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2017-09-19 13页 doc 31KB 2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 一、 名解: 第一章 颅面生长发育 1. 生长区(growth site)和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 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2. 生长型: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从器官或组织系 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 生长和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 口腔正畸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 一、 名解: 第一章 颅面生长发育 1. 生长区(growth site)和生长中心(growth center):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 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2. 生长型: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从器官或组织系 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 生长和发育: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发育指 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4. 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 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规律。常用能够反映身体一般生长发育状况指标来 比较,以判断某个体的变异是否在群体正常范围内。 5. 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 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6. 终末平面: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垂直型,近中 型,远中型。 7. 近中终末平面:是指乳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的关系。近中终末平面是下颌第二乳磨牙 的远中面在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位置。 8. 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 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在上颌单侧约有0.9,1mm,在下颌单侧为1.7,2mm.。 9. 切牙债务(incisor liability):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 务。 10. 生理龄(physiological age):为了明晰个体生长发育的的真实情况,除了实足年龄外还有骨龄、牙龄、第二 性征及形态学年龄等更客观地反应个体生长发育生理特点的其他生理学年龄,即~。 第二章 错合畸形 11. 错合畸形(Malocclusion):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 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合关系 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称为错颌畸形。 12. 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是Angle提出来的,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 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13. 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错合对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这种正常 范围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个别正常合。 14. 安氏错合分类:第一类错合——中性错合: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上颌6近中颊尖咬于下颌6近中颊沟); 第二类错合——远中错合:磨牙为远中关系(下颌后退);第三类错合——近中错合:磨牙为近中关系(下 颌前移)。 15. 冠角:指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牙齿临床冠长轴与合平面垂线所组成的角为冠角或轴倾角,代表了牙齿的 近、远中倾斜程度。 第三章 头影测量等 16. 深覆盖(deep overjet):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称为深覆盖,分为三度:?度:3mm, 5mm; ?度:5mm,8mm; ?度:超过8mm。 17. 反覆盖(reverse overjet):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唇侧,常在严重的下颌前突、前牙反合时出现。 18. 深覆合(deep overbite):上前牙覆盖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可 分三度:?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 ?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 不足2/3; ?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 19. 反覆合(reverse overbite):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 20. 锁合: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 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分为正锁合和反锁合两种。正锁合:是上后牙的舌斜面位于下后牙颊斜面 的颊侧,合面无咬合接触。反锁合:是上后牙颊尖的颊斜面位于下后牙舌尖舌斜面的舌侧,合面无咬合接 触。 21. 开合(open bite):在正中合位时,上下前牙切端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合。分度:1)I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内。2)3-5mm。3),5mm。 22. 反合:上下牙弓及颌骨水平向发育异常,分前牙反合和后牙反合,前牙反合表现为下颌牙咬于上颌牙唇侧; 后牙反合表现为下颌牙咬于上合牙颊侧,但并非锁合。 23. SPEE曲线(curve of spee):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颊尖及磨牙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24. 记存模型(study model):是矫正前、矫正过程中某些阶段及矫正完成后患者牙合状况的记录,应制作精确, 长久保存。 25. 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26. 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 required):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 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 27. 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 available):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 体弧长。 28. Moyers预测法: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 牙冠宽度的方法。 29. tanaka-johnston预测法:下颌切牙牙冠宽度总和/2+10.5=下颌单侧尖牙、前磨牙宽度总和。下颌切牙牙冠 宽度总和/2+11.0=上颌单侧尖牙、前磨牙宽度总和 30. Bolton指数分析: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 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31. Pont指数分析:庞特提出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上颌4个切牙牙冠宽度之和来预 测理想的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近中窝间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的牙弓宽度。 32. 头影测量标志点:标志点是用来构成一些平面及测量内容的点。理想的标志点应该是易于定位的解剖标准,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相对稳定。 33. 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 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 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常用分析方法:Downs分析法——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 角,Y轴角。 34. 蝶鞍点(S): 蝶鞍影像的中心;常用作描图重叠的参考点。 35. 鼻根点(N): 鼻额缝之最前点;前颅部的标志点;代表颅、面部的结合处。 36. 耳点(P): 外耳道的最上点(解剖耳点);常以定位仪耳塞影像之最上点代表(机械耳点)。 37. 颅底点(Ba): 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后颅底的标志。 38. 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 39. 眶点(O):眶下缘之最低点 40. 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轮廓(倒泪滴状)之最下点;常作上颌后界的参考点。 41. 前鼻棘(ANS):前鼻棘之尖 42. 后鼻棘(PNS):硬腭后部骨棘 43. 上齿槽缘点(SPr): 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常在上中切牙釉牙骨质界处。 44. 上齿槽座点(A): ANS与SPr间骨部的最凹点;用于评价上颌基骨前后位置的重要标志点 45. 上中切牙点(UI):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下点 46. 上磨牙点(U6): 上颌第一磨牙的 近中颊尖点或颊沟点 47. 髁顶点(Co):髁突的最上点 48. 关节点(Ar):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 49. 下颌角点(Go): 下颌角的后下点 50. 颏前点(Po):颏部之最突点 51. 颏下点(Me):颏部之最下点 52. 颏顶点(Gn): Po与Me之中点 53. D点: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 54. 下齿槽缘点(Id) :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 55. 下齿槽座点(B): 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之间骨部最凹点;用于评价下颌基骨前后位置的重要标志点 56. 下切牙点(Li):下中切牙切缘之 最前点 57. 下磨牙点(L6):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点 。 58. 软组织鼻根点(Ns) :鼻顶点(Prn):鼻部最突点;鼻下点(Sn);上唇突点(UL);下唇突点(LL) ;软组织颏 前点(Pos);软组织颏下点(Mes) 59. 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由此平面与各测量标志点及其他测量平面间构成角度, 线距,比例等测量项目,目前最常用的基准平面为前颅底平面,眶耳平面,Bolton平面。 60. 前颅底平面(SN):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 61. 眼耳平面(FH):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FH与地面平行。 62. Bolton平面: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接线组成。 63. 全颅底平面:颅底点与鼻根点之间的连线。 64. 合平面及确定法(OP):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的连线:功能的合平面——由均分 后牙合接触点而得。 65. 面平面(N-P):鼻根点与颏前点之连线组成 66. 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 置关系。 67. 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68. 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69. 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70. 下颌平面角(MP-FH):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 面部的高度。 71. 面角(NP-FH):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72. Tweed三角:1)组成: 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 三角。包括FMA(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 FMIA(下中切牙-眼耳平面角), IMPA(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2)意义: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三角; FMIA65?是建立良好颜貌的条件; FMA正畸难改变,达到FMIA65? 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来达到矫正目标。 第四章 生物力学 73. 按矫治力的作用时间来分:?持续力(Continued Force):轻力,持续温和、衰减缓慢、比较恒定的力。?间歇 力(Interrupted Force):力量较大、持续时间短,衰减很快的力。?间断力(Intermittent Force):间断的、大小 较恒定的矫治力,如戴用口外弓。 74. 按矫治力的作用效果分:?正畸力(Orthodontic Force):只使牙齿生理范围内移动的力,力值较弱作用力范 围小,用以矫治错畸形。?矫形力(Orthopedic Force):能影响颌骨形态、生长的力,力量较大。 75. 按矫治力产生的方式来分:?机械力:由矫治器及其附件所产生的机械弹力;?肌能力:利用肌肉收缩产 生的力;?磁力 76. 以矫治力的强度大小分:?重力(合avy force) ,口外牵引力,大于350g;?中力(medium force),弓 丝簧曲,大于60g小于350g;?轻力(light force),乳胶橡皮圈,小于60g 77. 倾斜移动(tipping movement):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移动(最常见)。整体移动(bodily movement):牙冠与 牙根作相同方向等距离移动。控根移动(controlling root movement):牙冠不动而牙根移动。转矩(torque): 唇(颊)舌向控根移动;竖直(upright):近远中向控根移动 78. 垂直移动(vertical movement):整体移动另一形式:?伸出移动(extrusion movement):向合方垂直移动;? 压入移动(intrusion movement):向根方垂直移动。 79. 旋转移动(rotation movement):牙体绕牙长轴的转动。 80. 平动(translation):当一外力力线通过牙的阻力中心时,牙产生单纯平动,此时旋转中心距阻力中心无穷远。 81. 转动(rotation):当一力偶在以阻力中心为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反向作用于牙体时,牙产生单纯转动,此 时旋转中心在阻力中心处。 82. 转矩(torque):使牙体一部分移动,另一部分限制移动。 83. 阻抗中心(center of resistance):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场中它就是重心。 阻力中心是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的简化中心。 84. 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旋转中心是在牙移动过程中 相对不动的点。 第五章 矫治器 85. 矫治器(appliance):是一种治疗错合畸形的装置,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矫治器 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 86. 支抗(anchorage):正畸治疗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 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87. 玻璃样变(Hyalinized area):又叫透明样变性,是指牙周膜在受压后所发生的无结构样变性。牙周韧带正 常结构消失,血管受压破裂至成分消失,胶元纤维结构不清,形成嗜伊红均质状物质。 88. 直接性骨吸收(Frontal resorption):指破骨细胞直接在牙槽骨的正表面进行骨质吸收在无透 明样变或在 透明样变组织清除之后两种情况才能产生直接性骨吸收。 89. 间接性骨吸收(Undermining resorption):又称“潜行性骨吸收”或“挖掘性骨吸收”,指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 变后,破骨细胞在相对于透明样变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进行骨吸收。 90. 早期矫治: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出现的牙颌畸形、 畸形趋势及课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 91. 预防性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自胚胎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8)建合完成 前得这段时期,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 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的轻微异常趋势从速矫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合, 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 92. 阻断性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对乳牙期及替牙列期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正在发生或 已初步表现出的牙、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取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的方法引 导其正常生长,目的是阻断畸形的发展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 93. 序列拔牙(serial extraction):替应用于替牙牙合期通过拔牙手段矫治严重牙列拥挤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又称萌出诱导及牙合诱导。即通过有效地拔除乳牙,诱导恒牙进入到较好的牙牙合关系中,并最后通过拔 除4个第一恒前磨牙,达到解除拥挤,部分地阻断主要畸形的发生。 94. 交互支抗(Reciprocal anchorage):利用施加在矫治牙上的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移动支抗牙,这类支抗 称为交互支抗;加强支抗(Reinforced anchorage):分散反作用。 95. 颌间支抗:用一颌的牙弓和颌骨作支持,以矫治对颌的牙、牙弓和颌骨。 96. 口外支抗:用头的顶枕颈部作支持,以矫治牙、牙弓和颌骨。 97. 稳定支抗:在牙周膜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整体移动所需的矫治力大于倾斜移动,因此,可以用一组牙的整 体移动来对抗另一组牙的倾斜移动,使整体移动的一组牙不动或移动很少,只让倾斜移动的一组牙移动。 98. 差动力支抗(Differential anchorage):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两个或两组不同的牙齿,根据其产生的组织反应不 同,使需要移动的牙得以移动,不需移动的牙很少移动甚至不动。其基础是牙周膜面积的差异。 99. 最大支抗(Maximum anchorage):支抗是支持矫治力,对抗矫治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固力概念。最大支抗 是正畸牙移动过程中支抗牙的移动不超过拔牙间隙的1/4。 100. 功能性矫治器:利用功能矫治器改变下颌姿势位,改善口颌系统肌群的功能状态,应用肌收缩力刺激颌骨 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从而矫治牙颌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 年)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肌性和轻度的骨性错合畸形。 101. 合重建:功能矫治器改变下颌位置,使下颌前伸或后退,并打开咬合超过息止颌间隙,引发神经肌肉的反 射,使下颌重新定位,建立新的协调的牙合颌面关系;临床上以咬蜡牙合确定下颌新位置,此法即。 102. 间隙分析: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和可用间隙,分析牙弓的拥挤程度。 103. 斜面导板:是简单的功能性矫治器。位于上颌腭侧的基托增厚形成斜向后下的斜面,通过改变下颌位置诱 导下颌向前,并压低下前牙同时增加后牙垂直向生长。 104. 复发(relapse):错合畸形矫治后,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之为复发。 105. 保持(retention):为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 106. 尖牙向后结扎(laceback):用结扎丝从牙弓最远中的磨牙颊面管至尖牙托槽之间进行8字形连续结扎,防 止尖牙前倾、及尖牙远中移动时不利的切牙伸长倾斜;尖牙受结扎力的牵引,最初牙冠轻度远中倾斜,牙 龈部位压迫牙槽嵴;随后由于公司的整平作用产生一个回弹期,使尖牙牙根远中移动。回弹期的存在是因 为结扎丝施加的间歇力而非持续力; 107. 末端回弯(cinch back):将颊面管后方的末端弓丝紧贴颊面管向龈方弯折45?以上;减少切牙唇倾,避免组织损伤; 108. “过山车”效应(roller coaster): 拔牙病例,细丝使用弹力链拉尖牙向远中时出现下列表现:尖牙远中倾斜与扭转;前磨牙区开牙合;前牙覆牙合加深。 109. 110. 毛氏分类(机制分类)(1、牙量、骨量不协调 2、长度不调 3、宽度不调 4、高度不调 5、个别牙错位 6、 特殊类型) 111. Simon分类(三向分类)(内收contraction/外展 distraction、上升 attraction/下降abstraction、前突皮肉突 protraction/后缩retraction) 112. 川医分类 (临床分类)(牙间隙、牙错位、牙拥挤、深覆合(前突、内倾)、反合(前反、后反、全反)、 开合、锁合、其他)
/
本文档为【口腔正畸学名解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