到男方家~早已有男方家的长辈在门口相迎。人们一进门~新媳妇便在伴娘及男方女长辈的簇拥下上楼进行梳 妆打扮。在新娘梳洗打扮时~在楼下从楼梯口到新房的必经处~早已等候着准备指新娘的人们~据说这格新娘的习俗是为了沾喜气而留传下来的。待新娘装扮好~准备入洞房前~只见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举着用松明点燃的火把~在人们喜悦欢乐声中~从楼梯口飞步跑向洞房~随之新媳妇在两个伴娘的簇拥下~在人们争相掐新娘的举动和嬉笑声中大步跑进了洞房。洞房门坎上放有一副马鞍~门上挂有一把筛子,内安有一面镜子~镜子上又安放着一张弓~弓上有并排散开欲射向前方的三支箭。这些吉祥物是祝贺一对新人今后生活勤劳、勇敢。幸福的象征。新媳妇进洞房后片刻~便开始举行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是在进洞房之前便举行了拜天地、拜父母仪式。有的地方一对新人入洞房时~风趣的是俩人都不约而同地争坐枕头~据说谁先坐到枕头上~今后就谁当家~不过~这只是为风趣增添一分欢乐~往往是女先男后~那也奉行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然而~这时不知是谁在那盆暖和又象征兴旺的炭火里理好的辣子面发挥了奇效~辣味直呛得新郎、新娘流泪~呛得不时消鼻涕、打哈欠~逗得出出进进洞房的人们笑声不绝~使洞房洋溢着一种独有的喜气。一阵嬉笑过后~辣味呛过~夫妻喝交杯酒~以示相敬相亲~永结同心~恩爱白头。晚上有的地方新媳妇由女方长辈二人和伴娘及男方家长辈妇女数人相陆在一起吃“细巫席”,即新娘席,。席散后~有的地方在阵阵欢快的喷呐声中~开始举行“除拜”,即拜亲,仪式~“除拜”就是由新媳妇拜男方长辈~受她一拜的人 都会得到她亲手加工制作的布鞋一双~上辈人接过鞋子~多少要给她几元钱或一点礼品。最后由新娘下辈人、邻里小孩一齐拜新娘~每人都会得到一份喜钱或一件礼物。这时老者笑吟吟~小者心花怒放~围观的人常常在唢呐声中爆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使婚礼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炽热的气氛。待“除拜”结束~年轻人便一齐拥入洞房~一边品尝新媳妇由娘家带来的果品~一边在嬉笑声中开始进行闹洞房的风趣活动。 第二天~男方家送喜神~女方家接新人回门~一般都是当天返回~路程远的则在娘家留宿~至此~婚礼结束 白族风俗习惯 中国网?中国民族 | 发布: 2009-6-23 17:23 婚姻与家庭 白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除同姓同宗不得结婚外,本民族内部或与其他民族之间都可通婚。解放前,各地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媒人说合。家庭中儿子成婚后即分开独立生活,男子有财产继承权,有的地方幼子还有优先继承权。怒江白族无赘婿习俗,独女也要出嫁,且 无权继承家庭财产。 服饰 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一带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洱海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妇女头饰更是异彩纷呈:大理一带未婚女子梳独辫 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邓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块瓦”;有的地方头 上用多块头布相叠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爱着时装。 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白族妇女的衣饰堪称造型与色极调配的艺术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白族服饰既是适应于白族人生产劳动、生活文化以及气候特点的产物,又是秀丽的湖光山色潜移默化地对白族人审美观念陶冶的结果,具有独特的风格。 银光闪闪的“登机” “登机”是洞源县白族妇女特别喜爱的一种头饰。“登机”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每个姑娘都亲手精心缝制一顶“登机”,戴在头上去探亲、访友、赶集、幽会。“不会缝‘登机’,找不到称心人。”。据说,从前有个白族姑娘,名叫素花,她和青年猎手阿鹰相爱。有一个黑面妖精想从中破坏他们的姻缘。一天,黑面妖精趁阿鹰独自上山打猎的时候,刮起猛烈的妖风,把他卷进魔洞。素花得知消息后,不畏艰难险阻,走遍山山岭岭,四处寻找阿鹰。他的诚心感动了神仙,神仙送给她一顶银光闪闪的“登机”。她把它戴在头上,顿时觉得威力无比。她按神仙指引的方向,历尽艰险,找到魔洞,与黑面妖精展开殊死的搏斗。这时,“登机”的银光刺瞎了黑面妖精的双眼,素花终于打败了黑面妖精,救出了阿鹰,并与他结为夫妻。从此,白族妇女都把“登机”当成吉祥的象征戴在头上。 草鞋――爱情的信物 洱源县西山白族地区流传着一个有关草鞋的有趣故事。传说很久以前,聚居在西山地区的男男女女,都是不穿鞋子的。一天,一位姑娘送给她的意中人一个漂亮的绣花荷包,并唱道:“妹送小哥金荷包,麻布是我自己织,花朵是我自己挑:若是小哥送信物,街上买的我不要,只要哥哥亲手做。”双方分手后,男青年寻思了一夜,到底送对方什么信物好呢。最后他想到,她用麻皮织麻布,我用麻皮打麻鞋、岂不情投意合么,于是,男青年带上一卷麻皮,来到坝区的一个“老友”家里用了三天三夜打了两双草鞋,一双自己穿,另一双回赠给热恋中的姑娘。姑娘满心欢喜地接过草鞋,把它穿在脚上,两人都觉得鞋子大小正合适,走起路来很舒服。不久以后,他们成了亲,互敬互爱,十分和睦。从此,这里的男人都学会了打草鞋,而且这里的妇女至今都兴穿男人打的草鞋。 板凳戏 好客的白族人,每逢结婚、建屋时都要邀集村里的人唱板凳戏。板凳戏的程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唱三出首(财神、赐福、魁星)。先由德高望重,夫妻偕老的长者唱“财神”:“吾乃财神老爷,今日前来庆贺~天启三阳开泰,地肥五谷丰登,农耕三春花柳,财发万万金。” 接着由年事较高,知书达理的人唱“赐福”:“吾乃天官赐福,今日前来庆贺~天空红霞万朵,地上五彩缤纷,人间吉祥如意,幸福万万年。”然后,由乡间“秀才”唱“魁星”:“吾乃魁星射斗,今日前来祝贺~天上星斗拱月,地上文人荟萃,敢与李杜比美,勤奋出天才。三出首唱毕,第二阶段就由大家轮唱。轮唱的形式不拘一格,有一字腔,有吹吹腔,有滇戏。至于唱词,则要求欢乐喜庆,照搬照套,即兴创作,随人而定,其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盛饭盛汤不用勺 云南省大理剑川县河溪的白族同胞,十分好客。凡是婚丧嫁娶,都要请许多客人,而且让客人个个酒足饭饱。但是,放在席桌上的饭、汤都不见瓢勺,客人都用自己的碗去撮饭,直接端起汤来倒。据说这样不受限制的让客人撮饭倒汤,才能体现出主人大方、善良的品德,也才能显示宾主的友好团结之情。现在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很多白族人都不再这样做了,很多生活习惯跟汉族都是一样的了。 珍贵的嫁妆――雕梅 雕梅,是云南白族姑娘珍贵的嫁妆之一。每当梅子成熟季节,在白族村寨里,姑娘们便端着一盘盘青梅,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精雕细刻,那些黄爽爽的雕梅在她们手中竟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菊花,既耐人欣赏,又诱人品尝。雕梅以选择个大、肉厚、核小、颜色微黄者为佳。制作时,先将梅子用石灰水浸泡半日,取出晾干,然后以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梅子两端,用特制的小刀曲折有致地雕出花纹,待挤出梅核后,便放入洁净的盆子里,撒上少许食盐,等酸梅盐“挤”出,再配上红糖浸渍。加工精细的雕梅,可放多年也不易霉烂。 救命房 在白族居住的高寒山区,因气候变化无常,经常是:“山下太阳山上雨,送去尘土走泥泞。春夏秋冬一日现,脱下棉袄又穿裙。”为了使进行野外活动的人们在遇到天气聚变,气温下降时能经险为夷,白族人民在高山无人的交通要塞上,修建起一座座“救命房”。在房中备有柴禾、干粮、饮水等物,以备路人应急。这些应急措施,是白族同胞集资兴办的,这充分体现了白族同胞的传统美德。 给新郎新娘出难题 在白族聚居的洱源县,有这样一种风俗:当新郎和新娘在迎亲队伍的陪同下走进家门,客人也一一坐定以后,新郎和新娘要首先走进厨房和茶房,给厨师和茶倌传烟施礼以示感谢。而且凡在场者,无论端茶的,上菜的,还是抹桌子洗碗筷的,一律同等对待。如果忽视了这一礼节,本该上八碗,却只上六碗,留下一对空碗,扣着一张红纸条,有的一面定一副上联,要新郎对下联:有的则写一条谜语让新郎猜。新郎猜中其意,再到厨房传一巡烟,饭菜便会很快就上齐了。 寿鞋 在云南省洱源县的凤羽坝子里,白族姑娘、媳妇,从小就有学做寿鞋的习俗。不会做寿鞋的妇女,常被人们笑为无能。寿鞋,用大红色的绸缎或布料制成。鞋头拼有寿字图案,图案下用蓝色的丝线绣着一枝素雅的针叶松;鞋帮后跟是对称直角三角形图案;鞋底的三层底。穿寿鞋标志着人已进入高年,福禄双全。才人一般在六十花甲寿日开始穿第一双寿鞋。多子女的老人,每年都会收到姑娘、媳妇送来的一双双寿鞋。寿鞋收得越多,表明这个老人一生辛劳,儿女绕膝,教子有方,颇能受到后代的尊敬。当老人们穿着寿鞋走过大街小巷进,人们总是投以羡慕的眼光,老人们心里乐滋滋,儿女也觉得光彩。
/
本文档为【白族的风俗习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